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12313|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 语言的联盟----------时有添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5 10:5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言的联盟----名联中的典故知识

闲时看些联书和杂书,常见撰联者所引用的一些典故,学习中又增加了不少知识,写个小笔记,和大家共享楹联的魅力。(逐步添加)。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0:59:15 | 只看该作者
1、漂母祠
进食拯英雄,讵知鹿逐秦郊,开炎汉四百年基业;
辞金明义利,又见鸠工淮浦,报贤母千万祀馨香。

最近网上漂母祠的征联大家写的热火朝天,百花齐放,这一联是李勖所写,上联赞颂漂母助人,下联报漂母之德。此联叙议结合,表达了对漂母的敬仰之情。

联中的“炎汉”,汉以火德王,故名。鸠工:聚集工匠。鹿逐秦郊: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典。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1:00:13 | 只看该作者
2、张飞庙
雄猛让一人,武善提戈文握管;
精英传万世,唐曾显姓宋留名。

此联作者吴镇,上联称颂张飞文武兼备。雄猛让一人,化自《三国志  张飞传》,"张飞壮威猛,亚于关羽“,文握管:相传张飞工书法,所书《刁斗铭》等铁画银钩,气魄雄壮。
下联典出《古今小说》,张飞一次托生为唐代张巡,改名不改姓,一次托生为宋代岳飞,改姓不改名。联语文意前后贯通,有很浓的传奇色彩。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1:01:03 | 只看该作者
、孙应鳌词  郭子章
讲帷近龙颜,祭酒名高北斗;
征车驰凤诰,尚书望重东山。

孙应鳌,嘉靖进士,国子监祭酒。近帷:指讲习。北斗:众望所归的人。《新唐书  韩愈传》“自愈殁,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征车:朝廷征求贤明之士用的专车。凤诰:皇帝受官的命令。
联中用东山典切孙乞归复起事。极尽颂扬能事,赞孙为朝野闻达的一代重臣。
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1:01:25 | 只看该作者
4、三穗堂   陶澍
此既濠间,非我非鱼皆乐趣;
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

三穗堂,在上海豫园。濠:既濠水。非我非鱼:出自《庄子  秋水》穗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在山在水:《列子  汤问》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兮若江河。
此联用典有物我两忘之乐,给人以超逸之感,典雅精韵。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1:01:47 | 只看该作者
5、严子陵钓台   郑燮
先生为何人,羲皇以上;
醉翁不在酒,山水之间。

严子陵,名光,光武帝的同学。上联称严的人品,联语化《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和《与子严等疏》“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思是先生是何等人物。羲皇:既伏羲氏,传说中的上古人物。下联化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借以表现严子陵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志趣。化句自然,词句洒脱。
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1:02:08 | 只看该作者
6、沥清楼   左宗棠
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
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

沥清楼,在甘肃酒泉。左宗棠: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官至两江总督兼通商事物大臣。
联中的中圣人如果是望文生义,会认为是古时的哪位圣人,其实中圣人是指喝醉酒。:《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上联切泉,下联切楼,此联托物并翻出了新意,关合自然。
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1:02:27 | 只看该作者
7、三闾大夫祠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招魂:屈原作《招魂》以招楚怀王之魂。 香草:比喻君子。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  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呵壁:王逸《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路,见有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圣贤怪物行事。因书其壁,何(呵)而问之,以泄愤懑,抒泄愁思。



上联怀人,“何处“发问,气氛肃穆悲凉。《招魂》借屈原所作楚辞名篇创意,一语双关。屈原曾以香草自喻,联中借指屈原并象征高洁。“当年呵壁”,屈原遭放逐,作天问以泄愤懑。



此联追怀屈原一生不幸遭遇,赞扬其坚贞气节和高尚品格,情感起伏跌宕,极富感染力。
9#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1:02:43 | 只看该作者
8、

管城子无食肉相,
孔方兄有绝交书。

这是我看的黄庭坚的一句诗,从对联的角度看,也算一幅对联吧。只所以对这一句感兴趣,其实在“管城子”三字之上,那么管城子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贯穿整个封建时代,国人书写用的工具主要是毛笔,而毛笔在外形上,上笔管下笔毫,所以“管城子”便成了“毛笔”的代称。而所以在“管”字的后面加一个“城”字,大概源于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心中的一点儿偏见和傲慢,比如穷得只剩下一屋子书的书生,对外人仍会夸口:“大丈夫坐拥书城,南面王不易(换)也!”——尽管事实上,似乎从来也没有哪个“南面王”去到他家里,准备拿王位“易”他的“书城”。但既然书可以夸张成“书城”,则毛笔被夸张成“管城子”也在情理之中了——周公定制时,把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因此“子”或还可以理解为爵位之一等。

因为毛笔是读书人如影随形的工具,“管城子”也常成了读书人的代称了。因此,黄庭坚的两句诗说的是一层意思:只顾或光会读书的人常常缺钱!因为“孔方兄”(钱)与之“绝交”,所以能吃上一顿肉常很难得,而这一点,竟然从面相上就可以窥见!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1:03:13 | 只看该作者
9、今儿闲翻一本《苏东坡的千年人生智慧》一书,看到东坡为心爱的朝云碑铭上的一副对联,其深情让人动容: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

朝云是继王弗和王润之之后陪伴东坡的一位美丽女子,联中的'不合时宜“,就出自朝云之口,朝云擅歌舞更解人意,东坡一风流才子亦常出入歌舞酒肆,一次他摸着自己的肚皮问那些歌女,肚子里有什么,只有朝云语出惊人,甚和老苏的意,她说:先生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这四个字道出了苏轼的清旷达观和与俗世相违的大儒风范。下联更是看出苏轼没有了朝云的凄清与寂寞,传说朝云这名字本出楚襄王为巫山神女建的朝云祠,旦为朝云,暮为夜雨,朝云暮雨后被人引申为暧昧的意思,其实东坡为她取名朝云,是比喻为化为朝云的神女,可想朝云是何等的美貌,连秦观也亲为赋词称赞:

南歌子
蔼蔼迷春态,溶溶媚晓光。何期容易下巫阳。只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情歌驻,还因暮雨忙。瞥然归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那回眸一瞥,叫秦观只恨没多看几眼,长叹"断人肠”。羡慕东坡前世是襄王。
11#
发表于 2008-8-15 13:02:02 | 只看该作者
沙一个发:chashu:
12#
发表于 2008-8-15 13:42:16 | 只看该作者
:lvhuzi: 表扬一下小水妞行径,作笔记确实是学习中的一良策
13#
发表于 2008-8-15 16:35:12 | 只看该作者
表扬水夫人一个先:bbao: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17:14: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相逢就是要相识 于 2008-8-15 16:35 发表
表扬水夫人一个先:bbao:

小白蚁跑哪去了?快回群里来,想你了哈!
15#
发表于 2008-8-16 15:27:32 | 只看该作者
增长见识了。谢水妞。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21:46:05 | 只看该作者
10、上一篇提到了毛笔的典故,这次说说砚,入夜随意翻书见庞铸曾在《冬夜直宿省中》有句:
陶泓面冷真堪唾
毛颖头尖漫费呵
虽不是对联,但从诗中撷取而看,陶泓毛颖相对,面冷头尖相对,句中一唾一呵,人物性情跃纸上。
陶泓,为陶制的砚,中能蓄水,故称陶泓。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陶泓寡务,紬素多闲。

砚的别称还有很多,陶泓应该算比较盛名的吧。
17#
发表于 2008-8-19 23:05:24 | 只看该作者
跟着搜索下,一并涨下见识
-----------------

唐韩愈《毛颖传):“(毛)颖与绎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毛颖,笔;陈玄,墨;陶泓,砚;褚先生(又作楮先生),纸。均为假托人名。O指墨。宋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之二:“谁教也作陈玄面,眼乱初逢未敢言。”另参见文明部·文具“毛颖”、文明部·文具“陶泓”、文明部·文具“楮先生”。
【毛颖】参见文明部·文具“陈玄”。O指毛笔。宋陈与义《次韵西郊春事》:“毛颖陈玄虽胜流,也须从事到青州。”
【管城子】唐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蒙)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日:‘管城子'。”O指毛笔。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楮先生】参见文明部·文具“陈玄”。O指纸。宋陆游《村居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孤寂惟寻曲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
【陶泓】参见文明部·文具“毛颖”。O指砚。宋苏轼《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陶泓不称管城沐,醉石可助平泉醒。”

以后多典故下,吓唬文学女青年去,大家切记保密:zhyjing: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09:25:3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文学女青年害怕典故,恩恩~~~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5:36:20 | 只看该作者
11、
我意独怜才,平生风义兼师友
谁能长寿考,九重泉路尽交期

此联是我在论坛看见的一幅挽联,是汪东生挽季刚的联,且不论二人身份如何,此联让我惊叹的是,汪东能随口集古人句来挽朋友,且情真意挚,博闻强记可见一斑。

“我意独怜才”是杜甫写李白诗句里的:“世曰皆欲杀,我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可见杜甫对李白的青眼有加。

"平生风义兼师友”是李商隐对他一位友人的称赞,说朋友品行高尚,不仅可以做朋友,还可以为老师。

“谁能长寿考”是曹丕诗:人生非金石,谁能长寿考?与卿同慰勉,曲尽情未了。

“九重泉路尽交期 ”也是出自杜甫的诗句:“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此联当得挽友联的典范,何况又集的工稳,对朋友赞赏有加,感情真挚,功底不凡,其集句功夫更胜一筹,令人拍案叫绝!
20#
发表于 2008-9-1 15:47:00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yingbeif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1260
公社发烧困同学转帖摘录郑逸梅《南社丛谈》中的联
......汪东,本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一八八九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又和黄季刚所居相近,游宴过从,乐数晨夕。一日,季刚忽对东说:“倘我一旦化去,你当怎样挽我?”东立集古人诗应之......

另有相关记载:
此地宜有词仙,山鸟山花皆上客;
何人重赋清景,一丘一壑也风流。
——赠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黄侃
  汪东在南京任教时,与朋辈黄季刚(侃)所居相近,黄季刚宅名“量守庐”,为之绘《量守庐图》山水一幅、并以篆书作此联。又尝与庞衡裳等人雅集鹤园,园中有石名“掌云”者,为汪东题字,至今犹存。同时在苏州留园、拙政园、狮子林等,也曾留下汪东的墨迹。一次,吴湖帆拜访汪东于东北街寓所,见其院内腊梅盛开,香溢四处,大为赞赏,汪东高兴之余,即以画梅一幅贻赠,而吴湖帆随手书对联一幅以报答。
我意独怜才,平生风义兼师友;
谁能长寿考,九重泉路尽交期。
——集古人诗预挽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黄侃
  汪东和黄侃所居相近,游宴过从,乐数晨夕。一日,黄侃忽然对汪东说“倘我一旦化去,你当怎样挽我?”汪东立即集古人诗应之此预挽联。

另,汪东生平简介
  汪东(1890-1963.6.13),原名汪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又署寄安,江苏省吴县东北街人。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先入成城学校,后在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章太炎弟子。结识孙中山,同时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民报》编辑、主编,鼓吹革命。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
  民主革命时期,1910年从日本回国,参加江苏光复。1911年任江苏省都督程德全秘书。1912年任《大共和报》、《民生日报》撰述,并参加南社。1913年冬起历任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法政谘议,内务部编订礼制会员,政事堂礼制馆嘉礼主任、编纂员,内务部佥事,民治司第三科科长等职。1917年赴浙江,历任象山、于潜、余杭等县知事。1923年9月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华国月刊》。
  大革命时期,1925年任江苏省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张乃燕之聘任第四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第四中山大学由国立东南大学(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组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第四中山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历任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为中央大学校歌作词(程懋筠谱曲)。1930年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谢寿康调任中国驻比利时公使时,接任文学院院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随中央大学迁至四川省重庆,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回南京,任国立礼乐馆馆长。1947年任国史馆纂修,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人共事。1949年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文章如《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法国革命史论》、《法言疏证别录》等,多散见于《民报》、《大共和日报》、《华国月刊》、《制言半月刊》等多报杂志上。而于词学,工力也极深,亲自编定《梦秋词》收录从1909-1962年之间的词,计20卷1380余阙。汪东又擅书画。书法初习董其昌,继而出入颜、米,饶有古法。作篆书,喜用柔毫,圆润遒劲,似软却挺,有时也爱用篆书笔法入行楷,别有情趣。亦能山水,而画梅尤得同行称赞。
  1963年6月13日因患胃癌医治无效在苏州逝世,终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著有《梦秋词》、《唐宋词选》、《词学通论》、《寄庵随笔》、《汪旭初先生遗集》等。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6:03:36 | 只看该作者
12、
此地宜有词仙,山鸟山花皆上客
何人重赋清景,一丘一壑也风流

这幅联还是汪东手笔,从上两联可看出此人颇爱集句,且切人切题无不得中。此联是为季刚宅院泼墨作画并题写的,"山花山鸟皆上客”出自刘克庄的词,“一丘一壑也风流”则是出自辛弃疾的词,如此妙集,使人恍坐林泉清境之中,读来心情畅意俗虑尽消。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6:04:04 | 只看该作者
俺正找不到联来写笔记呢,正好!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6:51:04 | 只看该作者
13、
半爿砚当沿门托钵
一支笔代入市吹萧

此联作者杨了公,为南社松江派的前辈,此人性耿直,文狷介,曾卖书卖字为生,如联。笔砚是文人随身之物,也是文人的武器和抒发思想的工具。上联沿门托钵,有点化缘的意思,砚为半片,能想象出其含窘之态,戏谑可见一斑。“入市吹箫”,想是伍子胥的典,伍子胥曾在吴国的集市上,批发吹箫,为引人注目,终被吴国太子发现,待为上宾,此可见了公的怀才不遇心情,唯嬉笑游戏笔墨,聊解心中郁垒耳。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6:51:32 | 只看该作者
14、
个中小寄闲情,待移来五岳精灵,供之几席
此处已非故国,且分取南冠涕泪,洒向花枝

此联如不知作者背景,很难看出是写盆景的,邓散木撰联赠送周瘦鹃的,周在上海租赁院落,曾卖盆景为生,上联移来五岳精灵,供之几席,当盆景无疑,下联一转,言虽盆中之景如乡,却已非故国,伤痛流涕,惟洒泪浇灌花枝,读来叫人心里一恸。作者笔法老道,托物寄兴,借盆景之小山川,哀国家之大山河,由小及大,由里及表,虽赠他人之作,实抒己情怀也

[ 本帖最后由 水若兮 于 2008-10-3 16:01 编辑 ]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15:56:33 | 只看该作者
15、
春已堪怜,更能消几番风雨
树犹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

梁任公的集句向来为人称道,集句很难,没有博闻强记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难为之,梁公也称集句是苦痛中的小玩意,但梁公所集的小玩意常被人所要并悬挂书斋厅堂。此联亦是任公集宋词送给徐仲可的,徐爱不释手,悬挂于室。
“春已堪怜”出自张炎的《高阳台  西湖春感》,“更能消几番风雨”出自辛弃疾的《摸鱼儿》,
“树犹如此”则出自刘过《水龙吟》,典出《世说新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最可惜一片江山”出自姜夔的《八甘》,这幅对联甚是喜欢,也激起了俺考证的兴趣,饮冰室主人作为一个政治家,对江山似情有独钟,“最可惜一片江山”在他的集句里多次出现过,可见一抱负未酬之人的感慨与无奈,其中还有一幅是“燕子来时,更能消几番风雨;夕阳无语,最可惜一片江山。”相比之下,还是喜欢上一幅,除了赞叹其工之外,更是先生的博学与深邃让人敬佩。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5:00:06 | 只看该作者
16、
大地恨难平,专铸十三长宝剑;
丛山嫌太翠,故栽一万白芙蓉。

初看这联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下联的前一分句,如果不看结句,也称得上一幅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联,况说回来这本是一幅描写玉龙雪山的联,此联作者是纳西族作家杨世光先生所作,目前来看是描写玉龙雪山最上乘的佳作。此联立意及架构均见功夫,因缘恨,所以铸剑以为不平鸣,因缘翠,所以栽了那一万株的白玉芙蓉,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清俊的雪山图画,美景之外,又多了一层对尘世及人生的见解,令人回味悠长。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5:00:44 | 只看该作者
18、
苻坚、西菜馆
难下八珍何晏著
误轻一局谢安棋

张伯驹先生的诗钟历来被推崇,除了用典贴切之外,其集句诗钟更为人称道。此联中的何晏是曹操的养子,貌美肤白,喜傅粉,有“傅粉何郎”之称。“八珍”,是江浙一带的有名糕点,以西塘为最,糕点制作时掺加了中药材,有健脾的功效,实为人间美味。
谢安是东晋的政治家,军事家,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历史上有名的宜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就是谢公的杰作,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之典就是说的此次战役。
苻坚,是前秦大将,淝水之战中谢安的对手,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谢府的时候,谢安正与人下棋,看到捷报谢安仍淡然处之,从容安详,可见其心胸涵养。苻坚在战役中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就是派东晋降将去劝降谢石,没想到反被攻击,以至于大败于谢军。
此联虽写苻坚,却拉人做衬,喻人喻理皆如钟醒脑,振聋发聩。
28#
发表于 2008-9-23 22:31:09 | 只看该作者
不同意水妞关于"8珍"的注释,转篇文字

     八珍是最早的八种珍贵食品的烹任方法。《周礼天官膳夫》记:“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品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天子的饭食用六谷,用六种牲畜,饮用六种饮料,佐羞有一百二十品。珍羞有八种,酱醋品有一百二十瓮。天子每日三餐,所用鼎具和盛肉盛菜用的俎具各十二个。进餐时要伴乐,以劝天子多食。这里,六谷指:禾余(稻)、黍(黄米)、稷(谷子)、粱(高粱)麦、菰(茭白)。六牲指:牛、羊、豕、犬、雁(鹅)、鱼。六清指;水、浆(醪,也就是较浓之汁)、醴(甜酒)、凉(水酒)、医(梅浆)、酏(稀粥)。又有六鲁:糜(驼鹿)、鹿、熊、麇(獐)、野猪、兔。六禽:雁、鹑(鹌鹑)、〔晏鸟〕鸟、雉、鸠、鸽。所谓八珍,是指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提手边一寿〕珍、渍、熬、肝  。

     这八种珍食烹饪法,翻译过来就是—

     淳熬:《礼记内则》解释:“淳熬,煎醢,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醢就是肉酱。把肉酱盖在糯米做的饭上,浇入动物脂油。

     淳母:《礼记内则》解释;“淳母,煎醢,加于黍食上,沃之以膏”。同淳熬类似,只是淳母是把肉酱浇于谷米饭上。实际上,淳熬、淳母就是今日之盖浇饭。

      炮豚、泡牂(羊):炮字始于殷代的炮刑,就是以炭加热使铜柱变烫,让罪人站于热柱之上。炮烙用于烹饪,就是在急火上烘烤浑猪、浑羊。《礼记内则》解说:“炮,取豚若将(应该为牂——母羊),〔圭立刀〕之刳之,实枣于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蜍。炮之,涂皆乾,掰之。濯于以摩之,却其〔颤字右边换成皮〕,为稻粉〔米蚤〕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膏,膏必减之。钜镬汤,以小鼎芗铺于其中,使其汤毋减鼎,三日三夜毋绝火,而后调之以醯醢。”》《礼记》中所记这炮法,就是宰杀小猪与肥羊后,去脏器,填枣于肚中,用草绳捆扎,涂以粘泥在火中烧烤。烤干粘泥后,掰去干泥,将表皮一层薄膜揭去。再用稻米粉调成糊状,敷在猪羊身上。然后,在小鼎内放油没猪羊煎熬,鼎内放香草,小鼎又放在装汤水的大鼎之中。大鼎内的汤不能沸进小鼎。如此三天三夜不断火,大鼎内的汤与小鼎内的油同沸。三天后,鼎肉猪羊酥透,蘸以醋和肉酱。

      〔踌换成提手〕珍:就是取牛、羊、猪、鹿、獐等食草类动物的里脊肉,反复捶打,去其筋腱,捣成肉茸。〔踌换成提手〕字和捣字通义。《礼记内则》:“〔踌换成提手〕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月灰〕,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熟,出之,去其〔颤右边换成皮〕,柔其肉。”意思是这些动物的里脊肉反复捣捶,烹熟之后再除去膜,加醋和肉酱调和。

     渍:《礼记内则》:“渍,取牛肉必新杀者,薄切之,必绝其理,湛诸美酒,期朝而食之,以醢着醯、〔酉意〕。”新鲜牛肉,横向纹切成薄片,在好酒中浸泡一天,用肉酱、梅浆、醋调和后食用。〔酉意〕梅浆。

     熬:《礼记内则》:“捶之去其〔颤右边换成皮〕,编萑,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干而食之。施羊亦如之。施麋、施鹿、施麇,皆如牛羊。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欲干肉,则捶而食之。”意思是:将生肉捣捶,除去筋膜,摊放在芦草编的席子上,把姜和桂皮洒在上面,用盐淹后晒干了就可以吃。想吃带汁的,就用水把它润开,加肉酱煎。想吃干肉,就捣捶软后再吃,类似今天的牛肉干

      肝〔劳字的力换成月〕:“取狗肝一,幪之以其〔劳字的力换成月〕,濡灸之举其〔礁字换成火字边〕其〔劳字的力换成月〕,不蓼。”取一个狗肝,用狗网油覆盖,架在火上烧考。〔劳字的力换成月〕,就是网油。等湿油烤干,吃时不蓼。蓼,水蓼,当时用以佐食。“取稻米举〔米蚤〕溲之,小切狼〔月蜀〕膏,以与稻米为酏。”以水调和稻米粉,加小块狼脯脂油,熬成稠粥。

     此八珍之外,另有一种烹饪方法:糁。《礼记内则》解说:“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将牛、羊、猪肉三等分。两份稻米粉一份向合成饼,入油煎。类似今天的肉饼。

      周天子那个时代,帝王以食肥腴为贵。《诗经》:“博硕肥〔月盾〕”〔月盾〕就是肥猪。那时,祭供和食用都要选肥猪肥羊。甲骨文“豕”字,就是牡猪去势之象。古人早就发明了阉割法,通过阉割,使猪肉肥腴。周代已开始肢解以后食肉,粗把猪解成七部叫做“七体”,细分作二十一部叫做“体解”。各部都委以名称。如〔截字的隹换成肉〕(大块肉)、朊(两侧肉)、〔月每〕(里脊肉)、〔月灰〕(夹脊肉)。以猪为例,当时猪的各部中,最珍贵者,竟是非常肥腻的“项脔”,就是猪脖子下垂下的那部分肥膘,今天称作“糟头肉”者。《晋书谢混传》记:“元帝始镇建业,公私窘罄。每得一豚,以为珍膳,项上一脔尤美,辄以荐帝。群下未尝敢食,于是呼为(禁脔)。”那时,项脔都是敬献皇帝的,群臣们不敢食用,所以称作“禁脔”。

那时古人好用枣、栗、饴、蜜,好用脂油,好煎熬炮炙,好为羹。其羹,牛肉配嫩豆苗,羊肉配芹菜,猪肉配薇菜。好用各种酱品。吃干肉片用蚁卵酱,吃干肉粥用兔肉酱,吃熟麋肉片用鱼肉酱,吃鱼片用芥酱,吃胡米饭用螺肉酱,吃稻米饭用狗肉酱,烧鱼用鱼子酱,烧鸡用肉酱,共有酱一百二十种。

      那时古人好用六,六谷,六牲,六兽,六禽。又告诫六种物有毒,禁食。这六种物是:夜里叫而且身上发臭的牛,毛零乱而且有膻气的羊,夜盲而且身上带腥气的猪,羽毛干枯叫声干哑的禽,尾巴脱毛的骚狗,脊背发黑一腿上有溃烂斑迹的病马。

      又告诫:“不食雏鳖。狼去肠,狗去肾,猫去正脊(山猫去脊骨),兔去尻(脊骨尾端),狐去首,豚去脑,鱼去乙(鱼眼旁边的骨头),鳖去丑(就是窍)。”“雏尾不盈握,弗食舒雁翠、鹄、鸮胖、舒凫翠、鸡肝、雁肾、鸨奥、鹿胃。”小鸟的尾巴不满一握的,鹅和鸭的尾,天鹅和猫头鹰肋旁的薄肉,鸡肝,大雁的肾,鸨(一种比雁大的鸟)的脾腺,鹿胃,都不能吃。

      周代八珍,本来是八种珍食的烹饪方法,后来成为了珍贵食品的代名词,《三国志魏卫觊传》:“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鲍参军有诗:“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随年代推移,八珍内容不断得以丰富。唐诗中杜甫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黄门飞〔鞍字右边换成空字〕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之句,说明当时彻厨八珍中已经有了驼峰和白鱼这两道菜,水产与山货都进了八珍。元代,史料提供,出现了完全区别于周代八珍的两种新八珍。据元无名氏《馔史》记,这两种新八珍,一种为;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其中、龙肝,刘若愚《明宫史火集》记,明宫中十月吃龙卵,实际为白牡马之卵。类推,龙肝很可能是白马这类的肝。鸮,就是猫头鹰。酥酪蝉,“以羊脂为之”。《六研斋笔记》:“乃今之抱螺酥也,其形与螺初不肖,而酷似蝉腹。”是一种类似蝉腹的奶制品。另一种八珍为:醍醐(高级奶油)、麇吭(小獐的颈项)、野驼蹄、鹿唇、乳麋(小麋鹿)、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玉浆即今之马奶子)。

     明清时,有水陆八珍:海参、鱼翅、鱼脆骨、鱼肚、燕窝、熊掌、鹿筋、蛤士模。有山八珍:熊掌、鹿尾、象鼻(一说犴鼻)、驼峰、果子狸、豹胎、狮乳、猕猴头。有水八珍:鱼翅、鱼唇、海参、鲍鱼、裙边、干贝、鱼脆骨、蛤士蟆。后又有上中下之分,而且有两套关于上中下八珍的说法。

     上八珍:A:猩唇、驼峰、猴头、熊掌、燕窝、凫脯、鹿筋、黄唇胶。B:猩唇、燕窝、驼峰、熊掌、豹胎、鹿筋、蛤士蟆、猴头。

     中八珍:A:鱼翅、银耳、果子狸、广肚、鲥鱼、蛤士蟆、鱼唇、裙边。B:鱼翅、鱼骨、龙鱼肠、大乌参、广肚、鲍鱼,江瑶柱、鲍鱼。

     下八珍:A:海参、龙须菜、大口蘑、川竹笋、赤鳞鱼、江瑶柱、蛎黄、乌鱼蛋。B:川竹笋、银耳、大口蘑、猴头、裙边、鱼唇、乌鱼蛋、果子狸。

     八珍之名后来被越用越烂。

     《扬州画舫录》中有“小八珍”之说:“散酒店、庵酒店之类卖小八珍,皆不经烟火物。如春夏则燕笋、牙笋、香椿、早韭、雷菌、莴苣。秋冬则毛豆、芹菜、茭瓜、萝卜、冬笋、腌菜。水族则鲜虾、螺丝、熏鱼。牲畜则冻蹄、板鸭、鸡炸、熏鸡。”

     “坝上设八鲜行。八鲜者,菱、藕、芋、柿、虾、蟹、车螯、萝卜。”

     蔬菜亦能进入八珍。《扬州散记》中记有“初夏八珍”:“扬俗,扬花飞舞时,将鲥鱼、樱桃、笋、苋、蚕豆、蒜苗、麦仁、扬花萝卜列为初夏八珍。

     一年四季分类八珍。

     又有“八珍汤”。京剧《四进士》中,孙淑林善做八珍汤。此汤乃山西食法,据说是傅青主为孝敬其母而配制的长寿汤。其母服此汤,寿至八十四。后其法传与民间尕氏,在太原开“清和元”铺专营此汤。此汤用羊肉、羊脂油、山药、藕、煨面(蒸过的麦粉)、黄芪、黄酒、黄酒糟汁炖成。羊肉、山药、藕均烂酥似稀粥,有酒香,还有麦香。喝这种汤不可用盐,食时也不可加酱油和醋,只可淡喝。老山西人冬三月好喝此汤,就如老北京好喝豆汁。此汤抑阴补阳、养气补血、抗寒止喘。乃居晋人十大名吃之首。
29#
发表于 2008-9-23 22:54:5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何晏,也找了点资料来,方便阅读 《事物纪原》说:“束皙《饼赋》曰:‘朝事之笾,煮麦为面。’则面之名,盖自此而出也。魏世食汤饼,晋以来有‘不托’之号,意‘不托’之作,缘汤饼而务简矣。今讹为‘馎饦,亦直曰面也。”高承的说法,人称“不托”之后,离后来的面条就近了。“不托”有说是“不托”者所创,大约是后人的臆测。高承又说:“魏晋之代,世尚食汤饼,今索饼是也。《语林》有魏文帝与何晏热汤饼,则是其物出于汉魏之间也。”   
  《语林》中何晏的故事,其实早出于《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即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但啖,大汁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这则故事中的何晏,是汉大臣何进的孙子,随母为曹操收养,少以才秀知名,娶魏公主,是三国时著名的玄学家。何晏长得一表人材。魏明帝怀疑他脸上擦了粉所以脸白,于是大热天请他吃汤饼。何晏吃得大汗淋漓,就用红色的衣袖擦汗。结果,脸上白里透红,更为容光焕发。
另,那"著"字,偶十分怀疑是"箸"字的误笔.箸字是筷子的意思,符合上联的饮食内容,对仗下联的棋子也十分工稳.著字查不到通箸的用法,两字面目也十分相似,应该是书籍里抄录的失误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09:53:48 | 只看该作者
是箸字,我打错了,哈哈~~~
错眼神真好。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西餐是做不出八珍的,老张可真会想呢。
32#
发表于 2008-9-24 10:57:57 | 只看该作者
多好的兮兮啊,为公社村姑树立了勤劳的榜样。
学习!
33#
发表于 2008-9-30 14:39:48 | 只看该作者
精之。换马甲。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15:25: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飞雨闲云 于 2008-9-30 14:39 发表
精之。换马甲。

羊羔子比阿错好多了。
35#
发表于 2008-10-3 15:37:02 | 只看该作者
俺是怕你脱离群众,谁知道小羊羔好大喜功:zhyjing: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4:00 , Processed in 0.05087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