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8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泰州松林庵庵殿、小亭悬有楹联多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4 23:2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扬子晚报2016.01.12
作者:不详
======================================

  松林庵位于泰州城内乌巷南首,遗址即今鼓楼路小学。庵中原有古树一株,前人一直称为“六朝松”,见于文字记载的,多数说是柏树。如清嘉庆年间李保泰就著有《松林庵古柏记》一文。也有人说它是桧树,如明代胡海平就认为“此树有叶无鳞,柏叶松身,非松非柏,实为桧。”但沿民间习惯名之为松。此松冠已“六朝”二字,当是泛指,极言其年代久远。《古柏记》中说到“寺僧言,昔有人寓此,夜窃其下琥珀去”。琥珀是松柏树脂的化石,由此可以推断,此松约有千年高龄。清咸丰、同治年间,王广业则认定此松原是宋初查太常(盛)家盆景,具体点明了它的来历。不论这些说法的真实性如何,此松生长约有千年,是可以肯定的。

  此松不仅树龄国内罕见,它的特殊形态亦为世上所少有。它既不同于山东泰山六朝松的参天拔地,又不同于苏州光福司徒柏的古怪清奇,它宛如一株巨大无棚的、经过园艺师精心剪扎成功的盆景。《古柏记》这样描述:
  古柏甚异,高不出檐,行人虽日过 外不之见。……根围三尺许,两枝交络穿穴出土后悬干无皮,斜出西南四、五尺,即逆折东北行,压其上,层层回曲,向上作偃盖。又一枝斜出西北稍高,折而东,亦向上作偃盖。交柯杂沓,宛转拿 如蛇初蜕,如蚓方结,无可拟壮。
  一九三六年,庵僧募款将殿堂全部拆迁到庵东,并于古松四周兴建回廊,供游人沿廊环行,从不同角度来欣赏“六朝松”的姿态。回廊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角建有四座六角形飞檐翘角的小亭,供人游。历代文人对松林庵有不少记述,比如李蔷的《古松记》、缪善夫的《松影庵记》等。至于题咏诗词楹联就更多了。李极仙曾有《松林古柏歌》:
  老树化龙龙化柏,矫如蛰龙压土石。巨灵怒攫拏上天,拔地才能去丈尺。天生神物若未收,地与成型地犹惜。下取时惊飞电红,来从或有片云白。势纵南北横西东,蜿蜒屈曲蟠林宫。左翼右翼怒欲奋,地祗不许腾高空。世间树林尽薄植,百年使欲乘云风。泰山之封不足贵,争向天地矜微功。大厦会须采梁栋,非材贬弃我独重。根株辛免斤斧戕,柯叶恒将日月送。不忧文梓为青牛,应有赤松驾彩凤。弄汝狡狯全汝形。臃肿屈曲世无用。
  海陵竹枝词中也有描绘:
  城南小寺霭清阴,胜迹春来结伴寻。三尺矮松根百尺,时闻风雨作龙吟。
  可见其胜迹一斑。庵殿、小亭悬有楹联多副,如:
  老衲方知,是从初地栽培根本
  游人到此,请于斯处领略风涛
  又如:
  大地满征尘,且偷半日清闲,荒寺眠云寻鹤梦
  孤松留胜迹,欲问六朝兴废,怒涛卷雨作龙吟
  由此见来,这株六朝古松曾激起多少文人骚客的雅兴逸致,为平凡的生活平添了几多诗意闲情。
  可惜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这株珍贵树木迭遭折磨,伤及根本,延至五十年代初,终于枯死。据附近居民反映,松死原因主要是战争期间,军队占驻庵内,在松下养马,啃坏枝干,尿毒松根,加以邻近县所谓“流亡人员”又曾聚集庵内,在松下为炊,熏灼污染,致使古松直接和间接受到损伤,逐渐凋萎。现枯干一截尚在,假植在泰山公园盆景园大盆景内。睹物思古,痛何以堪!

 松林庵门侧原有二石鼓,系用黄杨木雕成,为清雍正时泰州巡盐分司、金石书画家高风翰所制。镂刻精工,乍视与石制无异,现藏泰州博物馆。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4-25 13:18 , Processed in 0.03667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