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713|回复: 0

[转帖] 亭林园里赏楹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9 11: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代宗师 于 2013-9-9 11:30 编辑

来源:昆山日报
作者:郭志昌
===================================================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亭林园,亭台楼榭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园中二十余副联言精萃、对仗工整、书法优美、韵味悠长的楹联更是让人揣摩再三、击节叹赏。由于创作和题写者对景观特色含意的提炼、概括的创造性劳动蕴含其中,更能引起人的共鸣与遐想。
    园中出现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楹联刻在东峰野鹤亭的石柱上。此亭起初被人叫作“贿选亭”,颇有些戏谑的政治意味,后改现名。这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采用了当时已经很先进的钢筋混凝土作亭柱的材料,其亭内迎面的两柱上刻“山有神仙骨;林多草木香”,由当时的县教育局长潘鸣凤题跋,督学王一方书丹。题跋写道:“东山多佳石,自石门石街而上,沿途奇石矗立,别有仙骨。爰录灵岩山人句以状其林麓之幽胜。”自古以来,在文人雅士的眼中,海为川归,山以石峻,山无石则无景。马鞍山平畴崛起,一峰独秀,怪石嶙峋,古建众多,山上山下又有郎官柏、状元松、银杏树等名贵古树,另有琼花、并蒂莲等灵苗佳卉远近闻名,令人陶醉其中。移来这副对联来形容山林之美,可谓妥当之极。
    比这副楹联更久的则是山阳半坡的林迹亭的楹联,这是1834年6月下旬江苏巡抚林则徐视察水利工程并应邀游山时所题,内容为“有情碧嶂团
绕;得意孤亭缥缈间”,题跋上说得很清楚,这是他应昆山知县孙琬、新阳知县沈炳恒所请登山至此,环顾昆城美景后集范成大和陆游的两名诗而成的一联。楹联起先刻于木柱上,后亭圯重建时,又刻于后面的石柱之上。这副楹联还被工人们用石灰涂抹才侥幸地躲过了“文革”劫难,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重见天日。此前的同年4月,林则徐的陕西挚友王鼎应沈炳恒之邀游山登亭后,在亭东不远处摩崖题刻纪游,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亭名原为“粤如旷如之亭”,上世纪八十年代改为今名,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建的玉樨双亭的楹联是由昆山书法家陆家衡先生集李邕、王建的诗句以篆书写成“回风入坐飘歌扇;冷露无声湿桂花”,这里被一片桂花树所簇拥,又是喜好京剧昆曲的票友们丝竹喧阗、引吭高歌之处,楹联自然贴切。
    顾炎武纪念馆是亭林园的核心建筑,这里更有二十世纪草书大家王蘧常先生章草板联“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其熔真草隶篆为一炉,方正浑厚,遒劲挺健,点划奇崛,拙而多姿,结体古趣盎然,气质高远,是一件融艺术与思想于一体的绝品。其实,王老先生曾于1984年就为该馆题写过“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一联悬挂于当时位于东斋的纪念馆,但后来失窃了。
    昆曲博物馆是园中楹联最多之处,古戏台两边的大红柱子上刻有根据冒襄所书拓印的“风流顾曲情如绪,寥廓横空鉴若华”一联,直写得铁划银钩,龙翔凤舞。观众席背后还刻有林则徐、吴然载、陈元书和王懿荣等人的对联。厅堂立柱上有陆家衡、胡向遂两先生歌咏昆曲的两副对联,胡向遂的“清阳江畔,水磨古曲,悠扬婉转今重奏;玉峰山下,剧宗戏祖,艳丽多姿又盛翩”一联似乎使人听到了余音绕梁的昆曲。
    亭林园的大门入口处,有黑底金字的“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春色在玉峰”的一副大字楹联,这是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和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的手迹,对联赞颂了亭林园的景色,更体现了饱经磨难而矢志不移的陈老先生率直的性格和坦荡的胸怀。
    亭林园门外广场的牌坊中门两侧的花岗岩石柱上,正反两面刻着由昆山名人冯英子先生撰写,分别由沪上书法大家周慧女士和张森先生用行草和隶书写就的楹联“归奇顾怪,峰高文笔毓千秀;玉润石灵,山名马鞍传万方”、“亭亭秀秀,此间洞幽桃源,阁胜翠微;林林总总,是处莲开并蒂,华结琼瑶”。再配上集米芾字的横批“玉出昆冈”和吴进修老先生的“一峰独秀”,更是概括无遗地道尽和赞扬了马鞍山和亭林园的美景秀色。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3-28 19:43 , Processed in 0.0369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