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5395|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抨击当下诗歌现象(王雨烟/寒山石/涂国文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4 15:0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篇:《愤怒的种子——抨击当下诗歌现象》


                                文/王雨烟


山顶
住着一位
名叫诗歌的长者
顶着时代的飞霜
一路下滑

路旁有一坨屎
嘻笑诗歌的落魄
“老弟,投靠我吧,
你知道吗?
屎是米的尸体/尿是水的尸体/
屁是屎和尿的气体/我们每年都要制造出
你看我丰富的文化底蕴,
当是一代宗师”

“我不是老弟,
你也不是宗师,
其实你只是口水垃圾,
不知道自己污秽的臭”
诗歌黯然走过

下坡有三角裤招摇飘舞
花花绿绿充满诱惑
“公子,来啊,
投进我的怀抱,
别看你的女儿 /现在一脸天真无邪
长大之后 /肯定也是 /一把好乳
摸摸我的一把好乳,
让你见识老娘的温暖”

“我不是公子,
你也不是好乳,
因为你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爱
你只是地道的婊子”
诗歌愤然走过

山脚俨然如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主扯着旗号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
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来吧,蚂蚁们”

“我不是蚂蚁,
你也不是教主,
因为你做的馅饼,
禁不起时间的洪流”
诗歌潸然走过

诗歌巨恸,诗歌大哭
泪雨漫天挥落
却被后人纷纷收藏
据闻,那些晶莹剔透的
都是极为珍贵的
愤怒的种子


当下诗歌,流派繁多。诚然,文学不反对百花齐放,但诗歌,我觉得应是高贵的,它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浓缩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萃,是不容任何人沾污的。而今诗坛,真的令人担忧和悲哀,有徐乡愁的“口水诗”,代表作《拉》、《屎的奉献》;有下半身写作诗人沈浩波,流氓代表作《一把好乳》;有梨花体诗人赵丽华,代表作《一只蚂蚁》《一个人来到田纳西》等。呜呼哀哉,这个时代,是谁强奸了诗歌?


附【徐乡愁作品】


《拉》

键入一个拉字
我们便开始拉家常
拉关系
拉后腿
拉帮结派
但是不能拉屎

这是汉字全拼输入法
这儿的肛门早已关闭
如果你胀了的话
先在这儿拉开
再另外去找屎


《屎的奉献》

屎是米的尸体
尿是水的尸体
屁是屎和尿的气体
我们每年都要制造出

屎90公斤
尿2500泡
屁半个立方
另有眼屎鼻屎耳屎若干

庄稼一支花
全靠粪当家
别人都用鲜花献给祖国
我奉献屎



【沈浩波作品】


《一把好乳》
 
她一上车
我就盯住她了
胸脯高耸
屁股隆起
真是让人
垂涎欲滴
我盯住她的胸
死死盯住
那鼓胀的胸啊
我要能把它看穿就好了
她终于被我看得
不自在了
将身边的小女儿
一把抱到胸前
正好挡住我的视线
嗨,我说女人
你别以为这样
我就会收回目光
我仍然死死盯着
这回盯住的
是她女儿
那张俏俏的小脸
嗨,我说女人
别看你的女儿
现在一脸天真无邪
长大之后
肯定也是
一把好乳



【赵丽华作品】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
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
           ——《我坚决不能容忍》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
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一只蚂蚁》
19#
发表于 2008-7-11 17:54:35 | 只看该作者
偶然路过。。。
这些所谓的诗有读者,也透露了一个当代的现象,大多光鲜的外表下那些颓废的灵魂,活在这个充满了急功近利和肉欲的社会,靠着这些不知所云的东西和所谓的后现代词语麻痹自己的神经
这个社会就怕你没名气,不怕你没有穿裤子。。。。
18#
发表于 2008-7-11 10:37:47 | 只看该作者
:chbianzi: 这么多屎啊之类的,还有人敢汲取啊:daoxiao:
一般人怕没那么重的口味:daoxiao: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3:18:25 | 只看该作者
sorry,不是偶批判的,转帖子目的是把争论,特别是这样认真的发来大家参考,至于态度,存在即有理由,不能否认这些圈子都有闪光点的,任凭自己感受,排斥汲取都存在:ganga:
16#
发表于 2008-7-11 00:56:50 | 只看该作者
老生同志,你批的就是所谓的梨花体的所谓的诗歌吧

不可否认,这种东西找不出多少美感,
但是更不可否认有很多美丽的诗歌仍然脍炙人口。
15#
发表于 2008-6-6 01:06:1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来汗一下。。。。。
14#
发表于 2008-6-4 21:47: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诗?????
这些屎人家中都没厕所
排泄物都被他们吃了.
:L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37:45 | 只看该作者
三、“朦胧诗”的思想和文学遗产

       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其标志事件是1986年10月《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联合主办“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一举推出了57个民间诗歌群体,在一片“Post北岛”、“Post舒婷”的喧嚷声中,“新生代诗人”向着中国诗坛发起了集团冲锋,一举拿下了中国当代诗坛——“朦胧诗”日趋式微,特别是随着1989年前后,北岛、顾城、杨炼、严力、多多等“朦胧诗”主将先后出国或被迫流亡海外,“朦胧诗”开始退出中国的诗歌舞台。

      “朦胧诗”之后,诗歌的“一枝黄花”在中国诗坛迅速蔓延,中国“诗人”的数量和作品呈“核爆炸”的当量涌现,一派畸形的繁华和喧嚣。然而,真正的诗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天才诗人”——海子。令人痛心的是,这位杰出的诗人,于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死了,中国的诗人死了,中国的诗歌精神死了,因而中国的诗歌也死了。今天,当我们深情缅怀“朦胧诗”的时候,让我们同时也把心中的哀思,献给我们这位已经离去的中国当代诗歌巨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朦胧诗”的崛起,开启了中国文学与思想的新纪元。那是一个生动的时代,一个冲破禁锢的时代,一个热血奔涌的时代,一个理想澎湃的时代,也因而是一个魅力四射的时代,一个令人神往和无限缅怀的时代。随着权力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的沉渣泛起,随着道德大厦和理想大厦的全面坍塌,那个闪烁着理想光辉和人性光辉的时代已经永远一去不复返了。中国自此全面步入一个“冷时代”——冰冷的眼神,冰冷的血液,冰冷的人情,冰冷的良心。“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紧锁着中国呀!”——诗人艾青当年写下的诗句,也是对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最好的概括。

       中国的诗歌死了,中国的文学死了,对于死去的文学和时代,我们只剩下深深的追思和怀念。

       自然,今天我们缅怀“朦胧诗”,不是说“朦胧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已经达到了不可逾越的顶峰,恰恰相反,由于时代的原因,如果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朦胧诗”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存在着硬伤。“朦胧诗”当年的主将舒婷和梁小斌等人,就先后对此有过言论,舒婷说她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感到脸红,梁小斌说他要为《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忏悔。我不知道这两位诗人所说的话到底是发自内心,还是在公开“作秀”。

       “朦胧诗”作为当代中国一个伟大的诗歌事件,虽然已永远成为了历史,然而,它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思想和文学遗产,却也永远彪炳中国思想和文学的史册。

       “朦胧诗”最有价值的思想和文学遗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地方:

       一、民主、科学、文学的精神,闪耀的思想光华

      “朦胧诗”是中国自1949年之后开始中断的“五四”思想传统和文学传统的赓续和张扬,是“五四”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文学精神的回归和承继。一代“朦胧诗”的诗人们,重新拾起了“五四”高扬的“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他们呐喊着“人的价值”和“人的文学”,向着陈腐的专制体制和艺术规范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表达了个体及民众对政治民主、思想自由和个性文学的热切向往和强烈追求。“朦胧诗”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北岛的诗歌“告诉你,世界——我不相信!”表达了一代人的心声,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的另一诗歌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则对中国社会的本质做了最高度的概括和最准确的揭示,表现了一个思想者的良知与锐利。“朦胧诗”时期,是中国文学思想意识全面复苏的时期,文学同时扮演着思想者的角色,思想成为了文学之“魂”,在文学中闪烁着夺目的光华。而极目“后朦胧诗”时代的中国当下文坛,充斥着一种无思想、无灵魂的写作,“失魂人写作”或者说“无魂人写作”甚嚣尘上,在思想者的行列中,看不到中国当代文学的身影;在推进社会进步的队伍中,中国作家集体缺席。中国当代文学正像德国汉学家顾彬所批评的那样,满目“垃圾”,中国当代文学的死亡已是一种无可挽回的事实。

       二、融入世界主流诗歌艺术的自觉

      “朦胧诗”从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母土出发,向着国际诗歌艺术的原野挺进,重新接通了中国诗歌与世界现代诗坛联系的脉管,宣告了中国诗歌对世界主流诗歌艺术的自觉融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朦胧诗”对世界主流诗歌艺术的自觉融入,开启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向着世界主流政治文明融入之先声。“朦胧诗”当然是传统的、中国的,但“朦胧诗”更是现代的、世界的。它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人本主义、启蒙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哲学之大成,将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熔为一炉,确立了以象征为中心的诗歌艺术表现体系,采用国际流行的现代诗歌表现技法,如象征、隐喻、超感、通感、错觉、幻觉、暗示、艺术变形、意象组接等,唤起了审美主体的主体性觉醒,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特别是汉语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朦胧诗”之后,中国诗歌更加现代化,也使得现代主义诗歌更加中国化,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为宽广的道路。

      三、澎湃的理想主义人生激情

      “朦胧诗”洋溢着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三大精神。“朦胧诗”时代,是一个理想主义人生激情澎湃的时代。理想主义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叛,是最纯洁、最自由的一种人生情感和人文精神。“朦胧诗”洋溢着一种反叛精神、自由精神,以及一种纯洁情怀和悲悯情怀,“朦胧诗”的三大领袖,北岛是反叛的代表,顾城是纯洁的代表,舒婷是悲悯的代表——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理想者。“朦胧诗”之后,“新生代”诗人们提出了“诗到语言为止”等一系列诗歌主张,他们主张反文化、反崇高、反价值、反意义,逃离诗人的社会承担、逃离诗歌语言的文化语义,削减诗歌的思想担当和文化担当——这些主张和实验,对汉语自身的建设来说,应该说不无裨益,它大大推动了汉语诗歌的语言塑型。

       然而,抛弃灵魂的写作是一种“僵尸”的写作、恐怖的写作。我们今天已经看到了这种写作所带来的可怕的后果。毫不客气地说,今日的中国文学就好比从坟墓里爬出来的一具美丽的僵尸。美则美矣,却没有一丝儿生气和活力。文学的被边缘化,不能完全怪罪于时代和社会,文学自己也难辞其咎。一个正常的人,是没有谁会喜欢没有灵魂的僵尸的——除非这人有“恋尸癖”!

       理想遭到唾弃,激情遭到嘲笑;现实遮蔽一切,冷漠备受尊奉;一个个人,都俨然成了高深莫测的“得道高僧”;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所向披靡——我们这个时代,理想已经彻底沦陷!然而,人类失去理想,世界将会怎样?环视今日的中国文学和中国社会,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朦胧诗”的巨大遗产当然远远不止上述三点,我谈的只是自己体会和感受最深的三点。最后,请让我引用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先生当年评价“朦胧诗”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讲座——

       “新诗潮弭平了新诗史上的最大的一次断裂,它使五四开始的新诗传统得到了接续和延伸:它结束了长期以来新诗向着古典的蜕化,有效地修复和推进业已中断的新诗现代化进程;它结束了新诗思想艺术的‘大一统’的窒息,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由此开始了艺术多元发展的运行。新诗潮结束了新诗的暗夜,以富有活力的实践撒下了新时期诗歌的第一线的曙明。”

  谢谢大家!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37:18 | 只看该作者
二、“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与作品

    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的“朦胧诗人”有一大串,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梁小斌、徐敬亚、王小妮等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诗人的代表作。不过,在介绍这些诗人之前,我们不能不介绍另一位诗人——“食指”。

      (1)食指和他的诗歌

       食指,原名郭路生,生于河北,长于北京。他是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开山鼻祖,“朦胧诗”代表诗人北岛、舒婷、多多、顾城、江河、芒克等人,正是在读了他的诗歌之后,才开始走上了诗歌创作之路。著名诗人廖亦武这样评价食指,“他在中国新诗中的地位相当于惠特曼在美国诗歌中的地位”。1968年,还在读高中的他因为写出了传诵一时的诗歌《相信未来》,被江青点名批评,由此遭受江青集团的迫害,成了自朱湘自杀之后中国第一个因写诗而精神分裂的诗人。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1968年12月20日)

       这首诗表现的是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离开家园、奔赴边陲乡野时的悲壮的送别场面,在知青们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迅即如春雷一般传遍了全国,凡有知青的地方,就传诵着这首诗。

      (2)北岛和他的诗歌

    北岛,原名赵振开,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78年同芒克一起创办地下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被迫流亡海外,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中酣睡的人们。在他的诗歌《宣告》中,他大声宣告——“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北岛由此成为一代青年的精神领袖。请读他的代表作之一《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回答》对不公的社会现象作出的愤慨的控诉,引起了亿万读者的共鸣。特别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两句诗,更是成为了脍炙人口的新诗名句之一。

      (3)顾城和他的诗歌

       顾城,男,原籍上海,生于北京,一个心灵无比纯洁的“童话诗人”(舒婷语)。顾城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寓所杀妻自缢。他写的诗短诗较多,篇幅虽短,却构思巧妙,耐人寻味。如他的短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虽只有24个字,却给读者一种童话般的美感,并引人深思。再如他的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代表作《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短诗是诗人在“文革”结束后不久写的, “黑夜”、“眼睛”、“光明”三种意象组合在一起,呈现了一代人不断思想、挣扎、追问和寻找的不屈形象。诗中“黑夜”这个意象意味深长,它是“文革”十年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然而,一个醒着的灵魂是不甘于暗夜的,他们要用黑夜赐给他们的写满怀疑的眼睛,用信念与执著去冲破黑夜,寻找光明。诗歌高度概括了一代人的特征,因而深深地打动了一代人的心灵。

      (4)舒婷和她的诗歌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人,1980年调福建省文联工作至今。她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诗歌一反过去同类诗的浮泛与虚假,构思别致,意象新颖,情感真挚,传诵一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全诗以橡树、木棉比肩而立的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感情,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的崭新的爱情观,因而一直被看作是用以揭示个体生命的独立价值和独特个性的最重要的作品。

      (5)江河、杨炼、梁小斌和他们的诗歌

       江河,原名于友泽,北京人,代表作有《星星变奏曲》、《纪念碑》等。在《纪念碑》一诗中,诗人把自己垒进“纪念碑”感受民族的苦难;杨炼,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1989年前后流亡海外至今,代表作有《大雁塔》、《诺日朗》等。在《大雁塔》一诗中,杨炼以大雁塔的历史来观照人民的命运。梁小斌,安徽合肥人,代表作有《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一诗中,梁小斌以一把钥匙的丢失来象征理想的失落。因为时间关系,下面我们只看一首梁小斌的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后来/我的钥匙丢了//心灵,苦难的心灵/不愿再流浪了/我想回家/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翠绿的三叶草//而且/我还想打开书橱/取出一本《海涅歌谣》/我要去约会/我向她举起这本书/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爱情的信号/这一切/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天,又开始下雨/我的钥匙啊/你躺在哪里?/我想风雨腐蚀了你/你已经锈迹斑斑了/不,我不那样认为/我要顽强地寻找/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太阳啊/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愿你的光芒/为它热烈地照耀//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

       这首诗写自于1979年,转眼近30年就快过去了,中国不仅丢失了钥匙,现在,有很多人连理想、道德、良心、廉耻等等,都已经丢得差不多了。今天再读梁小斌的这首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36: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篇:《沉沦的圣殿:缅怀“朦胧诗”和一个逝去的时代——在杭州某中学的演讲》


                                       涂国文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闭上眼睛,为中国诗歌默哀3秒钟!
我们为什么要为中国诗歌默哀?因为今天中国的诗歌已经死了!
请同学们看看中国诗歌的尸体——

     (1)徐乡愁的“垃圾派”诗歌——“屎是米的尸体/尿是水的尸体/屁是屎和尿的气体/我们每年都要制造出/屎90公斤/尿2500泡/屁半个立方/另有眼屎鼻屎耳屎若干//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别人都用鲜花献给祖国/我奉献屎”(《屎的奉献》)

     (2)沈浩波的“下半身”诗歌——“她一上车/我就盯住她了/胸脯高耸/屁股隆起/真是让人/垂涎欲滴/我盯住她的胸/死死盯住/那鼓胀的胸啊/我要能把它看穿就好了/她终于被我看得/不自在了/将身边的小女儿/一把抱到胸前/正好挡住我的视线/嗨,我说女人/你别以为这样/我就会收回目光/我仍然死死盯着/这回盯住的/是她女儿/那张俏俏的小脸/嗨,我说女人/别看你的女儿/现在一脸天真无邪/长大之后/肯定也是/一把好乳”(《一把好乳》)

     (3)赵丽华的“梨花体”诗歌——“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 ”(《我坚决不能容忍》)、“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一只蚂蚁》)

       中国诗歌已经无可挽回地死了!中国诗歌圣殿已经无可挽回地沉沦了!

       对于死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追悼和缅怀她曾经有过的辉煌与荣光!今天我将以“沉沦的圣殿”为题,与同学们一起,追悼和缅怀30年前发生在中国诗歌史、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思想解放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的文学事件——“朦胧诗”的横空出世,在这深情的追悼和缅怀中,重新拾回诗歌的尊严、文学的尊严和人的尊严!

                一、什么是“朦胧诗”?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所谓“朦胧诗”,本身就是一个不科学、不准确的提法,正像“朦胧诗”领袖人物之一的北岛所说,“‘朦胧诗’是因为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而得名。命名本身和那场争论同样可笑”。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一股具有新的美学特征的地下现代诗潮,冲破长达30年的“左”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桎梏,从地下转入公开。这股诗潮主要包括两大群体,一个叫“白洋淀诗群”,由一批北京赴河北白洋淀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构成,主要成员有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根子(岳重)等(同时在福建、四川等地也有这样的创作群体);一个叫“今天诗群”——1978年前后,诗人北岛和芒克在北京创办与主编了中国自1949年以来第一份地下诗歌刊物《今天》,前后总共出版了9期,聚集了一大批在“文革”中有过曲折心灵历程的青年诗人,主要成员有北岛、芒克、多多、舒婷、食指、江河、杨炼、方含(孙康)、严力、顾城、梁小斌、林莽(张建中)等人。

       1979年9月,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诗刊》发表了北岛的诗歌《回答》和舒婷的诗歌《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诗刊》又以“青春诗会”的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青年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这股现代诗潮迅即席卷全国。这些诗人们的作品尽管风格各异,却呈现出了这样一种鲜明的共性,即:在思想内容上,它一反“文革”时期诗歌一味“唱赞歌”、“唱战歌”、“反人性”、“假大空”的写作模式,从心灵出发,弘扬人性,探求人生,反思现实,批判社会,揭露黑暗,寻找光明;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一改“文革”时期诗歌单一、直白、浅露、亢奋的做法,大量采用总体象征、隐喻、通感、反讽、蒙太奇和冷抒情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

       这股现代诗潮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1980年8 月,《诗刊》发表了老作家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文章把这些诗歌贬称为“朦胧诗”,以“叫人看不懂”为由来否定它们的意义和价值,“朦胧诗”因此得名。老诗人方冰、臧克家、周良沛等人也持此观点。与此相反,诗评家谢冕、孙绍振和也是“朦胧诗人”的青年诗人徐敬亚等,则先后著文,力挺这一新诗潮,誉之为“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把这些青年诗人称为“崛起的诗群”。

      “朦胧诗”真的那么“朦胧”、“叫人看不懂”吗?待会儿我请同学们看几首“朦胧诗人”的代表作,大家自然就能得出结论。15年前,我与著名诗人、《诗刊》编辑部主任王燕生老师在一起时,我对他说,我好像每一首“朦胧诗”都看懂了。王燕生老师说我“吹牛”。其实我真的没有“吹牛”,也许我对诗歌的理解与诗人的本意根本不是一回事,但我确实觉得我读懂了那些诗歌,那些诗歌在我的心里是“通透”的、“豁亮”,而不是“淤塞”的、“晦暗”的。读者没有义务保证自己的理解与作者的本意完全一致,也不可能保证完全一致。

       其实“朦胧诗”在我国古已有之,唐朝诗人李贺、李商隐就是那个时候著名的“朦胧诗人”。李商隐所写的那么多《无题》诗,就是古代中国“朦胧诗”的代表作;20世纪20年代从法国留学归来的诗人李金发,就是现代中国一个“朦胧诗”巨擘。不过那时候并没有“朦胧诗”这种说法。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34:10 | 只看该作者
意识与行为的悖离导致精神的脆弱。国门洞开、西风渐入,使当代青年惊奇地发现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沉重的人口负担、庞大的财政赤字、走不出的物价怪圈、甩不脱的经济忽然膨胀忽然疲软,止不住的道德滑坡与精神污染,紧裹在身上的文化桎梏和传统羁绊,各个领域的官商、官本位与官僚主义若隐若显甚至肆无忌惮……,给这一代年轻而稚嫩的面庞上,刻下了深深的忧思、焦虑。于是,他们纷纷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用青春的激情实现他们内心的畅想与渴望。他们以极大的信心、饱满的激情、焦灼的行动,撷取七彩阳光,编织着灿烂的前景。同时,不少青年憎恨别人的贪婪,却宽容自己的纵欲;指责社会的不公,却回避自己的道义;痛恨大锅饭的危害,但当自己手中的铁饭碗岌岌可危时,立即加入咒骂的行列。他们总是呼吁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为了“大我”需要牺牲“小我”的时候,立即斤斤计较,与改革悖离。因此,他们的思想属于一个时代,而自身行为的滞后,表明他们心理承受力的脆弱、身体力行的牺牲精神残缺。于是,在网络诗歌文本中,这种惨烈的心灵体验俯拾皆是:物质的、血缘的、精神的,血、心、生命,敏感、激情、求索以及饥寒、冷眼、压抑、恐惧、梦想、渴望、等待、孤寂、虚无、绝望、挣扎、极端等等一切都进入了网络诗歌文本,无不表明年轻的网络诗人情感和精神的脆弱。正如诗人南鸥在《倾斜的屋宇——后现代与当代诗歌》一文中写道的,他们只能“表现出一种内质的高危缺钙、精神的阳萎和肾虚;表现出一种集体无意识、大面积失语;表现出一种想象力的严重缺失,他们的全部才华和智慧,都挥霍在大规模的制造浅薄和时尚之中。”

   激情与理性的脱节导致精神的自虐。当封闭时代的理性原则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崩瓦解,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构建确立时,一种与开放社会既相吻合又相悖离的沸腾感便得到尽情喧泄。这种突破旧有范式而缺乏新的理性框范的情感畅流,在当代青年的参与行为中明显地表现为激情的膨胀与理性的匮之。对社会现状的关注,革故的渴望、鼎新的躁动、前景的构勒、激情高昂急不可耐的推动,这种倾注青春流火的热情,是改革不可缺少的动力,是与时代大潮相吻合的积极一面。但是,理性匮乏,却使当代青年那种强烈的社会参与在非理性因素的制约、诱发下“跟着感觉”东游西荡,产生了严重的偏激心理和盲从行为,削弱了他们对他人和社会应负的责任感,使他们那膨胀的激情动辄表现为无视社会效果的群体涌动,而走向初衷的反面。所以,任性、自在、狂荡、放纵成为网络诗人汹汹而来的表现形态。他们以各种粗俗、肮脏、下流、嚣张的骂语,激情四射、近似疯狂地投入各个网络论坛的熊熊篝火中,用粗俗的语气、粗流的语调、粗糙的语法、粗鄙的语词等等抒写着发自内心的快感,徐乡愁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才懒得去寻找光明/不如把自己的眼睛戳瞎/我越瞎/世界就越光明”。他们中不少人就是这样作践自己,嘲弄自己,甚至使大众感到恶心。他们的行为和上个世纪60年代英国的新青年文化运动有点相似,用过激的言行和胡闹来张扬个性,来表达自由。这种无意义的胡闹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也使得网络坛在乱花迷眼中活力飞扬,又在硝烟弥漫中乌烟瘴气。网络诗坛,似乎成了群丑的狂欢。
  
   进取与受挫的并立导致精神的世俗。他们在改革的望远镜中,看到了民族振兴的绚烂图景,因而昂扬亢奋,激动不已;他们更从开放的坐标系中,看到了我们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因而急切地要求变革现状,充满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开拓创造的虎虎生气。然而,他们想振翅于飞彩流丹的冥空,啼唱现代文明的风景,却难以啄破世俗铸成的硬壳;他们迸发出盘古开天辟地般的力度,以巨人强健的膂力拥抱充满诱惑的未来,传统的链索却可能以有形或无形的魔力把他们捆缚;他们想剥离出现实底层的扑朔迷离,却可能因此招致乱花迷眼的扑袭;他们瞄准惰性拉开了强劲的弓弦,却可能因此钝化了青春的锐剑;他们想把陈腐高高地举起摔碎,却可能被千钧重负压的气喘吁吁;他们更想扬鞭跃马纵横驰聘,却不得不在山峰般堆积而成的窄涧侧身慎行。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用电视系统哗众取宠的声音,用报刊杂志铺天盖地日常无味的语言及权力语言,用歌星的嚎叫、小商贩的尖鸣、嫖客的淫笑、*妓的低吟、职业政客和职业骗子那虚伪的假笑以及广告词那毒药般的花言巧语来制约和消解着诗人的良心和声音。所以,生存在这个时代的诗人是不幸的,他们一方面要承受生存的考验,另一方面要承受心灵的重负。但在他们的作品中,只是让人感到了一种虚空、一种焦躁、一种无聊,难以找到一种真正的苦难意识、一种对于深层精神的探入、一种对在外部世界所影响下的人本身存在状态的揭示。即使有,那也是一种精英化了的苦难,与世俗的艰难无关。的确,面对生之艰难的挫折,他们难以在不幸中静下心来,站在整个人类意识及历史与文化的精神高度上进行思考、创造,把自己体悟到的内心风度、骨头硬度、血液浓度、精神厚度、文化深度、思维高度、语言亮度明澈温暖地表现出来,用诗人的声音走向世界!就像威廉•福克纲接受诺贝尔奖时的演说:“人类不朽不是因为在万物中唯有他能永远发言、而是因为他有灵魂,有同情心、有牺牲和忍耐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是把这些写出来。诗人和作家的特权就是去鼓舞人的斗志、使人记住过去曾经有过的光荣---人类曾有过的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以达到永恒。诗人的声音不应只是人类的记录,而应是使人类永存并得到胜利的支柱和栋梁。”
  
   自立与依附的胶揉导致精神的迷惘。全面的改革开放,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展示自我价值的历史动力和广阔舞台,使得他们渴望根据自身的素质、潜能和兴趣谋求独立、自强的生活方式,发展智慧和意志力量,按照自己的个性寻找自己的人生,掌握生命的“自决权”,“走自己的路”,而不盲目膜拜,依附依赖,昭然 现着活泼的生命力和强烈的现代个性气息。但是,当代青年虽然森林般高举着自立的旗帜远征,却仍向父辈伸出索取的手,尤其表现为愈演愈烈的婚姻攀比;他们痛恨世俗错综复杂地交织缠绕,却不由地攀援着这些枝杈摘取所需之果;他们标谤“我就是自己的主宰”,却总免不了盲听、盲信、盲从、盲动,导致了独立思考精神的失落;他们一面批判历史、反叛传统、摧毁英雄、捣碎偶像,却又渴望找到一句至理名言、一根精神支柱、一种人生模式、一副救世良方……或许,他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塑造起独立完整的自我。那苦苦追索的“自立”中掺杂着“依附”;那甩不脱的“依附”中,“自立”的嫩芽坚韧地拱破冻结的泥土。杨春光说:“写诗就是运用我们掌握的话语权力进行自由表达。这种表达既是天赋人权,也是人赋人权。这种话语书写方式是独立不羁的,也是自由自主的。诗人以此与不义腐朽的权力话语相抗衡。”诗人是文人中最敏感的一族。诗人的社会责任感要求诗人走进生活与时代融合,同时也不断地吸取新鲜的血液注入到中国诗歌之中。但当有人问管党生:“作为个性鲜明,富有战斗力的实力诗人,促使你冲锋陷阵敢与下半身诗人以及传统意识的抵制,谩骂,戕害斗争到底的原动力是什么?”管党生回答说:“我所谓斗争的原动力有3点:1是无聊,2是为了出头,3是我生来就不喜欢被压制。”他甚至这样回答《我为什么加入垃圾派》:“因为/----我高兴/你管的着吗 !” 在高度社会化的环境里,诗人已很难固守自己的行为和意识,生命行为的被动常使一些诗人被一种自毁意识折磨着。生活的重荷和对自主人格的渴求互为观照,造成了当代网络诗人玩世的风格的宿命的阴影。在人生虚无主义的熏染下,诗人一面疲惫地应付来自生活的沉沉压力,一面又表现出超凡出世的潇洒,对生活产生一种消极情绪。在创作上,则把混乱和痛苦无节制地渲染,创作出大量反映生命空虚、寂寞、痛苦的诗歌;而在诗歌题旨的表达上却显得迟钝,博大积极的诗歌精神被空泛、悲观的诗歌精神所取代。由于作为诗人生命支点的人格精神的丧失,主宰主体心灵的“超我”退居一旁,生命中最阴暗的一面被打开,使诗人深陷悲剧的泥诏之中不能自拔。他们不知道从那里来,也不知道到那里去,激进的先锋、激情的探索、激烈的宣言和五花八门、看似自成体系的派别,丝毫不能掩饰自身的精神迷惘,从而妨碍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求索。
  
       诗歌是最具精神性的一种表现,而诗人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网络诗人的景况,只是当代人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一个缩影。诗歌的发展与时代的精神、与诗人的精神如影随形。我们有理由相信:唯有走出精神的缺陷,才有诗歌的真正振兴!所以,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震撼人心的诗作,收获一个诗意浓浓的金秋,诗人就得先磨亮精神的犁铧。舍此,别无出路!
  
2006-10-12

(发表于诗歌报网站《2006中国网络诗歌年鉴》)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33:23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篇:《网络诗人的精神缺陷》
文/寒山石
[内容提要]在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以青年为主体的网络诗群精神的失落、滑坡、孤寞、萎缩、脆弱、自虐、世俗和迷惘,导致诗人良知的丧失和责任感的淡漠、导致诗歌精神的奇缺和震撼力的极度匮乏。

[关键词]诗人 精神 缺陷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精神的失落
●物质与道德的失衡导致精神的滑坡
●群体与个体的摩擦导致精神的孤寞
●竞争与公正的错位导致精神的萎缩
●意识与行为的悖离导致精神的脆弱
●激情与理性的脱节导致精神的自虐
●进取与受挫的并立导致精神的世俗
●自立与依附的胶揉导致精神的迷惘
  
       诗人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而不是在象牙塔中的自得其乐。所以我们研究和评价网络诗歌,就不能不深切地关注和探讨网络诗人的精神境况。我以为,所谓网络诗人,这是一个由70、80诗人为主体,同时又不乏60诗人的群体。这一群体生活和成长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轨的时代。但一个时期以来,传统与现代这两极力量的对峙已构成抗衡的态势,犹如两大板块在剧烈的冲撞中演示着一场革故鼎新的造山运动。当代中国人特别是这个以青年为主体的网络诗群正处在两大板块的夹缝之中,处于超越与禁锢、自强与孱弱、革新与保守的两难境地,成功与失败俱在、因境与希望并存、汗水与辛酸同流,这就使他们不得不驮负着心灵的重压、承受着人格上痛苦的撕裂和再塑艰难地跋涉,使他们那漂泊的心灵在执着与困惑、追求与失落的交错中,苦苦寻觅着停泊的港湾,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相当一批网络诗人的精神缺陷,也导致诗歌精神的奇缺和震撼力的极度匮乏。毫无疑问,这是当下诗歌创作最致命的症结,也是大众对诗歌最大的异议,是诗歌远离大众的最直接原因。网络诗人的精神缺陷主要表现为: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精神的失落。当改革巨浪跌宕在中国大地的时候,当市场经济的洪峰猛烈冲击传统观念的时候,当新的文化思潮崛起汹涌的时侯,当代青年思想的天空中,喷薄升起一轮理想的太阳。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设计出当代最美好的蓝图作为我们社会的未来导向,同时设计和实现他们自身的最高价值。他们把改革作为解决中国社会一切问题的WanNeng钥匙,把改革理想化、神圣化,产生了高期望的心理倾向。虽然这片文明而古老的黄土地,背负着五千年历史传统的重负,肩挑着芸芸13亿众生的温饱和经济、科技、文化还很落后的沉重包袱,但激进的青年一代是那样迫不及待,恨不能一夜之间“安得广厦千万间”。他们对未来是那样的自信,但对历史与现实却是异乎寻常的陌生。每当他们那灼热的思念欲做巨大腾飞的时候,现实却极易使他们走进青春的迷惆与彷徨、走进又一个凄冷的雨季,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碰壁、失望、甚至绝望,表现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则呈现出逐渐向下的态势。从北岛、舒婷、顾城的朦胧诗――韩东、于坚、李亚伟、杨黎的第三代――伊沙的民间写作——沈浩波、尹丽川的下半身——徐乡愁、皮旦的垃圾派,青年诗人的理想越来越匍匐于这世俗的土地,而折断了飞翔的雄风。作家张炜在1988年7月16日的一次谈话中说:“其实,理想主义和自由心态结合的最紧密,理想主义是最纯洁最自由的”。但网络诗人的理想坍塌了。诗的崇高似乎已经成为凋零一地的昨日黄花,诗的语言也脱去了精致精美的外衣而斯文扫地。我们的诗人缺乏伟大的心灵,缺乏悲天悯人的博大的胸怀,缺乏吞吐日月、包孕宇宙的气概,缺乏独特的人格魅力。 诗,不再是时代精神的号角,不再是导引灵魂的火炬,不再是内心深处激荡的音乐,而蜕化为诠释宗教、印证哲学、发泄情绪、宣泄自我的工具,蜕化为媚俗的语言、缺乏风骨的诗句以及雕虫小技般的表达技巧。以致在诗歌文本里,政治玩笑、社会娱乐、历史调侃、文化非礼、色情刻画……形形色色的语词与乌烟瘴气的色调充满了网络诗歌的字里行间,甚或难以启齿、不堪入目。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也使读者不再相信诗人勾勒的美好梦境,从而对诗歌渐渐冷漠。
  
   物质与道德的失衡导致精神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飓风般扫荡了“君子耻言利”的传统观念,人们不再谈经济而生畏、言利益而色变。但是,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把当代青年推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们为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成就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却为精神的颓废与道德的滑坡而忧心忡忡。他们也力图摆脱狭隘的功利主义,却逃避不了社会实惠风的侵袭和个人生活环境的困扰。物质与精神的逆向发展,变革中的阴暗面和利益负差,使他们既慕往现代文明又留恋古朴遗风,既渴望物质殷富又喟叹“世风日下”。所以,随着喧嚣的物质时代以风挟雷电的势态快速前行,随着以广告为运作基础、以提供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大众文化传媒日益取代了以诗为代表的高雅文化的影响力,随着人文知识分子的日益边缘化,诗的神圣性和对诗人的美好称呼早就成了遥远的回忆或隔世的妙语。在诗界以外的范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到诗歌了,诗的声音在当代中国已喑哑难辨,诗人头上的光环也显得暗淡无光。是啊,如今有多少人会对一个诗人肃然起敬呢?还有多少诗人敢于挺身而出,宣扬“我是一个诗人”?诗人似乎已经成为贫寒的代名词,成为迂腐不化或者玩弄文字的象征。尽管管党生在《我死了以后》中写道:“我死了以后/你们可以说我/一辈子没有你们钱多/一辈子没有你们会混/一辈子没有你们会玩/我都承认/可是/你们谁也不敢和我比诗”,但“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饿死诗人”,这些曾经的戏虐之词俨然成了当今诗坛最大的现实。诗人被急遽而来的商业大潮所淹没,诗歌在权力和金钱构建的社会中已失去了光彩夺目的绚烂而显得苍白无力。特别是以“垃圾派”、“下半身”和“废话写作”为典型的网络诗歌,奉献给当代读者和后人的,就是一堆没有经过彻底消化的排泄物。诗人糟蹋了诗歌,也便糟蹋了自身的形象。这实在是当代诗坛的悲哀,更是诗人的耻辱。
  
   群体与个体的摩擦导致精神的孤寞。我们常说中国传统道德中相当部分具有惰性和腐朽性,它极力推崇一种抽象的、架空了的、摸不着边际的群体利益,扼杀个体生命的活力,严重禁锢人的自由发展,塑就了人的奴性、惰性和依附性,同时也钳制了人的灵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当代青年力图摆脱这种束缚,高扬个体生命的人格独立意识。人们已经从改革开放以来青春热浪的滚涌中感受到了这种个性崛起的勃勃生机,同时也承受着它的灼灼逼射与迅猛冲击。但是,当代青年因现实的羁绊仍自觉或不自觉地随波逐流,承受着各种束缚、重压及精神隔阂的折磨,摆脱不了四面八方扑来的掣肘。他们的灵魂既因高翔于个体生命的宇宙而舒畅,又因不能自由地振翅而沮丧;既因追求潇洒人生而振奋、又因倍感活的太累而悲伤。《摇滚青年》中主人公慕往的“绳索都解开,怎么开心怎么来”只是疯狂地喧泄青春能量时获得的倏然一瞬。他们甚至跳出一个旋涡却掉进了另一个旋涡,在摆脱“虚幻”集体的同时,却滑向了另一极端──个人主义。在这样的精神境况下,在社会重压的外力逼迫之下,网络诗人坚守的精神领地退却了,个人写作作为人的自觉意识和快乐原则得到尽情释放。网络诗歌到处贩卖的是玩世不恭的“愤青”,是自作聪明的智性消费,是喋喋不休的小情小调,是粗疏下流泛滥成灾的身体写作。诗,已经不再是时代变革的标本,不再是历史河床上最激荡的浪花,不再是民族最强劲的足印。诗歌似乎成了退回自己内心幽暗处的、蜷缩在个体精神巢穴的“自娱自乐”乃至“灵魂自慰”, 成为不少诗人孤独无依的喃喃自语。诗人的生命意识消失殆尽,诗人向读者演示的只是一种精巧的制造过程和索然无味的精神独白。
  
   竞争与公正的错位导致精神的萎缩。社会变革的全方位跃动,打破了平均主义状态下那种田园式的悠闲平静,使当代青年的内在潜能岩浆般奔突冲涌。他们在竞争中进取、比翼齐飞;在进取中竞争、争先恐后。他们要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以各具特色的“演技”赢得生活的奖誉,也成为引人注目的角色。然而,一方面,当代青年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而跃跃欲试,群雄争魁;另一方面,仍对“枪打出头鸟”这种根深蒂固的流言蜚语心有余悸。一方面,希望在众多的竞争机会中赢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更对竞争机会不均、前提不等,结果缺乏合理性深表担忧,使得他们既积极进取、又满腹踌躇、既想一展抱负又“混字当头”、“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豪气和服膺于传统、屈从于现状的庸人气息同生共存,“敢为天下先”的进取意识和“不为人先,不为人后”的中庸处世相附相依。在对社会生活的存在境况彻底失望后,诗人只有想象一个内心的家园。他们要承受着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他们要忍受生存的焦虑和空虚感,他们要时时为生存下去寻找勇气和毅力,精神的萎缩由此而生。所以充斥在网络诗坛的,有一大批似乎是“阳痿患者“的肆意叫春,或者“入则独善其身”的郁郁寡欢。有的作品疯狂、色情、**,粗鄙不堪;有的作品形式古怪,如无字天书,无人能解。尽管网络诗人大都各执一词,自以为是,以所谓的“探索”为荣,以诗歌“大师”自居,在炒作上的精明就像个商人一样,但丝毫不能掩饰其精神的缺钙,诗人的精神风骨已香消玉毁。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16: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篇:《由一位作家的一句话想到的》



                               [路谨原创]


       去年,国内房地产巨头中伸集团总裁黄怒波先生宣布,将为诗歌界捐赠三仟万元人民币,以促进中国诗歌事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消息一经传出,诗歌界立刻沸腾了起来。这对时下面临无米下锅,处于尴尬境地的诗歌界,无疑,是注射了一剂强心针。众诗人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对中坤集团的义举无不拍手称快,感激涕零。的确,不管是黄先生个人喜好诗歌,爱屋及乌也罢;也不管中坤集团独辟蹊径,出于商业运作目的也罢,黄先生的出发点毕竟是好的,华夏文明泱泱几千年大国,黄先生的行为也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如著名诗人和评论家叶树浓先生所说,三仟万元人民币能真正让中国诗歌走出低谷,重获广大读者及社会各界的青睐吗?是的,三仟万人民币真的不是一个小数目,它真的能让中国诗歌走出困境,让众多这派那派的诗人们冲破门第观念,写出一些真正的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吗?

       由此而想到门源籍乡土文学作家马文卫先生说过的一名话,马老在县文联举办的一次茶话会上,就当前诗歌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做出了总结性的发言,也对当前诗歌创作方面的沉迷和杂乱无章表示出极大的担忧和失望,他说:“当前文学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故事靠情节,小说靠描写,散文靠体会,诗歌靠日鬼。”马老的一席话,引起与会诸多人员的哄堂大笑,笔者也随众人大笑一番,可是心中总是觉得有些不妥,“日鬼”二字,按青海老话说,就是胡弄搞鬼的意思,不禁黯然思忖:难道中国诗歌真的在走一条不归之路,在读者心中悄然遁去,永不复留吗?难道东方几千年文明大国,李白杜甫之后,诗歌真的永无鼎盛时期了吗?

       从食指的朦胧诗之后,中国诗坛上随即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派别,什么后朦胧,民间立场,口语写作,下半身,垃圾派等等全都一窝蜂似的跻身于诗歌界,这派认为那派是垃圾,那派认为这派是毒瘤,一时间众诗人恶意攻击,谩骂诋毁,像一群骂惯了街的泼妇,唾沫星子四溅着指桑骂槐,全丢掉了文人的基本素质和格调。诗歌界呈现出一阵群龙无首,江湖风云再起的混乱局面。那些平时本来就唯恐天下不乱的大师们,乘机推波助澜,让本来清心寡欲,安身立命于诗歌创作的人们,顿时间方寸大乱,不知所措,而大家公认的诗歌界重量级的老大刊物《诗刊》,在这派那派的江湖好汉面前,也试图做过几次调停式的努力,但收效几乎是微乎其微,著名诗人荣光启先生就这一问题在2004年诗刊年会上做了如下评论:《诗刊》作为中国作协的主要刊物之一,对一个时代诗歌美学趣味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对90年代后期以来的当代诗歌,之所以让其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的局面,和《诗刊》杂志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有关……

       这里不谈《诗刊》究竟在文学诗歌方面究竟做出了多少努力。单说目前诗歌创作究竟到了何种地步,先给大家举个例子:例如诗人徐乡愁写的一首名叫《拉屎是一种享受》的诗,文中这样写道:在后檐口蹲下来/手纸也跟着蹲下来/天空跟屋顶也跟着蹲下来/这时候  我什么也不去想/两会是不是成功地召开了不去想/美国该不该打伊拉克不去想/人民是否小康农民是否减负了/都统统不去想/我现在最要紧的是/把屎拉完拉好/并从屎与肛门的磨擦中得到快乐/。单从笔名上说徐乡愁,一个很不错很容易让人心中泛起淡淡忧伤的名字,你很难将它与一些不雅观的字眼联接在一起,但是这位诗人的文章据业内人士讲,是国内当前最前卫,最另类的优秀作品,笔者很不明白,难道另类一些的作品,就必须与厕所一类的令读者大倒胃口的语言文字联接在一起,才能彰显它所谓的反叛精神和意境吗?如果诗歌是一匹意象中奔跑的马的话,很显然,徐先生这匹意象中的马,竟然跑错了地方,连厕所门口都没找到,就蹲到了后檐下,十分不讲卫生,难怪读者们一谈起诗歌就变脸变色,将其视若粪土,而那些刚刚学着写作的人,心理上也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和错觉:原来诗歌也可以是这样一种写法,反过来说,这些另类或裸露式的下作文章,风诸于极端杂志,引领时代诗歌潮流,这对中国诗歌的未来,无疑,是种颓废,一种悲哀。更谈不上什么公平不公平。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例如蓝蝴蝶写的一首诗《诗歌是放屁的发动机》文中这样写道:写/一首诗/放一个屁/写/两首诗/放两个屁/写三首诗/放三个屁/不断地/写诗/不断地放屁/诗歌/你真是放屁的发动机/让整个世界/臭气/熏天/。我不知道这些作者究竟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反叛才能体现垃圾诗歌的另类,如果所有作者仅仅把一些性描写,人体器官诸如此类的低俗语言文字,和个人修养方面的畸形成缺,当成对现实生活的嘲弄和反讽,一味地扰乱读者视觉朝一种颓废和低级趣味方向走去。那么这样的诗歌,不读不写也罢。

       反过来说,中国诗歌如果想彻底摆脱现下整体滑坡的尴尬局面,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摆正诗歌创作的良好心态,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忍耐力紧贴现实,洞穿自然,这才是诗歌目前急需改革的目标和前提,也是中国诗歌最终走向和恒久定位,当然这种定位光靠一个《诗刊》,一个黄怒波,一个汪国真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那些以反叛而反叛,以先锋而先锋的大师们,为繁荣民族文化事业,重拾诗歌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做出应有努力。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15:0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篇:《徐乡愁的粪便和赵丽华的经血》  


                    文/涂国文

  
  2006年9月,女诗人赵丽华正常来了一次例假,可能忘了使用护舒宝,秽物渗透了裙子,经血洒在网络上,一夜蹿红,风头盖过当年的芙蓉教主,被尊为“诗坛芙蓉”。一时间,“梨花教”崛起于神州,诗歌的义旗遍地招展,诗坛又迎来了一个恶搞新王朝: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我说到做到/再不反悔”(《我发誓从现在开始不搭理你了》)……
  
  女诗人赵丽华继续说,《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我则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发现诗歌被恶搞早已是一个优良传统:
  
  对中国诗歌进行的首次大规模恶搞发生在二十世纪上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胡适、郭沫若、冯至为代表的一大批新诗人向中国的传统诗歌开刀,彻底改变了中国诗歌的形式。这是一次伟大而成功的“恶搞”,它完成了中国诗歌由古体诗向自由诗的嬗变。
  
  对中国诗歌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恶搞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大跃进”时期,“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蚕长猫样大,猪长像大象;一棵白菜五百斤,上面能站个胖妹妹……”这一时期的中国大地上,“诗人”遍地开花,诗歌在民间落草。
  
  对中国诗歌进行的第三次大规模恶搞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起人为汪国真。他所写的大量小学水平的诗歌,受到了亿万少男少女的追捧。“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只要明天还在》)。一色的这类意象简单、思想空洞、哲理肤浅的伪诗,竟能独步于时代,中国诗歌艺术遭受到了亘古未有的无情戏謔和嘲弄。
  
  1993年是中国文学更是中国诗歌的最后一个美丽的黄昏。随着市场经济的甚嚣尘上,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就此永远一去不复返。被边缘化了的“诗人”们,变得更加抓狂和阴暗。为了发泄对时代的怨气,吸引世人的眼球,他们又开始了对中国诗歌的恶搞。一些“诗人”丢下了手中的水笔,捧起胯下那根丑陋的阳具,开始“下半身写作”,对着皇天后土,喷射他们那恶臭的精液:
  
  “晚上十一点后我又脱光了她的衣服/在她一双雪白的大腿间/我一直眯着眼睛瞧那处微微闪光的地方/摸了又亲/终于狗一样爬上去/又终于尸体一样滚下来/早上醒来时艳子说我爱你了列/声音湿湿的仿佛带着昨夜的露水/我没有说话/我转过身抱她/可我转身的时候弄折了几枚早春的阳光/当我抱她的手就更用一点力时/她伸手下去/要拔我一根毛/又拔她自己一根毛/接着一根绑了另一根/绑好了给我看/像个卷卷曲曲的十字架/我说艳子这是干嘛呢/她说你猪呀今天不是情人节吗/我就做个情人结呀/说完她把它夹在书中/有刀歹的诗的那一页”(沈浩波《情人结》)
  
  洁白的诗歌床单上,由此布满大块大块的精斑,不堪入目。也有一些“诗人”,狗一样翘起一条腿,对着时代的洞穴排水;或者脱下裤子,蹲在时代的马路上随地大便——他们一边排泄,一边这样高唱着“造粪之歌”——
  
  “屎是米的尸体/尿是水的尸体/屁是屎和尿的气体/我们每年都要制造出//屎90公斤/尿2500泡/屁半个立方/另有眼屎鼻屎耳屎若干//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别人都用鲜花献给祖国/我奉献屎” (徐乡愁《屎的奉献》)
  
  或者这样高唱着“垃圾之歌”——
  
  “我的理想就是考不上大学/即使考上了也拿不到毕业证/即使拿到了也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也会得罪领导/我的理想就是被单位开除//我的理想就是到街上去流浪/且不洗脸不刷牙不理发/精神猥琐目光呆滞/招干的来了不去应聘/招兵的来了不去应征/我一无所有家徒四壁/过了而立还讨不上老婆/我的理想就是不给祖国繁衍后代//我的理想就是把自己的腿整瘸/一颠一拐地走过时代广场/我的理想就是天生一副对眼/看问题总向鼻梁的中央集中/我的理想就是能患上癫痫/你们把我送去救护/我却向你们口吐泡沫” (徐乡愁《我的垃圾人生》)
  
  无论是沈浩波的“下半身”,还是徐乡愁的“垃圾派”,尽管他们排泄得通体舒泰,却并没能引起多少人注意。大家都忙着赚钱,即使他们偶尔嗅到了几丝微风飘来的恶臭,只会猜想可能是哪家四条腿的动物在拉稀,绝对不会想到原来是几个两条腿的诗“人”在排泄。因而这第四次恶搞,只能是小范围里的一出闹剧。
  
  这次赵诗人的不慎“见红”,竟引发了中国现当代史上的第五次诗歌恶搞狂潮,这实属中国当代诗坛的一个奇迹。诗坛幸甚!诗人幸甚!谁说诗歌已经日薄西山,气数殆尽?难道你们不见赵诗人经血渲染的裙裾,飘扬在中国诗歌的天空中,已经蔚然成一场瑰丽的晚霞??赶快拜倒在赵诗人的石榴裙之下吧,让我们山呼:“梨花教主!英明神武!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然而,我还是为“垃圾派”诗人徐乡愁感到惋惜。按照他与赵诗人两人对中国诗坛和中国社会的贡献来说,显然徐诗人的贡献是赵诗人无法相比的。粪便再臭,毕竟可作肥料;垃圾再烂,也许可以回收。更何况,牛粪之上,常常可以开出绚丽的鲜花;而经血纯属废物,哪怕这经血来自于赵诗人这样一个著名的美女、诗人和作家。因此我认为,这一代诗坛教主的宝座,本应由徐诗人来坐才对,无论如何是不应该轮到赵诗人的。莫非在这个女色时代,女士一切优先,男士只能退避三舍?
  
  当中国诗坛的天幕上,布满了粪便、精斑和经血,我不知道诗歌的真、善、美,匿身在何处?我不知道海子们的殉身,价值在哪里!
  
  呜呼,诗歌!


2006-9-26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14:2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篇:《论诗歌的式微与困顿》


                作者:陈丽伟


    进入20世纪90年代,诗歌渐渐地从人们的视线淡出,一步一步地离开了人们的生活。当赵丽华的“梨花诗”突然被人们在网络上发现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诗歌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再也不是人们心目中的诗歌了。那种优美的、富有诗意的、富有节奏感、能震撼人们心灵的诗歌不见了,代之而来的却是把一句话分成几行写的、语言直白、充满废话的所谓的诗歌。而且这些诗歌,还是拥有许多头衔的国家级的诗人所写的。面对这样的诗歌,人们有一种被人愚弄、被人欺骗的感觉。于是,人们震惊了!人们愤怒了!这样的废话、这样简单地分行怎能算是诗歌?如果这些能算是诗歌,那就随便是谁都能写诗,随便是谁都能成为诗人。

  人们感觉到诗歌和大众的关系在已经疏远,诗歌已经了远离大众;大家觉得诗歌在式微!

  不关心人民痛痒,不触及现实生活,更难听到时代脉搏的跳动,这就是很长一个时期以来诗坛的现状。只注重了信马由缰的尽兴发挥,而忽视了对自己、对读者一份应有的责任,这是目前在诗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把握诗歌的语言,对词语性质进行鉴别和分析,是困扰诗人的一大难题。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诗人心灵的冲击;诗歌传统观念被屏弃,但新的优秀诗歌标准尚未建立;诗歌的审美观念存在巨大差异,这些都在阻碍着诗歌的发展。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陆贵山对此感慨万端,“诗歌的审美已经很难达成共识,诗评家对文本的审美评价变得日益艰难,焦虑、浮躁、娱乐浸透了今天的诗歌创作与阅读,中国诗歌传统中那种追求宁静、澹泊、旷达的终极诉求被焦灼感和游戏的快感取代,优秀的诗歌篇章被偷梁换柱,我们浩荡的诗歌传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路弦对于目前的诗歌现状也有非常确切地评价:“但目前诗人当中好象也有明显的不良倾向:浮躁、起哄,标榜多于思想,模仿多于创造,性欲多于个性,吹捧多于冷静,帮派多于流派……还愣把小儿麻痹说成是天才特点!嗬!耳朵都被他们磨出了茧。”

  有人说是大众在堕落,是说现在的人们只知道赚钱,而不再喜欢读诗歌了。但为什么《唐诗三百首》有那么多的人购买,以至于要一而再地出版,而新诗却很少有人问津?也有诗人抱怨大众的阅读水平太差,读不懂诗歌。新诗都已经是大白话了,相对于古诗来说要直白得多,古诗能读懂,新诗却读不懂?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诗人赵丽华和沈浩波都归罪与现在的教育。赵丽华说:“现在这种情况的发生,和诗歌传播方面的问题有关系,和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篇目陈旧有关系,和诗歌传播方面的不接轨有很大关系。”沈浩波说:“从朦胧诗那时候起,中国就没有诗歌教育,大众对诗歌的理解还停留在古诗上。”但是,就是在现阶段,从小学到大学,人们从教科书上学到的新诗何止百首,为什么有的诗歌会经久传吟,而有的诗歌却不久即忘呢?要知道能入选教科书的诗歌都是些经典之作。经典之作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泛泛之作。个中的缘由,诗人们思考过吗?研究过吗?诗人们遇事总是抱怨别人,为什么不去想一想诗歌自身的原因呢?如果一首诗歌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还怕没有读者?还怕大众读不懂?

  还是看一看目前诗歌的现状吧。
  自朦胧诗以来,中国诗歌就呈现向下的取向,且每下愈况。朦胧诗时,北岛只想做一个人, 姿态比起英雄已经下降了很多;在以韩东为代表的日常主义这里,诗歌再次遭到贬低,开始变得平凡琐屑起来。自于坚以后,加剧了下滑趋势,更日常化了,也更琐碎、更平庸了,更婆婆妈妈了。到了伊沙,更是用一把尿,将黄河的神圣意义“解构”得荡然无存。而到了沈浩波,就更往下了,一直到了“下半身”,到了“鸡芭”。如果说“下半身”还只是跨到了裆部或者肚脐眼附近就不走了的话,到了徐乡愁的“垃圾派”,中国诗歌终于彻底地掉到了地上,变成了垃圾,变成了尿,变成了屎。

  刘歌在他的长篇诗论:《后现代主义神话的终结——2004’中国诗界神性写作构想》一文中写道:“——日常主义借口诗要说人话,不肯再代神立言了。他们津津乐道的,不过一些鸡零狗碎、婆婆妈妈的小情感小趣味,并把这些当成了生活的全部。——你们要记住,这就是中国诗歌式微的开始!” “除了向下,还是向下。谁向下谁先锋;一人向下,全派光荣。谁向下最坚决,谁就是真先锋;谁能将向下进行到底,谁就先锋到死。诗人们一个比一个更起劲地自虐自渎,可是一个个又无一例外地把这个当做英雄,以为是在中国诗歌里完成了什么英雄的壮举。这是一个群魔乱舞的艺术世界,是一个“过把瘾就死”的世界,没有任何前途和亮光。这个世界里,除了对生活的怀疑、否定,再没有其他东西。艺术作为一种严肃的事业已经成为过去,生活得以存在的理由和支撑生活前进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被完全抽空,谁也别想再在这个世界里充任法官,大家彼此彼此。可是也不要以为他们真的是“为艺术而艺术”,谁要这样看肯定大错特错,这些东西有明显的社会作用,就是使人更加厌倦和绝望。”

  诗歌就是在这些自称是“先锋”诗人的手里,从鸡零狗碎、婆婆妈妈的日常生活,到街头俗语、粗话脏话入诗,一步一步地走向式微,式微成色情诗、垃圾诗,最后式微成诗歌的垃圾。在这些所谓的“先锋”诗派中 ,“橡皮写作”强调废话(口水),“下半身”强调性(鸡芭),而“垃圾派”强调崇低(屎)。如果说“橡皮写作”是一场诗歌语言的式微,“下半身”是一场诗歌题材的式微,那么“垃圾派”就是一场诗歌精神的式微。而这样的诗歌,怎能不被人们唾弃?又怎能会被大众接受?

  中国是诗歌大国,翻开中国文学史,我们就能发现,诗歌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诗歌在人们的心目中,从来都是神圣的、美好的。每当人们遇到一件美好的事物时,都会发出一声感叹:如诗如画!每当人们看到一副美丽的景色时,都会想到,像一首诗,像一副画。因为,在那些给我们带来巨大震撼、滋养我们心灵成长的诗篇里,那壮丽优美的山水、热烈饱满的情愫、美妙绝伦的意境,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与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了。所以,当人们看到美丽的事物时,就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那些美好的诗篇来。如果诗歌里充斥着生殖器,“鸡芭”,满眼都是屎尿,垃圾,怎么让人与美好的事物产生联想!当人们在欣赏美丽的风景时,如果旁边有人在拉屎撒尿、倒垃圾,或者拿出自己的生殖器来自慰,只会让人呕吐反胃,大煞风景。

  当诗歌里充斥着生殖器,“鸡芭”,满眼都是屎尿,垃圾的时候,诗人于坚却还在大言不惭地说:“诗歌实际上一直在一个正常的层面上发展。”我不知道于坚的大脑发育是不是正常,他的思维是不是正常,所以他才觉得诗歌里应该满篇都是废话、应该充斥着生殖器,“鸡芭”,应该都是屎尿,垃圾; 所以他才认为“不是诗歌在疏远大众,而是大众在堕落。”而诗人赵丽华和沈浩波还想把这些废话诗、鸡芭诗、垃圾诗塞入教科书中。我怀疑,他们是否想把自己的女儿也培养成象娼妓、荡妇一样,淫声荡叫:再紧一点、再舒服一些;他们是否想把自己的儿子也培养成象色情狂、强奸犯一样,奇声怪叫:一把好奶、又一个平胸。或者向孩子们灌输:“你黑我比你还要黑/你坏我比你还要坏” (见徐乡愁《崇高真累》),抑或向孩子们宣扬:“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 (见 徐乡愁《中国出了个垃圾派》)。我庆幸,赵丽华终究只是一个不知用什么手段弄来的国家级头衔的诗人,沈浩波只是偶尔写几首诗歌的出版商人;我更庆幸,教育部的那些官员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我认为,诗歌的式微,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诗人观念的式微,社会责任感的式微,说得严重一点,也是诗人道德的式微,人格的式微。由于诗人的狂妄自大,以为诗人都是些天才,所以,诗人伊沙才会说:“诗人,他不简单的是写诗的人,他是人群中特殊的人。他身上有天生的诗意。上帝创造了一部分人,他们更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诗意,他们在语言上能驾驭诗,在行为上也能驾驭诗……诗人有与生俱来的诗意。”“人类只有少数人遗传了这种基因”。诗人卢哲峰也说:“诗歌是天才的事业。”要么是他们有眼无珠,看不见诗坛里“混”的人,鱼龙混杂,“诗人也不是个可以评定的职称,这就导致诗人这个圈子水平良莠不齐,免不了鱼龙混杂。”(沈浩波语)要么是他们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便乱说。 “现在那种口水诗,就像公共厕所的入口,谁都可以进去。”(于坚语)诗人们不知道每一个公民,对社会都应有一种责任和义务,只注重了信马由缰的尽兴发挥,所以沈浩波才会说:“诗人从来都是并且只能是内心孤独的吟唱者。诗人是自己内心的贵族。”而忘了“诗人比任何人都应该是自己时代的产儿”,这一经典论断。一些平庸的诗人,明知道自己的诗歌没有读者,出于一种“酸葡萄”的心理,所以伊沙才狂叫:“诗人应该有一种决绝,不要老想着读者,不要想着大众的趣味,平庸的诗人才把大众挂在嘴边。”甚至高喊要更狠地抛弃大众!还说:“如果由着读者做现时代的挑选,那最伟大的作家是琼瑶,是金庸。”他不知道,琼瑶和金庸的作品正因为拥有一些读者,才被认为是二、三流的作家;而巴金、茅盾正是被大众认可,拥有广大读者,才被称之为一流作家;那些没有读者、不被大众认可的作家,只是一些不入流的作家。更有一些是人出于“一种迅速引起关注的策略”( 李少君语)为了早日出名,“我们硬是刻意选了些很狠的诗来,选了一些可能会引起别人争议的诗来,在网上先搞了出来,我们心里肯定有一个炒作的潜意识。那些诗在网上出来之后,那网上简直是铺天盖地在吵啊,当时还没有形成杂志,然后我们再把网上的那些辱骂、攻击一并放到了杂志里,《下半身》创刊号就是这么出笼的,从操作上来说,应当说很成功”。(沈浩波语)解读这段文字,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所谓的诗人,为了出名,刻意写一些能引起人们反感的,“很狠的”色情诗,来刺激人们的神经,招引人们去骂,以达到出名的目的,人们骂得越狠,他们就越高兴,因为他们的出名也就越快。平心而论,他们的操作确实可以说很成功,他们也确实从此出了名,但是他们也从此被钉在了文学史的耻辱柱上。面对这样的所谓的诗人,你怎么能希望他们对“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贾岛汗颜?又怎么能希望他们对“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的卢廷让赧颜?又怎么能希望他们会理解“诗歌不是用笔写的,要用心来创作”。这句名言?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写出像样的诗歌来呢?

本文发表于《海河文化》2007年第4期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13:2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篇:《为泉下蒙羞的老祖宗们积点阴德》


                                   月落猫瞳



    在讨论这个话题前,先转帖上午在Q上看到的一首诗歌:诗名叫《解手》:
    “就是把揣在衣兜里的手/ 解脱出来。把忙于数钱的手/ 解脱出来。把写抒情诗的手 /解脱出来。把给上级递烟的手 /解脱出来。把高举旗帜的手 /解脱出来。把热烈鼓掌的手 /解脱出来//把举手表决的手解脱出来 /把举手选举的手解脱出来 /把举手宣誓的手解脱出来 /把举手投降的手解脱出来”

    只是纯粹主观上的不喜,我连上了百度,找到了这名叫徐乡愁的作者,知道了一个叫“垃圾派”的诗歌流派。据说它的历史发源还早于“梨花体”。作为一名未入流的业余诗歌爱好者,我首先反省我的后知后觉,我听说过沈浩波的下半身诗歌,比如《一把好乳》:

    她一上车/我就盯住她了/胸脯高耸/屁股隆起/真是让人/垂涎欲滴/我盯住她的胸/死死盯住/那鼓胀的胸啊/我要能把它看穿就好了/她终于被我看得/不自在了/将身边的小女儿/一把抱到胸前/正好挡住我的视线/嗨,我说女人/你别以为这样/我就会收回目光/我仍然死死盯着/这回盯住的/是她女儿/那张俏俏的小脸/嗨,我说女人/别看你的女儿/现在一脸天真无邪/长大之后/肯定也是/一把好乳

    我也听说过前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梨花体,知道一些诸如“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我说到做到/再不反悔”(《我发誓从现在开始不搭理你了》),《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等等所谓梨花体的“代表作”。

    但“垃圾派”于我而言的确是一个新名词,于是我又花了一些时间读了几首,诸如徐乡愁的另外一首《屎的奉献》:

    “屎是米的尸体/尿是水的尸体/屁是屎和尿的气体/我们每年都要制造出//屎90公斤/尿2500泡/屁半个立方/另有眼屎鼻屎耳屎若干//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别人都用鲜花献给祖国/我奉献屎”

    读完这些,我有些啼笑皆非,又有些惶恐不安,难道这也叫作诗歌,难道诗歌也可以这样写?




(一)何谓诗歌





    想五千年华夏古国,不愧是泱泱诗国,始自风骚,延于魏晋,盛于唐宋,明清以下则江河日渐,到如今更门庭冷落,少人问津。当一个民族精粹、能触及灵魂的文化在一点点走向没落和衰微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诗歌的悲哀还是当代国人的悲哀。

    忍不住想起了关于“诗歌”的概念。老祖宗们在创造和发现诗歌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关于对诗歌理解的文字:

    何为诗歌?“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品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之,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这些对诗歌的理解,无一例外地指出,诗歌是心灵情感的真实反映,是典型属于审美范畴上的文学载体。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更是洋洋洒洒概括出了关于诗歌的24个典型特征: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对照这些,再看看现在充斥在我们眼球周围的所谓现当代诗歌,我忍不住有些无语了。




(二)诗歌怪象之读不懂





    现当代诗歌脱胎于格律诗,形式上说,从传统的“带着脚镣跳舞”发展为“自由自在体”,没有了那么多格律、词牌、平仄要记要查,写诗变得极其容易,于是诗人盛产,诗歌盛多,流派盛广,关于诗歌创作的各种手法,更是轻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一段时间,大概在看腻歪了白话体、朦胧诗之后,出现了所谓的先锋派及后先锋派的诗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让人读不懂自己的诗。那真的是一堆方块汉字的随意组合,彼此可以风马牛不相及,十万八千里的意象可以生搬硬造地凑在一起,让人不知所云。在词藻的应用上,或是故作高深,或是牵强附会,总之不把读者的脑细胞整死就不算诗人。

    这样的“诗”当然是极其容易出的,网上甚至流传类似的“写诗模板”(以下模板内容为转摘):
题目统一都叫“无题”。

   第一句:在思维的____里(中),
   评:在第一句的空格中可填任何表示场所的词,当然是用得越少的词越好,如“厨房”、“花园”、“浴室”、“厕所”、“大衣柜”等,方能显得深刻。

   第二句:我____着____……
   评:在第一个空中应用一个表示人的生理感觉的词,如听、 看、触、闻等,而第二个空应用能引起人感觉的词,如色彩、味道等,但是一定要打乱这种对应关系,用得越离奇越能激起人的遐想,如“触摸声音”、“品尝颜色”等, 而且还可进行复杂的组合,如“我在夜色的芬芳中拥抱着你的目光”。

   第三句:____________,
   评:第三句没有固定的格式,一句大白话,越朴实越简单越老土越好,当读者被前两句弄得云里雾里,冷不妨把他拽到地上来。如“我早上吃了一碗豆浆两根油条”、“我要坐375路公共汽车上班”等。

   第四句:也许__________……
   评:最后一句也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要与将来有点瓜葛,语气要平和,要有所暗示。如“也许我们明天还要见面”,“将来我会找到她”等。
用这样的模板,当然可以写出无数先锋、后先锋的诗:

   例一:无题:在思维的停车场里/我拥抱着你的声音/晚上7:30我会坐375路离开/也许明天会有个更好的约会……
   例二:无题:在思维的天空中/我聆听着夜空中的星星/今天天上有一个月亮/也许明天天上有两个月亮……
   例三:无题:在思维的鼠标里/我听到花开的声音/春天来了/也许心事也会萌发
   例四:无题:在思维的CPU中/我隐约闻到烤鸭的味道/牙好,胃口就好 /也许明儿个真的得买盒蓝天六必治
   例五:无题:在思维的洗衣机里/在纯净的水中我瞪视着袜子/现在的苹果一斤多少钱呀/也许明天我会学会削苹果
……

    当然这只是网络的恶搞,可能有些夸张,但真得对照着去看现在某些著名诗人诗歌,还真的就跳不开类似的形式散漫零乱、情绪无病呻吟,言辞不知所云。于是,诗歌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一种玄而又玄的哲学渣滓、光怪陆离的文字堆砌物。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写诗、不能评诗,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像雨后春笋一样一茬又一茬地冒出来。




(三)梨花体、垃圾派及下半身写作





    物极必反,或许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吧,于是比最当初的白话诗人们还要白话的“梨花体”出现了。事实求是地说,那应该不是诗,就是把我们日常司空见惯的大白话,抽去必要的标点,再把一个长句给每两三个字一行地切成几行,就成为诗了。这样的“诗”如果也叫诗,的确人人可以出口成诗,曹植若能活到现在,也会为自己的“七步”而汗颜。

    我一直不赞同用“XX化”来形容和评价一种文风。例如“散文化”的诗歌,“诗歌化”的小说,“小说化”的散文等等。在我看来,诗就是诗,散文就是散文。与其写散文化的诗,不如直接去写散文。

    白开水就是白开水,并不因套着一个“白开水化”就成为诗歌。

    回到开头举例的那首《解手》,我一直遗憾,有这样敏锐的思想,有这样尖锐的触角,写成一篇畅快淋漓的杂文岂不美哉?诗歌又不值钱,不值稿费,为何一定要套上一个诗歌的名字?

    垃圾派的诸多诗歌,从我读到的看来,确实如其名字,就是把一大堆角落里的垃圾赤裸裸地翻晒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普通之人当然捂着鼻子,避而远之。而他们却可能还为自己的“不疾恶臭”而伟大。

    从单纯的视觉角度而言,我们的确没有太多可以责备的理由。我们可以审美,就一定不允许人家审丑?我们可以晒太阳,就一定不许别人翻垃圾?

    只是,你晒垃圾就晒垃圾吧,别糟蹋了诗歌这样一个阳春白雪的文体。我承认,看见这样动辄就是“解手”、“屎尿”不绝于篇的诗歌,就像在一个原本古刹庄严的庙堂上忽然看见一个抱着猪头啃得不亦乐乎的和尚一样,说不出的别扭更说不出的难受。

    至于用下半身写作的诗歌就更不多说了。我相信,他们完全有在某些小刊小报上精心构造和炮制一些让人心跳加速、脉搏加快的文字的功底,戴着诗人的帽子实在是屈才了。




(四)诗歌的中庸和节制






    对照现在的诗歌,我忍不住想起了老祖宗的中庸和节制。已经脱锚太远的当代诗歌,是不是到了痛定思痛,返朴归真的时刻。起码,在内容和表达上更多地中庸和节制一些,别动辄不是白开水就是生殖器官,而浑忘了老祖宗们流传下来的关于诗歌的真、善与美,含蓄与典雅。

    此外,在手法上也应该更多地整齐和流畅一些。
    试想一下,谁还像背古诗名章一样琅琅上口地背诵一两首时下被不少诗评家们盛赞的好诗?恐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少了古诗整体的结构美和韵律美。奇怪的是,现代诗歌源于西化,但即便现代西方诗歌,也仍然讲究音节,押韵这些基本的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东西,但国内现代诗歌反而把老祖宗传下的国粹都扔到了脑后,而一味讲究思维跳路,词藻堆砌,或者干脆反其道地掉一堆白话文。这也难怪众多网络出土的诗歌逐渐沦为说俗不俗、说雅不雅的文学怪物了。

    时至今日,我仍然喜欢顾城、北岛、海子甚至汪国真等人的诗,至少他们的句子间还保留和继承着传统诗歌的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黑夜给了我一双眼睛,我却用它找寻光明”……整齐的句式,和谐的押韵,才让这些句子脍炙人口,耳熟能详。

    当然,在当前如此喧嚣的年代,浮躁和功利左右着我们的耳目,文学已经离我们格外遥远,诗歌更早早走下了当初的圣坛。可是,即便是断臂的维纳斯也仍然是维纳斯,那些仍在扼杀和摧残着诗歌的屠夫屠女们,求求你们手下留情了,哪怕是为泉下蒙羞的老祖宗们积点阴德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12:55 | 只看该作者
赵丽华代表作品(10首)



1.《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赵丽华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2.《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赵丽华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3.《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赵丽华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4.《摘桃子》

              赵丽华

诗人们相约去北京西郊摘桃子
问我去不去
我说要是研讨我就不去了
但摘桃子好玩
远胜过赏花


5.《我爱你爱到一半》

                   赵丽华

其实,树叶的翻动
只需很小的力
你非要看看白杨叶子的背面

不错
它是银色的


6.《大多数人都活得不容易》

                          赵丽华

除了这朵花要开
再也看不到别的了


7.《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丽华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8.《巴松错》

               赵丽华
  
莜麦菜还小
就可以吃了
后来丝瓜结了
可以每天去摘

  
9.《我发誓从现在开始不搭理你了》

                    赵丽华
  
我说到做到
再不反悔


10.《张无忌》

                赵丽华

张无忌和赵敏接吻
赵敏把张无忌的嘴唇
给咬破了
有关这一吻
电视上处理得比较草率
3#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11:32 | 只看该作者
沈浩波代表作品(10首)



1.《一把好乳》

           沈浩波

她一上车
我就盯住她了
胸脯高耸
屁股隆起
真是让人
垂涎欲滴
我盯住她的胸
死死盯住
那鼓胀的胸啊
我要能把它看穿就好了
她终于被我看得
不自在了
将身边的小女儿
一把抱到胸前
挡住我的视线
嗨,我说女人
你别以为这样
我就会收回目光
我仍然死死盯着
这回盯住的
是她女儿
那张俏俏的小脸
嗨,我说女人
别看你的女儿
现在一脸天真无邪
长大之后
肯定也是
一把好乳


2.《我们那儿的男女关系》

                 沈浩波

有一次
我的光棍叔叔
把隔壁王有才的老婆
就是那个长着两只肥胖奶子的朱翠花
摁倒在我家门口的泥地上
使劲捏她的大乳房
朱翠花仰面朝天,搔动着手脚
咯吱咯吱笑个不停
我那八十多岁的奶奶倚着门框
看着他俩在地上打闹
她虽然已经老眼昏花
仍然笑得合不拢嘴


3.《做爱与失语症》

               沈浩波

在星期六的诗歌朗诵会上
美丽的女诗人
正在朗诵一首
有关做爱的诗歌
她的声音柔美甜嫩
就像一切被生活和爱情
宠坏了的女孩子
尤其是当她脆生生的
读到“做爱”一词时
更是透露出一股
春天芳草般的幸福气息

而我就不一样了
对于“做爱”一词
我总是讳莫如深
即便我心潮澎湃地
抱起心爱的女人
我都不好意思提出
“来吧,我们做爱吧”
这样美妙而直接的要求
我不喜欢这个词
觉得太酸
就好象是西方语言的翻译体
而我一旦觉得
我正在用翻译过来的
洋腔洋调
与自己的女人
进行性交流
我那可怜的身体
就会哆嗦不已

同样令我难以出口的
是那个“操”字
每当我试图用“操”
来代替“做爱”
我怀里的女人
就会勃然大怒
仿佛一个陌生女子
受到突如其来的性侵犯
以次类推
“干”是干不得的
“办”是办不得的
“日”是日不得的
一切男权主义的话语
在时代的新女性面前
全部失效

甚至连那个客观冷静的
“性交”一词
都遭到了女人
剧烈的反对
她说这个词语
会使她联想到
动物交尾
那么
难道非要我说出
“亲爱的,我要”
才能令她心满意足吗
可这样一来
我却又心意难平
我仿佛一个
嗷嗷待哺的小儿
正拉着他*的衣襟
要奶吃

就这样
我面对一具
美妙的女人胴体
就好象那些
学院里的知识分子
面对一篇篇
灿若星辰的口语诗歌
患了严重的失语症
不知从何下口


4.《挂牌女郎》

            沈浩波

我呼吁
把普天下女人的胸
划分为两种
可以随便摸的
和不可以
随便摸的
并且每个女人
胸前都挂一大牌
上书:可以随便摸
或者:不可以随便摸
这样,当我走在街上
看到那些
丰乳肥臀的女人
就不用犹豫
不用彷徨
更不用把脸色
憋得象猪肝一样


5.《强奸犯》

           沈浩波

他猛扑上去
一把撕开
这可怜女人
的衣衫

天哪
他惨叫一声
又是一个
平胸


6.《棉花厂》

            沈浩波

姑娘站在小旅店的庭院深处
一棵大树底下
小马说:姑娘,把头抬起来
他用手托起姑娘的下巴
又摸了摸她的胸
然后说:就是她了

小马在里面打炮,我和小张
在外面等
老板娘对小张说:今天得收60块
“这是棉花厂的小姑娘
才17岁”
我说:棉花厂的?
老板娘说:我这里不光有棉花厂的
还有服装厂,和酱油厂的


7.《满大街》

            沈浩波

大街上的姑娘
张开了翅膀
没有翅膀
张开了胳膊
胳膊下面
没有腋毛

大街上的老头
张开了翅膀
没有翅膀
张开了扇子
扇子下面
两个乳房

大街上的警察
张开了翅膀
没有翅膀
张开了电棒
电棒很大
就像鸡芭

大街上的塑像
张开了翅膀
没有翅膀
张开了怀抱
伟人胸襟
少了胸毛

大街上的小狗
张开了翅膀
没有翅膀
张开了后腿
当街撒尿
真他妈爽

大街上的城楼
张开了翅膀
没有翅膀
张开了红旗
红旗飘飘
真他妈骚

大街上的我们
张开了翅膀
张开了翅膀
张开了翅膀
张开了翅膀
瞧那傻样


8.《38条阳具》

             沈浩波

我要讲的是一个女人
生活在北方某个小城
她的阴道宽阔通畅
如同一家黑店
总是门面大敞

有一段时间
她有了特殊的癖好
就像胖子爱吃肥肉
苍蝇爱叮牛粪
她想搞搞男诗人

那些南来北往的
那些略有名声的
那些聪明睿智的
那些瘦削苍白的
那些有老有少的

只要来到此处
便被一把揪住
不拘粗细长短
皆被视为硬物
一律塞在身下

被搞的诗人兴奋异常
在各个城市奔走相告
“她就像一只老母鸡
骑在我身上咯咯乱叫”
另一个则略显羞怯:
“我们只是随便搞了搞”

倒是这女人陷入了绝望
举着肥短的双腿愤怒地骂娘
“一年下来诗人搞了不少
用过的阳具足有38条
却没有一个让老娘达到高潮
那些狗屁不通的诗章
跟他妈废纸有什么两样”


9.《硬和软》

           沈浩波

鸡吧软
是偶然

心肠硬
是惯性

我数了一下
到今天为止

鸡吧软了3回
回回刻骨铭心

心肠硬了4次
每次绝不回头

见识过我鸡吧软
也领教过我心肠硬的

惟有你一人
今天在车里突然想起你

仅仅一件小事
令我泪流满面

此刻心肠柔软
你却不会看见


10.《姐姐去了南方》

                沈浩波

姐姐走在前面,小德
跟在后面
走过长长的一条街
去打酱油,那是
很早以前的事

有一次
被两个小流氓截住
其中一个,捏了姐姐的
屁股
说:不错,像个柿子
还有弹性
小德在后面
吓得哭了

后来,姐姐去了南方
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小德长大了
做水果生意,也去了南方
学会了嫖妓

头几年,小德
从来不嫖屁股大的
有人说他
喜欢尖屁股的女人

这几年,小德
只嫖屁股大的
嫖得高兴时
就拍着女人的屁股,说:
不错,像个柿子
还有弹性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10:15 | 只看该作者
徐乡愁代表作品(10首)



1.《屎的奉献》

              徐乡愁

屎是米的尸体
尿是水的尸体
屁是屎和尿的气体
我们每年都要制造出

屎90公斤
尿2500泡
屁半个立方
另有眼屎鼻屎耳屎若干

庄稼一支花
全靠粪当家
别人都用鲜花献给祖国
我奉献屎


2.《拉》

             徐乡愁

键入一个拉字
我们便开始拉家常
拉关系
拉后腿
拉帮结派
但是不能拉屎

这是汉字全拼输入法
这儿的肛门早已关闭
如果你胀了
就先把裤裆拉开
再另外去找屎


3.《拉屎是一种享受》

                   徐乡愁

在后檐口蹲下来
手纸也跟着我蹲下来
这时候,我什么也不去想
两会是不是成功地召开了不去想
美国该不该打伊拉克不去想
口袋是否小康了农民是否减负了
都统统不去想
我现在最要紧的是
把屎拉完拉好
并从屎与肛门的摩擦中获得快乐


4.《解手》  

      徐乡愁

就是把揣在衣兜里的手
解脱出来。把忙于数钱的手
解脱出来。把写抒情诗的手
解脱出来。把给上级递烟的手
解脱出来。把高举旗帜的手
解脱出来。把热烈鼓掌的手
解脱出来

把举手表决的手解脱出来
把举手选举的手解脱出来
把举手宣誓的手解脱出来
把举手投降的手解脱出来


5.《在荒郊野岭》

      徐乡愁

如果你到了荒郊野岭
前不挨村后不着店
怕强盗打劫
怕鬼狐缠身

这时候
你突然在路边发现
一泡热气腾腾的鲜屎
一种安全感便油然而生

有屎就有肛门
有肛门就有人烟
转过山梁就是


6.《你们把我干掉算了》

        徐乡愁

我的头颅开始腐烂
头发和头屑不停地下掉
我的五官开始腐烂
眼屎鼻屎耳屎大量分泌
我的心脏开始腐烂
面对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无动于衷
我的骨头开始腐烂
腐烂深入骨髓腐烂开始长蛆
我的鸡芭也开始腐烂了
我懒得去操这个装逼的世界

你们不必给我治疗
也不必语重心长地教育我
你们干脆把我干掉算了
现在正是阳春三月
太阳晒得我发懒晒得我发困
正是干掉我的最佳时机


7.《人是造粪的机器》

             徐乡愁

牛顿从墓穴里爬出来
他的心脏开始跳动
血液开始循环
他的头发由白而青而黑
事隔多年还是那样郁郁葱葱
这时候,落地的苹果回到了树上
地球的引力已经消失
牛顿和他的灵感
正在自家的草坪上练习退步走
从果园退回到宿舍
从老年回到少年
从少年回到胎儿
从胎儿回到受精卵
牛顿他爸和牛顿他妈
此时正在床上
制造牛顿
真对不起,放映员抱歉地说
我把电影片子放倒了

好,下面我也要用同样的方法
让伐倒的树木再立起来
让病亡的亲人恢复健康
让乱收的经费退还给人民
让判错的冤案发回去重审
我还要让乱扔的垃圾回到手中
让大便和小便
都回到人的肛门
并在反引力的作用下
穿过大肠和小肠再穿过胃
直抵扁桃也锁不住的咽喉
最后从口腔里吐出
香喷喷的米饭和果实
从前,人是一个个造粪的机器
现在制造黄金


8.《春播马上就要开始了》

               徐乡愁

春播马上就要开始了
农民没有钱买化肥
农民只有呆坐在门槛上哭泣

当官的却不能哭
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并紧急调配所有的机关干部
分期分批地
派遣到乡下去造粪

有的是包专车去
有的打的去
有的是一个人去
有的携带老婆孩子一块儿去
他们一个个西装革履
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造粪的机能一个比一个优良
也有带病坚持工作的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但为了支援祖国的农业建设
为了不辜负上级的殷切希望
苦点累点病点没有关系

在餐厅
造粪的原料早已备好
等开春的锣鼓一响
他们便开始猛吃优质大米
豪饮上等名酒
狂吞鸡鸭鱼肉海鲜
然后保质保量地
把屎屙足把尿撒够
以确保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9.《在院墙的里面》

                     徐乡愁

院墙的里面是单位
单位的里面是房子
房子的里面是房间
房间的里面是人
每一个人都穿着衣服
衣服的里面是肚皮
肚皮的里面是肠子
肠子的里面是屎


10.《拉出生命》

            徐乡愁

如今的诗坛上
流行自杀
我却不能自杀
咱们希望没有
可不能让绝望也没有

而我早已把时间给杀死了
灵魂就象大便一样
被我很容易地排出体外
只剩下一具活尸
在人间孤注一掷地死着

所以我穿不穿衣服都一样
读不读书都一样
革不革命都一样
要钱我没有
要命我还是没有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4:40 , Processed in 0.0485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