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诗词在线
作者:天步子
==============================
第一卷
一
◆楹联,又名对联,对子。楹联乃文学样式之一,此与诗词对仗不尽相同,对仗仅为诗词格律要素之一,而非文学样式。世界最短小文学样式即为楹联,然楹联又并非世界最短小之文学样式。其最短小者单幅仅一二字,全联为二字、四字。日本人认为日本俳句为世界最短小文学样式,因其只有“十七音”,然其短小仍不及楹联。楹联长者可长达数百字,甚至一二千字。清代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长联》,号为“天下第一长联”,凡一百八十字。然比之长者,不乏其联,清代钟耘舫所撰《拟题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已长达一千六百一十二字,今人所撰对联更长,能称对联者,实用汉字已超过二千字。
二
◆中国诗文有韵文、散文之分,然对联既非韵文,亦非散文,乃是无韵律文。诗、骚、古风、乐府歌行、古近体为无律韵文,近体诗、词、曲为有律韵文,部分赋、骈文为讲究用韵或守律之散文,其余散文为无韵无律之文。楹联虽非韵文,然其讲究对仗,一般地说,不特词性要对,而且平仄亦须相对,其本质乃是“无韵之诗歌,有律之散文”。
三
◆古人为驱邪致福,有将桃符、苇索悬挂于门前之习俗。汉代王充《论衡•订鬼》:“《山海经》又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按神荼郁垒,读如神舒郁律,今本《山海经》无此文)从中可见,以神荼、郁垒驱鬼辟邪,始于黄帝时期,且始用“大桃人”,以后逐渐演化为“桃符”。南朝梁宗怀《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黄帝时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与虎”,南朝梁时门户上“画鸡”,盖亦源于古代传说。《初学记》曰:“桃都山有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出照木,天下鸡即鸣,天下鸡皆鸣。”天鸡报晓,鬼物不用捉拿即可散去。于桃符之上书写文字,则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相传孟昶于后蜀亡前一年除夕自题桃符板于寝门云:“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是为春联之始。据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春联》、翟灏《通俗编•时序•春联》等书记载,“春联”一名源于明初,后世乃以红纸代桃符书吉语为对联,贴于门上,谓之春联。
四
◆汉字不特为象形文字,亦为声韵文字。汉字“音字”对应(即“一字一音”、“一音一字”),乃产生楹联文学样式之基础。世界非“音字对应”之文字者,可以产生诗歌,但无以产生楹联。
楹联既为律文,其一律在上下联文字相等,其二律在上下联节点上平仄相对。律在上下联文字相等,从古迄今,并无任何异议。民国时期,有人将“袁世凯”与“中国人民”相对,三字对四字,意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乃是一种特殊艺术表现手法,后亦有人将之归类为“缺字联”。律在节点上平仄相对,从古迄今,亦无异议,楹联平仄之声韵系统完全等同于传统诗词之声韵系统,其显著特点便是包含“入声字”。然而,今日有人提倡“新声新韵”,乃是一种理论存在,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尚未可知。自元代以来,以“入派三声”之声韵系统作传统诗词甚至楹联者,迄今尚无成功。
五
◆中华诗词喜爱对仗,对仗亦是近体诗“三要素”之一。对仗从古诗之偶尔所用,已然变为律诗之必用,绝句与词曲之常用。然对联与对仗仅承担全诗一部分内容不同,有完整的章法和联意,因而对联乃是一种文学样式。
六
◆孟昶,初名仁赞,字保元。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沙河孟石岗),出生于晋阳城(今山西太原西南)。五代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立为太子,继位后,改元广政,好游宴,不务政事。二十八年宋兵入蜀,后蜀兵败举州降宋。死于开封。其有联曰:“新年纳余庆;嘉节贺长春。”相传孟昶这副对联撰于后蜀亡前一年,是今日所见春联最早者,亦是对联或楹联最早者,然而有说写“春联”并非孟昶首创,对联或楹联历史或可追溯到五代之前。对联或楹联究竟始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
此联语言浅近,雅俗共赏,上联“余庆”源于《易经》,其《坤卦•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联中“纳余庆”之语,亦有劝人向善之意。下联“贺”,一本作“号”,此据宋代张唐英《蜀檮杌》定为“贺”。
七
◆契盈,五代吴越闽中人,为杭州龙华禅寺僧。其有《题杭州碧波亭》联曰:“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八月十八日,为潮神生日,故潮峰最高,江潮最为壮观。此联平仄格式等同于七言律句,语言朴素无华,然能令人过目不忘。
八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宋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举天圣八年进士科,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致仕,退居颍川,卒谥“文忠”。撰有《毛诗本义》、《新五代史》、《集古录》等,并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后人辑有《欧阳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其中《居士集》为欧阳修晚年自编。其有《题岳阳楼》联曰:“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岳阳楼始建于公元二二〇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吴将鲁肃之“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骚客题咏岳阳楼者众多,对联数量也是累百上千,欧阳修此联为岳阳楼更是增添了奇光异彩。上联写洞庭湖烟波浩渺,而以“眼底风波,无时不作”,喻指人世艰难以及宦途险恶;下联写登楼者欲借云梦泽之水,洗尽心中“块垒”。全联的艺术表现手法与长短句相类,内容为“写眼前景,道心中事”。
九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为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全才。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其有《题武昌黄鹤楼》联曰:“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之上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一九八一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址仍在蛇山头。主楼高四十九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此联气势宏渺,于平常中见其胸怀浩荡。
一〇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之一。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风格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常常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著有《易安居士文集》等。其有联曰:“《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此联为嵌名联,它将两位与作者同时代著名人物的姓名嵌入联中,以人名字面意思,巧妙地连缀成联,予人以一种雅趣。柳三变,即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为宋代著名词人。张九成,字子韶,南宋绍兴二年殿试为状元。此联将人名解义为“三变柳影”、“香张(飘)九成(十分之九)”,可谓殊为巧妙。“三变”源于《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九成”源于《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二者皆有出处,用在联中,堪称绝对。
一一
◆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遁翁、逆翁,别号考亭先生、紫阳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及门人所辑《朱子大全》、《朱子语录》等,词集有《晦庵词》。朱熹亦善撰对联,其有《赠友》联曰:“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此联平易浅近,近乎俚语,而其运用典故看似信手拈来,不留痕迹,实则苦心经营,寓意深刻,境界高远,若非学富五车,怀有旷世手笔,信难为之。另外,此联上联“倒”为动词,下联“深”为形容词,两者词性、字义皆不同,然而所对却很工切。现在有对联理论家认为,对对子必须要词性相对、句式相对,这未免是画地为牢,自加枷锁。以现代汉语之词性、句式、语法来规定、约束以古代汉语为基础之对联等文学样式,无疑是“缘木求鱼”。古代学者将“动词”称为“死动”,将形容词称为“活动”,二者皆“动”,自然可对。与此相类,上联“好”为形容词,下联“音”为名词,也可以将之看作“活名”对“死名”,因此二者亦自然可对。
一二
◆朱熹《题漳州白云岩书院》联曰:“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白云岩,一名云洞岩,在漳州龙海县蔡坂村,朱熹任漳州知府时,曾在此建立书院,并在此讲学。自明代理学家蔡烈隐居读书于此之后,四方名士更是接踵而至,前来访道问业。全联以夸张想像之笔,将书院写得气魄宏大,极富神韵,而其远大理想,博大襟怀,至今读来,仍然令人心潮澎湃。
一三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其有《题扬州迎月楼》联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全联遣词华丽,想象丰富,用典精当。以七言成联,适合书法和悬挂,如此佳联,必可为迎月楼增色。
一四
◆林泉生,字清源,号谦牧斋,晚号觉轩。清福州永福人。天历进士,授福清州同知。官至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其有《题福建永泰方广岩》联曰:“石室云开,见大地山河三千世界;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干。”方广岩又名方广寺,宋建隆二年建。方广岩以天然岩洞上的巨石“一片瓦”而名驰八闽,洞中有明朝建立的古寺“方广寺”。全联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气息,遣词造句,颇见提炼功夫。其中“石室云开”对“水帘风卷”,颇有真力;“大地”对“半天”,颇有新意。另以“三千世界”对“十二栏干”,是以大对小,以虚对实,亦颇为工稳。
一五
◆朱元璋,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明王朝的开国皇帝。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葬于南京明孝陵。清代学者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明帝都金陵,某年除夕前,朱元璋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后来,朱元璋为了取吉利,命令春联要以朱砂纸作底,以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表明朱明江山万代相传。在朱元璋引领下,海瑞、解缙、徐文长、袁宏道等一批楹联大家生逢其时,使得楹联从立意、结构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朱元璋本人也是一位楹联高手,其有《赠徐达》联曰:“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此联非出自帝王之手不能为之,常人亦不敢为之。朱元璋又有《题屠户》联曰:“双手拔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上联以奇思致胜,下联以幽默见长,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一六
◆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江西吉水人。曾任翰林学士、广西参议,为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民间多有其楹联故事。解缙有联曰:“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此联用“芦苇”、“竹笋”,皆为常见事物;“头重脚轻”、“嘴尖皮厚”,皆为百姓常语。此联继承宋代“说理诗”文风,是一副“说理联”。诗词要讲究“持人情性”,以“言志”为上,以“说理”为下;然而,然于对联,“言志”、“说理”皆可,“言志”者有佳作,“说理”者亦不乏精品。
一七
◆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县梅港(今属江西)人。明朝理学家。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左传公羊、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辞等,无不涉猎。及壮,师事崇仁硕儒吴与弼,而醇正笃实,饱读儒家经典,尤致力于程朱理学,过于其师。晚年绝意仕进,筑室山中,学者日众。寻主白鹿书院,以布衣终身。其《自题书壁》联曰:“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青年毛泽 东曾经书写此联,用以激励自己。此联以“三更”、“五更”对“一日”、“十日”可谓工整切实;而“三更眠”与“五更起”、“一日曝”与“十日寒”属于句中自对,显得典雅不俗。另外,此联“眠”与“起”、“曝”与“寒”属于反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于此可见一斑。
一八
◆善事不易为,奇书不易见。君子以务善为本,“每闻”他人善事,自有“见贤思齐”之心,故而心中喜悦,甚于生火做饭。君子以读书为业,见到“奇书”,必欲先睹为快,甚于饮水解渴。明代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其有联曰:“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此真乃真君子之心声、穷读书人之至语也。
一九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曾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五十八位。其有《题于谦庙》联曰:“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正统十四年,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夕。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之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联中“赤手”、“银河”, “青山”、“白骨”,既是句中自对,又是上下相对,使之文理紧密,结构严谨。统观全联,上联大气磅礴,下联委婉细腻,确实为“无韵指诗”,亦为作者发自内心独白。
二〇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进士第一(即状元),授翰林修撰,嘉靖时担任经筵讲官。父亲杨廷和为首辅,以议礼冒犯明世宗,乞求归去。杨慎执前议力谏,两次受到廷杖,谪戍云南。在云南期间,时间宽裕,书无不览,好学穷理,老而弥笃。记诵广博,著作丰富,为明代第一。论理学极端诋毁陆九渊、王守仁,论经学极力诋毁郑玄,然因好胜,甚至依托杜撰。著有《升庵集》八十一卷,《外集》一百卷,《遗集》二十六卷,以及杂著多种,其《丹铅杂录》、《续录》、《余录》等尤其著称,后来其弟子梁佐又删同校怪,分类合辑,统称为《丹铅总录》。其有《题昆明华亭寺》联曰:“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里;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华亭寺(一本作“华庭寺”),在云南昆明湖畔的华亭山。原为宋代大理国时期鄯阐(今昆明)侯高智开别墅,元延祐七年,玄峰法师在此处建寺,初名“大圆觉寺”,玄峰为本寺开山祖师。天顺六年明英宗钦赐寺名为“华亭山大圆觉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仍恢复“华亭寺”寺名。上联“烟霭”为名词,下联“雨晴”乃指“雨天和晴天”。从字面上来看,“雨晴”为形容词;但从字义来看,二者仍是“活名”对“死名”。上联第三句第六字应用仄声字,而 “茫”为平声字,或许未“苍莽”之误,而作者未能察觉;若将指改为“苍莽”、“青翠”等,对于作者来说,非为难事。
二一
◆明嘉靖年间文人郑烨有《题杭州西湖湖心亭》联曰:“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上联写湖面景色,下联写湖周景色。全联玲珑剔透,旖旎如画。然上下联若无第三句,则前二句则有“合掌”之嫌,此为写景联常见之病,而此联末句以“入画”对“宜人”,则避之矣。
二二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追谥忠愍。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谏臣。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因弹劾严嵩而死,被奉为北京城的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其有《题山东济南演武厅》联曰:“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杨继盛此联短短十字,志向之高,气魄之大,性情之烈,在五言对联中,堪称首屈一指。诗歌讲究“温柔敦化”,而此联中“铁肩”、“辣手”等语,则极具文人的阳刚之气,是以千古流传,震撼天地。一九一六年九月某日,李大钊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于是他写了这幅对联,将“辣”改成了“妙”,但气势已弱,不如原玉。一九一八年,邵飘萍在北京创办《京报》。邵飘萍特地在编辑室大书“铁肩棘手”四字,勉励报馆同人“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将“辣”改为“棘”,其文意相通,气度未减。
二三
◆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其有《题杭州吴山城隍庙》联曰:“八百里源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春秋时期称吴山,在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山势绵亘起伏,伸入市区,左带钱塘江,右瞰西湖。五代吴越中时山上有城隍庙,亦称城隍山。吴山上有“江湖汇观亭”,登亭眺望,可揽江挽湖,尽观杭城风貌。上联“八百里源山”、下联“十万家烟火”为前三后二句式,与五言律句一般的“前二后三”句式不同。此处用此句式,于声律上显得尤其活泼,有如江水流动;而后面的六言句显得尤其沉稳,有如砥柱。
二四
◆徐渭擅长对联创作,尤其擅长长联创作,在《徐渭集》中就载有对联一百一十八副,而所写的四十字以上的长联就有十二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徐渭最先突破百字长联,其《题绍兴开元寺大殿》联长达一百四十字长联,至今犹存。其联曰:“坛为祝厘之重,暂集衣冠剑佩,尽宜斋沐焚修,况前临芹沼,后倚花封,并称高山仰止。念锡檀家搬柴运米,触目皆证果圆机,切莫向糟丘畔时酣花鸟醍醐,看天堂立登,哭地狱枉设;寺当辐辏之廛,则凡湿化胎卵,未免屠沽驵会,若故杀养生,因贪恣狡,便坠涅海无边。今禅林辈暮鼓晨钟,何下非醒人木铎,但能于枕头上常见衅牛觳觫,许今朝入市,与昨日不同。”绍兴开元寺为吴越王钱缪所建(后唐长兴元年),据嘉泰《会稽志》载:“重闳广殿,修廊杰阁。大钟重数千斤,声闻浙江之湄。佛大士应真之像,皆雄特工致,冠绝他刹。”每年元宵佳节,旁数十郡县及海外商贾皆云集于此。南宋建炎四年,开元寺焚于战乱,明万历十三年,僧真秀募缘重修大殿。至清代,开元寺内陆续修建藏经楼、汤公祠、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
徐渭开长联创作之风,从此联中可以看出初期长联之特点:一为长短句参差不一,最短四字,最长十二字。二为多用领字,其如上下联相对应之“为”与“当”、“况”与“若”、“念”与“今”、“皆”与“非”、“看”与“许”等,皆为领字;“尽宜”与“未免”、“暂集”与“则凡”、“并称”与“便坠”等,皆为二领字;“切莫向”与“便能于”为三领字。领字可以不计平仄,但为使声律和谐,有些领字也讲究调平仄。三为平仄不如后代讲究,其如“佩”与“卵”、“堂”与“朝”、“狱”与“日”等,皆为“同平”、“同仄”。四为语法不尽相同,其如 “天堂立登”与“今朝入市”,而“搬柴运米”与“暮鼓晨钟”虽语法不同,但可视为句中自对。惟联中“芹沼”疑为“芹藻”之误,比喻贡士或才学之士,语本《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二五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李贽一生曾用过的名号众多,尚有笃吾、百泉居士、宏父、思斋、龙湖叟、秃翁等。李贽为泰州学派一代宗师。著有《焚书》、《藏书》、《初潭集》和《易因》等。其《题泉州赐恩岩寺》联曰:“不必文章称大士;虽无钟鼓亦观音。”恩岩寺,位于泉州东北清源山左峰,为清源山四大名刹之一。寺前古樟枝叶如盖,寺后巨石相连,蔚为壮观。上联“不必文章称大士”,意为“不要认为因为文章写得好便可称为大学者(士)”;下联“虽无钟鼓亦观音”,意为“虽非权贵亦须体察民间疾苦声。”全联嵌字巧妙,构思奇特,关心民瘼,自身等佛,故能不朽。
二六
◆明嘉靖年间郭婆带,为东南沿海海盗。郭海盗不但能撰联,而且能掉书袋,令人惊异。其联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上联“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源于《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下联“人之患”,源于《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束带立于朝”,源于《论语•公冶长》:“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全联悉用孔孟经典章句集成,竟出于海盗之手,堪称一绝。此联亦有讥讽统治者“不知其仁”、孔孟之道不能为统治者真正奉行之意。
顾宪成对联一副
二七
◆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世称东林先生。明无锡(属今江苏)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万历二十二年革职还乡,与弟允成和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往往讽议朝政,朝野应合,东林之名由是大著。和赵南星、邹元标号为三君。有《顾端文遗书》等。其有《题东林书院》联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天地间有风声、雨声,教室内有读书声,读书人虽然淡泊宁静,而对此却不能充耳不闻,对于课堂外的事情,读书人应该有一种了解、关爱之情,而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全联文字浅近,而声律独特,意蕴深远。其思想深刻,艺术独特,故能成为千古传颂之天下名联。
二八
◆洪应明,明人。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著有《菜根谭》。其有联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上云卷云舒。”全联神清气闲,优哉游哉,非饱经风霜、宦海沉浮之士,难将世事看得如此真切,难将人世看得如此透彻。其中淡定自如之气,俗者尤不能及。此联惟“看”与“观”同义,将“观”改作“任”,则联意更佳。
二九
◆左光斗,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别命左遗直、左共之、左浮丘.。明桐城人(今枞阳县横埠镇人)。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其有《自题书斋》联曰:“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全联有胆气开张,书风洋溢,意境高远,其格调优雅,在五言对联中堪称独领风骚。
三〇
◆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明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其有联曰:“涧雪压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写诗多情景交融者,而写联则既多情景交融者,亦多情理交织者。此联虽在写景,但也在写理,故而也极具哲理性。
三一
◆李渔,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江苏雉皋(今如皋)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后居于南京,将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其《题庐山绝顶》联曰:“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作者登上庐山绝顶,将眼前景色尽皆略去,而直写心中感受,令人飘飘欲仙,欲罢不能。作联以写景为易,以写情为难;以写世俗为易,以写仙道为难;以写物为易,以写心为难。而李渔此联写仙即为写情,写禅即为写心,是以感天动地。
三二
◆王夫之,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著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等。其有联曰:“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此联有反清复明之志。明亡后,遗民多有亡国之痛,有不愿降清者,有奋起抗清者。王夫之此联上联嵌“清”,表明清朝“难留我”,我不愿意归顺清朝;下联嵌“明”,表明明朝虽亡,但在心中未亡。全联明则写景,暗则表明不愿臣清之志。
三三
◆明代进士廖鹤年《题醮坛》联曰:“经忏可超升,难道阎罗怕和尚;银钱能赎罪,原来菩萨是赃官。”此联以“醮坛”借题发挥,不禁令人感到义正辞严,而且令人发出会心一笑。语言平淡而机巧,意思委婉而辛辣,乃讽刺联中之上乘之作。
三四
◆明代蜀中永川人游俊《题襄阳三顾堂》联曰:“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此联为千秋名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安刘定蜀之伟业。上联用“仄仄平平仄”,下联用“仄仄仄平平”,而非“平平仄仄平”,此为依律句规律而为,自是可备一格。
三五
◆游俊《题成都新都升庵祠》联曰:“荷花香罢桂摇秋,好风月尽勾留,酒不招李翰林,诗不和杜工部,睹一龛肖像,我激起谏诤精诚,蛮烟瘴雨砺贞操,况贬潮韩愈,转成化蜀文翁,系忠义于平湖,数百载仰言表行坊,何须问浩浩洞庭,澄澄西子;衣带缓时人欲倦,臭皮囊勤摆脱,官莫寻谢知县,将莫遇马威侯,叹满地疮痍,谁有个痌瘝怀抱,落日浮云装幻境,恐哭汉贾生,犹似投江屈老,拜宝光而绕塔,十三层皆禅门觉路,再休管年年芳草,夜夜啼鹃。”杨升庵,即杨慎。此联文辞典雅,据典精当,诗情画意宏富,精神情感纯真。它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虽然无韵,但意不逊诗,文不逊词,为明代长联最耐读者。其艺术境界、艺术风格,已开清代长联之先河。
三六
◆孙髯翁,名髯,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孙髯翁墓位于云南弥勒县城髯翁西路髯翁公园内。其有《题昆明大观》长联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昆明大观楼,又称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濒临滇池草海北滨。清同治五年马如龙《重建大观楼记》载:“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称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华,因其近太华而名。”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余嘉华主编的《云南风物志》载:“康熙二十九年,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材,修建亭台楼阁……因取名大观楼。”
孙髯翁现仅存对联三副,而此副对联足以成名立万,傲视群雄,可谓“孤联盖清诗”。有清一代,虽然诗词总体成就高于明代,但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不如对联突出,髯翁这副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足以和唐诗、宋词、元曲媲美。它将对联艺术推向了新高峰,主要特点表现在:一为声律更加成熟和谐。对联虽然不要求押韵,但也注重和讲究声律。中长联尤其是超级长联,更要讲究“马蹄韵”。所谓“马蹄韵”,早在唐代或唐代以前就已为人所知,为人所用,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便采用了 “马蹄韵”。在长联中引入“马蹄韵”,尤使联文声律和谐。髯翁此联基本遵守“马蹄韵”,但又不完全局限于“马蹄韵”,而是根据文章的安排有所灵活使用。二为全联有“起承转合”。此联从“滇池”的景色起写,其中经“承”、“转”之后,最后又合到周围景色,章法结构请完整。同时,上联和下联又各自有“小起承转合”,与词相类。三为惜墨如金。其如上联中的“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仅用十六个字,便将昆明四周的景色概括出来,而且极其形象生动;又如下联中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也是仅用十六个字,便将四个朝代的历史概括出来,而且典雅有致。四为使用排比以增强气势。汉赋喜用排比,但往往喜欢面面俱到,用字生僻晦涩。此联排比浅近生动,且特别讲究互对(即词性、字义、句式相同或相近),其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等。
三七
◆郑燮,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著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其有联曰:“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诗联书画皆能。此联通俗易懂,却深含哲理。上联“室雅何须大”,取意于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下联“花香不在多”,也是取意于《陋室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与古人所谓“稷黍非馨,明德惟馨”(《书•旅獒》)之理相通。读书人以德为馨,千载依然。
三八
◆郑燮《题春联》曰:“除旧布新,明知往者非来者;
改天换地,始信今人胜古人。”郑板桥此联皆取意于《论语》章句,上联“明知往者非来者”,源于《论语•微子》:“楚狂接舆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怠而!’”下联“始信今人胜古人”,源于《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全联气正而语不怪,调高而言不俗,对来者、今人颇有激励之功。
三九
◆郑燮《六十自寿》联曰:“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对自己所熟悉者,莫过于自己。人皆天地之间匆匆过客,康宁生死又何必在怀?若能心不为形所役,自然是快活长寿。此联亦是对孔子“六十而耳顺”之语一种诠释,联中有蔑视官场,向往自由生活之态。作者以“三余”为安,以“三无”为雅,其意自在其中。前联词虽俚而文不俗,意虽新而对犹工,确是怪手偶得,自是不可多得。
四〇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出身于 “百年望族”后因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世艰辛。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曹雪芹擅长小说,其《红楼梦》成为我国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仅其文采之美,便在其它名著之上。其有《自题》联曰:“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此联一名《题砚》,但从联中的意象来看,以《自题》为确。全联力不着纸,其意境深远,格调之高,庸人自不能及。
四一
◆罗典,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清乾隆十二年乡试第一,乾隆十六年殿试传胪,选庶吉士,授编修官。后转御史,历吏、工二科掌印给事中,迁鸿胪寺卿,两主河南乡试,督四川学政。其《题湖南长沙爱晚亭》联曰:“爱日喜雨,蒸润着锦绣山河。汇八百里洞庭,耸七二峰衡岳。归楼听叶,古寺飞钟,林下停车,亭前放鹤。寻汉魏最初胜迹,览湖湘首著名城。大可搜芷搴兰,岂为赏心憩足。岁月莫蹉跎,值此风和景淑,且登临看东流帆转,南浦雁回,北麓斗横,西峦光霁;晚烟朝霞,烘笼过繁华夏宇。溯三千年历史,数廿四代英豪。泄恨鞭尸,离骚忧国,遗书匡世,评论兴邦。迺周秦以还哲贤,皆吴楚群知硕彦,当骄地灵人杰,应惜寸时分阴。平生须砥砺,到此游目骋怀,安能负这春圃桃红,夏池莲脂,冬阁梅素,秋岭枫丹。”爱晚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湖广总督毕沅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改为爱晚亭。与北京陶然亭、滁州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孙髯翁《题大观楼联》自问世以后,仿效者甚多,罗典此联亦为一副模仿之作,但较其它仿作,更见功力。其如“归楼听叶,古寺飞钟,林下停车,亭前放鹤”之句,堪与髯翁媲美,“东流帆转,南浦雁回,北麓斗横,西峦光霁”之句,亦堪并肩。但细审之,下联较上联为弱,其如“泄恨鞭尸,离骚忧国,遗书匡世,评论兴邦”,尚未如髯翁之“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等句精妙;结句“安能负这春圃桃红,夏池莲脂,冬阁梅素,秋岭枫丹”亦未如髯翁之“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那般令人回肠荡气。
四二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其《题圆明园戏台》联曰:“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候,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为清代大型皇家宫苑。咸丰十年,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十余年前,余尚未读到此联,有人将此联示余,谓为乾隆所作,余读之心中顿感悲凉,为其有亵渎圣人与文人之嫌也。后编《名联鉴赏》,方知此联为纪晓岚所作,不过是文人牢骚之语耳。纪晓岚一反文人习惯思维,将儒家历来推崇之圣王视为“戏子”,将名臣视为“耍手”,将“诗圣”、“诗仙”视为“会唱几句乱弹”,将《四书》、《六经》等文化经典视为戏文,将诸子百家视为杂说。全联嬉笑诙谐,然掩卷则令人深思。
四三
◆蒋士铨,字心余、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乾隆称士铨与彭元瑞为“江右两名士”。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隆三大家”。著有《忠雅堂诗集》、《红雪楼九种曲》等。其《题扬州史可法墓》联曰:“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清兵入关后,一路南下,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遇害。因无法辨认遗骸,遂于扬州梅花岭筑衣冠冢。乾隆三十七年又建祠奉祀。墓祠合称史公祠。全联感情沉烈,用典贴切,文采斐然,在诸多史可法墓祠联中,堪称佳构。
四四
◆毕沅,字纕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清代经史学家,文学家。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著有《灵岩山人文集》等。其《题武汉太白亭》联曰:“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武汉黄鹤楼旁有太白亭。李白游黄鹤楼,见有崔颢诗,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语,又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等。全联借李白游览、成仙之事,抒发人生感慨,有及时行乐和得道成仙之想。联语富有诗意,自是才人家数。
四五
◆刘一明,号悟元子、素朴散人。清山西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为清代哲学家,全真教龙门派传人。著作甚多,有《会心集》等。其《题俯仰楼》曰:“百尺喜凌云,佳日来游,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邀客凭栏,边塞风光折杨柳;五泉歌得月,凝目远眺,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举杯在手,古今事变感沧桑。”甘肃兰州有名胜小蓬莱,俯仰楼为其中一景。全联婉转沉着,节奏舒缓,鸿风懿采,溢于言表。尤其是上联集《孟子》章句,下联集《兰亭序》章句,颇见文学功底,非熟读诗文经史者,不可为也。
四六
◆邓石如,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原名琰,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清安徽怀宁人。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其《自题碧山书屋》联曰:“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全联罗列诸多景象,但简洁不繁,有大襟怀,是大手笔。上下联九种景象以每三句一组地诵读,其韵味则优于每二句一组地诵读。
四七
◆邓石如《自题草堂》联曰:“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小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静坐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上联为“六却”之道,皆从生活中而来;下联为“六补”之道,世人宜长效之。此联语言通俗,结构相同,构思精洁,堪称奇联。
四八
◆邓石如《自挽》联曰:“长七尺大身躯,享不得利禄,享不得功名,徒抱那断简残编,有何味也;这一块臭皮囊,要什么衣裳,要什么棺椁,不如投荒郊野草,岂不快哉!”全联皆为牢骚语,但性情豁达,不以名利为重,也不以身后荣辱为念,与庄子“鼓盆而歌”之生死观有相通之处。邓石如之联,皆从生活中而来,不喜用典,却胜似用典。对诗文、对联是否提倡用典,从古至今都存在争论,善用者自可用之,不喜用者自可不用之。诗文、对联之优劣不在于典故与否,只取决于作者自身而已。
四九
◆伊秉绶,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伊秉绶逝世后,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在当地“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其《题扬州平山堂》联曰:“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哀,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大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是秾花浊酒,便当了六一翁后余韵流风。”平山堂,位于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大明寺内。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当时任扬州太守欧阳修,极爱其清幽古朴,遂于此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因而得名。宋代叶梦得称赞此堂“壮丽为准南第一”。写诗有景多情少者,有景少情多者,前者如杜甫,后者如李白。写联亦是如此,有景多情少者,亦有景少情多者,默庵的这幅对联是景少情多。游人游览胜迹,往往是走马观花,不知景色所承载之历代文化内涵。伊秉绶此联景少情多,有山林隐逸之气。而景点有如此佳联,游客游览之余,能无得乎?
五〇
◆石韫玉,字执如,号琢堂,又号花韵庵主人,亦称独学老。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五十七年,任福建乡试正考官。旋视学湖南。历官四川重庆府知府,山东按察使。因事被劾革职,念旧劳赏编修。乃引疾归,主讲苏州紫阳书院二十余年。尝修《苏州府志》,为世所重。著有《独学庐诗文集》、《晚香楼集》、《花韵庵诗余》及《花间九奏乐府》。其有联曰:“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文章要有“精神”,这并不意味着要具有“时代性”,但一定要有“真理性”。 文章具有“真理性”才能“老到”,才能行之久远;文章只有“时代性”,而没有“真理性”,即使被炒作起来,成为赚钱工具,最终也会腐烂,被人遗忘。学问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或曰:“学诗三年,横行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为学者初始阶段,往往会自以为“学富山川,才横天地”而傲视天下,但真正富有学问者,却是最终归于“意气平”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