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三七 江天忽报大星沉</p><p><br/>咸丰四年(1854)十一月,江西九江。</p><p>石达开在九江城楼得知田家镇失守的消息之后只冷笑了一声。</p><p>然后他抬首望天,长时间的沉默。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想了些什么,他在沉默之后,对下属下达了一长串的命令,其中一条是让他们去准备一些锣鼓之类的东西。众人心下嘀咕,谁也没敢多问,自己忙自己的去了。当这个命令被逐级下达到太平军营队时,竟有人以为翼王石达开在准备胜利后唱大戏庆祝的道具了。</p><p>可以肯定的是,石达开对这支“东征”的湖南团练部队,并无丝毫的轻视之心。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石达开是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人,他固然有不完美的地方有损于他的英雄形象,但他留给我们更多印象的,是他天才般的作战指挥。他曾经输过一次给湘军,他不想再输。这个战胜他的对手,是曾国藩殡仪馆的合伙人——江忠源,他才是湘军真正的祖师。曾国藩和他分工明确联手经营,写挽联的写挽联,送棺材的送棺材,最终成为了太平天国的掘墓人和守墓人。</p><p>“楚(湘)军起于江忠源”。不是说此公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名将,而是他确是真正的第一个跳出来打太平军的人。江死后清朝廷给予了他很高的荣誉:谥忠烈公。他打石达开的时候,只有可谴用的五百湘勇(忠源招旧所练乡兵五百人,使弟忠濬率以往,号“楚勇”)。笔者在前文提过,此人在京作官时,把客死他乡的哥们儿亲自背回了湖南老家安葬,这才得了个“江忠源包送灵柩”的雅号。不用想这一路上的艰辛,单是对朋友的这份情谊,史上有几人可以做到?能做到此事的人,又是个怎样的角色?我们来看看《清史稿》对江忠源的评价:“究心经世之学,伉爽尚义”,而曾国藩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说的一番话则更荡气回肠:“吾生平未见如此人,当立名天下,然终以节烈死。”想想江忠源平素的作为和他的谥号,便不能不再次感叹曾国藩的识人之能。</p><p>不是每个豪爽重义之人都能打胜仗的,这位忠烈公江忠源除了仗义之外,还喜欢研究军务。他对绿营的弊端和太平军的战术都作过详细的调查研究,他认为绿营不可用,于是自己募兵。他选人“胆气为上,质朴次之,技艺又次之”,与曾国藩的征兵思想惊人的相似。正是这五百衣衫褴褛、状如乞丐的湖南农民子弟兵,让当时二十一岁的石达开大意失了荆州。</p><p>江忠源跟太平军的第一仗,对手已无可考。《清史稿》描写他领着他的丐帮人马杀到后,“偪(逼,接近、迫近意)贼而垒”。而太平军则“轻其少,且新集,急犯之”。江忠源稳坐孤城,“坚壁不出”。待太平军接近时,他“始驰突,斩级数百,一军皆惊。”湘勇一战成功,而他本人,则“擢同知直隶州”。蓑衣渡之战,是他和太平军的第二次交手,对手是太平军最牛的两个将领。“鏖战两昼夜,悍酋冯云山中炮死。贼弃舟夜遁,尽获其辎重。”之后,此公驻长沙。而太平军则“径犯长沙”,直取天心阁。江忠源望见天心阁地势高,大惊曰,“贼据此,长沙危矣!”于是他“率死士争之,贼败退”,长沙应该记住这个人。</p><p>蓑衣渡,二十四岁的石达开望着天空喃喃的诅咒着这个地名,他怎会对湘军有丝毫的轻视之心?在这个地方,骄傲的他不得不低下他骄傲的头颅,在他内心燃烧着的,是复仇的火焰。此战,太平天国的两大名将,南王冯云山阵亡,翼王石达开败北,输在了包送灵柩的湘军祖师江忠源之手——那时,是咸丰二年之初,包写挽联的曾国藩的湘军连雏形也无,而彭玉麟还在湘潭为生活劳碌奔波。</p><p>此公之死,应了曾国藩的看相术——“然终以节烈死”。他被围在庐州之时,“城中合援兵团勇仅三千人”,而太平军的红头巾举目皆是,无以数计,他们用火药把水西门炸塌了,“忠源力疾守陴,迭挫扑城之贼”,这样的情形能维持多久?可以想象战场上的酷烈,也可以想象他当时心中的感受。恰此时,咸丰皇帝的圣旨到了,“诏嘉忠源力保危城,躬驰战阵,赐号霍隆武巴图鲁。”不懂这个封号是什么意思,但可以肯定这是皇帝对他非常优厚的嘉奖。而几乎与此同时,他弟弟“忠濬偕刘长佑来援,驻城外五里墩”。</p><p>鞭长莫及与可望而不可及这两个成语,在庐州城外的江忠濬处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被太平军“阻不得前”。眼看着自己的亲哥哥危在旦夕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痛苦,当真不是外人可以深切体悟的。他这个痛苦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庐州城里出现了内奸,他才得以解脱,而这个解脱,却是以他亲哥哥江忠源的死换来的。“被围月馀,庐州知府胡元炜阴通贼,贼知城中食乏,军火将尽,攻益急”。而水西门的坍塌之处一直且战且修,从未痊愈过,太平军从这里攻进了城。</p><p>江忠源,这个对朋友极为仗义的好汉子,横刀自刎。刀锋在他的脖子上拉出了一道长长的血槽子,他的两个部下早就防着这一手,急切之下夺下了他的刀,“一仆负之行”。而脖子鲜血长流的江忠源奋力挣脱,“转战至水闸桥,身受七创,投古塘死之”。有这样的将军,当然就有这样的下属,“布政使刘裕珍,池州知府陈源兖,同知邹汉勋、胡子雝,县丞兴福、艾延辉,副将松安,参将马良、戴文渊,同时殉难”,可知此战惨烈,而内奸胡元炜这个狗贼,“竟降贼”。江忠濬的悲痛是可以想象的,他“募人求其尸”,活的哥哥不能见一面,那么死的也行。八天后,部卒周昌迹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把江忠源的尸首背负而出,让人吃惊的是,江忠源竟然“面如生”。对江忠濬而言,这样的结果是否是真正的解脱?</p><p>好汉子。湖南宁乡的储玟躬,安徽庐州的江忠源。面对着这样的对手,谁还敢存丝毫的轻敌之心?</p><p>等待着彭玉麟的,是太平天国最具军事天赋、严阵以待的翼王石达开。</p><p>“事闻,文宗(咸丰帝)震悼,赠总督,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入祀昭忠祠,谥忠烈。同治初,江南平,追念前功,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湖南、江西并建专祠,湖北省城与罗泽南合祀三忠祠。”——《清史稿》</p><p></p><p>百战守三城,章贡尤应千世祀;<br/>两年跻八座,江天忽报大星沉。<br/>——曾国藩挽江忠源</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30 14:24:0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