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10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警策楹联撷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9 22:4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韩杰
-----------------------------
   楹联又叫对联。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带有警策、哲理的对联,十分深刻,充满思辨,发人深省。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此联写木炭,但又说出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何须有路寻无路
   莫道无门却有门
   此联充满着人生哲理的思辨,尤其是“莫道无门却有门”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让人深思与品味,意蕴悠长。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书有两种,一是书本,二是社会。社会是本大书,从无字句处读书便是阅尽人间沧桑,方知学海无涯,世间百态。此联妙哉。

   成名每在穷居曰
   败事多因得意时
   充满着辩证法,也道出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识破人情知纸厚
   踏遍世路觉山平
   人情薄如纸,世路险如山,历经沧桑才会有此深感。用“知纸厚”,“觉山平”夸张反衬“人情”之淡薄,“世路”之坎坷。

   人心若路直行好
   世事如棋宽着高
   说的是做人要行得正、做得端,莫生歪心。对事要宽宏大量,往宽里行,讲出了做人处世之道。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
   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此联和上联有异曲同工之处,做人要大度为怀,吃亏是福,容纳百川,方见潇洒。

   纸上得来终觉浅
   心中悟出始如深
   此联道出了认识的升华和飞跃,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看似浅显,实则深沉,是实践得出的真谛。

   无易事则无难事
   有虚心方有实心
   “易”与“难”,“虚”与“实”既对立又统一,事物往往就是这样正反相承。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这是清朝嘉庆年间进士姚元之题撰的一副对联。谈的是淆享受的愿望,往往适得其反,要审时度势,立高眼界躬身而行,才能窥见希望的坦途。此联不愧为一精妙格言。

   水惟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极天
   此联有要成大器必须不耻下问,谦虚好学之含意,用“水”成“海”与“山”极“天”比喻,形象生动,理在其中,给人以不断进取向上之启迪。

   兰有群清,竹无一曲
   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这是清朝光绪皇帝之师翁同龢写的对联,联言简意赅,清新俊逸,然而意味深长。尤其是“竹无一曲”道出了做人应追求的品格。

   诗堪入画方称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
   此联不但说出了做诗的诀窍,也讲了生活能淡泊、清贫、廉洁是做个好官的根本。

   人激志则宏
   水激石则鸣
   道出了“困”则思奋,精图励志的物性事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9 22:47:44编辑过]

2#
发表于 2006-10-13 01:52:58 | 只看该作者
有些通,有些不通,有些半通不通.误人子弟...
比如
1,
识破人情知纸厚
踏遍世路觉山平
联句本身就不如错兄的"人情薄如纸.世路险如山"哲理更加不好.非可提倡处世之道.试问不信别人,谁会信你?
2,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
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此下联可提倡,做人宽厚.上联不可提倡,此为做事不严禁.棋为竞技,让棋乃无礼之举!真剑定胜负才是道理.
3#
发表于 2006-10-13 01:54:12 | 只看该作者
其他也是不堪推敲的多...
4#
发表于 2006-10-13 02:05:32 | 只看该作者
诗堪入画方称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
此联不但说出了做诗的诀窍,也讲了生活能淡泊、清贫、廉洁是做个好官的根本。
------------------
造福一方的好官不见得是清官.清官多半不是好官.翁同稣是清朝末期的大清官,官至宰相.光绪皇帝和大清国几乎毁在此人之手.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02:22:5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教主!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虽然人的饿观点有差异,但按照这题目,确实应该认真选拔,记住了:)
奖励飞吻~~~~~~~~~~"啵"
6#
发表于 2006-10-13 02:28:4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哈.哲理联不好找.
7#
发表于 2006-11-12 11:23:17 | 只看该作者
今人的,上海喻石生一联补充上:

各有春秋终结果
莫因风雨不开花

此联读罢,叹之再叹,实在好联。
8#
发表于 2006-11-12 16:29:19 | 只看该作者
好联
9#
发表于 2006-11-12 16:29:23 | 只看该作者
好联
10#
发表于 2006-11-12 19:00:54 | 只看该作者
还好我只说了个“叹之再叹”,我若说“千叹万叹”,楼上的就辛苦了,只怕连续十数日就一直叹下去了。若是“万叹亿叹”,则后果不堪设想。
11#
发表于 2006-11-12 20:10:18 | 只看该作者
扯,那是系统的事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4-29 14:19 , Processed in 0.04218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