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9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安徽亳县华佗庵的对联补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6 13:2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苗疆风情网
作者:姚老庚
----------------------------------------------------------------------------------


    华陀,汉末医学家,《后汉书》:“华陀晓养性之术,精于方药”。神医华佗被曹操杀害已1700多年了,但人民永远怀念他。华佗家乡沛县(今安徽亳县)有华祖庙。庙里挂着一副楹联:“医高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此副楹联以凝练精辟的文字概括了华佗整个生平事迹,并表达出千余年来人民对这位神医悬壶济世的怀念之情。在此不妨对此副楹联做一诠释。

    “医高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此一句叙述华佗在医学上的造诣和成就。刳(kū),动词,杀、割、挖空等意。“医高刳腹”即医术高超,用刀剖开病人肚腹治病之意。“岐圣门庭”,即医圣门庭之意。传说中医鼻祖是庆阳籍人氏岐伯,故医术古称“岐门”,或“岐黄之术”(岐黄,指黄帝和岐伯)。华佗在狱中将平生所学写成了医书《青囊经》。临死前,他将《青囊经》取出,交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没想到,这个牢头害怕,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索火烧之”,致使华佗的高超医技并没有留传下来,不能不说是千古憾事。叹有五禽传百世,惜无青囊遗万民。

    三国演义赞叹华佗的诗句:“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此一句说华佗以为天下人治病为己任,是有高尚医德的郎中,他不愿做曹操一个人的医官和保健医生。将华佗的身世,概括得如此全面;并能对史书的记载,提出自己的观点加以拨斥,最终表达出入民对神医华佗的无限热爱和深切怀念,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中国医学史上灿若星河的医学家中,华佗名声独著,他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医学界的范畴。人们不仅关注着他的医学成就,而且关注着他的命运,尤其是他的死。原本一个普通的历史事件,在历史和文化的演义中超越“实证主义历史”的客观真实性,逐渐上升为具有审美意义和伦理价值的古典悲剧情节。人们在体验悲剧精神的崇高感中,唤起了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和内心的抗争意识,并将华佗这一历史形象幻化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象征着真善美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安徽亳县华佗庵的对联有记:“汉献之时恨未医国;神农而后赖有传人”。医国:治理国家之方。华佗,是东汉献帝时候的名医,他医术精深,不仅在外科方面成为一代医祖,同时还精通内科、妇科、儿科以及针灸等等。他在医学上做出的最著名的贡献是发明了麻沸散,作为麻醉药物,用在外科手术上。麻沸散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物。当时,帝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混战,天下大乱,本身是军阀,同时也是诗人的曹操曾写诗描绘当时的情况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在这样的生活境况下,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饥馑和战乱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当然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佗背着药囊,走便了中原大地的许多地方。他行医各地,医治、救活的人无以计数,人们将他誉为“神医”。华佗虽然“活人无算”,但眼看着社会的腐败与混乱,他却更有志于报效国家,拯救社会,只是他的这一理想无法得到实现。华佗后来被曹操借口杀害,他的治国抱负终于落空,但作为一代神医楷模,他的名字却同样彪炳于史册。联语慨叹一代名医尽管医术高超,却没有机会医治神州的创伤;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祖国古代医术有了杰出的传人。联语从侧面高度赞扬华佗高超的医疗技术。又惋惜华佗有医国之志,而生不逢时无限的遗憾,

    联有曰:“虽为神医难医国。华陀何辜?纵有九死当死节。曹瞒真毒”!华佗曹操同乡人,世称神医。曹操患偏头痛,无人能医,有人推荐华佗。华佗提出的医疗方案需开颅。曹操疑华佗欲害己,便将华佗下狱并处死。“九死”: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死节”:死于节义,为大节而死。此句谓华佗因医疗方案问题为曹操所杀,而非像古来节义之士那样慷慨赴死,可谓冤且恨也。

    广州九曜坊华陀庙,其楹帖云:“愧当代以医名,未能与奸雄破腹穿胸,把他心肠易换;慨沉疴非药治,愿各从平日修身积善,默邀神鬼扶持。”相传为元化乩笔。客有述华陀庙联云:“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又云:“岐黄以外无仁术;汉晋之间有异书。”时称前联尤佳。余谓“曹颅、关臂”事皆不见正史,不若后联之大方也。“元龙币聘以来泽被广陵到此日青囊未烬;孟德头颅安在烟消漳水让先生碧血常新”扬州华陀庙又联:“大儒以胞与为怀,小数得名,莫非术耳;汉室有腹心之患,神针莫救,岂非天哉”崇州华王庙联:“汉献之朝,恨无医国神农而后,赖有传人”沈竹安题如皋华陀像旁联亦云:“橐钥无传,一卷伤心狱吏火;户枢不蠹,片言终古活人方”。


    在中国古代,人们将救死扶伤,替人治疗身体疾病的人称为医生,借此引申,又将那些具    有治国安邦之才,能够替陷于内忧外患的国家排忧解难的人称为“医国手”。华佗的更高理想是当一个医国手,所以《后汉书华佗传》说他“耻以医为业”,说明他不屑为医,胸怀治国的远大抱负。这使我们想起了鲁迅的一腔爱国热情。鲁迅当年赴日本留学,正学的是医科。但他在目睹中国因落后而受尽帝国主义侵略的种种事实之后,毅然放弃学医,转而走上以笔为枪的“呐喊”之路,要诊疗中华民族沉疴深重的心灵,光靠医术还是不够的。对联补笔有词《霜叶飞•咏外科医学鼻祖华佗》为证:“化怀奇志,官场厌,穷通医术民治。足行天下积经方,便药游刀使。壮刮骨疗伤羽议,船夫脾切没危喜。用白芷川乌,巧配伍全麻醉静,创五禽戏。吴普制剂随从,樊阿针灸,巴望星悬长熠。命途多舛咒曹鞭,叹六秩冤死。惜狱卒无知拒递,临终含泪医书佚。外鼻祖,传染病,仲景蹊殊,二星同济。”古云:“文之妙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如此丰富和深刻的背景,烘托了以上对联所要表达的主题。联尽管文字十分浅显,但它的确传达出一种宏大的意境,传承中医文化,弘扬祖国医学,让人读后顿生敬仰之意。
2#
发表于 2013-7-14 16:26:16 | 只看该作者
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迷糊中,留个记号再细看~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4-25 00:34 , Processed in 0.03922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