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14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从另一角度看国军在解放战争中的失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 16:5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解放战争这场被称为是中国两个命运的决战的内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凭借人民群众的支持、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正确的战略战术,三年就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强势的一方仅仅坚持了三年就被弱小的一方彻底打败了,究其原因,人们常常会用人心向背、战争的正义与否来解释。然而,除了民心士气和战略指挥上的原因,国民党军在人数和装备的层面上真的像过去一直宣传的那样占有巨大的<nobr id="key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优势</nobr>吗?<clk></clk><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两条腿跑过汽车轮子”。<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这是解放战争中不断出现的战争奇观,一提起这句“两条腿跑过汽车轮子”,国共双方都啧啧称奇,不同的是一方是说起来是自豪,另一方则是感到不可思议。其实,人怎么可能跑得过汽车。所谓“两条腿跑过汽车轮子”其实是没有汽车的解放军跑赢了有汽车的国民党军。<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陆军虽然拥有相当数量的汽车却几乎没有成建制的机械化部队,而所谓的“快速纵队”是由不同部队、兵种甚至是军种的单位临时拼凑成的,规模和数量有限,而且指挥、协同和补给都存在不少的问题。绝大部分部队编制内的汽车基本上都配属于指挥、通讯、辎重、工兵和炮兵等单位,人数众多的步兵还是要依靠步行进行机动。像这样的半机械化部队,虽然部分单位凭借汽车能够快速机动,但整体的行军速度还是决定于速度最慢而人数最多的步兵,和几乎完全依赖步行的解放军相比,在速度上并不占优势。更何况由于国家贫穷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再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内的道路情况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受制于数量极其有限而路况恶劣的道路,带着汽车的国民党军在行军路线上往往是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而且因为路况差或者人为的破坏即使是“快速纵队”也很难保持快速机动,而解放军又很擅长在运动战中进行多路平行追击,经常的情况是因为道路问题不得不七拐八绕走了冤枉路的国民党军正好一头撞上一路直线追下来的解放军。<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如此看来,其实恰恰是基本上没有汽车装备的解放军在机动上比有汽车的国民党军占优势。当然,并不是说汽车在当时的战场条件下一无是处,汽车虽然让国民党军在机动上吃了亏,但是装备了汽车就可以拖带重装备,可以携带更多的辎重给养,对增强部队的火力和自持力是有好处的。<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八百万国民党军”。<br/>&nbsp;&nbsp;&nbsp;&nbsp;<br/><clk></clk>&nbsp;&nbsp;&nbsp;&nbsp;有人喜欢用这个数字来说明战争之初国共双方在人数上的巨大差距。实际上,这里的“八百万”是一个累加的<nobr id="key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数据</nobr>,是三年解放战争国民党军被消灭的总合,并不是说国民党军在战争中始终或者某一时期保持有“八百万”的规模。国民党军在抗战胜利后为了做出愿意以和谈<nobr id="key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解决</nobr>国内矛盾的姿态曾经进行过裁军整编,确实裁撤了部分人员,其军队规模一度只有二百余万。内战全面爆发后虽然不断扩充,最多时也不过四百万左右,而此时的解放军的规模已经发展得超过国民党军了。即使是在双方实力相差最悬殊的战争爆发之初,国共军队规模也就是二到二点五比一左右,远没有一些文章里国民党军“八百万”对人民军队“九十万正规军加一百多万民兵”那么夸张。还要指出的是这“八百万”里有相当数量被俘后又补充进了解放军的部队,这样一来如果用“八百万”作为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的规模,实际上把很多的解放军战士也算到国民党军里去了。<clk></clk><br/>&nbsp;&nbsp;&nbsp;&nbsp;<br/><clk></clk>&nbsp;&nbsp;&nbsp;&nbsp;由于不注意保留骨干再加上部队经常被成建制的歼灭,国民党军往往是通过组建新部队来补充损失——当然,这里面也有消耗杂牌的因素在里面——对老部队的补充却不怎么重视,而且往往是越晚成立的部队越吃香。这样一来不仅能遏制派系势力发展防止尾大不掉,而且可以通过不断组建新部队来保持锐气和朝气,避免沾染旧队伍的暮气和陋习。但实际情况却是由于<nobr id="key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传统</nobr>和经验得不到承袭,总是部队越来越多,士气越来越低,战斗力越来越差,结果累次搞出来“八百万国军”还是打不赢内战。<clk></clk><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全副美式装备”。<br/>&nbsp;&nbsp;&nbsp;&nbsp;<br/><clk></clk>&nbsp;&nbsp;&nbsp;&nbsp;在一些文章里似乎只要是国民党军就是“全副美式装备”,甚至有一次我还看到一句“八百万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真不知道这美式装备是纸糊的还是泥捏的。要知道,国民党军的美式装备全部来源于“租借法案”,其内容是由<nobr id="key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美国</nobr>向中国军队提供30个师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指导。这个方案从43年开始实施,刚装备了20个师,日本就投降了。从道理上讲,战争结束、法案就应该废止,可中美双方又搞了一个《处置租借法案物资协定》,把尚未交付完毕的军用物资<nobr id="key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继续</nobr>提供给中国政府。</p><p>抗战时的“租借法案”期间,<nobr id="key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美国</nobr>人提供的武器全是崭新的,可到了抗战胜利以后,《处置租借法案物资协定》移交的装备大都是些旧货和次品——大炮不配炮弹、战车没有配件、机枪的枪机也是断裂的,汽车和飞机都要先经过修理才能够使用。“租借”到这样的“新式装备”,紧接着就需要维修。可是,机器设备和各种配件都堆放在美军仓库里,需要另外花钱购买。 国民政府签了个《剩余物资购买协定》,用一亿七千万美元的<nobr id="key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价格</nobr>把价值九个亿(美国人的估价)的这些物资全都买了下来。“剩余物资”其实都是美国的洋垃圾,除了武器装备的零配件和弹药外,更多的是各种被服、过期的食品、失效的药品和建材。<clk></clk><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由于大量的美援装备需要修理才能使用,又缺乏配件和弹药的储备,虽然名义上有30个师,实际上并不能够保证完全装备这么多部队。更严重的是由于国民党军的物资分配没有明确的计划、通常是派系斗争的结果,30个师的装备居然分给了50多个师,因此,除了少数的“全美械师”,大部分装备美式装备的师实际上是混装了国械或者日械的“半美械师”——连大名鼎鼎的74军也是日械和美械混编,这样一来战斗力提高有限,给后勤补给却带来极大不便。所以国民党的美式装备部队没有“八百万”,更加谈不上“全副”。<br/>&nbsp;&nbsp;&nbsp;&nbsp;<br/><clk></clk>&nbsp;&nbsp;&nbsp;&nbsp;美式装备相对于国民党军过去的装备的确是先进而强大的,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武器越先进<nobr id="key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技术</nobr>含量越高,对操纵和维护的要求就越高,而旧中国的军队基本上是由文盲半文盲组成的,国民党军也是如此,极端的缺乏高素质的武器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国民党的装甲兵都只会开坦克不会修坦克,战斗中坦克出现故障只能炸毁或者遗弃,技术兵种尚且如此其他部队就不用提了。美式武器火力强,但弹药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受制于薄弱的战场补给能力,国民党军作战中的消耗只能依赖随部队携带的辎重,前面说到由于装备了一定数量的汽车,国民党的部队可以携带更多的辎重给养从而增强的自持力,往往被美国援助的重炮和速射武器巨大的弹药消耗给抵消了,国民党军22师在东北秀水河子战斗中开始凭借美援自动火器、火焰喷射器、化学迫击炮的凶猛火力把兵力占压倒<nobr id="key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优势</nobr>的民主联军打得近不了身,但由于补给断绝,打了一夜弹药就告竭了,最后还是没有逃脱全军覆没的命运。<clk></clk><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美国人向国民党提供了武器可是却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技术维护和后勤支援,也几乎没有后续的补充。以国民党军的后勤和技术保障能力实在是不足以维持这些美式装备的正常作战使用,事实上装备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长期苦于弹药备件的缺乏,武器坏一件就少一件,弹药消耗一点就没一点。曾经在国民党军中服役的历史学家黄仁宇举出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窘迫的状况,淮海战役国民党军某炮兵营只有500发炮弹,因为怕把炮弹打光了补给不上,一直不敢开火,最后连人带炮都被解放军俘虏淮海战役中被歼灭的国民党黄百韬兵团63军有一个编制应该是12门炮的美式化学迫击炮营,但由于战损和故障长期得不到补充和修理,到在窑湾被歼灭时只剩下3门炮了。<br/>&nbsp;&nbsp;&nbsp;&nbsp;<br/><clk></clk>&nbsp;&nbsp;&nbsp;&nbsp;表面上看起来国民党军队的美式装备的确是光鲜无比,但实际上受制于国民党军官兵的素质、维护修理能力、后勤补给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以及美式装备本身的<nobr id="key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问题</nobr>,这些武器的实际作用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更多的是振奋了国民党军的士气,同时也令他们更加的骄横不可一世从而走向失败。 由此看来,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的确在规模、装备上占据优势,但同时也因此而问题重重,而优势也没有通常认为的那么大,有的时候这种优势甚至不足以弥补因此而带来的麻烦。我想,除了前面提到的民心士气和<nobr id="key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战略</nobr>战术方面的原因,没有根据具体的我情、敌情和国情来编制武装部队,而是盲目迷信美军,教条的采用了并不适合我国实际的编制、装备和作战模式恐怕也应该是国民党军在内战中败北的一个原因。<clk></clk><clk></clk></p>
2#
发表于 2008-2-10 02:21:16 | 只看该作者
得民心者得天下
3#
发表于 2008-2-15 13:17:24 | 只看该作者
<p>是很有中国特色的问题</p>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6-9 06:39 , Processed in 0.0408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