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2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安海寺庙佛教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4 14:4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而作为艺术作品的佛教对联则是佛教文化的一朵奇葩。  

        佛教对联所描写的,无论是青青翠竹,郁郁黄花;祥云法雨,碧海青天;还是暮鼓晨钟,打坐参禅;金铸石雕,香火烛光;火宅百态,净土庄严,都体现着真如佛性,闪烁着般若之光,凝结着佛门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深层次思考。

        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中国化,隋唐时期便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八个宗派: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慈恩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它们对佛教理论各有创造性的解释和发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义,开源疏流,各擅胜场。尤其是影响颇大的禅宗,与中国本土文化打成一片,自成体系,光彩照人。禅宗主张明心见性,灭除妄念,便能内外明彻,顿见清净本性。《坛经》云:“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


        佛教楹联作者分属不同的宗派,所撰楹联各有特色。如


       “念佛即念心,自性弥陀原无二;
        生彼同生此,娑婆净土本无殊。”
        这副楹联显然反映了禅净不二的观点。


       “峰影不随流水去,
        鹤声犹带夕阳飞。”
        这种随缘自在,心境湛然,不为境移,不受物扰的联语,所流露的自然也是禅味。佛教寺院楹联的内容多与所在的景物或寺名相结合,写得具体生动。如“峰影”、“鹤声”、“流水”、“夕阳”都是具体的事物,作者随手拈来,涉笔成趣,画面生动,令人击节。  

        佛寺联语的功用,并非如庙里的签诗
,用以预测人的运气兴衰,而是阐述人生哲理,希望唤醒人生迷梦。因此,联语往往语带机锋禅意,例如: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
         请三思,何日君再来.


         门称不二,二不二俱是自家真面目
         山为灵山,山非山无非我人清净身


         不二法门须自悟,
         大千世界尽为空.


         返照非难,举足无忘来去路;
         归程不远,还家须记出门时.


         欲除烦恼须学佛
         各有因缘莫羡人


         等联语,文字通俗,发人深省。若能因此让生活在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暂时抛开名缰利锁,放下俗务牵绊,萌发探究人生之念,或能心有所悟,乃至因此种下善根,来日悟入佛心,直探如来本怀,亦未可知。


        佛教古刹是一种人间净土,月作灯,云当锁,这类楹联结构之工巧,意蕴之深远,禅味之浓郁,令人百读不厌。无论从艺术上还是从哲理上看,她都是非常成功的。由于时代不同,寺院景物不同,历代作者的身份不同,佛门弟子、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学者名流经历不同,个性不同,宗派不同,佛学修养不同,文学功底不同,意图不同,形成了佛教寺院楹联万紫千红的壮观局面,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敬畏。
2#
发表于 2009-3-16 10:20:10 | 只看该作者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
请三思,何日君再来.

喜欢这种简单耐品的联。再留个脚印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7 23:34 , Processed in 0.0361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