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89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西陆转贴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8 13:5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联:纸灰飞作白蝴蝶;
下联:百户变了红蜻蜓。
吴门有百户,衣红袍赴亲宴。坐客厌之,嘱优人铁爆仗者笑之。适演考试事,出对云:“纸灰飞作白蝴蝶。”还对云:“百户变了红蜻蜓。”

上联:三个铜钱贺喜,嫌少莫收,收则爱财;
下联:两间茅房待客,厌穷别来,来则好吃。
明某人家办喜事,其友素喜相诌,以三文钱为贺,并书上联,某人照收其钱,亦回下联以敬之。

上联:剃刀虽利,难伐千年古木;
下联:灯花本微,能烧万里苍山。

上联:凡竹无心,爆竹偏从心里发;
下联:百花畏火,灯花专向火中开。

上联:三十功名尘与土;
下联:六四易卦凶和吉。
上联出自宋岳飞《满江红》词,下联引俚语。

上联: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新联:018545810。
凤凰卫视今年征联所得,新联一为澳门电话号码,开始主持人以为是开玩笑,应联者便打此电话至热线,方才知道确有此巧事,一时传为趣谈。

上联:从前春夏秋冬都在陪我;
下联:如今东南西北哪去找你?
横披:三缺一。
某地四翁常以麻将相聚,后一翁逝世,三翁共做此挽联以吊。春、夏、秋、冬、东、南、西、北皆为麻将子。

上联:奴妾已为孤寡,哭你同鬼开暗杠;
下联:人家都是成双,叫我与谁大碰对;
横披:单吊苦。
某夫妻皆嗜麻将,其夫死后,妻子作此联挽之。

嘉兴一老布衣,平时自号清客,书门对一联云:“心中无半点事,眼前有十二孙。”其邻人嘲之,续其下曰:“心中无半点事,两年不曾完粮;眼前有十二孙,一半未经出痘。”见者皆笑。

东坡与佛印说:“古人常以僧对鸟,如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云:‘时闻啄木鸟,疑是扣闷僧。’”佛印曰:“今日老僧却与相公对。”盖讽东坡为鸟。

------------------------------------------------
作者:铃木未摘花
2#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4:01:25 | 只看该作者
上联:雪塑观音,一片冰心难救苦;
下联:雨淋罗汉,两行珠泪假慈悲。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尊严。
绍兴蕺山戒珠寺联。

上联:一粒沙子万斛珠;
下联:半湾湖水千江月。
郑板桥题沙湾联。

上联:复瘦乞德人间渡;
下联:竹叶青胆药中王。
此联上下联皆言“蛇”,而不着一“蛇”字。上联指非洲桑给巴尔的许多内河,有一种叫“复瘦乞德”的蛇摆渡,一次能拉动一般载几十人和几百斤物品的渡船,而且很安全;竹叶青蛇乃一种毒蛇,其胆是有名的药材。

上联:霜降如小雪;
下联:春分不大寒。

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蓬似小雪;
下联:今晨小暑,雨水池塘更清明。

上联: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
下联:言词谦谨,诙谐语调警讥谗。

上联: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
下联:朝中宰相,一手可以遮天。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颇有争议的人物,经常为时人所讽,此联为他一次以门口所贴之门神为对,时人对以下联讽刺之。

上联:红缨帽子京城式;
下联:绿缎袍儿宰相风。
此联还是讽刺李鸿章的,李鸿章一次赴宴,旁座一人故意指着一绿头苍蝇咏此联,盖因红缨帽、绿缎袍是清官员的之装束,而宰相风则指李鸿章了。此人又蓄有髯须,吟罢便得意的捋须看着李鸿章,李一见也指着已经停在碟子上的那苍蝇说道:
上联:手捋胡须充大老;
下联:口哼吟咏假诗翁。
众人一见不由大笑,那苍蝇停着的时候正是不停拿前足捋触须,口中嗡嗡也恰如吟咏诗歌。于此亦见李之捷才。

上联:八旬老太不是人,南海观音下凡尘;
下联:三个小儿都作贼,西天盗桃献母亲。
由古逆挽诗演变出的一幅对联,盗桃对观音都是动宾短语。

上联:卫灵公遣公冶长祭泰伯于乡党中,先进里仁舞八佾;
下联:梁惠王命公孙丑请文公在离娄上,尽心告子读万章。
上联之《卫灵公》、《公冶长》、《泰伯》、《乡党》、《先进》、《里仁》、《八佾》,均《论语》篇名。下联之《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尽心》、《告子》、《万章》,均《孟子》篇名。作者将其串组成联,令其语带双关,徐珂谓有“钩心斗角”、“鬼斧神工”之妙。联中“公”虽四次犯重,因受篇名限制,无从替换。

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一个举人名叫萧燧。其人才思敏捷,不畏权贵。一年,他看到新会县有一巨族面前,贴了一幅炫耀门第的对联:
上联:巷有几人?举贡、监员、进士;
下联:家无别业:诗书、礼乐、文章。
萧燧见他们如此不知羞耻,便挥笔改写了对联:
上联:巷有几人?化子、舞蛇、弄术;
下联:家无别业:琵琶、绰板、三弦。
这样一改,把那样高贵门闾给贬低了,使他们哭笑不得。
萧燧的春联写得好,每年的春节他的对子才贴在门上,便有人抄去了。有一年的除夕之夜,他便写了一幅对子贴在门上:
上联:福无双至;
下联:祸不单行。
那些大户人家的文人照例站在他的门外守候,哪知,等了大半夜,原来是这么两句不吉利的话,没精打采地溜回去了。
等这些人走了之后,萧燧才拿了纸笔出来,慢慢地把对联改为:
上联:福无双至今年至;
下联:祸不单行昨日行。
第二天,那些大户人家的人们经过他的门前,才知道被萧燧捉弄了。可是,又无话可说,只得以后不再搞“文抄公”的活动了。

----------------------------------------------------
作者:铃木未摘花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4:07:13 | 只看该作者
我本一片慈悲,有时黑面做埋只系收磨恶鬼;
你若十分诚敬,如被红须扭过何妨直禀神灵。
   何淡如题观音大士醮棚。
 
不怕红毛鬼,最怕白鼻哥,搬是搬非,两面刀弄出这般戏本;
先杀黑心妇,后杀蓝面妾,硬桥硬马,周身胆方为盖世英雄。
   何淡如题某戏棚。

滚滚江山,只为大花面争权,国老无能终散局;
纷纷世界,怎得正武生掌印,奸臣尽灭始收科。
   何淡如题广州河南关帝庙戏棚。  

立刻捉拿三只手;
几时失过一条毛。
   何淡如题佛山某“更练馆”,职责擒拿窃贼。

天随子;
陆放翁。
上联为晚唐诗人陆龟蒙号;下联为宋诗人陆游字。

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载见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目上,该遗书记录12副春联,此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门联早240年。
敦煌遗书斯坦因0610卷联句,以证唐代春联,值得重视。敦煌遗书所录如下:
            岁日:三阳始布,四秩初开。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回始,四序来祥,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曰: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回(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邪,瑞燕解呈祥。
    立春回(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
    回回故往,逐吉新来。
    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鸡回辟恶,燕复宜财。
    门神护卫,厉鬼藏埋。
    书门左右,吾傥康哉。

敦煌卷子的这些联句分为两束,分别录于“岁日”和“立春日”下。这恰合于春联的岁时特点。一句“书门左右,吾傥康哉”,更是点明要旨——录这些联句为哪般?它是书写桃符即春联的稿本。联句里又多有至今仍为春联所习用的词句,如“三阳”、“四秩”、“始调阳”,在新春新岁到来之际,人们愿意表达对于岁月四季的关注;“五福”、“富贵”、“庆寿”、“呈祥”,如今仍不乏民俗生命力。历来的春联体现古代年俗的主题,可概括为两方面:驱邪与纳祥。敦煌遗书所录联句,也正是辟邪除祸和福庆呈祥。
  
卖康梁而宠倖位,抚山东,督保定,直入内阁,十数年立地顶天,居然豪杰,谁不说龙腾沧海;
抗孙黄以作总统,先临时,后正式,旋改国号,一片心称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鳖入紫泥。
挽袁世凯联。

四川通江平溪五童坝文生朱制堂庆六十晋二华诞,张筵庆贺,胜友云集,高朋满座。楹联高手李善济也登门作贺。朱制堂祈写楹联,李不加思索,信手写出一联:
吾老矣,黄卷何为,但做个海燕秋闲,君苗试罢先焚砚;
尔勉哉,青云作伴,直赶上樱桃春宴,温公年少一簪花。
  联语以朱制堂的口吻说话,用《晋书.陆机传》中「弟子云尝与曰:『君苗(崔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的典故,表明自己年老无为,希望儿子继续努力,要像温公(司马光)那样早登黄甲。用典贴切,自然,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四川巴中县出了一个自称「大王」的贼,他有位行医的父亲,因儿子当了反贼且出逃在外。他父亲找到了山寨,「大王」叫父亲马上离开,免受杀头之罪。父亲不得已,只好回去,路上边走边想,出一中药联云:
大王不留行,千里云封六月雪;
何解苦念子,独摇寒水一枝篙。
  联中的大王是大黄别名。不留行,即王不留行。千里,即千里光。云封,即云风。何解,即蛤解。苦念子,即苦栋子。独摇,即独摇草。寒水,即寒水石。一枝篙,即一枝蒿,以及六月雪,以上均中草药名。

宋光禄卿巩申巴结上司,常要贡献礼物。王安石做宰相时,每逢生日,朝廷官员献上颂诗,和尚道士奉念功德经祝寿,一班差使、警卫们都用笼子捉了鸽子等鸟放掉,称为“放生”。巩申不会写诗,又不会念经,也就用一只大鸟笼捉了许多鸟放掉,恭敬地祝寿道:“愿王相公活到120岁。”
当时恰巧戍守边疆某将帅的妻子生病,有个虞侯割下屁股上的肉投入中药奉献。
有人就依据上述两件事写成一副妙对:“虞侯为院君(大将大官的夫人)割股,大卿与丞相放生。”

王辅云字勾,人长得很瘦但穿着讲究,朋友戏称他“风流骸骨”。
北宁崇宁癸未年,在金陵府召集所有官府婢女,有一位也长得精瘦,府尹朱世昌见后,对旁边的人说:“你认识这‘生色骷髅’吗?”旁人说:“认得。这人雅号正可与王勾相对。”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文学家宋祁撰写《新唐书》时,喜欢用冷字僻典。有一次,欧阳修知道宋祁要来作客,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宵寐匪祯;
扎闼鸿庥。
  宋祁看了几遍,不解其意。欧阳修笑着解释说:「夜梦不祥,出门大吉。」宋祁说:「你为什么不直说呢?」欧阳修说:「我这是学你修《新唐书》的笔法啊!」宋祁听了,满面羞色。

王禹偁,字符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文学家。七八岁能诗文。毕文简任太守时,闻知他的才名,想亲自见他一面,探个深浅。他得知他家是以磨面为生的,就请他到府第,以磨面为题作副对联。王禹偁不假思索,随口吟道:
  但取心中正;
  无愁眼下迟。
  毕文简称奇,留他给官家子弟讲学。王禹偁,字符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文学家。七八岁能诗文。毕文简任太守时,闻知他的才名,想亲自见他一面,探个深浅。他得知他家是以磨面为生的,就请他到府第,以磨面为题作副对联。王禹偁不假思索,随口吟道:
  但取心中正;
  无愁眼下迟。
  毕文简称奇,留他给官家子弟讲学。

乾隆年间,海南儋州有位神童,名叫李国士,七八岁能吟诗作对。一天,他手里拿一个葫芦,和父亲在菜园里。此时黄进士路过,便对国士说:「我出一联给你对好吗?」国士毫不犹豫地说:「请出联。」于是黄河清念道:
  刈葫芦,存青根,爱带小子;
  国士看到菜园里的韭菜,触景生情,出下联:
  剪韭菜,去黄叶,可怜先生。
  黄河清虽受到国士的奚落,仍对国士的对句啧啧称奇,又出一联曰:
  风吹李木折;
  这一联「李」字带有嘲讽之意。
  李国士回答对:
  日晒黄河干。
  黄进士听罢,说道:「妙对!妙对!」

清同治甲子年四川督办乡试的两位首席长官,大摆架子。县上送“礼金”请其前去发试卷监考,两学官的手下人以礼金银子“秤星过平,不足斤两”为由退回;县方即补足呈上,他们又以银色不足退回,县方又加色送上。到了发题纸(试卷)时,题纸却仅九十五帧,竟有试士得不到题纸。有人气不过,撰联讥诮之:
题纸发来九五扣,
门包退出两三回。
讥讽监场官必是账房出身,连题纸也要取用折扣

清时江西官场腐败,有势力有财力而善于活动者(相当于“买官”),一人身兼数职,而清正之士欲觅一位,难于登天。失意者,贴了一副联语于官署内:
有甚心儿,须向别处去;
无大面子,莫到这里来。
此联写出旧时代官场的实况,堪称地道大白话,老实语。

清王朝宗室双富,别号“士卿”,是个贪赃腐败的小人。他任职时,敲骨吸髓,盘剥百姓。有人赠一副“士为知己,卿本佳人”的对联给他。此联巧用集句隐字法,上联用《战国策》中的“士为知己者死”句,而隐去了“死”,下联取自《北史》中的“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句,而隐去了“作贼”。对联表面上赞扬双富,实则骂他戕害百姓,死期临头。

明朝时山西某知县名向辰,不准民间用“向来”“向日”等字样,且劣政污迹甚多。曾有一位秀才,有意作一嵌名联曰:
向来想做好官,呈清字难哉,而今目炫宝山,试看腰贯满缠,得意便思骑鹤去。
辰下居然富宦,喜老夫耄矣,转瞬魂归阴府,请问地皮刮尽,到头还有几张存?

南宋文学家潘方,自小天资聪颖,时有「神童」之称。
  潘方七岁那年,与先生在私塾庭院里散步。先生见院里梅竹相间,景色极佳,突生即景作诗试探之念。于是先生要潘方以竹海为题作联。  潘方想到竹子从春笋破土而出,成材后,因中空价格便宜;梅花虽然雕谢,但仍散发出一股清香,即成一联;
  竹才生便直;
  梅到死犹香。
  此联切情景,寓有生活哲理,此联之独特,颇受塾师的赞赏。

清朝统治时期,各级政府官员都劝民息讼,无论有多大冤屈,总要百姓忍之又忍。然而事实也表明了打官司确实是:「八字衙门大大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光绪年间,璧山县东门外,进城的大路旁竖立一块大石碑,碑上刻有一副诫讼联云:
  虽健讼岂无几串花销,倘从格外生枝,气死猴狲恚死狗;
  能吃亏自有一些果报,何必官前讨好,赢来猫儿卖了牛。

朱轼,字若瞻,号可亭,江西瑞州(今高安市)人。清康熙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是干隆的老师,被譬为「帝师元老」。为政诚朴清正,深孚众望。
  清康熙二十四年,时年廿的朱轼上京应试,主考官见其文章高人一等,便与他以当天刮风下雨为题面试,应对出一下联:
  满天风雨,洒下千条万线,流去东之广,西之广,南之广,湖流两广,登岳阳楼,览五百奇峰,观山、观水、观日月,宇宙一眶。
朱轼沉思片刻,对出上联:
  一个儒生,读完四书五经,中得解而元,会而元,状而元,连中三元,入翰林院,掌十八学士,为家、为国、为君王,公卿百代;
  主考官一听,内心称叹不已,他欣赏朱轼的年少才俊,且才思敏捷,抱负不凡,是个大有作为的人才,即取为头名进士。

清光绪年间,有一穷书生赴上义圩,在一小店里要了两碗酒和一碟乌黄混合的炒豆,自斟自饮,即景生情随吟曰:
  上上义圩,饮冷烧酒,食乌黄豆;
  此刻正巧有一秀才本是善县大岚人,因舅父无后,来上义给舅父做养子。为求功名他迟迟未婚,年近卅方考取一秀才,在原籍大岚娶妻,刚生一子。略一思索,便笑道:「鄙人有一联可与先生相对。」书生一听忙请念来,秀才吟道:
  归归善县,娶嫩老婆,生大小儿。
  秀才吟罢,众皆拍手赞此联对得工整、诙谐,妙趣横生。

从前,有对夫妇,家境贫寒,为了生计,经常举债度日,面对生活的困境,夫妻俩却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毫不颓丧。
  一日,债主又上门索债,等债主走了之后,妻子微微地叹了一口气,顺口吟出一联:
  为讨债,为还债,无债不来;
  丈夫听了后,觉得妻子甘心与自己做贫寒夫妻,真是难得。只是自己既无祖业可继,又没有机会获得一个足以养家的职业。与妻子清贫相守,不论好坏,不管善恶,也是一段割舍不了的缘分!想到这些,丈夫情深意切地对出下句:
  是善缘,是恶缘,有缘相会。
  夫妻俩从此谨记这副对联,感情更加笃深,这对联亦在当地广为传知。

梁同书是清朝乾隆、嘉庆间著名学者。嘉庆十七年,梁同书九十岁,梁夫人九十一岁。如此高龄,而夫妻齐眉,当时传为盛事。诗人张向莱特撰联祝寿,联云:
人近百年犹赤子;
天留二老看玄孙。
“玄孙”,曾孙的儿子。上联称颂二位老人的品格,年近百岁了,仍保持着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下联祝愿二位老人长寿,好享受五世同堂喜看玄孙的福分。下联赋天以意志和情感,构思十分巧妙。“赤”与“玄”皆为颜色,尤为绝妙。

清代作家李渔之友张半阉,夫妻双寿,正值中秋,李渔撰联贺寿,联云:
月圆人共圆,看双影今宵,清光并照;
客满樽亦满,羡齐眉双寿,秋色平分。
“秋色平分”,指夫妻双寿,自当平分秋色。此联明白如话,无甚典实,而又清词雅典,无一语不合,可谓善颂善祷。

夫妻双寿联可以是题赠,也可以是自题。清末有个叫谢秋槎的,久在广东为官,七十岁时作自寿联,联云:
无可颂扬,百姓膏脂,未曾染指;
有何欢喜,七旬夫妇,难得齐眉。
上联写德,说自己为官数十年,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只有一点可以自慰,就是清廉自律,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下联写福,说自己年已古稀,但齐眉健在,同偕到老,实为人生幸事。

一副八十岁生日的自题寿联:
八旬举案夫偕妇;
四世同堂子抱孙。
语言朴实,字无虚设,下联更为有趣,其味醇浓。

还见过一副女婿祝岳父岳母双寿的贺联:
天上双星征百福;
人间半子祝千秋。
“双星”,指一对寿星,非指牛郎织女星;“征百福”,享用百种福禄;“半子”,女婿的别称。此虽旧联,今仍可用,特别是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女孩的家庭中,女婿也被看作是儿子。

前路赤炎炎日,试问能行几步?
这里凉飕飕风,何妨暂坐片刻!
佚名茶亭联,此联一问一答,富有召唤力。联语谑而不浮,当出于高手。

----------------------------------------------
作者:铃木未摘花
4#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陈云凤,字笺筠,自号衡岳老人,湖南衡阳县人,是著名革命烈士夏明翰的母亲。
陈云凤出生在一个仕宦之家,父亲陈嘉言,清朝进士,为一代学人。陈云凤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遍览经史子集,熟读诗词歌赋。一天,她的长孙夏德辕从学堂里抄了半副古联,对她说此联尚无人对得好,其联云:
  李太白春夜宴桃李,桃花太红李太白。
  陈云凤看了后,便取来笔墨,对云:
  柳如是良宵攀松柳,松荫如斯柳如是。
  陈云凤用典颇宜,李太白是唐代大诗人;柳如是乃明末名妓,后为江南才子钱谦益妾,善诗画,有《戊寅草》、《柳如是诗》等。

马凌仙,河南灵宝人,听说古驿村有个长者,在阳平街上贴了上联求对,并请对出者吃一题宴席。这上联是:
  南阳平,北阳平,阳平集,三阳开泰;
  马凌仙闻知这一消息后,忙赶往阳平街,只见许多人苦无佳思。这时马凌仙不慌不忙,提笔一挥而就写出下联:
  东古驿,西古驿,古驿滩,五谷丰登。
  下联对得无懈可击,那位长者也兑现承诺

丘玖华,广东梅州人,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执教云岭斋。一天,他出了上联请学生应对:
  竹尾虽短,高屋焉能可架?
  此联内含当地竹沟、高屋寨二村名,弄得学生一时无法应对。后经老师再三启发,一名学生对出:
  长滩不短,井潭究竟多深?
  下联亦含当地二村名,长滩与井潭寨。由于丘先生教导有方,云岭斋学生考中举人一名,秀才八名,丘先生的教绩在当地有口皆碑。

湖南祁阳陈寿年曾主考江西乡试,考期恰逢大雨。有人以下句呈阅:
  大雨滂沱,洗尽街衢迎学士;
  这句话意为欢迎,恭维已极,其实是要试主考官的才学。陈寿年自明此意,忽闻雷声,提笔答曰:
  一声霹雳,打开天眼看文章。
  众文士见后,皆为之叹服,不敢小看这位主考官了。这也算是科举时代的一则佳话。陈寿年性好山好水,着有《五岳志》一书传世。

清咸丰壬子四川会理举人吴小峰,晚年自称「觉道人」,不愿出仕谋官,以书画联自娱。他听说城西的皈依寺(又叫西来寺)尚缺少对联,便想为之撰联。这日吴小峰与友人在书斋作画,又言及此事,吴小峰边品茗边沉思,终撰成一副长联曰:
  寺外即春城,乱纷纷尽都是争名夺利,醉酒贪花。将莲瓣以化慈航,渡不完这些傀儡。或者梦中聩聩,觉后惺惺,急须向清静禅关,回头忏悔。
  山间多古墓,昏惨惨因莫非滞魄游魂,啼风啸雨。凭杨枝而洒甘露,计难遮无数骷髅。仰然生前茫茫,死时渺渺,还当来压严法界,合掌皈依。
友人拍案叫好。禅中玄机,尽藏其中。

南宋文学家潘方,自小天资聪颖,时有「神童」之称。
潘方七岁那年,与先生在私塾庭院里散步。先生见院里梅竹相间,景色极佳,突生即景作诗试探之念。于是先生要潘方以竹海为题作联。  潘方想到竹子从春笋破土而出,成材后,因中空价格便宜;梅花虽然雕谢,但仍散发出一股清香,即成一联;
  竹才生便直;
  梅到死犹香。
  此联切情景,寓有生活哲理,此联之独特,颇受塾师的赞赏。

早先,读书人最作兴题对对子。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要对诗工整,讲究平仄和押韵。
  有一日,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句歪联:
  「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让童生对。童生们想了半日也没有一个人能对出下联来。
  先生骂了一句:「你们这些废物,看哪个童生先答出来。」
  有一个童生听罢,心想:就以「先生」二字来对。于是他站了起来,说:「先生,我来对。」先生点了点头,童生开口对道:
  「生了死,死了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先生听了,气得半死,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传说很久以前,有位名士叫麦爱新。他见其妻年老色衰,产生嫌弃老妻,欲纳新娇的念头,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
  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其妻看到后,已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提笔续写了下联:
  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这下联中以「禾稻」对上联的「荷莲」,老藕谐音老偶,新粮谐音新娘。

袁枚,字子才,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朝干隆进士,曾官江宁太守,中年弃官归隐,晚年着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但其一生诗文未被搜集传世的很多,尤其是对联,全流失民间。现只凭晚清时一些对联爱好者手抄本中,可窥其才气之一斑。
  太守风清,江左依然迎谢傅;
  先生来晚,山中久已卧袁安。
  干隆五十六年,河西陈省斋先生,继其父任镇江太守。因袁枚与省斋早年交好,乃赠联以贺之曰:
  守郡继先人,问江水长流,剩几个当年父老;
  析薪绵世泽,愿黄堂少住,留一枝此日甘棠。
  黄堂即太守厅;甘棠:《诗经?召南》篇:「加伯巡行南国,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后人思其德,爱其树。」言留德于后人也。

鄢九如出身贫苦农家,从幼年开始,就浪迹江湖以占卜算命为生。光绪八年,九如已是满头皓发,须眉如银丝,因此自诩为「百岁老人」。时得川督骆秉章举荐,慈禧太后赐他为「百岁状元」。他不愿当官,只愿代天巡狩。鄢九如离京一年多,惩治了一些贪官污吏。当他来到山西省,一位制台,不服这个「状元巡察使」,将他逐出制台衙门。
  九如见清朝政治日趋腐败,毅然回到四川,唯饮酒赋诗,寄情于山水以度晚年。后来他游到贵州绥阳县金字山风坎寺,削发为僧,在山门楹柱上书一对联云:
安步当车,试看一路飞花,落混落荫频造化;
回头是岸,何苦两肩行李,为名为利走迷途。
  鄢九如寿享九十三岁,羽化于风坎寺。

王鸿恩(1871—1948),四川省璧山县来凤镇人,前清秀才。他工诗善对,著作大多遗失。
  王鸿恩二十四岁入学,乡、会试均居前列,正准备进京院试,忽报「停科举、办学堂」,一下子打破了他「三元及第」光宗耀祖的好梦。归得家来,闷困了数月,无以遣怀,题书一副长联,以抒发怨气。其联云:
  小场鏖战十余载,幸头二号者三,幸双堂号者三,只冀三级连升,集千百国衣冠,以来王来享。谁料遭逢蠖屈,屡叹坎坷,我朝廷改办学堂,事兴校舍,到今县考过,府考过,院考不过,呜呼已矣,老童生泮水莫游,命竟何如,运竟何如,致令斯文终扫地;
  尔室潜修廿四年,尚词章居其一,尚记诵居其一,方期一篑完毕,统五大洲疆宇,而悉主悉臣。讵知困顿龙,空谈经济,袁宫保易赓科目,概废贡辕,自此乡试停,会试停,殿试并停,噫嘻危乎,迂夫子翰林休想,名也难就,利也难就,还须搔首仰问天。

清末翰林王倬,四川省璧山县人,他为某地知县时,西郊李员外有女,深居绣阁,足未越户。一日,同村汤姓公子,因途经李宅外墙,偶见出墙红梅,流连观赏。殊不料被员外瞧见,怒骂不止。那夜员指责女儿不贞,其女一气自缢身亡,员外将女儿尸首连夜置于汤氏祖墓前。
  县太爷亲临现场,令仵作验尸,随即传汤家公子到案。汤公子作联曰:
常处绣阁深闺,黑夜焉知汤墓?
连经宵风霪雨,香勾未染路泥。
  王县令听罢,转问验尸仵作:「死者可曾穿鞋?」「穿绣鞋一双,底面未见泥尘污染。」于是真相大白,乃判李员外移尸诈祸,治诬陷罪。
  香勾,即指古代妇女的小脚。  

--------------------------------------------
作者:铃木未摘花  

5#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4:20:21 | 只看该作者
台湾人的讽喻联一个:
上联:班定远,张文远,王任远,持策何须用远近论;
下联:孙二娘,赵五娘,杜十娘,看来都有些娘儿腔。
班定远,即东汉名将班超;张文远,即三国曹操大将张辽;王任远,台湾现任立法委员;孙二姐《水讲传》人物。赵五娘,《琵琶记》中女主角。杜十娘《传古奇观·杜十姐怒沉百宝箱》的主角。嘲王任远联,远近论就是指吕秀莲的台湾大陆是远亲近戚关系论。‘娘儿腔’隐射是附和吕秀莲的言论。

6#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4:25:49 | 只看该作者
一天督管四省学区的刘督学,到桂平来巡察,听说武林学生中有才华不凡者,随即传见武林学生,并出一上联,以考察他们的真才实学。上联题意欲显示一下督学的身份和权威,其联云:
  一叶轻舟,冲破横江巨浪,任游东边广,西边广,湖边广,总督四广,上岸登罗浮,览四百名峰,观山观水观日月,俯仰中原;
朱芳辉略一思索,随即挥笔出下联:
  七管狼毫,可写大块文章,能中解之元,会之元,状之元,连捷三元,荣升入朝廷,拜十八学士,为国为民为天下,功勋世界。
  刘督学看后,连连称赞「奇才」。


  贵州省是鸦片烟流传最早的地方,因其地士质肥沃,适宜罂粟生长,农民纷纷弃谷种烟。民众也渐渐吸毒成癖。到了清同治年间,孙其正来任绥阳知县时,深入民间察访,许多大户人家,士绅子弟因吸鸦片而倾家荡产,沦为乞丐,娼妓、盗贼,毒瘾发作,贫病交加,猝死街巷沟渠。孙其正目睹此景,便在城隍庙设立「劝业戒烟房」,专收容那些因烟瘾失业者,劝其戒毒就业。并在戒烟房的大门上张贴一副对联云:
夺命一枝枪,莫从身世萧条思量被暖香温日;
传灯三道火,好把脂膏爱惜准备油干草尽时。


  清末,江南附生赵修亭游学贵州,逾年未归。家中尚有七旬老母,二十新妇,竟拋之不顾。母因念子常泪湿衾枕。陈氏修书附联,托入黔经商乡人捎去,联云:
高堂幸平安,无言但劝归期速;
新妇怜衾冷,有泪多从别后弹。
言简意深,情何依依。


  张大羑,清干隆时山东庠生,屡困场屋而后荡迹江湖,至湖北襄阳宿旅驿中,夜梦关圣帝君,乞撰对联,以咏其生平。张生感帝亲索联词,遂挥笔立书联曰:
数定三分,扶汉室削吴吞魏,辛苦备尝未了定平生事业;
志存一统,佐熙朝伏寇降魔,威灵丕振只完成当日精忠。
  张大羑醒后,梦中情景历历在目。
  湖北荆襄地区,不少地塑有关公神像,但庙小而无联。张大羑游历到此,深感遗恨,乃为之题联云:
生何氏没何年,盖佛可考也;
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乎?
联语朴实,写情逼真。


  四川璧山县,两面环溪,一条大街由南穿北,大路直通合州等地。在清末时,为璧北的商旅要镇。北面场口尽头有座桥,名曰狮子桥。桥头屹立一栋土木结构楼房。这并不是哪家显贵之住宅,而是乞丐的「栖留所」。这「栖留所」的始建时间已无从考证。不过是光绪初年,由胡安铨翰林领头出资建造的。那时,四川百姓惨遭兵灾之后,相继瘟疫饥荒,胡翰林有怜于斯,乃扩修「栖留所」并亲题大门匾额「栖留所」三个颜体大字。同时还书题一联,镌刻于大门楹柱上。其联文云:
吾何修而夏屋渠渠,念若辈穷困颠连,疲癃残疾秃独孤寡,曩与吾父居者;
彼怎禁此冬日烈烈,为我行糜粥饮食,喑聋跛瘸短折侏儒,各以其器饲之。


民初,某文人贪酒而厚颜,常效法五柳先生乞诸邻而饮之。一日傍晚,酒兴勃发,而囊中一文不名,亟出访友,以解酒荒,及至一友家,叩门。
主人问:“谁?”
客应:“我。”
迎入内。主人问:“何来?”
客答:“特访。”
主人寒暄:“君可安?”
客应:“弟托福。”
主人呼仆:“两盏香茶。”
客急止之:“一壶好酒。”
主人知其嗜杯中物,笑而许之。对酌至更深夜半,客愈饮愈豪,不思归去。
主人逐客:“夜深君可去!”
客摆手:“天亮我方归。”
主人益不耐:“盘中无菜无肴。”
客曰:“厨内有鸡有肉。”
主人又曰:“灶下小童皆已睡。”
客曰:“房中老嫂尚未眠。”
主人倦甚:“在下已倦,客人难留。”
客佯作不知:“绍兴既完,高粱亦可。”
主人笑而讥之:“十足穷文人,专图白食。”
客答:“真正老酒鬼,最喜黄汤。”
主人指钟催客:“西洋自鸣钟,十二点三刻。”
客对:“东栈花雕酒,廿八两一瓶。”
主人愤极:“妄念抽丰,看我愿意不愿意。”
客摇头晃脑:“开怀畅饮,管你舍得不舍得。”
如此厚颜之人,让人哭笑不得。


20世纪中叶,北京法源寺遍植丁香树,有“香雪海”之誉,骚人墨客多爱于此流连吟赏。1924年春,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京,徐志摩陪同游览法源寺,竟在丁香树下作漏夜吟诵,一时传为文坛佳话。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流亡日本,除阅读经史外,常研习书法。有一段时间受陈师曾集古代词联启发,又沉醉于集句联,后在联界颇具影响。梁启超曾将徐志摩上述作诗吟诵佳话集宋人词句成联,认为所集之联最能体现诗人性格,并郑重其事地用北魏体书于八尺长的巨幅宣纸上赠予徐志摩。其集句联云: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
集句联能如此自然天成,气韵隽永,堪称大家意象,且书法亦为上乘之作。梁启超在其著述《饮冰室诗话附录》中也说,此联为自己平生集句联的最得意者。


清嘉庆六年,浙江巡抚阮元在杭州西湖孤山建诂经精舍。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经史人才的专业学府。阮元为诂经精舍撰题一副对联:
公羊传经,司马记史;白虎论德,雕龙文心。
联语嵌入《公羊传》、《史记》、《白虎德论》、《文心雕龙》四部名著,点明了诂经精舍研究的内容是联中所嵌“经、史、论、文”,鼓励后生学者写出如同四篇名著的传世佳作来。此联妙在嵌入的名著及其作者,恰含“羊、马、虎、龙”四种动物,平添几分情趣。


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纷纷声援北京学生。上海跑马厅悬挂了这样一副对联:
哪有心神看跑马;正应筹策补亡羊。


点金术,一触即发
回头路,三思后行


  横刀跃马,曾显赫中原的吴佩孚,惨败后逃亡四川。一九二七年,范绍增培其游览大足县城北的高庙子。吴佩孚向来好以「儒将」自居,他边走边吟诗,游到一楠竹林边,雅兴顿发,当即令人取来白绸一匹,挂于墙上,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书成《大竹歌》一首。
  吴佩孚一向以画竹颇为自得,常以「不是郑板桥,胜似郑板桥」自诩。当时范绍增恳乞赐联画一幅。吴佩孚即在一块白绢上画上《海上生明月图》,并题联于侧云:
海大有真能容之量;
月明以不常满为心


  一九二七年,吴佩孚被北伐军彻底歼灭之后,潜至川东云阳,川东军阀杨森盛情款待,同时也有不少社会名流、豪绅地主拜谒献媚。当时云阳县有一个老贡生,题写一联相赠:
几度见蓬莱,略知深浅;
再举撑天地,立定方圆。


有位富翁,原只是衙门跟班「堂勇」出身,但其仗公务之便,大肆敲诈勒索冤民钱财,起家致富。这年富翁寿满六旬,大开筵席,还特别请了一位老秀才,为他当场书写对联,庆贺祝寿。老秀才深知此翁的生平所为,于是当众提笔挥毫:
耀武扬威,英雄手执竹猫板;
惊天动地,豪杰头戴野鸡毛。
  富翁看了大喜,把此联悬挂中堂。有识墨者一睹了然,只不过是一名「吼班」而已。


  李成基,字遂也,前清秀才,四川省璧山县人。一天,富户覃日久,新任东川团总,有人奉迎献媚,送他一卷苏画。其画几只燕子在桃花林里,穿梭飞逐,栩栩如生。覃团总爱惜非常,但图画中无题字,经人荐举,执礼晋谒于李遂。李秀才素知覃之为人,乃题七字对联云:
桃花嗜笑非无故;
燕子矜飞太自轻。
  联语含蓄,对仗工整,皆有所指也。


  晚清时,成都有一位书生,好游览。一次,他游罢孝女坊、舍身岩、峨眉山、雅安县、成都纱帽街、天王坝、洗脚滩,沿江而下,览大足石刻后再去南川县(谐音难穿鞋)。归来后,父亲问:「游了哪些地方?」他口占一联曰:
孝女舍身,蛾眉雅安纱帽;
天王洗脚,大足难穿草鞋。

---------------------------------------------------------
作者:铃木未摘花
7#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5:26:20 | 只看该作者
南宋文学家潘方,自小天资聪颖,时有「神童」之称。
  潘方七岁那年,与先生在私塾庭院里散步。先生见院里梅竹相间,景色极佳,突生即景作诗试探之念。于是先生要潘方以竹海为题作联。  潘方想到竹子从春笋破土而出,成材后,因中空价格便宜;梅花虽然雕谢,但仍散发出一股清香,即成一联;
  竹才生便直;
  梅到死犹香。
  此联切情景,寓有生活哲理,此联之独特,颇受塾师的赞赏。
------------------------------------------------
"潘方想到竹子从春笋破土而出,成材后,因中空价格便宜....."
这故事很不合理,联意是叫人要学习它们把持操守,竹竹之向上,怎么会联系到中空上,纳闷...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5-3 14:32 , Processed in 0.04202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