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9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南明遗物落西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3 12:3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福州晚报2005.03
作者:林璧符
======================================================

  ——黄道周手笔对联考证
  最近写作《福州西湖旅游板块》,到西湖公园调研,看到鉴湖亭有一副明末黄道周手笔对联,引人入胜。经仔细揣摩、分析,认定它是南明隆武政权皇宫建筑遗物。该联书法行草,蛇走龙腾,气势恢宏。对联内容:上联“荐馨好撷涧边草”,下联“养证无挠山下泉”,落款黄道周之后有两方印鉴。对联用青石阴刻。精雕细琢,落落大方。对联字迹填墨绿色油漆,印鉴描红。
  对联试解读。荐馨,祭献先贤。荐,作祭献解,出自礼记,《礼记·檀弓上》:“有荐新,如朔奠”。联想到民族魂鲁迅先生自题小照名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即愿将自己的热血祭献黄帝祖先,表明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诚。馨,流芳,指受百姓怀念、敬仰的先贤。这里指开国元勋朱元璋及历代明君。好撷,精挑细选,专门选用。撷,采摘。涧边草,生长在山涧周边的野菜。这里泛指各种时鲜野菜、野果及其制品等素食,专门采用涧边草作供品,洁净、素雅,又节省谷物、不与民争食,符合先贤的教诲:惜民力。养证,修心养性,一身正气。养,修养、涵养。证,证果,即正道、正气,出自易经《易·蒙》:“蒙以养证”。无挠,不去打扰,没有影响。山下泉,在山下流淌的泉水。这里应该是指靠山泉过生活的乡间农夫,广义为黎民百姓。无挠山下泉,作为一种纪律,约束自己和属下官兵,不乱拿群众的东西,不侵害群众的利益。该对联中心思想:传承先贤薪火,以民为本,固本兴邦。上联体现忠君爱国,下联表明廉政爱民。
  对联作者与南明抗清。黄道周(1585—1646年),今漳州市东山县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五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他心怀坦荡,为人耿直。1644年清兵入关,崇祯皇亲自缢。次年7月,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福州为天兴府,号福京,建立抗清南明政权。黄道周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隆武帝宫廷建在今鼓西路通湖路口西侧至西湖头一带,还借用周边部分民宅作各部机关及官员用房。11月,朱聿键下令出征,自己亲征。12月抵建宁,粮饷不足,顿足不前。黄道周到江西招募兵勇,筹集粮饷,被清兵俘获,宁死不降,遭杀害。翌年8月,朱聿键在汀州被俘,后死于福州。9月,清兵攻克福州,强制剃头,即“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族百姓强烈不满,福州反清义师纷起,均以失败告终。包括后来郑成功“反清复明”,也都无力回天。
  鉴于福州南明政权短暂,黄道周在福州任职仅仅几个月,可认定对联写作、制作应是1645年间。清兵攻占福州、黄道周被俘被害之后,不可能制作由他署名的对联。从联句所体现的缅怀旧主、忧国忧民的主题思想看,是黄道周高尚情操的写照,也表达了南明政权官兵人等的主流心声,联系对联的写作背景、制作工艺、选材质地,以及后来发现时的保存地点等,可推断它是隆武皇帝宫廷建筑的特殊构件,绝非普通百姓所有。最大可能是镶嵌在宫殿大门两侧的墙壁上,把南明隆武政权的政治纲领,通过对联形式,加以宣扬。清初福州战乱浩劫频仍,加上清政府的文化清剿,黄道周手笔对联历经300多年沧桑,至今完好无损。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对联的政治倾向表述较隐晦,外人不易觉察,清兵及政府官员没有悟出其中奥妙;二是福州百姓景仰黄道周先生人品,形成保护遗物的良好氛围;三是对联本身的艺术价值,堪称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精品,使得有识之士加以收存、保护。南明隆武皇宫早已荡然无存。现有对联应是南明宫殿绝无仅有的标志性建筑构件遗存。
  如今对联镶嵌在鉴湖亭东向的水泥柱上。鉴湖亭位于西湖公园主岛开化屿东部“鉴湖慕鱼”与“假山叠水”两景点之间。“鉴湖亭”匾额为民国元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手迹。亭前地面还立有一块当时刚上任福建省长的林森先生题写的石碑,全文:“民国十一年十一月十日于福建省长公署庑下见有石刻一联,细审之,乃黄道周先生手笔,谨移置西湖公园鉴湖亭,以供公览,而垂久远。林森志”。
  游览福州西湖公园,别错过品味南明遗物———黄道周名联。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9:25 , Processed in 0.0358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