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疑林彪出走事件
一个旁观者
如果真的有沉冤,那么30年的沉冤已经够长我愿用这篇长文为它洗雪
--------笔者题纪
进入2001年后笔者见到了两份新出版的林彪事件亲历者的回忆书刊。一份是我国驻蒙古的外交官写的《一个驻蒙古外交官的回忆》(中国青年出版社,由于是笔者在书店翻阅,所以书名并不一定准确)。
另一份是在最新一期的《中华儿女》杂志(2001年2月号)上刊登了林彪专机机组成员康庭梓的文章《林彪座机强行起飞之后》。康庭梓的文章有一些新东西,下面先做一下分析:康文通过林彪256座机在强行起飞后在国内航线的几次拐弯认为是飞机的驾驶员潘景寅不愿叛国,对林立果进行了反抗。以前我国的报道中基本不涉及对256机组成员的评论,这一次把潘景寅分析成是反对“叛逃”的英雄倒是第一次。不过康文中最最吸引我的还不是这点,而是杂志P41上的“林彪出逃航线示意图”。在外蒙古的一段航线中清楚地标注出:飞机在飞到接近苏联与蒙古的边界线后却突然掉头向返回中国的方向飞来,在返回途中坠毁于温都尔汗。
“256飞机在温都尔汗坠毁之前是向着返回中国的方向飞行的。而不是向苏联方向
飞去”。笔者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是看王兆军的书《谁杀了林彪》(台湾世界书局1997,当然是本非法盗版读物)。王兆军在书中是这样叙述的:……林彪和他的妻子都死在飞机上,叁叉戟坠毁的时候,不是在寻求庇护的路上,而是正向中国方向飞行。林的妻,子可能强迫林改变意志逃窜苏联。……
……苏联官员的证词说:“飞机先向西飞,后来改向北飞。在飞到苏联和蒙古边境时,又折回来向南飞”。彼得(指Peter Hannam ---笔者注)采访了两次去调查林彪之死的克格勃小组。该小组一成员说:“我们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才查清楚林彪死亡的情况,但我们既不能告诉中国人,也不能告诉蒙古人。只有四个人知道林彪死亡的真相: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亚历山德鲁和我。”……必须说明的是,王兆军书中的这段叙述是引自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记者Peter Hannam 和 Susan V Lawrence 的报道。这两位记者于1993年亲自跑到苏联和蒙古采访,采访了大量当事人(包括克格勃人员),其中经过他们的采访,由克格勃人员提供的林彪确实死于蒙古的结论。已经成为一项来自第叁方的铁证。彻底打破了诸如“林彪死于国内的传说”。我国报刊如参考消息1994年4月9日第8版上都转载了这个报道。本文前面提到的中青社出的新书中也介绍了他们的采访。
总之,Peter Hannam 的采访报道具有很高的可信性。其中,“飞机先向西飞,后来改向北飞。在飞到苏联和蒙古边境时,又折回来向南飞”,这一说法来自苏联官员,苏联人当年通过雷达是很容易监视256飞机的航线的。这一结论是很容易核查,对证的,所以Peter Hannam 在这一点上的报道应是可信的(最近笔者又看到一则报道,是日本每日新闻系周刊《Sunday每日》独家专访前蒙古外交部次长永栋的报道。永栋谈到:“……林彪的飞机似乎为了闪躲雷达,因此一直是低空飞行地进入蒙古境内,当时的说法好像是蒙古完全不知情,其实是一开始便掌握了该机的飞行轨迹,因为该机在极低的低空飞行,因此轰隆声响,蒙古系循声而追踪的”可见,蒙古都能掌握该机航线,苏联就更行)。
笔者在当初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时感到无比吃惊。因为我们以前听到的913事件的正式的官方说法从来就没有这一条,我们老百姓的感觉里当然是林彪座机向着苏联飞去---即使不是笔直,大方向也是朝着苏联,谁听说过它到了苏联和蒙古的边境却不再跨前一步,而是向返回中国的方向飞来?
不过对于台湾,或海外带有民运,反共倾向的人写的东西,笔者历来都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撒谎骗人成性,对王兆军的人品我们不了解,对王兆军书中的此一说法,笔者当时也只看为一家之言(按说王书引用的材料是苏联克格勃的调查,应该有极大的可信性)。仅听一方的说辞难免有偏颇。不过现在我们看一看康庭梓文章中的“林彪出逃航线示意图”,我们还会认为这是无端的谣言吗?
另外,对杂志P41上的“林彪出逃航线示意图”,笔者还有一点疑问值得一提。在图例中的“飞行路线”几字后面康文加了注释“流行说法”。笔者对这“流行说法”四个字实在没理解。康先生的意思是“256飞机在温都尔汗坠毁之前是向着返回中国的方向飞行的”这一结论是很流行的说法?笔者怎么没有感觉?再次,本图的主旨就是介绍“林彪出逃”的真实路线,为什么却要介绍什么并不可靠的“流行说法”?那么“真实说法”又是什么?为什么不说出来?这到底什么意思?笔者没搞明白。另外,纵观康庭梓先生全文对256客机的国内航程分析得详细,但对进入外蒙古以后的情况却仅以“……飞行员在以后的飞行中,还要本能地再次进行反抗,这一点已经从出境前后不正常的飞行数据中得到证实,这是后话。”一笔带过。这“出境前后不正常的飞行数据”究竟是什么?康先生未详说。是不是康先生不便明说“256飞机从苏,蒙边界返回中国方向”这一与官方传统(或隐瞒)说法不一致的史实呢?康先生是否有什么顾虑?真期待他有下文。
以上的叙述无非告诉大家一个我们过去从未听说的结论----“256飞机在外蒙古境内是一直飞向苏联,而是在苏联,蒙古边界掉头向中国方向飞来”。这样就自然引发一个问题:既然早想叛逃,为何往回飞?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为什么?康庭梓文中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从康文提示的信息我们也可以替康先生(甚至我国官方舆论)回答这个问题:“反劫机英雄”潘景寅等对林立果进行了反抗。笔者当然不同意康先生的“官样分析法”,他的观点只要允许登出来,就不可能有悖于官方舆论对林彪事件定下的基调,而只能顺着这个基调去解释。下面先让我们看看王兆军对此事的解释:
……四架歼七型飞机从杨村机场起飞,在内蒙古上空追上了那架叁叉戟。叁叉戟不听指示,继续向北飞行,接近国境后,转向西飞。叁叉戟沿着漫长的中蒙边境飞行。最后,突然向北飞去。一直到一点五十分,飞机飞出了国境。
周恩来压抑着兴奋向毛泽东报告:“林彪已经叛国了。”
毛沮丧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一点叁十分左右,林彪问:“我们怎么还不下去?”林立果告诉他:“我们不得不向苏联方向飞行。”林彪大怒。他严厉地指着林立果说:“半小时前,我放弃了军事权力,以为你们能够理解我的心。给我们一个象样的下场。可是你们不明白。你贪生怕死,简直不是林家的子孙!我现在作为一个父亲,命令你马上向祖国的方向返回。”
“爸爸,”林立果哭着哀求:“回去是死路一条啊!”
“就是死,也要死在我毕生奋斗的土地上。”林彪命令返回。
于是,驾驶员扭转了方向,叁叉戟又朝着中国的方向飞去。
王兆军以上的描述真可谓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他是怎么知道这些对话的?飞机上的人早已死无对证。难道是飞机上的黑匣子?(那时候好像还没有黑匣子?);是苏联方面的监听?(八十年代初在苏军击落大韩航空客机事件中,美军倒是已经有技术侦听苏军飞机的全部电讯对话);还是王兆军自己的推测?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在此不妨把他当作一家之言。
在此笔者通过自己长期的积累和思索不妨全面谈谈自己对1971年9月13日这一天事态的看法。由于一些是我个人的主观分析,所以请读者笑看(后面还有别的新发现!):
一。林彪出逃是什么性质?
其实,林彪出逃是应该分成两种情况来分别讨论的。因为他们的恶劣程度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种是出逃广州(香港),第二种是出逃苏联。如果林彪真的出逃广州(香港)的话,性质不严重,顶多是分裂共产党。那么对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骂林彪是叛徒也许没什么错。但从历史的长河的角度来说,那不过是共产党的内斗。可以说从千百年的历史角度说,没什么了不起,并不恶劣,林彪顶多是当时的共产党的叛徒,却不是民族的,中国的叛徒。对林彪在中国的历史评价没多少坏影响。如果林彪真的出逃苏联的话,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当时中苏关系严重对立,中苏间矛盾就是民族矛盾,国家矛盾。这个时候出逃(叛逃)苏联,那么不管什么原因,叛逃者都将是背叛民族,背叛祖国。他都是汉奸,卖国贼,民族的罪人。如果林彪走上了这条道路,那么,不管他过去有多大功勋,他都将和历史上的大汉奸张邦昌,秦桧,汪精卫一个性质(顶多是程度的
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他将被同样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真是一万年也翻不了身。
二。林彪有没有叛逃苏联,当汉奸,卖国贼的动机与思想基础?
笔者的分析是肯定的:没有!至少是非常不充分!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的思想支配的,我们先来看看林彪的思想基础是什么样的。以下摘自林彪《战术思想研究---论一点两面及战术作风》:
林彪说:“……我们是人民起义军,……,是为了广大人民的解放,而不是为了自己或哪一个。不是为了吃粮。我们的每一个胜利,都会影响到人民的吃饭,住房,种地。我们每一个胜利都与人民利益直接联系着。我们自己吃的坏些,穿的坏些是没有关系的。我们的生命,只是沧海一粟。无数万人的生命,他们后代的生命,才是宝贵的。……”
林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争年代的林总无愧于他说的这些话。林彪平
时不讲吃,不讲穿。想的就是部队,就是打胜仗。就是为穷苦人打江山。上级发什么衣服他就穿什么衣服,从不计较长短尺寸,合不合身。款式美不美观,穿在身上潇不潇洒。周赤萍回忆林彪总是穿一套灰布军衣。1958年他在昆明看到林彪时穿的是很普通的黑色呢子衣服。袖口上还打了补丁。,林彪吃得很简单,两菜一汤,青菜,豆腐,平时唯一的零食是炒黄豆。林彪有一次在法库。到地主家吃饭,桌上有个酸菜炒白肉,他吃了几口。从来没有讨论过吃喝的林彪,回来后不同寻常地连连说好吃,好吃!说过了又说再不能吃了。好吃的东西林彪为什么再也不吃了?为了减肥?不是!是为了怕吃了地主的饭,就不再想为劳动人民打江山了。这可是立场问题。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出林彪并不是不爱吃美食,而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战争年代,他工作,起居都是简陋的农舍里。他经常深入火线上,打起仗来一夜一夜不睡觉是家常便饭。(参见韦力编《1965年前的林彪》 西藏人民出版社P229)
林彪家的保姆王淑媛在9.13后“揭发”林彪“艰苦朴素,别看他外表穿得好,里面的衣服都是林立果穿剩下的,他补补再穿。”王老太太还揭发林彪“从来不玩女人!不象那些人喜欢玩女人。”。我们的林总不玩女人是他从来没这欲望,还是他玩不动?都不是!林总的前妻张梅号称陕北一枝花,叶群也是延安八美。看来林彪不是没有好美之心。解放后有一次叶群参加一个老干部的婚礼,那老干部娶的是年轻貌美的文工团员。林总为此训斥叶群道:“老配少,参加这种婚礼干啥?什么思想作风?我不去是我看不惯,你去你是什么思想作风?”从寻常的夫妻吵架可以看出:我们的林总并不是没色心,没色劲。而是对自己有道德要求。看不惯声色小人。我们从林彪长期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的道德是高尚的(至少比他身边的很多人高尚)。他的言行是一致的。林彪这样一个道德基础的人,那么聪明,睿智的人,一个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人,怎么会分不清好坏,不顾大节,以自己老残的身躯,还贪那么一点苟活,去做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呢?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有人可能会指责林彪在文革中的言行。我们应该承认他在文革中有所投机(有一部分可能出于无奈),他当然应该为此担负他应付的责任。但又有多少人不投机?林彪在文革中主动攻击的少(这是和江青集团的巨大差别---有些别有用心者经常故意将江青集团干的大量事混同于林彪干的),在大形势下跟进的多。但也有很多事明明不是他干的,也被一些别有用心者当作文革的出气筒推到林彪身上(这从林彪秘书张云生的书《毛家湾纪实》中可以大量看到)。也有很多被林彪批判的人,他们本身就是罪有应得,只是后来由于对文革无原则的翻案,加上林彪倒台后不可能有人替他辩白,而无端指责到林彪头上。
在这里笔者认为:林彪没有叛逃苏联,当汉奸,卖国贼的充分动机与思想基础。
三。林彪在直到9月12日晚的心态都表现出他拒绝叛逃苏联:以下选自1994年8月10日《中华读书报》的图门的文章(图们是中央军委法制局第一任局长,林彪案办公室负责人之一,特别法庭公诉人):
9月2日下午……
……林彪说:“北戴河的房子不要盖了,反正我活不了几天了。”
……9月11日12:30,内勤听到……林彪说:“反正活不了多久了,死也死在这里。一是坐牢,二是从容就义。”
-----转引自《风云9.13》张聂尔,解放军出版社P311-312
从以上看出,到9月11日时,林彪有的是“从容就义”的心。连去广州的心都没有,更别说叛逃苏联。以下选自林立果未婚妻张宁写的《自己写自己》(作家出版社) P243-244 :
(9月12日晚)十一点多了……不一会儿,小陈(指林彪内勤陈占照---笔者注)端着茶盘从林彪那边走廊上的小侧门里冒出来,急步走向林立衡:“我悄悄进去,刚走到沙发后面就被林立果发现了,凶巴巴地推我出来,差点把我推倒,吓坏我了。”
立衡和众人急问:“听到什么呀?”
小陈说:“我刚进去的时候,听到首长哭(呜咽)着说‘ 我至死是民族主义者 ’,听到这句,就被立果发现我了,立果推我的时候,首长回头望了一眼,我看见首长正
淌着眼泪。”
……
由于林彪出走是在9月12日晚11:40左右,而这一段叙述距离林彪上汽车出走只有几十分钟了,对了解林彪出走前的最后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有必要先辨析一下它的可靠性:首先,陈占照本人没有任何理由骗人。林彪的女儿林立衡倒是有可能编造有利于翻案的说辞。但是从上文可以看出:听陈占照叙述的不止有林立衡,还有“众人”,应该不难找到陈占照及其他人对证。另一方面,林彪最后几天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倍受林彪案件专案组的关注。这句话应该有林办工作人员的揭发材料,所以可以查阅当年的揭发材料。由于证人众多,所以林立衡敢于在此说谎的可能性极小。此段材料应该可信。那么林彪为什么要说自己是民族主义者呢?或者是林彪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既然提到所谓“民族主义者”,那一定是涉及了外族,此处肯定指苏联。林立果在与林彪的谈话中谈到苏联,那只可能是与林彪讨论逃往苏联的一种选择(当然也会讨论去广州的选择)。而林彪又为何流泪呢?很简单,逃往苏联就是出卖民族,当卖国贼,我们的林总一世辉煌,而临老却要面对这样尴尬的选择。他怎能不感慨伤怀呢?而林总说自己是“民族主义者”就表明了他要坚守民族气节,不愿意叛逃苏联的态度---真想背叛自己民族的人,还谈什么“民族主义者”?而出逃广州(香港)林彪应该是同意的。所以,林彪出走之前几十分钟时他仍然不同意叛逃苏联(但跑到广州是同意的)总之,在与毛主席公开决裂,并已不可挽回之后,林总有“坐牢”的心;有“从容就义”的心;也有南走广州的心。但是不同意叛逃苏联(叛逃苏联作为一种选择,林立果向林彪讨论过,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被林总拒绝了)。
四。林彪的行动也表现出他要去的是广州(香港),而决非苏联:
我们请看8341部队大队长姜作寿发表在《中华儿女》上的访谈录:回到大队值班室不大功夫,刘吉纯副科长带着林立衡来找我,说有要紧事情。……“叶群,林立果要带着首长逃走。他们先到广州,然后再去香港……你看怎么办?”林立衡急切地问。“你说的这些可靠吗?”我惊异地问。“可靠。这是叶群当面给我布置的,她让我马上回楼准备,让我跟他们一起走……我不能跟他们一起走呀。你看我该怎么办?”在夜暗中,我仍然能感觉到她那真诚期待的目光。她所讲的,使人不能相信。象林彪这样的党的高级领导人,怎么可能跟老婆孩子去香港呢?
这个细节(转引自张聂尔书P315)发生在9月12日晚9:20左右,而林彪踏上出走的汽车是在9月12日晚11:40左右。也就是说:在林彪出走前2小时的时候,叶群,林立果对林立衡交待的仍是逃往广州(根本不是苏联!)。
正如张聂尔分析的“……至少在9月12日晚10时左右,林彪还是准备去南方……更能证明林彪原来去广州的打算”。(还有许多细节分析,请参见《风云9.13》P3
14,张聂尔,解放军出版社)。
总之,林彪在9月12日晚11:40左右踏上出走的汽车的时刻,他的目标是去广州(
香港),而决非苏联。
五。 到底是什么证据证明林彪是主动逃往苏联呢(请注意“主动”两字及含义)?
前面笔者提过,这“南逃广州”和“叛逃苏联”性质可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究竟是什么证据可以让林彪一万年也抬不起头呢?找来找去笔者惊讶地发现:只有唯一的一个证据!就是林彪说的一句话(即“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精确地说是由林彪警卫参谋李文普口中得知的这一句话。我们不禁要问:这么大个林彪事件凭什么仅靠李文普的一句证词---这是孤证嘛!---难道就没有什么更多的证据?令人惊讶的是:没有!就是没有!所有论定“林彪是主动逃往苏联”的权威证据唯一就靠李文普这句话。
我们先看党史专家于南在《说不尽的毛泽东》中的说法:在审理两案时,曾就林彪是否被劫持作过调查。结果证明被劫持的说法站不住脚。这里的关键人物是林彪的警卫秘书李文普,……他在车上听到林彪问林立果:到伊尔库茨克有多远? (转引自张聂尔书P310)--笔者注:这里李文普的话被认为是“关键”。
我们再看林彪事件研究专家肖思科的说法:针对“绑架出逃之说”,肖思科找到林彪事件的关键人物,在林彪身边做警卫和生活服务工作的总参办公厅警卫处副处长李文普。笔者注:“关键”还是李文普。
我们再看林立果未婚妻张宁写的《自己写自己》 P295(作家出版社) :……换取李处长石破天惊的一句话:“林彪是自己走的,他说‘到伊尔库茨克’。”……鉴于李处长的特殊身份,他讲的证据,便成了林彪叛逃的权威铁证。
笔者注:李文普的话成了“权威”,“铁证”。
读者诸君不用再看了,再看还是李文普。我们可以说李文普这句话要了我们林总的命。真能让林彪一万年也翻不了身。但是由于这是一个人的“孤证”,听到这句话的其他人全死光了。所以,现在全靠李文普一个人的一张嘴,连个旁证都没有。李文普说什么就可以是什么 。那么,别有用心者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这一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呢?
六。笔者经过分析后猜测:林彪在汽车上没有说过“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这句话。李文普的揭发很可能是迫于某种政治压力说的假话。我将在下面作出分析。让我们先看一看李文普关于这一段情况的叙述,这是引自肖思科的采访:
9月13日这天,司机杨振刚开着叁排座大红旗防弹车上来,林彪第一个走进,叶群第二个,坐在林彪旁边,第叁个是林立果,第四个是刘沛丰,我最后上车。车开动后,叶
群对林彪说:“李文普和老杨对首长的阶级感情深。”车到56楼,林彪问林立果:“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林立果说:“不远,很快就到。”听林彪说要去伊尔库茨克,我才知道不是去大连,是要到苏联去。我第一个反应是叛逃,我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斗争。跟着跑,这不是当叛徒吗?自己的老婆、孩子不成了叛徒的家属了吗?便决心下车。我本能地喊了一声:“停车!”杨振刚把车停下来,我开门下车。叶群声音带气:“李文普,你想干什么?”我说:“你们究竟要到哪里去?当叛徒我不去!”我转身朝58楼喊了一声:“来人哪!”与此同时,我听到车门声和枪栓声,林立果向我开枪。
当时距离很近,只一米左右,我侧着身,手扬着,子弹从前胸擦向左臂,造成粉碎性骨折。受伤后,我倒在路边,先后听到叁辆车通过……后来是8341部队卢医生给我包扎的……医生问我怎么受的伤,我不好说林彪父子如何,因为这是重大机密,这是我们做这项工作不用谁教都知道的。所以,只好说自己“枪走火”。
笔者提出几点疑问:
第一点疑问:如果林彪在车上就问“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李文普和司机杨振刚:“我要当叛徒,我要叛逃苏联?”,林彪是不是有神经病啊?他就不怕李文普和杨振刚拔抢反抗?林彪一点都不怕叛逃苏联的举动在上飞机前就暴露?有哪个劫机犯会傻到在上飞机之前就宣布我要劫机?最合理的方式是先把李,杨骗上飞机,再用抢逼着他们服从。比如周宇驰,李伟信,于新野他们骗直升飞机驾驶员陈修文时也是告诉他去执行正当任务,哪有一上来就告诉陈修文去苏联的?林彪会如此不谨慎和弱智?李文普此说不合逻辑。第二点疑问:林彪问“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 ,见到这句话,笔者的问题就来了:林总指挥对苏战备那么多年,他会不知道离中苏边界不算远的着名大城市伊尔库茨克有多远(后来的苏联远东战区总司令部就设在伊尔库茨克,可见此城的重要意义)?如果连苏联南西伯利亚靠近-中国的这么重要的大城市都不了解,那么,从伊尔库茨克飞来的苏军导弹,飞机要多长时间到北京?有多长的预警时间?林彪就都无法判断,那么林彪还搞个P战备!这明显不符合林彪的作风。 林总当年教杨成武当师长时就告诉他要把地图看熟,最后达到背熟,地图要印在脑子里,做到不看地图也能指挥作战。地理,地图是林总的强项啊?当年林总经常比第一线指挥员还熟悉地形。怎么一遇到李文普,林总作风都变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别只是空头推理。来个有说服力的实际例子让大家看一下。以下选自林彪秘书张云生的《毛家湾纪实》P319(春秋出版社) :
林彪煞有介事地发出了“第一号战斗命令”……根据预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库兹涅佐夫率领的代表团从伊尔库茨克(请各位睁大眼看这个地名---笔者注)乘飞机起飞后,定于20日中午抵达北京东郊机场。林彪平时在中午12点前开始午休,但这天他却坚持不等苏联代表团从飞机上走下来,决不睡觉。他判断苏联人坐的飞机,很可能不是运来什么谈判代表,而大半可能是携带原子弹的不速之客。因此,从这架飞机起飞开始(应该
是从伊尔库茨克起飞的吧----笔者注),何时经过蒙古的首都,何时进入我领空,何时经过张家口,何时飞近北京上空,何时在东郊机场降落,何时见到苏联人从飞机上走下来,他都不厌其详的听取从北京及时传来的情况报告。直到最后一次报告,才使他放心地去睡午觉了。
张云生的回忆录一向以准确着称。似乎可以这么说:从伊尔库茨克到北京东郊机场的每分每秒林彪都曾关注过。“多远?多长时间?”这种问题林彪还用问吗?怎么一遇到李文普,林总就弱智了---不但故意问他早该知道的傻问题,还故意暴露了叛逃的贼心。
第叁点疑问:林彪的司机杨振刚的举动也不太合理。林彪汽车上一共6个人,他们是:林彪,叶群,林立果,刘沛丰,李文普,司机杨振刚。前4位是林彪“阴谋”的核心人物。而李文普和杨振刚是局外人,特别是杨振刚,可以说一点内幕都不了解。过去人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杨振刚的举动。其实很值得研究一下他。如果林彪问了“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而李文普又大喊“你们究竟要到哪里去?当叛徒我不去!”,则杨振刚当然应该明白林彪是要叛逃苏联。他应该有什么举动?杨振刚也是有老婆孩子的,他一个小破司机又不是死党,犯得着替林彪卖命吗?他应该也象李文普那样逃跑才对呀!即使汽车上怕林立果用枪打他,在下了汽车上飞机这个空当,应该是有机会跑的。受党教育那么多年,组织上层层筛选的人,面对叛国者即使没有抵抗的勇气,跑都不敢吗(党不要了也罢,老婆孩子也不要了?)?但是我们没有看到杨振刚反抗,反而从张宁的书中看到正是杨振刚将林彪“扛顶”上飞机的---他不但不反林彪,还帮林彪(张宁书P253,关于这一细节,目睹者人数应该不少,应该能避免“孤证”的弊端。张宁的书应该有所依据,应该不会胡说---李文普的文章总骂张宁说假话。)。另外,据李文普自己的文章谈到“ ……这一切,山海关机场的许多工作人员都亲眼所见。林彪是跟在叶群身后从飞机舷门的软 梯子自己爬上飞机的。如果他不想走,在登机前说一句话,机场上的工作人员、飞机驾驶员和随机工作人员都会上前保护林彪制止飞机起飞。……”从李文普的这段叙述中可以看出:“机场上的工作人员”就在林彪一行的附近。在山海关机场的许多工作人员众目睽睽之下,杨振刚此时想跑是有机会的嘛。但他并没有想反抗的举动,这合理吗?而反过来,假设林彪没说过那句要命的话,那么,杨振刚就并不知道林彪要叛逃。在这种情况下,则杨振刚的一切举动就都是合理的,也不会让人觉得反常。
第四点疑问:9.13以后,专案组在毛家湾多次组织林办全体工作人员开集体会揭发林彪罪行(即:面对面揭发)。在会上李文普都没有揭发林彪讲过那句话。别的林办人员也没在别的场合听李文普说起。(参见张宁书P287-295,由于这个情况当事人众多,所以应当可信。另外,在李文普的文章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他反驳张宁的这段叙述)。这一情况非常重要。我们不禁要问:林彪如果真说过那句话,则这当然是最重要的证明“林彪主动叛逃”的证据。但李文普为什么在大会上不揭发?他没有可能忘掉这句话。也没必要替林彪隐瞒什么,他只需要实话实说,揭发这句话对他李文普本人没有任何伤害(相反故意隐瞒倒可能给他招灾)。但是他为什么当时不当着大家揭发?笔者分析道理很简单:因为林彪根本没说过“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这句话,所以李文普当时能揭发个P?只是在后来,专案组对林办人员的交待不满意,将李文普单独关押审讯后,由于某种原因,李文普才揭发林彪说过那句话。
另外,据林立衡和张宁了解的情况:后来,李文普与林办秘书于运深被单独关押审讯。经过专案组多次审讯,李向中央提了3个条件后(1。为李保密2。保留党籍军籍3。保证全家老少不受政治歧视),李才交待林彪讲过“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这句话。林立衡他们猜测是专案组急于找到林彪主动叛逃的证据,以向全国人民交待。但又苦于找不到。于是对李文普进行诱导。李文普原本无材料可揭发,但迫于压力只能“顺杆爬”,作伪证。并趁机向专案组提作伪的条件,作交易。大意如此,读者可详看张宁书P295。
第五点疑问:李文普会不会撒谎?笔者曾看到林立衡的同父异母的姐姐林晓霖(张梅-刘新民的女儿)的一个说法:“李叔叔是老实人,跟我爸爸十几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不会说假话。”真是这样吗?我们现在就重复摘出前面肖思科的那段采访:后来是8341部队卢医生给我包扎的……医生问我怎么受的伤,我不好说林彪父子如何,因为这是重大机密,这是我们做这项工作不用谁教都知道的。所以,只好说自己“枪走火”。
前面刚说“ 林立果向我开枪”,后面就说“自己枪走火”。好一个老实人,这简直是现炒现卖的说谎。李叔叔这“老实人”,“大老粗”脑子反应真是快,“不用教”都说谎如此及时,如果在一些政治压力下,说谎不更自然了?而且有更充裕的时间润饰。
笔者在这里作一下小结:林彪在出走的汽车上没有说过“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的话。这是李文普被迫作的伪证。林彪有南下广州(香港)的打算,但不同意叛逃苏联(虽然林立果与他讨论过这种情况)。而林立果的计划中首选去广州,去不成就叛逃苏联(这小毛孩子心里是没有多少民族大义的,只要能活,去哪都无所谓)。
七。笔者现在可以想象着勾勒一下9月12日夜林彪出走的梗概:
林彪决定去广州(不是叛逃苏联)--->登上汽车去机场(这里不存在林彪被绑架的问题,因为一方面,去广州是林彪本来就考虑过的一种选择,不需要被强迫。另一方面,如果林彪被绑架,那么上车之前那么多工作人员,警卫战士。他完全可以呼喊和反抗。但他都没做。他的人也是清醒的,这没问题。所以不存在绑架的可能。林立衡总坚持“绑架说”,虽然父女情深,急于替父洗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她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无助于替父洗冤)---->林彪在车上并没有说过“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的话。而由于李文普是了解不少政治内情以及林,毛不和内幕的的(比:9月12日下午林立衡就对李文普说,“林立果尽干坏事,要害毛主席,他们还要去广州。万一不行就让首长去香港,你不能让首长上飞机走。” ---引自李文普的文章)。所以当看到路上8341部队拦截林彪座车。他应该已经完全判明了时局,知道自己该站在什么立场上,所以他下车逃走了。(也就是说:李文普的逃走,并不是由于林彪说了那句话引起的,是由于李文普本身精明地判断出了时局造成的)--->林彪一行上了飞机后,起初目标仍然是广州,然而经过一段飞行后,由于某种原因发现广州已经去不成了(为什么如此?笔者不得而知。)。于是守在驾驶舱里的林立果按照另一套方案命令潘景寅飞向苏联。此时的林彪应该坐在飞机机舱中,对这一变故还不知情。--->飞机进入蒙古,并一直向苏联飞去。当飞机飞临苏联,蒙古边界时,林彪终于得知这是在飞向背叛民族与祖国的路上,于是强令飞机返回。于是就出现了那一幕“飞机飞到了苏联和蒙古的边境却不再跨前一步,而是扭头向返回中国的方向飞来”的怪事。
总之,假如笔者这些分析符合实际的话,则如果说林彪在9.13这一天的行为犯了什么罪的话,他顶多犯的是“分裂共产党罪”,而不是“叛国罪”,“汉奸罪”。
最后这几段是笔者对“256飞机从苏联,蒙古边境掉头飞回中国方向”的这一奇怪现象的原因的主观分析,读者诸君自可以有自己的不同分析,观点。
笔者最近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新发现:
我国官方媒介在谈到256飞机坠机这一问题时都是大谈256飞机由于燃料不足,又没有领航员等,所以在温都尔汗强行迫降。我国官方舆论费了大量口舌说明飞机不是导弹打下的,是着陆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如:大谈飞机上的大洞的成因)。比如当年我国驻蒙古大使许文益在《黄沙作证》一文中就是这样(见《世界知识》1988年1,2期,转引自《林彪家族纪事》,光明日报出版社)。然而他们似乎故意隐瞒了以下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256飞机在着陆前就已经起火-----读者诸君,你们似乎没听说过这个细节吧(许文益的文章中就否认了这一点。如他说“飞机不象是空中着火爆炸,而是着地后爆炸起火”)。我们先来看一下王兆军书中的叙述:
一位在当地莹石矿(指贝尔赫莹石矿---笔者注)上工作的蒙古目击者说:“那天晚上两点半左右,飞机的哀鸣声把他吸引出来。他看见飞机降落时尾巴着火。坠落地点离他只有九英里,他看见了全部过程。”
以上是王兆军书中的介绍。这还是引用 Peter Hannam 的报道。如果有人认为这仅是一家之言,还可能是西方反华势力的恶意伪造,不足凭信的话,那么我可以再举出一个我刚刚在不经意间偶然发现的重要证据。以下是本人收藏的《环球时报》(这是人民日报下属的目前很流行的报纸)发表于1997年11月23日第一版的报道《今日温都尔汗》。署名“本报驻蒙古特派记者 敖其尔”:
……最早发现飞机坠毁的是拉哈玛大娘,大娘原来住在离飞机坠毁地点近3公里……
拉哈玛大娘回忆说,1971年9月13日凌晨2时,一阵“嗡嗡”的声音把她惊醒。她急忙穿好衣服,出门一看,发现这难听的声音是空中传来的。这时牛羊惊散,马嘶狗叫。她仔细一看,从西南向北飞过来一架冒着大火的飞机,飞得相当低。在巴图脑尔布苏木上空,绕图门山转一圈后顺着扎森山谷向西南方向飞行,声音越来越大。大概不到20分钟在苏布尔古盆地坠毁。
从上述引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256飞机在着陆前就已经起火”。在我的见闻中,国内刊物只有《环球时报》提到了这一点,别的书刊绝对没有这一点。是我国的调查人员不知道这一点?还是知道而故意不提?256飞机是在着着大火的情况下着陆的,笔者初读该报道时也与想必是大多数读者一样,并未去关注这一细节,只是后来偶然品味出这一细节报道的与众不同。
海外与国内的不同角度的报道应该能充分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256飞机在着陆
前就已经起火”。这自然引发一个问题:这着陆前的火是怎么来的?当然有一种
说法是导弹打的。但我国舆论以大量分析否认了这一点。到底怎么回事?笔者也
未搞清,故在此不做置评,只能提出这样一个疑问。
本人的新发现就是这么多。最后还想谈一下为什么《中华儿女》,《环球时报》
这两份比较严肃,权威的报刊会刊登和以前的官方说辞不大协调的消息呢?我想
也许是林彪事件已经过去30年了(到今年2001年9月13日整整30年),它与现实政
治的利害关系已经不大,官方审查机构已经对有关报道不会(也不值得)字斟句
酌地审查了。很多人也只当猎奇来看待这件事。而一些新近的报道者在不经意间
就会把一些被隐瞒了的史实又揭发出来。而历史的真相与编造的历史之间总会有
这样,那样的不协调处。就拿以上两刊的报道来说吧,如果不细心对比分析,审
查者不会发现问题,读者你也不会发现问题。
最后对全文总结一下。综合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叁条新的核心质疑:
一。林彪在去机场的汽车上到底说没说过:“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这句关键性的话?
二。关于“256飞机从苏联,蒙古边境掉头飞回中国方向”:
1。这是否是事实?
2。如果是事实,我国政府为何隐瞒它?
3。飞机为何不一直飞向苏联?为何又掉头返回中国?飞机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关于“256飞机着陆前就已经起火”:
1。这是否是事实?
2。如果是事实,我国政府为何隐瞒它?
3。飞机为何着陆前就已经起火?发生了什么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