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4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鸡足灵山品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6 14:0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安建雄


===========================




    □ 安建雄

    在鸡足山厚重的人文内涵中,楹联可算是一朵奇葩。作为享誉东南亚的佛教名山,在寺院庙宇中,佛理精深、禅意幽远的楹联实在不少。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山水游客,我更情钟于情景交融、意趣辉映的山水楹联,景在情里,情随景动,一路游去,整个人似乎都和山融为一体了。

    赏景品楹联,楹联将景色浓缩、升华,由眼睛沁入到心底。

    “云间树色千花满,松里泉声白道飞。”这是进山不久后滴水亭的楹联,山青水灵的鸡足山已见影闻声了。

    走不多远,是石钟寺,此处更显清雅恬淡,“心静秋澄月,情空云淡天”、“山古云常逸,梅开雪更艳”。

    祝圣寺于1906年(光绪三十三年)被光绪皇帝赐名为“护国祝圣禅寺”,成为鸡足山十方丛林首刹,是佛教重点寺院之一,楹联当然也颇丰。“梦熟五更天几杵钟声敲不破,神游三宝地半空云影去无踪”,心静自可神清。寺中雨华台,“禅榻无灯凭月照,院门不锁望月封”,“青山作伴思三友,翠竹为邻赛七贤”。在方丈室,警醒之语昭然联中,“立来莫怕齐腰雪,谈处休贪满地花。”祝圣寺的客堂,待客之道是“香客莫嫌茶味淡,僧家不比世情浓。”当然,客人总是要走,“留云自是归崖壑,送客还须过五溪。”走出寺门回望时,寺门上赫然书着“退后一步想,能有几回来”,浅显易懂,却耐人寻味。

    “去草收奇石,留云补断山。”悉檀寺寺门的楹联,短短十言,却是神来之笔,令人脱口叫绝。

    一路赏美景,品佳联,实在是让人流连忘返。

    在观瀑亭,看“千树寒松欺白日,一条飞瀑界青山”。在虚云禅寺的钟楼,品“几树烟霞几树月,一声风雨一声霜”。到寂光寺,“不待海枯才见底,但逢月上即敲门”。息荫亭下,深情凝望“春雨花山飞绛雪”,静心聆听“松风万壑声流泉”。传衣寺里,“峰影遥看云结盖,松风静听海潮生”。

    “疑泛轻舟碧海中,不知身在翠微里”,这么优美的文笔,出自历览天下、任意东西的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之手,楹联悬挂在充满诗意的松风亭中。再往前,已接近山巅,此时纯净的云彩如在脚下,坐在彩云亭中,看“千片彩云生雪岭”,听“一声晓鸟破霜天”。风起云涌时,在云海庵闭上眼睛静听云海涛声,“云海澄秋,湛湛清晖容万象,触景捏来皆警语;雪峰插汉,凛凛寒威空一色,突声喝处罢诸参。”

    终于登上了巅峰,为看翌日的旭日东升,夜宿金顶寺。心静如水不眠时,让自己融入天籁,此时,“四围山色观无象,万里月华听有声”······

    诚然,鸡足山的楹联远远不止如此。因喜爱而辑录数联,与游览或朝拜过鸡足山的朋友们一起回味,也愿未曾游过的人们神往。


    来源:大理日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14:06:25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篇相关文章
===========================================

  浅谈鸡足山楹联的特色

  作者:谷兰


  楹联,又名对联、对子、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只要是汉文化所被之地,炎黄子孙聚居之处,无论国内国外,天涯海角,每逢佳节喜庆都要帖对联。秀水名山,名胜古迹、道观庙宇,亭台楼阁都要悬挂楹联。鸡足山风光醉人,林壑优美,山峰奇秀,崖悬壁峭,山洞古木,白云清流,集天下云观、雪观、海观、日观四大奇观于一身,加之为迦叶尊者宏扬佛法,教化众生的道场,历史悠久,传说丰富,每一个石头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棵古树就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因此,鸡足山虽地处蛮荒,交通不便却不妨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今有文可查的仅楹联就几百对,这些楹联为名山添彩、古刹增辉。

  鸡足山的楹联和其它地方的名胜亭台楼阁楹联一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咏物叙事、状景抒情紧扣该地史实及周围环境,不能移作它用。如现在挂在鸡足山灵山一会牌坊后面,清末辛酉经济特科状元,云南石屏袁嘉谷撰写的一幅长联:

  “自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而后,天开鸡足形胜,比鹿苑鹫峰,曰传衣、曰正法、曰华首、曰放光、曰经楼、曰袈裟石。巍巍宝塔,下逮玉笋琪英,雄镇滇疆,佛地永垂千载教。
  有中溪创草,邦芑润色之书,人继鸿篇仙才,皆鸾翔凤翥,或宸翰,或遗臣,或诗宗,或律祖,或袭职,或檀樾金,上上乘禅,化及薪樵笠牧,庄严云汉,名山愿作一生游。”

  上联写的是鸡足山佛教历史、传说典故。下联写的是鸡足山历代文人名士、遗臣高僧、传说遗事。联语紧扣鸡足山佛教文化及历史文化着笔,除悬挂于鸡足山灵山一会牌坊处,一般不能悬挂它处。

  其次再看,在青年时即被袁嘉谷誉为有七步八叉之才的宾居人氏,李宝 先生撰写的一幅现悬挂于金顶寺的楹联:

  六诏雄封,旭日升,彩云现,玉龙蜿蜒,西洱扬波,塔影扶摇银汉外;
  十方胜地,佛光映,石钟鸣,伏虎吟啸,东山挺秀,梵音响彻翠微中。

  这幅楹联所描写的所见所闻,均为只有站在高标白云之外的鸡足山天柱峰顶,才能看到、听到的奇观梵音,若将这幅状物寓情的楹联移挂别处,那将令人捧腹了。

  然而,鸡足山的楹联除紧扣环境、传说典故状物写景、抒情达意外,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浓重的佛教色彩。或赞誉鸡足山在中国佛教名山中的地位,或阐述佛理,或描绘禅境,因品题之外不同,各择其重。

  悬挂在鸡足山灵山一会牌坊,迎着上山游客面的那幅楹联:

  梵钟声彻三千界,
  鸡足名标第一山。

  讲的就是鸡足山在中国佛教名山中的地位。从字面解释,这幅楹联的意思是:古刹钟声响彻寰宇,奇、险、雄、秀、幽的鸡足山,风光醉人为名山之首。可它深层的含意却不仅止于此。“梵钟声彻三千界”,这梵钟表面指的是古刹的钟声,而实际隐寓的是佛法。这句联语的含意应是:佛法无边,教化三千大世界。“鸡足名标第一山”中的“第一山”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元章,题赞鸡足山的,其墨迹现在还珍藏在云南省博物馆内。谁都知道虽然鸡足山雄、险、奇、秀、幽,自然风光十分迷人,可是将之与有仙气的黄山,“无限风光大险峰”的庐山相比,在常人的眼里,鸡足山的自然风光是略逊黄山和庐山的。这一点作为千古大家的米元章不会不知道。在此,米元章题赞鸡足山为“天下第一山”赞的不只是鸡足山的自然风光,更主要的是赞鸡足山作为一座佛教名山在中国佛教名山中的地位。我认为鸡足山作为迦叶尊者的道场,法音遍传三千大世界。有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历史沉淀,尊它为中国佛教名山中的一大名山是一点也不为过分的。这一点明朝诗、书画三绝高僧担当也是这样认为的。因此,他曾为鸡足山题写了这样的楹联:

  万佛之光,迦叶为世尊第一上首;
  五岳以外,鸡足乃天下有数名山。

  从以上几幅楹联,我们看以到的是鸡足山的佛教历史、典故、传说以及鸡足山在中国佛教名山中的地位,而以下几幅楹联反映的则是佛教的一些基本观念。

  首先看看悬挂在祝圣寺天王殿大门上的楹联:

  天王人王平等观,安用五体投地?
  出世入世随宜过,本可一笑休之。

  这幅楹联是民国时,云南著名的白族诗人、学者、书法家赵藩撰写的。公元1912年他携同李根源上鸡足山,游览山水,搜罗故籍,住悉檀寺辑成《鸡足山志补》四卷,同时,也撰写了不少诗联。此联就是他在这一段时间内写成的。上联写的是无论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还是尘世间的帝王将朝,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不必对他们崇拜得五体投地的跪拜,把他们看作是无所不能的神;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君主,是不可期及的。下联写的是人间万事万物,离合悲欢,兴衰沉浮都应随缘,不可强求。出世也好,入世也罢只应随缘而定,无须为之费力操心。他在这幅楹联中所表白的他旷达的人生观,与佛门所宣扬的人性本无尊卑善恶皆俱佛性,只要诚心苦修均可成佛的众生平等及万事随缘的观念一致的。

  另外是金顶寺素餐厅大门上的楹联:

  素食因怜六畜苦,
  礼佛只为百姓甜。

  这幅楹联描写的是作者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世间万类皆有生命,皆有知觉,皆有贪生之欲。而人类却为贪一时之口福而食之。磨刀嚯嚯,不惜随意宰杀鸡、鸭、鱼、猪、马、牛、羊。当锋利的刀刃剌向它们的胸膛,横向它们的喉管的时候,它们那撕心裂肺的嚎叫,是它们对生的留恋、死的惧怕、人的哀求。在这里作者提倡素食,不仅只是为知佛门是戒杀生的,这幅楹联不正是体现了佛门的好生之德吗?同样大觉虚云寺客堂门上的:

  延年益寿多素食,
  淡薄名利菜羹香。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佛门的这一思想。

  鸡足山的楹联中,另外还有一部份,表面看来是写景的,但寓意却很深刻,同样也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

  如祝圣寺山门的:

  退后一步想,
  能有几回来。

  这幅楹联通俗易懂,充满玄机。一般说来,此联说的是鸡足山神奇美丽,风光无限,这样美的地方由于它地处边陲,来一次实在不易,所以既然来了就要尽情观赏,随意游玩,以免留下终生遗憾。这是从鸡足山的自然风光这个方面来讲的。其次,无人不晓鸡足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不仅只是因为它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因它是迦叶尊者的首场,是佛教圣地,是佛都。在那紧锁的华首门中,迦叶尊者虔诚地守着释伽牟尼佛交给他的金缕袈裟,在永恒的寂静中等待弥勒的下世,把袈裟转交于他,完成释伽牟尼佛赋予的使命。来鸡足山的人,多数是怀着虔诚的心,带着美好的期望一朝拜佛教圣山的。他们有的来自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有的年纪已高已进入生的黄昏,今生今世还有几次能来啊。既然来了,何不虔诚地跪在佛的前面,把自己对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心愿全盘托出,以求得佛的保佑。再者,根据佛教六道轮回之说,我们今世为人,是前世修行的结果,为人不易,应该珍惜今生,多做善事,以免来生堕入恶道。这也许才是这幅楹联的真正含意。它之所以妇孺皆知,黄口能诵,就是因为它道出了每一个览胜者和虔诚的朝拜的心声。

  再者是祝圣寺禅房门联:

  东墙月写板桥竹,
  西苑风吟摩诘诗。

  看似写景,实是写禅的境界。禅房坐西向东前面是一个四方大院,正东面是大雄宝殿雪白的山墙,院内几丛鲜花、一塘清水、数杆修竹,十分清幽。联语紧扣环境写了夜深人静,皎洁的圆月斜挂青空,雪白的柔光照着静静的禅院,修竹倩影映在大雄宝殿洁白的山墙上,看去就象清朝大书画家郑板桥的墨竹一般,轻风拂过,竹叶上晶莹的露珠滴落老圃,发出微弱的声音。这境一正是唐朝大诗人王维“竹露滴清响”的绝妙境界吗?这境界多么空灵,多么宁静。这是佛教修行者在打坐参禅时“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所以进入的禅境。至此不难看出这幅楹联也包含着佛教色彩,只是这种佛教色彩很隐晦,需用心品味才能品出。

  上面我所谈的只是我对鸡足山楹联的一些初浅的认识。鸡足山楹联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精深的,要参透其中三味,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用心参悟。
3#
发表于 2010-12-27 18:26:32 | 只看该作者
 六诏雄封,旭日升,彩云现,玉龙蜿蜒,西洱扬波,塔影扶摇银汉外;
  十方胜地,佛光映,石钟鸣,伏虎吟啸,东山挺秀,梵音响彻翠微中。
喜两结
4#
发表于 2010-12-27 18:27:16 | 只看该作者
“自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而后,天开鸡足形胜,比鹿苑鹫峰,曰传衣、曰正法、曰华首、曰放光、曰经楼、曰袈裟石。巍巍宝塔,下逮玉笋琪英,雄镇滇疆,佛地永垂千载教。
  有中溪创草,邦芑润色之书,人继鸿篇仙才,皆鸾翔凤翥,或宸翰,或遗臣,或诗宗,或律祖,或袭职,或檀樾金,上上乘禅,化及薪樵笠牧,庄严云汉,名山愿作一生游。”
  尤喜此联,似乎是一状元郎所写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1 07:54 , Processed in 0.0378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