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楼主: 豆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对联暨联评欣赏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18:39 | 只看该作者
题安庆地方审判厅

  吴恭亨

  司法著为特权,盂德斯鸠揭政家创论
  沛人古多奇杰,汉萧相国亦法律专家


  此联系作者为门人唐宥在而撰。地方审判厅即地方法院。上联的孟德斯鸠乃十八世纪法兰西启蒙思想家、法学家,是西方资产阶级法学制度的奠基人,他根据英国洛克的“分权说”加以发展,提出三权分立说,这一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基本原则。下联的沛人(沛,音pei,在今淮河之北)萧何乃古代中国大政治家,于法律亦是专家,有“萧规曹随”之说。楚汉之战,萧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为建立汉朝立下大功,后定律令制度,协助高祖灭韩信等异姓诸侯王。所作《九章律》今佚。作者列举中西历史上两位著名法学家说明法律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就地取材(安庆与沛县相邻)不觉牵强。  (俞水生)

7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20:55 | 只看该作者
题湖南抚署

  赵恭毅

  但愿民安若堵
  何妨署冷如冰


  此联为晚清湖南巡抚赵恭毅自题抚署之作。堵,墙壁。抚署大墙可谓高固坚实.巡抚大人由眼前所见引起思考:倘若民众安稳似此,哪有整日上门诉讼之事相扰?抚署门庭冷落实为可喜。中国官场历来崇尚“无讼”,此联正有此意。联语用明喻法,形象可触可摸,十分具体。  (俞永生)
7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21:23 | 只看该作者
题厕

  魏善伯

  成文自古称三上
  作赋于今过十年


  厕所自古鲜闻有联,此联妙在不出“厕”字,但所引典故,无不与厕所有关。上联引欧阳修的话:“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见《归田录》卷二。意思是,马背上、枕头上、厕所里最能专心致志地构思成文。下联引晋代文学家左思的故事。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年,门庭、藩溷(即厕所)皆著纸笔,偶得一句,立即写下,既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对句即掘此写成。应该说,厕联最难写,因为很容易流于鄙俗粗陋,而此联却写得如此典雅大方,清新可喜,实属难得。  (延 培) 
7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21:48 | 只看该作者
题厨房

  寻常无异味
  鲜洁即家珍


  旧时住宅中卧室、厨房无不有联,此是厨房联,为流水对。寻常,指平时,实指日常菜肴,所谓“异味”即异乎寻常的美味佳肴。“鲜洁即家珍”,是说只要新鲜、洁净就是我家的山珍海味了,何其淡泊。出语平白,意义颇深,足堪自励,非清贫自守、廉洁白持者不足与语。  (纪德裕)
7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22:26 | 只看该作者
题宣南小园

  乌尔衮布

  半日读书,半日静坐
  一亩种菜,一亩栽花


  此联为满人乌尔衮布所作。联语属对稳切,纯用口语,亲切有味。园中读书静坐,躬耕栽花,宛如一幅耕读图,形象生动,冲淡闲适之胸怀跃然纸上。“读书”可以修身,“静坐”可以养性,“种菜”可以养德,“栽花”可以怡心。古之读书人常追求此种生活境界。联语淡淡写来,于不经意中写出一种最平常不过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一种与世无争、恰如止水、远离人间烟火气的生活。  (甘 桁)
7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22:52 | 只看该作者
题刘逸叟翠园

  赵仁叔

  蝶来风有致
  人去月无聊


  此联见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历来咏月之作,多把月当作描绘、赞美的对象。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认为月不应经常以团圆来嘲弄分离两地的人们,设想新颖。此联从另一角度赋予“月”“风”以人的主体意识。风有待于蝶、有求于蝶,当蝶来时,它吹得更有韵味了、更有情致了;月不能无人的陪伴,当人去后,它顿时便觉孤寂而无聊。短短十个字,构思不落窠臼,“有致”和“无聊”,赋自然界风物以性灵。对仗工整,含意隽永。(蒋竹荪)
7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23:25 | 只看该作者
题半闲园

  袁少枚

  半市半乡,半读半耕,半士半医,世界本少全才,故名曰半
  闲吟闲咏,闲弹闲唱,闲斟闲酌,人间尽多忙客,而我独闲


  袁少枚,不知何许人。在乡自营一小园,名曰“半闲”,并自撰此联,悬于园门。这是一副嵌字联,嵌园名于联首。并连用七个“半”字,七个“闲”字,读之使人解颐。《对联话》称“机趣恬适,末二句尤为见理名言”,评语亦恰当不移。  (周 监)


7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24:07 | 只看该作者
题卧室

  题卧室(一)

  连梅耦

  暗室中须问心得过
  平地处亦失足堪虞


  儒家主张“修身养性”、“三省吾身”、“慎独”,用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随时随地问心无愧。上联表达的意思正在于此。

  下联提醒自己处事谨慎小心。平地处失足,意思是在不应也不会犯错误的情况下摔跤,更值得警惕和注意。虞,忧虑。本联反映了作者严于律己的要求,言浅而意深,足以警世。  (孟建梁)

  题卧室(二)

  冯玉祥

  救民安有息肩日
  革命方为绝顶人


  冯玉祥三十年代曾在张家口领导民众抗日同盟军,失败后一度隐居泰山。但他爱国爱民的一腔热忱不能自己,毅然在卧室石壁镌刻此联,寄寓其坚定的抱负。上联直露襟怀,说要以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为己任,不能中途停歇,卸下负担。息肩,比喻卸除应负的责任。《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卒,子驷请息肩于晋。”下联化用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说要做个绝顶人,即站得最高的人,指献身革命,放眼未来,决心推翻黑暗社会的人。上下联俱与登泰山相结合,不“息肩”,登“绝顶”,革命事业亦复如此。  (施绍文、黄德金)

  题卧室(三)

  方志敏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此为作者青年时代悬挂于卧室的自拟联。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坚贞不屈,1935年英勇就义。联语反映了他自幼就具有的伟大品格、高尚情操和凛然正气。上联写他襟怀不凡,爱阐述革命真理的“奇书”,爱象征着勇猛冲杀沙场的“骏马”,更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字里行间闪耀着一颗追求真理、为国献身的赤子之心。下联写他坚守革命节操,将历来传颂的松、竹、梅、兰四友深深扎根于心上。因为这四物恰是不畏强暴、刚正不屈的性格和崇高气节的写照。他引以为友的用意不言而喻,而事实上方志敏确已用生命实践了他的铮铮誓言。  (施绍文、黄德金)
7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27:06 | 只看该作者
  题书斋(一)

  邓子龙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邓子龙是明代抗倭将领,他于戎马倥偬之际,手不释卷,勤奋创作。本联捕捉深夜吟诗时澄心运思的艺术想象,表现挥毫落纸、新诗吟就的创作愉悦。上联以“月斜”领起,先着笔于室外天象,以明月西斜,万籟俱寂,暗示独坐书房,凝思遐想,不知不觉已到深夜。“诗梦瘦”三字概括了作者构思、想象过程中的苦吟景况。下联以“墨花”喻指纸上新作的诗行,以清风徐来、诗笺生香暗示新作的清新爽丽,别具风致,这就把获得创作成功的喜悦含蓄地表达出来了。联语写出了书房的文化氛围和写作的艺术情趣。兴到神驰,而艺术创造的真谛自含其中。  (顾伟列)

  题书斋(二)

  徐渭

  雨醒诗梦来蕉叶
  风栽书声出藕花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诗文、书画、戏曲、对联无所不工。他在文坛艺苑孜孜不倦地耕耘了一生,创作甚丰。本联正是作者勤于读书和写作的形象写照。上联写精鹜八极的创作思维。夏日书房小睡,暴雨骤然而至,雨打窗外芭蕉,淅淅沥沥,声声贯耳,唤醒了作者的诗梦。“诗梦”二字,表明诗人于迷离惝恍的梦境之中,仍驰骋神思,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诗国中遨游,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处若忘,行若遗”,专注于创作,几乎进入忘我的境地。

  下联转写闭门攻读的勤学形象。屋内书声琅琅,屋外荷花盛开,夏日清风阵阵吹拂,送来荷塘花香,又把琅琅书声带到荷塘,以此构成暗香浮动,书声不绝的艺术境界。全联以书房主人勤奋创作、攻读的活动为主体,以骤雨、芭蕉、清风、荷花为陪衬,既活画出书房清幽秀美的环境,又突出了作者有恒、专致的治学精神。情景相生,意到境成。  (顾伟列)

  题书斋(三)

  金声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兵甲定吞吴


  此联是明末抗清英雄金声在清兵南下后所作。上联说,打破饭锅,沉没渡船,防务巩固的秦国终于被楚所灭。下联说,卧于柴薪,尝着苦胆,三千越兵一定能吞掉吴国。破釜沉舟,表示决心战斗到底,决不后退。《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百二秦关,形容边防巩固,国力强盛。《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百二,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奋发图强。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相传越王勾践回国后,坐于薪草之上,“苦心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联语笔锋锐利,咄咄逼人,运用项羽破秦,勾践灭吴的历史典故,充分表达了抗清决心和斗志。人们经常引用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屡试不第后写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副联,上下联各比金声联多出六字,明显是套用金联。不过,据历史记载,项羽占领“百二秦关”是暂时性的,后来项羽军终为刘邦所灭,故“终属楚”的说法不确。  (张君宝)

  题书斋(四)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表现作者的志节和情趣。不用动词,纯以六组名词成对。

  “琴韵”、“书声”反映书斋活动,为上下联的核心,而前四词则分別以周围景物作为烘托。竹雨松风的贞洁更衬出琴韵的高雅,茶烟梧月的朦胧尤显出书声的清朗。全联通过这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将一位志节坚贞,情趣清雅的高士形象,凸现于人们面前。

  联语炼字精、对偶工、意境深、韵味雅,耐人吟诵。  (朱迎平)

  题书斋(五)

  郑燮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此联讲的是艺术创作规律。上联主张以最简炼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人多许。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删繁就简,见严羽《历代诗话》“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的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气勃勃。领异标新,指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阐述艺术规律往往需要许多文字,然而作者巧用成语“删繁就简”,概括了个别规律,用“领异标新”概括了一般规律,言简而意賅,然后用“三秋树”“二月花”两个比喻加以形象化,不但予人以思想启迪,又给人以美感的享受。  (蒋竹荪)

  题书斋(六)

  梁同书

  无事此静坐
  有情且赋诗


  此联反映了旧时士大夫文人的日常活动。无事时就默然静坐。以少费神气,积蓄精力。《黄帝内经》云:“静则神藏。”有情时无妨吟诗作词,以修养德性,陶冶情操。一举一动,无不与养生、治学相关合。用词典雅,情趣超脱。下联一作“有时还读书”,似更自然。  (张 一)

  题书斋(七)

  金农

  奇书手不释
  旧友心相知


  大凡读书人的心态,一是嗜书如命,二是盼遇知音。清人金农撰写的这副书斋联,可谓深得此意。上联写奇书难得,今得而读之,故不能释手;下联写旧友难遇,今得相晤,故谈心移日.文辞朴实,偶对工整。将手不释卷、喜逢知音、令人神往的境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朱迎平)

  题书斋(八)

  陈白崖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本联首字嵌“人”“事”二字,即做人处事之意。上联化用《老子》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谓真正懂得满足的人心境才会愜适。下联谓对名利无所追求,自然人品高尚。当然,生活在今天的社会,所谓“知足”与“无求”,应指个人的名位财富,生活享受有一定限度,无非分的要求,至于事业与学问的开拓进取,则是永不知足,永无止境的。  (黄德金)

  题书斋(九)

  山抹微云无墨画
  竹敲秋雨有声诗


  这副书斋联以极目所见,倾耳所闻构成对仗。上联“山抹微云”,用秦观《满庭芳》词句,以“无墨画”三字续之,强调其色彩之淡雅。下联以“竹敲秋雨”相对,可谓字字精工,但按正常词序应为“秋雨敲竹”,此为倒装句法。“有声诗”三字,突出了声响的诗情。

  古人认为诗画异体同貌,故既称景物为无墨之“画”,又称为有声之“诗”。全联写观云,写听雨,反映的是士大夫闲适高雅的情趣,而上联的画意与下联的诗情相互交融,更显得淡雅秀逸,隽永有味。  (朱迎平)

  题书斋(十)

  曾国藩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自苦中来


  这是一副自诫自勉的书室联。上联自诫。世事纷繁,一忙就容易出错,务必戒躁。一个“多”字下得十分贴切,避免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下联自勉。甘从苦来,人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劳,历尽磨难才有可能成为完美之人。一个“半”字也用得很妙,因为要做完美的人仅靠吃苦耐劳显然还是不够的。  (俞纪东)

  题书斋(十一)

  钱陈群

  藜火光联书案月
  笔花香泛墨池云


  上联大意,夜读的灯光和照在书案上的月色相映。藜火,西汉刘向校书天禄阁,有老人吹藜杖燃火,与其相见,授以《五行洪范》。见《拾遗记》卷六。后即用为夜读的典故。下联大意,笔花和香气,与墨池的彩云相连。墨池,古人洗涤笔砚处,以王羲之最著。后遂泛指学书写字的处所。全联运典确切,正是书斋的写照。  (钱剑夫)

  题书斋(十二)

  吴文之

  移门欲就山当榻
  补屋常愁雨湿书


  这是清人吴文之自拟的书斋联,写得别开生面。上联写开门见山,却借浪漫的想象要“就山当榻”,这是以常景而出奇想。下联写补屋遮雨,却忧虑“雨湿书”,这是常事,却寄以真情。围绕书斋的这些常景常事,以奇想、真情活现出一个贫寒的读书人高雅的情趣。  (朱迎平)

  题书斋(十三)

  赵曾望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人一己千虽愚必明


  此联为志学、勉学的集句联。上联摘自《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点明应及早立志苦学。下联摘自《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上下联对仗工稳,浑然一气,如同己出。  (王国廷)

  题书斋(十四)

  名美尚欣闻过友
  业高不废等身书


  这是一副教育人不断提高品德修养的对联。上联说一个人有了美好的名声,并不自满自足,对于谈论他的过失并使他听到的朋友,不但不责怪,反而衷心喜悦。这样的人,别人就肯指出他的过失,使他改正,成为一个“言寡尤,行寡悔”的人。下联说一个人学业上有了很高的成就,仍虚怀若谷,孜孜不倦地去阅读、钻研那与身等高的众多的书籍。这样,他就会在学术上创造出更大的成就。

  这副对联策励人在道德修养上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在学术研究上要有“更上一层楼”的精神。  (周 艺)

  题书斋(十五)

  鲁迅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此联为集句联,鲁迅请乔大壮书写,悬于北京“老虎尾巴”书屋中以自勉。上联见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意谓,我叫羲和暂停不走,希望太阳不马上向崦嵫迫近。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人。弭节,停止不前。崦嵫,神话中日落之处。

  下联见《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谓,恐怕杜鹃过早地呜叫,使花草芳尽香消。鹈鴂,即杜鹃,多于百花零落之春束夏初鸣叫。鲁迅各取原文半句,巧妙地组织成联。上联说:希望时间流逝得慢一点,以便做更多的工作。下联说:惟恐岁月提早来到,要做的工作不能完成。永恒的自然与短暂的人生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激起有识之士对时间的紧迫感与对社会的使命感。

  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鲁迅则分秒必争把吃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他毕生坚定的信念是,只要活着就得为社会做事,为人类造福。他说:“时间就是生命”(《门外文谈》),“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禁用和自造》),“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且介亭杂文)序言》)。这些宝贵的箴言,也可作这副对联的注脚。  (蒋竹荪)

8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27:52 | 只看该作者
题补读庐

  王文韶

  好山水游,其人多寿
  有诗书气,生子必才


  有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攀山登崖,涉水越野,可以促进气血环流,增进新陈代谢,所以说爱好旅游的人往往能长寿。从遗传角度看,知识渊博,气质高雅的读书人,其第二代必有才能。此联语言富于哲理,读来隽永有味,内涵丰富,有鼓励人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之意。  (蒋竹荪)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28:40 | 只看该作者
题孙莲叔“红叶读书楼”

  俞樾

  仙到应迷,有帘幕几重,阑干几曲
  客来不速,看落叶满屋,奇书满床


  这是为读书楼题联。上联“仙到应迷”,极言此地之不凡,接句写楼阁之深幽,几与外界隔绝,此地可谓最宜读书之处。下联“不速”,不请自来。“落叶满屋”与楼名关合,又用“落叶”隐指“书页”。“满床”更写出主人藏书之多。  (何禹昌)
8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29:27 | 只看该作者
题张氏书室

  徐渭

  水隔笙簧,白日鸟啼花竹里
  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本联以绘声绘色的笔触,为张氏书房的环境留下如画般的剪影。起笔“水隔笙簧”是从听觉的角度,先写园外一溪清澈的春水,流淌在溪石之上,水石相击,叮咚作响。继写在此风和景明、繁红嫩绿的春日,溪边翠竹摇曳,园内百花烂漫,花竹丛中,鸟雀欢鸣。潺潺水声伴合着鸟雀的巧啭,传入耳际,仿佛聆听笙簧奏出的欢快乐章,令人心醉神迷,尘虑皆空。下联由景及人,缘景入情。书室主人生活在这欣欣向荣的秀美环境中,与花鸟翠竹朝夕相处,整个身心都感受着大自然的活泼生机,自然使生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享受到生活的无穷乐趣。结末的“青春人在画图中”,正画龙点睛地传达出物我相愜、心与物游的生活之乐。联中“白日”、“青春”二词。本诸杜甫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以故为新,如同己出,一意贯穿,更使全联平添了几分欢欣明朗的色彩。  (顾伟列)
8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30:16 | 只看该作者
题杜文秀书房

  四壁春烟无燕到
  一窗云影有龙飞


  杜文秀为云南省永昌(今保山)回族人,他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起义反清,称总统兵马大元帅,占有云南五十三州县,后失败。联语用隐喻手法,借景抒怀。表示主人无“燕雀”的小人之志,而有“龙飞”腾举大业之心。写来有诗之美丽,画之神韵,对仗亦工。  (张 一)
8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30:52 | 只看该作者
题亦园亭书斋

  孟超然

  谈性命则先贤之说已多,何似求之践履
  学考订则就衰之年无及,不如返诸身心


  古代哲学家中有人认为人物之性皆由天生,人性是天道或天理在人身上的体现。孟子说:“存心以养性,修身以立命。”程颐说:“心即性,在天为命,在人为性,任其所主为心,其实只是一个道。”

  此联化用孟、程之意,以示儒者为人之本。上联直言托出前人说性命虽多,还不如自己去实践。下联坦陈自己年纪大了,考订性命之说已来不及,不如多加内省体验取得实效。据说亦园亭是清代曾任吏部郎的孟超然“读书静坐之地,日以惩忿窒欲自课”之所,作此联正是他笃信理学讲求实效的自白。  (黄德金)

8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33:35 | 只看该作者
  题厅堂(一)

  翁同穌

  兰有群清,竹无一曲
  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此联集兰、竹、山、水四种景物于一体,但又写出各自的神韵。

  上联:兰,突出其气质之清,又以“群”点明其丛生特征;竹,突出其形体之直,又以“无一曲”强调其绝无例外;兰清竹直,是高洁正直的象征。下联:山,突出其形貌之朗,象征人之开朗面貌;水,突出其曲流之长,而以人之婉转情感作比;山朗水长,是清明柔婉的体现。全联于绘景咏物之间,隐然包含着一种人格的追求。上下联既是联中自对,又是上下相对。对仗工巧,炼字精粹,言简意深,含蓄蕴藉。  (朱迎平)

  题厅堂(二)

  读书作文,我用我法
  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这副题厅堂联,以“我”(“吾”)为一联之骨,表达了作者不俯仰随俗的独立人格和热爱家园的情怀。上联指出,读书作文,应从自己陶冶性情、培养学识、修炼志趣的需要出发,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着意寻求一种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下联谓读书作文之余,栽花种竹,以美化家园,陶冶情操。从中表达了作者对居室的热爱,同时又借竹的贞节虚心,群居不倚,寄托了自己追求人格独立,不媚世俗的主观情志。“莳”(音Shi),意为移栽。吾爱吾庐,化用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吾亦爱吾庐”句意。全联从具体的生活小景中,升华出普遍的哲理,融入生活意趣,写来明快洒脱,风格清新。  (顾伟列)

  题厅堂(三)

  处世无奇,唯忠唯恕
  治家有道,克俭克勤


  这副厅堂联也是处世治家的格言联。上联用《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句意。下联用《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句意。全联取经典语构成,醒豁警策。忠恕待人、勤俭持家,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唯忠唯恕”与“克俭克勤”两句,中心词和修饰词分别相对,平仄谐和,浑然天成。  (朱迎平)

  题厅堂(四)

  涂晫

  无富色无贵色无文章色,方成士品
  有书声有机声有小儿声,才是人家


  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往往过着两种生活,一种是在朝的生活,即通过科举入仕途,以对国君尽忠,光宗耀祖;一种是在家的生活,琴棋诗画,品茗读书,以修身养性。在前者,尽管传统的价值观认为是实现自我的正途,但既入仕途,难免受到官场污浊的侵蚀。所以,正直的士大夫每以高洁的士品作自我期许。本联即从为人、治家两个方面,反映了这种传统观念.上联指出,高洁的人品表现为三无:一为“无富色”,金玉满堂,不能以富自矜。二是“无贵色”,身居高位,不可以身贵而贱人。三是“无文章色”,写诗作文,应排斥矫饰和取媚,一洗浮靡俗套,随兴所至,遣兴抒怀,虽不表现自我的人品,但其脱俗的人品跃然纸上。下联谈治家贵在三有:有书声,指刻苦攻读,暗示通经致用方能兼济天下。有机声,指家中织机声声,暗示主妇贤惠,勤俭理家。有小儿声,表明家中人丁兴旺,生活美满。联语织就一幅和谐欢愉的图景,表现了作者对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憧憬。联山“有”、“无”二字错综复叠,笔转意绕,读来饶有顿挫铿锵的音节美。  (顾伟列)

  题厅堂(五)

  读书好,种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对联出《儒林外史》二十二回“认祖孙玉圃联宗,爱交游雪斋留客”。上联说读书和种田本是两件很好的事情。但社会上职业何止千百种,难道就只有这两种职业好吗7其实,任何行业,只要好好干,在干中学,刻苦钻研,都会成为某方面的专门人才,取得巨大成绩,可以行行出状元。此即“学好便好”之意。下联说要开创一项新兴事业是艰难的,保持前人所开创的事业于不败也是艰难的。

  但如果知道创业和守成的艰难,思想上有准备,事前小心谨慎,动脑筋,想办法,作好周密的计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然后去进行,这样就化难为易了。此即“知难不难”之意。此联阐述日常生活中易被忽视之理。从事任何职业都有前途,但最重要的是精通它;做任何事都会有困难,要紧的是知其困难之所在而设法克服它,说理十分透彻。在写作上,语言浅显,对仗工整,词约意丰。上联四个“好”字与下联四个“难”字相对,巧妙自然,无重复之感。  (周 艺)

  题厅堂(六)

  不悲镜里容颜瘦
  且喜心头疆域宽


  上联说不要因为从镜里看到自己的容颜消瘦而悲伤。这“容颜瘦”或因刻苦攻读,或因名利得不到满足。当你失意时,更应泰然处之,无介于怀,不以为悲。下联所谓“心头疆域宽”,就是指襟怀宽广,装着整个天下、国家、人民等方面大事,这是一种忘怀小我,关怀大我的崇高境界。此联所说的境界,正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旨趣相同,但要做到这点,谈何容易。此联语有自警白励之功用。  (周 艺)
8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35:23 | 只看该作者
  题居室(一)

  张应昌

  扫地焚香,清福已具
  粗衣淡饭,乐天不忧


  儒家推重安贫乐道,道存,则凡事都可拋在一边。后人恪守此说,以激励自己在不得志时不至于失去为人的善良品性。此联亦本于此。上联自谓处在净室,怡然自得,已享清福。下联直呼乐天知命,无忧无虑。联语反映的安道苦节,乐天不忧,正是旧时文人所追求的精神超脱境界。乐天不忧,《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  (黃德金)

  题居室(二)

  林青圃

  庭馀嘉荫,室有藏书,天下事随处而安,即此是雕粱画栋
  卜得芳邻,居成美境,田舍翁问心已足,漫言应列鼎鸣钟


  据梁章鉅《楹联丛话》载:“吾乡林先生,历宫中外,亮节高风,一宅数亩外,囊橐无余,余黄巷旧居,即先生故宅也,尝自榜楹柱。”

  今观此联,其淡泊高远、安贫乐道之意昭昭明甚。上联意在不求雕梁画栋的权贵生活,而只从甘守庭院佳树,饱读诗书,随遇而安的生活来表述。下联笔法相同,否定豪富生活的态度更为坚决,用择芳邻和东汉末年许氾无志匡世而置田买房作富翁两典进一步表现自己甘于淡泊的生活。联语反映出旧时知识分子的人格追求,但亦从中透出久宦的苦闷。美境,即新美境,是地名黄巷的别名,用在联中自有生趣。鼎,古代盛食品的铜制容器,列鼎鸣钟而食,形容贵族官僚的豪华生活。  (黄德金)

  题居室(三)

  谭嗣同

  家无儋石
  气雄万夫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改良派的政治家、思想家,早年即抱爱国之志,自号“壮飞”。以后献身改革,其临刑绝命词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足见其人一身豪气,胆略过人。壮心熔铸于平日,得力于信仰。上联表示不屑治理家产。化用《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儋(dan)石,指少量米粟。下联一语宕开千层浪,生活虽清贫却有常人难比的英雄气概,跃跃欲试于反封建君主制的政治舞台上。联语力图揭示人生的真谛,想见悬于居室,时时警示自己的苦心。  (施绍文、黄德金)

  题居室(四)

  俞樾

  念老夫毕世辛勤,藏书数万卷,读书数千卷,著书数百卷
  看吾孙更番侥幸,童试第一名,乡试第二名,殿试第三名


  清代学者俞曲园是楹联名家,有专集行世。他的孙子俞陛云(俞平伯之父)曾考中第一名秀才,第二名举人,又在光绪戊戌科(1898)中一甲三名进士(即探花)。曲园老人非常高兴,便做了这副对联,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看得出来,上联是用来凑下联的,但毫不牵强,藏书家藏的书肯定比读的书多,读的书又肯定比著的书多。第一句三四结构,后四字平仄分明,勤字平声,与卷字仄声相反,幸字仄声,与名字平声相反。三个五字句都是二三结构,因重复字及一、二、三等特定数字关系,不能完全照常规的格律,但第二字和第五字平仄相反,还是符合节奏的。  (陈以鸿)

  题居室(五)

  王氏

  草草杯盘供语笑
  昏昏灯火话平生


  此联在30年代悬于丰子恺故乡石门湾梅纱弄居室,原是长安县君、王安石妹的诗句(见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联语说,以清茶、薄酒款待来家里谈笑的至亲老友,在昏黃的灯光下彼此畅叙生平走过的道路。暗淡的灯光、亲切的笑语,与旧式建筑的情调融为一体,使人感受到一种平静谐和、率真自然的生活情趣。  (蒋竹荪)

  题居室(六)

  陆旁和

  近市声喧,清风明月不用买
  家贫客少,鸟语花香自可人


  上联意谓,接近市镇,车马喧扰,然而清风明月的美景却可无偿享受。“清风明月不用买”,化用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句意。下联意谓,家贫客少、未免冷清,岂料鸟语声声、花香阵阵,更惬人意。联语前半写失,后半写得,得失相间,写出为人处世心理上的平衡,反映了旧时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情趣。联中“清风”与“明月”、“鸟语”与“花香”自成对仗,为“当局对”或“自对”。  (甘 桁)

  题居室(七)

  钱振锽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初因避地,更问神仙


  抗日战争期间,常州钱名山避居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桃源村。他从住处联想到晋代陶潜寓言中的桃花源,写下此联悬在室中。上联是陶潜《桃花源记》原句,下联则出自王维《桃源行》句:“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间神仙遂不还”。作者以桃花源中人自况,而以暴秦喻日寇,完全利用现成字句,巧妙地表达了此时此地的心情。对于集句的对仗不能要求过高,但此联可谓天造地设。且对仗工整。上联第一句的平仄与格律不同,成了×平×仄,从而使接连三句声调一样,第四句才反过来。习见的《沁园春》词牌中上下片都有这样声调的四句,因此读起来不觉别扭。且因第三四字始终同声调,格外铿锵有力。  (陈以鸿)
8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35:56 | 只看该作者
题果克堂

  唐陶山

  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
  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


  上联“克己”,语出《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抑制人欲,遵循礼教不易,因私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故自勉知难而进。下联所言“为善”,被儒家视为最高行为准则,《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诸葛亮传》有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故要求多行善事,且从点点滴滴做起。联语说明为人行事之理。说理透彻,言简而意賅。  (黃德金)

8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36:39 | 只看该作者
题蒋心馀宅内堂

  彭元瑞

  欣戚相同,为人莫想欢娱,欢娱即是烦恼
  福命不大,处世休辞劳苦,劳苦乃得安康


  这是一副写为人处世的格言联。上联讲为人要豁达大度,心地要空阔清旷,将欢娱与悲愁视为同物。欣戚相同,是“齐物论”思想,庄子认为,对立物之间包含同一性.欣喜中有悲戚的因素,悲戚中也含欣喜的因素,两者可转化,如言乐极生悲。下联言处世要刻苦勤劳,唯此才能有真正的安乐。福命,福气与命运。《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联语颇近情理,少贪求,多苦干,不失为做人之道。联中嵌入“为人”“处世”,也妙。又用顶真修辞格,使“欢娱”“劳苦”之语更加突出醒目。  (黄德金)
8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37:16 | 只看该作者
题陈梦雷宅

  爱新觉罗·玄烨

  松高枝叶茂
  鹤老羽毛新


  据说康熙皇帝十分器重当时著名的学者陈梦雷,因为陈忠于职守,著作甚丰,为此,赏给他一所宅第,还亲自为他题了这副对联。松高,比喻陈既有气节,又有成就。枝叶茂,赞扬他学术方面影响广泛.鹤老,比喻陈品行高洁,卓尔不群。羽毛新,誉美他自强不息,在学术造诣上有新的进展,同时希望他能更上一层楼,老当益壮,作出更大贡献。“松”“鹤”又是祝人长寿的吉祥语,“松鹤延年”就是指此。  (张 迈)
9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37:57 | 只看该作者
  佚名自题(一)

  畏友恨难终日对
  异书喜有故人藏


  此联集唐代颜真卿《争坐位帖》字。上联的“畏友”,指令人敬畏的好友。所恨的是不能终日与畏友相对,表达了求友的心情。

  下联的“异书”,指內容精湛新奇、版本珍贵的书籍。所喜的是故交好友藏有异书,可借来阅读。本联立意高雅,含义深邃,富有启迪意义。  (沈树华)

  佚名自题(二)

  独立小桥,人影不随流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这很像一首短诗、一阕小令,是在抒发作者瞬间的羁旅感受。

  在小桥独立时,竟然幻想自己的身影随着流水飘去。此化用林则徐“江月不随流水去”句意。飘到哪里去呢?对照下一句,当然是飘回故乡,但这幻想不可能实现,于是独立小桥的时候,成了游子惆怅离愁最强烈的时候。表现手法是简洁的,表达的情愫又是深沉的,所以有较强的感染力。接着再用反衬手法表达主题,道是刚才孤眠,梦魂居然回到了故乡,但孤馆梦回,仍只是羁旅形影,就更剩下一份浓重的牢愁了。以虚衬实,以喜写愁,是一种成功的表现手法。  (何以聪)

  佚名自题(三)

  非关因果方为善
  不计科名始读书


  古人常说“善有善报”,可见有些为善之人是希望有所“报”的;而此联作者却强调为善应不问因果之报。古之读书人多走“学而优则仕”之路,而此联又强调“不计科名”。可见作者修养身心已摆脱流俗,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梁章鉅之父评此联为自修要旨,可终身受用不尽,不为无因。  (甘  桁)
9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38:46 | 只看该作者
  佚名述志(一)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是一副直抒情怀的述志联:出自《幽窗小记》。道出了对待名誉和地位的正确态度: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故而能够“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所以能够“无意”。要做到这一点,需有超脱的心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就是这种心境的具体表现。“看庭前”三字,大有“缩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之意;“望天上”三字,大有放大眼量,不与小人一般见识的意思;“云卷云舒”又似乎隐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之意。宠辱不惊,受宠信或受侮辱而不感到惊异。《新唐书.卢承庆传》载,有官考中下,无愠色,考中中,亦不喜。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本联述志,先提原则,继以景物为喻,因而生动形象,使人易于接受。  (郑凤森)

  佚名述志(二)

  窗小亦能观凤舞
  檐低更易见鹏飞


  联谓人处逆境,要乐于“小”,安于“低”,但在“窗小”“檐低”的陋室矮屋里,却不能没有“凤舞”、“鹏飞”之志。“亦能”“更易”勉励平凡的人,如其志不凡,仍可做出一番不平凡的大事业来,当更能使人刮目相看。联语对仗甚工,托物寓志。“凤舞”、“鹏飞”的比喻,更见精神。读来铿锵有声,可砥砺人的意志,催人奋发有为。  (施绍文)

  佚名述志(三)

  无情岁月增中减
  有味诗书苦后甜


  上联提醒人们惜时。时间,对任何人都是无情的,当你增长了一岁,同时也就减少了一岁。增,对过去的生命说,减,对未来的生命说。下联鼓励人们勤学。诗书的含蕴是无穷的,只有刻苦钻研,才能尝到甜头。诗书,泛指经典著作。联语对仗工稳,言近目远,要求世人抓住一生短暂的时光,有所作为,勤奋研究学问,出语深刻而有警世之味。  (蒋竹荪)

  佚名述志(四)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上联的主旨在“知足”两字,但作者却先从不知足说起。人生活在世界上,不管富贵贫贱,往往处在一种不知足的状态中,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人心不足”。一个人如果汲汲于功名富贵,而又无知足之心,那当然不可能生活得舒心称意了。而要“称意”就必须“知足”。下联扣住“得闲”两字来写,用的也是反衬手法。所谓“得闲”,是指知足而退、悠闲逍遥的意思。山水风光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并不专属某一个人所有,谁有余暇,谁就可以去游赏、去享受,去领略其中的妙处和乐趣,所以,“得闲”者才能成为“山水花竹”的“主人”。此联反映作者与世无争,明哲保身的人生观。旧时知识分子每当仕途失意或退隐田园不能再实现其自我价值时,往往是一方面安时处顺,事事“知足”,一方面纵情“山水花竹”,以求精神上的解脱,这几乎已成为他们普遍的心态.  (俞纪东、施晴阳)
9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39:26 | 只看该作者
夏丐尊自题

  看人用白眼
  当户有青山


  著名作家夏丐尊20年代初任教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时,家住白马湖畔,他自题此联,贴于门前。上联用”青白眼“典故。《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能用青眼和白眼两种眼神看人。青眼,是眼珠在中间,正视对方,表示尊重或喜爱;白眼,即以眼白斜视他人,表示轻蔑或厌恶。作者”用白眼“看待人事,反映了一位正直知识分子愤世嫉俗的感情。下联写居家环境,对门即是青山。五字脱口而成,极为朴素,细按却颇可玩味。字面上看,青山是一种客观的景物存在,实际上,它作为人事的对立面出现,已溶入作者的主观感情,有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的情趣。这是一幅反对之联,对比手法运用巧妙。从内容来看,上联写人事,下联写自然,用青山之秀美反照世间之混浊。以形式而言,”看人“与”当户“,”白眼“与”青山“,外表不成反对,然进一步分析,‘当户”实乃在看山,又“当户”无他,唯见青山,则非正视不可,故“青山”亦是“青眼”、“青睐”的借代。如此,则“看人”与“看山”,“白眼”斜视和“青山”正视恰好两两相反,对比鲜明,充分反映出作者的好恶之感和脱俗情怀。  (丁 仪)
9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0:03 | 只看该作者
周恩来自题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这是周恩来同志早年所撰的自题联。上联谈交友处世。”有肝胆人“是指为人忠诚、坚定、无私者。和这样的人共事,就能高瞻远瞩,彼此真诚相见,荣辱与共,终生受益不尽。下联谈读书求知。

  明人鹿善继说”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四书说约》)。主张学习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到社会实践中学习,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到从有字句处学不到的东西。全联含义深刻,平中见奇,精炼警策,气势豪迈。  (顾伟列)

9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1:45 | 只看该作者
朱自清自题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据李广田先生回忆,此联见于作者生前书案玻璃板下。原句出自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黃昏。“历来多被解作感伤迟暮,好景无多之意。作者反其意而用之,以”但得“”何须“两词把转折句改为条件句,只要是夕阳无限美好,那又何必愁着接近黄昏呢!这里蕴含着作者惜光景、爱生活、执著人间,奋进不已的深衷苦志。作者晚年病魔缠身,而创作热情却十分旺盛,短短两三年间,写了《诗言志辨》《经典常谈》《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书,不但是”赶着时代向前走,也是推着时代向前走的“。”何须惆怅近黄昏“,这种乐观进取的精神,颇有感人力量。  (蒋竹荪)


(错语: 原诗本来就不对仗的绝句,引用来就大抵骈文格式,还是算不得对联.)
9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2:32 | 只看该作者
李大钊自题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为建立中国共产党从事大量组织工作,曾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1927年4月被军阀张作霖杀害。此联原句据传出自明人杨继盛之手,杨在嘉靖年问任兵部员外郎,因弹劾权臣严嵩”十大罪状“,下狱后被处死。杨曾在狱中自书”铁肩担道义,辣手(一作棘手)著文章“的诗句,表达其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高贵品格。李大钊把杨诗句中的”辣“字改为”妙“字,作为自己战斗的誓言。全联意为用钢铁般的肩膀承担正义的事业,用巧妙的笔墨写成激励人心的文章。上句讲为人,下句讲作文。语气十分精炼,以”铁肩“对”妙手“,以”道义“对”文章“,以”担“与”著“相对,对仗工稳,平仄协调。  (王国廷)


9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4:07 | 只看该作者
章炳麟自题

  肩头伊尹谁能任
  脚底鸱夷未了心


  风云际会的时代,铸就了一批洒血为国、昂扬奋进的斗士,他们敢说、敢笑、敢骂、敢为,任何暴虐在所不计。以思想家、革命家著称于辛亥革命前后的章太炎曾撰此联表达了誓死为国的心声。

  上联说,助成扬灭夏建商的伊尹已成历史,但今天有谁自觉担当灭清开国的重任呢?下联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中来,这是义无反顾毫无妥协余地的事业,即使以革囊裹尸也不变其心。

  鸱夷,皮制的口袋。《国语.吴语》说,吴王曾取伍子胥之尸,盛以鸱夷。联语透出一股浩然正气,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与作者的一些政论文一样具有强烈的警世骇俗的宣传鼓动性。  (施绍文、黄德金)
9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4:41 | 只看该作者
李甲秾自题

  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
  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李甲秾,为革命烈士。这副对联语言朴素,不用比喻,讲的是”苦“和”乐“、”闲“和”废“的关系。作者用对比、反复的手法,阐释了先苦后乐、因闲而废的人生哲理。上下联各五句,但重点落在首句和尾句。首句是概说,提出作者观点,尾句则是引申和说明,如上联”苦境终成乐境“就是”良图“的具体化,下联也同样。就语意而言,对联只用首句和尾句也可以,但作者加进中间三句,对”吃苦“和”偷闲“作具体描述,主要是起加强和深化的作用。五个”苦“字和五个”闲“字反复出现,而以”乐“、”废“一收,就使联语对比强烈,更具触目惊心的警戒效果。  (朱惠国)
9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5:10 | 只看该作者
谭延阊自题

  颇有清香凝画戟
  翩然彩服放扁舟


  联语化用前人成句,自诩文武兼资,而又纵情山水之儒将风流。上联写香气聚凝于画戟之上,构思甚巧。画戟,兵器。因加彩饰,故名。唐韦应物《郡斋燕集》诗:”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下联”彩服“、”扁舟“,可使人联想起色彩之华美与作者的雅怀。翩然,轻快的样子。扁舟,小船。  (钱剑夫)

9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5:36 | 只看该作者
林纾自题

  扪心只有天堪恃
  知足当为世所客


  林纾早年参加过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后依靠他人口述,用古文译外国小说170余种,译笔流畅,在文学界有较大影响。此联是作者客居北京永光寺时所作。出句说,我的所作所为,问心无愧,只有老天同情我。支持我;对句说,我不愿与人争名夺利,想必能为社会所宽容。联语是作者思想的真情流露、十分流畅自然而不见雕琢。  (蒋竹荪)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6:08 | 只看该作者
杨度自题

  但哦松树当今事
  愿与梅花结后缘


  此为作者晚年转变立场,知错即改后自勉之联。上联”但哦松树当今事“,是说他不愿追忆拥袁称帝的往事,觉今是而昨非,只吟哦今天的事。下联”愿与梅花结后缘“,表达了自己的向往与归宿,要加入像梅花那样不怕严寒风雪为人民事业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与革命事业结下终身不解之缘。联语敞开心扉,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一生中由迷而悟的过程。  (施绍文)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6:57 | 只看该作者
张恨水自题

  文章直至饥臣朔
  斧钺终难屈董狐


  张恨水,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亦擅写对联。他所写小说的每一个回目,可以说都是很好的对联。在《金粉世家》中,他曾塑造了一个才女冷清秋的形象,开头写”冷清秋燕市书春“时,有人请她切”文丐“之意写一副对联,于是她当众挥毫写下于此联。这副对联,应该看作是作者的自況,只不过借冷清秋的笔写出来而已。上联用的是西汉东方朔的典故,东方朔有文才,滑稽多智,可是他享受的却是俳优弄臣一样的待遇。有一次,他向汉武帝发牢骚说:我身长七尺,侏儒身高不满五尺,可是俸禄却不比他们多,”臣朔饥欲死,侏儒饱欲死“。张恨水是靠笔耕为生的,虽不至于”饥欲死“,但生活不会很富裕则是可以断言的。所以上联是写自己的处境,在那政治腐败的社会里,隐含讽刺不满之意。下联则是作者表明自己的人格和情操,用的是春秋时代晋国史官董狐的典故。董狐为人正直、倔强,忠于职守。当时晋灵公无道,筑台以弹射人为乐,大臣赵盾屡谏,灵公不听,反迫害赵盾,赵盾逃亡。赵氏族人赵穿杀死灵公。史官董狐秉笔直书:”赵盾弒其君“。理由是赵盾”亡不越境,反不讨贼“,有主使、纵容赵穿作乱之嫌。作者心系董孤,于是以此自励,表示任何恶势力一一即使是斧钺加身,也不会使自己屈服,照样对坏人坏事和黑暗现实进行口诛笔伐,公之于众。联文中的”饥“和”屈“,都是使动用法,而且”饥“还是形容词作动词用,说明作者对此联的炼字炼句,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张 迈)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8:05 | 只看该作者
谭嗣同自题

  为人树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清道光年间,陈昌齐曾有”竖起脊梁立行,放开眼孔观书“一联,作者读后,加以化用,成为此联,读来颇觉英气逼人。出句说,立身处世应像铁一样坚硬刚强。《景德传灯录》:”德山老人,脊梁骨硬似铁,拗不断。“脊梁是人体骨骼的主干,能树起铁脊梁就意味着能承担重任。对句说,读书治学要有明亮的眼光,有独立的见解,不能步人后尘,拾人牙慧。联语从做人、读书两方面提出响亮的要求,颇有激励人心的力量。用词也十分准确。铁,比喻坚定、刚强;银,比喻明亮清楚。全联对仗十分工稳。  (施绍文、黄德金)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8:54 | 只看该作者
马君武述志

  种树如培佳弟子
  卜居恰对好湖山


  马君武,我国第一个工学博士,近代著名学者。他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后从事教育,曾任广西大学校长,晚年卜居杉湖,门前有此亲书对联。联语从自身事业出发,与卜居地相结合,既写出湖山大好风光,又突出学者培育英才之博大胸怀。他要像为湖山亲植嘉树一般,精心培育一代弟子。句中”种树“含”树木树人“之意。”佳弟子“对”好湖山“,相映见义,意趣更觉不凡。  (施绍文)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9:18 | 只看该作者
宋教仁述志

  白眼观天下
  丹心报国家


  宋教仁是我国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家。”白眼“,即”冷眼“,指冷静观察。上联意谓世界风云变幻,自己要以冷静的态度审时度势,以寻求拯时救国之路。下联表白志向,自誓报国之心。”丹心“,赤诚之心,作者矢志报国的一片赤胆忠心,直白剖露,跃然纸上。措辞精当,对偶工整妥帖,爱国情、报国志充溢于胸,发而为联语,不期工而自工。  (顾伟列)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0:49:48 | 只看该作者
翁同穌自题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这副自题联,表达了作者的创作主张,并吐露了落职闲居仍不忘国事的一腔热忱。上联认为写诗作文,要有真诚真情,抱真率真切态度,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必须写出表现自己个性的作品来,这也是我国古代文艺思想的传统之一。下联叙写与挚友的交往,畅论世事,说到会心之处,犹如风雨骤至。句中”风雨来“三字,含蕴颇丰。明代吏部郎中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风雨来“三字与此同一机杼,表达了作者落职后仍关心国事、心系天下的深衷隐志。联语情融神会,传神写照而不失其真。  (顾伟列)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11-24 04:02 , Processed in 0.05627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