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50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二品按察使和他撰写的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14 22:0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池州日报2014.05.22
作者:高陆旬
=======================================

    溯源齐公族谷熟分支姑苏派别守百祀清芬宗奉不祧俎豆先祠终古傍魁峰

    卜宅晋元兴石门秋色桃坞春风聚九华秀气绵延累代簪缨后裔至今怀祖泽
    左示这副没有标点符号六十二字对联,简直是奇迹般的返回故地。可谓失而复得,难得可贵,是不可复制的古文化瑰宝。说起此事,将近五十年的记忆再度显现。
    这是清道光年间留下的对联,制成木匾悬挂在宗祠正中堂正中间两根柱子上,漆成黑底刻阳体描金字,含意深邃,字体刚劲有力。1963年原池州地区第一任书记胡坦曾经瞻仰过该匾额,点头称赞。由于文革中被当作“四旧”,愚蠢地被摘下销毁。当时没有人记下对文,可我却记得是浙江按察使兼盐运使所题,内容读不通,也记不住,却记住“俎豆”两字一直不曾忘记。
    历史往往也有轮回逆转的时候,2012年7月19日在贵池区棠溪镇石门高举办了一场全国高姓宗亲联谊会,由广州大学法学系教授高路加主编的《中华高氏大总谱》第738页有这副对联,也注明石门高氏祠宇对联字样,由湖南提供。与会者有一人就发觉,问我家谱中有么有这副对联的记载?我一看就马上回想起来这正是文革中被毁掉的木匾上的对文,怎么由湖南人提供出来了?很觉得奇怪。好在我家宗谱就在手中,翻出一查,这个二品官按察使的资料很详细,名叫高卿培。这个提供对联的湖南人也看了,因时间仓促,人又多,没有亮明身份,临行时塞给我一张纸条,上写着“两高是一高”。
    这个高卿培字滋园,生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我们两家是刚出五服的近亲家族。他的上五代应字辈兄弟四人,他家属老大叫应鳌;我家是老三叫应齐;还有池州民国名人高炳麟家是最小,叫应并。
    卿培上三代都在浙江做官,他父亲高灿,任浙江省天台县典史、县尉。本人二品花翎,浙江盐运使、两署浙江按察使。大弟元培浙江候补县丞;二弟善培浙江泰顺县典史;小弟庆培江苏高淳县典史;儿子尚缙四品顶戴,授浙江杭、甯、绍、温、台盐运副使;侄尚志浙江遂昌县典史,被称为荣禄世家,久住杭城。
    贵池县志卷三选举志仕籍篇从15页至19页,各人均有记载,而且与家谱记载一字不差。卷三人物志23页有这样一段记载:“高卿培,字滋园。父灿官浙江天台县尉,多惠政。培少随任,所精励志,授例分发浙江县丞办理海塘,保举知县,接办军需,升知府。克服杭城、奉旨赏戴花翎以道员用。督院左见共精明强干,熟习盐务,奏请署理盐务使,奉旨即着补授厘奸剔弊,商民受惠。两署按察使。政治廉明,奉旨加二品衔,封赠三代,以目疾乞休。”
    从这段文字中,说明卿培从小就跟随父亲从政,显示其聪明睿智,锋芒渐露,一步一台阶,逐步登上仕途高峰,整飭吏治,清理盐政,为官清正廉明,最后由于眼睛不好,主动要求退任告休。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我高氏最后一次修谱(1910年)因未去人到浙江采集谱稿,后面发生的事就未登录。一定是他的后代又被分到湖南做官,故将家中资料带到湖南,才出现文章开头那一节。
    历史要靠人去挖掘,否则就会被淹没。高卿培为官生涯一世,功臣显著,官位之高,而且多次被皇上褒奖。不说在一个小家族中稀有,在整个池州府也不多见。既是石门高家族的自豪,也是池州人的骄傲。
    今年元旦在江西南昌,再次见到了这个提供对联的人,名叫高加协,是湖南沣县原文化局局长。巧合的是与我同庚。二次见面分外亲切。他承认对联是他提供的,说明了两高是一高的含意。同时合了影,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回想这一切,简直如梦幻一般。真正应到了那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既找回了对联,又见到了他的下代。
    要想读懂这副对联,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首先要熟悉石门高的历史与地形,其次还要会断句取义。将他分为五、四、四、五、四、四、五格式分句解读方可。下面就我的理解水平解释如下:
    上联的大意是:高姓始祖在春秋时被齐襄公赐姓高,高文诱从河南谷熟县(今商丘一带)分支到江苏苏州。由高岳从苏州又分支到石门高,守住这里山清水秀好地方已经有千百年。现在祭祖不需要追踪很远,就现在的祠宇有祖宗的牌位和肖像,在供桌上放在供品,进行祭拜,凡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子孙永远都是魁峰派高氏的后代,不会改变。
    下联:高氏第一代祖先高岳,从东晋元兴二年(公元403年)来此卜宅定居。卿培自己这一年秋天首次回到故乡,环顾四周,桃花坞这一片开阔地与九华山靠的很近,也沾上了九华山的秀气与灵气,这块风水宝地毓育着高姓繁衍了几十代,代代都有读书做官人,这要感激和怀念祖宗的恩德与福荫。
    最后我想哪一方的力量,将这副失而复得的对联仍制成长匾,请书法家挥毫,复制成原模样悬挂起来,让更多的热爱古文化的人去欣赏、品鉴岂不更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22:0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减肥不要紧 于 2017-10-14 22:13 编辑

     错注:上下联位置记录反了,顺便帮着断句重新排版下
    卜宅晋元兴,石门秋色,桃坞春风,聚九华秀气,绵延累代,簪缨后裔至今怀祖泽

    溯源齐公族,谷熟分支,姑苏派别,守百祀清芬,宗奉不祧,俎豆先祠终古傍魁峰
   
最后这个句式,不用断成4/5句式,意思的呼应上更贴切一些。其实它前面的5/4也可以连贯为9字的,这样朗读着急促一些更有跌宕味道。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0:30 , Processed in 0.04322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