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2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联话几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28 04:4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昌阁酣酒联对
  有时候,上高县城锦江之滨有座文昌阁,为文人墨客宴游之所。明朝时,上高河北岸人吴学诗、石虬渡人李坚,湾溪人黄兹各著诗名,号“敖阳三诗”。一日,吴学诗与李坚会饮于文昌阁,酒酣属对。吴云:
  黄鹤楼画桔,岳阳楼飞觞,朝苍梧,暮碧海,万里呼仙为酒伴。
  李即应声云:
  西山人对梅,东篱人赏菊,春长安,夏河朔,四时拉我作花农。
  吴学诗,字伯兴,号虚宇。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李坚,号双江。工诗善画,意气磊落不群,时人称之为“南州高士”,吟咏甚多,以家贫未梓,流传绝少。有云“文如其人”,观吴、李二人联对,一具黄冠羽士之风骨,一具山野高人之风致,可谓“联如其人”也。

易可久庆联释狱
  明嘉靖年间,南昌贡院由抚州门迁移至阳春书院故址。贡院乃科举考试贡士之所。其大堂东西两侧为外帘,供管理人员居住。后为内帘,为考官居住。贡院两旁建号舍,以供应试者居住。贡院落成,当事者遍征楹帖,无一适意。时上高人易可久以株累系于南昌狱中,遂于狱中以帖上呈,曰:
  号列东西,两道文光直射斗;
  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当事者皆叹服,遂释其狱,且各加礼致厚馈。易可久善诗,兼工楹联骈语。诗未刊行,概散失。惟应联释狱之逸闻录入县志。

李凌汉筑园题联
  李凌汉,字天章,号云末。上高徐家渡东边村人。年十八始就学,而年余即能为文。清顺治十一年中举,后屡试不第。乃博极览群书,专心著述。康熙十五年辟为知县,辞不就。筑园于溪流之旁,引水为湖,因山架阁,名曰“似园”。自撰一联题于园门,联曰:
  欲问山中人,柴门对水;
  不听窗外事,竹径封云。
  其意致概可想已。凌汉于吟啸之暇,著有《似园闲编》等书数十余册,晚年募资刊刻未果。后子孙家落,书稿半毁于火,半为人持去。唯门联尚存,广播人口。

郑秉恬书联放告
  清道光壬午科之榜眼,乃上高河北瑶坊人氏郑秉恬也。秉恬字性和,号云壑。天资卓越,为文清超绝俗,为官赋性廉介。初授翰林院编修,改授山西五寨知县,寻调任曲沃。曲沃,山西之剧邑,号称难治。书吏衙役假威挟诈,久为民患,然苦于无人发。秉恬特制二根,凿孔而锁之,上书一联: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
  每晨置于街口,听任平民百姓投诉状文于桶中。晚则取回,开启独阅。于是悉知吏役所为,但有欺诈百姓者,严惩不贷。自是,吏畏民愤,四境肃然。书联于市以求举报奸吏者,有清一代实属寡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4:53:22编辑过]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8 04:46:15 | 只看该作者
守朴斋联话·天啸楼联

饶锷先生有题天啸楼联,录于翁辉东先生《名城赋》,鲜为人知,联曰:
入世卌年,涉世卅年,玩世廾年,世味饱经,老去厌淡天下事;
藏书万卷,读书千卷,著书百卷,书生结习,闲来学种武侯瓜。
其联乃巧联也,以“入、涉、玩、藏、读、著”六字概括半生,以厌谈与闲来之借对,阐其意趣,更有“卌、卅、廾、万、千、百”诸数词之巧对,使全联读之有味、味之有趣、趣外有象、象外有诣。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8 05:13:15 | 只看该作者
张謇与京剧大师联话

青岛新闻网  日期: 2006-12-12  来源: 青岛日报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省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他坚持走实业和教育救国的道路,在致力兴办实业的同时,他所创办的师范学堂、盲哑学校、伶工学社、博物苑等,在国内均属首创。在发展戏剧教育中,张謇与欧阳予倩、梅兰芳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欧阳予倩是我国电影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后改演京剧、话剧,创出了独特的舞台表演风格。张謇打算邀请欧阳予倩主持伶工学社校务。1919年5月,欧阳予倩应张謇的邀请前来南通公园献演。翌日,张謇作诗《赠欧阳生》,表达了对欧阳予倩的推崇和赏识。张謇在给梅兰芳的信中写道:“予倩文理事理皆已有得,意度识解,亦不凡俗,可任此事。”于是张謇让他任伶工学社主任主持校务,并派他为伶工学社招收学员,去日本考察戏剧和剧场,负责对更俗剧场的图样审定。可容1200座的南通更俗剧场落成后,又由他负责剧场的管理。而欧阳予倩也深感知遇之恩,全心身投入工作,把伶工学社和更俗剧场办得有声有色,为戏剧改革事业写下足以垂之千秋的一笔。

  张謇为更俗剧场题联:真者犹假,假何必非真;看诸君粉墨登场,领异标新,同博寻常一笑粲;古或胜今,今亦且成古;叹三代韶华如梦,求本知变,聊应斟酌百家长。

  上联说演戏原本就是假戏真做,演员通过自己的表演逼真地反映生活,自会感动观众。下联强调演出旨在观今鉴古,今人观古,亦犹后人视今。“求本知变”与上联“领异标新”意同,主张敢于革新,而革新应建立在吸收百家长处的基础之上。“三代”,指夏、商、周。“韶■”,即五■,帝喾之乐。此谓三代古乐已失传,非创新不可。此联以剧场切自然,有“博采百家,推陈出新”之旨,表达了作者期望革新的进步思想。这是张謇办伶工学社、建立更俗剧场的希望所在,也是艺术规律的客观要求。

  张謇还有一副题南通更俗剧场联:作柏寝台观,泱泱海有堂堂宇;俨■林寺集,九九天看七七花。

  从1919年冬始,京剧大师梅兰芳应张謇邀请,连续三年三赴南通,与欧阳予倩切磋技艺,同堂教学,同台演出。尤其是庆祝南通更俗剧场建成,梅兰芳、欧阳予倩同台献艺十日。而张謇对梅兰芳的演艺十分赞赏,每场必看。梅兰芳每唱一出,张謇就赋诗一首。梅兰芳十分感动,临别回赠诗中有一首曰:人生难得是知己,烂贱黄金何足奇。毕竟南通不虚到,归装压满啬公诗。

  为纪念梅兰芳、欧阳予倩等在南通的戏剧活动,张謇在剧场前台设一小厅,取名“梅欧阁”,并题写一横匾“梅欧阁”,还撰作了一副对联:南派北派汇通处;宛陵庐陵今古人。

  上联“南派北派”是说,时人称梅派为北派,欧阳被称为南派。 下联“宛陵”,指北宋诗人梅尧臣。梅是安徽宣城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庐陵”,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江西庐陵人,吉安古称庐陵)。此联巧妙借用梅尧臣、欧阳修的籍贯暗切两位艺术家的姓,赞扬“南欧北梅”的艺术特色。

  张謇日记里多有称赞欧阳予倩的记载,还先后写了多首诗作称誉欧阳予倩的才艺,表达对欧阳欣赏赞美之情。而欧阳予倩也作诗二首,分别刊登于《公园日报》,以记录他与张謇的友谊。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4:25:32 | 只看该作者
春节贴联始于五代后蜀,元旦贴联也始于巴蜀。因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倡议以阳历纪年,由已光复的十七省代表会议于1911年12月31日在南京通过,于是1912年元旦成为我国第一个元旦。这一天清早,重庆蜀军政府大门上贴出了“奉新元为正朔,扬大汉之天声”。这是我国第一副元旦联。上联既是表达采用阳历之意,系蜀军政府秘书院编制局局长曾纪瑞草拟。下联为蜀军政府秘书院院长向楚所对,语出班固《封燕然山铭》:“振大汉之天声”。班固之大汉指汉帝国,向楚则借指汉族。

  “阴历上面注阳历,阳历下脚注阴历,是阴阳不可偏废;旧年前头过新年,新年罢手过旧年,知新旧仍要并存。”这副诙谐的元旦联以幽默的口吻强调了“阴阳不可偏废”和”新旧仍要并存”,语带双关,揭示了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兼容性,富有辩证性。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7:55 , Processed in 0.03720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