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1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楹联创作可促进心智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30 17:0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泉州日报数字报2009.05.07
作者:记者廖培煌 张小玲
================================================

  《小学对联题“雷”倒老楹联人》追踪
  本报讯(记者廖培煌 张小玲)7副小学生对联题“雷”倒老楹联人(详见本报5月2日、3日报道)。楹联爱好人士说,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奇葩——楹联,对于少年人来讲,可以促进心智成长;对于年长者来说,则可以修身养性。
  楹联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
  让小学生对对子,有人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太难了。读者普遍认为,现在,对对子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市民何先生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其中的对子让他印象深刻。据传,一个县官春节前到乡间走访,在一户人家大门上看到一副数字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县官立即差人送来食物和衣物,下属们大为不解询问何故。县官解释说,二三四五,缺一(衣),六七八九,少十(食),这户人家缺衣少食,节都过不了。何先生很赞赏古人这样的智慧。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何先生喜欢上对对联,不过,身边缺少会对对联的朋友。“很多像我女儿这么大的小朋友,都去学钢琴、画画、跳舞,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或多或少接触过对对联,也许再过不久,许多人会不懂得什么叫对联。      
  泉州自古云集名家楹联
  “多元文化宝库泉州,也有很多楹联‘味道’。”泉州市一位楹联爱好者许先生说,泉州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富,不管是街头巷尾的寺庙庵堂,还是深山老林的宫观、岩洞,都有楹联。 
  泉州寺庙宫观里的楹联,许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艺价值和观赏价值很高。比如,南宋大儒朱熹撰联、近代高僧弘一法师补书的“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佳联佳书,堪称双璧。
  南安雪峰寺一副楹联则将寺庙史迹和地形地貌写在联中:“李唐诞圣,赵宋开岩,名山史迹千年古;梵刹恢宏,农禅克绍,盛世风光万象新。”另外,在丰泽区海印寺有对楹联“江中舟楫频来往,海上云山半有无”,则向世人展示了刺桐港的繁荣和景色。
  鼓励学生学习楹联创作
  泉州市楹联学会执行会长薛俊安先生介绍,现在泉州楹联学会的会员大概有七八十个,其中老年人占2/3,中青年占1/3。近年来,泉州楹联传播氛围还不错,但主要还是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较少,虽然现在泉州楹联学会中也吸收了几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但为数不多。
  他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对楹联知识了解少,也没有专门学习楹联创作知识的机构,无法培养他们对楹联的兴趣。他认为,楹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有一两千年的历史,朋友之间可以互赠楹联作为礼物。
  市楹联学会的会员许先生认为,以前的人以会对对联为荣,认为是急中生智、有智慧的表现。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会对对联也是文字词汇丰富、文学素养高的体现。
  薛俊安认为,对于中小学生,学习楹联创作可以促进心智成长。据他所知,泉州有些中小学校经常开展楹联创作,晋江毓英小学还是福建省楹联学会授牌的教育基地。他认为应该引导更多人学习楹联,学校应多鼓励学生学习楹联的创作,而社会上的推广目前主要还是以宣传为主。



附:《小学对联题“雷”倒老楹联人》

    本报讯 (记者廖培煌 张君琳)网络上时常出现一些“雷人”的小学试题,难倒大学教授。昨日,家住鲤城区金龙街道赤土社区的许老先生说,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孙女的作业中有7道对联题,难度颇高,有的对子近乎是“绝对”,也把他这个泉州市楹联学会的老楹联人给“雷”倒了。



  老楹联人:


  七副对子几副是“绝对”


  今年76岁的许先生,是泉州市楹联学会和鲤城区诗词学会的会员。11岁的小孙女在市区一所小学念三年级。不久前的一天晚上,小孙女拿着语文作业题要他帮忙做。他接过一看,内容是七副古今名联的上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许老先生问孙女,老师有没有教过对联的知识,或者在课本中读过这几副对联?孙女说没有,也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对联、楹联。


  “这些对子有的是古代名联,有的是回文联,有的还是‘绝对’,即使对出来,也没有原句完美。”许老先生说,这7副对联分别是:1.清风明月本无价;2.雾锁山头山锁雾;3.有心采花无心戴;4.虚心竹有低头叶;5.四海皆春春不老;6.愿乘风破万里浪;7.与有肝胆人共事。经过查阅古今楹联选集,许先生找到了其中4副的下联。


  另外的第3、5、6题,下联找不到原对句。为了让小孙女按时完成作业,许老先生只得勉强拼凑了下联,分别以“有心采花无心戴”对“无意折柳有意栽”,“四海皆春春不老”对“五湖尽绿绿无边”,“愿乘风破万里浪”对“敢冒雨走千重山”。


  许老先生感慨地说,编小学生作业题材的人,竟编出这种可能连大学生、老师也不一定能对出的对联,怎么能做到合理、科学地教育?         


  老师:


  过分超前给学生压力


  “这些题目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王双辉说,对联在小学三年级课本里面有出现,考查的也仅仅是对对偶这一修辞手法的最简单运用。比如“清风对明月”,“大漠对长河”,要不就是简单的连线题目。


  王双辉说,对联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也只能是作为语文拓展训练,面对的也只是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有选择地做,因为对对子需要涉及广泛的阅读量。


  泉州师院附小教导处副主任吴素明认为,每个阶段的教学都要符合教学范围要求,不要过分超前,否则,容易给学生甚至是给家长带来压力。“有的学生遇到做不出来的作业,会选择上网搜索,或者求助于亲戚朋友,然后牵连一大堆的人忙着寻找答案。”


  专家:


  极端难题难达传授效果


  听闻小学生作业题有如此难度的对联题目,许多专家、学者也觉得诧异。  


  泉州现代中学高级教师黄颖认为,这样的作业如果是作为小学语文课程内的硬性作业,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建议让学生从对简单的两言、三言开始,练习的方式可以从最简单的连线题开始。  


  华侨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建设教授认为,语文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学语文、做文章,很多是从学对子开始。而现代的小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对对子的教育和训练。“我这学期给大三学生讲修辞,曾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些对联题,真正能对好的也不多。像回文联,连大人、教师都不一定能对上,何况是主谓、动宾结构都不懂得的小学生。”


  “应该说,老师出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王建设说,语文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出这种相对极端的难题,脱离学生实际能力,显然意义不大,甚至会适得其反。与其这样,倒不如挑一些普通、常见的对联,作为语文普及知识,传授给学生们。



2#
发表于 2013-8-30 17:06:4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对联的年青人不少哎,我认识的最小的才十八岁,写对联也写诗。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1:36 , Processed in 0.03501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