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13482|回复: 0

[转帖] 茶禅一味——古今茶画欣赏[12P]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3 12: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道德经》开篇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其之道者,乃宇宙人生无上之大道。我们可以效法此道,此无上大道虽用言语、形象不可表述,却非常平实,在我们的日常应用之间。孔子亦有言:"吾道,一以贯之"。日常茶饮之底蕴,即为茶道,即为"一以贯之"所包含之道。  南朝琅琊人王肃喜茗,一饮一斗,人号为"漏斗",此海量加之无不可,欲名茶饮则不足论。古人论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红楼梦》中妙玉之妙论云:一杯名品,二杯为解渴,三杯为饮驴。唐代名僧赵州和尚,有人来问他什么是"禅",和尚只叫来人喝茶去,从此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
  山深涧响,幽室焚香,皓月分辉,烛影摇窗;万籁俱静中,木鱼铿锵,竹疏叶摇,婆娑轻漾。
  隔窗隐约可见,二三僧伽,蒲团随坐,静谧和祥;薄雾轻起,紫砂吐茗;举杯浅啜,窗纸映香,微言几语,一时夜虫鸣唱……
  其为茶乎,为诗乎,抑或为禅乎
   
有人言,天下有三事,皆妙入精微,而其运相当:其一为兵家喜计,其二为诗人灵感,其三为禅师妙用。"禅"固然深妙精微,同时却也非常平实。禅是生活的艺术,生活的底蕴便是禅;茶是生活化的禅,茶、禅一味也!
  忙中抽身,世事暂放,友人一会;
  书香中安然落座,丝竹声起;
  自己动手,尝试一洒一扫,一斟一酌,一啜一饮之乐
  茶艺,乐趣盎然;
  思忆"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幽幽岁月;
  细品"静水清山碧敛客,万绿挥臂随春风"的雨后春光,轻怡舒爽;
  体会"踌躇渔竿轻试水,懒来睡春忘东西"的恬淡清远;
  回复"黑鸡啄绿犬吠友,蝉鸣江风尚单舟"的田园妙韵;
  亦或在紫砂壶云蒸霞蔚的雾岚中,暗合"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的道妙;
  甚至心融于茶而"潦倒不妨天外醉,掀翻一任水生波"的洒脱自在




丘文播:文会图(五代)绢本设色 纵84.9厘米,横49.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丘文播,五代画家,四川广汉人。画面上有树石胜境,环境幽雅,榻上有文玩奇珍。有四学士坐榻上,有谈者、书者、操琴者,恣态各异,神态生动。周围侍者五人,有捧茶碗、酒杯的,捧琴的、抱物的。描绘了当时文人相会,以饮茶、喝酒、拂琴、书画为乐,抒发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悠闲情趣,显现了文人画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艺术特色。


越窑青釉四系瓶,唐,高35cm,口径18.9cm,底径11cm
    瓶盘口,细颈,溜肩,肩部立有圆形四系,椭圆腹,腹下渐收,平底。釉呈青绿色,里外釉开片,腹下至底部素胎无釉。
    青瓷的烧造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尤以浙江越州一带所产的青釉瓷器更是不同凡响。唐人陆羽在《茶经》中评论各地所产瓷器时把越窑评为第一;清乾隆皇帝也以“李唐越器人间无”之诗句加以赞美。越窑瓷器除具有温润如玉的釉质和苍翠可人的青绿釉色外,造型亦丰富多样。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和堆贴等多种。初唐时器物以素面无纹者居多,晚唐时花纹增多,图案题材广泛,有花卉、动物、人物故事和山水流云等。由于初唐时普遍使用垫烧方法,因此在器底部往往有四五处支钉痕迹。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该画是“斗茶图”的姐妹篇。图中四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右边有一挑茶担者,专卖“上等江茶”。旁有一妇拎壶携孩边走边看。描绘细致,人物生动,一色的民间衣着打扮,这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


赵原:陆羽烹茶图(元)纸本设色 纵27.0厘米,横78.0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该画以陆羽烹茶为题材,用水墨山水画反映优雅恬静的环境,远山近水,有一山岩平缓突出水面,一轩宏敞,堂上一人,按膝而坐,傍有童子,拥炉烹茶。画前上首押“赵”字,题“陆羽烹茶图”,后款以“赵丹林”。画题诗:“山中茅屋是谁家,兀会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


梅下横琴图   杜堇 立轴绢本设色   纵207.9厘米 横109.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士人在山坡平台上抚琴赏梅的情景。老梅虬曲如苍龙盘空,红梅绽开,远处云雾中峰岫出没;士人倚坐树干,手抚琴弦,仰视梅花,旁有童子煮茶捧盏伺候。此图表达了文人高雅的情趣。山峦树石的画法接近马夏一派,而笔调较为柔和精巧;人物刻画精细,面部略敷铅粉,衣褶劲利流畅,吸收了北宋李公麟和元代张渥的线描技巧。在南宋院画的基础上,又趋向清新秀逸, 自成一格。


唐寅:事茗图(明) 纸本 纵31.1厘米,横10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唐寅,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诗、书、画俱佳,擅长山水,人物、仕女、花鸟画。  
  此画是山水人物画,描绘了文人学士悠游山水间,夏日相邀品茶的情景:青山环抱,林木苍翠,溪流潺潺,参天古树下,有茅屋数间。茅屋里一人正聚精会神倚案读书,书案一头摆着茶壶、茶盏诸多茶具,靠墙处书画满架。边舍内一童子正在煽火烹茶,舍外右方,小溪上横卧板桥,一人缓步策杖来访,身后一书童抱琴相随。画卷上人物神态生动,环境优雅,表现了主人客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事茗图》画卷后有画家用行书自题五言诗一首。诗曰:“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下有“唐居士”、“吴趋”、“唐伯虎”三印。诗中道出了在长夏之日,自以饮茶为事,虽有怡情惬意,但也带有点点愁思。是描绘当时文人学士山居闲适生活的真实写照。
  唐寅少年就有“吴中俊秀”之称,29岁应乡试,中应天府第一名解元,因此,他自称“江南第一”,谁料30岁时,他随同徐径上北京会试,却因徐径行贿主考官程敏政家童,取得考题所引起的科场案而连累入狱,结果被罢黜,发往浙江为吏。唐寅平时才高自负,热衷功名,遭此巨变,伤心潦倒,于是拒绝当官,回到苏州,专心艺术,一度离家外出游览各地名山大川,广交朋友,追求一种“不求仕进”、“隐迹山林”,瀹茗闲居的生活。“事茗图”就是这种生活的写照。  


烹茶图  陈洪绶 扇面 金笺      纵20.3厘米 横55.9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中画三角形亭,亭中有二高士对坐,右边着红衣者以扇煽炉,左边高士身后立有书童,二人正煮茶论道,小亭依山傍水,后有密林。此图为工笔重彩, 浅绛与青绿并用,折笔勾石,颇似陆治。



豪家佚乐图(部分)   杨晋 长卷绢本没色   纵56.2厘米 横127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卷写春夏秋冬四季豪门享乐生活,长1之米多。此幅为长卷中一段。画仕女幼童十多人,游乐于长廓、水榭之间,或观荷,或细语,或于玲珑湖石之下,浓荫草坪之上,品茗论画。 人物神态静穆, 园林环境清幽,足以驱闲消夏。笔墨工致,疏密得体,设色明丽。


群仙集祝图   汪承霈 卷纸本设色   纵27厘米 横235.1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工笔设色描绘了斗茶会上的仆人形象,他们或在准备茶碗,或自己先饮为快,情态不一,造型写实极富生活气息。线描精细,以铁线描为主,设色沉稳而富有变化,晕染有致。图中器物繁多,俱一一细加刻画,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水平。

烹茶洗砚图   钱慧安 立轴纸本设色   纵62.1厘米 横59.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在两株虬曲的松树下,有傍石而建的水榭,一中年男子倚栏而坐。榭内琴桌上置有茶具、书函,一侍童在水边涤砚,数条金鱼正游向砚前;另一侍童拿着蒲扇,对小炉扇风烹茶。人物线条尖细挺劲,转折硬健,师法陈洪绶而不受所囿,其技法已臻纯熟,仪容闲雅,设色清淡,为清末海上画派的风格。这是同治十年(1871),作者三十九岁时,为友人文舟所作的肖像画。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3-29 06:10 , Processed in 0.03914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