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3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常江对联选》自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4 16:0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  序

深秋的风景

  还在夏末,《马萧萧对联稿》出版了。一向以“马首是瞻”的联界众人,纷纷开始整理自己的联稿。太品希望我的这一本快点编出来,赶在年底问世。是呀,“一马”已经“当先”了,我这“属马”的,需要赶快“扑腾”。
  我发誓一定在秋天完成,以应收获的天时。忙里偷闲,总算在北京西山满眼红叶的季节,“交付使用”。和初秋的爽快、中秋的明丽不同,红叶只能在深秋出现。不能说只有红叶才能代表成熟,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尽管没有人们习惯中的、期望中的果实,然而,它却能让冰雪来临之前的世界,尽情地热闹一番。于是,此时此刻,我邀请您一起走进深秋。
  想到以前为别人作序,写过《熟悉的风景》(潘国璋)、《极致的风景》(洪荣)、《延长的风景》(李学文)、《传承的风景》(韩述本)、《迟到的风景》(李文郑)、《共同的风景》(安溪泰山岩),仿佛为了这个风景系列,我把这篇自序定名为《深秋的风景》。
  序,本可以是“无题”的,但我总喜欢给出一个题目,以便把话说得集中些、短小些;在这个基础上,再写得用心些、有用些。所谓“用心”,是绝不敷衍,也不廉价奉承,而是要写出真实感受。所谓“有用”,则是借题发挥,说出一些自己近日的研究心得,而这一片两片红枫、黄栌的叶子,常常会给读者带来快慰。
  这20年,我出了许多本联书,而出自己的作品集,是第一次。如此说来,今天的话题就应该是创作,应该是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感悟。曾经有人问我:自己写对联年头不少了,为什么总也没有长进呢?其实,谁都会有这种感觉。也有人让我把把脉:我们这一地区的作者,参加征联怎么就总得不了奖呢?
  我以为,对联的创作,应该跨越三个台阶:
  初级:合要求,是成品。在内容、对仗、平仄上没有毛病(或者说没有大毛病),但是,平平常常,平平稳稳,人若点评,说不出多少缺点,也说不出多少优点。这样的作品,参加征联,充其量可以入闱,得个优秀奖;应该说,已经很不错了。
  中级:有特色,出精品。在炼字、炼句、炼意上下了功夫,或者内容上新颖,或者点题上工切,或者构思上奇特,或者形式上创新,或者对仗上绝妙,占得一条就好。作品完成,自己怦然心动,也能使别人眼前一亮,让人记得住字句,说得出好处。如此佳作,焉能不得奖?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得以获奖论英雄;重要的是,写出满意的作品以后,能够认真总结提高,保持特色。
  高级:成风格,树品牌。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对联作品也呼唤风格,或豪放,或婉约,或诙谐,或隽永,或奇险,自成一家。历史上释普荷、郑板桥、薛时雨、钟耘舫、刘师亮等人,就是风格各异的“品牌”。创作需要风格,评论也需要风格,我就努力使自己的评论与序跋,增加散文色彩。要形成风格很难很难,往往需要终生努力。风格可以保持,但不等于固步自封;风格可以改变,但不等于随风转舵;创新与追求,才是永远的动力。


  由初级到中级、到高级,看这样的风景,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层更比一层红。
  由于环境、时令、气候、地形、树种的差别,深秋的景色并不会完全相同。该红的地方,不那么红;不该绿的地方,竟有些绿;红过了,发紫发暗;绿过了,发黄发亮。于是有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不说这里可以“观赏红叶”,叫做“观赏彩叶”。我便突然想到,我的“深秋的风景”中,不也是“彩叶”的世界吗:有少许的精品,有不少的成品;我已经淘汰了一些,也可能还夹杂着半成品,甚至还有次品混迹其中。
  我曾设想出这样一本书:挑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介绍它们从初稿到二稿、直到最后定稿的修改过程,包括构思变化、词语斟酌、字声调配等等。它能反映创作的艰辛,能启迪学习的思路,能展示精品产生的过程,无论自己看还是别人看,都有很大的好处。可惜,这本书我现在还无法写,因为我精力不够,精品不多。但我相信会有人写作或编纂这样一本书的,因为它包含了许多经验与教训,许多片斑斓的“彩叶”。

                         乙酉深秋于北京海淀两栖轩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01:16:55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对联的创作,应该跨越三个台阶:
  初级:合要求,是成品。在内容、对仗、平仄上没有毛病(或者说没有大毛病),但是,平平常常,平平稳稳,人若点评,说不出多少缺点,也说不出多少优点。这样的作品,参加征联,充其量可以入闱,得个优秀奖;应该说,已经很不错了。
  中级:有特色,出精品。在炼字、炼句、炼意上下了功夫,或者内容上新颖,或者点题上工切,或者构思上奇特,或者形式上创新,或者对仗上绝妙,占得一条就好。作品完成,自己怦然心动,也能使别人眼前一亮,让人记得住字句,说得出好处。如此佳作,焉能不得奖?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得以获奖论英雄;重要的是,写出满意的作品以后,能够认真总结提高,保持特色。
  高级:成风格,树品牌。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对联作品也呼唤风格,或豪放,或婉约,或诙谐,或隽永,或奇险,自成一家。历史上释普荷、郑板桥、薛时雨、钟耘舫、刘师亮等人,就是风格各异的“品牌”。创作需要风格,评论也需要风格,我就努力使自己的评论与序跋,增加散文色彩。要形成风格很难很难,往往需要终生努力。风格可以保持,但不等于固步自封;风格可以改变,但不等于随风转舵;创新与追求,才是永远的动力。
------------------------------------------------------------------------------------------------------
想一下......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5-5 04:31 , Processed in 0.03900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