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4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建国后的毛泽东与江青:从批评关心到政治倚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4 16:3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青的参政意识和权力欲逐步上升,但 到50年代末期还只是个中宣部文艺处的副处长。

   很长一段时间,江青的工作主要是照料毛泽东的饮食起居,国内外不少人撰文说,江青和毛泽东结婚时.中 央政治局曾对江青约法三章,不准她参与政治,但至今无法见到有关的档案记载,也没有听到能够与闻其事的当事人的回忆。

   在40年代末至50年代末的10年里,很少见江青有什么惹人注目的活动,她只在党内担任中宣部文艺处副处长的职务。50年代初期,江青的参政意识和权力欲开始上升了。在中南海丰泽园,江青总喜欢在来访客人面前卖弄,总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客人。而每在这个时候.毛泽东总使她难堪.批评她没有调查便设有发言权。

   50年代,江青曾四次访苏,名义上养病,除了医院和疗养所之外,都住在莫斯科郊外的斯大林别墅。随从有医务人员、警卫员、厨房、司机等。她的私人秘书和翻译,原有一中一苏两人,也尚嫌不足,后来又分配来一名留学生。她在所谓的休养日子里,大半时间是看欧美影片,由译员在旁边专为她翻译解说。此外就是玩照片,或叫人陪着打牌、跳舞。她吃腻了俄国莱,竟要从中国国内将蔬菜、水果用专机运去。然而她还不称心.认为长久以来没有得到苏联高级领导官员的接见,是对她的很不尊敬。

   江青在苏联也不单是休养,曾参与过一些外交活动。1949年初刘少奇访苏,当时,江青正在苏联养病。苏方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尊敬,也请江青参加了这次会见,不过主要是斯大林同刘少奇对话。后来大家鼓动江青给斯大林敬酒。斯大林看江青很年轻。怕她应付不了这个场面,便离座在厅中走动。其实,江青并不怯场.她站起来.举起酒杯.不慌不忙地说:“我举杯,向斯大林同志敬酒,希望斯大林同志健康长寿!斯大林同志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斯大林听了非常高兴,说:“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健康竟然就是你们的幸福!”

   同年10月底,毛泽东访苏,准备向斯大林进一些寿礼(靳大林70寿辰),礼品委托中 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去办理。江青也插手了,她提出一定要带山东的特产。于是除湘绣、瓷器、茶叶,竹笋外,山东的大葱,大白菜和大萝卜几乎占了一车皮。

   毛泽东的诗公开发表,被江青当作了粉墨登场的政治资本。“文革”中她的政治野心日趋突现。

   1961年9月9日.毛泽东写了(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首七绝,即: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里的李进,即指江青。1961年中 央工作会议期间,江青为毛泽东拍摄了许多幅相当精彩的照片。最著名的是毛泽东坐在藤椅上的那幅,题为“冷眼向洋看世界”。“仙人洞”这幅风景照也是江青的得意之作。1963年这首诗公开发表,被江青当作了粉墨登场的政治资本。

   事实上,江青拍照之前,已经了解到毛泽东的诗意。她专门召集了几位摄影家一起研究照片的构思,然后由摄影家们去选定了实拍的地点,还安装了电话专线,一俟景物和气氛符合拍照的设想时,立即请江青前来拍摄。江青到现场,一切早已准备就绪,她瞧瞧镜头表示满意,便按动快门,拍几张彩色的,又拍几张黑白,然后扬长而去。底片由摄影家们收拾冲洗,印放了许多照片之后,再请她去选定认为最标准的一张。

   1962年7月6日,江青在北京看了京剧《海瑞罢官》.觉得大有文章可做,便再一次萌发了爬上中国的政治舞台的野心.

   于是,1963年5月6日,上海《文汇报》刊载了—篇题为《“有鬼无害”论》的文章.署名“粱壁辉’。这是江青和柯庆施一起组织,张春桥参与密谋,在上海打响的批判“三家村”的第一炮。

   如今,人们一提及“文革”便会提及姚文元的那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这篇梁壁辉的《“有鬼无害”论》却鲜为人知。其实,真正的“前奏曲”,是这第《“有鬼无害”论》,正是此文的成功发表,使江青把她的“争取批评的权利”的希望寄托于上海。这才有了第二篇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出笼。

   1966年5月4日至20日,中共中 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并决定成立隶属于中 央政冶局常委的“中 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即“中 央文革”。

   8月1日.中共中 央补发通知,宣布“中 央文革”领导成员。组长陈伯达.顾问陶铸、康生,副组长江青、王任重、刘志坚、张春桥。

   这样,江青作为“中 央文革”的第一副组长,正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前沿。随着运动的深入,1967年1月,陶铸,王任重被打倒了。刘志坚被揪出.“中 央文革”的阵营改变为:

   组长:陈伯达
   顾问:康生
   副组长:江青、张春桥
   组员:王力、关锋、戚本禹、姚文元。

   到了1967年8月,王力、关锋被捕;1968年初,戚本禹又入狱、陈伯达则常称“生病”。 于是“中 央文革几乎成了江、张、姚的天下。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4 16:32:09 | 只看该作者

   在“文革”的前期和中期,毛泽东对江青还是比较信任的。加之江青也刻意捞取政治资本,因此江青在1969年中共召开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平步青云,并在“九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其政治野心日趋突显出来。

   1970年夏在九届二中全会上,当江青集团和林彪集团为争权夺利发生激烈冲突时.毛泽东发表《我的一点意见》.支持江青 林彪集团被粉碎后,在中共“十大”上,江青保住了中 央政治局委员的职位。

   毛泽东日益不满江青的飞扬跋扈,告诫她不要搞”四人帮”,并说,”她并不代表我,她代表她自己。”

   70年代初,毛泽东觉察到了江青的政治野心,对她的专横,对江青的飞扬跋扈,毛泽东也日趋不满,对江青竭力想跻身中国高层权力中心也日益不放心.

   1973年,毛泽东重新起用了邓小平,让他分担病重的周恩來的工作、江青对邓小平的仇恨是泯灭不了的,因为她知道.邓小平是绝不会同她走在一条轨道上的,邓小平的复出和重新崛起对她意味着什么。她很清楚。

   1974年3月.政治局开会讨论派谁去参加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让邓小平去,江青却坚决反对。

   毛泽东得知这次开会的情况后,给江青写了一封信:

   江青:

   邓小平同志出国是我的意见,你不要反对为好。小心谨慎,不要反对我的意见

   毛泽东

   三月二十七日

   1973年底以来.毛泽东多次批评江青,对江青的不满日甚。 1974年,有一次.江青要见毛泽东。通报之后,工作人员给她送来一封信,内容是:

   江青:

   不见还好些。过去多年同你谈的话你有好些不执行,多见何益?有马列书在,有我的书在,你就是不研究。我重病在身,八十一了,也不体谅。你有大权,我死了.看你怎么办?你也是个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的人 请你考虑。

   毛泽东

   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日

   毛泽东已经与江青分居多年 他在世的最后几年,两人见面不多。江青知道,不能失去毛泽东这扦大旗,凡有事或江青认为应该见见毛泽东的候她都要事先向中 央办公厅负责人提出申请,得到毛泽东许可方能见面。

   这次求见未被获准。毛泽东不愿多见她。

   有些事是让毛泽东很伤心的,比如一年前,毛泽东允许江青来见他,谁知她来了是为了要钱。毛泽东给了她3万元、江青走后,毛泽东说:”她看我身阵不行了,为自己准备后路,要夺我的遗产稿费了。’他气得流了泪。

   1974年7月17日,毛泽东主持政治局会议。

   江青显得很不自在,尽管表现出一副矜持的样子.但她那种高傲和主角的气派不见了,毛泽东在当面批评她:“江青同志你要注意呢!别人对你有意见,又不好当面对你讲.你也不如道。”毛泽东又说:“不要设两个工厂.—个叫钢铁工厂,一个叫帽子工厂,动不动就给人戴大帽子,不好呢!你那个工厂不要了吧。”

   “不要了。钢铁工厂送给小平同志吧!”江青说。看得出,江青说这话是极不情愿的,而且还包含着一种不满,不仅对毛,而且对邓。邓小平这人,表面上话不多,但硬得很,在她面前很少退让。难怪毛泽东说他“内部是钢铁公司”。既然毛泽东这样称赞他,那就把钢铁工厂送给邓小平吧。

   “当众说的!”毛泽东紧跟—句道。

   “说了算!”江青也紧跟着回答。

   ”孔夫子讲,言必信,行必果。”毛泽东说到这里,对在座的政治局委员们说:“听到没有,她并不代表我,她代表她自己。对她要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好,一部分不大好呢!”

   “不大好的就改。”江青委屈地说。

   “你也是难改呢。”

   “我现在钢铁工厂不开了。”

   “不开就好。”

   钢铁工厂不开了,帽子店,江青说:“就是有一个电影叫《中国》,太坏了,但是汉奸帽子还设有戴,因为还弄不清楚是谁搞的。”

   其实,江青完全知道拍这部电影的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尼是周恩来批准来华的。江青的真正用意不是批这个外国人,而是要打击周恩来。现在,她向毛泽东提出这个问题,很明显,一是向毛泽东告状,二是说给在座的周恩來听。

   “我一定特别注意.请主席放心。”江青又接着说了一句。

   其他人都不说话。

   毛泽东对大家说:“她算上海帮呢!你们要注意,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

   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都来自上海,毛泽东说的“上海帮”即由此而来。

   会议结束后,政治局委员们从毛泽东的住处走出来。有几个人的气色很不好,他们是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上海帮”——毛泽东今天第一次给这几个人使用了这一概念。

   1974年10月4日,毛泽东提议邓小平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显然,这是为周恩來之后的国务院总理的人选作了安排。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4 16:32:53 | 只看该作者
11月11日,毛泽东在江青给他的一封信上做了如下批示:

   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 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 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 数。至嘱。人贵有自如之明。又及。

   毛泽东

   十一月十二日

   江青曾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提出:四届人大人事安排的方案:让谢静宜当人大副委员长,迟群当教育部长,乔冠华当副总理,毛远新、迟群、谢静宜、金祖敏列席中 央会议,作为“接班人”来培养。

   8天以后,毛泽东又给江青写了一封短信:

   江青:

   可读李固给黄琼书。就思想文章而论,都是一篇好文章。你的职务就是研究国内外动态,这已经是大任务了。此事我对你说了多次,不要说没有工作。

   此嘱。

   毛泽东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江青屡次给毛泽东写信,说她“九大以后基本是个闲人”,希望毛泽东给她工作,即给她可以发号施令的实权。毛泽东的这封信实际上否定了她的这种要求。

   1975年9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评沦《水浒》“是我国政治思想战线上的又一次重大斗争。”

   9月5日,中共中 央、国务院在大寨召开权业学大寨会议。到会的有邓小平、华国锋等。江青也来到大寨。

   会上,邓小平强调整顿。江青则大讲评《水浒》,影射攻击周恩来、邓小平,

   “评《水浒》要联系实际,宋江架空晁盖。现在有没有人架空毛主席呀?我看是有的!”江青说。

   “有人弄了一些土豪劣绅进政府!”江青又说。

   江青还要求在会上放她的讲话录音,印发她的讲话稿。

   华国锋请示毛泽东。毛泽东答复:“放屁,文不对题”;“稿子不要发,录音不要放,讲话不要印。”

   这时,毛泽东与江青的关系已是十分疏远了。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曾感慨地说;“老百姓离婚可以找法院,可我向谁申诉呀’”

   可江青在公共场合,总打着“我代表毛主席来看你们了”,“毛主席身体很健康…,”之类的招牌。特别是毛泽东逝世后,她在用葵花、麦穗、玉米、文冠果花制成的花圈上写下“您的学生、战友”“敬献”等字样。直到1976年10月6日江青被抓起来时,她还大嚷大叫:“主席尸骨未寒,你们就……”。

   1980年11月10日.量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开审判江青。 尽管她一再抵赖,法庭以无可辩驳的证据判决江青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依法将讧青的刑期减为无期徒刑,原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

   80年代末期,江青保外就医。

   1991年5月.江青在自己的寓所自杀身亡,时年77岁。

   (摘自《毛泽东一家人:从韶山到中南海》赵志超 著)

  毛泽东对江青态度的变化,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折射出毛泽东本人的思想变化。

  从建国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有批评,也有支持,但无意让她在中国政治舞台中扮演某种角色

  1949年10月1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江青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然而,江青并不满足于仅仅照顾毛泽东的生活,她要在更大的程度上涉足政治。1950年1月1日,江青致电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要求到新区“看一看”。4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并转江青:“一月一日来电悉。同意你到新区看一看,但须得少奇同志同意。如果他同意的话,则应以中央政治研究室研究员的名义,由中央组织部写介绍信给新区党的组织。因此,还须和廖鲁言同志谈好,并得到他的同意。到新区后注意只收集材料,不发表意见,并须顾到不要给当地党政以较多的麻烦。”从这则电文中可以看出,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对江青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四年之后对“游泳池问题”的处理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1954年,江青擅自提议给毛泽东修建游泳池,受到毛泽东的批评。无奈之下,江青于4月20日写信给毛泽东,对自己的行为作了检讨。

  当然,这一时期江青的某些行为也曾获得毛泽东的赞许和支持。1951年夏,江青参加了由文化部、《人民日报》社组织的武训历史调查团,并参与起草了《武训历史调查记》。该文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亲笔作了15处重要修改,并在《人民日报》发表。可以肯定,毛泽东对江青在建国后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批判运动中的作为是满意的。但是江青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提拔重用。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批评减少,政治上的关心指导增多

  1958年到1963年,是毛泽东对江青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从《文稿》中我们可以看到涉及江青的内容陡然增多,这一时期涉及江青的文稿多达21篇。在所有21篇文稿中,有19篇是转给江青材料的批示。比如,1958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一本刊有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的《红旗》杂志封面上批示:“江青,陆定一的文章极好,必须看,至少看两遍”。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4 16:33:22 | 只看该作者
1961年6月11日,毛泽东在《关于讨论和试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改草案的指示》等两个文件上批示:“江青精读。两个好文件,可以为各级干部的学习材料。现在是一定要重新教育一切上中下干部的时候了。”

  1963年9月26日,毛泽东将25日的《参考消息》批给江青,告诉她“第一版、第四版都要研究”,“只看不研究,毫无用处。并且要反复看几遍”。

  从中可以看出,同建国初期相比,这一时期毛泽东对江青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转变。批评少了,关心指导多了。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有两条:一是江青职务的变更。1956年,经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江青成为毛泽东的秘书,除负责照顾毛泽东的生活外,还负责收集和研究国际资料。二是党内高层在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成绩与问题的估计上出现分歧,客观上也给江青提供了可乘之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政治上信任并倚重

  从1964年至1969年九大召开,是毛泽东对江青信任、支持的5年。此时江青由幕后走到前台,在中国政坛迅速崛起。

  江青在政坛上的崛起是从文艺领域开始的。在上世纪50年代,江青就担任“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宣部文艺处副处长。但基本上是只挂衔不干事。进入60年代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1964年5月9日,林彪就部队文化艺术工作发表了一个谈话。6月4日,毛泽东在刊载这一谈话的《工作通讯》上批示:“江青阅。并于6月5日去找林彪同志谈一下,说我完全赞成他的意见,他的意见是很好的,并且很及时。”让江青去转达自己对林彪谈话的支持,这在客观上成了毛泽东鼓励江青由幕后走向前台的重要契机。仅仅过了十几天———6月23日,江青便在京戏现代戏观摩演出座谈会上发表了《谈京戏革命》的讲话。26日,毛泽东在江青讲话记录整理稿上批了5个字:“已阅,讲得好。”表明了支持的态度。从1964年8月到10月,他又连续四次将反映国内国际情况的材料转批给江青阅读。

  在毛泽东酝酿发动“文 革”过程中,江青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正是她拉开了“文 革”的序幕。1965年初,江青跑到上海,与张春桥密谋组织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经过七八个月的精心准备,由姚文元执笔写成《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于同年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从而拉开了“文 革”的序幕。对姚文元的文章以及江青出面组织这篇文章,毛泽东是支持的。

  1966年4月,江青又参与起草了“五·一六通知”。5月28日江青被任命为“中央文 革”小组副组长。

  “文 革”爆发后,江青进一步得到毛泽东的信任、倚重。这一点,从他1966年7月8日写给江青那封著名的信中可见一斑。这封信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从篇幅看,它很长。《文稿》所收录的毛泽东致亲友或部下的信件一般都很短,往往是寥寥数语,至多二三百字。唯独致江青的这封信例外,洋洋洒洒,写了近两千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毛泽东对江青的信任。第二,从内容看,它涉及到林彪。当时,林彪正处在直线上升的时期,被视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接班人”。而在此信中,毛泽东却透露出了对林彪的不满,这本身就说明了毛泽东对她的特殊信任。

  来源:凤凰网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7:58 , Processed in 0.0366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