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困哉

[转帖]真实三国之诸葛亮身后的世界(连载)作者:slq32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7: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五 钟会的心思

 有的网友说邓艾之死是司马昭有预谋的,钟会即使不添油加醋也会杀了邓艾,我同意也不完全同意。
 钟会当然是求之不得,他也上书司马昭秘告邓艾擅自封官的事实,还截下邓艾的书信,用当年他父亲钟繇教的书法根底模仿邓艾的字体加上一些很不客气的话语进一步激怒司马昭。于是目的顺利达到,朝廷下令将邓艾押送回京城发落,如果此行顺利到达的话,我个人认为邓艾应该是老命能保住的,可能会丢官。
 而姜维慢慢觉察到钟会怀有野心,有一次,他旁敲侧击地试探说:“君侯自淮南平叛以来,运筹帷幄,从未失策,司马氏的强盛,都是君侯之力。今日君侯又平定蜀汉,威德震动天下。民众颂扬您的功绩,但主帅却感到恐惧。这样,君侯还能够安全回去吗?不如效法越国陶朱公泛舟江湖,隐姓埋名,尚可以保全功名性命。”钟会说道:“你扯得太远了,我做不到,况且也不止这一条路吧!”姜维又说:“其它办法君侯自然可以考虑到,不必我多言了。”话中有话,耐人寻味。姜维真不是老实头哟,呵呵,钟会心里估计是非常感叹,没想到姜维这个家伙如此知心,这样的降将真是上档次。
 而朝廷这个令下的时候已是蜀被灭的第二年初了,即公元264年的一月份,为了预防邓艾举兵反抗,司马昭又命令钟会率领大军进入成都。这就引出了一出精彩的龙虎斗。
 怎么回事呢?如果你想这个时间独占蜀国为王,怎么办呢?当然要杀邓艾还有司马昭派来的监军卫瓘,诸葛绪已经被收拾掉了。于是钟会就明知监军卫瓘兵少,却故意派他先进成都收捕邓艾,企图借邓艾之刀杀掉他,然后再杀邓艾。大书法家卫瓘虽然知道钟会的用心,但是军令不可抗拒,只得乘夜进入成都,传令邓艾手下将领说:“我奉诏收捕邓艾,其余一概不问。你们如果来归顺,爵赏不变;如敢不归顺,则诛及三族!”到了鸡叫的时候,邓艾的部将都先后来卫瓘处集中,营帐里只剩下邓艾一人。天刚亮,卫瓘乘坐使者专车,来到邓艾的住处,邓艾还没有睡醒呢!卫瓘抓住邓艾父子,关入囚车。邓艾的部将不相信自己的统帅谋反,计议劫夺囚车,他们全副披挂涌到卫瓘营帐前,卫瓘很镇静,独自出来接见他们,装着同情的样子,表示要上表为邓艾申张正义,这些将领也就相信了。
  大家从这个极精彩的斗智故事中看出点什么没有?我觉得有几点感想,
 1:邓艾现在已经极为放松腐败了,他做为一名大帅竟然睡懒觉。
 2:邓艾对手下的控制放松,卫瓘传令将领竟然没有一个去给邓艾报信。
 3:邓艾的手下第二天反倒又要来劫囚车,可见他们对邓艾谋反确实是不相信的,头天晚上可能想着邓艾被抓是因为宫廷内部有什么变故的事情,所以都没敢妄动。卫瓘当时肯定是虎着脸传圣旨说朝廷有令要抓邓艾,并不说明原因,吓住了这些将领。
 4:卫瓘的表现极为精彩,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高官,事实上他以后也做到了晋朝的司空,位极人臣。
 邓艾被收,钟会听后又是高兴又是失望,高兴得是邓艾被收,失望得是卫瓘无事。三国演义上说姜维对囚车中的邓艾大骂出口,三国志和通鉴上并没有此记载,我估计以姜维的修养是不会破口大骂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7: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六 瞬息万变

 钟会进成都后,命令把邓艾押送回京城,然后顺理成章把邓艾的部队纳入旗下,这样钟会手下已经有二十万的部队了,想不反都有点可惜了。
 可是司马昭的信随即来到他面前,大意是说为了帮助他平定邓艾,已派贾充率五万兵入汉中,自已带着曹奂率十万兵到长安为后队。呵呵,司马昭跟他哥哥一样,出来打仗就带上皇帝,追本溯源,这还是钟会出的主意。
 钟会冰雪聪明,一看就知道不好,邓艾手里的兵少得可怜,如何能是他钟会的对手?司马昭之行目的真是路人皆知了。其实钟会原本打算以姜维为先锋,出斜谷,自已随后出兵,打下天下当皇帝。可是他在这方面毕竟是年轻了点,我怀疑司马昭手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兵马,只不过吓钟会而已,钟会就先在气势上输了一手,他说:"我的兵马比邓艾多六倍,抓他有什么困难?如今来得这么快这么狠,肯定是发现了我的密谋!事不宜迟,必须立刻动手。成功了就是刘邦,失败了也是刘备!"
  我们只有说,人心大势是不属于他的,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天下思定,分割割据不再是时尚了,统一安定的生活才是人们的向往,魏国兵马来到蜀国后大部分的想法是胜利后建立功名回家与家人团聚。这也是为什么以司马昭,司马炎的才能比起来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简直差得不可以道理计却统一了天下的原因吧。
 而且人家刘邦刘备都是宽厚得人心,这才得了天下或占了一席之地,而钟会却以诡计想达到目的,岂不是视天下英雄如无物吗?
 事不宜迟,第二天,钟会立刻召集大家,号称有郭太后(曹睿的皇后,去世不久)的遗诏命令他讨伐司马昭。大家面面相觑,明知是假的又不敢反驳。钟会看到他们难以信任干脆将他们软禁在蜀汉宫中严加看管,然后派自己的心腹统领人马。卫瓘看到钟会跋扈,也告了个病假不再出头,钟会愈发肆无忌惮。
 姜维并不是真心为他卖命,他只不过是利用钟会这个利令智昏的小人。姜维一个劲撺掇钟会杀光魏将,然后来个图穷匕见杀钟会并伺机复国。并且给后主写了一封密信,上面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关于这封信也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有的朋友认为根本不可能写这封信,我认为这封信应该是存在的, 毕竟三国志和通鉴上都记载有这回事,从个人感情上俺也倾向于有这封信的。
 钟会如果听姜维的话把不听话的魏将都杀死,会不会成功呢?我认为仍然是不会的,姜维也不会成功,即使杀掉钟会,因为这时蜀兵也已无战心了,司马昭的预言还是比较有眼光的。
 但钟会在这件事上太不象他的风格了,应该说你既然把将领们都关了起来,就应该干脆利落全部杀光了事,然后立即改编部队,让自己的心腹们掌握所有的部队,以开国元勋的诱惑来鼓动大家,而他在这个关键时候竟然犹豫不决,使姜维的复国计划也同时落空,双双惨死,让人无话可说。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7: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七 长太息以掩涕

 钟会没想到正是他的心腹坏了事,他命令他所信任的丘建带着一些亲兵看管这些被关押的魏国将领。然而,毛病就出在了这个心腹丘建的身上。他本来是胡烈的部下,胡烈趁这个机会托这些看管他们的亲兵告诉他的儿子胡渊(在外领兵)钟会有杀害异己谋反的图谋,甚至连亲笔信都带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钟会的阴谋顿时就传遍了各处。胡渊当然不能看着老爸倒霉,立刻动手,魏国的军兵也因为不愿当“伪军”而一呼百应,跟着胡渊揭竿而起杀奔成都。
 钟会这时正忙着给姜维安排铠甲武器,听到外面的吵闹以为是失火,没太在意。不久后得到报告,魏军造了反!他这才慌了,姜维在一边劝他迎战,钟会于是立刻派人堵住成都城门。然而,漫山遍野的魏军蜂拥而至,不久就从城墙上爬了过来,到处纵火乱箭齐发,钟会完全控制不了局势。他所监禁的魏国将军们也趁机杀出,和自己的部下相见。这下子本来就人多势众的魏军有了指挥,更加势不可挡。
  姜维带着钟会的死党拼死抵抗,格斗中杀掉几个人后终于因为寡不敌众而被乱刃分尸。魏军一拥而上,立刻把钟会也连皮带骨地剁碎。立志要当刘邦刘备的钟会最后只落了个连刘禅都不如的下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都虽然投降了魏军仍然难逃劫难,顿时一片狼藉,刘禅的太子姜维的亲属等等全都死在了乱军之中。
  钟会死得活该,姜维死的却是让人叹息不已, 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魏军剖解其尸体,见其胆大如“斗”,皆奇之。
 《世说新语》中:维妻子皆伏诛;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这无疑是整部三国中比较悲惨的死法了。姜维战死于乱军之中后,被支解剖尸,心脏肝肺等内脏都被血淋淋的剖出。其实根据医学常识,胆是不会如斗大的,大部分的说法是如鸡蛋大,姜维可能是有胆结石一类的病吧。     
  甘谷县六峰乡姜家庄有姜维衣冠家。传说姜维兵变被乱军杀后,碎尸荒野喂兽,魏派专人监视,不得掩葬其骨。有蜀人设法偷得姜维衣冠靴子,送回姜维故乡,依南山筑衣冠冢,靴子别葬家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称。特制《招魂曲》两揆,世代传唱,以慰藉这位壮志未酬的大将。
  1988年,甘谷县人民政府组织重修姜维衣冠冢,冢前立杨成武将军题写的“姜维故里”碑。今墓前所植合欢、松柏已亭亭如盖,时有游人前来凭吊忠魂。兄弟们可以趁去甘肃旅游时候捎带看上一眼。
 英雄不寂寞,在雅安的芦山县也有姜维的祠堂,叫姜庆楼。它是芦山最华妙庄严的建筑。
又名平襄楼,因为姜维被封为平襄侯。芦山不仅有姜维楼,还有姜维墓。县城东北角龙尾山顶的金井阁前,旧有一座古墓,前有碑,上面刻着“蜀汉大将军平襄侯 姜公讳维墓”十三个大字。世传此为姜维胆墓。 当时姜维、钟会被杀,成都大乱。传说就在这混乱之中,姜维的旧部和族人将姜维如斗大的胆运出成都 ,埋在偏远的姜维城的龙尾山上。如今1700多年过去了,姜维的衣冠墓和胆墓同姜维其人一同依然在让人评说和怀念。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7: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八 邓艾之死

 前面写的有个漏洞,邓艾应该是死在了姜维的后头,不过相差也很近。
 姜维和钟会死后,引起成都的大混乱,这时卫瓘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才控制了局势,而这时邓艾的老部下就出发追囚车,把老领导救出来。按理说这也是好事,毕竟邓艾没有造反的心思。
 可是卫瓘一听就急眼了,你想呀,是他把邓艾从美梦中弄醒装进囚车的,要是邓艾安然无事到了长安,司马昭见面问清情况后可能不会杀他,邓艾翻过身来还不收拾他。
 卫瓘灵机一动,想到了邓艾的部下有个叫田续的。在邓艾带领奇兵占领江油关后,这个田续不同意速向涪进攻,要求休息几天再说,邓艾想斩了他,后来打了几板子饶了他,结果田续怀恨在心,于是卫瓘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田续,田续一听大喜:“可以报江油之辱矣。”于是带兵就追上去了,追到了绵竹西,这时邓艾的部下已放出了邓艾,大家自然是皆大欢喜,正有说有笑地往成都赶,却见小田同志也赶了过来,大家都没有什么防备,还以为小田是来晚了一步。却没想到小田同志到得邓艾面前手起刀落,可怜老邓同志没有死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人的刀枪之下,邓艾儿子也死在乱战之中。
 这时杜预先生听到这件事后,叹息着当着大家的面说道:“伯玉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望已高,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将何以堪其责乎!”伯玉是卫瓘的字,这句话的意思是卫瓘同志只怕会有麻烦了,自身是名人,又占高位,却没有什么有道德的话语,在管理下属时又心术不正,这样下去怎么能逃脱责任呢?卫瓘听到这句话非常惭愧,向杜预表示逊谢。虽然回去后卫瓘并没有什么事,但陈毅同志说得一句话很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部报销。后来司马炎死后,贾南凤将卫瓘一家满门灭族,就跑了二个孙子,其中一个是美男子卫玠,还被追星族们看死了。杜预的预见能力果然不是玩的,这个预字可不是白叫的。
 邓艾在洛阳的儿子都被杀死了,他妻子和孙子倒被流放到西城,逃脱了一条性命,后来晋朝为邓艾平反昭雪,落实了政策,邓艾的孙子才回来做了一个小官。
 钟会的哥哥先他而病死了,由于事先向司马昭说钟会不可独用,司马昭对他哥哥的家属一个没动,官也没有免。
 而这又引出那位后事处理大师向雄,当初曹毛出事时,这个向雄伏在曹毛近臣王经尸体身上放声大哭,一市皆悲,司马昭没有杀他。这次钟会叛逆而死,更没有人来理,向雄却为他迎丧下葬。司马昭召来向雄责骂他道:“原来王经死了,你在城东的集市哭王经,我没有干涉你。TMD如今钟会身为叛逆(之徒),(你)又要给他收尸下葬,如果还再容忍(你这行为),还有王法吗!”向雄说:“钟会违法你杀了他,这很正常。但我向雄因为感恩的道义而收葬,在礼教上来说也没有过失。您仇恨已经成为枯骨的死者而将他丢在旷野之中,成为将来仁爱贤达者的参照对象,不是非常遗憾吗!”原来当初向雄被人陷害入狱,钟会看到他挺有才就救了向雄,司马昭听后也觉得无话可说,于是就打发他走了。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忘了一个人,当初邓艾不愿意伐蜀,司马昭派自己手下叫师纂的来说服邓艾,邓艾同意后这个师纂就留下来作了邓艾的副手,后来在绵竹城下与诸葛瞻死战时,邓艾儿子和师纂各攻一路想回头,被邓艾吓得又上战场了。在邓艾死的时候,这个师纂也被杀掉了。而且据史料记载,由于他人缘不好,死得极惨,体无完肤。估计他本人想自己是从高层下来挂职锻炼的,于是脾气特大,傲气十足,大家干脆趁乱报复,收拾了这小子。要说当时司马昭手下大小官员数目可不小,可是大都寂寂无闻了,这位朋友虽然运气不好,却因此而留名青史,倒也出乎他本人的意料之外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7: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九 罗宪的遭遇

  这样邓艾和钟会,姜维全部几乎同时死在了成都,我们可以把这三个人概括比较一番了。
  1:军事水平
  我觉得钟会可以做参谋长,出谋画策,制订集团军级别的战役计划,这都是钟会的拿手好戏,而在实战上钟会就可能不如邓艾和姜维了。
   在实战中邓艾面对姜维没有一次败绩,但我们必须注意到,邓艾是全力防守,姜维是攻,所以邓艾即使强过姜维一点,也不会太多,两个人应该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这样才比较公正。如果邓艾进攻,姜维不用防备钟会,邓艾是不可能攻过姜维的,但历史没办法让我们做导演重来一回,这是个不可弥补的遗憾。所以总结来说,在军事上这三个人物都是当时后三国时期一流的人才,难分伯仲,这样说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吧。
 2:政治方面
  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说这三位朋友都不及格,钟会没有坦荡的胸怀和高风亮节,只爱玩心眼诡计,邓艾是个大老粗,对政治简直是幼儿园的水平,姜维专心于北伐,对国内政坛没有大的建树,致使蜀国内政腐败,但毕竟还是后主的错误最大,费讳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如果要打分的话,姜维59,钟会58,邓艾57比较合适,呵呵,个人意见。
 3:个人品格
  到这个方面姜维可就超出另外两位了,而且分数还超出不少。姜维一生清约朴素,爱好学习,得到邓芝、谷正、孔明、蒋琬等人的尊重,是标准的共产党的干部,当然是在毛主席时代的。而钟会就差得多了,他一生以耍诡计,陷害他人为乐趣,吓得阮步兵见他就大喝其酒,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稽康吕安之死都有他的份,有一位魏国的高官形容见到钟会觉得象是面对长枪利箭,冷气森森。邓艾呢,给我的印象总是觉得这是一个一身俗气的干部,不上档次,比如他入成都的表现就不怎么地,当然邓艾在他的部下中威望还是很高的,毕竟邓艾是从最低层奋斗上来的。如果打分的话,姜维90分,邓艾75分,钟会50分比较合适。
 综合起来说,姜维仍然是应该排在第一位的,邓艾其次,钟会对不起只有排于末位了,朋友你说呢?
 现在我们来说说永安的事情,当初,刘禅让巴东太守、襄阳人罗宪领兵二千人驻守永安,这个永安是防备东吴的要点,大耳朵就死在这里。罗宪听到成都兵败,吏民一片惊恐,便杀了一个述说成都变乱的人,百姓们才安定下来。等到得到刘禅的降令,罗宪就率领他手下的兵士到永安的都亭哭吊了三天,这才投降。
 这时吴国听说蜀国失败,就起兵西上,表面上扬言来救援,实际上是想袭击罗宪。罗宪非常愤怒地说:“我国已经覆亡,吴国是我们的唇齿领邦,却不怜悯我们的危难而背弃盟约谋取利益,实在是太不讲信义。而且汉已灭亡,吴国怎能长久,我岂能成为吴国的降将俘虏!”呵呵,其实人家吴国是想出兵救蜀的,不过太晚了一点。罗宪于是坚守城池整治装备,在全军将士面前说了心里的想法,全军上下莫不激愤。吴主孙休派步协攻打永安,罗宪与他交战,以少胜多,大败步协。吴王大怒,又派遣镇军陆抗等人率三万兵士增缓对罗宪的包围。
  罗宪被攻近六个月,救援仍然未到,城中之人病了大半。有人劝罗宪弃城而走,罗宪说:“我是此城之主,为百姓们所仰仗,他们有了危难而不能让他们安定,情况紧急就丢下他们逃跑,这不是君子所为,我要战死在这里!”司马昭听说了就派遣荆州刺史胡烈率步骑兵二万人攻打西陵以救援罗宪,秋季,七月,吴国军队撤退。司马昭让罗宪仍旧在原地任职,通报表扬,又加陵江将军之职,封为万年亭侯。
 我觉得陆抗在此役中估计是没有尽全力,否则以他的水平绝对可以攻下这二千人把守的小小永安城了,后来吴国全靠陆抗一人抵挡晋的攻势,让羊祜无可奈何,陆抗一死,吴国即被灭掉了。西陵之战中他的表现让羊祜都大为折服,陆家三代,代代都是人才。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7: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 结局

  卫瓘控制了局势,杀掉了心头之患邓艾,于是后主开始了洛阳之行。
  亡国之主在临行时一般都十分纷乱仓猝,后主的大臣没有随行的人,只有秘书令郤正和殿中督汝南人张通舍弃妻儿老小单身随刘禅而行,刘禅仰仗郤正的导引帮助,才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合乎礼仪而无所缺误,于是他慨然长叹,恨自己了解郤正之晚。郤正在刘禅身边做官三十多年,和黄皓等人是老相识了。因为他洁身自好不去沾染那些乌烟瘴气而不被黄皓看重,但因为与世无争黄皓对他也不嫉妒愤恨。双方相安无事,因此仅仅是个俸禄为六百石的小官。
  到了洛阳,司马昭先给后主来了一个下马威,呵斥阿斗为什么不理朝政致使蜀国灭亡,后主就无言以对,很是狼狈不堪。但是司马昭随后就封后主一个头衔叫安乐公,倒也十分贴切后主的形象。后主带来的亲属和少数大臣也都全部封候,一气封了五十多个候,司马昭也挺会做无本生意。郤正和张通还有樊建也都封了候,司马炎后来还问樊建诸葛亮的事情,樊建说了以后,司马炎叹息遗憾自己不能得到象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辅导自己。
  然后当然是摆酒为后主接风洗尘了,司马昭与阿斗一起宴饮,为他表演蜀国的歌舞,旁人都为之伤感不已,而阿斗却高高兴兴同平时一样。司马昭叹息着对贾充说:“人之无情,竟然到这种程度;即使诸葛亮还在,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平安,何况姜维呢!”贾充拍马屁说要不是这样,阿斗怎么能来到主公你这呢?过了几天,晋王问阿斗说:“你还思念蜀国吗?”安乐公的回答震古烁今空前绝后家喻户晓:“此间乐,不思蜀。”郤正听他的回答实在太丢人了,连忙告诉刘禅:“晋王再问,您一定要说先人的坟墓远在巴蜀,日日思念心中悲伤。”司马昭后来偶然再次问起时,刘禅果然以郤正的话回答,并闭上眼睛作出一副悲伤的样子。司马昭听了后觉得不太对劲:“这话怎么象郤正的口气?”阿斗大吃一惊,睁开眼睛老老实实地交待:“对对对,是他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旁边的人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连司马昭本人都忍俊不禁。      
  刘备和诸葛亮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打出来的江山,创造的蜀汉历史,就在这样的笑声中彻底降下了帷幕。
  有的文章竟然得出一个结论说后主是一个大智若愚的政治家,我的天,脑子进水了吧。让你一辈子都大智若愚,我看根本就是大愚。 黄皓的命运怎么样呢,史无明载,有的史料上说是邓艾想杀他,黄皓大花金银贿赂邓艾保住了命,又有传说被司马昭杀掉了,反正是从历史上消失了,即使邓艾司马昭都不杀他,黄皓也一定会老死或病死或意外死亡,绝不会活到现在,当然象他这样的人在现代的中国还有的是,我们可以说黄皓的精神并没有死。
  刘后主在洛阳又乐不思蜀地生活了八年,于公元271年在洛阳病死,享年64岁,应该说他的一生是很理想的一生,是率性而为的一生,是不操心的一生,是值得我们养生者学习的一生。在他死后九年,司马炎派杜预为帅灭亡了东吴,东吴的最后一代帝王孙皓同志也来到了洛阳,可惜没能与后主见上一面,孙皓在洛阳活了三年,于公元283年病死,享年42岁,他就没有人家阿斗有福了,不过他们两位都躲过了八王之乱,在孙皓死后八年后,八王之乱拉开序幕,乱了一十六年,最终使西晋灭亡,五胡乱华,神州陆沉,百年丘墟,司马炎的儿孙们都死得很惨,比较起来,后主和孙皓是多么的幸运啊!
 

  正好凑够四十整数,此篇到此为止结束了,写得不怎么的,谢谢诸多网友的热情支持,其实写一段历史和看一段历史是不一样的,写过这两篇真实三国后,感觉对这段蜀汉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明天要出差到郑州,以后有时间再找素材写吧。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4-19 07:16 , Processed in 0.03823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