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寻思对联与校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11 14: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08.12第八版
作者:一直
==================================================

  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从历史上看,作为中国传统文学形式之一的对联,不妨说是校园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一支。

  在古代的书院、庠序、学署、私塾的大门或厅堂上,通常不乏教书育人的有关对联,为教学之地平添了一种人文意蕴和诗书氛围。莘莘学子在求学期间,和这些对联抬头不见低头见,长而久之,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副立意好,对仗工整的联语,长存于校园或课堂,不仅在德育和学业方面,对学生有良好的引导、指示作用,而且对联这种精当的文学形式,还可使学生在语文方面受到有益的熏陶。遗憾的是如今在各级学校及各种课堂中,对联之风普遍不兴。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看,这也许可视为一种缺失。

  近读几本有关对联的旧书,觅到和学校有关的若干对联,随手摘录下来,虽未必可“古为今用”,但至少可见旧时“校园文化”之一斑。吴恭亨《对联话》:“学校对联最不易着笔,以高者失之迂远,低者又失之陈腐也。马笛渔题蒙馆联云:教小子如养芝兰,此日栽培须务本;愿先生毋弃樗栎,他年长大尽成材。”可谓悉心育人,有教无类。另据梁章锯《楹联丛话》:“彭文勤公视学浙江,撰署联云:‘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江浙后俊,岂能负“湖山”之美?西风东渐后的新式学堂,亦仰承了对联遗风。据梁恭辰《楹联四话》:“奉新姚鸿允题进化学校嵌字联云:‘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化民成俗,必由学乎。’可谓高挹群言。又旧善化县教谕署嵌字联云:‘春风善也,时雨化之。’亦工秀独出。”文化名人严复给武昌铁路学校题的是集句联:“遵大路兮,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为之范我驰驱,今天下车同轨;登斯堂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尔尚一乃心力,有志者事竟成。”集句本身就难,更难的是一边铁路,一边学校,脉络分明,旨意得体,真不失大家风范。再据梁恭辰《楹联四话》:“教官衙署之联最难出色。萧润宇为余述一联云:‘但愿人为宰相器,莫忘我做秀才时。’用之学校,最属相宜。”此联至今仍可给教育系统的行政领导以借鉴。

  笔者在赣南一带旅游时,曾到过清末时由某宗族主办的一座乡学,其遗址尚存,正门两旁有一副对联:“教以诗书,明以人伦,童而学之,率吾子弟;既有文事,又有武备,天所骄者,卫我国家。”其中一间教室中的对联是:“天文地文人文,专门致用;兵学农学礼学,修业益精。”联语本身算不上精彩,但其立意正大,用心可嘉,且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

  如今的校园文化建设虽然要与时俱进,但对联这种富有生命力的、为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形式,仍可为校园文化建设添一臂之力。比如校训、班训之类,有时就不妨借用对联形式。在中小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联亦是一种适得其所的宣传形式。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2-27 19:47 , Processed in 0.03593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