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放电 于 2012-9-17 16:44 编辑
来源:(广东河源)源城区政府网
作者:不详
===================================================
对联是我国特有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也是文艺中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虽著墨无多,既能叙事写景,寄意言情;既可题于园林亭榭,寺庙祠宇,又可用于婚丧祝寿,节日庆典,因此,对联这一中国文学特定形式,就被人们广泛地应用,有它的强大的生命力。
过去,我县的名胜古迹、官厅书院、寺庙祠堂、楼阁茶亭以及私人撰写的对联,为数颇多,由于时间久远,或其他种种原因,多已无存,至为可惜。所幸现健存的老人,有尚能口述或笔录之者,窃以为把它收集起来,不再失去,当作史料保存,似属必要。当然,在收集的对联中,作者的水平有高有低,各人的观点有异,另当别论。尽管收集无多,尤足珍贵,兹分录如下:
清代河源县衙门联: 南越启雄风,二千年服教畏诚,朴素尚留秦汉俗; 东江称大邑,百万户耕田凿井,纯良同戴吴羲天。
民国时期河源县府门联两副: 河西河东,欲免移粟移民,山下有田宜遍种; 源清源浊,尽可濯缨濯足,城中无事莫常来。 河清海晏; 源远流长。
河源审判厅堂对联: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河源槎江书院门联: 文坛才薮; 礼路德门。
河源三江中学对联: 三代礼乐,两汉文章,整日讲求存古道;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随时吟弄畅天怀。
三江农场对联: 与马牛羊鸡犬冢做朋友; 对稻梁菇麦黍稷下工夫。 附注:三江中学曾有一个时期,改办三江农业学校,在城西办了一间农场,为学生实习场所,这是农场里的一副对联。
观稼亭对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莫认园林供逸乐; 生之者寡,食之者众,须知稼穑实艰难。 附注:观稼亭在现今青年文化宫内,是1930年张尔超县长建,其时那里是种植农作物的田地,故名观稼。
中山公园长联:
片地贯双城,纵观桂岫、梧峰、鳄湖、槎水、荒村、古寺、宝塔、长桥,四面回环,擅天然之胜境,辟为纪念元勋,舒畅群情,如此园林,可卜万年不朽。 游人萃各界,更有农区、苗圃、茧局、桑畦、舞台、艺院、书库、球场,诸般设备,乘娱乐之良辰,导以提倡文化,振兴实业,庶几社会,恒将百度维新。 附注:此联系在1930年开辟中山公园时,写在观稼亭的两傍柱上。作者是当时县长张尔超任内的秘书麦实甫。
东道亭对联: 东隅筑孤亭,偶聆好鸟提壶,招待往来名利客; 南熏歌一曲,到此临风把袂,逍遥岁月古今人。 附注:亭在新东门外右侧,现已废。
远兴亭对联: 不要贪多,死后依然空手去; 何须嫌少,生前原是赤身来。 附注:此联作者是徐礼舆,亭在上角上塘路,已毁,现经城镇政府重建。
鸣凤桥对联: 亭可纳凉,热客何妨留印爪; 桥当大路,丈夫过此便昂头。 附注:亭在城东鳄湖鸣凤桥上,属风景区,经城镇人民政府扩建重修。
朱门亭对联三首: 亭日朱门,循其名毋忘旧址; 座登热客,饮几盏不觉风生。 坐久一些,试把茶经谈陆羽; 饮多几盏,浑同甘露解相如。 坐列东西,品茗几杯堪解渴; 路通南北,亭开三面可乘凉。 附注:朱门亭在县城南郊,亭已拆毁,现经城镇人民政府把它重建。
双下谭公爷庙前茶店对联: 一盏浓茶堪解渴; 三株榕树好乘凉。
双下出侯阁茶店对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向凉亭坐坐;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聊将往事谈谈。 附注:此联石刻,原物尚存,不过收集人发觉,此联不仅刻在河源双下出侯阁,且别的地方也有同样出现。
康禾牛头角茶亭对联: 满架荼薇迎客坐; 一亭风月送人行。
康禾青山阁茶亭对联两副: 好鸟有音,开口劝君姑暂息; 山花无语,低头笑客不须忙。 庭外竹临风,君子鞠躬迎客送; 山头松蔽日,大夫轻盖送人行。
蓝口土陂亭对联二副: 土建凉亭,好与路人施善德; 陂筑蓝江,当为长者积阴功。 坐片刻,无限爽快; 饮几杯,何等清凉。 附注:土陂亭的建筑,系得自当地人的捐款,故有《当为善长者积阴功》之句。
宋文信国公祠联: 稽古景名贤,赵宋以还,人生揽览忠臣传; 居今怀淑媛,曹娥之后,我亦重镌孝女碑。 附注:宋文信国公祠系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而建。文天祥长女定姑,六女寿姑闻父亲被害于燕京,投河自杀而死于河源之三角村(现属连平县忠信区辖的一个村庄。)二女牌位附于文天祥牌位之两侧,此联系邑人萧元毅所作。现该祠已不存在。
崇报寺联: 崇朝三念佛; 报晓一声锺。 附注:寺址,即现在县府招待所。
彩云庵对联两副: 彩霞红雨青山秀; 云影波光绿水清。 疏松影落空坛静; 细草春浓小洞幽。 附注:彩云庵,又名丝茅庵,在东埔镇内,系县内名胜之一,庵已废。
金花夫人庙联: 金风拂槎水; 花雨洒龟山。 附注:金花夫人庙在城南龟峰塔下,已重修。
顺天合江庙重修对联: 古庙重修,地灵人杰; 前江合绕,渭浊泾清。 附注:顺天合江庙面临两水合流,一条黄沙河,水浊;一条九连山水,水清,因两水合流,故称合江,两水一清一浊,以泾渭水类比,而古庙之重修以及庙前情景,使人一读了然。
城隍庙对联三副: 大门联 正正堂堂地; 明明白白天。 屏门联 四境内良妇善男,登斯门,何怕刀山油鼎; 八方中惊魂恶魄,至此地,难逃锅煮甑蒸。 堂联 淫人妻女,占人田房,欺凌鳏寡孤独,这样凶徒,任你烧香也无益; 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和睦乡党邻里,若个善士,见我不拜又何妨。 附注:城隍庙原在上城县前街,已废。
石鼓大王庙对联: 无须烧香,公私还问人心; 纵然叩倒,羞恶难逃天眼。 附注:庙原在官汕公路蓝口镇的路口侧,现已废。
双下谭公爷庙对联: 尖笔山头成正果; 浅塘池上显仙台。
石林寺对联两副:
大门对联: 无双福地; 无二法门。
殿前石柱楹联: 石上重开新日月; 林中再振旧乾坤。 附注:寺在柳城镇坪山地方,寺庙设在半山腰,早废。据说:石林寺早在元末明初已有,始系从福建少林寺迁来,是东江有名气的寺庙之一。
下城东正门对联: 右臂如城,正绕翠环霞,门户喜看排燕石; 西流似带,宜拖青纡紫,人情欣指汇槎江。 附注:下城正东门即现在老港务局。燕石,即指河源八景之一“燕石长亭”,城已废。
上城东门楼对联: 新楼通旧堞,壁合珠联,并引东来紫气。 桂山对梧峰,天长地久,独凝高照祥云。
下城西门鼓楼对联: 大开新气象; 默契旧山川。 附注:河源县城垣,在抗战期间拆毁,而楼与对联亦不存在。
中山旅店对联: 中天居雅士; 山斗仰高贤。 附注:原中山旅店,开设在下城现今之中山路。
义峰苏公祠: 峨山开奕叶; 合水衍支流。 附注:祠在义合镇苏围村,系纪念苏东坡而建,现仍在。
河源城马族自治工场门联: 自治勖宗盟,经纶天下; 工场光梓里,衣被苍生。 附注:1927年上城马族自治工场,曾经营纺织工业。
孔子庙青云路牌坊联: 门迎紫气时时近; 路引青云步步高。
河源仙塘镇对联: 仙露洒杨枝,洒到荥阳幸福地; 塘莲花并蒂,花开潘县吉祥天。 附注:此联系前清拨贡马仁山所作,在马仁山未中拨贡前,曾在仙塘教书,他以仙塘二字,嵌于上下联第一字。
县宰给曾梅窗的联: 还金仁里在; 梅伯义可风。 附注:上城还金里,原名锁居巷,巷内有亭,有老人曾梅窗在此摆卖零食,康熙四年除夕,有一客到亭休息并买零食,遗落银两一袋三百元,梅窗拾得,等待失主,翌年除夕,才寻获失主,失主给予重酬,梅窗不受。失主只得将其事迹报明于县,县宰以曾梅窗高风可嘉,书赠此联,从此,锁居巷改名为还金里。
挽抗日陈亡旅长钟芳峻联: 气吞河岳,日寇长蛇遭痛创; 长留忠骨,槎城各界奠英灵。 附注:钟芳峻旅长,别字秀峰,本县黄村人,在抗日期间,屡创敌军。1938年于从化县良口与敌激战,弹尽援绝,自杀身亡,表现出他的坚贞不屈精神。河源各界曾开追悼会于县之忠烈祠。有人曾作此挽联。
丘超群与关文运的对联: 写关贴,聘关老先生,关乎文运; 坐丘馆,教丘家子弟,丘也超群。 附注:关文运是本县颇有名气的读书人,丘超群请他教丘家子弟,写了上联给他,关文运接受聘请,也回了下联。这是两人合写的一副对联,此联的好处在于语带双关。
邝世敖与彭尚杰的对联: 三更老鼠彭尚杰; 八卦灵龟邝世敖。 附注:河源人邝世敖与当时河源知县彭尚杰相好,一日世敖有意捉弄尚杰,写了上联“三更老鼠彭尚杰”给他对,尚杰接得上联后,知其戏弄,不甘示弱,写了“八卦灵龟邝世敖”的下联回敬。 河源方言彭与棚同音,尚与上同音,杰字是谐音,即老鼠用抓扒弄东西的动作,在河源是有此音而无此字,即是说三更的老鼠在棚上用爪扒弄东西,把彭尚杰比作老鼠。 邝与放同音,世与势同音,敖土音即摇的意思。以河源土话来说,即尽力摇动有八卦图的龟壳,把邝世敖比喻乌龟。 这副对联虽是互相取笑之意,但彼此能用上方言把二人姓名联上,颇有意思,所以能流传下来。
宋湘与邝裕的对联: 宝塔七重,四面八方六角; 平原一掌,五指二短三长。 附注:广东才子宋湘梅县人,与河源邝裕(河源人叫他泥涕裕)友好,一日宋湘到访,同游龟峰塔,邝裕出了这副联的上联要宋湘对,宋湘想了很久,无法对上。因这副联难度大,既要把数字对好,还要用另一事物一并带有连续性。邝裕不打扰宋湘的思路,便说:我先回家做饭。直到日落西斜,还不见宋湘回来,于是邝裕便到塔下招手要宋湘回来吃饭,谁知邝裕这一招手,便触动了宋湘的灵感,而愉快地把下联对好了。
崇报寺联又一副: 佛骨尚无灵,况泥塑如来,那有功能超苦海; 梵经徒乱诵,看殿堂和尚,何尝清净着袈裟。 附注:河源崇报寺,有一个时期,和尚颇众,良莠不齐,不守清规,有人于夜间在寺门书写此联,进行讥讽。 附说:作者在收集各类对联的过程中,得到刘崇祺、郑奕强、黄东、朱轩仪、具国庆、潘炳权诸同志的热诚协助,并供给资料,在此付梓之际,向上面的诸同志,谨致谢忱。
双田公所对联: 南湖双田蓝姓,在光绪26年成立一间公所,处理民间纠纷,有一位邑庠生蓝润章作了一对联。勖勉公所同人以大局为重,遇事应秉公办理,和衷共济,兹录如下: 公道自在人心,无论亲疏厚薄,到此间莫存偏袒; 所求宁如我意,已原同宗共族,齐厥事须要和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