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7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古对文章二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1 21:5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人“绝对”后人对
                                          2008-03-01 20:51文/王树人
                     
                  所谓“绝对”,一般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必须是民间经过长时间流传下来的,有的已经对出,有的还没有对出;二是其难度最高,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条件限制。现把数副已被后人“对”出来的“绝对”实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传古代有一相国小姐出联选婿时,所出的上联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此联中的“寺”和“诗”均为两相连的字组合而成,“月”和“明”字拆开,后一句为唐诗。此联一出,竟无人能对,成了“绝对”。过了许多年后,是一位姓林的秀才对出了其下联。联曰:“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在四川成都东郊的望江楼公园里,有一座崇丽阁,又名望江楼。相传很早就有人出了上联,挂在楼柱上。联曰:“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虽然当地人曾广泛征集下联,但却一直无人对出。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一个叫李吉玉的人在城北见到了印月井旁边竖立的“古印月井”碑,触景生情,才对出了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1964年,当地人在望江楼上以楼为“赛诗台”,举行赛诗大会时,有人也触景生情,又为望江楼的“绝对”对出了一下联。联曰:“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古时,有人曾用三个人名写一上联,来表达笼中鸟的苦闷心情。联曰;“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直到现代,才有人用“龙飞天外穿星海,跨白云,逍遥南宫”对出。此下联也用了三个人名,即音乐家冼星海、电影演员白云和宋代书法家米南宫。
                    明太祖定都南京后,封赏给大将徐达的府邸瞻园,风景秀丽。徐达在踌躇满志之余,突发雅兴,于是就面对胜境写了一上联。联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可写完上联后,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下联了,只好在府门外悬赏黄金百两求对,但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无人前来应对。后来,一个书生前来应对,写下的下联是:“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从前,有一个姓张的秀才,喜欢与人对对。一天,他在山上遇一樵夫后,樵夫出了一上联,让他对下联。联曰“此木是柴山山出”。张秀才虽然善对,但对这“合字”上联却没有对出下联。不少文人墨客得知此事后,也都纷纷上阵,结果却无人能对出。过了许多年,一个姓刘的秀才赴京赶考傍晚路经此地,听说此事后,面对着村中的袅袅炊烟,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了下联。联曰:“因火成烟夕夕多”。
                    在很久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从广东去北京必须经过梅岭。因梅岭有处“乌猿洞”,于是当地一文人就作了一上联。联曰:“南雄梅岭乌猿洞。”南雄为一县名。联出之后,因内中含三处地名,又有方位、地理、花木、走兽的限制,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无人能对。后来,有人乘船途经东莞,在茶山附近夜泊,正好停船处名曰“青鹤湾”,于是,乘船人就恰当地为此“绝对”对出了下联。联曰:“东莞茶山青鹤湾”。
                    从前,江苏省有位名人曾写了这样一上联:“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无人对出下联,直到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陪都”,一个巴蜀秀才据此才对出了下联:“四川成都重庆开国府”。下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还对国民党政府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些书生到桂林赶考,路过漓江畔的斗鸡山时,一平素爱写对联的书生在山上的一块巨石上写了一上联。联曰:“斗鸡山上山鸡斗”。写完上联后,却谁也写不出下联。若干年后,有一游客路经此地,发现这上联后,就在旁边挥笔写下了下联。联曰:“龙隐岩中岩隐龙”。
                    很多年前,有人用一到十这10个数字写成一上联,来概括三国时期的名相诸葛亮的一生。联曰:“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此上联出后,无人能对出下联,成为“绝对”。后来,有人运用“五行”和“五方”,对出了下联。联曰:“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卜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明代嘉靖八年,江西状元罗洪先与朋友同游九江时,一船夫出一上联向其求对。联曰:“一孤山,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罗洪先及朋友都对不出下联,使此对成为“绝对”,几百年间也无人对出。直到上个世纪末期,有一个叫李戎翎的人,知道了1959年6月佛山市一位装修工人因装修的需要,托人到十里外的农村找一段叫“九里香”的木材,那人乘坐8765号拖轮,仅用两天的时间就找到“九里香”并运回来了的这件事,还听说了1943年有人为找“九里香”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找到的另一件事后,就以这两件事为据,对出了明代船夫出的“绝对”。联曰:“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太平天国时期,天王洪秀全手下有一文官,为上海香花人,故被称为“香花先生”。因为此人擅长撰联,一日,洪秀全就出一上联让其应对。联曰:“花县香花开富贵”。联中嵌入花县、香花、富贵三个地名,富贵又是牡丹花的别称。“香花先生”绞尽脑汁也没对出下联,此联遂被认为是“绝对”。直到解放后,在湖南益阳举办国际竹文化节时,一台湾新竹的叫杨秋联的人闻知此“绝对”后,就随口对出了下联。联曰:“竹山新竹报平安”。对句中的竹山、新竹、平安也是三个地名,世上又有“竹报平安”之说,所以对得天衣无缝。
                    清代中叶,礼部尚书李宗肪到贵阳视学时,曾在乌江渡口写了一上联。联曰:“省曰黔省,江日乌江,神日黑神,缘何地近南天,却占了北方正色”。后数百年间也无人能对出下联。1982年末,《贵阳日报》刊载此联后,时过不久,嘉禾媪对出的下联就在同一报纸上登载出来了。联曰:“崖称红崖,水称赤水,寨称丹寨,只因人怀古国,就留为今代嘉名”。
                    清代乾隆年间,山东学政范子俞在乡试时,给考生出了一上联。联曰:“泰山俨俨,四璧青峰压东鲁”。此上联一出,所有的考生都被难住了,无一人能对。于是,就有考生去请主考大人出示下联。没有想到考生会有此一招的范子俞因无下联可对,就答应次日相告。然而,范子俞因苦思冥想了一晚上也没有想出下联,竞含羞自尽了。乾隆皇帝闻知此事后,便传旨说谁能对出下联,谁就当山东学政。因为一连三年也无人能对,所以山东就停考了三年。后来,授翰林编修、进士王尔烈从陕西回京,听了此事,随即就对出了下联。联曰:“黄河滚滚,九曲玉带镇西秦”。后人将这副名联刻于泰山五大夫祠。
                    清代嘉庆年间,有人根据“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和同朝大臣马宾王两人的名字相同这一事实,出一上联曰:“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名宾王”。此联一出,竟无人能对出下联,遂成了“绝对”。直到民国初年,《大公报》主笔恰好一个姓龙,一个姓龚,于是,有人就为其“绝对”对出了下联:“龙主笔,龚主笔,龙龚共主笔”。
                    清代末期,江南燕子矶武庙因年久失修,仅存一个横刀勒马的泥像后,一个文人有感而发,面对此泥像在墙上写一上联曰:“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因该联中的数字均为奇数,此文人想了老半天也没有吟出下联,只得留下上联离庙而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个赴京赶考的秀才路经此地离船上岸进了武庙,见此上联后,马上就对出了下联:“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清代的大文豪纪晓岚善于对对子,自己虽然曾扬言“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但到后来却被自己的妻子难住。有一天的夜里,其妻子眼望纱窗外的明月,突然随口吟出了一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格)亮”。并让丈夫对出下联,可纪晓岚却到死也没有对出下联。直到二百年后,有人才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名字为对,对出了下联:“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诸葛亮字孔明,梅兰芳字畹华。
                    清代光绪年间,江西知县江某因为支持教民反对外国传教士而被杀害后,北京的一个叫江亢虑的教师在江亭(陶然亭)为其举行了追悼会。一个文人据此写了一上联曰:“江氏在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此联一出,虽然博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但却无人能对出下联,登报求贤也无人敢应对,遂成了“绝对”。百年以后,江苏有一个叫许若峰的老教授在翻阅革命史料时,发现泗洪县臧桥人臧庚烈士是于1943年任县民政科长时被敌人杀害在该县臧楼的,其子还祭奠了他,于是就对出了此下联。联曰:“臧公于臧楼缅怀臧桥臧科长”。
                  1921年,梁启超在北京到友人夏曾佑(字穗卿)处,见夏正在读《春秋左氏传》,就触景生情地吟一上联曰:“冬蛰庵中,夏穗卿研究春秋传”。但两人谁也没有对出下联,后向蔡元培、黄炎培等友人征求下联,也无人对出,直到1951年冬,黄炎培、夏衍等在郭沫若家小聚时,因南汉辰、白杨被田汉拉到东华门外去看梅兰芳的《红娘》彩排而耽误了一会儿,田汉等到了郭家讲起此事后,黄炎培听罢马上来了灵感,对出了40年前未对出的下联。联曰;“东华门外,南汉辰欣赏北西厢”。
                    有一次,国语大师章太炎去拜访梁启超时,在叙旧的过程中,章太炎为试探一下梁启超的学问,就出了一艰深晦涩的上联让梁启超对出下联。联曰:“今古三更生:中垒,北江,南海。”“更生”即名“更生”的人物。汉代刘邦名更生,元帝时官至中垒校尉;清代的洪亮吉有《北江诗话》,世称北江先生,后自号更生;康有为,南海人,世称康南海,戊戌政变失败后逃亡,改名更生。联内的中、北、南为方位;垒、江、海为地形。因此,要想对出下联,实在很难。梁启超想了很久,也没有对出,于是就向章太炎求索下联,但章太炎也无法对出。直到1924年,章太炎的学生钱玄同在与名士符鼎升闲谈时,当谈起此联后,符鼎升竞对出了下联。联曰:“世间一长物:孔兄,墨哥,佛郎”。“长物”特指钱。“孔兄”旧时是铜钱的代称,因铜钱外圆中间是方孔,所以又称“孔方兄”;“墨哥”指的是墨西哥银元;佛郎即法国币制“法郎”。联内的孔、佛、墨为宗教;兄、哥、郎为人伦,与上联应对得十分巧妙自然。
                    1937年,“山西王”阎锡山在江苏无锡游览时,面对太湖烟波和锡山美景,吟了一上联曰:“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吟罢,便命同来的一批文人对下联。因无人对出,阎锡山就下令登报征集下联,但仍无人能对出。直到1945年,天津《大公报》记者范长江随陈毅到江苏的天长县采访,在信步江边时,突然想起了那句阎锡山自命为“绝对”的上联,于是触景生情,对出了下联。联曰:“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此联在《大公报》登载后,被称为“千古妙联”。
                    “妙人儿倪家少女”是在民间久已流传的一上联,并被称为“千古绝对”。因为其是一种“拆字联”,即联首的“妙”字要拆成联尾的“少女”二字,而中间的“人儿”则要合成为“倪”字,要对的下联也必须符合这些条件,所以多少年来也无人对出。1981年4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合肥讲学时,住在稻香楼宾馆。一天,他看见一个姓倪的服务员后,就想起了这副“绝对”,这时,正巧被派来照顾他的张医生也在场,于是,华罗庚慧目一转,马上就对出了下联。联曰:“搞弓长张府高才”。
                    建国后不久,有一次一些文艺界著名人士聚会时,电影导演谢添为画家钟灵斟酒后,钟灵为对谢添表示感谢,马上口出一上联。联曰:“谢谢谢添添酒”。在座的众人虽然笑语不断,但却无一人能对出下联。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有心人在和朋友聚会干杯时,突然想起《封神演义》中的比干,于是就为其对出了下联。联曰:“比比比干干杯”。
                  前不久,有人用《玉蝴蝶》、《蝶恋花》和《花动心》这三个词牌名写了一“扣字法”的上联。联曰:“玉蝴蝶恋花动心”。当时无人能对出下联。后来,一人也用“扣字法”对出了下联,并也嵌了三个人名,即齐白石、石评梅和梅兰芳。联曰:“齐白石评梅兰芳”。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22:00:02 | 只看该作者
                                           趣联故事(67)古今三绝对新解
                                         金羊网 2004-12-18 16:46:45
                                                    文几
                      (一)
                     
                  唐朝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经毛泽东借用后,成为家喻户晓的感慨世事变迁的名言。有好事者总想将其配成对联,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对句,或不合律,或立意欠佳,差强人意。

                     
                  据称在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亦爱其寓意深刻,也想将其合成珠璧,反复吟咏,不得其解。有一天,一个不知名的狂士来访苏轼,见他正在构思,便夸言道:“这有何难!请备酒宴。”苏轼在当地的得月楼上设宴款待,两人饮至月上柳梢时,狂生对月击掌说:“有了!”苏轼忙道:“请说。”狂生说:“月如无恨月长圆。”苏轼一听,吟玩再三,觉得该对自然工稳,同时寓意也不错的。

                      (二)
                     
                  唐末女诗人薛涛寄居四川成都,这位色艺俱佳的才女,一生身世飘零,可谓红颜薄命,她的故事引发无数文人墨客赋诗咏叹。有一文人在薛涛曾经居住的望江楼下作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当时被认为是绝对,很久都没有人对出下联来。

                     
                  不知过了多久,一位久仰薛涛事迹的文人到望江楼游玩,也觉得这半联奇绝,决心续出下联来。他每天留连望江楼上、楼下,寻求对联意境。直到有一天,他来到楼下一口水井边,只见一泓清波荡漾井水,仿佛照出昔日佳人的倩影。据传,薛涛曾用此井水造出了当时名噪一时的“薛涛笺”,也就是带红色之类的彩纸类。井旁立着“印月”二字的石碑,书生顿开茅塞对出:“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里印月影,月井百年,月影百年。”

                      (三)
                     
                  相传在乾隆年间,有一次科举考试后,有二考生的文章不相上下,主考官难以定夺:谁为第一?此事上报爱好风雅的乾隆帝,他悬出己作的一联:“烟锁池塘柳。”要求二生作对。二考生事前并不知是谁出的趣联,可排除趋炎附势的猜疑。一个考生思索片刻后,交白卷下场;另一考生思考良久后,也交了白卷。乾隆钦定早交卷的为第一名。事后,考官不解地问皇帝:“都是白卷,何以定优劣?”乾隆帝得意地:“朕乃绝对啊!”经皇帝点醒,才发觉“烟锁池塘柳”语意不难解,但偏旁部首包括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于是,该联也费了不少文雅之士的脑汁。终于,某一天,一个雅士到天津镇海楼游玩,看到外国进口的洋炮堆在镇海楼待安装,脱口而出:“炮堆镇海楼。”答联中也包含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22:20:54 | 只看该作者
帮着注解下: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锡字古声为仄。

妙人儿倪家少女
搞弓长张府高才
“弓”指弓形,“长”指长方形,“搞弓长”意指研究几何三角。
此联其实生凑明显,算不得对上。

江氏在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
臧公于臧楼缅怀臧桥臧科长
这里“长”只能读“涨”而非“常”音,最基本声律都破了。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格)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这个诸格亮乃所有格子亮的意思,下联也凑得不求甚解。

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龙飞天外穿星海,跨白云,逍遥南宫
同上,凑而不得对仗。

第二则故事基本民间讹传,尤其“烟锁池塘柳”。
百度可知“烟锁池塘柳”出处和典故:陈子升在其《中洲草堂遗集》中,作了三个对句,寓于四首《柳波曲》诗中。皆以五行对五行。其一为:灯垂锦槛波。所在之诗为:“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墉柳。妄梦五湖湄,郎家大堤口。”一般地说,诗中之对仗,若未单独使用,不当作对联看。但陈氏在两诗自序中说:“客有以‘烟锁池塘柳’五字具五行以属余为对句,因成《柳波曲》二首,与好事者正之。”可见 “灯垂锦槛波”是专为对“烟锁池塘柳”而作的,相对独立,故这里作对联看了。灯垂,亦作“灯填”。其二为:烽销极塞鸿。所在之诗为:“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续作锁柳销鸿之曲》)其三为:钟沉台榭灯。所在之诗为:“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灯心红缕密,柳眼绿波澄。”(《烟锁沉引》)
居然成乾隆御笔,还编造这么个生动故事出来,比清宫剧还NB,哈哈。

其实网上很多对联故事都编的一塌糊涂,尤其以讹传讹后,骗到不少人。例如苏东坡苏小妹的对联故事就一大堆,还经常被引用转载,脑子进水的太多。也体现出对联文化在推广中依旧不得力,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对联,哪怕是最基础的知识,以为就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里那样凑上字数就对联。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8 00:32 , Processed in 0.03810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