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8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宋朝的“勾栏瓦舍”是什么地方,平时都用来干嘛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22 16:4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叛爷888 于 2024-5-22 17:06 编辑

来源:网络作者:具体不详,在转发地址看上去也像是顺手转发的模式


    意外看到这个帖子,还以为跟恒大歌舞团一样的知识点,可以陶冶下情操,结果是涨姿势的好东西,符合村民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槐花公社正确路线,所以转发来集体充电,以后在各自圈子里也好卖弄显摆一下:咱多有文化啊,快赶上咱村LV书记和野猫困支书了~~


====================================================


宋代有一点历来为人们所瞩目,那就是“富”,所谓富宋强唐,虽然近年来对于宋代的富裕多有争议,但是宋代城市的繁荣肯定是没毛病的。而且宋代相比前代还多了很多的娱乐形式,尤其是“勾栏瓦舍”的出现算是开创了中国式剧院的时代。

那么宋代的勾栏瓦舍平时都有哪些项目?又给后世留下了哪些创作源泉呢?



勾栏和瓦舍(瓦子)是宋代的特色表演场地,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娱乐项目。我们今天能想到的很多表演可以说是一应俱全,比如:说唱、歌舞、杂剧、南戏、傀儡戏、器乐、百戏、相扑、驯兽、魔术、杂技、奕棋等。而且这些大的门类里面还有一大堆的小门类,就说唱而言,里面就包含小说、讲史、杂扮、吟叫等等。

比如说讲史,在宋代时期的瓦子里面,经常出现的内容就包含三国演义的雏形,当时流传的故事就已经有了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等。所以水浒传里面的李逵就有一个情节是在瓦舍听戏,听别人讲到关云长刮骨疗毒那一段大喊了一声:“正是这个好男子。”



在勾栏瓦舍里面也有后世的京剧雏形,不过宋代的剧大部分都来自于唐剧,所谓“梨园鼻祖”李隆基当年在唐宫创立了中国最早的专业剧团,但是到了宋代这已经不再是皇家专属的艺术,大部分的市民都能欣赏,而且形式也越发成熟,当时的剧团已经有了布景和专业的化妆,虽然比不上后来的京剧团的吹拉弹唱一应俱全但是也算是很不错的。

当时的北方杂剧很多都有唐传奇的影子,比如《三索梁州》《三入舍》、《三索债》等都是来源于唐传奇。可以说是唐传奇的改良版,由于我们知道唐传奇大部分都是短篇小说(200多字),内容表现张力确实堪忧,不过情节大部分是天马行空,舞台上很难展现,所以宋代的杂剧变得更加现实化,而且更贴近生活。这也成了元杂剧的创作源泉。后来的窦娥冤等杂剧很多都是来自于宋杂剧的演变。



宋代的市民文化的巨大发展让中国的语言艺术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话文言文开始大规模盛行,之前在唐以前,中国的官方“雅言”经常是各地所公认的唯一通用语言,毕竟是官方认证的,而且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不懂雅言是要被鄙视的。但是到了宋朝时期,由于白话文大量应用于勾栏瓦舍的唱戏和说书之中,所以白话成了全国通用,也为后来明清时期的白话大流行打下了基础。毕竟文言文一旦复杂起来,那可比天书还复杂。

当时的勾栏瓦舍杂剧中还逐渐演变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传奇剧。比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是当时最有名的传奇剧,而我们知道,这玩意最终的发展结果就是后世的经典——《西游记》,当时宋代的老百姓对于这个故事是耳熟能详,而且当时已经有了九九八十一难和孙悟空的雏形,可见我国的艺术从来都是一脉相承而到达巅峰,不是半路出家的。



在勾栏瓦舍里面,除了语言艺术,还有杂技也非常多,比如舞枪弄剑这是传统项目,还有表演硬气功的,当时的硬气功表演还没有后世那么夸张,主要是劈砖开石之类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真功夫,当然也有弄虚作假的。还有玩飞碟之类的表演也是非常的多,可以说这些民间艺人所创立的表演体系对于后世而言也是非常的有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驯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表演,当时宋代由于经常有海外贸易,所以驯兽的内容五花八门,有训练鹦鹉的,常见的还有训练狗,训练熊的,甚至还有训练大象的。可以说我国的驯兽史也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来的更加的丰富,从宋代开始,我国的驯兽就已经闻名世界,来到开封的外国人都叹为观止,甚至有所谓的“蚂蚁斗阵”等已经失传的驯兽技巧在当时的东亚和中亚闻名。






在水浒传中有一项非常著名的表演让我们印象深刻——相扑。宋代相扑就像蹴鞠一样是全民运动,在《水浒传》中高俅被抓上梁山之后就曾经夸口自己的相扑技术天下无敌,结果燕青随便一下就撂倒了。燕青毫无疑问是全水浒第一相扑高手,到了东京打擂台,面对相扑高手各种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将对方放倒,令人大呼过瘾。

在实际的宋代相扑之中,规则与近代的日本相扑类似,都是以扑倒对方为主要目的,如《梦梁录》卷二《角抵》曾经记载:“瓦市相扑者,乃路岐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捺手之资。先对扫套子,然后以膂力者相交。”在宋代不仅男子相扑盛行,女子也是一样,女子相扑甚至比男子相扑更加的受欢迎。这和我们心目中宋代女性的保守形象未免有点格格不入。这恰恰也是宋代相扑的魅力所在,能够让大家突破传统界限尽情享受其魅力。



在宋代强大的瓦舍文化之下,自然而言也就有了另一种文化——明星文化。宋代的艺术家之中有不少的“明星”,他们就和今天的偶像派一样,出现那就是万人空巷的场景。在我们的印象中李师师似乎是一个单纯的青楼女子,不过其实李师师出名是因为她强大的唱功,当时如果能够聘请李师师担任小唱,那么就可以取得轰动性效果。她可不是那种靠脸吃饭的花瓶,实际上是个实力派,这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

再比如霍四究的说散分,尹常卖的五代史。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项目,不少人专程去听,《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7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他们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不少人甚至横跨多个领域。当时勾栏瓦舍竞争非常激烈,除非是李师师这样得到皇家认可的表演艺术家,才能够有稳定富裕的收入,其它人即便非常有名也得不停地串场打工,如果一旦技术下降,粉丝减少,他们甚至会成为“路歧人”,也就是无法进入瓦子里面表演,只能在路边进行演出,基本上和乞讨没有区别。



对比今天,当时的表演艺术家们才是真正的演员,完全是靠本事混饭吃,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劳苦大众和普通市民在忙碌之中的一点快乐,自己的收入也相当的微薄,没有真材实料的很快就会被淘汰。这也造就了北宋艺人们的强大口碑,也让中华文化的艺术板块显得璀璨夺目。这也许就是姜文口中所谓的“站着把钱挣了”吧。






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6:54:1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搭配了七幅中国画插图,看上去像清明上河图里的分段式撷选,转发的时候偷懒,连文字一并复制了粘贴,发出来就成了这模式。要恢复在帖子里直接观摩的模式,按照错大爷不求上进的电脑基础技术,那还需要每张图逐一收藏电脑了,修改格式后又编辑原文里分别上传,实在没那心情去取埋头苦干,有兴趣的且将就着点开看吧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9-25 07:24 , Processed in 0.04602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