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3861|回复: 2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几则联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9 15:4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惠州西湖联话
作者:天际流星

   惠州西湖,以“曲折幽深,清秀雅淡”著称。西湖的风景名胜点,留下不少楹联,如明月湾畔红棉水榭楹联:“北客几人谪南粤?东坡到处有西湖。”不仅写出了苏东坡多次到有西湖的地方的特点,而且嵌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可谓独具匠心。在苏东坡居住过的合江楼,曾悬挂一联,为刘树君所撰:“此是东坡旧居,应有文光留北斗;恰与西湖对峙,长留诗境在南州。”同样嵌入东西南北的方位词,和前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鹤峰(现惠州卫校所在地)曾是苏东坡故居,后建成苏祠,祠中有两联:“与客话坡仙,几经瘴雨蛮烟,依然是明月当头,罗浮对面;凭栏俯城郭,趁此落花飞絮,最难得岭南春满,江左人来。”“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此二联现挂于西湖孤山东坡纪念馆大门,供游人鉴赏。
    在西湖孤山埋葬着苏东坡爱妾王朝云的“朝云墓”墓上建有“六如亭”,亭上有清朝丰湖书院主讲林兆龙题联:“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陈维撰联:“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
    和朝云墓遥遥相对的是留丹亭,位于湖中点翠洲上,亭名留丹,取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意。亭上楹联亦集文天祥苏东坡句而成:“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绿;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5:58:41 | 只看该作者
天下名泉联话
作者:佚名

  闻名遐迩的趵突泉,位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山东省济南市趵突公园内。泉水从地下岩溶溶洞中涌出。三窟并发浪花四溅,状如三堆白雪。清末时任山东按察使的石韫玉撰联曰:

  画阁境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的热河泉,寒碧清甘,不失为烹茗佳水。清康熙皇帝曾两次率王公大臣来此选址建造热河行宫,并亲品泉水,赋诗赞道:

  土厚登百谷;
  泉甘剖翠瓜。

  湖北天门市城北门外有一文学泉,闻名古今。天门市在唐代为复州竟陵县,是茶圣陆羽的故乡。相传陆羽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游历江南之前,曾在此汲水烹茶。且陆羽自小聪明好学,曾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故以此文学命其井泉。有佚名联云:

  鸿渐昔品故乡水;
  竟陵今存陆子泉。

  长江西陵峡下游江北,距宜昌市十公里处的三游洞有个陆游泉。相传唐代白居易、元微之、白行简三人来此寻幽探胜,白居易撰写《三游洞序》,因名三游洞。宋代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赴京应试途经此处,亦曾游览题诗。后陆游也慕名而游,并题诗勒刻于壁上,因以得名“陆游泉”。其诗云:

  汲取满瓶牛乳白;
  分流触石佩声长。

  吉林省吉林市北山公园内有一口双眼井,井上横立一石,刻有“廉泉让水”四字,“廉泉”二字是沿引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名句“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而来,反“贪泉”之意而命名“廉泉”的。“让水”二字是沿引有一年大旱,一位姑娘将自己接的两桶泉水礼让给两个吵架争水的大哥而命名“让水”的。其寓意十分深刻,一学士王璟石有联云:

  客饮让水胸怀阔;
  照鉴廉泉眼倍明。

  江苏省吴县东山镇松岗村的柳毅井,相传是神话故事“柳毅传书”的遗迹。因柳毅饮此甘泉而得名,是吴县东山名泉之一。清代任浙闽总督、军机大臣的左宗棠曾来此烹茶品泉,并撰联云:

  驰骋云路三千,我原过客;
  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

  广西梧州市第二中学内有一口冰泉井,泉水出自大云山中,甘凉清冽,汲之烹茶则“碗白映雪花”。清代广东赤溪厅同知(江苏江阴人)题联云:

  冰井留铭,且喜诗人足千古;
  云山如画,恰宜冷地作重阳。

  湖南省永兴县城原北郊有一紫井,井水紫色,甘冽寒碧,且重于他水,古时用作定漏计时,很准确。为永兴旧八景之一。有佚名联云:

  莫云井底尘沙涌;
  顿觉人间暑气消。

  湖南桂阳县城,泉井甚多,其中有一蔡伦井。相传蔡伦发明造纸术以后,在桂阳县城找到了造纸用的上乘好水,便在此汲水造纸,所造的纸又白又细,故名“蔡伦井”。有佚名联云:

  侍君耀丹心,汉宫余恨怆一世;
  造纸凝碧血,环宇称奇足千秋。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6:14:55 | 只看该作者
老农联话
作者: 半蠡山人  

李曲江,湖南沅江一老农也。仅读私塾三年,十六岁辍学从耕而不忘读书。每为文,辄有新意,其楹联作品尤佳 。

如为市新华书店题综合楼之嵌字联:
半湾新月此停车,便沉醉美酒佳肴,吴歌楚舞;
万国华章欣展卷,细咀嚼冰糖雪藕,晋字唐诗。

一九八五年四月,曲江先生陪人就医于长沙,适逢天心阁公园征联。首批数百件应征作品已汇印成册。先生以为众联虽佳而状天心阁之巍峨高耸不足,乃口占一联应征, 竟一举夺魁:
登阁上青霄,回首潇湘,是谁将衡岳洞庭和盘托出;
举头近红日,寄身天地,待我把白云红日信手拿来。

自长沙返乡途中,闻裴公亭(益阳市名胜)重修,欣然 往登,并作一联:
裴相不重来,问亭前老鹤苍猿,谁赏识庵畔黄花,寺边白鹿;
郭公如再至,对江上风帆沙鸟,好管领银城风月,资水斜阳。

八六年,先生至武汉探亲,登黄鹤楼。楼有专室,备文房四宝供题咏之用。先生欲进而司客小姐以衣冠取人阻之 。后得该楼一经理首肯,挥毫作一联即去:
客中携卷此登楼,慨楚汉大江,流不尽崔李才华,孙刘霸气;
劫后凭栏羞看剑,愿炎黄新裔,都具有康梁学识,黎蔡雄风。

辞黄鹤楼,登岳阳楼,又得一联:
楚泽此登楼,看八百里云水烟波,洗不尽屈子愁肠,湘妃泪眼;
巴丘重把酒,数五千年风流人物,有几个小乔春色,公瑾奇才。

九三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筹办"三庆"(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一师建校90周年,毛泽东在一师学习离校80周年)征校门联,诸多名人学士皆以一联难包括"三庆" 之意而束手。校方连续发函十二封请先生为之。先生乃赴长沙一宿,作一联而返。即为学校采用:
兴学育才,一校非天阊帝阙;
风骚文采,有生超汉武秦皇。

先生七十自寿联:
说什么右军书法,讲什么左氏文章,七十岁落落尘寰, 回首只半榻琴棋,一囊诗债;
呼几个太白奇人,招几个洞宾狂客,八百里茫茫烟渚, 把酒话五洲晴雨,四海风云。

呜呼,一老农而文笔如此,诚难得也。传云"深山大泽 ,实产龙蛇",此先生之谓乎?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6:25:32 | 只看该作者
妙联话饮食(上)
作者:王子辉  陈放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对联则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学形式,在对联佳作中,不乏语涉饮食而妙趣盎然者。

      有一类饮食联语,出语典雅蕴藉,雍容含蓄,较多地体现了传统中华文化的特色。如:“宰天下有如此肉;治大国若烹小鲜。”上联典出《史记 》,意谓主宰天下要像平分肉那样保持均衡;下联典出《老子》,意谓治理大国好似烹小鱼,忌多翻动。此联能将两个不相干的典故合而为一,且既不脱离餐馆之题,又另寓新意,妙语天成。

      又如“有同嗜焉,从吾所好;不多食也,点尔何如?”上联的“有同嗜焉”语出《孟子》,“从吾所好”语出《论语》,而下联的两个句子也分别集自《论语》,此联集句确胜于自撰,好似客人在按单点菜,“从吾所好”,而老板则婉言规劝:“少食为佳,七分为饱”,颇合现代饮食卫生道理。

      类似的妙联,还有上海小有天闽菜馆的:“道道非常道,天天小有天。”长沙饮和祥餐馆的:“饮酒读离骚,也算屠门大嚼;和羹调鼎鼐,不如左手持螯。”兰陵酒寮的:“不问神似形似;相期醉乡故乡。”构思精巧,锤语精炼,是此类联语的共同特点。

  对联贴在店堂门口,一般都能起广告作用,招徕顾客光临。且看,南京一家菜馆的对联是:“不怕那大肚好汉;却喜这净盘将军。”“大肚好汉”和“净盘将军”都是喻指狼吞虎咽的食客,烧的菜能被顾客“一扫光”,不正说明厨艺之高超么?联语诙谐活泼,风趣中宣传了菜馆的名声。

      有的菜馆对联强调了就餐环境的幽雅和天然,如杭州西湖都一处菜馆的:“小店依孤山,岂无梅香拂尘?平湖伴佳客,更有秋月引怀。”福州广聚楼:“美酒可消愁,入座应无愁里客;好山真似画,倚栏都是画中人。”

      有的巧用酒店名号嵌入对联,加深顾客对招牌的印象,如潮州韩江酒楼联:“韩愈送穷,刘伶醉酒;江淹作赋,王粲登楼。”有的则直言餐馆的经营特色,浅白而富于平民风格,如:“饭好菜多,闻香下马;茶热汤美,招客无言。”“寻常无异味,鲜洁即家珍。”

      茶酒下肚,对联佐膳,个中味道,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还是成都一家酒楼的对联写得精警,其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酒去!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拿碗茶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6:27:31 | 只看该作者
金山藏书楼联话
□ 凤城联话 蓝汉钊

    金山藏书楼,即金山书院藏书楼,在潮州八景之一“金山古松”所在地———城北金山上。

    近代著名爱国人士、“诗界革命一巨子”丘逢甲,曾为潮州金山书院藏书楼撰写一联,联语云:

    西北揭阳岭,东南太平洋,此楼萃山海奇观,望远登高,顿生八表经营志;

    刺史韩昌黎,衙官赵天水,所学得圣贤宗旨,读书论世,莫负千秋尚友心。”

    上联写景抒情。先写藏书楼的地理位置,作者不拘于眼前景物,而放眼于山海:书楼西北面的揭阳岭,山脉绵延;书楼东南方的太平洋,大海浩翰。如是从大处着墨,便把书楼的环境、气象烘托得壮阔雄浑。既而便指出登楼远眺,会使人萌发要成就一番事业的高远志向,表达了作者的非凡抱负。“八表”指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晋·陶潜《归乌》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经营”本谓经度营造,语出《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引申义为筹划营谋。

    下联咏史怀古。写潮州“韩公启潮教,赵子实所资”的人文背景,指出历史上有韩愈、赵德等文化先躯,读书的目的在于为国为民,千万不要辜负引以为友的古人。作者如此撰语,既缅怀韩、赵等先贤的学问德行,又盛赞了他们的功绩。“衙官赵天水”指赵德。赵德,号天水先生,海阳(今潮安)人。韩愈治潮时,鉴于其时“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未闻业成贡于王廷,试予有司”的状况,即延师兴学置乡校,启用赵德主管州学,并代理海阳县尉,为衙推官。

    全联意境高远开阔,在盛赞潮州文风盛的同时,勉励青年学子,要有远大抱负、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此联写于作者来潮讲学之时,既是对莘莘学子的教诲,又抒发了作者自身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际的豪壮胸臆。
6#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6:31:25 | 只看该作者
上海联话三则
作者:金笛长鸣

碧波亭联

北宋年间,江南的吴越忠懿王钱某,重建上海镇的龙华塔,并兴建龙华寺。有天,和尚契盈侍候钱某游黄浦江,钱某看到潮水初满,舟楫辐辏,不禁感叹道:“吴越去京师(开封府)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于是,和尚契盈就在附近碧波亭柱上题了一副楹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后来,有人称这是第一副同旅游有关的楹联。

徐光启祠墓联
上海人徐光启,是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把欧州科学著作介绍到中国来的重要人物。他从政时,正值清兵侵入,边关告急。他对军防曾有不少建议,但因同僚忌妒,不被朝庭重视。晚年入阁,又值大臣专权,亦未能得志。徐光启生平著述甚多,尤其是《农政全书》60卷,影响深广。
徐光启72岁时病故北京,次年灵柩运回上海,,葬于徐家汇肇家滨北。徐光启祠墓的石柱上,有一副楹联高度评价了他一生的功绩:
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
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黄遵宪自题联
黄遵宪,近代著名诗人。戊戌变法时,他在上海以私藏康梁之嫌,为朝庭所忌。变法失败后,他被清政府解职还乡软禁起来。他筑“人境”庐以度晚年,在大门上挂一对联云:
结庐人境;
伐檀河干。
上联取意于陶潜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旷怡情怀。下联是取意于《诗经。魏风》中的《伐檀》篇,表示自己甘为伐檀者,不愿做“白白吃闲饭的大人”。
此外,还有两副对联:

沿欲乘长风破万里浪;
不妨处南海弄明月珠。

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从五眇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这些对联,表达了他虽然身遭迫害,却始终壮志未酬的心情。
7#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6:45:54 | 只看该作者
荷花池的联话
作者:伏家芬

  荷花池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兴汉门内,古名莲花池。邻近泐潭寺,该寺始建于唐,周遭宏敞,固有亭台桥榭,可资游览,有“泐潭八景”,其中“莲香曲浦”,即荷花池也。清乾隆间,建亭池上,名“远香亭”。当时有联云:  
      亭前皆净植,更饶竹雨松涛,疑是引来仙境;
  池外接闲园,无数豆棚瓜架,宛然绘出玢风。
  按:玢风即“豳风”,为《诗经》中的重要篇章,载有咏农事等诗,故此联引用,弥觉典雅。此联情随境发,落落写来,引人入胜。  
      后湖南巡抚杨锡祓游此,又题联云:
  时倚曲栏贪看水;
      不安四壁怕遮山。
  即景生情,一个“贪”字,一个“怕”字,风雅毕见,少许胜多许矣。  长沙师范校址泐潭寺,原为荷花池地带之主体建筑。据光绪25年(1899年)187号《湖南官报》与1933年《湖南年鉴》记载:清末废科举,兴新学,湖南率先成立的长邑小学堂,“于光绪28年(1902)11月28日开学”,即设在泐潭寺。算来此地建立学校到现在已有百年历史。又据1986年5月在长沙师范工地发掘出土的光绪32年(1906年)长沙县知事徐本麟所撰《兴学记》碑文:“邑绅有开设师范学堂之请,设额百二十名,就邑学之右,大加营造。”可知长沙之有“师范”,实自1906年始,当时学堂总理为张祖同,监督为余肇升。1912年2月,长沙知县姜济寰央请徐特立任长沙、善化联合成立的师范校长,后遂改名长沙府(后改为“县”)师范学校,解放后,学校更名为湖南省长沙师范,长沙师范从1912年算起至今年也有90周年历史。这所学校藏龙卧虎,人材辈出。徐特立任校长期间,曾先后聘请杨昌济、李肖聃、罗学瓒、熊勤玎等执教,培养的学生有田汉、许光达、廖沫沙、李默庵、刘英等,师生中的著名革命烈士除罗学瓒外,还有陈昌、周以栗、柳直荀等多人。因得联云:  
      大鹏刷翮谢溟渤;
      百年树木长风烟。
  荷花池虽然只是一洼浅水,到解放前,这地方甚至连一洼水也没有了,却不妨碍这地方钧陶与抟运几辈英雄;树人树木,盖纪实也。
8#
 楼主| 发表于 2007-5-5 06:23:55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46"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 style="PADDING-BOTTOM: 5pt;"><b><font class="title1" color="#226644">联话五则</font></b></td></tr><tr><td align="center"><br/><font color="#ff0000" size="3">■ 李兴辉</font></td></tr></tbody></table>  (一) <br/>  元代戏剧家高明,字则诚,浙江瑞安人,以著《琵琶记》名于世。据传高幼时则颖异不凡,其邻居有尚书某,一日著绯袍出门送客,躬身揖别。适高明由塾师处归家,尚书见高穿绿衣,遂以一联语戏之曰:“出水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高明则应声答曰:“落汤虾子着红袍,鞠躬如也。”尚书大为惊异赞赏,啧啧称为奇童。 <br/>   (二) <br/>  明代大学士杨一清幼时有神童之誉,宪宗皇帝朱见深闻其名特予召见,出一联属对,曰:“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一清不假思索,对云:“切瓜分片,上七刀,下八刀。”帝深为嘉许,命内阁择师教之,遂14岁则举乡试,成化八年(1472年)中进士,晚年官至太子太师。 <br/>  (三) <br/>  清乾隆时,北京有中药店,悬挂大幅市招,上书“发卖川广云贵生熟地道药材”。有客以此为联,请纪晓岚对,纪沉默不语,客促之,纪遂曰:“汝可赴琉璃场某店视之自明。”客遂往,是处乃一裱画店,门前大书“揭裱唐宋元明古今名人字画”。客恍然,大喜,益叹服纪之敏才。 <br/>  (四) <br/>   清末烟毒泛滥,纵王公群僚亦多染其癖。有翰林学士潘凯肇,文才虽佳,却嗜烟如命,尝撰二联以自嘲。其一云:“口吹无洞之箫,何时引凤?手握不毛之笔,终日涂鸦。”其二云:“灯光不比文光,偏能射斗;洋药非同火药,也可开枪。” <br/>  (五) <br/>  民国时,贵州军阀王家烈曾任省主席,其妻万氏,恃貌美而骄悍,王素畏惮之,以惧内癖闻。万则一手遮天,贪赃枉法,苞苴公行,凡谋官者皆趋其门,一时政风败坏,前所未有。有旅沪贵州人李书侠,性耿介,有文才,对王、万之所为愤慨万端,乃于报端撰一联痛讽,联云:“王纲坠地,万恶滔天。”
9#
 楼主| 发表于 2007-5-5 06:37:18 | 只看该作者
<p>联话卧龙出山<br/> 作者:郭廷铎 程元银 <br/>
                <br/><br/>  公元207年(东汉建安12年),诸葛亮从此出山辅佐刘备完成了三足鼎立伟业,距今已<br/>1800年。为此,笔者收集整理了数百副撰述、称颂卧龙出山之对句,现选录部分以志纪<br/>念。<br/><br/>  龙卧深处篇<br/><br/>少年时,失双亲,流寓襄阳,苦读;青年时,交游士林,躬耕陇亩;受任时,内困<br/>外乱,国中惊扰;托孤时,一身国任,君主诚信;临终时,巧安排,死而后已;<br/>新野时,烧博望,取信关张,众服;赤壁时,出使东吴,运筹帷幄;取川时,东念<br/>北顾,天下知晓;南征时,七擒夷酋,孟获悦服;北伐时,任指挥,鞠躬尽瘁。<br/><br/>躬耕志未忘,终成霸业西川富;<br/>三顾迹长存,赢得隆中草木香。<br/></p><p>龙卧十年名淡泊;<br/>谋成一对实情形。<br/><br/>亭势凌云,抱膝迥留千古胜;<br/>台形丽云,观星总括万年奇。<br/><br/>  </p><p>躬耕苦读篇<br/><br/>文章西汉两司马;<br/>经济南阳一卧龙。<br/><br/>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br/>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br/><br/>不识荆山贵璞,景升父子长遗笑;<br/>若无玄德诚意,卧龙先生空抱膝。<br/><br/>鹿门乃沔南名士,水镜知人,伏龙、凤雏皆俊杰,崔、徐独谓信然;魏何多士,屈<br/>石韬、孟建,为有同志才相酬;<br/>豫州系汉室后裔,高祖风气,云长、翼德敌万人,周、程尝称枭雄;军无善计,奔<br/>袁绍、刘表,不得卧龙难飞腾。<br/></p><p>西亩躬耕,岩端神犹在;<br/>嘉宾时来,余典歌未衰。<br/><br/>  </p><p>三顾茅庐篇<br/><br/>刘公欲往谒名士;<br/>司马闲谈荐卧龙。<br/><br/>草堂留墨,玄德苦心昭日月;<br/>承彦吟诗,龙冈风雪壮江山。<br/><br/>如渴求贤,刘备茅庐三顾访;<br/>待天寄傲,孔明陇亩一鸣惊。<br/><br/>三顾频烦天下计,<br/>一番晤对古今情。<br/><br/>隆中对,出师表,壮志未遂,长使英雄泪;<br/>三顾堂,梁父吟,遗址尚在,想见古人心。<br/><br/>问鼎三分三顾地;<br/>出师两表两朝心。<br/><br/>可托六尺之躯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br/>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br/><br/>  </p><p>隆中对策篇<br/><br/>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br/>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br/><br/>扇摇战月三分鼎;<br/>石黯阴云八阵图。<br/><br/>战略先谋,曾绘地图一幅;<br/>茅庐未出,预知天下三分。<br/><br/>隆中决策三分定;<br/>吴会招贤群杰归。<br/><br/>三顾亲躬,始得诸葛隆中对;<br/>千言共计,初展鼎足西蜀图。<br/><br/>  </p><p>出山辅主篇<br/><br/>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br/>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br/><br/>用兵于帷幄,治国于掌心,鞠躬尽瘁,曾定据蜀三分策;<br/>隆中之隐士,人间之卧龙,死而后已,每惜伐魏六出功。<br/><br/>前后出师表,千秋绝唱泣鬼神;<br/>古今谟臣心,一样精忠昭日月。<br/><br/>与孟德同时,先后相汉,而行谊判若霄壤,大节凛孤忠,孟德能无死悔;<br/>为仲达所畏,进退视蜀,倘将星不陨渭滨,王师捷六出,仲达焉得生还。<br/><br/>能吟千秋史,卧龙岂唯一村夫?<br/>堪为帝王师,诸葛原来两世弼。<br/><br/>  </p><p>名垂宇宙篇<br/><br/>诸葛大名垂宇宙;<br/>隆中胜迹永清幽。<br/><br/>垂功刘氏业;<br/>遗范汉家风。<br/><br/>三顾频烦天下计;<br/>两朝开济老臣心。<br/><br/>布衣吟啸足千古,草庐频频,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br/>竹帛勋名传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鸫,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br/><br/>出处媲耕莘,寄命托孤,卓尔卧龙诚国士;<br/>忠勤昭伐魏,大星遽陨,咄哉司马叹奇才。<br/><br/>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br/>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br/></p>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5-5 06:40:46 | 只看该作者
<p>扬州沐浴联话 </p><p><span class="addtime">作者 楚天红袖</span></p><p><span class="addtime"></span></p><span class="addtime"><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200%;"><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近日读<personname productid="曹永森" wst="on">曹永森</personname>先生的《古今扬州楹联选注》,内有数则有关扬州沐浴业的对联,颇有意思,抄录在下面:<span lang="EN-US"><p></p></span></font></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金鸡未唱汤先热<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旭日东升客满堂<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200%;"><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这是旧西门街内宁园浴室的一副对联,说的是浴室天不亮就开始由供水的帮工打上<span lang="EN-US">160</span>担左右的水,烧热,供头池、大池热水和凉池淋蓬用。直到<span lang="EN-US">1927</span>年扬州浴室开张,才开始有水泵抽水,用卧式锅炉烧水。<span lang="EN-US"><p></p></span></span></font></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洁净浴池流涓涧<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源渊沧浪泛清波<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200%;"><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旧湾子街双福浴室联。写的是浴室汤水的卫生状况。浴室的水,头池因为最烫,所以最清;到了大池,温度宜人,大家泡在里面,为了保持卫生,肥皂沫是绝对不允许洗在里面的。<span lang="EN-US"><p></p></span></span></font></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2.5pt; LINE-HEIGHT: 200%; mso-char-indent-count: 2.5;"><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共浴一池水<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TEXT-INDENT: 4.5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 mso-char-indent-count: .5;"><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分享四季春<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200%;"><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旧万寿寺街兴教寺东又新池浴室联。这里的“四季春”,不只是说浴室里如春的温度,也是说这里的服务也让人有四季如春的感觉。单看客人上水——跑堂的会立刻迎上,拿上<span lang="EN-US">6</span>条热乎乎、松蓬蓬的热毛巾,一擦头脸,二擦前身,三擦下身,四擦后背,五擦腿,六擦脚,轻重适宜,面面俱到,手脚麻利,娴熟灵巧,就可见其服务之一斑。<span lang="EN-US"><p></p></span></span></font></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相看此际皆生色<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共涤从前旧染污<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200%;"><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旧埂子街北小三元浴室联。洗澡就是要除垢,擦背就必不可少。擦背讲究的是“四轻四重四周到”,即:喉、乳、肋骨、小腿骨要轻,臂、背、膀子、大腿要重,手夹、脚丫、脚后跟、腋下要周到。今日的扬州有一乡镇,其擦背大军在外一年汇回老家<span lang="EN-US">1</span>个亿,当真名不虚传。<span lang="EN-US"><p></p></span></span></font></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身离曲水精神爽<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步上瑶池气象新<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200%;"><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扬州三义阁西永宁泉浴室联。永宁泉浴池东门上方有折扇形石额,刻清代著名书法家吴让之隶书“涤垢”二字,下款为“丙辰首夏日”,即咸丰六年(<span lang="EN-US">1856</span>年)初夏,是扬州现存的最老的一家老字号浴室。这副对联写出了出浴后,人们神清气爽的感觉。<span lang="EN-US"><p></p></span></span></font></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200%;"><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上面说到的,只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的景象。可见诸于民国笔记小说家颂予的《扬州风俗记》:<span lang="EN-US"><p></p></span></span></font></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扬州教场,茶馆林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倍可乐也。而抱陆羽之癖者,虽遇到烈风雷雨,不能愆期,盖亦习尚使然。至浴堂之多,与沪上相等。而好洁者亦麋集其门,时值隆冬,尤不稍却。故谚有之曰:</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ascii-font-family: 仿宋_GB2312;"><font face="宋体">“</font></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早上皮包水,晚间水包皮”。<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 LINE-HEIGHT: 200%;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font face="宋体">据统计,至解放初期,扬州浴室有<span lang="EN-US">32</span>爿半。<span lang="EN-US"><p></p></span></font></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 LINE-HEIGHT: 200%;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font face="宋体">其实,扬州的沐浴,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span lang="EN-US">1993</span>年,在扬州城北郊西湖果树地区战国墓葬中,出土了直径<span lang="EN-US">60</span>厘米的灰陶沐盆,以及形如葫芦瓢,可手舀浴水的陶器。到了汉代,沐浴被写进了法律,“吏五日得一休沐”(《礼记·玉藻》),官府每五日给官员放假一天沐浴。在扬州天山汉广陵王刘胥墓中,保存着一组完整无损的洗沐用具:双耳铜壶、浮石、木屐、铜灯、浴凳、铜浴盆一应俱全,令人惊叹。</font></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8pt; LINE-HEIGHT: 200%;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font face="宋体">曾为扬州太守的宋代文学家苏轼,不但常到浴室洗澡,还不时找人擦背。有他的一首《如梦令》词为证:<span lang="EN-US"><p></p></span></font></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TEXT-INDENT: 18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擦背人,尽日<personname productid="劳" wst="on">劳</personname>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200%;"><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明清时代,沐浴已发展到鼎盛时期,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录:<span lang="EN-US"><p></p></span></span></font></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TEXT-INDENT: 18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扬州的浴池)如开明桥之小蓬莱;太平桥之白玉池;缺口门之螺丝结顶;徐凝门之陶堂;广储门之白沙泉;埂子上之小山园;北河下之清缨泉;东关之广陵涛;各极其盛。<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200%;"><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仁丰里双桂泉浴室里有一副对联,语出《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联云:<span lang="EN-US"><p></p></span></span></font></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濯清泉而浴德<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LINE-HEIGHT: 200%; mso-para-margin-left: 1.71gd;"><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除旧垢以澡身<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200%;"><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200%;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无不打上“修身养性”的儒家烙印。双桂泉的这副对联,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span lang="EN-US"><p></p></span></span></font></p></span>
11#
发表于 2007-5-5 19:35:21 | 只看该作者
李曲江是牛人,自不必说了,后面那个写联话的张剑芬也比较牛。好像是台湾联胜伏家谟的侄子。尝见其挽叔联,中有“小阮深惭千里誉,放翁未见九州同”句,稳且切矣。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4:39:08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隶书" color="#309d30" size="5">李先生确实值得佩服一把</font>
13#
发表于 2009-11-15 15:46:37 | 只看该作者
联 话 二 则

                             (一)

    清末,云南镇雄芒部文人陇钊与贵州毕节文人林松,交友甚笃,一天,路经镇雄毕节之间的乌蒙山中,饥渴难忍。林谓陇曰:“前有一螃蟹井,井水极佳。”饮后,渴解了,饿未消。陇得一上联:欠食饮泉,白水焉能得饱。没想到这一联仅成了绝对,几代人未得下联。话说到了五十年代,贵州金筑子有一同学叫陈琳,因59年说家乡饿死人被劳改,在金马寺“劳改大学”与陇氏子孙幸为同窗。80年徵别释放,陇孙与陈琳,一同先到镇雄后到毕节,又路过螃蟹井,陇孙又想起了老祖公那副上联:欠食饮泉,白水焉能得饱;陈琳未去过镇雄,正走得脚痛,陇孙说:“过了这个山岔口就到了。”陈琳说,你老祖公的上联我对上了:分山岔路,各足自觉难行。这是一副拆字对:上联饮分开是欠与食。泉分开是白与水。下联岔分开是分与山;路分开是各与足。这里指的是各人的足。

                                (二)

   一位回族网主,出一征联(征上联),多年无人应对:回味餐厅,品回味佳肴,回味无穷。三个“回味”意思各异。后遇一四川人,无意中却对上了:川流危岸,走川流栈道,川流不息;三个“川流”意思也各异:第三个指人多。这副联组合起来是:

川流危岸,走川流栈道,川流不息;
回味餐厅,品回味佳肴,回味无穷。
14#
发表于 2009-11-15 16:00:17 | 只看该作者
蓬莱阁联话二题
==胶东在线

  昔人题联蓬莱阁

  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的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西,坐落在蓬莱城北临海的丹崖山巅。它始建于1061年(北宋嘉佑六年),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蓬莱阁古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规模宏大,分布得宜,错落有致,浑然一体。

  蓬莱阁历来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各亭殿内楹联碑文琳琅满目。且说有代表性的楹联:

  神皋奥区,斗绝入海;
  扪参历井,峻极于天。

  此联原在清铁保书“蓬莱阁”匾额下两侧楹柱上,署泰兴朱铭盘撰,武汉张裕钊书。蓬莱阁主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建筑,丹窗朱户,飞檐列瓦,雕梁画栋,古朴壮观。登上高阁,令人顿生超凡脱俗之感。“神皋奥区”意为神奇的海岸高地、奥妙的景区。“斗”通“陡”字。“扪参历井”即抚摸星辰,形容地势极高。“参”和“井”是星宿名。全联描绘出丹崖逼海、高阁凌空的雄峻壮观景象。

  人间已三度桑田,乘万里长风来观沧海;
  天上有五云楼阁,笑十年小谪得住蓬莱。

  原在蓬莱阁上的此联由龚易图撰。上联感慨世事多变,自称远道而来观赏沧海;下联赞美蓬莱仙境,自慰因被贬官而有机会住在蓬莱。

  九万青天,登梯得路;
  三千碧海,破浪乘风。

  武林倪鸿宝所撰此联原存主阁,气势非凡,给人以登高致远之感,令人拍案叫绝。

  凭来百丈蓬瀛,阁是蜃楼,城如海市;
  坐揽一帆风雾,南通闽粤,北 津关。

  由熙湖人李振祜撰书的此联,原在阁下楹柱上。 ,同溯,即逆流而上。此联写高阁小城之仙境和海上交通之便利,恰如其分。

  城郭当前,烟火万家忧乐共;
  海山在望,乾坤一气古今游。

  城郭,泛指城市。桂林秦锡九所撰此联由近及远,由空间到时间,写出了古人登蓬莱阁的感受。

  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
  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

  此为天后宫前戏楼明柱上所刻蓬莱鲁展臣题书之联。“乐奏钧天”,即弹奏天上的音乐;“宫开碣石”,即开放建在耸峙的岩石上的宫殿。“蓬瀛”,指蓬莱、瀛州,传说蓬莱、瀛州和方丈是海上的三座仙山,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联语写戏楼绘声绘色,给读者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觉。

  蓬莱是“八仙过海”传说的发源地,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仙文化”是蓬莱有别于其它旅游胜地的一大特色。

  眼前沧海难为水;
  身到蓬莱即是仙。

  文山李启垣撰写的这副短联,可谓脍炙人口。神仙的超脱与逍遥,令人羡慕。“身到蓬莱即是仙”是作者的真实感受,对读者而言,颇具诱惑力、感染力。

  何为神仙?卧碑亭内墙上所刻龚葆琛的题联,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海市蜃楼皆幻影;
  忠臣孝子即神仙。

  联语劝诫人们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

  在蓬莱阁诸多楹联中,最感人肺腑的当属冯、李之作。“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冯玉祥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抗日救国,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因而受到压制和排斥。1934年5月,冯玉祥在其老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陪同下抵达蓬莱,瞻仰了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祠堂。冯玉祥对比自己的处境,感慨万千,题联一副:

  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
  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

  联语表达了他继前贤挽乾坤,捍卫祖国大好河山的赤胆忠心。李烈钧陪同冯将军游览蓬莱阁时,怀着挽救民族危亡之情,也题联一副:

  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
  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

  “攻错若石”,典出《诗经·小雅·鹤鸣》。错是磨玉石的粗石。攻错,本为琢磨,后多比喻借鉴他人长处,改正自己的过失。这里寓意为:希望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冯玉祥应邀代为补额,所题的“碧海丹心”四个大字堪称点睛之笔。李联冯额,无疑是蓬莱阁的光荣,也为今人留下了一段楹联佳话。


  今人题联蓬莱阁

  在“人间仙境”蓬莱阁,古代文人学士所题楹联不少,可惜历经沧桑,所剩无几。值得欣慰的是,当代不断有人题写新楹联,为蓬莱阁增添了新的光彩。

  1982年,著名书法家费新我为蓬莱阁题联为:

  碧海仙槎,心神飞越;
  丹崖琼阁,步履逍遥。

  联语着墨不多,却准确地描绘了蓬莱阁风景区的显著特色,道出了游客登临时的感受,可谓引人入胜。

  神奇壮观蓬莱阁;
  气势雄峻丹崖山。

  这副题蓬莱阁联,是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1983年撰书的。在其笔下,蓬莱阁的“神奇壮观”与其所在丹崖山的“气势雄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只是有失联律,不无遗憾。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1987年游览蓬莱阁时题联三副:

  常称香港通海客;
  且看蓬莱会神仙。

  水城镇海留碧血;
  英杰遗光照丹崖。

  西北当风,风力虽狂绝不入;
  开轩秉烛,烛光故小竟常明。

  这三副楹联分别为蓬莱阁、蓬莱水城和避风亭而作。联语切题切景,纵横时空,聚焦仙境圣地及其神奇妙绝之处,堪为游客助兴。

  著名楹联艺术家马萧萧曾题联云:

  凌空欲化仙,高阁白云千里目;
  出世如临幻,长涛碧海万斛珠。

  此联写得有气势,有色彩,有韵味,非妙手不可得。

  辽宁楹联家南方推陈出新,撰成新联:

  幻境常生蜃海里;
  神仙只在思维中。

  自“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脱化而来的这副楹联,一语道破天机。
 
  据笔者所知,到目前为止,最长的题蓬莱阁联,当推辽宁楹联家陈本德的160字联,联云:

  昂首蓬莱阁,赤日当空,云卷霞飞。千寻亭榭巍峨,牵多少游子梦魂。苏子瞻作赋传佳话,惜蜃楼奇景难再寻。物华天宝,碑铭历历嵌真迹。凭栏怀古,往事漫咨嗟,怅望雁阵两行潜踪影。渺矣!百代兴亡织梦幻;

  凝眉丹崖山,沧波洗壁,浪翻涛立,一带江山如画,激几许英雄胆义。戚元敬抗倭留美名,幸水旅营盘仍连带。人杰地灵,将士拳拳报国家!倚槛抚今,明朝堪畅想,喜见鹏程万里焕声威。壮哉!千秋伟业上凌烟!

  全联情景交融,洋洋洒洒,对工韵美,诗意盎然,堪称佳构。

  值得称道的还有越南友人黄文欢的题联:

  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
  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

  1984年,黄文欢来访蓬莱阁,在听了导游员的介绍并登临游览后,兴致勃勃地用汉字题写了此联。一个外国人,对汉语楹联有如此深的造诣,能不令人叫绝?
15#
发表于 2009-11-16 13:16:55 | 只看该作者
良人联话(沈水良)

一、
光阴迅速,便朝夕读书写字,能得几何,必毋怠毋荒,趁早年埋头努力
时世艰难,即寻常穿衣吃饭,已非容易,须克勤克俭,免后来仰面求人
(张逖先)

二、
光阴迅速,纵认真读书写字,还恐蹉跎,极宜振刷精神,趁此埋头用力
稼穑艰难,若但知吃饭穿衣,何来生活,休染因循习气,贻羞仰面求人
(侯石琴)

此二联是从梅馥葆老同学之《品联撷趣》中所见,此二联仅示以作者,未标何朝代,谁作于先便无从考究,既而也无从得知谁在因袭。余觉一联强于二联之处甚多。一联说理透彻,语句连贯易懂。二联多有生涩不通之处。“纵认真读书写字,还恐蹉跎”,既已“认真读书写字”,何来“蹉跎”?岂非画蛇添足?“若但知吃饭穿衣,何来生活”,余对此句之意,甚是不解,或是余才疏学浅之故.
16#
发表于 2009-11-16 13:22:47 | 只看该作者
《椒生随笔》卷4
    联话一则

    侯官林文忠公则徐官两广总督,以焚毁鸦片忤英人获谴,遣戍新疆。赐环后,归过西安,见近郊有别墅,临流面山,爱其风景幽美,欲假作临时养疴地,询为县署所有,请于令,令以为难,答曰:“此地冠盖络绎,往来贵宦多假馆焉,不敢闻命。”公一笑而罢。有顷,公奉命开复原官,授陕甘总督,令往谒,拒不见,奉其地为行辕,亦不往。令忧之,县幕中有某名士言于令曰:“第往治庐舍,我能使公入居,保无他虑也。”乃撰一联悬其门云:“鸣鹤在阴其子和;飞鸿遵渚我公归。”时公子方捷南宫入翰林,故上联云然。人有以告者,公意解,欣然就舍。
17#
发表于 2009-11-22 14:34:23 | 只看该作者
“佳城”小议
来    源:榆林日报
文章作者:韩海燕
=========================================

  1964年,因“葭”字生僻,将“葭县”改为“佳县”。人们都认为改好了,不仅好认好写,而且意思也好。谁知几十年后,有一个问题由此生发出来,真可谓不说不知道,知道吓一跳。

  佳县山城,依山借势修筑在黄河边上的一座石山顶上,其为山矣,雄浑奇伟,危岩峻岌,三面临水,一步隘喉,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城南又有西北名胜——白云山白云观,隔河相峙,更有香炉寺、云岩寺、虎头峰、狮子崖等,名胜古迹连珠穿玉,争奇斗艳。因而引来不少游客,其中不乏骚人墨客,突然之间触景生情,诗兴大发,笔下生华,常常会留下不朽之作。

  问题,就出在文人的笔下。

  “佳县”、“佳县城”,原本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吟诗作画,“佳县”、“佳县城”很难入诗入画,文人墨客往往会将其变成“佳城”。问题就出在“佳城”两个字上。神木县城写成“神木城”没有问题,米脂县城写成“米脂城”也没有问题,偏偏佳县城写成“佳城”就出了问题。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别之处。

  “佳城”者,墓地也。这在过去,凡读书人或连幼儿都知道的事情,儿童启蒙教材《幼学琼林》上就有:“生坟曰寿藏,死墓曰佳城。”《博物志》上也有这样的记载:汉朝夏候婴,字滕公,他死后,送葬的车子走出城门外,到了一处地方,驾车的马停步不前,一面悲鸣,一面用蹄刨地,家人就在地上挖,结果挖出一个石棺,上面刻有铭文:“佳城郁郁,三千年才得见天日,滕公居住此室。”于是就把滕公葬在这个地方。从此,“佳城”便成了墓地的通称。墓地石坊或墓碑上常常会出现佳城两个字。

  可惜,由于文化的断层,连过去的幼儿都知道的东西,现在连我们成年人都不知道了。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我曾经就写过这么两副对联:“佳城天上阙,古观水中宫。”“佳城尽览人间事,草舍能观世外天。”佳县诗词楹联学会曾出过一期春联诗词专刊,也有这样的错误:“佳城如铁阳光似血,县地飞歌黄水是琴”,这是对联误用“佳城”。还有一首名为《佳城东岩观黄河》的诗:“千山万壑设关隘,自信所向路必开。每到乱石阻激处,引出涛声动地来。”诗和对联都很好,只可惜用了“佳城”二字。如能在此处改为“葭城”,就避免了这样的遗憾。

  这一切都是由于古典文化的缺失造成的。我们老先人给我们造了多少字,多少典故,多少美丽的词章,每一个字,每一个典故,每一个词都是一幅画,都是一个文化密码,都是一个文化符号,都是一个文化信息,都是一个文化因子。多么珍贵的文化遗产啊!可我们却丢掉了很多,直丢得闹出了许多笑话,自己还不知道,岂不悲哉!中国文化的失落是全方位的,好在现在已经开始全面抢救了,这标志着中国已从反传统的历史烟尘中走了出来,重新构建我们的文化了,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会比我们强,一定的。至少不会闹出如“佳城”这样的笑话。
18#
发表于 2009-11-28 22:03:47 | 只看该作者
谢锡圭巩昌观对联

    谢锡圭,生卒年不祥,县城北关人,举人。传说谢锡圭到巩昌府参加府试,考试结束后,与一起的伏羌童生在巩昌(陇西)府游玩,当他们来到一大户人家时,只见房屋起脊卧兽,很是气派。从大门外望去,主房门上的对联,只能看见上联,下联被院内竹子和盆景遮挡,无法看见。对联的上联是:“一年无事为花忙。”有人提议,每人对一个下联,看谁的对子最佳,大家觉得此议不错,便都搜肠刮肚地作起对联来。
    大家都吟出自己的对联,互相评比,公认谢锡圭的最佳。谢锡圭对的是:“正日贪眠缘竹醉。”相传5月13日为了竹醉日,此日移竹,因竹醉可保栽活。谢锡圭用这一典故,恰当地表达了院内竹和花互相映衬的景致,也堪称佳句。众童生觉得院内看不见的一联定与此联相差无几,于是推选谢锡圭走到院内去看个究竟。谢锡圭于是走进院内,向主人说明了来意,主人大喜,请大家一齐进去共同品联。
    童生们进到主人家的院内,仔细一看下联,个个心中折服,自叹不如,原来那对联的下联是:“半榻有诗邀月共。”

(讲述者:范三畏)
19#
发表于 2009-11-29 14:10:54 | 只看该作者
孔府大门对联趣谈

    孔府的大门正中高悬“圣府”金字匾额。门两旁明柱上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对联为清代文人纪昀手书。细心的游人会发现上联中的“富”少一点,下联中的“章”字成了破“日”之状。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娶亲之日,有神仙前来指点,碰到写“富”字的影壁,把“富”字去了点,并告知孔家“富”字有点不吉。

    此后,孔府凡书富字皆无点。这叫“宝贵无顶”。又传说乾隆时,纪昀为孔府书写门联,写到“章”字时数遍皆不中意,遂弃笔安歇,睡梦中见一老翁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醒后挥笔而书,果然气势不凡。这叫“文章通天”。
20#
发表于 2009-11-29 22:42:50 | 只看该作者
史阙疑是清代乾隆末年贡生,韩城市苏东渔村人。他虽名不经传,但才智敏捷,胆识过人,能以奇法济人危难,助人改过,又能以讽谕调侃制服坏人,以至使贪官劣绅无措手足。以下是他的三则对联故事。

    (一)智劝邻居勤劳、孝敬


    史阙疑邻里有个中年人,父亲早逝,老母在堂,可是他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母亲要他勤劳为本,唠叨多了,他不听,嘴里还不干不净地谩骂母亲。可是他一心想发财,苦思冥想不得其法,就去找史阙疑想办法。史告诉他:“天地庙里神灵应,你去抽签,神会给你指一条生路。不过要有诚心,一是天不明就去,二是穿戴整齐。”这人就决定下月初一去求神。
这人走后,史阙疑又私下抽空见了这人的母亲,特地告诉她:“你家有灾难,初一这天清早,有人叫门,你开门时要翻穿你那老羊皮袄,就能逢凶化吉,千万记住。”同时又写好一个“签帖儿”,私下交给了天地庙的老道,请他见机行事.
初一这天天还没亮,这人果然到了天地庙,给老道交了布施钱,跪在地上祝愿神灵保佑他发财,并抽了一支签交给老道,老道假装在“签簿”上查对,然后就写出一张签帖儿给他,上面写的正好是一副对联:
    整齐衣衫忤逆儿,神灵远驾;
    翻穿皮袄慈悲心,活佛在家。

    这人看不懂,请老道“破签”。老道说:“这头一句说你对老人不孝。你一来这儿,神就远去了,不管你的事。”这人忙问:“神不管谁管”老道说:“这下一句又说,你家就有活佛,好像是翻穿着皮袄,详情我也难说清,你就再等着应验吧”这人一听,就急忙回家,赶到门口,天刚麻麻亮。他叫门,他妈记住史阙疑的话,连忙翻穿着老羊皮袄来开门。门开了,这人一见老母亲,正好应神签的话,一时想起平日对妈不好,就连忙跪下,抱住母亲的双膝,边哭边喊:“好妈呀,娃才知道你是咱家的活佛。从今往后,你说啥娃听啥,娃一定做个勤劳、孝敬的人。”此后,他也就逐渐变好了。
    日子一久,史阙疑劝人这事儿也传开了。以至到前些年,韩城人还流传着一些话语:“老人是金口,越吃家越有”,“活佛就在家,不用求菩萨”等等。想必这也是与史阙疑这个故事有点缘故吧

    (二)帮助无辜后生解困


    史阙疑邻里有户人家,儿子倒很勤劳本分,可是他的老子太“能”,好吃懒做,刁钻古怪,倚老卖老,蛮不讲理。常常嫌儿子给他钱少,对儿子漫骂责斥。有一次,儿子迫于无奈,顶撞了他几句,他咽气不下这口气,竟要把儿子送“忤逆”。在旧时封建社会中,送忤逆就是老子向官告发儿子的“不孝大罪”,县官在严惩时往往先问老子:“要死的,还是要活的”可见这事多么严重。这个善良而无辜的儿子,一看大祸临头,忽然想到史阙疑大叔,就急忙去向史阙疑求救。史阙疑了解情况后,先是对其父好言相劝,但那老子却执拗不听。史阙疑劝不通,心想:那就让县太爷教训你吧
    这天,县太爷要审这桩“忤逆案”了。史阙疑事先就悄悄给这儿子双手手心写了两句话,并叮咛他上堂“如此这般”。问案了,县官听了其父的陈述,又问儿子:“你父所告,可是事实”只见这儿子不言语,只是哭。县官又问:“难道你有什么委屈不成”一听此话,这儿子更是动起真情,要把平日的冤枉委屈都哭出来。可他牢记史阙疑的叮咛,只用双手背抹眼泪,手心向着老爷。这县官忽然发现这儿子手心有字,仔细一看,原是一副工对:
    妻无貂婵之貌,
    父有董卓之心。

    县官看罢,心中气愤不已,心想难怪这般伤心。不过县官还是要给这老子留点面子,就只笼统地对这老子说:“据本县观察,你的儿子有好多委屈,还得再作查访。不过本官得警告你:为人之父,也该善良本分,德性为先,不能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你做得不对,还要儿子顺从你。今后回去,为人处事要严以律己,处理好父子关系,如有胡作非为,本官绝不放过。”这县官本意只是要避过“董卓、貂婵”那事儿,话语笼统了些,可是这老子一想自己平日作为,觉得县官教训句句中肯,也就不敢多言,与儿子一起回去,而且也逐渐变好了。这事传开后,邻里们议论说:“史先生足智多谋,且正直公道,儿子不孝劝儿子,老子生邪“整”老子。有此贤人,真是乡里之福啊”

    (三)讽喻县官为百姓免粮


    有一年天大旱,特别是东原沿黄河一带,庄稼歉收,无法纳粮。乡亲们就推荐史阙疑为代表,去县衙要求给东原百姓免粮。
    史阙疑到了县衙,递上写好的灾情呈子,可是这县官狡猾刁顽,硬是不信。古人有用对句辩理的习惯。这县官就顺口说道:“县川地林茂粮丰,为啥东原遭旱”史阙疑心想,人都有个穷富,庄稼咋没个旱涝就答道:“富贵人衣锦食精,仍有百姓受苦。”县官又问:“东原地离黄河不远,为啥不浇”史阙疑一听县官的诡辩,也就针锋相对:“牛尾靠尻子很近,为啥不壮”县官还不甘心,又说:“衙门古柏青翠翠,想必那庄稼叶平展儿”史阙疑一听县官说“想必”,那我给你说个“眼见”。就说:“老大人新茶香喷喷,眼看着胡子毛打卷儿。”县官没办法,知道这史阙疑不是等闲之辈,就答应这年给东原免粮。
21#
发表于 2009-11-29 22:52:35 | 只看该作者
对联充渡钱
作者:杨南山
   
  陈熙晋是清乾隆年间义乌湖清门人,官至宜昌知府,人称“西桥太守”。

  熙晋年少时,他父亲对他管教甚严。有一回,他父亲听人说熙晋轻薄女子行为不端,十分生气,本想责罚儿子,后来想想事情尚待证实,便出了一合字上联,令儿子对出下联,从中进行试探。上联是:奴手是拏,切莫乱拏奴手。少年陈熙晋聪慧过人,猜到有人在背后诬告自己,父亲正半信半疑,便以下联为自己辩解:人言乃信,不能轻信人言。他父亲见他下联对得巧妙,且言之有理,便派人细细调查,证实果然是邻人妒才诬告。

  有一天,陈熙晋来到钓鱼矶下义乌江边想过河。撑船的老艄公对他说:“早闻陈公子一肚子墨水,老叟有一上联,你若对出,我立马撑你过河,不要你分文渡钱;如若对不出,渡钱照付,还要烦劳你自己撑船。”

  陈熙晋回答说:“这有何难,只管道来。”老艄公捻须吟道:西桥头两渡如梭,横织江中锦绣。陈熙晋望了望钓鱼矶上的一峰塔,略一沉思续上下联:东矶顶一塔似笔,直写天上文章。老艄公一听拍腿叫绝,马上请陈熙晋上船。
22#
发表于 2009-12-2 21:57:07 | 只看该作者
记一副对联 学十点知识
===================================

      著名教师章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曾自编一副包含十个知识点的对联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或上网查找对联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存、拓宽了学习视野,还使学生养成勤于查阅、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其对联是: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

  此联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妙在涵盖了或是文学、或是历史、或是古代汉语,共十个知识点。虽然不深奥难懂,但必须知道这十点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蕴。下面试简略述之。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 (亦称“老苏”)与其子苏轼 (亦称“大苏”)、苏辙(亦称“小苏”)三人。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重要地位。苏洵、苏辙长于书策散文。三人皆人“唐宋八大家”之列。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在当时的文坛上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为“三曹”。

  三袁:明代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并称。他们都是“公安派”代表作家。《明史·袁宏道传》:“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世称三袁。”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三书的合称。《颜氏家训·勉学》说:“《庄》《老》《周易》,总为三玄。”魏晋玄学以老、庄糅合儒家经义,把此三书作为玄学的经典。

  三乐:三种乐事。《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的合称。因此四部书列在二十四史的前四部,也称“前四史”。

  四库:《四库全书》的简称。此书由清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昀主持编修,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称为“四库”。

  四孟:夏历四季第一个月的总称。即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例如:《汉书·刘向传》:“日月薄蚀,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

  四美:四种美好的事物。此处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

  四君:指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四人。也称为“战国四公子”。

  一副对联,涉及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十个知识点,如果很好地记诵、理解,实在有一石多鸟的功效。
=========================================
  《中外期刊文萃》2005年第15期
23#
发表于 2009-12-13 21:37:10 | 只看该作者
社员fpe95 曾经在天涯发个一小篇目
<<前人笔记中的关于对联的几则>>
==================================

  清·李光庭《乡言解颐》 新年十事·春联 条云:
  
  桃符以画,春联以书。书较画为省便,复有斗方、横披、小单条之类。乡人不识字,有以人口平安与肥猪满圈互易者。车门多用四大字,惟王楷堂比部自撰一联云:吃草吃麸还吃料;拉人拉车不拉钱。
  
  此条目下作者附诗一首:
  欲写宜春贴,东风入砚坳。
  选言谁独雅,吉语不嫌勦。
  花牓新莺谷,云封老鹤巢。
  误他寻垒燕,华屋认衡茅。
  
  其中前四句真真是春联起源的最佳注脚。可知春联由宜春贴发端,最开始的写法是选言即从前人文章中选取部分雅致语句成联,而后多有自撰吉语或两者并存,如人口平安者也。

===========================================

  南宋·龚明之 《中吴纪闻》卷二·范文正公复姓 条云:
  范文正公幼孤,随其母适朱氏,因从其姓。登第时,姓名乃朱说也。后请于朝,始复旧姓。表中改用郑准一联云:志在投秦,入境遂称于张禄;名非伯越,乘舟偶效于陶朱。范蠡、范睢事在文正用之,尤为切当。
  
  按:唐郑准为荆南节度使成汭从事,汭本姓郭,郑准代为作《乞归姓表》云:“居故国以狐疑,望邻封而鼠窜。名非伯越,浮舟难效于陶朱;志在投秦,出境遂称于张禄。未遑辨雪,寻涉艰危。”
  
  《乞归姓表》明显是骈体应用文,且所引联前平后仄,乃是骈体文中的一句。
  而龚明之骈体文中平仄互掉,且称一联,乃知联这一称呼并非针对对联而言,此一联乃是四六文中一联。
  
  除此之外,《吴下谚联》初见以为是联集,翻阅之下才知乃是谚语每一条目称为一联,看来只从一联字考证出什么唐代宋代对联实在单薄。

===================================

  《苏州文献丛钞初编》收录了苏州及周边地区自唐宋到清末的诸多文人笔记,其中清·顾禄所著《清嘉录》卷十二中收有十二月份民俗,其中春联一则颇有价值,录入如下:
  
  
   春联
  
   居人更换春帖,曰春联。先除夕一二十日,塾师与学书儿书写以卖,榜于门曰“春联处”。多写千金百顺、宜春迪吉、一财二喜及家声世泽等语为门联。或集《葩经》(95按:即诗经)吉语、唐宋人诗句为楹帖。周宗泰《姑苏竹枝词》云:“学书儿童弄笔勤,春联幅幅卖斯文。人来问价增三倍,不使鹅群笼右军。”
  
   案:张子容《除日》诗:“帖牖作春书。”又,杨循吉《除夕杂咏》:“春帖题乡究。”春书、春帖,皆春联也。查止斋诗:“醉书矮纸贴春联。”古时,门首贴“宜春”二字,在立春日,见韦庄诗:“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间贴绣楣。”又,王沂公《皇帝阁立春帖子》云:“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年年金殿里,宝字贴宜春。”又,胡复斋诗:“满写红笺字,无劳黄绢词。年年烦阿买,春色在门楣。”(95按:阿买,韩愈子侄,用法同阿咸,此处烦阿买,应是指张贴春联。)而陆启泓《北京岁华记》则以“除夕贴宜春字,小儿女写好字”。欧阳原功《渔家傲》词云:“换年懒写宜春帖”是也。晋傅咸《燕赋》云:“御(95按:原文作淑,依《荆楚岁时记》改作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宜春”二字本此。然秦已有宜春宫、宜春苑,见《括地志》。吴人又以“迪吉”二字为宜春对偶,盖本《尚书》“惠迪吉”语,以谶吉祥耳。周必大《玉堂杂记》云:“除日,更春帖、柱联、门额,于堂轩楣枋贴福禄寿、一财二喜等字。习二教者,于门衡贴阿弥陀佛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又佛咒悉呾多般呾那等语。”又,《明诗选》:“太祖召陶安为学士,御制门贴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吾乡春联诗句,人皆延用不察,实皆有所本。如“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见李延寿《北史》,陈后主入隋文帝诗也。“聿修厥德,长发其祥”,集《葩经》语,自为成对也。又用王勃《滕王阁序》语:“物华天宝日,人杰地灵时”,各增末一字。至“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乃圣祖赐桐城张文端相国立春帖子,阮吾山司寇《茶余客话》谓:“张氏岁岁贴之,后缙绅家俱用此联,今则比户皆然矣。”吴榖人《新年杂咏》小序云:“春联,即古桃符板。”《蜀梼杌》载孟昶自题桃符板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又,黄休复《茆亭客话》:“先是,蜀至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俾题元、亨、利、贞四字。时伪太子善书札,选本宫策勋府桃符,亲自题曰:‘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字,以为词翰之美。”又,《宋史·五行志》:“岁除日,命翰林为词题桃符。正旦,置寝门左右。”又,元周密《癸辛杂识》载黄谦之题桃符板云:“宜入新年怎生阿,百事大吉那般者。”知《簪云楼杂说》谓:“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不足为信(95按:原文作“春联之设昉自明孝陵”,据《楹联丛话》改)。吴孟举诗云:“兔园本子渐无奇,不用冬烘费巧思。除却宜春方胜样,家家传写盛唐诗。”
24#
发表于 2009-12-13 21:38:13 | 只看该作者
继续95同学的内容
===================================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
  《青箱杂记》成书于北宋元佑二年,作者吴处厚因歪曲诗词陷害宰相蔡确而为时人所不齿,但作者喜好读书,能诗善赋,又长期处于政治和文化中心,可谓见多识广,博闻强记。此书多是记载宋代及五代朝野杂事、诗话掌故等,其中有多条关于宋人属对的记载,与现在我们所言的巧对、无情对有比较大的关系,稍举几则:
  
  郎中曹琰亦滑稽辩捷,尝有僧以诗卷投献,琰阅其首篇《登润州甘露阁》云:“下观扬子小”,琰曰:“何不道卑吠狗儿肥”?次又阅一篇《送僧》云:“猿啼旅思凄”,琰曰:“何不道犬吠张三嫂”?座中无不大笑。
  龙图刘烨亦滑稽辩捷,尝与内相刘筠聚会饮茗,问左右曰:“汤滚也未?”左右皆应曰:“已滚”。筠曰:“佥曰鲧哉”。烨应声曰:“吾与点也”。”
  烨又尝与筠连骑趋朝,筠马病足行迟,烨谓曰:“马何故迟”?筠曰:“只为三更五。”言点蹄也,烨应声曰:“何不与他七上八?”意欲其下马徒行也。
  
  虽然是诗句,但曹琰的戏谑明显融合了属对的特性,其中包含的谐音和字字对仗工整的特性更常见于后来的无情对。而第二则刘烨、刘筠的集句属对包含了谐音、双关等用法,亦是一则不错的巧对。第三则又增加了一些谜语的趣味,三更五点与七上八之间也是成语对的典型案例。
  
  这是第一卷中的几则记载,还有更多关于属对的记载,读者不妨自己去发现、探索。
================================================

  明张岱《琅嬛文集》 柱铭抄自序 云:
  
  昔人未有以柱对传者,传之自文长始;昔人未有以柱对传而刻之文集 者,刻之自余刻文长之逸稿始。
  
  柱对,又称柱铭,即柱联,铭刻于建筑物楹柱之上,是现代窄义楹联的源头。
  
  按照张岱的说法,最早以楹联传世的作者是徐渭,而最早传世的楹联集是张岱所刻徐渭的楹联逸稿,即《徐文长逸稿》。
  
  俞樾在《茶香室三钞》 柱铭 条也录了此说:
  
  明张岱《琅嬛文集》有柱铭抄自序云:昔人未有以柱对传者,传之自文长始;昔人未有以柱对刻之文集者,刻之自余刻文长之逸稿始。鸿宝倪太史柱对有妙过文长者,而不及文长之多,则余之学文长而不及者,又何取乎其多邪?按今人刻楹联入集中,此其滥觞,然但知为楹联,莫知为柱铭矣。

================================================

  俞樾《茶香室丛钞》四钞·姓名工对 条云:
  宋无名氏《爱日斋丛钞》云:洪氏《四笔》云:绍兴十三年,潘良能季成、游操存诚、沈介得和、伯兄景伯皆为秘书省正字,同日供职。少监秦伯阳言:“一旦四同舍皆从水旁,熺有一句,愿诸君对之。”即云:“潘游洪沈泛瀛洲。”坐客无能对者。因记得《笔谈》所载元厚之绛少时,梦人告异日当为翰林院学士,须兄弟数人同在禁林,厚之自思素无兄弟,疑为不然,及元熙中除学士,同时入院者韩维持国、陈绎和叔、邓绾文约、杨绘元素,名皆从糸(95:即纟),始悟兄弟之说,欲用“绛绎绘维绾纶綍”为对,然未暇考之史录岁月可同否也。存中纪之异事之目,在当时固应无差,景卢犹谓未考史录,前贤不肯草草多类此。按此条又两引《桐荫旧话》、《石林诗话》,于厚之事颇著异词,今更无可考矣。然姓名属对天成自是佳话,秦熺,奸贼子,身后仍留此一语,亦人所罕知者。
  
  按:《爱日斋丛钞》为宋人叶氏所著,或曰叶寘。洪氏《四笔》及下文《笔谈》者,洪迈《容斋随笔》是也。此文可见宋时属对之一斑。
25#
发表于 2009-12-13 21:39:13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

  同上卷八·讲筵对句 条云:
  国朝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云:万历二年四月,面谕辅臣作对联,先拟三字,云“天地泰”,对曰“日月明”,张居正贺云。永乐十一年端午,宣宗随成祖北京射柳,三矢皆中,又出对云“万方玉帛风云会”,即对云“一统山河日月明”。成祖大喜。时宣宗年十五也。上所对适与符合。
  
  又载崇祯十五年,阁臣进东宫讲义,有一条云:“祖宗庙讲读毕,皆有对偶之句,由浅渐深,由近及远,比物连类,触发颇多。似可将旧对佳者集为一帙,恭候东宫时取观览。间作一对,容臣等与侍班讲读官互相参叩,似亦格致一端。”按今乡塾之师往往课童子以对句,观此知明代讲筵亦有此课也。
  
  按:天子讲筵亦以对联相课,莫非太祖遗风?惜不见“旧对佳者”,或可见帝王对联之佳处。

===============================================

  同上,卷九·宋徽宗与诸王属对 条云:
  宋蔡攸《北狩行录》云:太上皇虽在蒙尘,每诸王问安,必留之,坐而赐食,或赋诗属对。有两联今附于左。太上曰:“方当月白风清夜。”故郓王楷对曰:“正是霜高木落时。”太上曰:“落花满地春光晚。”莘王植对云:“芳草连云暮色深。”余者类此。
  
  按:见此条,或可知明代讲筵对联之课,亦有所本乎?

=============================================

  《茶香室三钞》·经史对句 条云:
  
  宋王明清《挥麈后录》云:明清于王岐公孙晓浚明处,见岐公在翰苑时令门生辈供经史对偶,全句十余册,恨当时不曾传之也。
  
  按:王歧公珪为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大略与王安石、苏东坡同时,可知摘句对偶当时已普遍。若摘诗为对固应有之。
  
  另:麈,拂尘,魏晋挥麈而谈,今人简化作尘,误。

============================================

  同上 七字对 条云: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云:东坡出牧钱塘,道由毘陵之洛社。孙仲益方七八岁,立于岸侧,东坡望见奇之,询所学,方为七字对,与之题云:衡茅稚子璠璵器,仲益随声应之云:翰苑仙人锦绣肠。大加叹赏。后果为斯文之主盟。按此知课小儿属对,古人固有此法也。
26#
发表于 2009-12-13 21:41:26 | 只看该作者
还继续
==========================================

  《冷斋夜话》云:有村校书,年已七十,方买妾馔客。东坡杖藜相过,村校书喜,延坐其东,起为寿,且乞赠句。东坡问:“所买妾,年几何?”曰:“三十。”乃戏为联曰:“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此老于文章故善为滑稽。坡公又曰:“世间事无有无对,第人思之不至也。如曰‘我见魏徵尝妩媚’,则对以‘人言卢杞是奸邪。’”又曰:“无物不可比类,如:蜡花似石榴花,纸花似罂宿花,通草花似梨花,罗绢花似海棠花。”
  
  另据《遯斋闲览》云:东坡在丰城,有老人生子求诗。东坡问:翁年几何?曰:七十。又问:翁之妻年几何?曰:三十。苏轼作联云:“圣善方当而立岁,乃翁已及古稀年。”
  
  按:“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一“联”梁章钜收入《楹联丛话》及《巧对录》,然据宋 彭乘《续墨客挥犀·丰城老人生子》:“东坡即席戏作八句,其警联云:‘圣善方当而立岁,乃翁已及古稀年。’” 梁氏之说有不足,可见一斑。

=============================================

  另外关于对联初期状态有几个猜想:
  
  1、楹联、春联、巧对早期是三个独立发展的冬冬,其中楹联出于诗句,春联出于宜春贴,而非桃符,巧对出于诗赋。
  
  2、巧对远早于春联,春联略早于楹联,但巧对在对联初、中期都是诗赋范畴内的概念,直到清末《巧对录》都认为巧对不同于对联,所以最早有意识的对联应该是春联。
  
  3、春联的前身是宜春帖,而非桃符,春联与桃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并存的。春联最早可能出现于宫廷或者书院或者某些好事文人之家。

  4、宜春贴应是从吉语演变为摘前人(唐人居多)诗句,再演化为自撰联,中间有一个过渡过程
  
===========================================

  《戒庵老人漫笔》 石田为卖骨董门对 条云:
  
  苏州卖骨董金克和尝求春联于沈石田翁,遂索纸笔亲书一对云:小门面正对三公之府,大斧头专打万石之家。盖其家对俞尚书士悦住云。
  
  邬驸马对 条云:
  
  邬驸马选时,吴白楼出一对云:御沟冰泮闻流水,对曰:金谷春深见落花。句虽佳,而识者知其失偶之兆,果三年丧公主。

===========================================

  《客座赘语》卷二·旧扁字 条云:
  
  清凉广慧寺德庆堂榜,南唐后主撮襟书。(95按:陆游《入蜀记》卷二:“旧有 德庆堂,在法堂前,堂榜乃南唐后主撮襟书,石刻尚存,而堂徙于西偏矣。”)
  摄山妙因寺额,南唐徐铉书。
  金陵幕山楼台榜,关蔚宗书。米芾云:想六朝宫殿榜皆如是。
  王荆公定林昭文斋,米芾书。
  钟山第一山亭额,米芾行书。
  栖霞寺扁,宋人书,或云仁宗赐额。
  雨花台总秀堂扁,宋王埜书。
  府学“泮宫”二字,朱文公行书。
  凤凰台揽辉亭榜,朱希真隶书。
  景定、清化诸桥榜,皆马光祖书。
  博雅堂扁,宋张即之书。在今何参岳湛之所。
  多福寺额,元翰林学士赵孟頫书。
  宁寿寺扁,前二字赵松雪书,“堂”字金元玉补,在姚元白家。
  佘村玉皇观壁间“松菴”二字,大德间状元王龙泽书。
  国初宫殿诸榜,詹希源正书。
  府部列寺寺观及诸牌坊,皆詹希源书。
  太学门堂榜,詹希源正书。
  大报恩寺榜,朱孔暘正书。
  碧峰禅寺榜,乃紫芝黄谦正书。
  燕子矶水云亭、大观亭扁,中允景阳篆书。
  天界寺万松菴扁,中山王问行书。
  许奉常家会元坊二字,徐霖书。
  许奉常家诒榖堂扁,金综书。
  孙茂林家壶隐堂扁,邢一凤篆书。
  报恩寺三藏殿、婆罗馆扁,济宁于若瀛书。
  永庆寺招隐堂扁,李登钟鼎篆书。

===================================================

  《枣林杂俎》 楹帖 条云:
  
  直也如弦,纵道死夫复何憾;比而得兽,遂丘陵亦奚以为。(顾清)
  静亦静,动亦静,五脏克消夫欲火;荣亦忍,辱亦忍,平生不履于危机。(翟銮)
  徒有寸丹献帝阙;竟无尺素达权门。(翟鹏)
  堂上双亲寿;朝中一品家。(严讷)
  无毁无誉,三代直道而行;知止知足,四时成功者退。(申时行)
  财不求赢,敢为子孙益过;位尝隃分,当思齿角难兼。(陆光祚)
  节义重丘山,始不渝,终不渝;功名赴流水,宠不惊,辱不惊。(嘉靖三十二年,沈丘教谕山阴符鹏)
  世多君子扶皇极;天放闲人养太和。(郑伸)
  偶尔谢上天富贵;归来作平地神仙。(中丞王玑)
  头上青天,一点浮云净尽;庭前白日,五更夜气流行。(训导杨传芳子起元)
  天无私,地无私,日月无私;风不出,雨不出,寒暑不出。(沈思孝)
  得意尝自笑;无音使谁知?(邓以讚)
  凡事再思斯可矣;与人三反何难焉?(都谏武安米之韩)
  泮睡乐饥,读天下书,不谈天下之事;康庄击壤,生圣人世,愿为圣人之氓。(米鸿谟)
  出入起居,得罪天地时十常八九;子臣弟友,可对圣贤处百无二三。(吴先生寓梅日乘)
  见故人而一笑,自有余欢;念平日之百为,亦无可恨。(李庭机)
  居深山之中,随俗所使;生圣明之世,与天者游。(郑元标)
  少作书生,未见升堂入室;老为庙祝,粗知扫地焚香。(李贽)
  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高明。(李腾芳)
  试看阶前皆树玉;莫嫌腰下未横金。
  天上图书分册府;云中鸡犬半仙家。(王思任)
  误攻文字身空老;起贩鱼盐计已迟。(陈元素)
  人前屋漏;日里鸡鸣。
  每思于物有济;恒愧为人所容。(陈龙正)
  自抛官后睡常足;不读书来老更闲。(祝以豳)
  质在能还雅;庵成可读书。(先存一府君)

==================OVER======================
27#
发表于 2010-1-5 23:28:23 | 只看该作者
戏台楹联戏刺官僚  
来源: 作者:爱无期网收集整理


   广西贵县、横县、南宁一带,是桂系军阀陆荣廷的老巢。辛亥革命后,陆荣廷不断向广东发展。他表面上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政府,实际上阻挠破坏,企图坐收渔利。孙中山为了稳定广东局势,阻止陆荣廷向广东扩张,有一次就命令横县革命党人、老同盟会会员陈老在他家乡附近发动一次“倒陆”运动。
    有一天,陈老来到横县的甘棠镇活动,不巧新任驻甘棠镇的“团总”韦士元、冯半球也在这一天上任就职,并摆酒唱戏,大肆“庆贺”。陈老也被邀赴宴。韦士元听说陈老学问渊博,硬要他为戏台楹柱书写一副对联,以装门面。陈老笑笑,也不推辞,提笔写道:
    无端鼓角齐鸣,插雉尾,着龙袍,称霸称王,试问风光能几日?
    不觉鬼魔现相,假头盔,戴面具,非牛非马,焉知世上少斯人。
28#
发表于 2010-2-6 15:46:48 | 只看该作者
人名入联雅趣多
   
    人名入联,情趣多多,妙不可言,是我国联林中的一朵奇葩。
    相传明人李梦阳在江西任主考官时,某考生适与他同姓同名,他灵机一动出一联考之:“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的大夫,司马相如是汉代的文学家。该考生亦颇具才华,略加思索便对曰:“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魏无忌乃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而长孙无忌则是唐朝的大臣,这样的巧问巧答,堪称为妙联佳对。
    1945年,重庆有人用几个画家、作家姓名巧编成一联,别有情趣。联曰:“齐白石,傅抱石,老石少石,两石画坛同突兀;许地山,欧阳山,前山后山,双山文苑互峥嵘。”齐白石是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傅抱石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许地山、欧阳山均为现代小说家。
    抗战期间,文化界人士云集陪都,茅盾曾采用六位文化界人士名字集成一副对联。联曰:“老舍老向凤子,胡风胡考龙生。”上下联一三字相叠,意思却不同。老向即王向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凤子,著名演员。因老舍常夸奖凤子,故有上联之言。老向,这里转意为老是偏向的意思。龙生即画家高龙生。胡风喜高龙生之画,常当众评论其优劣得失。高龙生对胡风的意见很看重,胡风满意的,高立即发表;胡风不满意的,高则重绘。高龙生常受此种“考试”,故有下联之言。
抗战期间,老舍在重庆作过几首姓名诗,其中对仗极工整且富有含义的一副诗联是:“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素园指作家韦素园,这里可转解为素净的庭园,可与下联作百年老屋讲的“老舍”相对。“陈”作“陈列”意思讲,“谢”可作“凋谢、融化”讲,联语意思就可解为:素净的庭园里陈列着瘦劲的竹子,百年老屋中融化了如冰之心。另外,“陈”还可作陈述义,“谢”也可作感谢讲。这样就是四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了。

(曹祈东/文 摘自《泉州晚报》)
29#
发表于 2010-2-6 15:47:56 | 只看该作者
敬 老 古 联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留下许多有关敬老的名联、格言、警句。
  少年但得父母乐;
    老来自有儿孙贤。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你怎样对父母,儿女耳濡目染,待你老时,也会同样待你,好与坏都是你教会的。
    堂上二老是活佛;
    何须灵山朝世尊。
    一位老者对一跋山涉水去远方拜佛的人说:“佛在家中。你回家时,那个披着衣服趿着鞋子迎你的人就是佛。”那人回到家里正值深夜,其母闻听儿子叫门,来不及穿好衣服,急忙出来开门。儿子见状立刻大悟。
有人连父母都不敬,却装模作样地敬神拜佛,如果真有神灵的话,会保佑这种人吗?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
    悔之晚何若敬于前。
    厚养老人,待其故去便无须后悔。有的人“活着不孝,死了乱叫”,其实无非是做给外人看。人心是秤,凡薄养厚葬者,无不被人嗤之以鼻。
    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
    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有人常抱怨父母不好伺候,说什么“孝子难当”。如果拿出一点对待妻子的温顺之情对待父母,当孝子就不难了。正如古人所言:“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曲尽孝道。”
    一饭尚免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这是曾国藩的挽乳母联。“韩信少时,家贫,尝从人寄食。一漂母见信饥,饭信。后韩信平齐,封齐王,后改封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曾氏认为乳母之恩德比漂母还要大,应当哀如父母,“泣血三年”。

(游吟/文 摘自《天津老年时报》6.1)
30#
发表于 2010-2-6 15:48:33 | 只看该作者
方言妙联

   
    有一年,广东顺德举办划艇比赛,颁奖台贴出一副对联:谁人半点认低威?临到夺标正如,猛追啊,味怕亻巨重有拦头快马;大众一齐争高兴,唔通丢架就罢,顶硬上,好扒仔断无运尾收龙。此联围绕赛艇活动运用广东方言入联。联中“认低威”意即认输;“味怕佢”即不要怕他;“重有”即还有;“唔通丢架就罢”意思是难道丢脸就算;“顶硬上”意即迎着困难上;“扒仔”即特指划艇健儿;“运尾收龙”即中途掉头折回退出比赛。
    一位广东女子买回一些咸鱼边洗边切,吟出一方言上联,要丈夫应对:厚厚薄刀,切淡淡咸鱼,放下冷冷暖锅煲。此联每句都包含着相反字眼。丈夫没想出来,踱出屋突见一只老鼠叼着一只黑色鸽子窜去,他随口对出下联:嫩嫩老鼠,叼黑黑白鸽,爬上高高矮瓜棚。原来,在粤西方言中“薄刀”指菜刀;“暖锅”是瓦煲;当地把各种颜色的鸽子统称为白鸽;“矮瓜”就是苦瓜。  

(李津军/文 摘自《天津老年时报》11.9)
31#
发表于 2010-2-6 15:49:59 | 只看该作者
清明对联赏趣


   
    我国的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它既指节气,又指节日。有趣的是,在浩瀚的联海中,一些巧嵌“清明”的对联,别具情趣。
    据传,明代一秀才路过天台山时,投宿山间一茅棚屋。翌日起床时,发现茅棚屋上一片白霜,便触景吟道:“昨夜大寒,霜降茅棚如小雪。”但苦思不得下联。此事被房东知道后,便将上联记下,以便让过路人对出下联。时过数年后的一个清明节,另有一秀才路过此茅棚屋,对出下联:“早春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某地一杂志曾出一上联进行征答:“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上联嵌有“冬至”、“霜降”、“大雪”、“小雪”、“白露”等五个节令,且通俗易懂,贴近自然现象。入选的下联为:“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那姓陈的才子吟道:“日临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上联是丽日,下联是风雪,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河北某地民间流传着一副对联,联云:“清明高梁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上联中嵌“清明”、“小满”两个节令,下联中嵌“芒种”、“夏至”两个节令,可谓上下呼应。上联中的粮食作物“高梁”、“谷”又与“芝麻”、“豆”对应,自然流畅。同时,上、下联中各道出了节令与农作物的关系,联语化俗为雅,新意迭出,更见工巧。
    清明节又是“春游芳草地”的最好时期,有人撰一联描绘清明时令景象,联云:“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联语既有感时之作,又有应景之对,颇具韵味。

(缪士毅/文  摘自《北京晚报》3.31)
32#
发表于 2010-2-6 15:50:35 | 只看该作者
酒联妙句趣无穷

   
    酒店卖酒,一靠酒好,二靠宣传。据传杜康在洛阳开酒作坊卖酒,门前有这样一副对联:“猛虎一杯酒中醉;蛟龙三杯海底眠。”酒仙刘伶不信此说,连饮三杯杜康酒而醉,醒酒后便说:“杜康好酒也。”天津一家酒楼门前有一联:“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香。”颇有名人做广告的宣传意味。
  广东潮州韩江酒楼有一联:“韩愈送穷,刘伶醉酒;江淹作赋,王粲登楼。”此联既用鹤顶格和凤尾格巧妙嵌入了“韩江酒楼”,又自然贴切地讲述了四个典故。河南开封有家酒店门前一联曰:“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
  酒能解闷,卖酒的老板深谙此道。四川成都一酒楼有联曰:“劝君更进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有的酒家则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以规劝的态度撰联:“交不可滥,以免良莠难辨,引以为戒;酒勿过醉,谨防乐极生悲,懊悔莫及。”
  酒店有佳联,名酒亦有妙联。洋河大曲数百年来流传这样一副对联:“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据说清代女诗人刘古香喝了高沟大曲,挥毫写下:“天既有星糟滴珍珠红艳,泉还名郡坊开琥珀香浓。”当年陆游曾在“天泉糟坊”的墙壁上题下了“天赐名酒,地赐名泉”的诗句,刘古香把“天泉”二字嵌在联首,成就一副既引用典故又充满诗意的嵌字妙联。举世闻名的茅台酒,在诸多名酒当中“独冠琼浆”,有一副赞美茅台酒的妙联:“风来隔壁千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
   
(李春碧/文 摘自《天津老年时报》3.14)
33#
发表于 2010-2-26 13:01:36 | 只看该作者
妙联趣对:古联写九江
媒体:中国九江  作者:晨笛
=============================================

    明代嘉靖年间状元罗洪先与友人乘船到九江,与船夫交谈中很投缘,船夫笑着出联请罗对。联是“一孤舟,二商客,三四五六号水手,扯起七八叶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罗当时未对上。后有广东商人李戒翎运九里香木材,托八七六五号运输船要求自十里外用两个月运完,后因恶劣天气相阻,到一六四三年用一年时间才把货全部运到。有感于此,李戒翎对出下联:“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船,虽走四三年旧道,原二月却要一年。”联语换位用数相对。
    此联之上联,亦传是船夫出给黄庭坚对,联语亦有不同:“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木桨,扯三四片蓬,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按此联语看,起点则是九江,对句却要另觅了。
    清人董云岩题九江琵琶亭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琵琶亭是唐代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秋夜送客时,闻舟中歌女夜弹琵琶声写《琵琶行》长诗而著名。此联非常工整,“一弹流水”对“半入江风”,“一弹月”对“半入云”。上联重言“一弹”,下联重言“半入”。全联写水、月、风、云自然景物很到位,而“水”和“月”还是“弹”出来的,意境很美。
    《楹联漫话》载,黄庭坚一日与友游烟水亭,亭里有位客人在吸水烟,一书生见景生情出上联:“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请黄庭坚对。黄庭坚想到九江城靠长江边有口古浪井,为汉代名将灌婴所凿,于是对道:“风浪井,搏浪风,浪自风生”。上联将“烟”与“水”反复换位,以取新意而切眼前之景。下联以“风”与“浪”同样相换位,“烟,烟”与“风,风”又为连珠,实为绝妙佳对。
    明代九江有位学童一日与其启蒙塾师邂逅,师知其家境平平,便出联鼓励他:“无狂放气,无迂腐气,无名士怪诞气,方称达者”。学生思索后对道:“有诵读声,有纺织声,有小儿啼哭声,才是人家”。先生见学生能淡泊明志,甚是高兴。“三声”乃是宋代理学家陆九渊谓凡是人家当有三种声音,即读书声、织布声和儿童哭笑声,这样家庭才有生气。
34#
发表于 2010-4-2 14:55:03 | 只看该作者
一副达观的挽联
作者:林湘雄

  1941年秋,潮阳县某乡一郭姓豪绅,其妻携爱女赴汕头,渡海登妈屿岛谒妈祖庙,虔诚进香求福。
  当天,母女俩乘坐汕头太古洋行南记公司的“大信轮”渡海。岂料船离开码头不远,惊涛骤起,大信轮不幸蒙难,乘客溺死者多人。郭妻死而幼女侥幸获救。
  郭府治丧之际,亲友纷纷送挽联,多为阿谀俗套之辞,未有一联能使郭某动容中意。
  翌日,治丧席酬宾。众客将入座,郭偶见廊下喷水柱上,新挂一副挽联,字体清秀,其联曰:
   大限信难逃,莫怨沉舟因拜佛;
   英魂应含笑,且喜弱女庆回生。
  郭某捋着胡子,睮容稍舒,深以为此联直面人生,畅评生命无常,且慰生悯死之情超乎凡俗,堪称群联之冠。
  诚然,斯联仅以二十四字,便将拜佛、沉舟、母丧、女存的不幸过程铺叙详尽,还巧妙地将“大限”(宿命论)与“大信”(轮船名)暗嵌联内,悲悼气氛中仍衬以“笑、喜、庆”等字眼,令人读后可获悲喜交集的慰藉。  
  当事人郭某询知此联乃本族新聘一位姓萧的青年教书先生所挽赠,为示赏识推重,特亲自走到廊下,将此联移挂于正厅显眼位置,并出人意料地邀请萧先生居丧席之首座。一时蜚声遐迩,传为佳话。
35#
发表于 2010-4-2 14:58:50 | 只看该作者
联林撷英
作者:三槐居士

   一九二五年腊月三十日,晚清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和家人一起回海门常乐老家度岁,为扶海宅大门撰写了一副春联:
  “丙穴来鱼,君子有酒;
    寅年占虎,大人之文”,
  此联巧妙地将“丙寅虎年”之意嵌在联内,语意老到,信手天成,体现了他驾驭语言文字之深厚功力。

   一九三七年,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到无锡游览。登上锡山以后想出一个上联,句曰:“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一连出现三个“锡山”、两个“无锡”,而且又是人名,又是地名,一时竟无人能对。直到一九四五年,《新华日报》华中社社长范长江随陈毅到安徽采访。当到达天长县时,他突然灵感涌动,对出了阎锡山的“绝对”:“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三个“长江”,两个“天长”,同样既有人名,也有地名,完全符合要求,而且气势恢弘,读来令人振奋。

  旧时商业店铺的门口、厅堂或幌旗之上常置楹联,清末北京某药材庄曾悬一联:
  “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过常山,去斩草寇;
  小红娘,坐荷车,头戴金银花,到熟地,接见槟榔。”
    此联用各种药材名所作,妙趣横生,幽默诙谐,雅俗共赏,构思奇巧,结构新颖,还起到了吸引顾客的广告宣传作用。

  许多文人墨客喜欢为名胜题联,黄山景点“猴子望太平”(即“猴子观海”,此海既指云海又为山旁太平湖。)就题有一联:
  弃弼马天宫,来云海黄山,莫问有多少花花果果;
  抬金睛火眼,望春风赤县,岂能无万年太太平平。
  此联虽无“猴”字,却借《西游记》中美猴王曾受封天宫“弼马温”和悟空的锐眼而“猴”神,堪称妙绝,正所谓此联无“猴”胜有“猴”!

  江浙一带文化底蕴丰富,即使平民百姓的婚联也不落俗套。据说百年之前浙江绍兴某潘姓公子迎娶何家小姐,一乡塾教师撰得一联:
  上联: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
  下联:娶得何氏女,添人添口添丁。
  横批:潘何联姻。
  此联不但对仗工整,且含意深远,最妙的是把“潘”“何”两字拆开而作联语,妙绝之境,任尔遐想。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2:32 , Processed in 0.05337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