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01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联话荟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2 17:0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金笛长鸣
=======================

金笛美文专集/联话荟萃(1-14)

  1、万里长江作澡盆
  2、杜甫草堂帅相联
  3、郭沫若少时偷桃免罚
  4、颁扬诸葛亮的对联
  5、蓉城望江楼长联
  6、刘师亮的嘲讽联
  7、丽江得月楼联
  8、昆明佳联品析
  9、滇军名将蔡锷的两副对联
  10、抗战时重庆对联
  11、巴蜀才子过洞庭
  12、岳阳楼佳句名联
  13、长沙名胜佳联
  14、毛泽东诗词中的联句欣赏

  一、万里长江作澡盆
  明代弘治年间,四川新都县令下乡巡视,路过一个塘堰。一个光屁股的小男孩正在堰里洗澡,见了县令也不回避,县令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20大板,可是小孩不肯上岸。
  县令叫人把小孩衣裤挂在古树杈上,说:“我出付对联——‘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对得好,便还你衣裤。”县令话音刚落,小孩站在水中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澡盆。”县令一听,十分惊奇,便叫人从树上取下衣裤,还给小孩,并请他到县衙作客。从此,这个堰得名“娃娃堰”,人称小孩是“小神童”。这个“小神童”,就是后来的明代文学家杨升庵。
  杨升庵自幼勤奋好学,聪明伶俐。有次,杨升庵路过一所私塾,见教书先生正用戒尺打一个学生的手心。原来,先生出了一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要学生对上联,学生想了半天,也未对上,只有含泪受罚。杨升庵沉思默想好一阵,对先生说:“这上联我一时也对不上,容晚辈回家再慢慢琢磨。”只是回去后,左想来,右想去,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答案。
  后来,他的父亲杨廷和到京城做了大学士。有天,弘治皇帝在御花园宴请文武百官,杨升庵也随父前往。时值寒冬,宫中火盆中,黑白木炭正燃着熊熊红火。弘治皇帝触景生情,一时兴起,对众大臣说:“朕有一联,看谁先对上。”弘治摇头晃脑地念道:“炭黑火红灰似雪。”说完,笑而不语,静候群臣答对。没想到宴会厅一片寂静,鸦雀无声,大臣们一个个低头沉思,担心出错不敢应对,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我来对!”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众大臣抬头一看,原来是年龄最小的杨升庵。他胸有成竹地走到皇帝面前,从容答道:“谷黄米白饭如霜。”弘治皇帝一听,不禁拍案叫绝,连声称赞:“对得好!对得好!”刚松一口气的大臣们,不得不以惊奇眼光打量杨升庵,发出一阵阵赞叹不已的声音。
  他们哪里知道,正是私塾先生的这句下联,让杨升庵冥思苦想了几年,也没找到一句好上联。

  二、杜甫草堂帅相联
  相传公元760年起,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拓荒辟地,盖起茅草屋,前后共居住约四年。如今杜甫草堂已修建为公园,成了纪念诗圣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不少古今名人题咏的对联。
  朱德、陈毅元帅和郭沫若都是四川人,他们都曾在杜甫草堂写过对联。朱德元帅的联文如下:
  草堂传后世;
  诗圣著千秋。
  陈毅元帅,集杜甫诗句为联。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陈毅)
  陈毅在题跋中说:“此杜诗佳句;最富现实意义,余以千古诗人,诗人千古赞之。”其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一览无余。
  时任副总理郭沫若的对联则写道: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草堂大廨前,悬挂有一幅为世人传颂的对联,是清代诗人顾复初的题咏。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这副对联对偶工整,寓意深刻;作者见解独特,不同于一般阿谀奉承之俗套。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写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对联作者不由就此感慨:时代不同了,江山依旧,历代龙蟠虎卧的诗人又有几个呢?怀才不遇的杜甫,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觉写下了“长留天地”的不朽诗作,留下了“月白风清”的不朽草堂。
  又如几副清代名人的题咏:
  锦水名山君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何绍基)
  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高晓宇)
  吏情更觉沧州远;
  诗卷长留天地间。(此为咸丰时四川总督吴棠集杜甫诗句为联,也颇为贴切)

  三、郭沫若少时偷桃免罚
  儿时的郭沫若颇为顽皮,且善于作对子,讨人喜爱。每每惹事,私塾先生不但末责罚他,反而向其父母称赞说:“这小子出口不凡,将来必成大器。”
  有次,他和其他学生一起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教书先生评理,先生马上追问学生,没一个人承认。气急之下,先生出了一句责骂、挖苦学生的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说,如有人对上了下联,统统免罚。郭沫若思索片刻,站起来说:“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又惊又喜,拍案叫绝,原本一肚子怒火也烟消云散,全体学生跟着沾光免了责罚。
  有年过中秋节,家里给郭沫若一吊钱,要他去给先生送礼。他却偷偷把钱花光了,将送礼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先生纳闷,过去逢年过节,郭家从未失礼,为何今年还没有动静?随口冒出一句对联责怪说:“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机灵过人的郭沫若心知肚明,接着对出下句:“松原有籽,过时尽是干包!”先生一听,才知郭家准备的节礼,被这小子花光了,成了掉了籽的松包,空空如也。事已至此,先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算了,息事宁人。

  四、颁扬诸葛亮的对联
  成都南郊的武侯祠,保存有数十件匾额楹联,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朝人赵藩撰写的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作者入木三分的理性思考,远超出一般浮泛的议论和颂扬。这副对联针对“攻心”和“审势”两个命题,称赞了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正确策略,各他的审时度势,施政宽严得宜。
  全国各地颂扬诸葛亮的对联颇多,均是一唱三叹,敬佩之情至极。
  湖北襄阳隆中诸葛亮寓居处藏有妙联:
  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薜涛笺,右军帖,少陵诗,摩诘画,屈子离骚,古今绝艺;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山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宇宙奇观。
  某地还有一幅评价诸葛亮的对联,上联嵌进了一至十的数目字,下联嵌进了五方和五行,匠心独具。联曰: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愿;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另有两副集句联,对诸葛亮为人评价甚高:
  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欤!

  五、蓉城望江楼名联
  城东望江楼公园,是唐代女诗人薜涛故居,也有不少为人传诵的对联。清人何绍基题有一幅名联: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上联用一个“香”字,既切合花笺、茗碗,又赞扬了女诗人的崇高品性;下联用一个“活”字,更刻画出河山与望江楼的风光之美,精心雕琢的字眼显出作者楹联文字的技巧和特色。又如:
  独坐黄昏谁是伴;
  怎教红粉不成灰。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兮岷岭雪;
  双扉开对廓,熙熙人乐锦楼春。
  杯酒送征帆,对杨柳楼台,几人同唱阳关曲?
  锦笺传妙制,过枇杷门巷,千载犹称女校书。
  ……
  公园的崇丽阁还有一幅长联,总共212字,比昆明大观楼孙髯翁长联多32字。写联者钟云舫为清代江津人,与当地豪门打官司屡屡败诉,被投进大牢。释放后游薜涛故地,痛切赋此,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联文如下: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剽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冈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栏,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余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首:看看看,那一片云是我的天!
  成都附近道教圣地青城山,号称“青城天下幽”,那里更是名联云集。建福宫内有一幅长达394字的对联,署名为清代人李善济。这幅长联广征博引,遣词严谨,其中穿插有30多个与青城山有关的历史典故,记述了36峰108景的概况;借用了唐宋诗人李白、杜甫、陆游的名句,如“峨嵋秋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等,把青城山烘托得雄奇幽深。

  六、刘师亮的嘲讽联
  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割据,在各自“防区”内巧立名目,摊派苛捐杂税,引起民怨。有人在祭瘟神的庙宇里题联语意双关讽刺军阀的暴戾贪婪:
  坐镇此方,不管青菜红苕,拿来就吃;
  驻防斯土,若无黄金白银,休想除瘟。
  四川内江人刘师亮,还在成都办了一个刊物《师亮随刊》,写了不少讽刺军阀的谐稿、对联,一时在民间传诵。他不怕迫害,敢于讲话,曾发表一副自挽联,以昭世人:
  伤时有谐稿,讽世有随刊,借碧血作供献同胞,大呼寰宇人皆醒;
  清宣无科名,民国无官吏,以白身而笑骂当局,纵死阴司鬼亦雄!
  1928年“双十节”,刘师亮在住所门外,贴了一副贺联:
  普天同庆,庆得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
  上下联的首句,是当时报刊惯用语。由此在“庆”、“狂”二字上做文章,“当庆”乃民间悼亡乐器声,“懂狂”是民间戏耍锣鼓声,表面在庆祝,实际是对反动政权的诅咒和蔑视。
  在他的《时谚声律启蒙》里,有不少讽刺军阀横征暴敛的对联,在民间广为流传。比如:
  半年粮上六回,时拘押,时比追,迄无宁日;
  百货税征数道,罢请求,罢减免,只有呼天。
  月月完粮,该老乡应担义务;
  天天上锁,为小民抗缴乐捐。
  你革命,我革命,大家喊革命,问他一十八年,究竟革死许多命?
  男同胞,女同胞,亲爱好同胞,哀我七千万众,只能同得这回胞。
  “一十八年”指民国十八年,“七千万众”指当时四川人口。

  七、丽江得月楼联
  云南省玉龙雪山下的丽江,有人称“高原小姑苏”、“东方瑞士”。
  作为中国四大古城,丽江城内有“家家流水,户户垂柳”高原江南风光,清澈透明的黑龙潭倒映玉龙雪山十三峰的山影。
  1963年,郭沫若来丽江时,曾为新落成的黑龙潭得月楼撰写了一幅对联:
  龙潭倒影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郭沫若的妙笔,描绘了玉龙雪山和黑龙潭的迷人景色和逼真神态。
  丽江也称万里长江第一弯。长江自北向南而来,到丽江石鼓处忽然来个大转弯,掉头向东北流去。当地学者范义田写过一副对联:
  山连云岭几千重;
  家住长江第一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政府第五军出师缅甸,在东瓜地方打了胜仗。后转战失利,回国途经丽江,范义田又写一副长联欢迎。联文是:
  东瓜战场,写下一页历史,大战一百合,国外扬威,是唐代远征军,横绝葱岭帕米而后,第一壮举;
  野人山地,踏破千古洪荒,越山千万重,云中返旆,看边区众同胞,沿途箪食壶浆以迎,成千掌声。

  八、昆明隹联品析
  西南名城昆明,四季如春,风景如画,大观楼、西山等处景点楹联荟萃,妙语如珠,叫人回味无穷。
  昆明湖畔的大观楼,耸峙云天,俯瞰滇池,与金马、碧鸡二峰相望,山色波光,交相辉映。楼上悬有不少楹联,如:
  千秋怀抱三杯酒;
  万里云山一水楼。
  如斯风景大佳,把酒临风,笑指云山北向;
  至此楼台观止,停车小驻,漫夸淮海南来。
  这里还有一副闻名遐迩的长联,文辞秀美,对仗工整,气魄宏大,洋洋洒洒,为大观楼增色不少。联文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濒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却付与苍烟幕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联出自昆明人孙髯之手。作者博学多才,晚年在圆通寺后咒蛟台,以卜卦为生,号称蛟台老人。他从大观楼的秀丽景色,写到有关云南的历史,思路开阔,命意贴切,流露了对当时清王朝的不满情绪。
  昆明市的西山,又名睡佛山,高处海拔2200米,面临五百里滇池,仰望碧空万里,俯瞰绿波滔滔,景色缤纷,使人胸怀坦荡,心旷神怡。山中寺洞留下许多游客的对联。如云华洞联:
  仰笑宛离天尺五;
  恁临恰在水中央。
  达天洞联:
  乾坤浮一镜;
  是月跳双丸。
  飞云阁联:
  品峻于山,怀虚若水;
  风清在竹,气静为兰。
  华亭寺联:
  绕寺千章,松苍竹翠;
  出门一笑,海阔天空。
  这些对联,切合景物,措词抒怀,各有妙处,读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明朝诗人扬升庵也曾作华亭寺联一副: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上下联俨如两幅工笔画,或者说是一首优美的写景白描诗,景中寓情,情从景出,湖光山色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九、滇军名将蔡锷的对联
  蔡锷字松坡,是赫赫有名的滇军爱国将领。
  1916年,蔡锷将军率护国军北上讨伐袁世凯,从云南经贵州西部毕节南关,夜渡赤水河,行军数十里,爬上川南海拔1800多米高的雪山关。清晨,蔡锷将军回首南眺,只见烟波渺渺,黔岭云横,不由得万分感慨,立马关口写下一副对联,以后由当地县今刻于关口小庙石柱上。联曰: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民革举办的《辛亥革命文献展览会》曾展出蔡锷将军的一副对联。联文如下:
  誓师伏波庙;
  倚马剑门山。
  这是蔡锷将军书赠其朋友时杰的。时杰别号十年磨剑生,性豪杰,擅画梅。
  蔡鄂将军死于1916年11月8日,与先8天去世的黄兴烈士同时举行国葬。蔡鄂的红颜知己小凤仙身临祭奠,亲挂一联是: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相传还有一副情词并茂、传诵历久的挽联,也是小凤仙所赠。联文如下: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前联中“周郎”是三国时的军事家周瑜,且精通音乐。“李靖”是唐代战功累累的名将,,被唐太宗封为“卫国公”。二者均指蔡锷。后联中“因缘”,一般作“姻缘”。“因缘”是佛家语,义广;“姻缘”指婚嫁关系,义狭。二人为萍水相逢,用“因缘”较好。“燕支”,一般作“胭脂”,通用。这里与“鹏翼”对仗”应作“燕支”。后来,不少人怀疑小凤仙能写出如此典雅的挽联,认为皆蔡鄂好友提刀借托。

  十、抗战时重庆对联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迁到重庆,经常遭受日军飞机空袭。政府官员在市郊歌乐山等地,建有坚固的防空洞,警报一响,纷纷逃去。广大市民百姓的防空设施,少有人问津,以至1941年一次空袭发生重庆大隧道惨案,死难者数以万计,人们愤愤不平。有人运用成语,对官员的防空洞拟一对联曰:
  见机而作;
  入土为安。
  此联寥寥八字,简练贴切,语意双关,骂得痛快淋漓。另有一别致的叠字春联,将当时社会现实描写得十分逼真。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
  当时,重庆国民党政府限制政治活动,进步人士常用祝寿形式会聚。1941年,为囚禁于狱中的马寅初先生庆贺60寿辰,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和《新华日报》赠送了贺联、贺幛。
  不屈不淫征气性;
  敢言敢怒见精神。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贺联概括了老先生维护正义、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16个字的贺幛,也是字字寄情。
  在文化界人士庆祝郭沫若50寿辰时,因皖南事变被捕入狱的叶挺将军写了一副对联:寿比肖伯纳;骏逸人中龙。同时,他还赠送手制“文虎章”一枚,由其夫人带给郭沫若。后来,叶挺觉得对联不够工整贴切,又给郭沫若写信,将对联改为:
  寿比肖伯纳;
  功追高尔基。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人由重庆飞返延安时,不幸飞机出事遇难。他们牺牲后,中共中央和中央领导人均送挽联。叶剑英挽联云:
  三十年戎幕同袍,六载别离成永诀;
  五千里云天在望,一腔热血为招魂。
  贺龙和聂荣臻联名写的挽联:
  忆赣水南昌,并辔驰驱犹昨日;
  哭大河兴县,共承热泪创明朝。
  贺、聂、叶皆当年南昌起义名将。这副挽联追忆昔日战斗友谊,写得情真意切,戎马征战,恍若眼前。

  十一、巴蜀才子过洞庭
  四川绵阳人李调元,是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文学家,自幼能诗善文,长于趣对。
  乾隆初年,李调元告别巴山蜀水,赴任广东学政。他从长江乘船顺水而下,漂出三峡,途经洞庭湖。湖南巡抚在湖畔为他设宴接风。
  宴席上,一位幕僚自恃善对,欲在上司面前卖弄才华,即席施礼说:“李大人,久闻蜀水巴山人才辈出,今日得见大人,算是三生有幸,在下不才想求救于学政大人,不知大人肯赐教否?”
  湖南巡抚知此幕僚腹中确有墨水,在一旁微笑不语,默许二人打趣相邀。李调元不便推辞,含笑说道:“在下才疏学浅,但是盛情难却,只好班门弄斧,请诸位多多包涵,不要见笑。”那幕僚咄咄逼人,马上呤出上联: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滔滔,大人由何而来?
  此联一出,众人纷纷交口称赞,认为这句上联有本地特色,又颇难属对。李调元满不在乎,一边捧杯饮酒,一边随口对出下联: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官从天而降。
  巡抚见如此神速对出下联,颇有些得意忘形,连连给李调元敬酒。那幕僚不甘心,立即又出一对:
  四维罗,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这上联刁钻古怪,又挖苦刻薄,自比男罗汉,却将李调元比喻为女菩萨。谁知李调元冷冷一笑,脱口而出:
  弓长张,只只双,张生戏红娘,男单女成双。
  这联句用典有据,对仗工整,且针尖对麦芒,叫幕僚瞠目结舌,连巡抚和其他人也暗暗怨他多事。
  那位幕僚并不肯罢休,顺手从湖畔果树上摘下一个李子,扔进洞庭湖中,口里冒出一句上联:
  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呤罢说道:“学政大人,此对叙眼前之景,抒心中之情,下联若能如此,我甘拜下风,重归山野,象洞庭湖的蜂子一样,重采诗情,再酿文采,永不歇息。”
  李调元眼观湖边蜜蜂采花的情景,灵机一动,道出了下联:
  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此联一出,众人更是惊叹不已。那幕僚碰壁后,方知天外有天,竟然无心仕途,真的辞官回家,一边养蜂、一边习文。

  十二、岳阳楼佳句名联
  最初称为巴丘。三国时刘备、孙权争夺荆州,鲁肃率万人屯守巴丘城。岳阳楼,相传是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唐朝开元四年,中书令驻守岳州,把此楼大加修葺,并定名为“岳阳楼”。
  古往今来,岳阳楼不知吸引多少游人。诗人骚客,登楼赋诗,时有绝唱。据说李白为岳阳楼写过联句: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宋朝庆历四年,郡守滕子京又一次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撰写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岳阳楼有一副对联,生动巧妙地描述了该楼的地理、历史: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再从众多名联佳作中辑录几副:
  后乐先忧,范先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呤诗。
  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传以桃源县境桃源洞作记,意境极隹。后人仿效岳阳楼联,作有题武陵桃源洞一联云:
  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问今何世?鹿忘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此联意虽追袭,但能一气呵成,运典适当,工巧也不逊色。

  十三、长沙名胜隹联
  长沙天心阁也是湖南名胜之一,原建在城东最高处,可俯瞰全城。该处,有有两副对联。
  天心阁,鸽对阁,鸽飞阁不飞;
  水陆洲,舟望洲,舟流洲不流。
  望不断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明月当头,如许江山赢我醉;
  是谁赋屈大夫离骚,向谁虚贾太傅前席,幽情无限,满城风雨自西来。
  长沙岳麓山爱晚亭联:
  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
  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爱晚亭,原名“红叶”,清代诗人袁枚改现名,取杜枚《山行》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之意。
  岳麓山云麓宫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这副短联有声有色,陈毅元帅曾把它写进他的《岳麓山顶眺望》的诗里。
  岳麓山三闾大夫祠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三闾大夫,楚官职,掌管昭、屈、景三姓贵族,屈原曾任此职,后即指屈原。

  十四、毛泽东诗词中的联句欣赏
  毛泽东一生酷爱江河。他的足迹踏遍长江南北,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留下不少绝妙佳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据毛泽东自注:那年春,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到夏季8月7日,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斗争,从此找到出路。毛泽东站在黄鹤楼上,没有写古人常呤的“汉阳树”、“鹦鹉洲”之类,而是写了长江和京广铁路。滚滚长江和万千支流横贯中国,负重载远的平汉铁路直穿南北。选择这些景物,写出这种气势,绝非单纯写景,概括了当时迷茫、危急的形势和自己沉重的心境。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是1935年七律《长征》中的名句。这两句诗,字句美丽,韵味十足。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均在五月份,一“拍”一“横”,拟物为人。一“暖”一“寒”,寓情于景。既有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又有飞夺泸定桥的惨烈,凸显中国工农红军“履险如夷”、“决死向前”的英雄气概。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1956年6月写的水调歌头《游泳》,抒发了毛泽东横渡长江的豪情逸志。诗句活用典故表明作者行踪,借鉴三国时的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加以点窜融化而成,“饮水”和“食鱼”表明两个城市有深厚关系,说起来十分自然,亲切有味。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毛泽东站在巍峨俊秀的庐山上,目极千里长江,西望武汉,仿佛有黄鹤在长江条条支流上边飞翔;东眺松沪,波涛滚滚直奔三吴(长江下游),迷迷漫漫的江上腾起一片白色烟云。
  ……
  郭沫若曾摘取毛泽东词句为联:“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上联为《沁园春。雪》词句,下联为《清平乐。会昌》词句,这种“集句联”对仗工整,意境清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八个样板戏”独领风骚。毛泽东诗词中的许多联句,也一度成为最时尚的门对、楹联。常见的有:“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7:02:45 | 只看该作者
金笛美文专集/联话荟萃(15-29)

  15、千里江陵一日还
  16、白云黄鹤有知音
  17、张之洞的对联趣闻
  18、黄州东坡赤壁联
  19、贴在衙门外的对联
  20、嘲讽晚清贪官的对联
  21、“绝对”难倒黄山谷
  22、白居易与琵琶亭
  23、庐山名联
  24、解缙的妙对
  25、“独眼龙”殿对中探花
  26、黄山名联
  27、合肥包公祠联
  28、宰相合肥天下瘦
  29、采石江边李白坟

  十五、千里江陵一日还
  长江切穿绵亘在川鄂交界处巫山山脉所形成的大峡谷,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三峡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水流急湍,滩礁密布,险峻幽深,雄奇壮观。有一副对联用寥寥十个字,便形象传神地写出了长江三峡的景象。联文如下:

  两岸如剑立;
  一江似布悬。
  唐乾元二年,诗人李白被朝庭流放夜郎,行至巫山时,皇上因关中大旱宣布大赦。获得自由的李白,随即顺着三峡的急流,疾驶而下,心情万分喜悦兴奋,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十六、白云黄鹤有知音
  历史悠久的武汉三镇,地处滚滚长江与京广大动脉交汇点,有闻名遐迩的古建筑黄鹤楼和伯牙琴台,流传许多烩炙人口楹联佳作。
  上世纪80年代重建的黄鹤楼,矗立在武昌江边黄鹤矶上。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人骚客登高望远、吟诗作赋胜地。唐代诗人崔颢,在此写下号称“唐人七律之首”的名作,其诗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首诗堪称千古绝唱,诗圣李白来此也自愧不如,不得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里有几幅广为流传的对联,抒发了人们对黄鹤楼的种种情怀。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山河缩地来。
  楼未起时原有鹤;
  笔经搁后便无诗。
  何日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概,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站在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那里有月湖古琴台,是春秋战国时楚国艺人俞伯牙鼓琴的地方。
  传说俞伯牙弹奏“高山”、“流水”二曲,遇到知音隐士钟子期,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后来钟子期去世,俞伯牙感到从此世上再无知音,悲观失望,于是把琴摔碎,立誓不再鼓琴。这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古琴台写有两幅对联。联句不但描绘了琴台的优美风景,而且写出了高山流水有知音的情义。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绿树成荫,芳草如积,登临贵在得趣时耳;
  水仙已去,樵子不来,先生何以移我情乎。
  多少代人以来,黄鹤楼和古琴台只能隔江相望,如今有几座铁路、公路大桥相连。最早的京广铁路于1898年动工,1936年全线建成。广州至汉口的路段称粤汉铁路。首次通车时,有人撰写了一联,挂在火车头上。

  花事年年,为问岭表白云,寒梅开未?
  车尘历历,指点汉阳红树,流水依然。
  上联用“十月先开岭上梅”的诗意,下联用崔颢咏黄鹤楼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的意境,巧妙地借通车把粤、汉两地不同景色和地理气候联系起来。

  十七、张之洞的对联趣闻
  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坐镇江夏,有次接待梁启超来访时,故意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自诩江南学者非我莫属。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一;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头角初露的梁启超不甘示弱,立马想出下联来: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虽自卑为“小子”,但又自负不凡,应寻恰到好处,令张之洞也为之叹服。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梁启超也曾去拜见张,名片落款是;“愚弟梁启超顿首拜”。
  张之洞一见,大为恼火,随即口出一联: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贤弟;
  梁启超也不假思索,马上答对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候。
  张之洞见状,连忙起身相迎。
  据传,张之洞还独创一种颇具情趣的“无情对”。这种对联,上下句各自通顺成章,下句对应的每个词的本义,并不能与上句相对,要对每个词来一番别解,才能与上句相应的字扯上“关系”。比如:

  有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友,以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之洞对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安定刘”。
  为什么这么对呢?原来,“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皆为古代兵器。其中,张之洞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显得不拘一格。

  最后,张之洞又以“陶然亭”三字命作无情对。谁知友人脱口而出:“张之洞”。这是以“张之洞”对“陶然亭”,妙趣横生,引得众人畅怀大笑。

  十八、黄州东坡赤壁联
  长江流入湖北境内,先后经过两个著名的“赤壁”,也称“武赤壁”和“文赤壁”。
  “武赤壁”在上游嘉鱼县南岸的南屏山,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地方。这里有一座石峰伸延江中,上镌“赤壁”二字。“文赤壁”,在下游北岸黄冈县城黄州,原名叫“赤鼻矶”。该处有断岩临江,突出下垂,形如悬鼻,颜色纯赤,所以也称赤壁。

  “文赤壁”也叫东坡赤壁。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朝庭贬到黄州为官。他仕途坎坷,愁肠百结,多次“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生动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自己的忧国愤懑之情。清朝人朱蓝坡,为赤壁写了一副对联:

  胜迹别嘉鱼,何须订异箴讹,但借江山摅感慨;
  豪情传梦鹤,偶而呤风弄月,毋将赋咏概平生。
  对联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在为苏东坡打抱不平。有一些好事的人,认为苏东坡弄错了地方,误将黄州赤壁当成“赤壁大战”发生地,故而不断有人来考证,“订异箴讹”。实际上苏东坡对此已十分清楚,他在《赤壁赋》后记里有“江汉之间,赤壁有三”。作者在对联中明确指出,苏东坡不过是“借江山摅感慨”而已,用不着花力气再来打口水仗。

  十九、鄂城县衙门外的对联
  湖北鄂城县城地处长江南岸,与黄州隔江相望。清朝时候,县衙门外有一副对联:
  官要虚心,总能发伏厘奸,须识我得情勿喜;
  民宜安份,若到违条犯法,可怜汝无路求生。
  古时候,有一些出身贫寒的官吏,“新官上任三把火”,常在自己就任的官署对联,向百姓表明态度,对下属进行劝戒,对自己提出勉励。明朝王阳明巡行时,曾在前导仪仗的高脚牌写上一副短联: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后来清朝林则徐在江苏为官时,也在衙门外写出这8个字的对联,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的态度和决心。
  江南某县官,曾随父亲发配边疆15年,饱受冤屈之苦。他上任后,在衙门题联道:
  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胡涂忘了当日?
  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久害着自家!
  另有几副贴在官衙门的对联,辑录如下:
  行所当行,不为己甚;
  慎之又慎,未敢即安。(桂林)
  视民如伤,锡邑苍生皆我子;
  修己以敬,东林前辈是吾师。(无锡)
  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
  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晋州)
  这些对联看起来不错,至于能否言而有信,则是另一回事了。

  二十、嘲讽晚清贪官的对联
  清朝末年,湖北有膏捐委员朱惠之,很会逢迎上司,又善于搜刮民财。他所经营募捐,乃是对鸦片烟的抽税。其上任后,假借筹饷名义,巧立许多捐税名目,虽受百姓唾骂,却深得上司赏识。朱惠之死后,有人作了一副挽联,引经据典,反话正说,剥露了贪婪官吏的嘴脸。

  门面有税,膏捐有税,烟酒糖俱有税,画策无遗,求也可使致富;
  左右曰贤,国人曰贤,诸大夫皆曰贤,盖棺定论,今之所谓良臣。
  清末两江总督、川汉铁路大臣端方,贪腐格外有术。他故作风雅,一般不收金银,只要古玩书画,象征性地付点钱,转手高价卖出,然后根据价值大小安插官位。后来,人们用他的名字和劣行编了一副对联:

  卖差卖缺卖厘金,端人不若是也;
  买书买画买古董。方子何其多乎!
  还有一副讽刺县官的对联,把官吏的丑态刻划得惟妙惟肖。
  见州县则吐气,见道台则低眉,见督抚大人,茶话须臾,只解得说几个是是是;
  有差役为爪牙,有书吏为羽翼,有地方绅董,袖金赠贿,不觉得笑一声呵呵呵。
  清末,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期间,遭列强欺凌,割地赔款,民不聊生,慈禧却年年大肆庆寿,并上尊号16字之多。有对联道:
  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
  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1904年旧历10月10日,慈禧太后70岁生日,章太炎作对联讽刺她,联云:
  今日到南宛,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硫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二一、“绝对”难倒黄山谷
  北宋诗人黄庭坚,号称山谷道人,原籍江西修水,年青时在当地极负盛名。一次,黄山谷来九江,一些文人约他游览名胜,想借机试试其才华。
  大伙来到烟水亭时,看见有个游客在吸水烟。于是,一位书生呤道: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黄山谷立即想到刚游过的“浪井”,灵机一动,随口对出下联:
  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众人一听,齐声叫好:“本是浪随风起,却说风自浪兴,,足见浪井之奇,妙!实在妙!”
  黄山谷不免得意起来,走到思贤桥处,他说出一联上句,要众人对下句。联云:
  思贤桥,桥上思贤,德高刺史名留世。
  众人猝不及防,一时无以作对。黄山谷笑着说:“我这里已有一下联,请诸位指教。”
  琵琶亭,亭下琵琶,多情司马泪沾襟。
  接着,大伙游来逛去,走到小乔梳妆楼下,有人对黄山谷说:“数年前,本地有位书生新婚,洞房花烛之夜,新娘子以此楼为题,出了一联,要新郎对出下联,可惜新郎未能答出,后来竟郁郁而死。多年来,也无人能对出,请先生赐教。”于是念道:

  梳妆楼头,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黄山谷一听,觉得话中有话,是把他比作痴女献媚,心想一定要想个妙句回敬众人。他抬头望了望庙堂森森、香烟缭绕的延支山,顿时触景生情,舒开了紧锁的眉头,说道:“那位新郎心胸也太狭窄了,我来对上一联,让他在九泉之下瞑目。”随后,他呤出下联:

  延支山上,落水萧萧,落花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众人一听,黄山谷自比春风,把他们作斗败的落叶残花,且文辞优雅,不显痕迹,个个交口叫绝,赞佩不已。自此,黄山谷愈加傲气十足,想去苏杭一带闯闯。
  一天,黄山谷乘轻舟顺流东下。他站立船头,望水天寥寥,不觉心旷神怡。这时,船上一扯蓬索少年要与黄山谷对对子。
  黄山谷根本没把少年放在眼中,装着没听见,懒得答理。只听少年自言自语叹道:“想不到一个鼎鼎有名的大才子,竟怕起一个小船夫起来。”
  黄山谷被少年一激,生气地说:“什么,我怕你?你不怕丢人现丑,那就来吧!”
  少年拱拱手,便朗朗念诵:
  驾一叶扁舟,荡两只桨,支三四片蓬,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少年说:“下联之中,凡逢上联有数字处,必须以数字相对,但不论反顺,不得有一字与上联相同。”
  黄山谷一听,心中十分恼火。上联已把数字一至十全用完,下联如何找不同的数对数呢?这明显是个“绝对”。
  黄山谷怔怔发呆,羞愧难言。他没想到,自称饱学之士,会被一个船家少年难住,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啊!于是,他请船家掉转船头,放弃去苏杭的打算。
  从此,他虚心好问,刻苦攻读,终于成为当时“苏门四学士”之一。

  二二、白居易与琵琶亭
  唐朝诗人白居易,一生颇不得志,饱尝贬谪之苦。他出身贫困,对民间疾苦尤为关心,乐于为下层民众说话。后人为了纪念白居易,在他住过的地方立祠建亭,题写对联,表达景仰和追思之情。

  白居易曾被江西九江(旧名江州),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诗《琵琶行》,这里建有琵琶亭,亭上题联云: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聚散总有缘,最宜明月一船,清风两岸;
  往来几名士?共唱大江东去,秋雁南来。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夜雨;
  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第三首对联,是集句联,但是并不完全集自原句。上联采自唐朝元稹诗名中词意,概括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时的心情;下联是采自白居易的《琵琶亭》诗句中的词意,描写白居易送客浔阳江头听到琵琶声的景象。此联用在九江琵琶亭,自然显得贴切。

  下面还有几处怀念白居易的题联。如苏州虎丘白公祠题联: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江州白公祠题联: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苏州名宦祠中的白公祠,有一联对白居易的诗歌和为人,作了简明而洽切的概括:
  讽谕岂无因?乐府正声熟人口;
  行藏何足辨?名山大业定生前。

  二三、庐山名联
  九江南面的庐山,有仙人洞、五老峰、大天池、小天池、东林寺、御碑亭、白鹿书屋……等名胜古迹,也留下了不少名人的传说和上佳的对联。
  庐山御碑亭,又名白鹿升仙台,其石门上挂着两副对联:
  四壁云山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
  故从此处寻踪迹;
  更有何人告太平。
  传说,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有疯和尚周颠在南昌行乞,口唱“太平歌”,歌词大意是“朱元璋当了皇帝,天下一定太平。”朱元璋请周颠随大军同行,渡江攻打南京时,突遇狂风暴雨,周颠施魔法令风雨骤止,朱元璋成功进驻南京。后来,周颠坚持退隐山林,住庐山仙人洞北竹林寺。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派人去庐山寻找周颠,听说周颠在这里骑白鹿升天去了。于是,朱元璋在白鹿升仙台筑一亭,立一碑,亲手在碑上写“周颠仙人传”,从此这里又叫御碑亭。

  庐山花径,又叫“白司马花径”,门口有一副对联:
  花开山寺;
  咏留诗人。
  相传,白居易被贬九江任司马时,曾在庐山香炉峰下遗爱寺旁,盖了一个草堂居住。有年春末,他同诗友们畅游庐山,来到大林寺。春寒料峭,山上气温低,梨花、桃花刚刚开放,白居易写了一首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由于白居易常来此处饮酒呤诗,人们称这里为“白司马花径”。

  虎溪三笑亭,在庐山东林寺前,亭内有一副对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虎溪,位于东林寺门前,溪上有一座石拱桥。相传,东晋名僧慧远,来此建东林寺,讲学修行,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后世尊其为佛教净土宗始祖,许多中外名僧登门求经拜佛。慧远影不出户,专心修行,送客不过虎溪桥,如过桥虎辄号鸣。当时,慧远常与诗人陶渊明、道士陆修静谈儒论道。一次,他送陶、陆二人出山门,边谈边走,不知不觉过了桥,“神虎”果真大叫不止,逗得三人相视大笑起来。这就是“虎溪三笑”的来历,上面的对联说的也是这件事。

  二四、明人解缙的妙对
  明朝的解缙,江西吉水人,自幼有”神童”之称。他家门前有座竹山,属乡绅所有。春节时,解缙家贴了一副门对:
  门对千棵竹;
  家藏万卷书。
  乡绅嫌他口气太大,叫人把竹梢都砍掉,解缙在联下各加一字:“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乡绅看了更气,叫人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在联下再加一联:“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硬是把乡绅气得无可奈何。

  有次,一个秀才自作聪明,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地说: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一听,哈哈大笑道:“你这是何苦呢?我送先生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秀才听后,羞愧难言。
  还有一次,一个权臣在宴会上蓄意当众讥笑他,出了上联要他对下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应口对道: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宴席上,众人暗自好笑,羞得那官老爷无地自容。后来,解缙遭陷害入狱,死于牢中。

  二五、“独眼龙”殿对中探花
  江西人刘凤诰,是个独眼人,在清朝殿试时考中第三名——探花。皇帝钦点见刘凤诰,发现其貌不扬,于是有些犹豫。他思忖片刻,有意再考考刘凤诰,如才学出众,才给以功名。清帝出对要刘凤诰回答,上联是:

  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诰听了便对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清帝一听,此联寓意深刻,不禁为之赞许,但是还想试一试,于是又出一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星北斗,朕乃摘星汉;
  片刻功夫间,刘凤诰信口答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联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清帝心情高兴起来,随即拿笔圈点刘凤诰为探花。“独眼龙”荣登金榜,一时传为佳话。

  二六、黄山名联
  黄山,位于安徽东南部。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有诗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
  黄山文殊院,又称玉屏楼,乃“黄山绝胜处”。此地有两副对联云:
  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从黄山苦竹溪到云谷寺的路上,可见当地最漂亮的瀑布——九龙瀑。这里有一副对联曰:
  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如八骏骅骝添赤兔;
  三岭松涛鸣爽籁,抑扬起伏,乍听似千军健卒赴疆场。

  二七、合肥包公祠联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官至枢密副史,曾任庐州知府。宋仁宗时,他任开封府尹,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深得民心。
  合肥市中心南侧,建有包公祠,早先是老城外的一座庙,明代改成包公书院,后改为包公祠。这里有几副对联:
  忠贤将相;
  道德名家。
  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二八、宰相合肥天下瘦
  安徽合肥人李鸿章,曾任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当上全权大臣,其职权相当古代宰相。当时户部尚书翁同龢,是江苏常熟人,属朝中维新派,官职相当古代大司农,故亦称司农。

  传说,翁同龢与李鸿章意见不和,有次他以李鸿章的官职和籍贯,为一词两义的双关语,出联讥讽李鸿章:
  宰相合肥天下瘦;
  李鸿章也不示弱,反唇相讥,对曰:
  司农常熟世间荒。
  出联和对联,都算得上半斤八两,十分有趣。
  甲午战争时,李鸿章力主退让,后又出任议和大臣,赴日本与伊藤博文洽商停战条件。传说,出于对清政府和使臣的蔑视,伊藤博文曾出一上联,要李鸿章属对: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李鸿章受到日本人当面侮辱,极为难堪,一时无言以对。后有一幕僚想出下联道: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李鸿章点头称是,认为不失大国风度,实际上是以“度量”来掩饰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丑态罢了。
  李鸿章在对外交涉中的妥协政策,遭到国人唾弃,有很多官员也不理睬他,甚至当面为难他。为此,李鸿章曾亲笔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书房里自我解嘲,联云:
  受尽天下百官气;
  养就胸中一段春。
  李鸿章好像说自己涵养好,实则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人们对其依然是十分厌恶。昆曲名丑杨三死后,有人写联讥讽道: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二九、采石江边李白坟
  长江流经安徽马鞍山市,有山突入江心,人称采石矶。这里建有一座太白楼,唐朝诗人白居易还留下“采石江边李白坟”的诗句。
  传说,当年李白在此赏月,喝醉了酒,看到水中明月,就跳入江中捞月亮,不幸身亡。李白死后,最初安葬于此处。太白楼上,悬挂有这样一副对联:
  荐汾阳再造唐家,并无尺土酬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当时神仙笑傲:
  喜妃子能谗学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脱去名疆利锁,让先生诗酒逍遥。
  上联说的是李白救郭子仪的故事。有次,李白在长安街上,看见郭子仪被绑赴刑场开刀问斩,便出面相救,并把他举荐给朝庭为官。李白晚年犯死罪,郭子仪又设法救了李白的命。唐朝安史之乱,全靠郭子仪力挽狂澜,重振河山。按说李白应有大功劳,可是“并无尺土酬功”,最后凄凉地死在采石矶,只留下一座采石青山“供当时神仙笑傲”。

  下联讲李白写《清平调》词三章而被高力士谗言所害的故事。李白在京城长安任供奉翰林时,有次酒醉未醒,被赏花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找去写新乐章。李白奉命写了《清平调》词,皇上和贵妃看了都十分高兴。谁知高力士却进谗言,说新词里“可怜飞燕倚新妆”,是把杨贵妃比赵飞燕。杨贵妃因此时此刻记恨李白,终于把他“赐金还山”。本来李白在政治上栽了跟斗,遭受挫折,而对联作者却用一个喜字开头,认为李白不受谗害,就不会丢掉官职,而去“诗酒逍遥”,也不会留下那么多优秀的诗篇,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

  李白于公元701年(武则天长安元年),生于西域碎叶(前苏联哈萨克托克马克),五岁时随家回广汉(成都北),定居于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李白自己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二十五岁时,李白乘舟沿江出峡,从此告别巴山蜀水,仗剑远游。

  李白把大鹏作为自己的象征,“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原希望“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在仕途大有作为,没想到一生奔波,怀才不遇,还遭到“放还”和“长流”两次打击。据记载,上元二年,李白已六十出头,还上书请缨随李光弼出征,后因病中途返回。随后,生活惨淡的李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奔在当涂作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次年,因病与世长辞,终年62岁。李白的儿子一生不官,孙子更是远游不归。死后26年时,墓地无人祭扫,两个孙女嫁给两个农民。

  李白开创了一代诗风,他是诗国的伟人,写下了大量的瑰丽篇章,按他自己的话说,“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杜甫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泣鬼神”是当年贺知章赞美李白的话,从两人的共同感受,可见李白在当时诗坛引起的震惊。
3#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7:05:13 | 只看该作者
金笛美文专集/联话荟萃(31-44)

  31、春联皇帝——朱元璋
  32、南京名湖楹联
  33、太平天国时的对联
  34、扬州楹联
  35、郑板桥对联趣话
  36、苏杭寺祠楹联
  37、江南园林佳联
  38、叠字联
  39、随从巧对乾隆帝
  40、江南活武松盖叫天
  41、康熙挽郑成功联
  42、上海联话三则
  43、五四时上海商家奇特对联
  44、长江联话辑录感言

  三一、春联皇帝”朱元璋
  来到江南名城南京,你会沉浸于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那里的山水园林、佛殿书院,处处可见璀璨夺目、情趣各异的楹联,流传着许多有关春联的趣闻逸事。有人戏称南京为“春联古都”,没有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与春联结下不解之缘。

  谈到对联的起源,众说纷纭。春秋战国时期,每逢春节就户悬“桃符”,又称“桃梗”。人们在桃木板上书画神名或神像,悬挂在门两旁用来镇邪。后有文人学士自题“桃符”,以求讨个“口采”,内容多为吉言嘉语,文句工整对仗,慢慢演变成现在的对联。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直到宋朝,对联仍称为“桃符”,有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证。不过,联语不再局限于写在桃符板上,人们把对联分别题在相对的两根柱子上,名曰“楹联”。

  “春联”的诞生和兴盛,那是明朝的事,功劳要记在“布衣天子”朱元璋身上。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定都金陵(南京)后,春节前夕忽然传出一道圣旨: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每户都要张贴一幅春联。

  圣旨下后,他又在金陵微服巡视,观赏取乐,还亲笔给官员题赠春联。满城张贴着“朱洪武坐天下风调雨顺”之类的春联,让他十分得意。可是偏偏有一户人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心中不爽,于是上前询问原因。一问,原来这家是阉猪的,自己不会写,又无人愿意代劳,正愁得团团转。

  朱元璋哈哈一笑,“这有何难?寡人帮你写。”他要过笔墨纸砚,当即写了一幅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这上下联句写的都是阉猪的事,却完全避开了“阉猪”这个难听字眼,众人齐声叫好。朱元璋写完春联,放下笔转身走了。第二天他又来查看,发现春联还是没有贴出来,十分生气,便进门责问。这家主人说:你走后我才知道是这是皇帝的亲笔御书,就把它挂在正屋,焚香供奉,这是大明天子给我家送来的洪福和吉祥啊!朱元璋听后内心大喜,当声赐予这家数十两白花花的银子。

  传说,朱元璋17岁时,曾在老家凤阳皇觉寺当过4年和尚,“化缘”于合肥、六安、信阳、淮阳等地。32年后,身为“天子”的朱元璋来旧地重游,眼见一片瓦砾荆棘,因此下旨择地重建,更寺名为“龙兴寺”,还派人在寺庙门楹写下一副对联。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士;
  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正是朱元璋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书写春联形成了一种新时尚,对联逐渐形成一种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

  三二、京名湖楹联
  南京莫愁湖,风景非常秀丽,湖中有胜棋楼、湖心亭、水榭、曲廊……历代名联不胜枚举。相传南齐时,洛阳美女莫愁,远嫁江东卢家,住在湖滨,故而得名莫愁湖。卢家虽豪富,但莫愁丈夫长期戍边,难得回家团聚。梁武帝写的《河中之水歌》,记述了莫愁的故事。

  明朝建都南京后,有一次朱元璋和徐达来这里下棋,以莫愁湖为赌注,结果朱元璋输了,就把此湖赐给了徐达。明初在此建一楼,取名胜棋楼。
  莫愁湖中的不少楹联内容,与上面两个故事有关。信手录来几副如下:
  占全湖绿水芙蕖,胜国君臣棋一局;
  看终古雕梁玳瑁,卢家庭院燕双飞。
  赌墅会传闻,叹青史成堆,千古河山棋一局;
  争墩笑多事,看画梁依旧,半湖烟雨燕双栖。
  湖本无愁,笑南朝选起群雄,不及佳人独步;
  棋何能胜,为北道误投一子,至教此局全输。
  国土难逢,一代云龙留胜迹;
  美人已去,千秋海燕识芳名。
  莫轻他北地燕支,看画艇初来,江南儿女生颜色;
  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无恙,春时桃李斗芳菲。
  江水东流,浪淘尽千古英雄儿女;
  石城西峙,依旧是六朝烟雨楼台。
  南京玄武湖神庙,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的,为全湖风景最佳处。此处曾是南朝昭明太子的故址,庙中楹联甚多,如:
  世外原无众香国;
  花阴真是小华胥。
  渺渺几千年,谁想那梁园风流,潮沟浪迹?
  盈盈余一水,我爱此菰蒲烟雨,杨柳楼台。
  对崔巍古堞,凭吊南朝,有平湖清梵,野寺疏钟,胜迹易销魂,叹纷纷棋局掀翻,都付与流水声中,夕阳影里;
  趁闲散工夫,来游东郭,听莲外渔歌,芦边樵唱,群情差解意,把处处山林唤醒,齐送到穿林软翠,涉浦寒青。
  ……

  三三、太平天国时的对联
  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以后,取名天京,在龙凤殿上挂起“龙凤朝阳”的匾额,两旁对联是: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此联颇有气势,表达了太平军推翻清王朝,建立新政权的雄心壮志。
  太平军曾在紫金山及新圩平原同清军大战七十多天,后东出平南,取得攻克永安的大胜利。当时,太平军在永安州城南大门写了一副对联:
  诛杀胡虏开天国;
  斩尽妖魔定太平。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忠王府作《寝殿联》:
  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斯为健者;
  东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良民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仁人。
  联语对仗工整,气势豪迈,一气呵成,突显太平军是正义之师,表达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豪情壮志。

  三四、杨州楹联
  瘦西湖“月观“联。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北郊,是当地最著名的风景区。湖西岸是长堤,堤长数百米,一路走来,柳叶青青,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小金山是湖中一岛屿,又名长春岭,有建于清代的“月观”,供古人月夜赏景呤诗,室内有郑板桥手书楹联;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平山堂联。扬州平山堂有一情景交融,颇为别致的集句联: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句,下联集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和苏轼的《放鹤亭记》中句,天然浑成,确切工稳。
  金山寺联。扬州金山寺壮观亭上有副对联:
  金山共此一江水;
  王母来寻五色龙。
  这是一副写实的对联。站在壮观亭,远望长江,水光接天。傍晚,红日西斜,映入江波,恰如五色金龙在波涛中翻滚;风高浪急时,金龙仿佛要跃出江面,直飞天际。
  二十四桥联。扬州二十四桥,古今驰名,昔日曾有人题写一副桥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唐人有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虽说扬州的桥特别多,但仍不能凑齐二十四的数目,于是有人解释说:二十四桥是一座桥的名字,即吴家砖桥,又名红药桥。《扬州画舫录》则称,古代有二十四美人曾在桥上吹箫,故称二十四桥。

  有一位网友说,“二十四桥”在诗文中是虚指而非实指,故“二十四桥”既非二十四座亦不是一座,不过是泛指扬州桥多。杜牧喜欢用数字入诗。如《江南春》绝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谴怀》的诗句中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等。由此可见,杜牧喜欢用数字,又特别喜欢用约数。因为它为约数,即不是实数,更不是专名。还有扬州方言习惯把数词当形容词用,如形容人丑,用“丑八怪”,八就是形容词,很丑的意思,其实“扬州八怪”,吾以为也是形容词,是说风格不拘一格的文人很多。桥名来源成了无法解决的悬案。

  三五、郑板桥对联趣话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这里有几则郑板桥的趣闻轶事。
  郑板桥巧识穷户联。有次,郑板桥外出巡游,途中见一户人家贴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看完对联,眉头一皱,掉头就回去了,随行官员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一会儿,郑板桥气喘吁吁地赶来了,一手拿着几件衣服,一手提着一块肉,肩上还背着一袋粮食。他急忙敲开这户人家的大门,只见一家老小困在床上,无衣御寒;灶里泠火秋烟,缺食无粮。郑板桥说:“都快过春节了,这几件衣服、几斤肉,还有一袋子粮食,你们留下过个年。以后,有什么难事再来找我。”

  那家人一楞,认出他是热心接济穷人的郑板桥。于是,一家老小趴下就磕头谢恩。
  出门后,随行官员越想越纳闷,郑板桥不是神仙,怎么算到这家无粮无衣过年呢?
  郑板桥笑了笑,回答说:“人家大门对联不是写得明明白白吗?你看,这对联上有二三四五,下有六七八九,唯独缺一少十,那不就是缺衣少食吗?”
  众人恍然大悟,连声称赞郑板桥博学多才。
  老先生巧对郑板桥。相传郑板桥当县官时,有位教书老先生,来衙门告状说:自己教了一年学,原讲好酬金是八吊钱,最后主人变卦不给了。郑板桥说:“莫不是你误人子弟,否则为什么不给你钱呢?”他随手指着大堂上挂的灯笼为题,出了上联:

  四面灯,单层纸,煇煇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老先生思索片刻,就对出下联:
  一年学,几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见老先生有才,便把他留用了。
  郑板桥题联蜈蚣湖。有一回,郑板桥上沙湾庄走亲戚。有人请他题联留念。他绕着沙湾庄兜了一圈,来到庄子西山,观赏蜈蚣湖,只见湖面风平浪静,一轮明月倒映水中,景色宜人。回庄子后,郑板桥提笔写出一副对联:

  一粒沙子万斛珠;
  半湾湖水千江月。
  这副对联把庄名“沙湾”和蜈蚣湖秀丽风光都写进去了,当地人看了非常高兴。
  郑板桥教训大盐商。传说有一天,两江总督唐亦贤来扬州游玩,当地八大盐商争相捧场,摆酒接风。大盐商姚有财,曾得到唐亦贤给的盐票,自此发家,更是感恩不尽。
  唐亦贤到扬州后,想弄一副郑板桥写的对联。姚有财连忙定制特大上好宣纸,央人去求郑板桥写寻联。
  谁知郑板桥听说此事,一口回绝了。姚有财见无法向总督大人交差,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又央人去求郑板桥,说是愿意出重金酬谢。
  郑板桥便说:“两千两银子一副!”
  姚有财虽心疼钱,又不愿意得罪总督大人,再三哀求,只答应给一千两。
  郑板桥也不吭气,挥笔写出上联;“乡里鼓儿乡里打”。写完上联,郑板桥搁下笔走人,并说;“你只能出一千两,我也只能写一半,公平合理,谁也不吃亏。”
  姚有财只好叫人再送来一千两银子。
  郑板桥见姚有财认输了,这才写出下联:“当方土地当方买”。
  郑板桥写这么鄙俗的对联,是对大官员、大盐商附庸风雅的讽刺。

  三六、杭寺祠楹联
  苏州花神庙联。苏州近郊虎丘,有一座花神庙,庙内挂职有楹联,联句情境相称,不可移赠别处,堪称佳作。联云:
  一百几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寒山寺联。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的寒山寺,自唐朝诗人张继呤咏《枫桥夜泊》一诗后,愈加名闻中外,有不少名人题咏,其中尤以对联为多。
  清朝时,寺庙颓旧,有地方官筹款修葺。清人邹福保撰联:
  尘劫历一千余年,重复旧观,幸有名贤来作主;
  诗人题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知佳句不须多。
  樊恭煦也题有一副对联:
  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清国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闻夜半;
  木屐桦冠,仰天狂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
  甘露寺联。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是三国时刘备相亲的地方,这里有一副隹联;
  峰颠片石留三国;
  槛外长江咽六朝。
  联句中的“峰颠片石”,是当年刘备遗留下来的“试剑石”,“片石”、“长江”两词下面,著“留”、“咽”两个动词,突显境界尤为新颖,手法十分灵活,生动逼真。
  甘露寺内,有高耸入云的多景楼,登临纵目,长江如带,扬州在望,山光水色,尽收眼底。楼中历代名联很多,如以下两联:
  江海拥三山,览全吴胜;
  乾坤擎一柱,障百川东。
  杯酒吊南朝,空余半壁残山,长向江流扯砥柱;
  梯云登北固,愿借一盂甘露,化为霖雨洒苍生。
  九曲丛祠岳墓联。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害死于风波亭,安葬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后迁葬栖霞岭,即西湖边岳飞墓。墓前铁栅里,跪着秦桧夫妇等四人的铁铸丑像。墓前有许多爱憎分明的对联: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判伪真。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事铸佞臣。
  史笔烟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
  墓前萋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阳诛。
  传说,有一秦姓后人来杭州做官,觉得铁像跪在那里,大为丢脸,便偷偷将铁像丢进湖水中,没想到次日铁像又浮上来。于是只好把铁像打捞起来,让它仍旧跪在墓前。一天,他同友人来岳飞墓前,为了解嘲,作了一副对联:

  人从宋后少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三七、南园林佳联
  古代许多文人骚客,撰写了不少园林佳联。这些对联,都能状出园林特点,绘景写情,舒怀畅性,饶有妙趣。如:
  芍药红含三径雨;
  芭蕉绿浸一溪云。
  此联写园林雨后初晴的瑰丽景色,运笔独到,对仗工整,看来颇费琢磨推敲,又不显斧凿痕迹。
  清人黄文炳题“困树为屋”联:
  只一座楼台,占断六朝烟雨;
  问几人诗酒,能争绝代风流。
  薛慰农题林氏水阁联:
  寻江令宅,访段侯家。流水声中,六朝如梦;
  赌太傅棋,弄野王笛,夕阳槛下,双桨徐停。
  金栗香为史氏意园云水榭题联:
  绿水傍名园,小筑楼台新得月;
  白云临古渡,间寻碑碣胜餐霞。
  龙肯堂题张氏桃红亭联:
  远客乍归,借城东一亩园亭,白日青松寻旧约;
  故家常在,喜江北百年人物,碧梧翠竹有清才。
  张南山题荔枝湾陈园联:
  闭门宛在深山,好花解笑,好鸟怡情,尽是天生活泼;
  开卷如游远古,几辈英雄,几番事业,都成文字波澜。
  薛时雨题苏州留园联:
  迤逦出金阊,有青萝补屋,乔木干云,好楼台旧地重新,尽教邀子敬清游,元之醉饮;
  经营参画稿,邻郭外枫江,城中花鸟,倚琴尊古怀高寄,犹想见寒山诗客,吴会才人。

  三八、叠字联
  叠字联,称得上是一种文字游戏。上好的叠字联,读起来,音调铿锵,颇能展示意境,回味无穷。
  苏州网师园有一叠字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清人刘树屏的愚园花神阁联,叠字用的更活,且不露雕琢痕迹:
  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下有一春联,则显得通俗自然: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同过新年。

  三九、从巧对乾隆帝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经过一个叫通州的地方。他想起河北也有个通州,于是以通州这个地名为内容,要他的随从对对联。他写了上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随从一个个顿时傻了眼,急得像不知所措,忙着到处找资料,查县志,对出的下联乾隆皇帝总是不满意。
  这天,有个默默无闻的随从上街游玩,发现通州这地方不大,当铺特别多。这个随从望着人群在当铺进进出出,典当东西,不觉灵机一动,脱口而出: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皇帝一听,拍手叫好,当即下令嘉奖,并给这个随从升官三级。

  四十、江南活武松”盖叫天
  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原名张英杰。他出演武松形神两似,有独特的造型之美,人称“江南活武松”。
  有人赠联给盖叫天,联云:
  英名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人十字坡。
  此联高度评价了盖叫天演《三岔口》、《十字坡》的绝技,同时嵌入“英杰”二字,对仗工整,可谓妙手天成。
  盖叫天,原来的艺名为“小小叫天”,系崇拜“小叫天”(谭鑫培)而取名。后来,有人冷嘲热讽,说他不配用这个艺名。他一气之下,把“小小叫天”更名为“盖叫天”,立志超越前人,誓要“盖”叫天而过。

  从此,他天天闻鸡起舞,苦练技艺,百折不挠。演出时,他折断过右腿;腿骨接反了,自己竟忍巨痛拉开,请医生重接。由于他在艺术上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终于别树一帜,成为一代知名的京剧艺术家。

  这里再介绍一副写戏剧表演的对联,戏剧大师梅兰芳十分喜爱,是其姨夫、琴师徐兰源告诉他的。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梅兰芳对此联赞赏有加,久久不忘,说对联“里面只用了八个单字,就能把表演的艺术,描写出许多层次来。”

  四一、康熙挽郑成功联
  1662年7月,郑成功病逝于台湾。郑家后代将其遗体迁葬福建故土,康熙派官员一路护送灵柩,并撰写挽联一副,联云: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全联仅32字,内涵却极其丰富。
  清兵入关后,明马士英等专权误国,四镇总兵心怀二志,明王朝土崩瓦解。当时,只有郑成功拒不降清,以厦门、金门二岛为根据地,兴兵起义。
  1659年,郑成功率兵北伐,从上海崇明溯江而上,克镇江,围南京,后兵败而还。上联中“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正是对这一史实的写照。
  1661年3月1日,郑成功率领将士二万五千人登舰船出发,收复被荷兰人侵占38年的台湾,施行新政,志在反清复明。这就是下联中所赞扬的“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康熙皇帝在联中赞扬坚持抗清的郑成功,“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对联中评价郑成功的事实,也是恰如其分的。

  四二、上海联话三则
  碧波亭联。北宋年间,江南的吴越忠懿王钱某,重建上海镇的龙华塔,并兴建龙华寺。有天,和尚契盈侍候钱某游黄浦江,钱某看到潮水初满,舟楫辐辏,不禁感叹道:“吴越去京师(开封府)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于是,和尚契盈就在附近碧波亭柱上题了一副楹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后来,有人称这是第一副同旅游有关的楹联。
  徐光启祠墓联。上海人徐光启,是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把欧州科学著作介绍到中国来的重要人物。他从政时,正值清兵侵入,边关告急。他对军防曾有不少建议,但因同僚忌妒,不被朝庭重视。晚年入阁,又值大臣专权,亦未能得志。徐光启生平著述甚多,尤其是《农政全书》60卷,影响深广。

  徐光启72岁时病故北京,次年灵柩运回上海,,葬于徐家汇肇家滨北。徐光启祠墓的石柱上,有一副楹联高度评价了他一生的功绩:
  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
  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黄遵宪自题联。黄遵宪,近代著名诗人。戊戌变法时,他在上海以私藏康梁之嫌,为朝庭所忌。变法失败后,他被清政府解职还乡软禁起来。他筑“人境”庐以度晚年,在大门上挂一对联云:

  结庐人境;
  伐檀河干。
  上联取意于陶潜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旷怡情怀。下联是取意于《诗经。魏风》中的《伐檀》篇,表示自己甘为伐檀者,不愿做“白白吃闲饭的大人”。

  此外,还有两副对联:
  沿欲乘长风破万里浪;
  不妨处南海弄明月珠。
  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从五眇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这些对联,表达了他虽然身遭迫害,却始终壮志未酬的心情。

  四三、四时上海商家奇特对联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上海曾出现许多鼓舞人心的对联。为声援被捕学生,南市一些商店纷纷在门口贴出对联:
  学生一日不释;
  本店一日不开。
  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
  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霜。
  前联表现团结斗争的声势和决心;后联运用齐妇含冤和邹衍下狱的典故,语痛意昂。
  街上,骂汉奸、卖国贼的对联也不少,如磁业公会门前张贴的对联:
  四金刚捧日,的是可杀;
  众商行罢市,尤须坚持。
  “四金刚”是指段祺瑞、陆宗舆、曹汝霖和章宗祥四人,语句双关。闸北一虫鸟店贴的对联是:
  三鸟害人鸦鸽鸨;
  一群卖国鹿獐螬。
  白云寺门前大匾“普天同庆”改为“普天同愤”两旁对联为:
  学生被捕神流泪;
  贼奸窍国鬼兴悲。
  当时,南京路有家服装店未参加罢市,单独开门营业,随即被人贴上门对:
  你们雪耻雄心,全行罢市;
  本店金钱主义,孤独开门。
  店主一看不对头,赶快关门谢罪。
  罢市胜利后,各家各户又更换新对联,以示庆贺。如有联云: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四四、江联话辑录感言
  对联是最小的文学体裁,小巧玲珑,源远流长;对联也是一种方块字的游戏,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我平素喜好对联,每当读到妙联,一种难言的喜悦就会涌上心头。我在长江边长大,自然与长江有一种割不断的情,喜欢从书报上搜集有关长江的的联话。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从长江发源地唐古拉山沱沱河到通天河、金沙江,再从中下游的杨子江到长江的入海口,全长6300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源于青海西部,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10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长江流域占全国面积五分之一,干支流水力资源占全国蕴藏量的五分之二,两岸城镇星罗棋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贯穿东西的水上运输大动脉。

  长江不愧为祖国的母亲河,其源头活水和万千支流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自古以来,这里名山胜地如林,英雄豪杰辈出,文人墨客荟萃、才子佳人云集,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多少文豪诗客,漫游万里长江的胜地佳境、佛殿书院、清泉仙窟、画阁芳园,以诗文言志,以书画寄情,留下不胜枚举的文学瑰宝和艺术珍品。

  其中不乏人们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对联。对联这种最小的文学艺术体裁,由民谣、诗词形式演变而来,《诗经》、《楚辞》和后来的律诗、章回小说中的优美联句比比皆是。对联运用对仗和排偶的表现手法,锤炼、浓缩、概括人们的情怀,发掘人们生活内涵,传播世间百科知识,是一种宝贵精神食粮。对联发挥方块汉字的独特优势,讲究对仗整齐、节奏对称、音调和谐,也可花样翻新,绚丽多姿,给人以美的享受。对联不只用于佳节寿辰、婚丧嫁娶等时日的门对,也不仅是供文学艺术家为作品增色或纸上欣赏,它遍布山水、寺庙、园林……楹联早就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与长江绚丽多彩的风光相映生辉。

  笔者从书刊报纸上辑录了一些楹联,介绍流传于长江流域的趣闻轶事,供网友们闲暇之余欣赏取乐,陶冶性情。笔者文学功底肤浅,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4#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7:08:0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为何欠缺第三十篇,是作者疏忽还是转帖者遗漏也不知道,呵呵:huzi2: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8:00 , Processed in 0.05019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