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16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对“拗句”与“拗救”的全面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3 19:5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拗句”与“拗救”的全面总结<br/>  “拗句”和“拗救”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某种意义上也是近体诗(格律诗)的重要基石。然而长期以来,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被真正搞明白,从而在理论上造成了一系列的混乱(如对“拗体诗”的定义)。本文旨在全面地梳理“拗句”和“拗救”的种类以弄清其本质,也为大家的诗词写作提供便利。<br/>  常见的对于“拗句”的定义是: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但是这一定义非常模糊,它没有把拗句和病句区分开(因为除了4个基本句式,其它的都可以称为“不依常规”),因而无法正确地解释其内涵。我经过反复思索,深感只有从概念的外延出发,通过对全部的具体的句型进行分析归类,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同时我觉得“拗句”绝对有别于“病句”,必须抓住“拗句”和“拗救”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得出了一个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定义——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br/>  我的方法是穷举法,即列出全部可能的平仄组合(即使是最不可能的五连平)。必须说明,为了方便起见,所罗列句型限于五言(因为七言句型可以通过五言句首增两字推出来)。<br/>  用数学方法可以算出,五言句的全部平仄组合是32种。我将之分为3个大类,5个小类,这已经涵盖了所有的种类。<br/>  第一大类:律句(无须被拗救的句式,8种),又分为:<br/>  I.4个基本句式:<br/>  A1仄仄平平仄<br/>  A2平平仄仄平<br/>  A3平平平仄仄<br/>  A4仄仄仄平平<br/>  II.4个基本句式的变体:<br/>  B1平仄平平仄——A1的变体<br/>  B2平平平仄平——A2的变体<br/>  B3仄平平仄仄——A3的变体<br/>  B4平仄仄平平——A4的变体<br/>  第二大类:拗句(已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完成对句救的句式,7种),又分为:<br/>  I.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br/>  C1仄仄仄平仄——A1的变体<br/>  C2平仄仄平仄——A1的变体<br/>  C3仄平平仄平——A2的变体,称为“句内救孤平”<br/>  C4平平仄平仄——A3的变体,称为“特拗”<br/>  II.不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即必须配合特定的出句或对句):<br/>  D1仄仄平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br/>  D2仄仄仄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br/>  D3仄仄平仄平——A4的变体,出句必须为C4,也称为“特拗”<br/>  (D3是否可以单独使用还存在争议)<br/>  这里就必须再说清楚,我们对拗句的定义是“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已经完成当句救”指的是C3、C4和D3,其中C4和D3之间又构成了对句救。换言之,除了C3,其它的6个句式都“有必要完成对句救”,其中D类的三个句式不可以单独使用,所以“必须”完成对句救。<br/>  第三大类:不拘句(就是病句,17种),包括:<br/>  E1平仄平仄仄——D1的变体<br/>  E2平仄仄仄仄——D2的变体<br/>  E3仄平仄平仄——C4的变体<br/>  E4平仄平仄平——D3的变体<br/>  F1仄平仄仄平——A2的变体,称为“孤平”<br/>  F2平平仄仄仄——A3的变体,称为“三连仄”<br/>  F3仄仄平平平——A4的变体,称为“三平”或“三连平”<br/>  G1平平平平平<br/>  G2仄平平平平<br/>  G3平仄平平平<br/>  G4平平仄平平<br/>  G5平平平平仄<br/>  G6仄平仄平平<br/>  G7仄平平平仄<br/>  G8平仄仄仄平<br/>  G9仄平仄仄仄<br/>  G0仄仄仄仄平<br/>  正如我使用了不同的符号,其实不拘句也可以稍稍细分的。E类的4个句式属于“大拗”和“特拗”的变体,它们的地位是有争议的:有的意见就认为其中的某句或某句是“特殊的拗句”,可以在诗中使用。我所以将它们排除,是因为它们出现的频率太低了,并不比别的不拘句更常见。F类的3个句式是基本句式的变形,它们几乎是格律诗的“禁忌”(尤其是孤平和三平),出现频率甚至远低于其它的不拘句。而G类的10个句式就没有什么可分析的了,基本上可以无视。<br/>  原则上说,在格律诗中只可以使用律句和拗句(就是说32种句式中有15种是可用的),但是实践中很多诗人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不拘句(病句),这也是“不以辞害意”的最主要体现。这中间的区别在哪里呢,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李白写诗用的叫“不拘句”,我们写诗用的叫“病句”。<br/>  现在再来看一下所谓的“拗救”。应该指出,这一概念是后人在对广大前人作品进行总结后提出来的。被提出的拗救模式共有5种:当句救、对句救、邻句救、隔句救、多句救。其中隔句救的有效性还存在争议,多句救可以被分解为对句救+邻句救,实际上只剩下3种。又因为邻句救对拗句的界定没有影响,所以我们只需要分析2种拗救模式:也就是我在拗句的定义中提到的当句救和对句救。<br/>  当句救就是句中完成拗救,包括C3、C4和D3(“句内救孤平”与2种“特拗”);<br/>  对句救就是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之间完成拗救,包括C4和D3的拗救(双重“特拗”),D1和B2、D2和B2的拗救(“大拗”),以及C1和B2、C2和B2(或C3)的拗救。<br/>  (C1是否可以由C3来救,这一点也有争议)<br/>  很显然,除了B2之外,所有参与拗救的句式都是我们划分的拗句;而B2的角色就是“救”别的句式,自身却没有任何被“救”的需要。所以,我的定义是可以成立的。<br/>  以上的内容完全是针对五言,下面将它推广到七言。<br/>  方法非常简单,因为五言句本身可以被看做七言句的“去首”,所以我们只需在五言诗的4个基本句式前面分别加上“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就可以了。此外,这第一个字的平仄是完全自由的,而第二个字的平仄是绝对不通融的;简单地说:七言格律诗的前两个字与任何拗救无关。<br/>  于是我们可以审核一下著名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诀了。当然我们必须弄清,这是针对七言诗的4个基本句式的变化的,而五言诗的“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相当于七言诗的“三五不论,四六分明”。答案是:“一不论”、“二分明”是绝对的,“三不论”有1个例外,即“孤平”句,“四分明”是绝对的,而“五不论,六分明”则有较多的例外,包括“大拗”、“特拗”、“三平”和“三连仄”。<br/>  上面的探讨已经覆盖了“拗句”和“拗救”的全部内容,而对于不关心概念的朋友,我的这张表仍然有其价值,只需要知道ABC三类句式可以随便使用,EFG三类句式不能使用,D类则需要按照要求和别的句子搭配使用也就可以了。<br/>  虽然本文不涉及有关句式在全篇中的位置(也就是“粘对”的地位)问题,但是由于“拗句”的范围与律体有关,我不得不在这里申明:本文的内容局限于平韵普律体的近体诗。因为仄韵律体诗和拗体诗对格律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允许“三连仄”等。<br/>  所以,尽管从理论上说,只要使用的是15种“可用句式”,即使失粘、失对也可以算格律诗——拗体诗,但是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借口写拗体而违反粘对规则(或者使用三连仄),因为拗体诗有很多特殊要求,还不是我们可以轻松驾驭的。<br/>  我写这篇文章参考了几本书,包括《汉语诗律学》(王力)、《格律诗词写作》(余浩然)、《诗词写作概论》(赵仲才),以及我的老师——诗坛前辈“金陵野老”先生授课时的笔记,还有几本书我连名字也记不得了。但是现在因为手上没有资料,也为节约篇幅,文中没有列举任何例子,相信大家不会苛责。<br/>
2#
发表于 2007-12-24 23:09:30 | 只看该作者
眼睛都看花了,原来还有这么多内容不知道,头疼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2:30:30 | 只看该作者
<p>D2仄仄仄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p><p>---转的时候没注意,作者这句话也未必对,</p><p>夜泊水村 <br/>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 类别:【】 <br/>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p><p>&nbsp;&nbsp;  <a href="http://dict.cn/search/?q=双"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双</font></a><a href="http://dict.cn/search/?q=鬓"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鬓</font></a><a href="http://dict.cn/search/?q=向"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向</font></a><a href="http://dict.cn/search/?q=人"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人</font></a><a href="http://dict.cn/search/?q=无"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无</font></a><a href="http://dict.cn/search/?q=再"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再</font></a><a href="http://dict.cn/search/?q=青"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青</font></a>
                <br/>古:平仄仄平平仄平 </p><p>仄平平仄平 ,也可以对五连仄.</p><p>此贴是行走论坛砸砖抬杠的常用品。呵呵。</p><ca></ca>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8:41 , Processed in 0.04824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