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10385|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白衣殷原之异乡人联话 [前言:欢迎批评,谢绝转载(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9 19:2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欢迎批评,谢绝转载(帖)]

异乡人联话·一

网络对联,泥沙俱下。予所取舍,或崇气格刚正、或尚风骨凛然;或重情意深沉,或取韵味悠长;或喜意象瑰奇、或赏构思新巧。
前二者,实重境界;中二,实重意境;后二,实重才思。
联作或某一突出而其余平平,故或有所侧重。如三者浑融一体,当浮一大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1 16:02:14编辑过]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9:26:50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二
                                       

提到境界,也许会纠缠到文与人的不一问题。汪精卫也曾有过“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以网络对联而闲笔,只好就联言联了,因人废言或因言取人,皆不足取。是为有言在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9 19:36:21编辑过]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9:27:21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三
                                       

居则固穷,一毫勿受;
仕不媚上,万户为轻。

儒家讲“学而优则仕”,如陶令者,坚持“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此联着眼点更大,气势更足,对于“万户侯”,于人不卑,于职不求。
而此联身后,尚另有夫子之言“君子固穷”,有东坡之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有润芝之词“粪土当年万户侯”。
白衣行文系辞虽不着墨于“仕”啊“官”的,但此联为一女子手笔(ID为“拂弦错”),上联守传统,下联则对“仕”直言而不讳,且有此风骨,足为一奇;连缀巧思,亦可为一奇。
未见此联题目,试述一二,如为送人,可;如为自题,上联则稍有弱处,“勿”明显不如“不”的语气坚定,盖因“勿”为“不要”义,是劝告色彩,否定得不够坚决。不过,也许是为了避免与下联重字而不得不然吧。
读此联,如见李太白身影,而白衣向来喜苏大胡子的那句话,此处为李而不为苏,也许在于苏在文化视野中展现的不是傲视王侯吧。
另:“穷(窮)”原为弓身穴中,是处在困境,其道难施,故“穷达”对举、“穷通”对举,“贫”则与“富”对举,不过,词义变迁早已是“穷富”对举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9:27:45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四
                                       

时而涓流弱涧,时而脱马奔雷,紧要关头地陷天崩,何由及此?满腹牢骚声自大;
于是朋友讥嘲,于是情人厌弃,平常岁月心灰意懒,往事如斯,一身正气问谁怜。

此为御赐金牙《自题鼾声》。飘萍浪子评之:“以联而论,我最欣赏此联的布局,起承转合,脉络分明。题目是鼾声,于是开门见山,用两个比喻做对比,直写鼾声,然后更近一层,托住上句,这时已经是最高峰,却用“何由及此”四字一转,引出‘牢骚’之说,结的有回味有深度。下联由‘牢骚’引出,也是脉络清晰。整体看,全联的比喻很形象,而且不仅局限于事物表面,引申到更深层次。只是觉得下联“问谁怜”三字是败笔,一下子气骨全无,托不住上联,使全联都软了下来。”
浪子对“问谁怜”三字所评甚是到位。
其因,除“怜”字本身心态酸楚,本身带着希望他人同情、认可色彩而“软”外,“一身正气”四处碰壁却落得个“问谁怜”,实仍未脱开“牢骚”樊篱,最后的结句,显得拘束住了。
或可一试换“怜”为“从”,虽“心灰意懒”而尚存期望,“问谁从”而使吾道不孤,或有后来者,心态即由辛酸而转为有所坚持;同时亦可拓出新的语义空间,使得结而不满,尚有余味。
御赐金牙,南粤人士,网上未见踪迹,久矣。有《关于无情对》一帖,如有意于无情对,不可不读。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9:28:17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五
                                       

天涯雅座一联之评:

题汉语擂台(作者:联艺杂谈)

    行文字如排兵布阵,最是出奇致胜
    斗才思似踢脚打拳,亦须闪展腾挪
  
  
白衣愚见:上联可如先锋,贵在先声夺人;下联当如元帅,贵在压住场面,稳得住阵脚。上联放得开,下联需收得拢。
安排文字,如排兵布阵,这个倒很得当,前人也许曾论及(也许)。读时上联觉得眼前一亮,但下联总觉得不好,觉得下联压不住阵脚,头重脚轻。具体而言:

从喻体上分析,排兵布阵明显要比踢脚打拳要大气,项羽曾有万人敌与一人敌之别;
从相似点上分析,斗才思为头脑构思,排兵布阵更多属于斗智,战术层面(下棋也好,战争也好);踢脚打拳,更偏于斗力或斗勇,技术层面。下联的联系感觉不甚协调。
  
  
大概是因为要切“擂台”,所以这“才思”是用来“斗”的,单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拘束住了全联的气势,降低了格调。如果写一联总结诗词文联的构思和遣词造句的话,这个下联可摆脱命题,重新设计。


说明:此前已发于博客,因此帖可归入本系列,故再发而标序,略有文字修缮。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9:28:39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六
                                       


邀月(2004年9月):
闻世上千年,每以团圆相约;
待樽前一晤,原来你我同孤。

此联作者一散人,又名七楼往下飞,重庆人,曾在五羊城数年。据传有八斗之酒量,七楼之高风。昔日人多呼之散人,吾家老二阿错则呼之为“细人”,或自吾起,始呼之为老七;促狭如浪子,则呼为老妻。

此联盖为中秋而作,赏月之外,吾人重团圆,故油然而生者,乃由眼前月之“团圆”而关联人之团圆。然,世上恒有羁旅他乡者,月圆而人不圆,故望月思乡、念亲,是为常事常情。思念、酸楚、伤心、盼望,皆为平常情思。“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可为代表;至苏大胡子,唱道:“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前有自我解劝,继之以看开悲欢离合,是为所谓“旷达”者;最后之祝愿,虽无团圆,而得平安,长共明月。由团圆而至平安,这一变,另辟新路,虽言浅而意深,故一出而为绝唱。然坡仙虽开新路,却亦如平地而起千丈峭壁,高不可攀,踵武此路者,永已无出头之时。

老七此联,则情思又是一大转变,所谓“团圆”之月,亦处于绝大缺憾——“孤”——之中,直接粉碎圆月可期之处,使得心中痛楚已彻底无可寄托,无可开解。于同处孤单境地直言之,而“吾”之心情感触,则留白而任人体味。是以此联以才思取胜,辅以余味,其瑕则在对仗,如“一晤”对“千年”(虽可勉强引入“动名词”为“一晤”辩解)、上联后句,为前四后二,下联处则当为前二后四,然才思所胜,何足多言!
吾观此联,以直接否定寄托而得以重辟新路,足证老七之才思才情。李太白有“对影成三人”,或孕先声,惜无“团圆”铺垫而得以反衬;于构思上,此联则以直接而得以震撼人心,就此而言之,当为不逊前贤。于后而言,老七开此路,恐亦断此路,仿其者或可完善文字对仗,惜难脱藩篱,复少天然与真挚之气。
吾平日读得奇书妙文,时有感叹:这家伙怎能想到此处的!吾怎就想不到!吾亦甚欣赏鲁迅鲜花美人之喻天才、庸才与蠢才之分。有此联在前,中秋之联,吾当免之。然亦深期具大才情者,再开吾之眼界。

乙酉除夕之夜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9:29:04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良有以也。多年漂泊,此为第一个异乡除夕、第一个异乡春节,每至此时,贴春联、吃年饭、守年夜、包饺子、拜大年、走亲戚,欢天喜地,佳节而承欢膝下,貌平俗而实为至乐,今不可得,于是深念之。

言及思乡,甲申夏十五联赛,以之为题,吾深感触,成一联

哪堪憔悴四方,如水上浮萍、风中飞絮
莫问缠绵何处,在床前月色、梦里乡音

己卯至辛巳,流落西北,某夜忽醒,月光入室,两方白印投于床前,心底由澄澈而忽顿涌太白之思,我如昔人或昔人如我,沉溺良久,至今未能忘怀。所谓“梦里乡音”者,吾尝见人言梦中无色彩而曾留意,以己之梦而验其实为谬误;“乡音”之辞则触发自王仲宣《登楼赋》所引“庄舄越吟”之事,当日读此,一见倾心,忽忽竟十数年而一朝自然而出,亦为不负昔日情思。成此联后,亦曾留心梦里言语,所闻所言是否故乡腔调,惜未得之。或待来日,有旁者记吾梦呓而验之矣。

2006/01/29,丙戌春节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9:29:26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八
                                       

堂上双亲,定又思儿添白发;
天涯游子,徒来望月湿青衫。

此为十五联赛,同题所成又一联,侧重于思亲。时疲惫后歇于床上,念及父母,大学之时,某年寒假归家,下车后遇街坊,告余曰:“汝母待汝,方归。”吾耽于前人文字,即时想起朱佩弦之《背影》,而代为吾母背影,细节为风动头发,心中温暖而稍除执拗之性。乙亥毕业之际,吾念从小学至大学,不过二百里地,于是有远走之念,遂到此北地。一岁一回,必提前禀之父母。自辛巳后,岁岁年年,每惊见于父之牙齿愈稀,母之白发愈多。痛吾多年漂泊,一事无成;痛吾昔日以逝,回转不得;痛吾父母渐老,纽转时光不得!
联作甚庸,而实自真情而发,是以记之。写此联,吾曾落泪;今联话至此,忽泪眼朦胧。且已矣,愿天地赐我至福,吾父吾母平安康乐。

2006/01/29,丙戌春节匆匆。
9#
发表于 2006-1-29 19:32:05 | 只看该作者
汗,别字,赶紧跑回去改了,更正一下这里

提到境界,也许会纠缠到文与人的不一问题。汪精卫也曾有过“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以网络对联而闲笔,只好就联言联了,因人废言或因言取人,皆不足取。是为有言在先。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9:41:35 | 只看该作者
已经修改

鄙视错别字大王

害你错哥哥修改帖子
11#
发表于 2006-1-31 01:22:09 | 只看该作者
雅赏中
12#
发表于 2006-1-31 06:48:0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转走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31 16:04:19 | 只看该作者
蒸肉,这是偶老2特许偶发这里的,事先告诉偶不允许转其他论坛,请谅解

偶是他老大,特殊照顾而已

喜欢探讨的联友请跟帖,谢绝转贴
14#
发表于 2006-1-31 16:12:24 | 只看该作者
汗,我这些东西,纯属自娱自乐,怕人笑话,所以才说谢绝转载转帖。
           
可是捏,再怎么说,偶老2、水水是谁啊,一个是mm,一个是jj,要转帖那是看得起me:)

留个帖,告一声,就ok了:)

水水表让2丫头吓着了,回头哥哥打她去*_*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31 16:16:44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三


居则固穷,一毫勿受;
仕不媚上,万户为轻。


偶倒觉得"不"字不如"勿"字,字面上儒雅,也有君子委婉之道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1-31 16:26:37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五


天涯雅座一联之评:

题汉语擂台(作者:联艺杂谈)

行文字如排兵布阵,最是出奇致胜
斗才思似踢脚打拳,亦须闪展腾挪

同意下弱,可以考虑柳暗花明或者信手拈来大手笔之类.要不用音乐山水之类的通感下.

17#
发表于 2006-1-31 17:51:48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如果是送人,如劝诫提醒,得讲究婉转,让人容易接受。
但如果自题,这里更觉得是种傲气豪气,所以觉得如李白,“君子儒雅”,蹿味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31 18:32:47 | 只看该作者
一毫勿受

试想一下,用双方谈论的语气,不用太直接吧
斩钉截铁的语气适合带批判性质
偶维持原判
19#
发表于 2006-1-31 19:06:51 | 只看该作者
扣,看帖不仔细,打pp。
送人当然不能用“不”,
自题则“不”斩钉截铁。

2丫头编辑下帖子,把那个如为送人后的“可”字改为“足称得体”。
20#
发表于 2006-1-31 19:07:50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九

诗话文论每及“言有尽而意无穷”,多举上官婉儿评沈佺期、宋之问之作曰:“二诗功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唐诗纪事》卷三《上官昭容》)时为正月晦日,事为中宗幸昆明池群臣赋诗应制,宋因晦日无月而文笔飞跃,道以自有珠来,借汉武救鱼而于昆明池得双明珠,以喻中宗恩泽广被,且将有报答。以此作结,文切当前情境,文切当前情境,意有瑰奇后续,是以笔力犹健;沈则如无话找话,结以自谦,复乏文采,自是词气已竭。

乙酉岁末,西安城门征联,南门有联:


    指看雁塔巍峨,已觉眼前春意满;
    遥望终南葱郁,更知云外好山多。


未知作者为谁。下联前扣眼前佳景,后句“更知云外好山多”,则大大的拓开一层,云外之好山好景如何,自可想象;复蕴含哲理(可参以“更上一层楼”或“山外有山”),境界高远,留以空间供人品味。此联亦可评为“犹陟健举”之作。

然,此作如纯为登临古迹、自抒情性,则骨秀味远,自是大妙;惜为应征之作,门联特色不足,再者正门之处,更重冠冕堂皇,是以主席台上,未坐青衫。
此作尚另有不足,在上联之“雁塔巍峨”与“眼前春意”,关联处不如下联之自然密切。然吾取其余味悠然,是以记之。

2006/01/3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 21:59:27编辑过]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31 19:10:07 | 只看该作者
不字如莽夫挽袖
勿字是长者规言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31 19:13:31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九

评得大好!
23#
发表于 2006-1-31 23:21:37 | 只看该作者
授精之
24#
发表于 2006-1-31 23:21:51 | 只看该作者
并COPY到鱼米仓
25#
发表于 2006-2-1 07:29:52 | 只看该作者
我晕,我到底是转还是不转呢?
破醋咬牙切齿,吓人?
小白软言温语,开心!

转?不转!不转?转!转?不转!不转?转!转?不转!不转?转!转?不转!不转?转!转?不转!不转?转!转?不转!不转?转!转?不转!不转?转!转?不转!不转?转!
。。。。。。。。。。。。。。。。。。。。。。。。。。。。。。。。。。。。。。。。
26#
发表于 2006-2-1 12:37:51 | 只看该作者
打错2丫头的pgdz
偶是她大哥,当然听偶的,不用怕她,欢迎转到秋色:)
27#
发表于 2006-2-1 18:42:13 | 只看该作者
好的,遵小白的旨意照搬了,嘿嘿!:)
28#
发表于 2006-2-2 22:41:26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十

周大烟袋,徽人,出身秋天的书页,自小鸟飞飞时代起长驻联都,其为人低调,网上纷争,向难见其有片言,然素为人敬重,天涯雅座有“周大”家族,如烟斗、烟灰、烟叶、烟圈系列,而号烟袋为族长;中国楹联则有自居“烟丝”者,盖类“玉米”“盒饭”是也。
烟袋平日所为,在搜集整理征联信息,多年以来,未存私心,公之于众,可谓网络征联拓路者。乙酉之岁,众多网络联手一改娱乐心态,投身现实赛事,前赴后继,风云四起,以此足见烟袋之功。烟袋本人,亦鲜有失手,收获颇丰。其位其誉,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安城门征联,为年底盛事;南门以其正门,为众目所注。烟袋之作:

    锦绣古长安,高敞南门,际会风云迎四海;
    和谐新事业,振兴西部,宏开气象壮三秦。

此联切题切时,以“和谐新事业”对“锦绣古长安”,一俗一雅,一新一旧,甚是相配;以“振兴西部”而对“高敞南门”,后二字颇见工巧,惜“三秦”反而见狭;继以风云际会与气象恢宏之化用,扬起全联气魄。吾於牛群,尝论诸人特色,推烟袋为善用时语、政语入联第一;吾虽视时政语为俗,然其构思、遣词与对仗功底不可不称之,此联可见一斑,是以较之他作,吾曾断此曰青钱万选,后果然。

2006/02/02

29#
 楼主| 发表于 2006-2-3 00:17:21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十一

古之应制,祝颂为首,真气多乏,骨格多卑,盖功利故也,是以常受诟病。今之应征,或当戒之。
烟袋联风,四平八稳,其取胜处在端庄工整,善用时政言语。
其《一征到底·乙酉卷》诸联,吾所喜者,其一,纪念纪晓岚逝世二百周年:
  
   恢弘于史,玄奇于记,淡雅于联,笔下纵风云,一代文宗同仰止   
   廉正而官,淹贯而师,谨严而学,胸中容海岳,皕年冥诞已超然

虚词“于”“而”,使全联摇曳生姿,颇为雅致,“超然”一语,跳出常规,代以旷达澄明,尤为新奇,是以甚喜。
   
其二,题鹳雀楼:

    廿字诗磨山水句
    一层势压古今楼

下联惟此楼当之,凡登楼,如颂“更上”句,皆承此楼余惠而已;“压”字特雄兀不凡,直傲视天下。惜上联太过平淡,用心不足,上下同观,如廖化之于霸王。唐人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气势夺人,其上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则多为人所忘,是为跷脚对,吾恐烟袋此联,亦属此类矣。

2006/02/0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3 1:44:08编辑过]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2-3 01:16:46 | 只看该作者


异乡人联话·十二
于联,吾素为空疏不学,年前浪子告我吴恭亨氏《对联话》如邪派秘籍,读之可功力大进。近日为联话故,而始以超星阅之。初二夜开卷未久,见“彭刚直玉麟有题泰山联云: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不禁惊艳,心折不已,以笔录之,然亦于“五岳(复)寻山”稍生疑惑。次日网上游荡,见今人陆震纶解之曰“上联用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句,下联用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和杜甫《登楼》句。”遂查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复查以郑州大学“全唐诗库”,皆为“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遊”,“一生”句尤见其谬昭然。网络资源所录,陆震纶氏《对联与对联文学》与哈哈儿“恶人谷珠楼”此联,皆有误,读之当留心一二。只是不知泰岳此联现是何等面貌。今复参以余德泉氏《对联通》录为: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吴氏评此联为“集成语天然如铸”,吾观之,上联见性,下联见心;此番登高望远,一览河远山小,昔时豪情,今日忧患,百味杂陈,成之以联,是天公假彭氏之手,使得诗仙诗圣再度唱和。吴氏所评,信矣。

附此联所见地:
1,《对联话》第5页,吴恭亨著,喻岳衡点校,岳麓书社1984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对联通》《第四章·对联的写作方式与要求》第75页,余德泉著,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1999年8月第2次印刷

2006/02/0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3 1:58:19编辑过]

31#
发表于 2006-2-3 08:59:20 | 只看该作者
白蚁写的好联话,特别是自家的感念双亲联,看的某亦心有戚戚焉,在这里顺祝白蚁双亲身体安康!

呵呵~~~另有一不情之请,能否允许偶将此佳作转去中国楹联?特征询白蚁与阿错二位!
32#
发表于 2006-2-3 11:10:5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阿错在2006-1-29 19:28:17的发言:
异乡人联话·五


天涯雅座一联之评:

题汉语擂台(作者:联艺杂谈)

    行文字如排兵布阵,最是出奇致胜
    斗才思似踢脚打拳,亦须闪展腾挪
  
  
白衣愚见:上联可如先锋,贵在先声夺人;下联当如元帅,贵在压住场面,稳得住阵脚。上联放得开,下联需收得拢。
安排文字,如排兵布阵,这个倒很得当,前人也许曾论及(也许)。读时上联觉得眼前一亮,但下联总觉得不好,觉得下联压不住阵脚,头重脚轻。具体而言:

从喻体上分析,排兵布阵明显要比踢脚打拳要大气,项羽曾有万人敌与一人敌之别;
从相似点上分析,斗才思为头脑构思,排兵布阵更多属于斗智,战术层面(下棋也好,战争也好);踢脚打拳,更偏于斗力或斗勇,技术层面。下联的联系感觉不甚协调。
  
  
大概是因为要切“擂台”,所以这“才思”是用来“斗”的,单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拘束住了全联的气势,降低了格调。如果写一联总结诗词文联的构思和遣词造句的话,这个下联可摆脱命题,重新设计。


说明:此前已发于博客,因此帖可归入本系列,故再发而标序,略有文字修缮。


读白衣联评多有令人激赏处,所获多多。关于此联,从谋篇布局、联意关联处看,白衣之言令人叹服,天涯雅座已有交待。然一日夜昧而觉,念及此联,反复默诵,忽思如换一角度,从语势、从诵读之效果看,则闪、展、腾、挪读来铿锵,收得有力,应能托住全联。当然,仅以语势取联,能否站得住脚,不得而知,此处与白衣探讨。
33#
 楼主| 发表于 2006-2-4 00:51:50 | 只看该作者
巨欢喜这样讨论,不管结果如何大家都会有收益

偶也来继续搀忽
----------------------------------------------------------------------------------
偶觉得"斗才思"处,姑且不讨论语感,斗才思是要展现敏捷的特点,出奇制胜更适合用来阐述才思之斗,而可以把上联的行文字用流畅或者工稳之类的素材.
这样,上联写文字的流畅工稳,下联走才思的敏捷出奇,或者更相得益彰.
老海和2丫头觉得呢
34#
 楼主| 发表于 2006-2-4 00:59:15 | 只看该作者
刚在群里讨论了一下
斗,还可以斗基础斗渊博,可以选择的题材很多,偶那也只是说的一个角度.

本来文章的风格就大相径庭的,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所以在这里一个题材能代表一种文风吧.

斗才思似踢脚打拳,亦须闪展腾挪
踢脚打拳的目的应该是击倒对手,闪展腾挪只算是辅助,不算主流.嘿嘿,成讨论打架了
35#
发表于 2006-2-4 11:40:03 | 只看该作者
这联上比是写一般状态的作文特征,其实也只是作文之一种,为文取胜之道岂能一概而论。下比则着重于“汉语擂台”这个主题,为突出“擂台”比武这个特点,所以用“斗才思”。斗,这里更多格斗的意思,当然是才思通过文字相搏。
对联是一种律文,除意义之外,也强调声效,所以才有语势、诵读效果之问。当然,联意是第一位的,所谓语势、声效都是在联意能够站得住脚的情况下才成立。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7 22:20 , Processed in 0.0520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