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1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楹联文化风雅流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7 15: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选】——北海历史文化话题之卅五(上)作者:范翔宇 来源:北海日报
===================================


    接龙庵茶亭楹联
    廉州古城南门外,有一座建于宋代的接龙庵,这是廉州四寺十三庵七十二庙中的宋代六大寺庙之一。接龙庵的年岁久远,早已湮没,现在已经很少人知道接龙庵的事典了,在一些资料之偶尔提及接龙庵的名址,不是因为接龙庵当年的经鼓香烛之盛,或者是佛理因果之妙,而是庵前茶亭柱上的楹联。这对流传千年的茶亭联云:  坐坐松松力,谈谈饮饮茶。
    这副楹联在拘泥于联制格式者可来,绝对不是一副“入格”的联,但这副楹联能流传至今,自有它的存世价值和理由。因为其中完全口语化的词句,生动而又准确地表达了接龙庵茶亭的大众化功用,换成今天时尚用语,就是这一便民公共设施为民众提供了“坐坐松松力,谈谈饮饮茶”的功用。因为廉州古城南门外的接龙庵,正是雷廉官道的出入通道旁,人们出入南门郊游踏春时的歇脚乘凉之所,不知哪一位先生感而撰之,虽没有深奥的文采哲理,却胜在通俗易懂,意景贴切,趣味盎然,且又朗朗上口,过往的贩夫商客,樵农耕夫易懂易读易记,传之于乡里坊间,自然在“下里巴人”中获得了强盛的存世生命力。其实这也是一种艺术的感染力所在。
    廉州古城中类似这样的楹联为数不少。
   
    东岳庙联
    廉州古城东门口有一座东岳庙,庙堂紧倚着护城河东门桥而建。东岳庙与清代整兵练武的东较场仅距一箭之地。庙堂四周都是些颇有年纪的凤凰树,每逢春天,凤凰树花开灿烂,红艳艳的花簇拥着整座庙宇,与红墙绿瓦相映生辉,煞是好看。东岳庙的规模很大,香火也很盛,甚至超过了一街之隔的东山寺。可能是得助于东岳大帝的名声吧。因为在神话传说中,人死之后,灵魂归东岳大帝招安,因此格外得到人间的敬重,东岳庙格外威严也就顺理成章了。
    东岳庙有两个家喻户晓的事典,一是“老虎显灵”。说的是珠乡有一恶少无赖,终日无所事事,专在乡间斗是撩非,最可恶的就是他那张乌鸦嘴,隔离邻舍,没有不被他粗口烂舌辱骂过的,大家都把他当作是一个神憎鬼厌的瘟神,唯恐避之不及。有一天,这个恶少无赖赶去赌钱路过东岳庙时恰逢大雨,他躲进庙里避雨时间稍长未见放晴,惹得他恶性大起,指着东岳神像破口大骂,指责东岳大帝阻了他的赌运。骂完之后就不解恨,又指天骂地的粗口烂舌大吵大闹。当他骂倦了转头向门外望去时,却见一只斑斓猛虎张开血盆大口蹲在门口瞪着他。刚才还气冲斗牛的恶少见状一下子吓得昏了过去。当他醒来的时候,老虎不见了,再也说就不出话来,只能喊一个“虎”字。恶少哑了以后,家人四处问医求药均无效果。后得一高人指点,日行一善,逢双日到东岳庙烧香赎罪,或可解救。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恢复了说话的功能,人也变得斯文有礼,乐于助人了。此后,珠乡民众便把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当作惩恶扬善地借鉴。如有谁家小孩粗口烂舌不懂礼貌,或有那个游手好闲专与街坊邻里斗撩是非的后生,劝诫者就会说“东岳庙的老虎就在你后背呀。”二是东岳庙联门前的对联,其联云:你来了么到底是人还是鬼;他出去了始知无法也无天。
    这也是一副非常口语化的对联,其中没有一个艰涩难懂的词句,却能非常明白地向人们揭示深刻的哲理。上联中的“你来了么到底是人还是鬼”?似乎是漫不经意的一问,但是却要人们在人鬼之间选择一个答案,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确定的选择。
    因为,谁也没有见过鬼,只是有人心中有鬼,心中有鬼者“鬼”,是人是鬼,只在于一念之间。下联中的“他出去了始知无法也无天”,似是自问自答,其实是在向人们提出一种警示,因为传说中的东岳大帝是专治鬼神,执掌幽冥地府十八重地狱的。而生前作恶者不得超生,要下十八层地狱,进庙烧香祈祷大都是为了免下地狱。但是,善恶修为不是在庙里,而是在庙外,也就是说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只有在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检验出一个人的善恶。这就是“他出去了始知无法也无天”见证。
    可惜的是,1965年7月22日突如其来的一场龙卷风,在席卷了珠城东北的几条街道之后,又扫荡了糖果厂、大修厂、酱料厂,不但把一台履带拖拉机卷到半空,还把东岳庙彻底摧毁了。
    不久,文革”开始,东岳庙成了“文革”破“四旧”的对象,当然没有重修的可能。从此之后,东岳庙和它的故事也就永远消失了,好在还有这副对联存留在坊间的话题里,记载在史籍中,不时地勾起人们对东岳庙的记忆……

    东坡亭联
    说起廉州古城的楹联,当然不能不说东坡亭的对联。
    东坡亭是为了纪念苏东坡量移廉州时,在其居所而建的。宋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苏东坡结束了流放海南岛的凄苦生涯,来到廉州候命,得到了廉州吏民热情接待,廉州名士邓拟将自己的清乐轩给苏翁居住。苏东坡离开廉州后,廉州吏民便将清乐轩改建为东坡亭。
    合浦东坡亭内的楹联共有五副。其一:最宜月白清风夜;须记橙黄桔绿时。
    这是集苏东坡诗句“克隆”出来的。“月白清风夜”句出自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其开篇云: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作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时他因所作诗文语涉讪谤,被捕入狱,备经严勘,几经死地。次年被贬黄州,过着“半犯人”的管制生活,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而此时苏东坡在明月清风夜游赤壁,抒发的不是悲观失望,而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豪放与飘逸。这不由得使人想起苏翁六月十九日从海南渡海往廉州途中所写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胜生平”的诗句,苏翁的豪放飘逸竟是如此的一脉相承啊!“橙黄桔绿时”句出自苏翁的《赠刘景文》诗,其全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他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这是苏东坡劝慰友人的诗。诗中的刘景文是武官出身,时以西京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他是苏东坡喜欢的朋友之一,称之为英伟冠世的慷慨奇士。刘景文有六个哥哥,但不幸此前先后已有五个早故,最后的一个三哥前不久也死了,刘景文因此伤心不已,几天不吃不喝,苏东坡就写了这首诗给他,用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来劝慰刘景文想开点儿,以“他年好景君须记”来劝慰刘景文多回忆兄弟们欢聚的美好时光去纪念手足之情,加倍珍惜现在“橙黄桔绿时”的正当年华。由苏翁的《赠刘景文》诗,又不由人联想起他老人家离开廉州时所写的《留别廉州张左藏》中的“悬知合浦人,常诵东坡诗”句。这副对联以苏东坡诗中的名句入联,把苏东坡的生平事典与他在廉州的心境巧妙地、不露声色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东坡亭的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也寄托了廉州吏民对东坡先生深切真挚的怀念情怀。
    悬挂于东坡亭正面的一联是:沧海遗珠品重南国;雪泥旧迹人仰东坡。
    这副对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些应景词句拼凑而已,之所以能悬于亭正面,可能是某位有影响有势力者所撰吧。
    亭内的三副长联中,各有特色。其一:岭峤归程,颖滨旧约,方以扁舟出世,宜兴田好素心违;惠州宅圮,琼岛祠荒,只余万里瞻天,海角亭高遗物在。
    这副长联用排比的修辞格式来记述苏东坡晚年的贬斥生活和心态,透露出一种避世的无奈。这从作者用上联的“扁舟出世”与下联的“万里瞻天”的对衬来看,作者显然是有些误解苏东坡从海南渡海到廉州后的心情。因为,此时的苏东坡并没有要“扁舟出世”去做隐士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因晚年一连串的失意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他老人家的心中似然期待着“万里瞻天”后的再作为。“岭峤归程颖滨旧约”中的“颖滨”是指苏东坡曾做颖州知州。“惠州宅圮琼岛祠荒”是指苏东坡的海南流放生涯。的确,海南的流放生涯曾经使苏东坡一度失望,但渡海南归到廉州候任之后,苏东坡的心情是振奋的,这从他在《移廉州谢表》、《书合浦舟行》、《戏和合浦僧》等诗文中表现的意境可见一斑。只要我们把《书合浦舟行》中:天未丧斯文,吾辈必济”与登海角亭所题的“万里瞻天”结合在一起品读,就会感到苏东坡的豪放之情在“渡海而北,遥瞻日月之光”《移廉州谢志》)之后,来到廉州又重新点燃。因此说,这副长联未能体现出苏东坡居廉时的心境,缺乏准确的立意,仍脱不了应景之弊。
    东坡亭的另一长联是:就地建亭,共怀前世文章伯;有人载酒,要访斯州山水乡。
    这副联的作者是胡汉民。胡汉民是国民党的元老,曾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长。辛亥革命期间,廉州军分府的反正清军与绿林武装勾结举行兵变,时任广东都督的胡汉民派两艘军舰载2000余士兵到北海上岸,解除了兵变队伍的武装,稳定了地方秩序,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胡汉民写这副长联时,是否就在东坡亭现场挥毫的,无从考证,但从对联的立意和结构来看,却是情意真切,气度超然,一气呵成,工整对仗。
    对联起句:就地建亭”四字,似乎是轻描淡写,随意拉出,读起来却使人联想翩翩,自然而然的要问,就地建亭纪念的是谁呢?接着很连贯地推出“共怀前世文章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拉出了被缅怀者的身份“文章伯”。这里的“伯”字正是点睛之笔。
    “伯”在古汉语中,是指统领一方的长官,也作太守的尊称,苏东坡曾作过密州、徐州、扬州、湖州等地的行政长官,这个“伯”字对苏东坡的身份是十分贴切准确的。同时“伯”在古汉语中,又通“霸”,对苏东坡在文坛上的地位来说,也是准确的。因为苏东坡既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又是中国词坛上“豪放派”的开山鼻祖,当之无愧。相比之下,前面所提及另一长联中,把“颖滨旧约”来代引空思,指苏东坡,又拗口隐晦,高下之分,由此可见。下联“有人载酒,要访斯州山水乡”,同样是言简意赅,引人深思。这个“有人”不是一个确定的指称,而是泛指要来参观东坡亭的游客。
    游客们载酒来廉州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要来寻访东坡亭了。亭以贤名,州以贤名,尽在其中,立意深远。在联句的结构方面,动宾对动宾,联合对联合,主谓对主谓,更是丝丝入扣,使人读来朗朗上口,浮想联翩,不愧是大家手笔。
    第三副长联是马君武所撰。联云:两朝政绩,一代文宗,人间威凤祥麟,浩气岂随春梦去;白浪珠江,绿波南浦,海角蛮烟瘴雨,谪星曾感夜光来。
    马君武曾任广西省长、孙中山非常大总统秘书长、广西大学创建者、广西大学第一任校长,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此联气势磅礴,组句精雅,上联开始就突显出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和成就。“两朝政绩,一代文宗”是指苏东坡在宋仁宗时考取进士后,在宋神宗、宋哲宗及高太后两个朝代中的浮沉。尽管苏东坡在此间先后经历了“乌台诗案”、元祐党人”的劫难,但他“一代文宗”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下联用一连串的联合词组来讲述苏东坡的宦途行踪,把苏东坡与李白并称(李白自称为“谪仙”),并把之称为“珠还合浦”中的夜光珠,对应了上联的“浩气岂随春梦去。”来去之间,对苏东坡的获赦北归,带有“珠还合浦”之隐喻,将马君武先生此副长联,当作对苏东坡人生成就的评价来读,便是一篇很好的散文了。
    如今的东坡亭已无胡汉民先生和马君武先生对联的影子。
    可以肯定地说,也难以再有像胡汉民、马君武这样的德高望重的名声显赫的人物来为东坡亭题词撰联,因此胡汉民和马君武所撰的东坡亭长联,其本身就是极为珍贵的人文资源。
   
    还珠亭联
    还珠亭始建于宋代,明代景泰五年(1454年)重建,明万历年十八年(1590年)、清代康熙年间分别重修,这些史实都有当时重建或修复还珠亭的碑记查证,由此可见历代官府及珠城贤达对还珠亭的重视,也反映出人们对清廉吏治的深切渴望和期待。
    当时的还珠亭规模颇大,景观壮丽,由四部分景点组成,其中包括孟尝风流坊、还珠亭、孟太守祠、孟尝衣冠冢。因为还珠亭居中并且建亭最早,故以还珠亭称之。据史籍记载,还珠亭始建于宋代时,只是一个单独的亭子,还珠亭是纪念孟尝功德的,重建时又在亭后增建了孟太守祠,为了彰显孟尝的高风亮节,人们在还珠亭前建起一个石雕牌坊,名曰“孟尝风流坊”。“孟尝风流坊”极尽精工细雕,坊顶瓦当上有镂空的双龙抢珠,翘檐角上雕有丹凤朝阳,从梁架到门柱甚至基石、瓦顶无一不是精工刻的雕花或飞禽走兽图案。可以肯定地说,孟尝风流坊”在当时应该就是一件精致绝伦的建筑精品。
    穿过“孟尝风流坊”,走进还珠亭,来到孟太守祠。孟太守祠后还有一座坟墓,这就是孟尝的衣冠冢。据记述,合浦人民为了感念孟尝,专门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每年春祀秋祭,焚香奠酒。
    衣冠冢为半球状,以花岗岩作基座,冢身以泥土堆起,冢前立有墓碑,篆书刻字“故汉孟尝太守衣冠墓”。
    还珠亭是毁于民国二十年即一九三一年。还珠亭的原址在东山寺西侧,今廉州北河路口北边的原二轻人力车厂内(轻化设备厂)一带。
    孟尝风流坊牌坊门柱上镶嵌有一副对联:孟尝何处去了;珍珠几时飞回?这是一副民间人士的撰联,没有刻意的文字雕饰,似是随意间的一问一答,读来却使人深思。是啊,秋千百代间,人们期盼的曾经让珠还合浦的孟尝哪里去了?舍身为渔家造福的夜明珠什么才能重回珠乡呢。这种纯朴的寄托,正是珠还合浦的民意所系,民主内涵所在。
    明代林薌溪所撰的还珠亭联是刻在廉州府衙大门的,题名为《廉州府署还珠亭联》:太守昔称廉,千载珠还传盛事;使君重起废,一亭流水喻澄怀。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16 06:08 , Processed in 0.0391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