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述攸隆,俾业绍箕裘,百里才推国栋
善谋卜筑,看星辉玳瑁,半江第振家声
==(清)王文在
王文在(1834~1889),字念堂,号杏坞,山西省稷山县坞堆村人。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科探花。
百度搜索生平,有对联故事如下
============================
王文在童年时代,聪颖过人,十分好学,且过目成诵,对答如流。时有白池村举人高老夫子开庭授业,闻知王文在天资聪明,遂登门面试。见王文在被他父亲呼出站立一旁,目长过寸,双耳坠肩,甚是可爱,唯所着童袍,过长遮脚,高老夫子遂一哂而语曰:“小顽童长袍拖地。”谁知王文在当即指着他戴的帽子,应声回对:“老夫子帽顶朝天。”喜得高老夫子把文在紧搂于怀,连声夸道:“奇才!奇才!”又向王父提出:“吾愿收此童为第一弟子,倾毕生所学于斯!”
有一天在私塾学完《三字经》,先生对学生们说:“在我吸完一袋旱烟的功夫,谁能从《三字经》里写出一万字呢?”学生们默无一言,唯有王文在站起回答:“我能写出。”老师便装好旱烟点着火,让文在去写。王文在工工整鉴地在纸上写出:“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没等先生吸完旱烟,王文在已写毕交卷,先生看后,大加赞赏。
王文在考中探花后,奉旨赴江南主考。当地一些文人对这位北方人心中不服,想试探一下他的才学,便指着树上的雀巢为题,请他赋诗。王文在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此地也有梧桐树,凤凰何少尔何多!”闹得这些江南的“才子”们目瞪口呆,十分狼狈。
王文在有一次协同江南一友到河津去看古塔。这位江南人老夸才子出江南,见塔而出对:“眼望宝塔六棱四方八面,”王文在说:“这样的对儿,在咱这里你碰见任何人都可对上。”江南人说:“未必。”不多久,一个挑大粪的人过来了,江南人上前说:“来,你给咱对个句儿:远望宝塔六棱四方八面。”挑大粪的人把把手摆了一下,表示答不上,江南人质问王文在:“你不是说任何人都能对上吗?”王文在说:“对上了。他举起手掌意思就是‘近看手掌五指三长两短’,还不知道吗?”
王文在平时撰写了不少对联,大都是应景即时,信手拈来,贴切有趣,浑然天成。有一年除夕他给自家大门上写了这一副对联。
昨夜间火炮连天,呀!作何故事?
今早晨男女跪地,咦!原是新年。
他给村里闹社火的火竿架上拟写对联是:
浑身上无半点尘埃数马来方显得万般锦绣;
满腹中藏许多包裹火候到试看那一片飞腾。
本县某村有一家正准备为子完婚,不幸家母猝亡,想改易婚期,正巧王文在来此,众人便请他定夺,文在说:“母丧故为大事,儿婚亦非小事,可以婚丧同办,不必移期。”有人问:“那对联如何来写?”文在略加思索,提笔写道:
丧居母,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想哭笑不得;
设灵堂,入洞房,进也?退也?再回味进退两难。
横批:红白大事
众人一看此联,大为赞叹:“王探花真不愧一代文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