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0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钟云舫灯杆会上写对联骂县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0 23:5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代宗师 于 2013-8-10 23:58 编辑

来源:重庆日报网
作者:庞国翔
==============================================================

    清末,江津县有两座寺庙很有名,一是古塔寺,一是鼎山寺。
    古塔寺在南安门外武城山,这里原有一高塔,俗称大塔,塔中有登道盘旋而上,如入云霄,后来塔被撤毁,但遗有高约丈余的塔基。道光年间,乡人募集资金,在塔基四周修建了四合一的巍峨宝刹,名古塔寺。寺内悬有大钟,晨钟暮鼓,全城皆闻。
    鼎山寺位于县城南郊艾坪山,与古塔寺相距约一里。该寺初建于明代成宗年间,清代多次改建,寺内有一正两横观音庙。因两寺离县城近,且寺院宽敞,所以就成了当时江津一年一度灯杆会的两个重要场所。
    江津每年春节都要举行灯杆会,一般为正月初六到元宵节,多由群众自发组织,由“会首”来提头从事会务工作,如组织信众、筹集经费物资等。灯杆会的灯杆为高六七丈的杉木杆两三根,制作灯圈二三十圈,每圈置菜油或桐油灯碗十多个。每碗盛油半斤,先后点燃,再由下往上升至杆顶,最高一盏灯名玉皇灯,最为明亮。分枝三盏名三官灯,其余为太平灯。三根灯杆的灯全部点亮,照得庙内灯火辉煌。十里八乡观看的百姓和信众齐集庙内,热闹非凡,大家在灯下还要举行各种民俗活动。灯杆会成为当时江津城乡百姓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元宵节一过就撤下灯杆,打碗熄灯。
    光绪年间,“会首”都会邀请一个重要的客人参加——在县城阙氏祠塾馆执掌教务的钟云舫。钟云舫是当地有名的塾师,德高望重,是闻名巴蜀的楹联高手。请他参加是因为他能写一手好字,特别是能撰写很有意义的楹联。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山东德州附贡武文源充任江津知县,他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家伙。当年巴蜀大旱,田裂苗死,庄稼绝收,哀鸿遍地,但武知县不体恤民情,反而篡改粮章,加租加收,全县民怨沸腾。武文源长得一副瘦长鬼影,加上头发稀少,百姓就送他一个绰号“武光棍”。大家对这个心毒如蛇的县官无比憎恨,但多是敢怒不敢言,只希望他早点滚蛋。
    灯杆会到了,钟云舫写完鼎山寺的楹联后来到古塔寺,这寺庙很大,离县城又近,信众和看热闹的人更多。他见寺院内的大坝上呈“品”字立着三根高高的灯杆,杆上花灯大放异彩,于是创作的灵感马上就来了。他抓住灯杆如“光棍”的这一特点,一挥而就写下三副对联,“会首”马上将楹联贴在灯杆上。
    其一:独木难支,这光棍居然发亮;几天就倒,那小子才不经燃。
    其二:万象争辉,此火气真个高明,只须防烈火烘烘,转眼昏昏黑黑;一齐发亮,这光棍居然认真,唯不免勾勾挂挂,横身素素圈圈。
    其三:一木冲天,看光棍如何发火;三星照地,扯圈子原是办灯。
    此三联一贴上,有人看出了楹联文字中藏着的玄机,这是对武知县辛辣的讽刺,大家拍手称快。第二天上午,这事就传到了县衙。武知县气得七窍生烟,但又不敢公开派人去倒毁这灯杆,只好忍着,只得寻思怎样来暗中“打整”钟云舫。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7 23:16 , Processed in 0.04028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