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154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晚成兄的博客——评余秋雨《望海楼新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8 16:2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晚成兄的博客——评余秋雨《望海楼新记》


     早先就知道泰州请余秋雨先生作这篇文章,但我并不敢抱太高的企望的,昨日在余秋雨的博客上终于读到这篇新鲜的文字,不高的期望已经遗憾地变成了严重的失望了。受不了满屏叫好的聒噪,于是忍不住在后面跟了几句批评的话,希望能对余先生起到一些清醒的作用。然而今天上午来看,我的跟帖已经网间蒸发了,一起被蒸发的还有一些批评的帖子,留下的都是悦耳的谀词。以我的善意揣测,想来不会是余先生亲手所为,当是一些为余先生看门的“帮闲”们的杰作,但由此似乎也可以窥见“主人”的品性。
     余先生的文章共计三段,我眼力不济,每段只看出一个毛病,一曰妄想,二曰错乱,三曰效颦。且依余先生原文解剖如下:

     泰州望海楼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距今恰为七七七年。七起同音,连出三声,必含天意。此楼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 (此病一也。文章固然重起笔,但也犯不着如此牵强附会。余先生算命似的掐着指头推算出“七七七年,七起同音,连出三声,必含天意。”这样的文章未免不够庄重,彷佛儿戏。又,天意何谓?是天意教今年重建此楼,而不是去年或者明年?还是天意教余先生作记,而不是其他先生?想来余先生是有深意的。了解泰州的人或许会心一笑,明白余先生的良苦用心,余先生到底与那些亲昵地直呼“良宇”的先生们层次不同。)相传康熙年间重起之时,始则大雨雷鸣,继则晴空鹤翔,民众惊视此象,以为大吉之兆,便愈加敬重此楼。  (此段也见用心)最近之毁在抗战初期,亦为战火之祸也。可见此楼命运,实乃中华民族兴衰之表征。值此故国盛世重开,泰州百业兴隆,望海楼岂有不重起之理? (此前,望海楼分别于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年间、嘉庆年间三次重建,余先生独拈出康熙盛世,更辅之以“大雨雷鸣”、“晴空鹤翔”的吉兆。今又“盛世重开”,按余先生的逻辑,今年岂不应该有更为奇异的吉兆?没有又当如何?MP拍到马脚上了,呵呵)
     泰州之有望海楼,全因本地仕人身居村邑而志存高远,徘徊泥途而心在沧海,筑斯楼也,可时时登高,俯视遐迩,以极目畅怀。历代登高者,既有本地人士如施耐庵、王艮、郑板桥、柳敬亭、梅兰芳,亦有外地人士如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孔尚任。  (此病二也。此病已有网友在余先生的博客中指出,后来也一样不幸了。望海楼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即1229年,而陆游卒于1210年,范仲淹卒于1052年,欧阳修卒于1072年,岳飞卒于1141年, 余先生想必有阴阳眼,曾经见着诸位先贤的魂灵在望海楼上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孔尚任似乎有登临望海楼的可能,孔尚任在泰州是康熙二十五年——二十八年,即1686年——1689年。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公案》的原型施世纶出任泰州知州,望海楼便是他与绅士合议重建。1689年施世纶就地晋授扬州知府。惜乎手头资料有限,不知望海楼重建的具体时间,也没有查到孔尚任登临望海楼的诗文。但余先生想象力之非凡,到底令人叹服。)更有袈裟如云,佛号盈耳,高僧大德,不绝於道。双双布履,层层石阶,天也愈高,地也愈广,此地何地?曰中华文化一处重要高台之所在也。 (结句,诚余先生之惯用手法也。)
     丙戌初春,泰州市政府决定重建望海楼。建筑采宋代形制,且又壮其规模,优其材料,精其工艺,以吞吐古郡风范,盛世气韵。清人咏望海楼诗云:“忍见荆榛老夕阳”,“建楼一夕万户忙。”今荆榛已除,夕阳未老,新楼既成,万户更忙。忙於登临,忙於接待,忙於怀古,忙於畅想。正可谓:本为望海筑此楼,岂料远近皆望楼;风晨雨夕独登临,方知何处是泰州。 (此病三也。最后的四句,余先生偏要做出诗的样子来。说是顺口溜更准确些。余先生对诗歌到底没有研究。不敢说余先生是无知者,但余先生的确无畏,敢于卖弄,勇气可嘉。不仅于这样的四句,包括余先生的“书法”,在新浪博客上,余先生专设了“书法”一栏,扪心而论,余先生的字写得不差,但也仅此而已,无论如何是抬不上书法的高度的。此前还见过比余先生更甚的,汪国真干脆出了一本书法集。)

                                             丙戌秋日  余秋雨记於京城

     不仅余先生的这篇文章有病,有病的还有余先生的众多粉丝。这样一篇不文不白的文章,竟然被惊呼为“古文”。社会的浅薄不仅表现为缺少大师,更表现为读者的浅薄。作为一般的文章,要求本无需要如此苛刻,但要刻碑流传,却不得不认真了。在昨天的留言中,我说:“请余先生三思,后来人看到这样的顺口溜,仅仅嘲笑先生的浅陋,倒也罢了,若是因此嘲笑泰州无人,嘲笑泰州人的浅陋,这样的罪过就大了。”可惜余先生到底是听不见去的。


老军的博客——

当余秋雨成为笑柄

    泰州重修望海楼,邀了余秋雨作记,该记显然是要刻石的——地方官也期望借余先生的如椽大笔流芳,好歹是看得见的功绩一桩。事关我的故乡,所以赶去余秋雨的BLOG,拜读了《望海楼新记》。所谓见面不如闻名,此文已经给了我三个层次的冲击波。
    第一波:余秋雨的文字功底竟然如此稚嫩。作为文言文,显然还没有入门。古文入门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长时间的浸淫是唯一的途径;要想登堂入室,可能还需要天分和练习。这就必然推出一个结论:余秋雨对于古籍的阅读极其有限,至少,是没有认真地阅读——想象一下,号称自己“文化苦旅”了那么久的人,竟然连基本的、上过几个月私塾的蒙童都会的技能都不具备,怎么面对天下人?
   第二波:余秋雨的文章竟然有着不可饶恕的硬伤。泰州望海楼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而余的文章里列举的“历代登高者,既有本地人士如施耐庵、王艮、郑板桥、柳敬亭、梅兰芳,亦有外地人士如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孔尚任”,竟然包括了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四位在建楼前辞世的人士。
    第三波:所有的批评、指责的评论,在次日全部被删除了,包括我本人的。
    在这件事情上,集中体现了低能、浮躁、矫饰。无论是文艺、学术,或是统治。
    借用一句著名的话来评论一下: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2#
发表于 2006-10-8 16:44:46 | 只看该作者
献花一朵,顺便BS下秋雨
3#
发表于 2006-10-8 16:59:40 | 只看该作者
借用一句著名的话来评论一下: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4#
发表于 2006-10-8 21:11:59 | 只看该作者
从来没看过这名人的东西,啥模样也不知道
名字倒久仰了
没什么兴趣研究他
5#
发表于 2006-10-8 21:15:01 | 只看该作者
看来,这位“余大才子”,竟有胆献丑的!想他连骈文也没读过几篇呢,里面一个4、6(或其他句式的)对句也没有,这样的文笔。好好好,就镌在石碑上,看他羞还是我羞。现在知道什么是“狗屁才子”了,真配得上楼上mm说的“无耻”二字!

这个泰州市政府也是,不验就收货!也真愧对父老乡亲。

泰州市竟也无一个略通古文的老师吗?唉~~~~~~~~~~~~~~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25:33 | 只看该作者
晚成那个作者就是泰州的,呵,不过这个是政府的事
7#
发表于 2006-10-9 12:42:29 | 只看该作者
但看微言申博客
奈何公理远衙门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9-29 03:26 , Processed in 0.04983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