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180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小女初长成(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3 13:4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家里有人的感觉真好,下班后母亲已经把饭菜端上桌,策儿放下书包照旧夸张的吵着饿。<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菜很清淡,母亲依然改不了节俭的习惯,豆油都舍不得多放。青豆角小鱼酱还有一盘我最喜欢的凉粉。淡淡的滋味,纯纯的颜色,满口都是久违的家乡的味道,好喜欢。<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策儿永远是饭桌上的主角,每天都要说些当日的见闻,谁尿了裤子啦,谁打架被扣分啦,谁被老师表扬啦什么的。今天开场白不久后,忽然很严肃的看了看我,犹豫了一下说:妈妈,我班新来的音乐老师可漂亮了!”“恩”我专心的对付着凉粉,敷衍着哼了一声。她再看了看我:“比你漂亮.....”“恩”我又哼了一声,现在的年轻女教师都意气风发,仅那青春的气息都让人羡慕呢,我一点都不奇怪,孩子拉长了声音“一百倍!”<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吃惊的抬起头,下意识地照了照客厅的镜子,心里好像打翻了面前这盘凉粉,酸酸的,唉!真是老了岁月不饶人啊!原本意识里残存的那点自信在逐步的瓦解.<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母亲饶有兴趣的问:告诉姥姥,你们老师哪里最好看?”“她呀,头发比妈妈长,皮肤好象白雪公主.....”感觉已经吃得很饱,我忽然没有了胃口,放下筷子接着问:“还有吗?”策儿很认真的审视着我,“对了哦,还有嘴唇,我们老师的嘴唇比妈妈的红一千倍!”............晕,我狂晕!<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吃完饭,策儿坐在母亲怀里撒娇,我一边收拾晚筷一边听她们说笑。“姥姥,我喜欢和刘重于一座”“为什么啊”“因为他个子高高的,还总考第一”孩子一脸的崇拜与向往,“要是能和他同位多好,可惜他总坐在我前面......”<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忍不住气得教训她:你这孩子小小年纪不学好,满脑子都装些什么啊,怪不得学习成绩怎么也不能提高,有本事你考第一给我看,等等等等....正当我口若悬河引经据典的准备再长篇大论时,母亲实在忍无可忍:你和孩子说话不能小声点吗?她有什么不好,即使这样说也是遗传,我记得很清楚你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告诉过我,想和你们班最帅的那个男生一桌!现在却来责怪孩子,她只不过比你提前一年说这话而已!哼哼......”我彻底狂晕!</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3 13:56:46编辑过]

2#
发表于 2007-6-23 18:17:19 | 只看该作者
可爱的孩子!!梅花姐姐你笑死人了!!
3#
发表于 2007-6-24 04:53:45 | 只看该作者
<p>小梅花的语言,勾起偶如云如烟的往事........</p><p>或者"隐隐约约的往事"?..............</p>
4#
发表于 2007-6-24 04:56:48 | 只看该作者
<p>豆油都舍不得多放。青豆角小鱼酱还有一盘我最喜欢的凉粉.......</p><p>川味?</p>
5#
发表于 2007-6-24 05:11:36 | 只看该作者
<p>写这样的文字,别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色.</p><p>后面还谐调,前面就不那么自然.</p><p>随笔的味道,偶个人觉得淡淡回味为佳.整体文字保持同样的风格.</p><p>比如,要时尚就那HOP,要古典就之乎者也.</p><p>混淆着适合欺骗初级文学青年.</p><p>最后一句发言请原谅,单那是偶看完后的第一感觉.</p><p>这么有趣的题材,偶觉得可以用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写得更搏眼球.</p>
6#
 楼主| 发表于 2007-6-24 12:04:09 | 只看该作者
<p>谢谢私奔老师指点,这篇小文如果说是日记更好些,就发生在前天晚上的饭桌上,我很少发散文之类的东西,因为每次写出来的文字更多的是属于自己心灵的独白,带有太多主观的色彩.而感情是主线贯穿始终,我无法写出深刻的文章,大概文如其人吧,淡淡的活着,淡淡的品味着生命的酸甜苦辣,乐在其中吧.</p>
7#
 楼主| 发表于 2007-6-24 12:22:42 | 只看该作者
<p>父爱无声<br/>不是每一次经历都有完美的结局;不是每一个回忆都充满欢声笑语;不是每一种悲伤都有人帮你擦去泪滴,家庭的变故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br/>父亲匆匆走完他三十九年的生命历程,与我们不告而别。<br/>他去世那年我十岁。<br/>十岁的我目睹了至亲的人由生到死的一瞬间所发生的变化。也就是从那一 刻起我才知道原来死神竟然离人是那么近,近得让你随时可以感觉到,更无法忽视他的存在。如果说童年和少年阶段中间有个分水岭,那么就是在父亲去世的一刹那迅速的完成了转移 交接任务.......<br/>父亲倒下去了,是从他常坐的那把老式竹椅上。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钝重而沉闷,该是一座山坍塌的巨响,以至于蹲在屋外锅台上淘米我惊得差点摔下来.......几秒钟前还听到熟悉的咳嗽,如今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望,取而代之的是费力地“呵呵”声,那是由喉咙深处发出的可怕的动静,与笑无关,他是想倾尽所有的生命力来吸进一口氧气。我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目睹着父亲徒劳的挣扎,虽然不能够确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潜意识里已经嗅了死亡的气息......<br/>如果不是长年累月病痛的折磨,父亲该是属于身材高大魁梧的类型,尽管如此,他的腰板始终挺直成一棵白杨树,以至于长大后才恍然明白为何当时吃供应粮的母亲竟然心甘情愿嫁给一个地道的农民,恐怕与此不无关系。我也曾猜测他们之间该发生过怎样的浪漫故事,但母亲总是对此讳莫如深,也许内心深处,她是想保留一份永恒的记忆,关于她的青春、梦想和爱情......当我懂得了情为何物时也就懂了母亲。<br/>父亲依然象一座山尽管是倒在地上,已经放弃了努力和挣扎。面对亲人熟悉的形体,恐惧似乎离得远了,我拉起他那瘦骨嶙峋的大手,手掌温温的,指尖却冰凉冰凉,我能感觉到那种随着生命与意识逐渐消退而慢慢过渡的冰冷......空气在一瞬间仿佛也被这种冷凝固了,我忘记了恐惧甚至忘记自己是谁,又身在何方,闪现于意识里的就只有父亲那紫黑色的脸颊和半睁的双眼,我一直坚信父亲是睁着眼睛离开的,尽管后来大人们说母亲赶来后父亲的眼睛才闭上。<br/>记忆中父亲的眼神是凌厉而又痛楚的。“风湿性心脏病,二间瓣狭窄,心房险颤,心率不齐.......”从会说话起或者早在记忆之前,我就已经如背儿歌般熟知这些医学术语,而对摆在家里窗台上大大小小的药瓶,和父亲每天比吃饭还要有规律的吞药片,我不但熟视无睹,更觉得那是理所当然。一度父亲看我的眼神也是慈爱的,和天下所有做父亲的眼神相同,尽管当时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比较严重,我毕竟又是家中唯一的女孩,而且更重要的是正向母亲经常叹息着说的那样:唉,你小时候那才乖呢,现在的脾气倒是越来越坏了!<br/>我并不晓得自己曾经乖巧到何种程度,或者这只是在为人父母的心目中被美化了N次的结果,而他们所拥有的记忆越美好,就会与现实的反差越大,尤其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己所特有的个性,是逐渐脱离父母的呵护之外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一旦成熟,人也就长大了,必定是有别于他们心目中那种原始的单纯的可以有一千个能够被纵容和宠爱的理由乖宝宝形象,而我们不能愧疚于自己 的成长与独立,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也就坦然了。<br/>三四岁的时候,模糊的感觉到父亲的意义就是可以把我驮在他那宽宽的肩膀上,让我又兴奋又害怕的尖叫着,可惜的是随着父亲的病情和我成长速度的逐年递增,他的脾气也越来越大,病情发作的时候,因为呼吸困难脸憋成酱紫色,额头青筋暴流,眼神中那种痛苦与绝望让人望而生畏。父亲把家里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当作发泄痛楚的对象,我惊骇地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已经超出了这个年龄所能够理解的范畴。渐渐的我对父亲那种天生的依恋感淡了远了消失了,我害怕回家,害怕面对喜怒无常的父亲,即使在家我也离他远远的。父亲因为身体的原因也只能呆在家里,他丧失了劳动力之后也丧失了为人夫为人父的自信和尊严,父亲活得孤独,孤独而痛苦,恐怕这种感觉直到他临终前也不曾消失。<br/>为人母之后更多的理解了父亲,对父亲的愧疚感就一直困扰着我,我总是自责曾经把他一个人抛在家里,让他独自承受比正常人多了几倍的磨难。父亲尽管脾气暴躁,但记忆中他没有打过我,即使做错了事情他也只是眼神里多了一些黯然,仿佛我的不羁都是因为他的无力管教造成的。我能感受到他那无声的自责,因此常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不已......<br/>父亲就这样走了,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匆匆摆脱了折磨他大半生的病魔,医生都很纳闷:以他的病情是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了这么长 的时间。死,对父亲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但是他没有轻易放弃,他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努力让自己立成一座山,一座痛苦而沉默的山,让亲人尽量少一些遗憾。感谢父亲,能让我的童年保有一个完整的记忆,哪怕这份记忆只是形式上的完整。<br/>父亲的眼睛没有闭上,在他的瞳仁里我看到了惊慌失措自己,也是从那天起,我最讨厌明黄的颜色,在我看来,它代表着生离死别。就在父亲走后,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既然身后没有了可以依靠的山,那就只能自己立成一座山,和母亲的山相依相扶......<br/>离开故乡已经有20年了,那满树的槐花、老宅里父亲坐过的竹椅、青草掩映的坟才是我永远的牵挂</p><p></p><p></p>
8#
发表于 2007-6-27 22:57:4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祝福梅花妹妹一家!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6-27 00:59 , Processed in 0.0587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