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138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影]千里走单骑:浮动在简单结构上的亲情呼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3 13:4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影]千里走单骑:浮动在简单结构上的亲情呼唤


作者:wssuyi 提交日期:2005-12-22 23:50:00  

张艺谋重新试图用小人物身上的简单感情来拍一部质朴的电影,也因为成功把握住电影中情感的流淌而拥有了打动人的力量,可惜因为在文本构建和思路跟进上过于简单,而使得电影最终没能真正留下值得玩味的思考命题,只有两段父子之情在交响辉映,承托着电影的全部。
  
    和儿子感情不和的日本渔民高田(高仓健)在得知儿子重病后赶来医院见面,却仍然被儿子拒之门外。他在儿子于中国所拍摄的纪录片中看到了一段关于拍摄傩戏《千里走单骑》的约定,一年之期已到,他决定代重病在床的儿子去拍摄这出戏。于是,在这场旅途中,发生了很多事情……
  
    总的来说,故事的流程看得很舒服,虽然主体剧情并没有什么跳出窠臼的惊喜。可是编剧将主人公完全置入一个几乎丧失语境的无助空间,并让他的任务一步步向更麻烦的部分升级,他要做的事情又是那样地奇怪,所有人都在劝他放弃。所以即使观众对成功拍摄傩戏的可能性并非有多关心,却还是像高田跟着杨杨那样迷茫地向着旅途深处走去。
  
    这是一部很明显以“寻找”为主线的电影,失落的父子亲情在高田稳健的脚步中一点点被寻回,父亲从儿子走过的地方慢慢去了解他几乎未曾进入的儿子内心。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当事人也更加明白了在这段关系甚至自己的人生中所真正缺憾的地方。所以虽然从故事上,高田不得不面对无法见到儿子这个悲剧的结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终于得到了儿子的原谅,这是他这场“千里走单骑”最有意义的结果。
  
    片中有许多象征意义的元素。《千里走单骑》是全片贯穿始终的戏剧线索,字面含义是孤独的高田只身前往中国云南的写照,而这出戏的内容本就是讲情义的化身关羽回归的故事,由此可见主创的用心。傩戏这种戴上面具的形式也被赋予了人和人相处艰难的比喻。而片中大量出现的录像、手机、信纸、照片这些表现交流的工具,把无论是最终没有成功对话的高田父子,还是没有成功见面的杨杨父子仍然良好地连接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妙的手法。
  
    有人说,看到高田做来中国的打算,第一感觉他是在逃避,这点笔者也有些赞同。从开始他便说自己是不擅和别人打交道的人,那么在这个叫人极其头疼的家务事面前,高田选择的也只能是去一个儿子去过的地方,用迂回的方式和儿子贴近一些。不然的话,就算真的见面,又能说些什么呢?他毕竟已经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了啊!可以说高田在木然地站在病房门口那刻,心里充满的并不是爱,只是遗憾。他只是觉得自己应该为将死的儿子做些什么,而并没有真正到“我是因为爱他才要去努力”的境界吧。
  
    不过意外的是,他倒在陷入“拍戏”怪圈的同时,真正体味了一次难得的父子之情。在那个迷路的晚上,他抱着小杨杨,看着天空。他们都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可是那种相互依偎的感情却是人的本能。高田在此刻也真正想起,自己似乎很久就没有这样抱过儿子了。即便在之后我们知道,他就在那个晚上真正失去了儿子,可也就在那个晚上,他得到了一个儿子,更重要的是他终于记起了自己身体里如何去爱的密码。这一个交汇,是编剧的神来之笔。那么,他最终没有亲耳听到儿子原谅的遗憾,却促使他把再度重逢的希望交给了另外一对父子。这样有些狭窄的“救赎”主题,毕竟是存在的。
  
    如果说,将两对父子的感情一强一弱地表现,来凸现出高田于这次旅途中的收获。那么创作时极力想表现的部分完成的也不坏,但张艺谋的强烈情感似乎单纯到忘记把这个目的用严实的叙事包裹起来,于是,电影分裂了。
  
    如果跳开来看的话,整个故事无非是四段连环扣加上三段煽情。高仓健的人物就是在前面这些大段跳动的故事里积累情绪,等待最后的爆发。而由于故事情势所限,只要是有大量配角出场的时候,他的这个人物就完全沦为背景,只能等到他一个人或者是和翻译对话之际,才会看见父亲的角色回来。虽然导演也有意识加入了一些“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在大声争论着……”这样从高田出发的旁白,可是终究无法抵消主视角不断变换而带来的眩晕。
  
    前半段主要故事节奏还颇为明快,执著的父亲在一个个困难面前想办法一次次解决,而解决之后带来的却是新的麻烦,这种戏剧形式在喜剧中用得倒很多,文艺片里比较罕见。可惜的正是,在这样信息量并不小的剧情里,笔者就只能看见故事在发展,却无法真正接触到父亲角色发展,除非导演不得不用一些很刻意的方式。比如在邱林退钱后高田和蒋雯关于健一的对话,累赘之极,并且敷衍味重。就算是表现了再多的纯朴民风,那个从未出现的健一的身影却仍然模糊。难道真的是这个故事限制到了只能把基调定在这里吗?而也就是在如此不够深入的铺垫后,结尾的连续煽情就颇见腻味了。
  
    其实张艺谋是聪明的,他大量启用非专业演员,并且在片中掺杂了数不清的生活化笑料,除了试图表达出一种丽江风情的原生态之外,更多可能还是希望能借用外界的嘈杂来反衬作为外人的旅游者内心的孤寂。无论是父亲高田,还是那个同样沉默寡言的儿子。其实有时候,了解一些人,一些事,许是真的不用听懂他们在说什么的。有个令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构图,是在石头村那一长条看不见头的宴席边,以石墙的边缘为界,打完电话的高仓健在另一边沉默着。他知道这些人在为他这个完全没有关系的人欢乐着,但是却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痛苦。这样的“抓住瞬间”就多少补足了一些心境的空缺,比杨杨吹着哨子在车后狂奔反而更叫人动容些。这候就算想起手机在平地信号居然也这么好的事实和前面矛盾,也多半不会给自己的沉浸找不痛快吧。
  
    其实故事的力度这样用到最后,有一个美学的悖论出现。儿子通过儿媳妇的口传达,其实那出戏并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在于父亲真的愿意去做这些事情。这样的感情传递和对比本是对的,线索和目标自然不能相提并论。但是不要忘记了,《千里走单骑》的另外一头,除了系着观众一个多小时的思维悬念,还联系着另一个父亲的潜性心理旅程。于是最后这出戏变得又不关键,又不能不关键了。在监狱文化室里,高仓健和狱警尴尬的几次推让,更像是代表了故事本身的尴尬境地。
  
    这出千呼万唤的傩戏,由于观众欣赏习惯,理所当然不可能放很多内容进来慢慢展现,多半也就是渐渐虚化了事。所以即便张艺谋有把这出戏做到《费城故事》里卡拉斯唱段那般升华感情的野心,很明显也没办法做到。而这样带着配乐走向结尾,真正留给观众的,反而是毫无想像力的一种空落了。
  
    高仓健,这银幕上驰骋风云的一代硬汉,终于也老了。他内敛的气质,他的沉默,乃至他的背影,都被摄像机毫无遗漏地抓了下来。高田这个人物从演法上和高仓健之前的许多角色区别不算大,甚至可能说更简单一些。但是从含义而言,却是意味深远的。他松弛的面部总是在不断颤动着,似乎想要表达什么,却总是被那张毫无表情的脸切断。这样一个陌生却又熟悉的衰老面孔,带着这样一份孤寂的神色踏入中国电影的视野里,怎么说也算是一个难得的记忆。由于之前谈到的剧本问题,他在片中很多时候和任何在中国的普通日本人无异,只有在专注于他空间里,包括他的旁白,才有他表现的机会。不过说句心里话,在众人走出电影院之后,即使会被高田那个执著的父亲角色所打动,却真的不能在心里很好地立起一个父亲的形象。如此品味,倒确是一个遗憾了。
  
    日本演员这边比较简单,寺岛忍还是带着些《东京铁塔》怨妇的影子,她的戏不算多,除了两场对话之外,主要是一个人对着手机表演。她那张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生气的脸,倒很能贴切地突出人物的作用。中井贵一是看演员表才知道的,全片没有儿子出现的镜头,大多为声音表演。假如不说,也太不可能注意到他的,结尾那段给父亲的信台词中上,但似乎由于不是最强音,没有很叫人动容的效果。
  
    中国这边演员发挥都还比较正常,虽然大多为非专业,但是被张艺谋用得很自然,不至于觉得在戏里很碍眼。特别类似于“石头村和主任”这样有趣的农民干部,更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包括他,包括监狱的狱警,被分配了些微官僚性的台词,无意讽刺,只是博人灰心一笑耳。邱林和蒋雯这两个戏份较重的导游角色都属于逻辑人物,没有他们任何自我价值的表现,他们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让故事能合理地继续进行下去。所以从更高的要求来说,在配角身上找不到一点点光彩的创作是不成功的。尽管张艺谋可能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效果,不信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这些人到底出现过多少特写?是不是他们消失了也毫无感觉?
  
    在经过了两部纯粹商业片的洗礼之后,说博人口碑也好,说休息一下也好,张艺谋毕竟交出了一份不算太差的答卷。虽然这部电影里仍然带着他一贯的一些东西,让人时不时就会想起《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甚至《黄土地》,而且他也仍然没能克服他一贯软弱的部分。可是如果看做另一种创作心态的开始,还是可以相信,可以期待。
  
    毕竟,电影不是只有一种拍法,也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评价。
2#
发表于 2005-12-23 13:59:12 | 只看该作者
角度\阅历\情绪.....
不同人看见的是不同的世界
当然也就有不同的发言和不同的理解

忆起当年那天真,揭开隔膜
沿着孩子的足迹,走入心灵
3#
发表于 2005-12-24 05:28:13 | 只看该作者
我女儿今天教育我们的:千万不要看中国电影,要看就看外国经典电影。===她们文学社老师的话
她说她们文学社活动看了一部《放牛班的春天》,汗,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经过她的辅导,我觉得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法国电影确实是不错的,不像美国电影一般都是快餐食品!
为了不示弱,我也推荐了一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电影--《威尼斯面包师的儿子》,我当时觉得那部电影是完美无缺的,现在是找不到了,可惜可惜啊,不过小丫头还是被我侃的晕乎乎的,嘿嘿!
4#
发表于 2005-12-24 12:42:29 | 只看该作者
老谋子的电影我总是喜欢的,记得看《一个都不能少》,我基本是泪流满面。当时一起看电影的朋友不理解,笑我是水做的。我说我看见的是民族的悲哀。
      〈英雄〉是我印象中记忆深刻的电影,当 时带给我的感觉是震撼,就是《十面埋伏》。美仑美奂的画面现在仍然令我叹服。
       奥运八分钟也是我喜欢的。始终,我都在期待老谋子的作品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3:37:28 | 只看该作者
水水真强,哈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6-15 08:33 , Processed in 0.0419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