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257|回复: 1

[转帖] 板桥楹联的特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0 11: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代宗师 于 2013-12-20 11:56 编辑

来源:中国楹联学会网
作者:韩崇文
======================================================
    清代的郑燮,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他是江苏兴化人,其故居在兴化东城古板桥附近,因此自号板桥。他生于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死于1766年(乾隆三十年)。二十多岁时,中了秀才,是康熙朝。四十岁中了举人,是雍正朝。四十四岁中了进士,是乾隆朝。于是板桥喜欢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这科举路程,也自有其特色。他是个文人,也作过县令。李啸村曾赠他一联曰:“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是他一生的写照,也写出了他的特色。他的诗有特色,特在关心民间疾苦,他有诗写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的书有特色,特在自创:在书体中,隶书别称八分书,板桥以分隶掺入行楷,又出以兰竹画笔,这样间于楷隶之间,而又隶复于楷的书体,被他称之为六分半书。他的画有特色,特在一反古人陈法,逸出前人规矩。他在七十二岁曾写道:“掀天揭地之文,震地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这是对板桥诗书画特色的最好概括和总结。其实,板桥的楹联也是一绝。绝对地有特色。和诗书画的特色是一脉相承的。如果仔细分析这些特色,那就是亦雅亦俗,见因见果,如诗如画,有理有趣,拟人拟境。如此区分,纯粹是为了叙述方便,其实板桥的楹联,一副中可能包含上述几个特色,甚至全部特色。袁枚在《答何水部》中说:“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之也。从性情而得者,如出水芙蓉,天然可爱;从学问而来者,如玄黄错彩,绚染始成。”读板桥的楹联,当以此为纲。

    一,亦雅亦俗:

    板桥的楹联,有雅有俗,雅美俗极,雅俗共赏。

    例1,      
    秋江欲画毫先冷
    梅水才煎腹便清

    例2,      
    鹤矫云中,霞飞天半
    竹明水际,松挺岩阿

    例3,
    束云归砚匣
    裁梦入花心

    例4,     
    竹疏烟补密
    梅瘦雪添肥

    例1是写秋江和梅水的,由于作者的主观感受,就有了毫先冷、腹便清,这便是文人的雅兴,联语也雅致。例2先写云天艳丽,鹤矫霞飞。后写水岩多姿,松挺竹明。词清句丽,雅如诗画。例3的云可用手捆扎,梦可用刀剪裁,且让其归砚匣、入花心,其想象是何等的神奇,其用词是何等的神妙。真是雅之又雅。例4把烟中之竹、雪下之梅写的美之又美,那疏竹因烟而密,瘦梅因雪而肥。这不禁使人联想起一副巧对:雪消狮子瘦,月满兔儿肥。可谓雅极。板桥的联有的又很俗,请看:

    例5,      
    乡里鼓儿乡里打
    当方土地当方灵

    例6,      
    青菜萝卜糙米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例7,      
    六七月间无暑气
    二三更后有渔歌

    例8,  
    多读古书开眼界
    少管闲事养精神

    例5,这是一副题如皋土地庙联,联中用了如皋一带的方言,“乡里鼓儿”“当方土地”,真是俗的亲切,俗的有趣。

    例6,是板桥在竹横港私塾时写的联。联中写的是板桥当时的生活状况,也是当地的风俗民情。你说俗也不俗。

    例7是大白话,无须阅读,一听就懂。

    例8是板桥切身的体会,虽然有点消极,却是人人尽知的道理。由此可见板桥联语俗的一面。其实板桥的大部分楹联,是雅俗共赏的,而“六十自寿联”,堪为雅俗共赏的典型:

    例9,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板桥的自寿联,是板桥楹联中最长的一副。此联写的非常之风趣,上联着重写物质生活,下联着重写精神世界。联语调侃的味道很浓。这和板桥的性格有关,也和板桥当时的处境有关。板桥曾书有一匾“难得糊涂”,且自加说明云:“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也是对当时处境的一种调侃,正是这种调侃,成为雅俗共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见因见果:

    板桥看上去狂傲不羁,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有条理的人。在他的楹联中,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地非常之完美。

    例10,      
    草因地暖春先翠
    燕为花忙暮不归

    例11,      
    山光扑面因朝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例12,      
    漫扫白云看鸟迹
    自锄明月种梅花

    例13,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板桥的一些楹联,原因结果,同现一联。十分有趣。例10,是扬州江秩文园亭联,例11是题真州江山茶肆联。两联都用了“因”“为”关联词,把四件事的因果关系说的一清二楚。例13,14,虽然没有用因果关联词语,但是,漫扫白云的目的是为看鸟迹,自锄明月的目的是为种梅花。例13也是如此,把形象和逻辑,结合的非常之完美,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三,如诗如画:

    人们对好的诗画评价,爱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板桥因为是画家,心中自然有画,他用画家的眼光,画家的情怀来写楹联,定会联中有诗,联中有画,加之板桥的性格,领异标新,匠心独到,别开意境。

    例14,   
    江秋逼山翠
    日瘦抱松寒

    例15,   
    秋老吴霜苍树色
    春融巴雪洗山根

    例16,   
    摇到四桥烟雨里
    拔开一片水云天

    例17,   
    花开花落僧贫富
    云去云来客往还

     例14,此联写秋江和冬日,是平常景色,但是板桥用了“瘦”“逼”“抱”等几个字眼,把山色和松林都写活了。例15,写焦山春秋二景,有树有雪,有声有色。例16,写扬州“锦湖行”画舫在西湖游览所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例17,是一幅动画,把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云去云来,和贫富、往还极其自然地联系起来。语如行云流水,景有花开花落。此四联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四,有理有趣:

    一个人的思想、见解,总要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关键是要讲的有趣有味。板桥的哲理联,理趣皆在形象之中。

    例18 ,
    未出土时先有节
    纵凌云处也无心

    例19,
    搔痒不着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例20,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例21,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例18,是一副题画联。此联咏竹颂竹而无一竹字出现,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明以写竹,实为喻人。李苦禅也曾有一副《题画竹联》:“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便是由此联化出。例19,此联看上去是写搔痒、入木之类,实则讲文艺批评。赞要赞到实处,骂要骂到要害。例20,通过写竹梅的外形,来歌颂竹梅的品格,进而寓指知识分子的品格。最值得称道的是,板桥独能发现竹有低头叶,而梅无仰面花。可见其观察力之锐敏,喻理之深刻。例21,板桥自注“与韩生镐论文”,此话一点不假,用对联论文,言简意赅,古有论诗诗,而板桥却创论文联。此联比喻十分确切。形象十分美好。用语十分独特。说理十分透彻。这也是其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原因。

    五,拟人拟境:

    板桥善于拟人,善于写境造境,王国维说,“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例22,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例23,   
    怜莺舌嫩由他骂
    爱柳腰柔任尔狂

    例24,      
    风吹柳絮为狂客
    雪逼梅花做冷人

    例25,      
    蝶欲试花犹护粉
    莺初学啭尚羞簧

    例22,春风可以放胆,夜雨还会瞒人,实在独特。在古代写这一类的楹联中,当属首例。例23,是为扬州常书民园题的联,将莺、柳人格化,那情那景,活灵活现,动人心弦。机24,一联中写了两个季节的风景,上联写春天,下联写冬天,春风冬雪欺人,使柳疯狂,让梅寒冷,形象鲜明,意味深长。例25,是唐人皮日休《闻鲁望游颜家林园病中有寄》诗中的两句。板桥以此书赠他人,可见他对此诗句的喜爱。这和上面三联的风格是如此的一致,可见板桥在创作楹联时,是从中有所借鉴的。

    赏读板桥的楹联,是一种愉悦,也是一种享受,收获了启迪,也收获了智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扬板桥之长,借板桥之力,自主创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楹联精品来。


发表于 2013-12-21 21: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阵子比赛正好有那个六十自寿的题,学习了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3-29 09:26 , Processed in 0.04250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