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9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湖山烟火入楹联 --西湖名胜楹联的起源与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2 20:3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钱江晚报2004.11.04
演讲者:吴亚卿 杭州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

  杭州名胜楹联之滥觞

  楹联源自中国古典诗文中的对句。杭州现存的楹联,多为明、清及近、现代之作,但在元代以前,已有许多吟咏杭州的诗词,成为杭州名胜楹联之滥觞。
  初唐诗人宋之问《灵隐寺》诗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与“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两联,以其格局的开张、视野的开阔、想象的奇特、对仗的工整,已为后来杭州名胜楹联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位于孤山岁寒岩上的联语“爵比郭令公,历中书二十四考;寿同广成子,住崆峒万八千年”,相传系苏轼守杭时所创作,可视为杭州名胜早期对联的代表作。郭令公即唐代大将郭子仪,因屡建战功而授以太尉中书令。《旧唐书在宥》有黄帝于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的记载。此联出句言官爵高,对句言寿命长,用以喻岁寒岩的不同寻常,十分恰当。
  生当宋元之际的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元代著名诗书画家。他曾为灵隐寺撰联曰: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上联从灵隐涧着笔,表现风壑松涛的雄浑气势,犹如米襄阳之泼墨烟云,既显起伏纡徐之态,复带奔腾激荡之势。下联从飞来峰着笔,表现月夜宁静皎洁的山色湖光,犹如倪云林之清远山水,既具涤除尘浊之功,尤饶诱发遐思之妙。

  明代的杭州名胜楹联

  从全国而言,明清时期是楹联文化的繁荣昌盛期。杭州的楹联文化,也在明清时期迅速蔚为壮观,进入楹联文化的繁盛期。
  明代楹联大家,以徐渭、董其昌、张岱三人与杭州关系为最密。徐渭名联曰: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董其昌题冷泉亭联曰: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上、下联均以设问为句,紧扣冷泉、飞峰,点明胜迹的奇特,不同凡响,既切题,又能引发游人遐想联翩,回味无穷,对仗工整,声律和谐。
  张岱题灵隐寺联曰: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山皆学灵鹫,洛迦从南海飞来。
  起句“佛亦爱临安”即见出手不凡。一个“爱”字具画龙点睛之作用,并使后面的“留住”二字显得格外妥贴、自然。下联引用印度灵鹫山之小岭飞来杭州而成飞来峰之传说,以“灵鹫”、“南海”、“飞来”等词,与“临安”、“北朝”、“留住”对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显示出张岱奇特的构思方法和高超的修辞本领。

  清代的杭州名胜楹联

  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多次驻跸杭州,为杭州名胜命名书额,题诗撰联。康熙为太和书院撰联曰:萦洄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萦洄水”即转折回旋之水,“中和气”即中正和平之气,“平远山”即平缓清远之山,“蕴藉人”即含蓄宽容之人。此联由山水环境联系到人的精神品格,深契“天人合一”之旨。
  乾隆为西湖龙井撰联曰:秀萃明湖,游目频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明湖即西湖,古井即龙井。过溪处指龙井附近过溪亭一带,亦即泉溪之侧。
  在清代,许多到过杭州的朝廷重臣、宗师学者,大都具备足够的诗文写作功底并留下得体的楹联作品。
  阮元曾为整治后的“平湖秋月”撰联曰: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荫里;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
  此联紧扣“平湖秋月”景点,突出“重新”后之西湖美景以及秋夜“朗月当空”之标志性景观。
  彭玉麟题平湖秋月联曰: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蘋秋老;把酒对琼楼玉宇,莫孤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此联与阮元联一样紧扣“平湖秋月”之主题。红蓼花疏、白蘋秋老,正是秋高气爽时节之景物。“把酒对琼楼玉宇”则脱胎于苏轼的《水调歌头丙寅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又恐琼楼玉宇”之句。只是苏词于豪放之中略带感伤,彭联于欢悦之余复显陶醉。苏词以浩气磅礴、寓意深长取胜,彭联以兴致盎然、赏心不俗见工。
  俞樾创作了为数不少的楹联佳作。其题万松书院联曰:倚槛俯江流,一线涛来文境妙;迎门饮湖渌,万松深处讲堂开。
  上联言倚靠在栏杆上俯瞰钱塘江,似一条直线般涌来的江潮可以开阔作文的境界,创作出精妙的作品。下联言门外有清澈似酒的西湖水,可供人饮用,而传授儒家学说的课堂,就设在万松岭的松林深处。全联妙笔勾勒出万松书院“左江右湖”的幽美景色,赞叹这里正是读书的好地方。
  至于在岳飞墓、庙,自清代流传至今的佳联更是不胜枚举。

  20世纪前期的杭州名胜楹联

  进入20世纪,清祚式微,民国肇兴。有两件大事首先成为20世纪初杭州名胜楹联的主要内容。一件是秋瑾安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并建风雨亭于其侧。各界撰联甚多。
  孙中山撰联曰: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流碧血,愧我迟招侠女魂。
  上联以作者在日本创立同盟会期间秋瑾曾积极拥护、参加为背景,表达与秋瑾同怀赤胆忠忱、矢志不渝献身革命之“感”。下联痛心于秋瑾壮志未酬竟被杀害于古轩亭口。一个“愧”字,既衬托出秋瑾英勇就义时悲壮而光辉的形象,又倾注了作者对失去同志的深沉的痛惜心情和“革命尚未成功”、形势依然严峻的无限悲愤。作者于缅怀烈士的同时更不忘继续革命的重任。
  另一件大事是篆刻家丁仁、王禔、叶铭、吴隐于光绪三十年(1904)发起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的学术团体西泠印社。经十年规划,在孤山购地建房,经营亭台楼阁,于1913年正式成立。随之亦诞生了一批极富文采的楹联。
  叶铭撰联曰: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上联以“情”入景,写出孤山、西湖以及周围山水自然配合、相映成趣的优美环境。下联以“印”切题,表达艺术家齐心结社、以艺术装点山水、让山水哺育艺术、相辅相成、传之久远的高尚抱负。
  金鉴撰联曰:先生扇莲社清风,刻画六书负鸿博;此地是桃溪深处,渊源一派溯龙泓。
  上联言印社创始人品格清高、学识渊博。下联先言印社环境幽雅,继而肯定“西泠八家”之首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龙泓山人)开浙派篆刻先河之功绩。

  世纪之交杭州的名胜楹联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如下几件事对杭州名胜楹联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浙江省语言学会楹联研究专业委员会于1992年在杭州成立。当时有一副贺联简要概括了楹联文化的发生发展历史和浙江作为文化名区的特殊优势与重要地位,并提出了“同心同德、去伪存真、拔俗求精”,“弘斯国粹、壮我中华”的深切愿望:
  浙江乃文化名区,自河姆渡发祥肇始,马浜良渚接武继踪,禹列扬州,秦封稽郡,漫说浣纱西子、铸剑干将,沼吴兴越,赢来佳话久相传,何况灵山秀水,人才辈出,谢沈孟罗研韵于前,张周陈陆倚声于后,诚无忝、美奂美轮、裁云镂月、雕龙绣虎,涤尘襟而结绮,偕此名区,隆兹文化;
  联语系中华国粹,由三百篇受孕怀胎,汉赋唐诗流光溢彩,调分平仄,音叶宫商,每云上若浮声、下须切响,俪句骈词,蔚作瑶章长不绝,方当舜日尧天,金粟纷飞,亭台楼阁曾怜其旧,寺观园林亦许其新,且莫忘、同心同德、去伪存真、拔俗求精,运藻思以挥毫,弘斯国粹,壮我中华。 
  (二)拙著《文化名城与景观文字》发表,在剖析杭州西湖风景区部分楹联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
  1.对现有的景点文字,作一次全面检查,纠正错字、病句及其他不规范现象。
  2.对历史存留的匾额、楹联、碑刻等实物,尽量保护原貌,不使其走样。
  3.对按照史籍志乘记载重书重刻的作品,应尊重原作的完整性与署名权,并置于合适的地点。
  4.新增的文字作品如楹联、诗词等,应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审定,杜绝徒有虚名的滥竽之作,使其在文化意蕴、文学、书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达到一定品位,并与传统风格一致。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16 05:13 , Processed in 0.03619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