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0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三坊七巷的楹联藏密码(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5 17:0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东南网(福州)
作者:苏燕梅 毛朝青
==============================================================================

“米家船”门前这副楹联把自家比做陶渊明的家
塔巷的楹联在今年中秋晚会上亮相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0月17日讯(记者苏燕梅 毛朝青)楹联,在三坊七巷,不只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它还用文字密码的形式给大家讲故事。可惜的是,能读懂楹联的游客不多,连不少导游也忽视了耐人寻味的楹联。

  为了破解这些密码,14日,记者特意请福州三山诗社名誉会长、福州楹联界知名专家、87岁高龄的郭道鉴和翁绳馨,一起到三坊七巷解码,随同前往的还有五六位专家。

  密码1:解析过去的往事

  塔巷上的楹联“六子登科,理学融天地双梅探屋,修文烛古今”在今年全国的中秋晚会上亮了相,可不少人表示,这对楹联写的是啥意思?

  郭道鉴解释说,“六子登科”藏了一段往事:陈承裘的正妻林氏生下了包括我国末代“帝师”陈宝琛在内的六男一女,虽然老五幼年夭折,但余下五兄弟与陈承裘侧室张氏生的一子尽登科第,才有了享誉全国的“六子科甲”的匾额。“双梅探屋”,意指二梅书屋,该书屋是清代翰林林星章的旧居,因房前植有两株梅花,故取名为“二梅书屋”。

  “驿馆驻车,枕戈同卫国;省垣揽辔,张榜且安民”,安民巷门口的这副对联就出自翁绳馨之手。在创作这副楹联时,翁老冥思苦想,后来他想到了两个典故,才有了这副楹联。前一句典故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二度携手,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办公地点就选在安民巷;而第二个典故就是唐末黄巢起义军到了福州,怕军队进巷扰民,贴出安民告示,安民巷由此而得名。

  宫巷门口的一副对联是:“紫极祀三清,仙家日月超凡俗;吴兴遗甲第,船政风云耀简编”。原来,宫巷得名,就是因为此处原有一座紫极宫,里面供着道教的仙家。而下一句则是写到清朝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郭道鉴说,“吴兴”是沈葆桢的故乡,简编的意思就是历史。三坊七巷的一个边门,也有一副对联,“闽都别记扬十邑,折枝诗音萦后街。”看到这副楹联,大家都明白了,这里是《闽都别记》作者董执谊的家了。

《闽都别记》作者董执谊的故居
邮政局门前的楹联贴倒了

  密码2:知道这家干什么的

  在三坊七巷,读家门口的楹联,就可以知道这家人是干什么的。

  “行商北达南通百端如意,坐贾东成西就万事称心”,当看到这副楹联时,大家明白,这户人家是经商的。

  “春风化雨振铎两岸,秋水生云成梦双峰”。振铎这个词,在古代是老师用的摇铃,春风化雨以及横批“桃李芬芳”都在告诉大家,这里住着一位教职人员。

  密码3:汇集民间大智慧

  除了大师的楹联,这里还有不少是老百姓自己写的,未必都工整,却也很有味道。同利肉燕店门口的一副楹联就很生动:巧手飞槌打就传统闽都美馔,开心献艺捧出民间太平佳肴。闽都就是福州,太平指的是太平燕之意。

  “一径寒花陶令宅,半船绝墨米家船”。这副楹联,将自己的家比做陶渊明的家,主人把自己家的档次提得很高。

  筷子店门口,“箸传文化五千载,筷乐人间忆万家”,这副楹联用了谐音的方法,箸同著,筷同快。而箸和筷,都是筷子的意思,意气轩昂且又妙趣横生。

“麈”字写得不对

  采访手记

  一个“生”字没了意思

  在赏析过程中,郭道鉴和翁绳馨也发现了一些有瑕疵的楹联。如一家茶店门口挂了一副林则徐写的楹联,“竹露煎茶松风挥麈,桐云读画蕉雨潭诗。”这么有意境的诗,却把“麈”字下面的“主”字写成了“生”字,闹了一个大笑话。郭道鉴说,“挥麈”是蒲扇的意思,写成“生”字底就没意思了。还有,邮局门口“集邮博古今,方寸纳世界”,不仅词意不对,而且还存在上下联贴倒的现象。
  南后街大门口的对联则写出了三坊七巷的前世今生。过去“文事重名区,记曾笔走他州,书藏旧肆;人情欢盛世,看又灯迎元夜,塔展中秋。”这句楹联说,讲文化,这里很出名。不少文人高官从这里出来,他们把一些旧书放在家里卖给大家,说明这里以前是个旧书市。而下句则点出了元宵卖灯和中秋摆塔两个习俗。如今,“仁里拂春风,且看锦肆绵延,琼楼轮奂;广衢萦古韵,共赏书香浓郁,雅乐悠扬。”这句楹联是说,整条街都是店铺,附近高楼大厦也很美,水榭戏台经常唱闽剧、说评话。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7 20:07 , Processed in 0.03558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