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6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中考对联大观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7 23:0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 江山多娇

转自新浪博克
=======================================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意思相关等特点。近年来,中考中常出现这类试题,并呈现出灵活多变的趋势。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考对联大观园,透视试题类型,分析答题技巧,丰富语文积累。

   一、对接式

   1.【2006•安徽(非课改区)】根据选段内容(陶渊明《桃花源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2.【2006•福建泉州】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
   ①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②上联:
   下联: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
   【解析】: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即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意思相关等以及所学课本知识来对出,答案依次为:1.示例:世外桃源与民同乐 2.示例:①摹泛舟人悠闲神情 ②美髯公怡情泛赤壁。

   二、赏析式

   3.【2006•江苏苏州】下面是苏州天平山范公祠中的一副对联,请根据上文(《秋山红叶》——笔者注)的内容说说这副对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范仲淹的一生的。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注〕①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这是为祭礼、崇奉之意 ②苏台:指苏州
   【解析】:对联的赏析角度很多,如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此题要求考生从内容上进行赏析。这副对联是对范仲淹一生的评价和赞美。上联概括了范仲淹的历史功绩(他不但是勇于改革的政治家,还是屡建战功的统帅)。下联歌颂了他先忧后乐的宽阔博大的胸怀。

   三、修改式

   4.【2006•江苏南京】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
   【解析】:此题要求考生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即词性相同、意思相关等来修改。仔细观察可发现此题中的“深情怀旧周树人”与上联中的“吴敬梓冷眼观世”对得不工整,只有将“深情怀旧周树人”改为“周树人深情怀旧”便工整了。

   四、联想式

   5.【2006•辽宁锦州】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其中一副对联所赞颂的人物、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①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赞颂的是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②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赞颂的是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③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解析】:解答此题须紧扣对联中的关键字。如本题中的“两表,三顾”、“酒,磨针”、“正气,丹心”。据此可知所写人物依次是诸葛亮、李白、文天祥,在此基础上,联系平时的知识积累可写出相应的古诗词或成语。示例:三顾茅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 练】

   1.【2006•浙江温州】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2.【2006•吉林省】长白山是东北名山,其火山口积水成湖,形成天池。天池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之源,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月景如“静影沉璧”,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急流是“素湍绿潭”,其实天池之美亦毫不逊色。请根据所给上联,化用古诗文名句,对出下联,表现天池之美。
   上联:长白山林壑尤美
   下联:

   3.【2006•温州市(非课改区)】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4.【2006•兰州】名胜古迹的对联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第④联写一人即可)。
   ①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大哉夫子,合诗书易礼春秋集大成。
   注:〔允矣〕对啊,恰当啊。 ( )
   ②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 )
   ③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
   ④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
  
   【参考答案】:

   1.示例: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2.示例:①天池水浮光跃金 ②天池水波澜不惊 ③三江源水尤清洌

   3.示例: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他)。

   4.孔子 诸葛亮 欧阳修 苏轼(洵、辙)

   ②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赞颂的是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 ”


   ③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

   解析:解答此题须紧扣对联中的关键字。如本题中的“两表,三顾”、“酒,磨针”、“正气,丹心”。据此可知所写人物依次是诸葛亮、李白、文天祥,在此基础上,联系平时的知识积累可写出相应的古诗词或成语。示例:三顾茅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 配伍型

     例4.(2006•重庆市中考题)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
     A.万紫千红总是春 B.万家忧乐到心头 C.千锤万凿出深山 D.万户争传新乐府

     例5.(2005•江苏南京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   ,莫愁湖对   ,总统府对    。
     解析:此类根据上联找下联的匹配题,难度不大。它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的节奏把握,以及对词语性质的了解。例3的答案是B;例4的答案是:“乌龙潭”对“白马湖”,“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元楼”。

     三 撰写型

     例6.(2006•天津市中考题)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加以删减,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
   近观湖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
   向远处的青山极目望去,峰峦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伸向远方。
     解析:乍一看,这一题似乎不是对联题,但从题目要求“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来看,其实前一句就是上联,要做的就是把下句变成下联。解答此类题,既要认真分析前一句的内容,更要揣摩其句式结构特点。然后再把下句作相应的变形。参考答案是:远望青山,峰峦起伏,峻岭绵延。

     例7.(2006•山西太原市中考题)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
   五行山下定心猿。
     点拨:“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指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例8.(2006•广东省中考题)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 。
     解析:这两道对联题考查的形式相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都结合阅读名著来进行对联知识的考查。细微差别就在于例6提供了相应的内容,而例7所要写的内容全靠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考生在解答此类考题时,先要对已知联条分缕析。分析的步骤为:划分句子节奏。如“五行山下/定心猿”;语法分析,如“五行山下(介词短语)定心猿(动宾短语)”,再分析提供的材料内容或回忆过去的阅读积累。如例7中的上联是讲孔明的,那么,下联的内容最好根据《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来组织。这样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对联。例6答案是:八卦炉中逃大圣;例7参考答案是:义薄云天,关羽私放曹;大智若愚,张飞智擒严。

   四 修改式

   例9.(2006•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
   解析:此题要求考生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即词性相同、意思相关等来修改。仔细观察可发现此题中的“深情怀旧周树人”与上联中的“吴敬梓冷眼观世”对得不工整,只有将“深情怀旧周树人”改为“周树人深情怀旧”便工整了。

   五 赏析型

   例10.(2006•陕西省中考题)结合本文所学知识,对文中画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解析:这是陕西省阅读题《漫说对联》中的一道题。要求结合选文的对联知识,对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考试水平分四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欣赏评价)。这道题属于D(欣赏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下联内容相连,透彻地阐明了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以及对联的表达形式(巧用对比、长短句),两方面着手,就能抓住答题的要点,正确进行赏析了。

   例11.(2006•江苏苏州市中考题)下面是苏州天平山范公祠中的一副对联,请根据上文(《秋山红叶》——笔者注)的内容说说这副对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范仲淹的一生的。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注〕①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这是为祭礼、崇奉之意 ②苏台:指苏州
   解析:对联的赏析角度很多,如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此题要求考生从内容上进行赏析。这副对联是对范仲淹一生的评价和赞美。上联概括了范仲淹的历史功绩(他不但是勇于改革的政治家,还是屡建战功的统帅)。下联歌颂了他先忧后乐的宽阔博大的胸怀。
   
   真题演练

   1.(2006•浙江温州)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2.(2006•吉林省)长白山是东北名山,其火山口积水成湖,形成天池。天池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之源,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月景如“静影沉璧”,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急流是“素湍绿潭”,其实天池之美亦毫不逊色。请根据所给上联,化用古诗文名句,对出下联,表现天池之美。
   上联:长白山林壑尤美
   下联:

   3.(2006•温州市(非课改区))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4.(2006•兰州)胜古迹的对联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第④联写一人即可)。
   ① 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大哉夫子,合诗书易礼春秋集大成。
   注:〔允矣〕对啊,恰当啊。 ( )
   ② 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 )
   ③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
   
   
   【参考答案】:

   1.示例: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2.示例:①天池水浮光跃金 ②天池水波澜不惊 ③三江源水尤清洌
   3.示例: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他)。
   4.孔子 欧阳修 苏轼(苏洵、苏辙)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23:03:2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比较有趣,有心的话可以悄悄试验下,要不跟后面做一遍这卷子{:1_170:}
某家先干活,不忙了来锻炼下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6-2 17:01 , Processed in 0.03688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