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30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国人写的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4 15:2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受汉字文化的熏陶,韩国或日本人古代的文化人能写的对联并不希奇,当年甚至在越南一些老学者,也会写对联。但是由来自西方黄发蓝眼的老外写出来的对联那就真的罕见了。
在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的青云亭,就有有一对由真正老外亲自撰文并书写的对联。这对以高难度的草书写成的对联,到今天还考到了不少慕名来访的中国旅客;联曰:
无事度溪桥,洗钵归来云袖湿;
有缘修法果,谈经空处雨花飞!
这对联是国际知名的汉学家,当年荷兰驻马来西亚首任大使高罗佩博士(Dr.Robert H van Gulik,1910-1967),这是他在1960到受友人邀请马六甲青 云亭参观后,心血来潮,写下这幅楹联送给青云亭。
博士中文根底深厚,对中国诗词、古文学及历史,皆素有研究;更了不起的是这位老外还曾经用中文写了一部半文言小说《狄仁杰传奇》,他后来在担任荷兰驻日本大使时死于任上。
高罗佩也还是一名古琴专家,并在重庆期间和冯玉祥、于右任等名流组织琴社;他也是一名性史的研究的专家, 一生充满着传奇。
夫人水世芳谈到高罗佩时说:“他不是外国人!从我们认识到他临终,他没有一天断过练字。
高罗佩还在家中养长臂猿,并详作生态记录,写成《长臂猿考》一书,书后附有猿啼唱片。即使是专业动物学家,在家中豢养动物作生态记录者能有几人?可见高罗佩做研究之认真,但这些都是题外话。
写出此联不仅要有很深厚的中文根底,而且也要对中华佛教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否则是无法写出如此佳联来的;这位老外竟然也练一手好字,能把草书发挥到这样水平在即使在今天要称家也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一对书、文兼美,并由外国人所作的佳联,即使在中国本土,都难得一见。
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一游马来西亚,不要错过一瞻这对古城马六甲第一联的风采。


转自【国粹论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 11:30:44编辑过]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5:30:48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mba.net.my/MyBuddhism/YiShu/YiShu005.htm
马六甲第一联地址重新链接下

就那对联

高罗佩资料地址打不开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5:33:13 | 只看该作者
清光绪十六年七月,光绪皇帝新婚大典,很多国家都送来了贺礼。英国驻京公使华尔生也把一件贺礼送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众人一看,是一座精美的自鸣钟。在钟座上,镌刻着一副用中文写的对联。
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
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
落款署的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
这对联虽是歌功颂德之词,但由外国元首署名,用中文书写,送给中国皇帝,却恐怕是空前未有的。

抗美援朝时期,在一次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击毁击落了侵略者的数架飞机。祝捷会上,朝鲜人民军一位指挥员提议写副对联庆贺胜利。他用中文写出上联:
穿紫云金霞,双双银翼高飞,白鹞鹰抛下碧眼佬;
志愿军一位文书,兴致勃勃地续出下联:
保蓝天绿海,尊尊土炮发射,黑老鸦翘起红尾巴。
这副对联,共同用了十个颜色的字,勾画出侵略者惨败的丑态,歌颂了战斗的胜利,在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转自 创新教育(中国) 网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5:34:35 | 只看该作者
●1925年,孙中山辞世,各界所送挽联达六七万副,其中有越南友人潘佩珠的一联:

志在三民,道在三民,忆横滨会馆几度握谈,卓有风韵贻后世;

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被帝国主义多年压迫,痛分余泪泣先生。

潘氏曾于1905年在日本领导青年志士从事复国运动,恰巧孙中山也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两人意气相投,成为革命战友。联中“忆横滨”句讲的就是这段经历。

●1936年鲁迅病逝,美国著名作家斯诺也曾与剧作家姚克联名悼念鲁迅: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联语巧妙地将鲁迅最早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嵌入句尾,且语带双关,感情真挚,含意深远。
     转自  :千龙新闻网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5:36:32 | 只看该作者
金羊网 2005-12-12 12:35:02
□徐宝德


对联,乃是中华民族汉文化之奇葩,不少外国人也很推崇,甚至“学而时习之”。
清代嘉庆年间,苏州虎丘山下有座叫“抱绿渔庄”的别墅,亭台楼阁、假山花卉、小桥流水,景色十分迷人,别墅中悬挂该主人犹太女子德尔华自书的对联,联曰:
塔影在波,山光接屋;
画船人语,晓市花声。
此联对仗工整,景物刻画贴切。真是一幅地道的中国画。

外国人撰写的方块字对联中,以渊源很长的日本人独步域外,佳作林立。鲁迅先生逝世后,在诸多挽联中,日本友人藤村夫所撰写的一副挽联格外引人注目: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我辈良师。
挽联完全口语化,无雕琢虚笔,十分感人肺腑。

有位叫风度青山的日本作家,对中国瓷器十分赞赏,专门写了一联,赞曰:
一粒粟中藏世界,
半生锅内煮山川。
后来该联被烧制在瓷器制品上,被人们竟相收藏,成为藏品中之精品。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5:40:12 | 只看该作者
加拿大的一副对联,流传极广,远胜宫廷方寸之地。
那是1880年的事。加拿大当时在位总督麦克唐纳决定修筑一条横贯本国的大铁路。他派人到中国招募了“华工”7000多人。华工们历尽千辛万苦,开山铺路,终于使铁路按时通车。麦克唐纳在通车典礼大会上,高度赞扬了华人的智慧和力量。
可是,华工们完工之后,多数人无钱返回远隔重洋的故乡和祖国。面对浩瀚的大洋,人们只好兴叹饮泣。大伙儿便捐款在加拿大都市温哥华的大洋之滨建造了一座“望乡亭”,亭上有加拿大的友人撰写的一副对联:
遥望中华数千里
不知何时能返家
此联工整稍欠,但朴实、真情感人至深,充满着望乡之情。此后,外国人写中国对联者越来越多。
其中,以汉学功底很深的日本人最为突出。日本人写的中国对联之多,除中国外,世无匹敌。其中不乏精妙之联,这里仅举一副日本友人书赠鉴真纪念堂联。
众所周知,鉴真是唐代高僧,东渡日本传经送宝,为促进日本进步,国民康福,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扬州他的故乡建立鉴真纪念堂时,日本友人长屋王写了一联挂在堂前,联云: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此联仅八个字,其内涵十分丰富。上联既写鉴真之东渡辛苦,又写中日山川之异,唐僧在异域行同山川的伟业。下联既颂唐僧恩比“风月”,节操“同天”,又写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源远流长,同风共月的关系。全联还饱含对今后中日友情的展望和心愿。
     转自<福建之窗>闽东日报
7#
发表于 2005-12-24 23:39:52 | 只看该作者
无事度溪桥,洗钵归来云袖湿;
有缘修法果,谈经空处雨花飞!

扣,这联真有水准的~
8#
发表于 2006-1-12 23:01:06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9#
发表于 2006-1-20 19:14:21 | 只看该作者
另外对于日本鬼子写的:一粒粟中藏世界;一联,愚以为不是日本鬼子写的,倒是日本鬼子抄的。
《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有诗:
铁牛耕地种金钱,石刻儿童把线穿。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指天。
休道此玄玄未尽,此玄玄内更无玄。

那日本鬼子只是把诗联借成实用联,就敢说是他的创造,那可真是大师之上的大师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3-11 16:13:37 | 只看该作者
搜索了下,原来早在全唐诗(下)·卷八百五十七中,卷857_1 【七言】吕岩
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时童把贯穿。一粒粟中藏世界, 二升铛内煮山川。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儿手指天。 若向此中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

然后《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中如上.

倒被那日本人捡了个便宜
看来偶脱不了汉奸嫌疑了,郁闷.....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5:37 , Processed in 0.04514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