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抗战时期宁国的两副对联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5 22:5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约会 于 2011-8-15 22:53 编辑

作者:陈  剑  峰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年。笔者从《安徽省名胜楹联辑注大全》(白启寰编著,收录宁国旧联150副)中选录两副抗日联语,考其背景故事,以飨读者。

       一、抗日烈士纪念堂的挽联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不久,国民党卫生部军医署将所属101兵站医院派驻宁国河力溪西郊之陈村(今嵩合村),收容治疗负伤或患病的抗日军队官兵,其中有死亡者均立碑葬于巫山岭公路两侧的山坡上,至1939年已达数万冢。当时的国民党县党部迫于联合抗战形势和上峰指示,在巫山岭公路西侧(约在今西津、南山办事处大楼附近),建造了三大间飞檐式平房,名之曰“抗日烈士纪念堂”,以供奉抗日烈士的牌位。堂中悬挂挽联、匾额不少,均书于长条木板之上,可惜无人能回忆出其挽联和匾额的内容了。据已故的万家汤莘野先生回忆文章中曾提到这样一副挽联,记忆犹新。联曰:

       君于京沪杭,仗节捐躯,可谓国恩已报;
       我来苏浙沪,临风涕,犹恐任重未能。

       这幅挽联署名为“马志超”。马是何人?乃民国初年陕西人,黄埔一期毕业生。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别动队忠义救国军总指挥。不久前从广德移驻宁国万家桥。1944年4月1日在万家召开了一个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会场上悬挂着这幅挽联。据史料悉,联由马志超手下经济委员会主任管容德所撰所书。会后,移挂城内“纪念堂”内。

       据说,当时在“抗日烈士纪念堂”旁边,还建造了一座纪念碑,六面石柱形,正面刻出“抗日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其它五面铭刻有悼念诗文,可惜无人能忆起了。

       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门联

       1945年8月侵华日军我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消息传来,宁国山城一片欢腾。时任国民政府宁国县长的张清溶(广西人,1945年3月—1946年4月任职)主持于当年底在巫山岭公路西侧建造了一座门坊,名曰“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门”时悬一副联语:

       湘勇旧蜚声,戎马生郊还借寇,
       楚材今未替,壶浆夹道庆来苏。

       该联作者不详。其上联中“湘勇”,当指湖南籍军队,“借寇”—词有典:东汉寇恂曾任颖川太守,后任执金吾随光武帝到颖川,当地官民要求寇恂再任太守(见《后汉书寇恂传》)旧用为挽留地方官的谀词。联系“湘勇”词意,可以得知,这里的“借寇”内涵实指前任宁国代县长刘烈,刘曾于1943年8月(民国三十二年)至1945年3月在宁国任职,为湖南衡阳人。刘带来的一部分湖南军队便为“湘勇”无疑,刘烈便为“寇恂”无疑的了。从联意来看,主人公便是县长张清溶,因为他来宁国任职不久,故曰“戎马生郊”。其下联“楚材今未替”中的“楚材”,本意为楚国的人才,亦泛指南方人才。张清溶是广西人,他部下大多为南方人,故似指代为“楚材”。“壶浆夹道”指踊跃犒劳抗日军队。“壶浆”,即“箪食壶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箪:盛饭竹器,食(si)米饭,即用竹篮盛着饭,用瓦壶盛着浓汁饮料的意思。“来苏”,苏,苏息;谓因其来而获得休养生息。全联的立意在“庆来苏”三字,箪者分析,当时张清溶深知八年抗战,民生涂炭,抗战胜利,他希望民众从此得以休养生息。

                                        2005年6月稿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8 01:25 , Processed in 0.03631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