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49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随感]中国人唱外国歌 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24 21:1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支持原创,但也支持大方的翻唱。不同的演绎,给人更多的选择。
  音乐无国界,但是母语和非母语带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外语学得再好,也不能和对母语的感知相提并论,至少我还没有看到任何反例。
  至于我自己,不但外语学得不好,连中国一些大的方言都听不懂,于是我在听到很多国外歌手精湛的演唱时总会生出一丝遗憾。
  在此我想写一些优秀的翻唱,这些歌,都是从国外歌曲翻译过来或者重新填词,感谢填词者和翻唱者,让我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美妙的音乐。
  首先来两首流传于街头巷尾,人人耳熟能详,绝对不可能找到原唱版本,而且不会引起版本喜好之争的歌曲:
  
  1,两只老虎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小时候觉得这首歌好奇怪,什么没耳朵没尾巴的,倒也没多想。
  在看《闪闪的红星》的时候,听到里面用同样的旋律在唱“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和劣绅,和劣绅...”,敢情开始是这样的版本啊。
  但是还没有结束,当我在听一段大约30年代的歌剧音频的时候,被那个花腔女高音高难度的炫技着的正是这首 两只老虎,我当时就崩溃了,这到底是什么歌啊?于是上网查了一下这首歌,原来这首歌源自古老的波希米亚民谣《雅各兄弟》(Frere Jacques),是全世界儿童都耳熟能详的一首童谣。
  第一离奇的是后来马勒将它变形后成为带有讽刺味的送葬进行曲;第二离奇的是这样的曲调竟然会被女高音用于炫技,看来大师就是大师,再简单的曲调都可以变复杂...最为离奇的是国民政府1927年公布的代国歌竟然就是两只老虎的曲调,我*^&7 86 uhu 6&%^&98,要不然是国民政府太不重视这个代国歌,要不然就是国民政府实在是大懂幽默的政府...
  想想大概 两只老虎 这个填词也有政治或者社会背景,不然不会出现这么奇怪的词,我估计是形容两个曾经如狼似虎的坏蛋落荒而逃,不顾首尾,但是找不到证据。
  
  2,星星歌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眼睛,它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天外小眼睛,太阳慢慢向西沉,不要回家一句句,星星照着小眼睛,闪闪放光到天明,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这首歌也叫字母歌,就是我们学习英语之初必学的那首:abcdefg...xyz,now you see,i can sing my abc
  这首歌也是法国童谣,后来莫扎特以此为主题写下 妈妈请听我说之十二段变奏曲(法文原题为妈妈请听我说),所以也有很多人以为这首歌是莫扎特的作品,其实不是,莫扎特只是编曲。
  和两只老虎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法国作曲家亚当在《斗牛士》中同样让女高音和长笛共同驰骋出一段华丽的花腔...
  大约是因为这首歌被引用的次数太多,圣桑在其《动物狂欢节》的《化石》中刻意引用,希望把这首歌放进博物馆去。不过他的良苦用心终于以失败告终,以后不断有作曲家引用,而且,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更是如火如荼,不可遏止...
  
  
  这两首歌找不出在中国的首唱者,因为传唱者太多了
  也找不出歌词的翻译者,大约也不是一个人写成的
  但不管怎样,这应该是在中国流传的最广的两首外国歌了,如果没有翻译成中文,这两首歌大约就从中国小孩的口中消失了
7#
发表于 2006-9-25 13:13:11 | 只看该作者
日本电影<<人证>>里面那首<<草帽歌>>,哎,现在听来依旧那么感人
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主题曲也不错.

80年代头,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面那两首也蛮好听,拉兹/丽达....
6#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21:22:09 | 只看该作者
啊朋友再见 (演唱:李世荣)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侵略者闯进我家乡
  
  啊游击队啊快带我走吧*
  游击队啊快带我走吧我实在不能再忍受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你一定把我来埋葬
  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
  啊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都说多么美丽的花
  
  *均为“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电影里的原唱比这个老老实实的歌词要随意,一开始是“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你一定把我来埋葬”,唱了两段,情节推进了很久以后,才又唱的前面三段。
  搜索“bella cio”(意大利曲名,不过不知道原曲是用意大利语唱的还是塞尔维亚语唱的),可以得到一些试听。
  不过不论是哪里的民歌,现在可以说也为我们中国人民所拥有,因为有了《桥》的译配。我记得在看电影的时候,字幕上打的演唱是李世荣,但我没有查证,关于译者也不清楚,惭愧。尽管后来的翻唱不计其数,最深入人心的还是电影里的原唱,我认为就是李世荣唱的...
  李世荣不愧为对中国电影音乐贡献最大的歌唱家,其他曲目不说了,这首让他唱实在合适不过,他的声音浑厚铿锵,把战士们(在那样的时期,他们都是战士)临行的悲壮与坚定都展示出来,但是又不往的往死气里带——悲壮过头了就容易变得死气沉沉。他的声音灵性的带出战士们并不把近在身旁的死亡看成巨大的危险,反倒是完成理想的,最后绽开绚烂鲜花的必要,是死得其所。
  但是歌曲影响的范围远远超越了电影,当我们会分别的时候,在ktv里总还是会有这首歌,然后,感受那种力量
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21:21:24 | 只看该作者
6,让我欢喜让我忧 (词:李宗盛 唱:周华健)
  爱到尽头覆水难收
  爱悠悠恨幽幽
  为何要到无法挽留
  才又想起你的温柔
  给我关怀为我解忧
  为我凭添许多愁
  在深夜无尽等候
  独自泪流
  独自忍受
  
  多想说声我真的爱你
  多想说声对不起你
  你哭着说情缘已尽
  难再续
  难再续
  
  就请你给我多一点点时间
  再多一点点问候
  不要一切都带走
  就请你给我多一点点空间
  再多一点点温柔
  不要让我如此难受
  
  你这样一个女人
  让我欢喜让我忧
  让我甘心为了你
  付出我所有
  
  
  这首歌的原唱可能是恰克与飞鸟,但有一股韩国电影里的流氓气(晕,怎么会有韩国电影里的流氓气),中文的还有一个叫陈果的女声唱过,找不着感觉,还是得回归到最初听到的周华健。
  李宗盛说,周华健从没让他失望过,就是在说到这首歌的时候说的;华健的演唱几近完美,磁性的喃喃自语,将破未破音的嘶哑,炽热的感情融合进温柔的倾诉中,刚柔互济,阳光男人婉转缠绵的一声叹息,让人感概万千。比较而言,陈果虽然唱的同样的曲子同样的歌词,薄了不少。
  听着歌,想着人,会有人泪流满面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21:21:03 | 只看该作者
5,青春,青春,你飘向哪里 (演唱:李光羲)
  青春,青春,一生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你远远地飘向哪里?
  未来的前途将会怎样
  我这里突然把她回想
  眼前茫茫然一片雾
  别管他,命运会决定
  那枪弹也许射穿胸膛
  也许它会从身旁飞过
  都一样
  死亡还是生存
  决定的时刻你来吧
  那繁忙的白日虽然好
  黑夜来临也是幸福
  (后面记不全了)
  冰凉的河水慢慢流过
  淹没了年轻诗人的遗迹
  人们将忘了我
  而你!你!奥莉加
  美丽的姑娘那时你来不来?
  来到坟前为我流泪
  并想着:
  他曾爱过我
  曾为我一人献出了蓬勃生命中的惨淡青春
  (后面又记不全了)
  
  普希金名作 叶普盖尼.奥涅金,由柴可夫斯基作曲,成为一部经典歌剧。
  这出歌剧音乐上没有强烈的炫目之感,却以静谧的方式对听众的心灵产生无与伦比的冲击。它的旋律有如泉涌,一个乐念结束,即有另一个乐念接踵而至。
  而其中连斯基所唱这一段“青春你将飘向哪里”,堪称一段伟大的爱情咏叹调。
  李光羲的演唱,和李双江一样,有着中国人的特质,所以听来特别容易动容,即便听了一些外国歌者的演出,依旧觉得李光羲最好——李双江也唱过这首歌,我觉得其音色大概不适合吧,象这样一种类似于《与妻书》的生离死别之作,李双江的音色太过清亮,而李光羲的嗓音醇和,感情内敛,却深和柴可夫斯基的本意,放弃华丽的煽情,而淡淡带过的乐句,缠绵而迷离,愈自拔而愈沉沦,当他唱到“那繁忙的白日虽然好,黑夜来临也是幸福”时,直让人痛彻心扉
3#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21:20:36 | 只看该作者
4,我仿佛在花丛里 (演唱:李双江)
  
  我仿佛在那花丛里
  重新又听见,
  她那美妙歌声,
  在低声倾诉爱情。
  她美丽可爱的眼眸
  充满无尽欢乐,
  甜蜜的回忆涌上心头
  想起往日的爱情和梦境
  
  天上星光绚烂照耀
  闪烁的星光下面
  我看见她的胸襟坦开无遮掩
  她美丽可爱的眼眸充满无尽欢乐
  甜蜜的回忆涌上心头
  想起往曰的爱情和梦境
  
  可爱的伊人啊
  难忘的回忆...
  
  很可惜,很多优美的译词都不知道出自谁的笔下,那时候的国情吧...
  我仿佛在花丛里,比才三幕歌剧《采珠人》里最美的一个唱段,是男主角之一纳迪尔思念爱恋之人的幻想之作,要演绎好绝非易事,整个唱段起伏不大,却要求演唱者的声音里带出幽远,寂静,甜蜜,忧伤,朦胧的氛围,一不小心就会弄成催眠曲。我大约听了30几个版本,全是各国歌剧大师的全情投入,但其中让我真正进入其中的是李双江。
  李双江演唱这个唱段大约是在60年代,那个时候他的声音可以说没有任何瑕疵,在淡淡的钢琴伴奏下,第一句“我仿佛在那花丛里...”自空旷而出,就让我好像真置身一个美丽夜晚的花园之中。后来一句一句的思念之语,让我体会到那些淡淡的,却又是极为复杂的情感,猜想男女主角之间的事...
  我很少会把一首歌曲反复放几个小时去听,但是李双江唱的我仿佛在花丛里大概反复听了还不止几个小时,我反复地听着,反复的去感受,去想象。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21:20:05 | 只看该作者
上面两首其实没有打动过我,只是一因为流传太广,二因为比较有趣,下面要写的就不一样了:
  
  3,送别(填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歌传唱的程度决不下于上面两首儿歌,但带给人的感动远非那两首儿歌可比。
  这首歌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是一种叫“艺人歌曲”的奇怪演绎形式,由白人演员涂黑了脸扮演黑人来领唱,盛行于美国19世纪后期。
  李叔同将这曲子作了细节上的修改,填上了这阕脍炙人口的短词,至今传唱不衰。
  影片城南旧事中,在纯净的背景中唱出了我所听到的最为纯净的一个版本的送别,意蕴悠长,文学与音乐的结合堪称完美。人们已经很难理解,如此不可分割的曲调和歌词,怎么出自两个人的笔下,而且出自两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作家笔下。我当时用了很长时间才接受了这首歌曲调并不出于李叔同,而且是出自一个美国人的事实。
  后来在《早春二月》中也用了此歌曲,不过我没有看过听过。
  李叔同于生命最后写下“悲欣交集”四字,意境高远,蕴藉有味,有着人生的大喜悦和大悲凉,对照着他的《送别歌》,别有一番感触。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照天心”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8 02:36 , Processed in 0.04873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