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4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在自己的精神领地里作酋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5 23:0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自己的精神领地里作酋长

王曙光

1.启蒙时代的终结

     很长时间以来,我对那些以“启蒙思想者”自居的新锐作家们怀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拒斥和质疑的情绪。那种居高临下的、处处流露着“精神贵族”一般道德优越感的发言姿态,那种惟我独尊、俾睨天下、目空一切的话语风格,以及那种空疏、狂躁、粗砺、因过于张扬与夸张而显得有些歇斯底里的文字,都与那个已经逝去的疯狂年代有着极其相似的精神呼应与心理渊源,读后让人极不舒畅。与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启蒙思想者”相比,我更尊重那些沉静的闪烁着理性光辉的文字,尊重那些虽不张扬激烈、但内心深处仍以冷峻的目光和沉毅的姿态深思人类命运的思想者。空疏而没有深厚理性认识之根基的批判是没有力量的,文人式的喟叹与伤感是软弱的,只逞一己之口舌快感的漫骂与嘲讽是毫无建设性的——启蒙时代已经终结,当下的时代,也许更需要的是那些深沉而扎实的思想者:那些把自己对人类的广阔的责任和伟大的担当同理性与深邃的思索完美地熔炼在一起的思想者。

     王开岭在文字中所崇敬并效仿的,正是这样的一批思想者: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是成就斐然的作家、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他们在专业内所长期进行的精深、寂寞、沉静的探索,为人类理解自身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他们不是以空洞的头脑和华丽的言辞指斥一切的“空头批判者”,而是对人类的历史和现实作出深刻而系统考察的学者和思想家。与此同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这些思想者又是“生命关怀力”与“精神能量”极为丰沛的人:“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浩瀚、视野之辽阔、生命行为之丰富、人格之璀璨……与其艺术业绩和专业成就是成正比的。”是的,在警惕那些空疏自负、学术根基极为脆弱的所谓“启蒙者”的同时,我们也要质疑那些心灵格局极端狭仄、精神世界极端闭塞、生命关怀极端薄弱的“单向度”的知识者;前者所发出的“空洞的呐喊”对人类理解自身与升华自身固无丝毫裨益,而后者则更易诱致知识者终生囿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自溺自闭,自我陶醉,从而忘却自己更为广阔的生命关怀与人格担当。

     与那些自命为“思想启蒙者”的新锐作家不同,在话语风格和写作理念上,王开岭的作品始终洋溢着一种深沉的人文关怀,流淌着新锐作家中少有的一种诚挚、善意和博大的忧患。我很庆幸他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这样的格调,但显然这种格调不能单单用王开岭的“民间写作”姿态和生活环境来解释。他的文字不可谓不峻急,但他从不为一己之快感宣泄而作歇斯底里状,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优雅的分寸感,在激烈中自有一种蕴藉风味,在峻急里又带着一点诚挚的伤感。他的文笔汪洋恣肆,辞采华美,诗情四溢,思想灵感纷呈迭涌,但是他并不以文字哗众取宠,从不为迎合听众而故作激昂慷慨之论。他的思维视角独特,其深刻性甚至使人感觉已经超越其年龄允许之深度,然而他的内心却时常充满诗意,他最崇尚的乃是清澈、真纯与简朴,他从不放弃以平静的心态对寻常事物的优美感悟。

     在一些新锐作家拼命提高嗓门声嘶力竭地诅咒和批判的时候,当那些“启蒙者”们比赛谁更激烈、谁更勇猛、谁更极端、谁更“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时候,王开岭始终以沉毅冷静的心情瞩望这个世界,他不急躁,不耍噱头,不拉帮结派,不虚张声势;他既在沉痛地反思,也在热切地期待;既怀着极大的勇气去恨和质疑着,也怀着极大的虔诚去爱和信仰着。这一切,造就了王开岭的独特气质。

     出版家子寒先生曾在信中为王开岭感叹,叹惜和奇怪他“到现在都未曾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很为他鸣不平。然而,这也许就是他的成功之处吧。他主张“精神独立”,这种独立,同时也包含着在世俗评价前的一份从容、镇静和自信。他不为发行量而迎合世俗的品位,也不为迎合听者而故意耍噱头扮鬼脸。他在文字中保持着他的独立人格,这就决定了他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大众情人”式的作家。但是他必定因自己的独特气质而牢牢吸引着一批忠实的倾听者。他不缺少听众。当他“把栏杆拍遍”的时候,只要有几个素心的听者“会其登临之意”,他也会感到心灵的饱足。

     他要作自己的“精神领地”的酋长,不会为任何世俗的价码而拍卖自己这块宝贵的独立的领地。

     2.精神遗传与民间写作

     王开岭的文字,不管是他5年前的《激动的舌头》,还是后来的《黑暗中的锐角》和《追随勇敢的心》,包括手边这本刚“出炉”的《精神自治》,都似乎浸透着一种沉重的情绪。这种“重”的感觉,一方面来自于他所涉及的题材和命题的凝重,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他的精神气质。他似乎天生就是酷爱“重”的:在他的文字中,那些沉重的题材接踵而来,挥之不去;他的思虑,尽在那些凝重的话题四周盘旋,他从不回避这些显得有些蹇涩沉重的东西,对生死、信仰、人格、命运、传统……他都怀着极大的热忱和勇气去触摸,去揭示,这种严肃而沉重的探讨有时对写作者本身甚至近于残酷。在他那里,轻佻是不存在的,那种常常流露在志得意满的新锐作家笔下的悠然自得的情绪,在他那里是绝迹的:他自觉地摒弃了那些“轻”的东西,而让自己的文字有更沉重的担当。写作在他那里,就从来不是消遣和风花雪月,而是与自己的内心的艰苦的对话的过程,是一种痛苦的寂寞的自我省视。

     他与墨子是同乡。当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不禁为我的发现大吃一惊。我发现在王开岭和他的2000年前的这个令人尊敬的前辈同乡之间,存在着惊人的气质上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好象是在故意回避生命中的“轻”,或者说,他们似乎都有着爱恋“重”的本能:对于生命的浮华怀着刻骨的拒斥,而对于那些别人认为沉重蹇涩的东西,却有着内心的坚定认同和勇敢担当。墨子这个家伙,跟那个“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正好相反——墨子是那种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中极端刻苦自励、然而却对自己内心的道德理想充满疯狂渴望的“极端理想主义者”。他“摩顶放踵而为天下”,自己的生活则困顿到了极点:“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然而墨子却在这样的生活之中到处宣扬他的“兼爱”学说和“爱无差等”的生命哲学。不管墨子在世俗的眼光看来是如何“怪诞”、“另类”,但是作为一种人格象征,他是值得尊重的,我始终对他的精神境界保持敬意。王开岭在气质上似乎遗传了墨子的基因。他并不是不爱轻松,可是他在文字中却那样干净地摒弃了那种故作悠闲的文人姿态。我常常在读了他的文字后感到心灵的“重”——那种由于担负的东西太多而引起的近于窒闷的感觉——所以总是在想,王开岭是以什么样的心灵承受力,去承受来自自己的思想和文字的那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每一个独立的思想者的成熟,都要经历漫长的沉寂的岁月。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内心充满激情与忧患的青年,蜗居在远离文化中心的一个僻远小城市的角落里,以长年的寂寞和不为人所知的痛苦,超负荷的思想、阅读和写作,这本身就构成了作家的一种写作姿态:他必然以民间性为自己思想的指归,必然拒绝那些矫揉造作、浮夸和谎言,其创作心态必然追求简朴而深沉、单纯而悠远。世俗的力量在他那里搁浅了,他只需要听从上帝和内心的召唤。

     但王开岭并不是只顾自己思想的闭塞的言说者。当他将自己的生活营地转移到大都市的时候,虽然他的生活形态会发生变化,但他的精神气质已经不可改变。他在寂寞里对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了坚固的奠基,这个奠基,使得他在生活场景的不断改换中,仍旧完好保持着自己的文字品格。

     在任何时候,他都在努力将自己“边缘化”。边缘化,不是为了逃避,也不是为了忘却,而是为了在纷扰尘世时时保持一份清醒,维护属于自己的一份独立精神领地。

     3.我们依然要仰望星空……

     我非常喜欢王开岭一篇文章的题目:《精神明亮的人》。实在是神来之笔!我忍不住把这个名字拿来,作了我的一篇访问记的题目。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实在太缺乏这样的“精神明亮的人”,我们在现实场景中终其一生恐怕都难以有一种被瞬间照耀的感觉:在那一瞬间,你被一种人格光芒所照亮,被一种迥异于常人的生命闪电所震撼!在人格干瘪、信仰流失、精神委顿的时代,想寻找一个“精神明亮的人”,竟是那样艰难。

     于是王开岭呼唤我们已经久违了的“婴儿感”,他说:“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有恢复孩子般的好奇与纯真,只有像儿童一样精神明亮、目光澄澈,才能对这世界有所发现,才能比平日看到更多,才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中注视到神奇与美丽”。童年是上帝给予人类的伟大礼物,可是那么多成人丢失了这件宝贵的礼物,或是把它弃置一旁如弃敝屣。

     于是王开岭呼唤我们从来不曾熟悉的“宗教感”,他说:“我们必须仰望点什么。必须时常提醒自己: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移开,从狭窄而琐碎的生存槽沟里昂起,向着高远,看一看那巍峨与矗立,看一看那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学习仰望,学习倾听,似乎是我们还没有温习的功课。只有当我们的目光不再溺陷在生理意义的快感和功利意义上的自得里,只有当我们把虔敬、圣洁、严肃的生命姿态再次嵌入我们的价值链条,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会焕发出一种真正的光彩出来。

     这个时刻,我们不再被世俗所羁绊,而我们所仰望的星空,也只剩下唯一的主宰者。也只有在这个时刻,人,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受造之物,他在更高的意义上通过这样的途径重新恢复了作为人的理性和尊严,那就是——与那个更广远、更辽阔、更高耸的目的相连结。

     2004年2月28日初稿于垂杨柳寓所

     (《精神自治》 王开岭著  台海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一版   定价:22.00元 )
2#
发表于 2005-9-6 14:03:37 | 只看该作者
触摸生死,我尤喜欢席慕蓉的一梦黄梁,及伍立杨的百年身世浮沤里。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6:19 , Processed in 0.0377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