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对联的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27 22:5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重庆晚报数字报2014.01.18
作者:不详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一副集句联,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的颔联句。全诗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是1842年8月,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充军发配伊犁途经西安时,留给家人的名诗。林则徐还为该诗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诗中表明了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虽遭革职充军也毫无悔意的乐观态度。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在这里,“以”的意思是“用、把、拿”的意思。“生死以”是介宾结构“以生死”的倒装,把宾语“生死”提到介词“以”的前面。直译是“用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中凡是用两个相反意义的字联合组成的词语,往往其中只有一个字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在这首诗的“生死”一词中重点的、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字只是用来构成偏义复词,只是陪衬而已。这种“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的高尚品德,不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发扬光大的吗?
  康有为是清末维新派领袖,从小志向高远,许多对联都透溢出极其远大的政治抱负,也是极好的励志对联。如他青年时代自题一联:“大翼垂天四万里;长松拔地三千年。”上联的“大翼垂天”,典出《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表明了康有为少时就立志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下联的“长松拔地三千年”,化用了杜甫《寄严郑公五首》中的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表示要继承古代志士仁人的松柏之志,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此联语上联言立志,下联谈修身,浑然一体,气宇非凡。确实难得。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是曾国藩家训中的一个名句,也是一副极有特色的自勉联,不可多得的励志联。上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是指做人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都要充满信心,都要生机勃勃,都要有一股朝气和情趣,而切不可暮气沉沉,悲观失落,处处小看了自己。按说这上联的意思并不深奥,并不难得,平常人都能想到、做到,而真正高明的,则是下联“撑起两根穷骨头”。试想人只要一旦有了“一团春意思”,就未必保得住只是“撑起两根穷骨头”了。因为多见“人一富,脸就阔”。”“春意思”一上来,想入非非的事,越礼违规、作奸犯科的事,都可能干得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穷惯了的人成为个体发富了,而“为富不仁”的种种坏事、蠢事干得最欢。真正有涵养、有智慧的则是像曾国藩这样的大儒,在“春色如许”的景象面前,依然可以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让骨头依然穷而硬,历久弥坚。
  如果曾国藩仅仅是说说而已,那不足为奇,关键是他还能身体力行地去实践,把“穷骨头”养到了善始善终。据史料载,曾国藩在攻打太平军的12年历程中,他曾数次战败,两次投水,还有一次因害怕李秀成的大军袭击而数日悬刃在手,准备一旦失败,即行自杀。特别第一次攻陷武汉之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大为高兴,甚加赞许,但身边近臣却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咸丰听了,默然不语。曾便借回家守丧之机,辞去一切军事职务,带两个弟弟(也是湘军重要将领)回湖南赋闲。过了近一年,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请他出山,并加封他为兵部尚书,请他继续率军作战,终于躲过一难。当曾国藩平定太平军后,怕因湘军太盛,兵权太重,引起疑忌,于是主动裁军4万,并让出营区,请旗兵驻守。难怪曾进京面圣,北京万人攒动,皆想一睹这位盖世功臣的风采,许多精通相术之人更是私下为他相面。可是,令人失望的是:从言谈举止到日常打扮,曾国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这就是“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的真谛所在。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4-20 14:56 , Processed in 0.03743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