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2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上学都有可能丧命?这群让人心疼的孩子,每个人看了都汗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11 23:1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减肥不要紧 于 2018-11-11 23:21 编辑

    前段时间,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的消息刷遍网络。再往前,还有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清退了22名成绩不达标的学生。         
    有人说大学从此难混了。可是,大学是用来混的吗?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大多数混日子的大学生可能还没有这些孩子们清楚。      
    为了上学,他们可能需要徒步穿越危机四伏的大草原,走钢索渡过60米宽的大河,在悬崖峭壁上攀爬……他们用双脚丈量自己的梦想。生活虽苦,但只要有书读,就是快乐的。      

    “我们都曾上过学,      
     也曾每天走在上学路上,      
     但没有一条上学之路是这样的。”
     云南的一对姐弟,      
     他们每天要走2小时山路,      
     翻越4000米高山才有书可读。

        

     尼泊尔的一群孩子每天要      
     靠着两根铁索,一个铁筐
     渡过60米宽湍急的河流,      
     这是他们上学的必经之路。

        
         
    肯尼亚的这群孩子,      
    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
    每天要徒步穿越肯尼亚大草原,      
    走上两三个小时去上学。      
    在路上,他们可能会碰到狮子,大象,花豹,水牛……
         
        
         
    对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来说,“最危险的路,就是上学的路。”        
    他们也害怕遇到大象狮子,害怕掉进河里,害怕被冻伤,被摔伤。他们也会觉得累,觉得又渴又饿,觉得要走不动了。        
    可是,“走不动,哭也不是办法啊。”还是要含着眼泪,忍着饥饿,小心翼翼地往学校走去。        
    只因为,“上学能够改变我的命运,我必须走这条路。”

              
        
   
    他们的上学路      
    是我们想不到的艰难险阻

    2018年4月,导演张天艾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悄悄上线。      
    在这部30分钟的纪录片里,没有明星,没有动人的风光,也没有煽情的旁白,只有云南昭通的大山里,一个名叫犀牛村的小村子,和几个上学的孩子。
    犀牛村海拔接近四千米,人烟稀少。村里的孩子如果想要上学,就得花上两三个小时,徒步翻过大山,才能到达位于半山腰处的小学。

              
        犀牛村
         
    这里的冬天,极冷。寒风呼啸,草木结冰,但孩子们的上学路,并不会因为天气的恶劣而停下。         
    清早6点,天刚蒙蒙亮。姐姐小超就要催着弟弟小武穿好衣服,赶紧出门了。   
    白茫茫的山路上,只有他们姐弟俩一红一蓝的小小身影。耳之所闻,只有风吹过的呼啸声,鞋子踩到冰碴子的咔嚓声,姐弟俩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和他们不断抽吸鼻涕的声音。
         
        
         
    山路很陡,忽上忽下,他们走得很艰难。发梢的冰霜,和他们身上单薄的衣服、鞋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武手上的冻疮裂了,他疼得龇牙。姐姐从书包里翻出一张草稿纸,在他手上反复摩擦。硬质的纸张擦在干裂的冻疮疮口上,是沙沙的声音。        
    就这么简单处理后,两人双手插兜,缩起脑袋,继续赶路。毕竟“再不快点,就要迟到了。”
         
        
         
    走不动了的小武,会站在路边抽着鼻子,一句话不说,眼泪大颗大颗地掉。     
    姐姐小超揽过他的肩膀,“走吧,走吧。”     
    “走不动,哭也不是办法啊。”
         
        
         
    上学路上,他们渴了,饿了,就从路边的树杈上摘点儿冰挂。   
    小武手疼,他索性直接用嘴咬下冰挂充饥。         
    这就是他们的早餐,和上学路上全部的补给。
         
        
         
    他们每天要从天微微亮,一直走到太阳高升。要不断盯着手表,计算着时间,匆忙地赶路。  
    往往要在出门两个小时后,他们才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做一份习题。然后在下课后,再走上2个小时的山路回家。
         
        
         
    在全世界,像这姐弟俩一样,为了读书,每天翻山涉水,历经艰险的孩子们,不在少数。   
    2016年,央视曾引进一部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记录了来自十个国家的孩子充满危险的上学路。         
    有人说:这个城市里的孩子唾手可得的日常,他们却要以生命为代价去换取……           
      
              
        
         
    在非洲肯尼亚的茫茫大草原上,为了上学,有一群年幼的孩子们每天都要徒步穿越猛兽暗藏的草原。   
    他们中最小的孩子不过4岁,也要跟着哥哥姐姐们,每天走上1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学校。
         
        
         
    这条路上,不但有凶猛的狮子、大象、花豹,还会有对孩子心怀不轨的人。        
    12岁的女孩科坦卡往往是最早出门的那一个,但她也是最后到的那一个。十几公里的路,她需要一个人走过。        
    就算路上碰到大象,野牛,她也必须靠自己的能力躲避开。
         
              
    科坦卡是住校生。每个月要回家一次,取生活费和寄宿费。        
    草原气候炎热,早上八点,温度就能达到25摄氏度。        
    由于当地食物和饮用水的匮乏,孩子们可能需要忍着饥饿和干渴走上好几个小时才能找到一点儿聊以慰藉的野果,找到一处可以喝水的地方。
         
              
        
         
     8岁的莫斯卡是一名走读生,他每天都要走上10公里的路程去学校。         
    虽然年纪还小,但他已经要学着扛起家里的重担。晚上升起篝火,在屋外熬一整晚看守牛羊,是他生活的常态。        
    第二天,他往往是洗把脸,把头凑到奶牛肚子下喝几口牛奶当早餐,就要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他的书包里不会带上任何食物,学校里也不会为走读生准备午餐。这意味着他要在晚上放学回家后,才有可能吃到当天的第一顿正餐。        
    孩子们的父母都很清楚孩子面临的危险。老师甚至说,如果哪一位同学今天迟到了,这可能意味着,他再也不会来上学了……        
    但是,他们别无选择。如果不想让孩子当一辈子牧民,就只有上学这一条路。      
    “虽然路上充满了危险。但我知道,这会让我的孩子更坚强。我把他的命运交给神灵,剩下的我就无能为力了。”            
      
                 
    与非洲草原上猛兽的威胁不同的是,尼泊尔的孩子们,在上学路上面临的是一道“天险”。  
    这是一条“会吃人”的河。      
    它隔绝了山上的18个孩子和外界交流的全部信息。
         
        
         
    为了上学,孩子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坐进一个由两根钢索悬挂的铁筐里,然后滑行到河对岸。
    借助滑索过河,这并不罕见。甚至有些景区,也会专门会做滑索专线,供游客体验。      
    但在尼泊尔不同。这儿的钢索早已锈迹斑斑,铁丝迸出,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突然断裂。也许十年,也许一年,也许就是孩子们过河的那一瞬间。
         
        
         
    由于时日已久,钢索松弛。铁筐只能依靠惯性滑到铁索中央,然后就必须有人爬上铁筐,踩在两根钢索上,一点点推着铁筐向河对岸滑去。         
    孩子们穿着塑胶拖鞋,踩在不停晃动的钢索上,双脚交替前行。铁筐里的小孩看着湍急的河水,吓得蒙上了眼睛。
         
              
        
         
    这些孩子们大多都不会游泳。他们也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甚至连一双手套都没有。      
    负责推铁筐的孩子不但要提防掉下河去,还要以防被钢索上的铁丝扎伤手掌。因为一旦感染破伤风,他们和掉下河里,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在孩子们之间有条约定俗成的规定:年纪小的孩子坐在铁筐里,六年级以上的大孩子们,负责推铁筐。         
    就算是女孩子也不能幸免。她们同样要奋力拉铁索过河。
         
               
    即将升为六年级的孩子并不为长大而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要担负起推铁筐的重任,这让他感到非常害怕。         
    过河只是上学路上的第一个难关,接下来他们还要在路边搭乘顺风车,才能到达几公里外的学校。         
    这条繁忙的公路上大货车来来往往,它们速度飞快,拐弯几乎都不减速,常常发生事故。但孩子们别无选择。
         
        
         
    山上的居民最盼望的就是能有一座桥,但是政府并没有为这十几个过河的孩子,在这里修桥的打算。         
    这些渴望学习的孩子,只能每天就这么推着铁筐,拦着顺风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      
    60米的距离,是生与死的鬼门关,更是通往梦想唯一的桥梁。
         
                 
    在西伯利亚,只要气温没有跌破-50摄氏度,孩子们就必须起床上学。         
    他们要在妈妈的帮助下,穿上6层衣服,戴上厚厚的帽子。可即使裹得再严实,一出门,还是能迅速感受到鼻腔里鼻黏膜正在结冰的痛感,以及眼睫毛上迅速凝起的白霜。
         
        
         
    在秘鲁,年仅9岁的小女孩每天带着7岁的妹妹,一起划上1个多小时的船才能到达学校。中途,她还要绕道去接一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小孩子。      
    的的喀喀湖的风景很美,但对这些年幼的孩子来说,并没有多少兴致去欣赏风景。        
    他们要提防风雨的到来,还要小心过往的船只。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向学校划去。
         
              
        
         
    11岁的比达尔没有可以作伴的兄弟姐妹。         
    他只有一条自己做的芦苇船,然后每天独自一人撑着长杆,花费两小时才能到学校。      
    碰上雨季,小船会在风浪里晃啊晃,像一片叶子落入大海。他只能尽量保持平衡,然后祈祷船能划得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
         
        
         
    孩子们的背包里同样没有任何食物。      
    饿了,渴了,累了,他们会把船停在芦苇荡旁,拔下几根芦苇,撕去外皮,“咔嚓”咬下,当做补充。         
    这甜甜的根茎是孩子们最好的零食。        
    “它给了我划船的力量。”            
      
        
               
    我真的很想上学,      
    这就是我能坚持到现在的原因   
    这部《翻山涉水上学路》      
    让司马想起曾经读过的一些新闻:      
    在四川大凉山腹地,有一个很有名的“悬崖村”,当地的孩子要去山脚下的学校,得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
         
              
        四川大凉山腹地悬崖村的天梯,来自《辉煌中国第三集》         
        2017年,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一条钢筋结构的梯道。      
        从此,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来自《辉煌中国第三集》
         
        这样的“悬崖村”并不是个例。      
        曾经,湖南桑植县张家湾村的孩子们出门上学,      
        也需要攀爬一段几乎垂直的“天梯”。      
        2013年,当地政府在悬崖上凿出一条宽2米的安全便道,      
        难走的地方都用水泥砌了台阶。      
        孩子们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学校了。

        
        来自网络
         
    曾经云南省福贡县布腊村民族小学的几个孩子,      
    每天也要像尼泊尔的那些孩子一样,      
    需要依靠飞索渡江,才能到达学校。      
    2007年开始,怒江上的几座铁索桥相继开工,      
    这里的孩子再也不用这样过河了。
         
              
        来自凤凰网
         
    同样是上学,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孩子可以坐在父母温暖的车里,被护佑在父母宽厚的背脊后,可是有些孩子们,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拥有一个学习的机会。         
    但他们并没有为此觉得沮丧,难过,甚至是放弃。         
    相反,他们常常咧着嘴大笑,总是心存感激。他们感激自己有读书的机会,还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这些孩子们有时会坐在钢管上看看远方,一起唱歌。      
              
        
         
    因为未来那一点光,此刻所有的辛苦,对他们来说,都显得微不足道。         
    当云南高山上的小伙伴们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坐在山顶,看着远处的云海讨论远方,讨论未来。         
    ——“远方?远方在哪里?”“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看不见的地方,是不是昆明?”        
    ——“你想去远方吗?”“想。”
         
        
         
    他们每个人对未来,都有一个温暖美好的憧憬。         
    肯尼亚大草原上,独自一人走5小时去上学的科坦卡,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医生,给父母盖一座房子,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        
    她想离开这里,到那个有500人的城镇生活。
         
        
         
   在尼泊尔,那个为成长感到害怕,但眼睛里始终闪着光的小男孩,他想当一名飞行员。      
   飞过尼泊尔宽广的河流,飞到全世界去看一看。他说,那一定很棒。
         
        
         
    上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又何尝不是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呢?         
    龙应台曾给儿子安德烈写过这么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也许这些孩子的未来,未必能梦想成真,逆袭成功。但此刻的他们,已经比旁人多了一种选择的机会。而且,他们也在牢牢紧握着这个机会。
         
        
               
    今天,你放弃的,      
    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前不久,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对22名成绩不达标的学生进行清退,对40名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留级。         
    华中科技大学则宣布将18名学分不达标的学生由本科转为专科。         
    这些孩子都曾是千军万马闯过高考独木桥的人,却在最重要的大学里选择释放自己的惰性,释放所谓的“自我”,最终为自己的放纵买单。
         
              
        
         
    司马记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出来叫嚣“读书无用论”。诸如大学毕业的学生在给初中毕业的老板打工,卖煎饼果子的大妈月入三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究竟是读书没用,还是这些支持“读书无用”的人只是作家清欢笔下那“2000万假装上课的大学生”之一呢?         
    上课睡觉发呆玩手机,下课睡觉发呆玩电脑,考试前突击做小抄……这不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的现状吗?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甚至是让我们感到枯燥、乏味、厌烦的一切,在那些用生命踏出一条上学路的孩子眼里,是看不见的远方,是一辈子都可能遥不可及的梦。         
    有人在看完这些孩子的故事后,说:         
    “看看纪录片里的这些孩子,感觉到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真是太幸福了。比起他们每天要面对的困难,我们所遇到的,简直不值得一提。世界本无公平可言,我们只有自己更加努力,尽可能的去改变它!”      
   
              
    教育,可能我们能够轻易得到的甚至不屑的东西是他人一辈子都遥不可及的,我们又怎么能够将他人如此珍视的东西糟践成一纸文凭。      
              
    那些我们不能想象的,是他们的日常。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活得好努力。      
              
    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甚至我们厌烦的一切,都是他们无法触及的远方啊      
              
    无论是毒蛇猛兽,悬崖激流,还是贫富悬殊,阶层沟壑,都不能阻挡一个踏上求学路的少年。      
    来自《寒冷的高山有犀牛》《翻山涉水上学路》豆瓣短评截图。

    比起抱怨学校课程的不公,老师讲课的应付,工作的难找,老板的刁难等等一切外因,不如先学会感恩自己所拥有的,努力自己可以做到的。
    毕竟,抱怨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生活也不会因为你哭而停下来。
    而努力学习,真的可以。

        

    就像这个在战火中依然坚持      
    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小姑娘一样,      
    无论是枪林弹雨,毒蛇猛兽,      
    还是酷暑严寒,悬崖激流,      
    都无法阻挡一个少年努力求学的脚步。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8 02:35 , Processed in 0.04238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