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01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文山楹联钩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0 13:0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筵席 于 2011-7-10 13:11 编辑

来源:文山政府网
作者:龙符
=================================================

       文山,三七花开、兰花飘香的地方;文山,铜鼓激昂、芦笙悠扬的地方;文山,祖国的南大门,美丽的新边疆。
  文山是一块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红土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哺育出我国著名社活动家、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被毛泽东称为“狂飙诗人”的柯仲平,以及清代有名的文学家方友石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孕育出了被文山各民族儿女引以为自豪的闻名全省和响誉全国的“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11个民族就是11朵鲜艳的花,壮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彝族火把节、瑶族盘王节以及新近发现的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等,无不展示了文山州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文山州,一直以“三七文化”、“铜鼓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而著称。“最后的世外桃源,永远的三七之乡” 、“壮乡苗岭最神奇,三七之乡数第一。”“壮乡苗岭溢神采,三七花开等你来。”就是一句句鼓舞人心的旅游形象口号。
  楹联,也叫“楹贴”、“对联”、“对子”。春节贴在门上的叫“春联”。字数多寡无定规,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对联,在我国源远流长,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风景无联皆减色”,“一副短联胜过一首短诗,一副长联胜过一篇好文章。”因此,楹联又被称为“诗中之诗”,“文苑奇葩”。 文山的楹联堪称文山文化集大成者和代表,从中可以窥探文山文化发展的轨迹。
  “文山”二字真正入诗嵌联,还数“文山自应有文人。”“文山真是个文山”。两首名句,点出了文山人的自豪感和荣耀感。
  “藏头联”,在文山楹联中,为数不多。但在文山西华公园三元洞的楹联中,就有这样一首:
  文章明道义,山水有清音。
  横批:敬恭桑梓
  此联的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楚图南。他巧妙地将“文山”两字地名,嵌入楹联之中开头,且又用“山水清音”之美,来描绘文山三元洞之景,堪称一副妙联。
  文山城西华公园三元洞还有文人康炳辉写的一副楹联实属佳作:
  驻足白云深,俯视龙江南下;
  举头红日近,遥看雁塔东高。
  众所周知:三元洞在文山县城西面三公里的西华山上。西华山是石灰岩构成的石头山,横列36峰,飞崖峭壁,峰腰群石攒簇,宛如出水芙蓉,叠萼莲葩;峰顶如剑戟参差,直指青天。西华山主峰之腹,有三个山洞,如三只巨眼,俗称“三眼洞”。文山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清代道光年间,出现过“一门三科甲”的情况,为了象征吉祥和激励后人,“三眼洞”便被正式命名为“三元洞”。洞内宽敞,空气流通,洞外地势险要,气势磅礴,楼台叠其,五光十色。在洞口可以凭栏远眺,楹联描绘的,正是城中的秀美景色。
  作者“驻足”、“俯视”、“举头”、“遥看”,由近及远,从低向高,多角度多方位地描绘了三元洞前看到的美好景色。眼前景物层出不穷而又层次分明,给人以清晰的印象,渲染突出了三元洞地势之高。——“白云深”、“红日近”,足见其“雄险”;可以“俯视”文山城景,看盘龙河南流,可以“遥看”东山之上的雁塔,也足见其“奇秀”。可以想像,作者置身巍峨西山,依白云,伴红日,放眼辽阔的大地,面对空旷的长天,情怀何等豪迈!
  作者善于调色,善于对比。“白云”、“红日”,色彩鲜明耀眼。“龙江”婉转如带,柔和动态。“雁塔”高标,刚健静态。刚与柔,动与静,互相映衬,富于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自然多姿多彩,使人心旷神怡。
  文人李昌智也写过一副西华山三元洞对联:
  高阁出林端,久坐渐知诸品静
  晚霞明鸟外,凭临但见众山低
  三元洞所在的西华山,既高且雄,石峰如戟。从山下仰望半山,楼台层叠,掩映在绿树丛中上,飞檐翅角,高山林表。山上古树横生,山花耀眼,环境清幽。清代光绪年间,西蜀鲍超撰文刻石说:“文西山高而秀蔚,然而观者其惟三元洞乎!四壁天然,无斧凿痕,脱尘俗气,真仙境也。蜀之剑阁、峨眉,其雄秀仿佛似之。”
  上联写出三元洞地势之高,林木之茂盛,楼台之高下错落,环境之幽静。“高阁出林端”,一个“出”字,把高阁依山而建的情景写出来了。如果是一片坪林,楼阁隐没其中,最多露出一顶一角,是不可能高出林梢的。为什么“久坐”才能“渐知诸品静”呢?人在山下,看到的是山上的层层绿树,参差高下的辉煌楼阁,得到的印象是华美。上山的游人众多,山道上欢声笑语,人们情绪热烈。上山之后,置身林间亭下,才可能渐渐感受到环境的清幽宁静。作者这样写,既从外到内全面道出了景观特点,又表现了游人感受的变化。
  下联写的是山外景象,即凭栏远眺看到的景物。时间傍晚,亭中栏前,因而景物形象分明,特点突出——近处归鸟轻盈,鸟声啁啾;远方,晚霞明丽,众山低矮,一片空阔。作者情怀舒朗,心绪畅快,也同时表现出来了。(以上见《云南名胜楹联大观》)
  此联中“诸品静”与“ 众山低”,是作者的眼光独到。有此眼力,方有此出人意外的感受;无此眼力,即便端坐高阁,也体会不到。联语突出景物特点,抒发感受,“颇能写出此间意趣”(《云南风物志》语)。由此可知,有风景也要会看。风景是客观存在的,从风景见到什么,全存之于心。以此看来,“高阁出林端”,“晚霞明鸟外”二语倒只是铺垫。无此二语,会更好一些。本联笔法细腻,富于变化,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堪称佳作。
  楚图南之父——楚晓棠,曾任边陲小县令,撰过两幅楹联,令人称赞。
  一是:
   莫说我为官,不过民国代表;
    须知法难犯,愿作社会好人。
  二是:
   读史易,读六经不易;
   做人难,做小官尤难。
  楚晓棠其克尽职守,清廉之心,溢于言表。此两联,亦是一面镜子,可照出官人之心态。
  要说文山的楹联,就不得不说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孙鬓翁《大观楼长联》。因为,文山的清代末期文人龚发举仿孙氏长联,并不为人所知。值得一提的是,龚联比孙联180字还多10字,长达190字。龚联书文山五子祠(为文庙,今州文化馆)长联,笃爱桑梓之心溢于言表,平仄起承尉贴,堪称佳作。从某种意义上说,龚联比孙联长,只是影响不大,故所知人不多,此乃文山州迄今为止,七乡第一长联也!
  上联:此地属三长官,带河襟山,应数句町名胜。自先辈经营圣域,率乡人礼拜前庭。棫朴菁莪,造吾邑二百载英才之盛。忽而雕墙峻宇,忽而蔓草荒烟,感其事者,每慨乎桑田沧海。然发舒兴致,面面皆宜。请看那:螺峰西拥,雁塔东高,凤岭北横,龙江南下。
  下联:于今祀五夫子,馨香俎豆,实接孔孟渊源。赖诸君大启贤门,不数年恢复旧制。廉洛关闽,开后儒亿万世理学之宗。或则花里寻师,或则竹中问友,登斯境者,恍得之鱼跃鸢飞。况疏沦性灵,时时可领。莫负他:杨柳春疏,芙渠夏满,桂林秋洁,榕树冬青。
  上联写文庙在该地的作用,兴废、抒发感慨,描写四周景致。下联阐述五子祠的意义、希望,描绘登临的感受和四时美景,切合当地当时的景象。
  据说,龚发举书法尤佳,以字体刚健有劲,苍老流利独具风格,自成一家,流传较广。该长联用栗木雕成凹体,黑底金字,悬挂于正殿两边,直到“文革”前仍存,十年动乱中被毁坏。
  清代文学家方玉润(字友石),是文山州第一个被收入《辞海》的大文人。他的书法字体刚劲秀逸,倍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李根源,曾收藏方友石的一幅楹联:
  窗静正宜秋竹啸,
  山明不厌雪松围。
  字迹苍劲有力,可称上乘之作。后来,李根源将此楹联转赠给昆华图书馆,作为珍品珍藏。“秋竹啸”与“雪松围”,堪称两幅“秋景”和“冬景”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两相宜。
  方友石一生坎坷,应试多次,一直未及弟。因科举失利,他晚年景况可悲,十分凄凉。他有一联曰:
  小有文章留宇宙,都无福命列公卿。
  方友石有一幅赠友联曰:
  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
  此联精妙传神,尤如一幅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在“扫地”与“拂床”之间,让人仿佛置身于“树影”深处,感悟“象由心生”的“琴声”。且对仗工整,字声响亮,富于诗情画意。
  方友石的一副挽联,一直被误是曾国藩所作,但经本人多方查阅资料,最后考证认为,著作权归友石莫属。此联是: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此联将痛失兄弟之情,深藏于内心,溢于字里行间。当时,方友石在作清将曾国藩幕僚期间,恰碰上曾大元帅的二哥曾国荃去世,方友石替曾国藩拟了这幅挽联。
  这幅挽联,不仅曾国藩自己非常满意,并且为当时荆楚一带的文人所夸奖。以后,曾国藩宣称是自己作的了。
  说起文山楹联,还有一个人的一副楹联不得不说。他就是曾任光绪帝的师父、又做过广南知府的宋湘。他曾为昆明大观楼写过一副对联:
  千秋怀抱三杯酒,
  万里云山一水楼。
  我国旧体诗词讲究空灵,善于把那种无法捉摸、只能想象的意境表现得生动极了。好的联语也能达到这种境界。这一副楹联就是这样的。
  我们以为惟有通晓历史、透*视现实,而又以天下忧乐为襟怀的人,可算得“千秋怀抱”。因而,这“千秋怀抱三杯酒”的感慨里,包藏着多少没法说、说不尽的思考,任人去想象、去寻绎。特别是“千秋怀抱”与“万里云山”相对,可以确定地说:他之所想必然关系国家人民的命运。这样的意旨就显得十分宏大,这样的感慨就显得特别深沉。此联气象恢宏正是由此得来。
  此联意境浑阔,气韵生动。联中数字的运用非常精妙,写出了大观楼外山远水渺、云海苍茫、青霭迷蒙的景色气象,骚人墨客登临凭栏而意气顿生、心胸廓然的形象神态亦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文山是一块藏有神奇秀美山水的红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了文山美不胜收的一处处仙境奇地:丘北普者黑、摆龙湖以及砚山浴仙湖旖旎的山水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广南八宝、坝美“世外桃源”的田园景色,令人如痴如醉;富宁驮娘江的神奇秀丽,文山天生桥峡谷的雄奇险峻,老君山的云海日出,麻栗坡老山的云蒸霞蔚,更让人目不暇接,陶醉忘归。我州文人作家描写优美自然风光的楹联佳作枚不胜数,限于篇幅,不再一一罗列。
 “文山自应有文人。”是古人热烈的预言和呼唤,有志于楹联创作的人们,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3:12:51 | 只看该作者
文山位于云南,产三七,很多年前去过,干净清爽的城市,气候也舒适,印象很不错。可惜没有详细浏览。
3#
发表于 2011-9-7 15:42:36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来看联,一组赏心悦目的联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7 21:50 , Processed in 0.03778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