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5833|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名联观止 作者:梁羽生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7-1-30 01: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转
-------------------------------------------

梁羽生(1924-——),著名香港武侠小说作家。原名陈文统,1924年4月5日出生于广西省(今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文圩乡纯治村。现移居澳大利亚悉尼,和儿孙聚居。梁羽生自小跟外祖父刘瑞球初学对联。早年在蒙山县乐平中学、桂林高中读书,继入岭南大学,毕业后攻中国经济史。1949参加香港《大公报》工作。1962年后在香港专事写作。是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1984年11月,刚成立的中国楹联学会聘请他为顾问。1992年他曾提出:“我从事创作,不知不觉,已有将半个世纪的时间了。我的作品,以武侠小说为主,其次是联语。但我对联语的爱好则比武侠小说要早。九岁那年,我开始跟外祖父学学做对子,从此就迷上了这种最具中国文学特色的对联文学。单论数量,我写的联语虽然不及武侠小说之多,但若说到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方面,则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恐怕还在武侠小说之上。”足见其和对联结下的不解之缘。梁羽生从1954年开始出道写作,至1983年“封刀”搁笔,历时30年时间。出版了35部武侠小说,成为中国武林文坛鼻祖。1995年获得武侠小说最高荣誉的“金剑奖”。而从事联语创作也经历了半个世纪,在香港《大公报·联趣》专栏上,从1983年3月15日至1986年7月31日止,历时3年4个月,向读者介绍各种对联2200多副,这在中国联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曾先后在香港、大陆出版过的《古今名联欣赏》、《名联读趣》上、下册,达70万字,可说是其联话全集。可以说该书是继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民国吴恭亨《对联话》之后的又一联话集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欣赏价值和文学价值,也是集古今名联的杰作,是当今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联话典籍。为我国对联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杰同的贡献。武侠小说作品有:《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龙虎斗京华》、《侠骨丹心》等。在海内外拥有大量读者。

【梁羽生自题联】

每天读好书,乃真乐趣;
此地有良伴,大可神交。
——梁羽生自题梁宅书斋 (这是作者自题书斋之联,联语谓有好书与良伴乃人生之最乐也。作者曾以此联前句,书题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见下《梁羽生题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联释。)

散木樗材,笑看云霄飘一羽;
人闲境异,曾经沧海慨平生。
——梁羽生自题自况 (此联为作者所撰的嵌名自况联,并请香港书法家陈文杰书写悬挂。联意谓,大而无用的散木曰樗,材与不材之间,得以免砍伐而自保其天,静观世变,心境而闲,无求无待。自比羽毛,实为太自谦。联末以燕尾格嵌入自己的笔名“羽生”外,联首又以鹤顶格嵌入“散人”二字,显然是以自况“清静散人”而满足了。联如其人,人如其联,甚称绝妙。)

【梁羽生撰题联】

李后;
张先。
——梁羽生撰名人对 ([紧接下联联释]梁羽生又对罗孚说:“可以找一个人对李后,这个人就是张先。张先,宋代词人。有人说,李后对得起张先么?有人说对得起,如果李后是李后主抹去了尾巴,不就是比张先更大的词人了!只怕张先自惭对不起这个李后呢。”梁羽生真个是幽默风趣,在谈笑风生中,巧拟名人佳对,乐趣自得。)

杨继业;
罗承勋。
——梁羽生撰名人对 (1993年4月,梁羽生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象棋国际比赛,回程经香港和故旧聚谈时仍念念不忘对对子。见到文友罗孚,便三句不离本行,对罗说:“金庸可以对石慧;你呢,可以对杨继业。”原来,罗孚本名叫罗承勋,杨继业是历史人物,罗承勋对杨继业,是一副人名巧对。杨继业是建功立业之人,而罗承勋却无功勋,祖辈也无功勋让其继承,只能愧对杨继业老令公而已。真乃工巧至极。)

每天读好书;
此地有良伴。
——梁羽生题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1986年,作者应香港天地图书公司之请,以燕颔格[上下联第二字]撰此嵌名春联,联语俗中见雅,谈处现浓。)

四海翻腾云水怒;
百年淬厉电光开。
——梁羽生集句题时势 (上联集自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句,描绘革命洪流汹涌澎湃的壮阔图景。下联集自龚自珍《己亥杂诗·七》:“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原意指其家学渊源。此集句联赋以新的寓意,上联把祖国比作经历百年淬厉的宝剑,从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经过百年水深火热的淬厉,现已重露锋芒,举世瞩目。下联指时间,把历史感寓于时空之中,颇具新意。)

读好书,天地间无上乐趣;
迎新岁,虎年里大展宏图。
——梁羽生为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撰春联 (梁羽生在岭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香港几家报馆担任编辑、副刊主编,从此以笔名梁羽生在武侠小说上大展才华,扬名于海内外。某年除夕,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请他撰春联,要求联中要嵌入“天地”、“读书”、“虎年”等字眼在内,还要有和读者同庆新春的好意头。梁应约撰题了此联。)

崇的什么?上士少尉皮腰带;
堂在那里?浅宫深殿肉屏风。
——梁羽生题同学廖崇堂 (梁羽生少年读书时,有一次用对联向同学开玩笑。该同学叫廖崇堂,他对军官的威仪和戎马生活甚为钦佩和向往。梁羽生便用其名字开头,以鹤顶格给他做出了这副对联,联语博得众同学一笑为快。有趣的是,此联改变了廖崇堂的职业选择,这位崇武的廖崇堂,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报馆做了编辑,和梁羽生一样成了地道的文化人。)

月色无痕,绿窗朱户年年绕;
仙姝有恨,碧海青天夜夜心。
——梁羽生题同学、表妹韦月仙 (梁羽生在蒙山县乐平中学读书时,十分漂亮的同班同学、表妹韦月仙,求他在笔记本上题字纪念。梁羽生接过笔记本,做了认真的思考,欣然以鹤顶格嵌名“月仙”二字题了此联。其时,梁羽生特别喜欢读李商隐的诗,“月仙”的名字勾起他颇富诗意的联想,便以下联中撷取一句十分心仪的李商隐诗句,将“月仙”其名嵌入联首,月仙看后自然十分高兴。这件事在班上一经传开,引得另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捧着香巾也要请梁羽生题联,令班上的同学无不哑然失笑。后来,这个“香巾索字”的故事,梁羽生在他的第20部武侠小说《冰川天女传》里,将对联和美女一块融入到一个传奇故事之中。)

四海皆兄弟焉,何须论异族同族;
五洲一乾坤耳,底事分他乡故乡!
——梁羽生书题澳大利亚悉尼市某唐人街牌坊联答文友卓琳清 (1991年梁羽生移居后有次回香港时,文友卓琳清以集句联相赠,联曰:“长为异乡客;莫学武陵人。”意思是期望梁羽生虽远涉异域归隐后,不要忘了故园,去做陶渊明《桃花源》中的“武陵人”。梁羽生遂书题此联作答。梁羽生承认,所谓的“索笔逃名”,确是他移居澳洲离港时的心境。人到晚年,早已将名利置于脑后,只想找个清静、舒适的所在,投靠儿女安亨天年了。其心胸广阔可想而知,非一般老者所及也。)

文光映日,到最高处开扩心胸,看乡邦又翻新页;
笔势凌云,是真人才自有眼界,望来者更胜前贤。
——梁羽生题广西区蒙山县文笔塔 (此联为梁羽生应家乡之邀,题蒙山文笔塔而撰。联以鹤顶格嵌入塔名,联语境界之高,立意之深远,赞扬改革开放之繁盛,文笔之神妙,展示未来之美好,确是一副难得之佳作。)

【梁羽生贺赠联】

求他海宇施航渡;
赐我松龄伴蔓芝。
——梁羽生赠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董事长陈松龄夫妇 (一次,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董事长陈松龄和夫人蔓芝宴请梁羽生夫妇。席间,梁羽生滴酒不沾,而诗兴大发,即席将所作的此副联语相赠陈松龄夫妇。此联以单嵌法[下联],将陈松龄夫妇两人名字巧嵌入联中,如此毫无斧凿的嵌名联,确实令陈松龄夫妇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坤哥好唎嘢嗡嘢;
灵妹多情独注情。
——梁羽生赠澳洲悉尼十圆会坤哥 (梁羽生的幽默联也颇有趣。澳洲悉尼有个“十圆会”,有位青年会员,是梁羽生的文友,人称“坤哥”。某年春节,香港歌星陈洁灵到澳洲演唱,承梁羽生周到的照应,令陈洁灵讲了不少感激的话。后来这位坤哥文友在聚会时当作闲话提及,梁羽生即就此事送他这副对联。联语谐趣幽默,令“十圆会”众人大笑不止。原来这位受赠者坤哥,是当地某中文报刊的专栏作家,他就以梁联作为引子,对梁羽生又大做文章一番。)

【梁羽生撰挽联】

野草繁花,香岛难忘编后话;
微醺苦酒,京华犹剩未残棋。
——梁羽生挽聂绀弩 (1986年3月,著名杂文作家聂绀弩在北京病逝。此时梁羽生已移居澳洲悉尼,闻讯后梁羽生怀着悲痛的心情撰此挽联,直寄北京《文艺报》刊出。聂绀弩纪念鲁迅诗有句云:“野草浅根花不繁。”联语反其意而用之,称聂视作“野草”的杂文有如“繁花”,香港的读者至今仍记得他任《文汇报》主笔时每日一篇《编者的话》。聂绀弩为《淡淡的血痕》题诗:“苦酒微甘酌与人,非醒醉但微醺。”作者与逝者于1962在京对弈围棋,一局未终,因故作罢。联借以称聂并未逝去,只是“微醺”而已,以等他下完那盘棋表示深切的怀念,极真挚而感人至深。)

校斟校雠,卅载辛勤悲化鹤;
对人对事,一生正直失添筹。
——梁羽生挽程鹤筹 (此联挽香港《大公报》老校对程筹,既以鹤顶格嵌逝者“校对”之职业,又以雁足格嵌逝者“鹤筹”之名字,工巧至极。“校斟”,谓比较审定。“校雠”,即校对书籍,纠正错误如对仇敌一样,故名。“添筹”,即海屋添筹,语出苏轼《东坡志林》,意为增添寿算,即长寿。联语借用熟典,对“辛勤”、“正直”的逝者做了中肯的评价,表示了沉痛的悼念之情,写实得自然贴切,深沉感人。)

三剑楼见证平生,亦狂亦侠真名士;
卅年事何堪回首,能哭能歌迈俗流。
——梁羽生挽陈凡 (与梁羽生、金庸并称为“武林三剑侠”之一的陈凡,在香港回归后不久病逝,梁羽生撰此挽联相挽。联中充满他与逝者交往的动人故事。在他们动笔写《三剑楼随笔》前夕,梁羽生的第二部武侠小说《草莽龙蛇传》,正准备由香港伟青出版社出书。出版社提出在书前写个“开篇”,将全书内容提示概括。梁羽生写了一首律诗,结果此诗是他与陈凡合作写出来的。那时陈凡巧遇,马上来帮助梁羽生改诗,联中的“真名士”、“迈俗流”就是陈凡修改而成的诗句,现在又用其哀挽陈凡,真是再次巧合,倍感伤痛和追忆。)

攻文史,撰影评,方期更上层楼,遽惜英年早逝;
爱读书,勤写作,事业竟忘家室,最伤故里招魂。
——梁羽生挽高朗 (梁羽生在报界的好友、某报编副刊的主编高朗,于1997年3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54岁。梁羽生在《新晚报》上刊发此挽联相挽。联语评价有加,是高朗一生的真实写照。)

【梁羽生合撰、应对联】

四眼井;(刘瑞球)
八角亭。(梁羽生)
——梁羽生幼年时对外祖父刘瑞球 (梁羽生幼年时跟外祖父刘瑞球初学对联时,是从单字对、双字对开始的。如夏对冬、天对地、中华对世界等。这种练习,对儿童有一定的娱乐性,容易接受。实际上,也可学到一些有关词性、虚实、平仄、修辞等的基本知识。加之梁羽生天赋聪敏,对出来的对子常令外祖父赞不绝口。一次刘瑞球出了这个三字对子,让梁羽生对,他即以下联对出,刘听后十分高兴。)

老婆吹火筒;(范道台)
童子放风筝。(梁羽生)
——梁羽生少年时对范道台 (梁羽生幼年时,家乡蒙山县有一位姓范的道台,听说梁羽生年少会对对子,便叫其来到身边,出以上联令其属对,范道台之出句“老婆吹火筒”之“筒”字,按蒙山方言读“洞”音,仄声。梁羽生觉得出句挺有意思,略加思索即对以下联。范道台听后不禁击节而语:“孺子可教,后生可畏。”梁羽生就这样揭名乡邻了。)

食包包食饱;(梁羽生)
□□□□□。
——梁羽生所撰 (这是梁羽生所撰的半比离合析字联,至今尚未有发现较好的工对,出句的“食包”和“包食”[局部回文]均可合成为“饱”字。联语意为:吃包子,包您可以吃饱。)

【贺赠梁羽生联】

长为异乡客;
莫学武陵人。
——卓琳清集句赠梁羽生 (联释见上《梁羽生书题澳大利亚悉尼市某唐人街牌坊联答文友卓琳清》之联释。)

文翻北海,望重南洲,羽扇纶巾萍踪现;
统览无俦,思潮不绝,生花妙笔侠影留。
——杨瑞生赠梁羽生 (梁羽生之故交杨瑞生,是香港人称作“联痴”的人,一向视梁羽生为“偶像”。梁羽生在为杨瑞生所著联书作序中说:“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联迷是羽生。”为表谢忱,杨瑞生特地撰写此联相赠。此联上下联首两句各为自对;第一、三句首字分别将梁羽生的原名“文统”和笔名“羽生”全部嵌入,同时末二、三字又加入其小说《萍踪侠影录》的书名,是对梁羽生全面生动的写照。还请长于雕刻的书法家张醒熊篆刻在竹板之上,直寄悉尼梁家,梁羽生挂于书房,此举实在是情深意重之艺术佳作。)
2#
发表于 2007-1-30 01: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挽聂绀弩联

【作者:梁羽生】


   聂绀弩是名作家,也是老报人,一九八六年三月在北京逝世,享寿八十三岁。同年四月八日,北京文化界的朋友给他开了个追悼会,许多作家送来挽联。现在选录几副。

  钟敬文联云:

  晚年竟以旧诗传,自问恐非初意

  老友渐同秋叶尽,竭忠敢惜余生

  绀弩本是以杂文著名的,据他在《散宜生诗》的自序中说,他是在一九五九年才开始写旧体诗的,当时他以“右派分子”的身分,被“下放”到北大荒的某一农场劳动,“一天夜晚,正准备睡觉了,指导员忽然来宣布,要每人都做诗,说是上级指示,全国一样,无论什么人都要做诗。……于是这一夜,第一次写劳动,也第一次正式写旧诗,大概大半夜,就交出了一首七言古体长诗。”这真是“趣事”。但更“妙”的是,第二天“领导”却宣布他做了三十二首,因为他这首七言古体长诗共有一百二十八句,这位领导以为四句就是一首,于是就说成三十二首了。不过这个“妙事”却使得聂绀弩在旧体诗的领域中开辟了新境界。

  钟敬文是著名的民间文学研究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和聂绀弩是同一年(一九○三)生的,四十年代后期,他和聂绀弩一样,也曾来香港“避难”,任香港达德学院文学系教授。绀弩的旧体诗集《三草》中有赠给他的诗多首。

  聂绀弩在文学领域上的两大成就,一是杂文,一是旧体诗。他以杂文的笔法写诗,这也是他的旧体诗的特色之一。钟敬文的挽联只提他的旧体诗,另一位作家何满子的挽联则兼及杂文。何联云:

  从坎□中来,旧诗洗宋唐陈套

  为战斗而作,杂文及鲁迅精神

  “坎□”,不得志的意思。聂绀弩是在“下放”北大荒劳动的期间开始写旧体诗的,其“坎□”可知。绀弩的旧体诗是最擅长运用旧瓶装新酒的;其杂文亦堪称可继承鲁迅。此联可作文艺评论看,其评聂绀弩的旧诗和杂文,亦堪称的评。

  启功教授一联则于论诗之外,兼及他的遭遇。联云:

  革命抱忠心,何意门中遭毒手

  吟诗惊绝调,每从强外发奇音

  聂绀弩在一九五七年就被打成“右派”,“文革”期间,更被打成“反革命分子”,“门中遭毒手”云云,则是无须详注的了。“奇音”二字可用胡乔木为《散宜生诗》所写的序文作注,在那篇序文中,胡乔木认为聂绀弩的旧体诗是“作者以热血和微笑留给我们的一枝奇花——它的特色也许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上联为死者的遭遇鸣不平,下联为死者留下的“奇绝”诗篇而赞叹,堪称写出了绀弩的“其人其诗”。此联悬于追悼会的礼堂门口,据说是最受注意的一联。

  对聂绀弩的平生和成就都谈到的是陈凤兮女士的一联:

  新闻记,古典编,杂文写,无冕南冠,白发生还,散木岂不材,瘦骨嶙峋,绝塞挑灯题野草

  史诗作,狂热问,浩歌寒,盛世颓龄,青春焕发,故交伤永别,千蝶旷代,骚坛刮目看奇花

  知道陈凤兮名字的或者不很多,但知道他丈夫名字的一定不少。她的丈夫是著名的已故报人、作家金满城,中国的第一部《性史》就是由他编著的(其实金满城在文学事业上最大的成就是翻译,他是法国留学生,曾翻译法国作家法朗士、巴尔扎克、莫泊桑等许多名作)。解放后金满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和绀弩是同事,两家是经常来往的。

  略加注释。上联写聂绀弩的生平,聂是新闻记者出身,曾在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任职(一九二八),解放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此是“新闻记,古典编”的“本事”。聂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旧体诗集名《散宜生诗》,取《庄子》说的“散木不材”,因而可以避免斫伐之意。但聂绀弩虽然自比“散木”,实是大材,故联中说“散木岂不材”也。聂是在一九七六年以“国民党县级以上人员”的身分获特赦的,他有“穷途痛哭知何故,绝塞生还岂偶然”的诗句。在北大荒时,某年鲁迅忌日,他曾以鲁迅《野草。》中数文意为诗八首。此是“白发生还”和“绝塞挑灯题野草”的本事。上联写聂的生平,下联则是说他的旧体诗。

  “史诗作,狂热问,浩歌寒”取材自聂纶弩《题野草·墓碣文》一诗。

  狂热浩歌中中寒,复于天上见深渊。

  以心糊口情何恻,将齿咬唇意岂安?

  我到成尘定微笑,君方入梦有初欢。

  谁人墓碣刊斯语,瞥见其人少肺肝。

  此诗本是隐括鲁迅的《墓碣文》一文的,陈凤兮用诗入联以挽绀弩,堪称“得体”。“我到成尘定微笑”一句,亦可移作聂的“自挽”。

  “千蝶旷代”则取意自聂柑弩《题野草·秋夜》的诗句,原诗云:

  梦中微细小红花,有瘦诗人泪灌他。

  道是冬随秋去后,行看蜂与蝶争哗。

  夜浓恶鸟刚飞过,睒眼鬼天快亮吗?

  火引青虫破窗入,刺天枣树尽枒杈。

  联语以“蝶”象征聂绀弩的诗篇,“干蝶旷代”喻其诗之美之奇,实为当代罕见也。

  还有一副挽联是聂的“倾盖八友”送的。联云:

  松柏后凋,尽有严寒偏耐冷

  氛埃粗落,不须雪涕更招魂

  “八友”者,王以铸、吕剑、宋谋瑒、荒芜、孙玄常、陈冷园、陈迩冬、舒羌是也。他们和聂绀弩一起,出了一本诗词合集,名为《倾盖集》。本是“九友”,绀弩谢世,就只剩下“八友”了。“八友”的诗词集是:王以铸的《城西诗草》、吕剑的《青萍结绿轩诗存》、宋谋瑒的《柳条春半楼诗稿》、荒芜的《纸壁斋诗选》、孙玄常的《瓠落斋诗钞》、陈迩冬的《十步廊韵语》、陈冷园的《影彻楼诗词稿》和舒芜的《天问楼诗》。
3#
发表于 2007-1-30 01: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杂谈几处名胜对联

【作者:梁羽生】


纪录片“昆明春晓”里有一个云南大观楼长联的特写镜头,很吸引观众的兴趣。孙髯翁这副一百八十字的长联,大气磅礴,上联写景,下联说史,而过往的历史又与眼前的景物溶为一体——面对着“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遂引起“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令人浮想连篇,感慨无穷。的确是对联文学罕见的妙笔。


名胜对联,相得益彰,往往有联以地传,也有地以联传的,昆明大观楼就是后者的例子。昆明风景幽美之地太多了,大观楼在滇池之旁(如今已辟为公园),虽然也可以登楼览胜,但若论到赏览滇池的风景,它却还不是最佳所在。


真正能看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最佳所在应是西山的“龙门”。“龙门”是从山峰上凿出来的,峭壁千丈,下面是苍茫无际的滇池,山巅上建有“凌虚阁”,有一副对联描写这里的情景说:


仰笑宛离天尺五;

登临恰在水中央。


这副对联有声有色,令人想见作者的豪情胜概。又一副对联道:


极目太华高,若大乾坤撑半壁;

荡舟滇海阔,无边风月倚层楼。


这副对联不如前者生动,但也很有韵味。


昆明西山除龙门之外,还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等处名胜古迹。太华寺的茶花最大最美,最大的直径达七吋多,据说是世界最大的茶花。在那里也可看到滇池,有副对联道: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挂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这是明朝名诗人杨升庵的手笔。人说“诗中有画”,这副对联则是兼有诗情画意的。


华亭寺更是出名的名胜古迹,本是宋代云南大理首相高氏别墅,捐舍为寺,后来经元代高僧铉峰重加修建。一九五九年逝世的那位据说活到一百二十一岁的虚云和尚曾做过此寺住持。寺中有副楹联制作犹新,联云:


两手将山河大地捏扁搓圆,掐碎了遍撒虚空,浑无世相;

一棒把千古孽魔打死救活,唤醒来放入微尘,共作道场。


不知是否虚云所写。联语颇能说出大乘佛理的妙谛。它是“除魔”“救人”双管齐下,并非只求作个“自了汉”,消极出世的。


云南还有个风景荟萃之区,那是大理。大理的“风、花、雪、月”人所熟知,我不谈了。单说其中一个“大石庵”,那是人间罕见的奇景。整座庵建在一块石头上,旁边还有空地甚多,石之大可知。此石三面临水,建有小桥。有联云:


一石千秋撑半壁;

四桥两岸落双虹。


联语并不特别好,但因此景太奇,遂联以景传了。


离昆明一百一十五公里的石林(在路南县),有“天下第一奇景”之称,万笏朝天,千岩竞秀,令人目不暇接。这与“山如碧玉簪”的桂林风景,是同一类型。桂林也有“风景甲天下”的美誉,依我看来,是同中有异,各具特色,难分上下。石林是聚石笋而成林,风景高度集中,令人有如进入童话世界的感觉。论到景物变化的奇幻,石林胜于桂林任何单一的石山,但桂林石山岩洞的雄奇幽邃,则又胜过石林,如七星岩在抗战时期,可容几万人进去躲警报,其大可想而知。


石林入口处有“天开异境”四字石刻,但因乱石嵯峨,却不适宜刻对联,整座石林也就没有一副对联可资谈助。但桂林的七星岩则有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是广西近代名人马君武手笔。联云:


城东佳景,常绕梦魂,叹半世飘零,遂与名山成久别;

岭表旧都,屡经离乱,望故乡英俊,共筹长策致昇平。


这副对联没有景物描写,特色是作者把“我”入联,抒发了胸中感慨,只论文字,这副对联似乎不见得怎么出色,但写得很有感情,很能撩起桂林籍人士的乡思,无怪在广西颇为人所传诵。


马君武在民国初年,曾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回乡当广西省长,但被地方武力反对,席不暇暖,又匆匆出走,在漓江遇兵变,打死了他一个姬人。他曾有诗纪事,有:“十年方洒坟前泪,万事无如劫后哀。海不能填唯为恨,人难再得始为佳。”等句,也颇传诵一时。其后,他直到一九二七年方始回桂筹办广西大学,此联即当时所写,联中的“屡经离乱”,确是有感而发的。


中国风景名闻世界的,桂林之外,还有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一副对联:“春水绿浮一颗,夕阳红湿地三弓。”色调幻美,比喻雅丽,确是佳品。


“平湖秋月”也是西湖十景之一,我记得一联云: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蘋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满,水面风来。


清灵飘逸,算得是西湖的又一明联。


另一联云:

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


不及前作,但嵌“平湖秋月”四字,亦颇具巧思。

广东地方的名胜对联,著名的有广州观音山五层楼的那副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只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五层楼此联豪气干云,自是粤中第一名联。但百粤第一名山则应推博罗县的罗浮山,山上冲虚观有副联道:


掩映绿萝,穹窿紫气;

依稀灵眷,仿佛幽人。


意境飘然出尘,有东坡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的味道,与五层楼联语之豪放大异其趣,也各有其妙。

此联作者是前清遗老东莞陈伯陶。陈在辛亥革命之后定居香港,溥仪“大婚”(一九二二)时,他曾送礼金大洋一万元,并撰“大婚趋朝进奉奏”。其中有句云:“处海滨者十一年,望京华兮八千里。”一片“孤臣孽子”之心,可说是典型的遗老。


有名胜已毁,而名联尚传的,如袁枚(清朝乾隆年间人)的随园,园在今江苏江宁小仓山,是当时的一大名园,后世苏州的园林建筑,颇受他的影响。袁枚曾在随园门前悬一自书对联,联云: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后来有个以“狂”出名的秀才汪中(容甫)跑到随园请见。汪中之狂是有渊博的学问作底子的,好些著名学者都曾受他折辱。袁枚不敢见他,叫门生问他来意,汪说:“无他,特来索坟、典、索、丘一阅耳。”汪中去后,袁枚立即把对联除下,从此不敢悬挂。因为所谓坟、典、索、丘这些古籍,并未流传后世,有否亦未可知。袁枚自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口气未免太过狂妄,所以碰到汪中一问,他只好自行除下了。但虽然袁枚不复悬挂,此联仍是传至如今,并未随着随园湮没。倘若我们不去管袁枚是否狂妄,只以联论联,则此联既写了景物,又写了主人的身分,用典浑成,实在也算得是副佳联的。


也有一些名胜地方的对联,只见之于前人笔记,到了该地,却找不到的。我读过一副南京玄武湖的对联,甚为欣赏,联云:


憾江山石头,抵不住仙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韵;

问湖边月色,照过来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剩水,莺花犹是六朝春。


此联发抒古幽情,写金陵故实,行文飘逸典雅,允称佳作。惜作者已失传。我在一九六二年曾游玄武湖,也找不到这副对联,可能是悬挂这副对联的建筑物早已毁了。
4#
发表于 2007-1-30 0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话怪联

【作者:梁羽生】


  看了百剑堂主谈对联的文章,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二十四年前,清华大学的新生入学试,国文一科的试题中有一条是对对联,以“孙行者”三字命对,有一个学生对“胡适之”,一时脍炙人口。以胡适之去对善变的齐天大圣,那确是妙不可言。但论字面的工整,却不如另一个学生所对的“祖冲之”,以“孙”对“祖”,以“行”对“冲”,以“者”对“之”,简直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妙对。祖冲之是南北朝时代的大数学家,他是全世界第一个将圆周率的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比其他国家的数学家要早一千多年!(按: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三.一四一五九二六五,比现在通用的三.一四一六还精确。)
  

  那回的事还引起不大不小的风波,当时正是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矫枉过正,许多人攻击清华大学不应该要学生对对子,出试题的人是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他解答出这条题的理由是:对对子最易测出学生对中文的理解程度,因为寥寥几字,已包含了平仄虚实的用法。而且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色,用其他国家的文字,绝不能做出对联来的。他的解释一发表,风潮也就平息了。
  

  中国有许多绝妙的怪联,说来颇有趣味。广东的何 ? 如就是做怪联的能手,例如“有酒不妨邀月饮,无钱那得食云吞。”“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等真是匪夷所思,“云吞”本来是个名词,他却拿去对“月饮”,“法国荷兰比利时”连接三个国名,他却拿去对一句旧诗,看来风马牛毫不相及,但却对得那样字面贴切!听一些老前辈说,何 ? 如为人非常风趣,有一次他随众人闹新房,有人以“天”“地”二字要新娘造句,要天字行头,地字收尾,新娘迟迟未答,他老人家冲口而出道:“天光你重摩人地”,众人大笑,于是纷纷退出新房,让新娘领略“天光你重摩人地”的滋味去也!
  

  马君武先生在做广西大学校长时,热心提倡桂剧,名伶小金凤就是他的乾女儿。马君武其人老尚风流,当时颇招物议。他卜居桂林环湖路,在宅门自撰一联道:“种树如培佳子弟;卜居恰对好湖山。”有人给他每句加上四字,成为:“春满梨园,种树如培佳子弟;云生巫峡,卜居恰对好湖山。” ? 来当时桂林设有“特察里”(妓院),在象鼻山下,恰好对正马君武的住宅,下联就是用这个“即景”来调侃马君武的。
  

  马君武死时,小金凤挽他的联也颇为传诵一时,联云:“抚我若亲生,慈父心肠,大人风度;现身而说法,桃花旧恨,木兰新词。”上联表出她是马君武乾女儿的身份,下联“桃花旧恨,木兰新词”则是指欧阳予倩所编的两部新桂剧:“桃花扇”和“木兰从军”。小金凤就是演这两个戏出名的。传说此联为桂林名士龙某所拟。
  

  敌伪时期,梁鸿志和吴用威是出名的大汉奸,有人嵌他们二人的名字成一联道:“孟光轧妍头,梁鸿志短;宋 ? 吃败仗,吴用威消。”“夹硬”把“梁鸿志”和“吴用威”的名字拆开来用,变成“梁鸿”之“志”与“吴用”之“威”,也真是想入非非。
  

  解放前我在广州见过一付春联道:“胡混混全凭两度;戆居居又过一年。”也颇有趣,道出了当时一般人的生活情况。
  

  近来本港报刊颇兴怪联,某报的“副刊上”就时有佳作,例如“怕热最宜穿短裤;论功还欲请长缨。”“水紧一声齐走鬼;风飘万点正愁人。”“赤柱有食兼有住;汀洲无浪复无烟。”“徒令上将挥神笔;惯见霸王搭电车。”“白日放歌须纵酒;黑灯跳舞好揩油。”“西山白雪三城戌;南国红眉七镬开。”等以一句香港俚语来对一句古人诗句,甚为有趣。只是“白雪”“红眉”一联,似稍嫌轻薄也。
5#
发表于 2007-1-30 01: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华犹剩未残棋

【作者:梁羽生】


    聂绀弩逝世时,我在澳洲雪梨,从报上得知他的不幸消息,便即写了一副挽联,寄给北京《文艺报》(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刊出),悲怀难抑,下笔匆匆,工拙不复计矣。联云:

  野草繁花,香岛难忘编后话

  微醺苦酒,京华犹剩未残棋

  聂绀弩的年纪比我大得多,我读中学的时候,他已是享有盛名的作家了。当时(一九四○年)他在桂林编《力报》副刊,我刚进桂林中学,给《力报》投稿,蒙他取录,但未见过面。“正式相识”是十年之后的事。他担任香港《文汇报》的总主笔,我编大公报》的副刊,那时方始经常来往。经常来往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嗜好——围棋。围棋一下,往往不能自休,他每天要写一篇《编者的话》,也往往因为下棋耽误,要报馆打电话催他回去写。不过他这《编者的话》却是别具特色的,是杂文式的时论,后来辑成《海外奇谈》、《二鸦杂文》等等在香港出版。

  他的杂文师承鲁迅,某年鲁迅忌日,他“以《野草》中数文意为诗八首”,其一的题词有句云:“野草浅根花不繁,朝遭践踏暮芟删。”上比的“野草繁花”云云,即反其意而用之,言其将野草式的杂文在香港发扬也。一九六二年我做客京华,他曾挟围棋来访,一局未终,即因临时有事作罢。“微醺苦酒”句出自他的《淡淡的血痕中》题诗,“苦酒微甘酌与人,非醒非醉但微醺。”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5-26 01:56 , Processed in 0.04470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