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303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茶经·紧压茶篇(摘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7 20:4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紧压茶种类
  古代就有紧压茶的生产,唐代的蒸青团饼茶,宋代的龙团凤饼,都是采摘茶树鲜叶经蒸青、磨碎、压模成型而后烘干制成的紧压茶。现代紧压茶与古代制法不同,大都是以已制成的红茶、绿茶、黑茶的毛茶为原料,经过再加工、蒸压成型而制成,因此紧压茶属再加工茶类。我国目前生产的紧压茶主要有沱茶、普洱方茶、竹筒茶、米砖茶、湘尖、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青砖茶、康砖茶、金尖茶、方包茶、六堡茶、紧茶、圆茶、饼茶、固形茶等。


  1、沱茶
  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沱茶的种类,依原料不同有绿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之分。绿茶沱茶是以较细嫩的晒青绿毛茶为原料,经蒸压而制成。用晒青绿茶压制而成的称云南沱茶;用普洱散茶压制而成的称云南普洱沱茶。
  沱茶的名称由来,传说很多。有的说,它过云都销往四川沱江一带,故而得名;有的说此茶古称团茶,沱是由团转化而来。云南沱茶产、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的《滇略》一书中就有记载,至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沱茶原产于云南省景谷县,又称“谷茶”。云南省下关(今大理市)茂恒、永昌祥等茶号相继生产后,又有谷庄与关庄之分。谷庄沱茶多采用景谷县附近地区生产的滇青揉压;关庄沱茶采用滇西勐库茶(双江)、凤山茶(凤庆)、大山茶(西双版纳、思茅)等地滇青在下关设厂拼配、揉制,其品质胜于谷庄,因而后来逐步取代了谷庄沱茶。近40年来,云南沱茶集中于下关制造。
  云南沱茶,以一、二级滇青为原料,蒸压成碗形,外径8厘米,高4.5厘米,外观显毫,品质最好的是“特级沱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喉味回甘,汤色橙黄明亮。用普洱散茶蒸压而成的云南普洱沱茶,外形紧结,色泽褐红,有独特的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浓明亮。普洱沱茶运销内外,颇受消费者欢迎。法国巴黎医学家给20位血脂过高的病人一天喝三碗普洱沱茶,1个月后,病人的血脂下降了22%,疗效显著。
  沱茶除云南主产外,四川重庆也有生产,依所用原料的优次分为“特级重庆沱茶”、“重庆沱茶”和“山城沱茶”三种。四川沱茶的重量分50克、100克和250克三种规格。
  重庆沱茶曾获1983年第22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金质奖。云南普洱沱茶于198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第9届世界食品颁奖大会,荣获世界食品汉白玉金冠奖。云南沱茶于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1989年获全国名茶称号。

2、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是云南省特有的历史名茶,因茶叶具有竹筒香味而得名;又因其原料细嫩,被雅称为“姑娘茶”,拉祜族语叫“瓦结那”。竹筒香茶始于何时,尚待查考。据传,竹筒茶的创始人是当地茶农杨春吉,他无意中将茶叶放在香料八角堆旁,饮茶时发现茶叶含有八角香味,从此他知道了茶叶具有吸收异味的特性。于是他想将当地的金竹清香、糯米饭香、茶香三香集为一体,通过实践,终于获得三香俱全的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的制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鲜叶先经蒸软(蒸糯米饭的同时),吸引了糯米饭香之后,装入竹筒慢慢烤干而制成;另一种是将杀青、揉捻后的茶叶装在竹筒中,竹筒打孔慢慢烤干而制成。
  竹筒香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文山州的广南县底圩村、腾冲县坝外等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竹筒茶属绿茶紧压茶类,其品质特点是,外形呈圆柱形,直径3~8厘米不等,长8~20厘米不等,柱休表面光滑,茸毫较多,色泽有绿色,也有深褐色,香气馥郁,具有竹香、糯米香、茶香三香一体的特殊风味,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黄亮。
  竹筒茶的品饮和贮藏方法简便。饮用时只须扳3~5克茶叶,用沸水冲泡后即可饮用。竹筒香茶具有耐贮藏的特点,将制好的香茶,剖开竹筒,用牛皮纸包好茶叶,放置在干燥处贮藏。茶叶若在当地销售,可以连筒贮藏,更有利于竹筒茶品质风味的保持。

3、普洱方茶
  普洱方茶是以晒青绿茶“滇青”为原料蒸压而成,因此与云南沱茶一样属绿茶紧压茶。只是普洱方茶所用原料茶品质稍低于云南沱茶,它是以三至五级和级外滇青为原料,绿蒸压成方块形,故称“普洱方茶”。以前的普洱方茶面上压有福、禄、寿、喜等凸字,现在的产品只压出“普洱方茶”字样。规格为10×10×2.2厘米,每块净重250克。
  普洱方茶主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和昆明茶厂。普洱方茶除云南省内销售外,还有少量运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近年来也销往海外。
  普洱方茶外形平整、白毫显露、香味浓厚甘和。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20:42:21 | 只看该作者
4、米砖茶
  米砖茶是以红茶的片末茶为原料蒸压而成的一种红砖茶。其洒面及里茶均用茶末,故称米砖。米砖分为“牌楼牌”、“凤凰牌”、“火车头牌”等牌号。米砖外形美观,砖模棱角分明,纹面图案清晰秀丽,色泽乌亮,内质汤色红浓,香纯和,味醇厚。主销新疆及华北,部分出口苏联和蒙古,近年亦有少量远销欧美,是国内砖茶中独树一帜的红砖茶。
    米砖产于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米砖的生产历史较长,仅次于青砖。湖北砖茶,原是山西帮经营,先在鄂南设庄收购毛茶加工砖茶,19世纪中叶,咸宁县羊楼洞产80余万斤。进入19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清道光年间宜红问世,至1861年汉口开埠后,英国去汉口设立洋行,大量收购砖茶,转运英国和转手西欧各国。此时俄商收买砖茶。1873年在汉口建立顺丰、新泰、阜昌三个新厂,彩机械压制米砖,转运俄国转手出口。主要原料来自湘、鄂、赣、皖四省红休的片末茶,还从印度、锡兰进口部分茶末。俄国在汉口生产和收购的砖茶,一般是从汉口经上海海运至天津,再船运至通州,再用骆驼队经张家口越过沙漠古道,运往恰克图,最后由恰克图运至西伯利亚和俄国其他市场。后来还动用舰队参加运输,经海参崴转运欧洲。据《海关通商贸易总册》统计,1876年至1879年,米砖出口占汉口总出口量的13.4~26%,1879年出口米砖7232.8吨。占当时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7.28%,1888年上升到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2.91%,为米砖生产和出口的全盛期。目前年产千余吨,主销东口(指张家口)、西口(指包头)及新疆各地。少量销欧美与苏联。由于米砖外形美观,有的西方家庭给米砖配以精制框架放入客厅,作为陈列的艺术品欣赏。
    米砖原分“72米砖”和“48米砖”两种规格,即每篓装72块和48块砖茶。目前只生产“48米砖”,砖片规格为长23.7厘米,宽18.7厘米,厚2厘米,重1.125公斤。砖面色泽乌润,砖形四角平整,表南光滑,内质香味醇和,汤色深红,叶底均匀色红暗。
    米砖原料分洒面、洒底和里茶三种规格,原料经过筛分、拼料、压制、退砖、捡砖、干燥、包装等工序而制成米砖茶。

5、黑砖茶
    黑砖茶原产于湖南安化白沙溪,1939年前后开始生产。因砖面压有“湖南省砖茶厂压制”8个字,又称“八字砖”。因砖面用凸字字模,兰州市场称黑砖为“鼓字老牌安化黑砖”。现在年产量约5000吨,主销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以兰州为集散地。
    黑砖茶的原料,过去分为洒面茶和包心茶两种,洒面茶品质好,包心茶品质差。压制时把差的茶叶压在里面,较好的茶叶压在外面。这样做,内外品质不一,压制也较麻烦。70年代中期,安化白沙溪茶厂进行工艺改革,在提高面茶和包心茶质量的基础上,将面茶和包心茶进行混合压制,不分面茶和里茶,做到了品质表里如一,同时又简化了手续,提高了工效。现在压制黑砖茶的原料成份为80%的三级黑毛茶和15%四级黑毛茶,以及5%的其他茶,总含梗量不超过去18%。这些不同级别的毛茶进厂后,要进行筛分、风选、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乎规格的半成品,做到形态均匀、质量纯净。半成品再经过蒸压、烘焙、包装等工序,制成黑砖茶。黑砖茶的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18×3.5厘米。砖面端正,四角平整,模纹(商标字样)清晰。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平,滋味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微暗,叶底老嫩尚匀。每片砖净重2公斤。

6、花砖茶
    “花砖”历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故又称”千两茶“。过去,花卷的加工方法是用湖南安化高家溪和马安溪的优质黑毛茶作原料,用棍  筑制在长筒形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高147厘米,直径20厘米,做工精细,品质优良。历史上最盛时期的年产量达到过3万多支(即卷)。
    过去交通困难,茶叶运输不便,这圆柱形的花卷茶形如“树干”,倒便于捆在牲口背的两边驮运。但在零售与饮用时,要用钢锯成片。这样做,即不方便,茶末又易损失,造成浪费。另外,在筑造过程中,花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制作不易。如此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生产者要求改革,消费者也要求改革。1958年安化白沙溪茶厂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将“花卷”改制成为长方形砖形茶。规格为35×18×3.5厘米。正面边有花纹,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叶底老嫩匀称,每片花砖净重2公斤。
    花砖形状虽然与花卷不同,但内质基本接近,成为黑茶类的新品种,代替了历史上的花卷茶,受到了销区的赞赏与欢迎。
    “花砖”的名称由来,一是由卷形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以示与其他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
    花砖茶的制造工艺与黑砖茶基本相同。花砖茶原料,过去也分洒面茶与包心茶,压制时把差的茶叶压在里面,较好的茶叶压在外面。60年代中后期,白沙溪茶厂再次进行工艺改革,在提高面茶和里茶质量的同时,不分面茶和里茶,进行混合压制。压制花砖的原料成份,大部为三级黑毛茶及少量降档的二级黑毛茶。总含梗量不超过15%。毛茶进厂后,要经筛分、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格的半成品,以后进行蒸压、烘焙、包装等,工艺与黑砖茶相同。
  花砖茶销区以太原为中心,并转销晋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20:43:15 | 只看该作者
7、茯砖茶
  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后问世。当时用湖南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公斤一块的篾篓大包,运往陕西泾阳筑制茯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又称”泾阳砖“。近代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经过反复试验,1951年终于在安化就地加工茯砖茶获得成功。现在茯砖茶集中在湖南益阳和临湘两个茶厂加工压制,年产量约2万吨,产品名称改为湖南益阳茯砖。80年代初期,湖北蒲圻羊楼洞茶场,引用湖南茯砖制法,获得成功,年产量500吨左右。
  目前生产的茯砖茶,分特制和普通两个品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特制茯砖全部用三级黑毛茶作原料,而压制普通茯砖的原料中,三级黑毛茶只占到40~50%,四级黑毛茶占5~10%,其他茶占50%。
  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黑、花两砖基本相同,其不同之点是在砖形的厚度上。因为茯砖特有的“发花”工序,除需要很多条件外,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茯砖与黑、花两砖另一个不同之点,是砖从砖模退出后,不直接送进烘房烘干,而是为促使“发花”,先包发商标纸,再送进烘房烘干。烘干的速度不要求快干,整个烘期比黑、花两砖长一倍以上,以求缓慢“发花”。
  茯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18.5×5厘米。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每片砖净重均为2公斤。茯砖茶在泡饮时,要求汤红不浊,香清不粗,味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特别要求砖内金黄色霉(俗称“金花”)颗粒大,干嗅有黄花清香。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爱茯砖茶,他们把“金花”多少视为检查茯砖茶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志。青海、西藏的藏族同胞及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兄弟民族都需要它,以兰州为集散地,从主要产地益阳运送供应。

8、湘尖茶
  湖南黑茶成品有“三尖”和“三砖”之称。“三砖”指黑砖、花砖和茯砖。“三尖”指湘尖一号、湘尖二号、湘尖三号。“湘尖茶”是湘一、二、三号的总称。湘尖是黑茶紧压茶的上品,为安化白沙溪茶厂所产。“三尖”在历史上称天尖、贡尖和生尖,清朝道光年间,天尖和贡尖曾列为贡品。
湘尖一号、湘尖二号与湘尖三号的主要区别,在于所用原料的嫩度不同。湘尖一号和湘尖二号是用一、二级黑毛茶压制而成,而湘 尖三号则主要是用三级黑毛茶压制而成。湘尖茶为篓装压茶,规格为58×35×50厘米,每篓净重分别为50、45和40公斤。湘尖一号的外形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香,滋味浓厚,汤色橙黄,叶底蓼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湘尖茶主销陕西,特别为关中一带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此外还畅销华北各地。

9、青砖茶
  以老青茶作原料,以压制而成青砖茶,主产于湖北省。清代在蒲圻羊楼洞生产,因此又名“洞砖”青砖茶的砖面印有“川”字商标,所以也叫“川字茶”。近代,青砖茶移至蒲圻赵李桥茶厂集中加工压制。
  老青茶产地主要在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90年前后,在蒲圻羊楼洞开始炒制的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每篓2.5公斤),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约后10年,山西茶商在羊楼洞设庄试制砖茶其后俄国商人亦在汉口设压制。压制工具先是木夹,后改用牛皮夹,进而改用机器压 成砖形茶,以每箱砖片命名,分“二七”、“三九”(每片都是2公斤)、“二四”(每片3.25公斤)、“三六”(每片1.5公斤)四种不同规格。“二七”、“三九”青砖销往西北各地,以包头市为集散地,统称“西口茶”“二四”、“三六”青砖茶销往内蒙,并也口蒙古、苏联等地,以张家口为集散地,称“东口茶”。近40年来,为统一商品规格,只生产“二七”青砖茶。1910~1915年为青砖茶历史上的盛期,包括湖南、江西流入的一部分原料制砖茶在内,最高年产量达到48万箱(每箱54公斤),后因战祸叠起,销路阻隔,产量锐减。直到50年代,国家大力扶植边销茶生产,使老青茶生产恢复了生机,1977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1978~1982年由于边销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年产量下降至5000吨以下,1983年年产量又恢复到7000吨,近年年产量维持在5000吨以上。
  青砖茶的压制分洒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青砖茶面上的一层叫洒面,质量最好底面的二面,质量次之;洒面和二面 中间夹的一层叫包心茶,又叫里茶,质量较差。青砖茶的质量高低决定于鲜叶的质量和制茶的技术。鲜叶采割后先加工成毛茶,面茶分杀青、初揉、初捻、渥堆、晒干等七道工序。里茶分杀青、初揉、初捻、渥堆、晒干等四道工序,制成毛茶。毛茶再筛分、压制、干燥、包装后,制成青砖成品茶。青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开,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 无青气,水色红黄尚明,哇底暗黑粗老。每片青砖重2公斤(其中洒面、二面占0.125公斤,里茶1.75公斤),大小规格为34×17×4厘米。
  青砖茶饮用时需将茶砖破碎,放进特制的水壶中加水煎煮,茶法汁浓香可口,具有清心提神,生津止渴,暖人御寒,化滞利胃,杀菌收敛,治疗腹泻等多种功效,陈砖茶效果更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20:44:12 | 只看该作者
10、康砖和金尖
  康砖和金尖是四川南路边茶的两大花色品种。原产于四川雅安和乐山等地,现原料来源已扩大到全省茶区。集中在雅安、宜宾、江津、万县等国营茶场(厂)加工筑制,年产量近万吨。
  历史上面路边茶的花色品种很多,有毛尖、芽细、康砖和金尖都是经过蒸压而成的砖形茶。康砖品质较高,金尖品质较次。两者加工方法相同,不同的只是原料品质有差异。
  筑制康砖和金尖的原料来源广泛,类别也很多,有做庄茶、有级外晒表茶、条茶、茶梗、茶果等。所以毛茶原料必须预先过细整理,再经筛分、切铡整形、风选、拣剔等工序,务求做到沙石、草木除净,梗长适度,还要制成形状匀整的洒面和里茶。再按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合理配料,经过称茶、蒸茶和筑压等制造工序,制成康砖和金尖。
    康砖茶每块净重0.5公斤,金尖每块净重205公斤.康砖为圆角枕形,大小规格17×9×6厘米。金尖也是圆角枕形,大小规格为24×19×12厘米。
    康砖、金尖的品质特点是,康砖外形色泽棕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红浓,叶底花杂较粗;金尖外形色泽棕褐,香气平和,滋味醇和,水色红亮,叶底暗褐粗老。
    康砖主销川西和西藏,以康定、拉萨为中心。金尖销区以康定为中心,并转销西藏边远地区。

11.方包茶
    方包茶原产于四川灌县,是西路边茶的一个主要花色品种,因将原料茶筑压在方形篾包中而得名。过去西路边茶都用马驮运,每匹马驮两包,故又名“马茶”。
    方包茶的鲜叶原料比南路边茶更粗老,是采割1~2年生的成熟枝梢,直接晒干制成。
    方包茶的毛茶预处理分切铡、筛分、配料、蒸茶、渥堆等过程,然后筑制。方包茶的筑制分称茶、炒制、筑包三道工序。然后进行烧包和晾包而制成。
    方包茶的规格是篾包方正,四角稍紧。每包重35公斤,长方形,大小规格为66×50×32厘米,含梗量60%。方包茶的品质特点是色泽黄褐,稍带烟焦气,滋味醇和,汤色红黄,叶底黄褐。
    方包茶主销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以松潘为中心,并转销甘肃、青海、西藏毗邻地区。

12.六堡茶
    六堡茶是广西特产,原产于苍梧县的六保乡,因产地而得名。
    六堡茶区地处桂林南效,山高林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深百,质地疏松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当地茶树品德优良,树高、叶大、质软,茶叶品质自然较好。历史上六堡茶区中最有名的为恭州村及黑石村茶。据地方志记载:“恭州村所产的茶叶,其地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已足,且在高山得雾独多,每当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嫩且厚而大,其味独浓而香。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俱为黑石与得水亦足,而茶叶亦大而厚,味亦浓”。其他茶不如以上二茶优异。除苍梧县产六堡茶外,其他横县、岭溪等地所产茶叶,品质和制法与六堡茶相近,统称为六堡茶。六堡茶约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盛时产量达1500吨以上。
    六堡茶其所以受到某些消费者的特别喜爱,有它的历史原因和因其具有特殊的品质。泡饮时,汤色红浓明净似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浓醇甘和,有槟榔味,越陈越好。茶叶中有“发金花”的,即生有金黄霉菌的最受欢迎。因金黄霉菌能分泌多种酶,使茶叶物质加速转化,形成了特殊的风味,药效也较显著。
    六堡茶制造可分原料加工和蒸压两个过程。压制成的六堡茶为圆柱形,方底圆身,高57厘米,直径53厘米,每篓重37~55公斤。压制后通常要进仓晾贮半年之久,才可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六堡茶有特定的销售市场,历来除广东、广西自销部分外,大部分运销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等地。
5#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20:45:34 | 只看该作者
13.圆茶(七子饼茶)
    圆茶是一种圆饼形的蒸压黑茶,包装时每筒装7块,因此又称“七子饼茶”,每块重357克,规格为直径20厘米,中心厚2.5厘米,边厚1.3厘米。这种圆饼茶比小饼茶大,因此亦称“大饼茶”。
    圆茶原产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以易武(今思茅县东南)为最多。现主要由云南省勐海县生产,昆明市、景东县、下关(今大理市)等也有压制。它选用3~8级滇青毛茶为原料,经筛分、拼配、潮水沤堆、蒸压成型而制成。
    圆茶外形圆整,洒面均匀显毫,色泽黑褐油润,有特殊的陈香味,浓醇可口。圆茶除内销云南、广东等省外,历史上行销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现港、澳地区也有一定销量。

14.饼茶
     饼茶也是一种圆饼形的蒸压黑茶,因其大小规格比圆茶小,所以又称“小饼茶”。创制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产于云南省下关茶厂。选用滇青5~10级毛茶为原料,经筛分、风选、拣剔、拼配、潮水沤堆、蒸压成型而制成。饼茶规格为直径11.6厘米,边厚1.3厘米, 中心厚1.6厘米.每块重125克,4块装一筒,75筒为一件,总重37.5公斤,用63×30×60厘米内衬笋叶的竹篓包装。
     饼茶主要销往居住在滇、川、藏三省(区)毗邻处的兄弟民族地区,包括金沙江和澜沧江上游两岸各县、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

15.紧茶
    紧茶是产于云南省的一种黑茶紧压茶。从前是蒸压成带柄的心脏形,后因加工和包装不便,于1957年起改为长方砖形,这样既可用机器压制,又便于包装运输,所以亦称“云南砖茶”。
    紧茶是选用2~5级滇青为主要原料,配用少量红绿副茶,经筛分、风选、拣剔、拼配、潮水沤堆、蒸压成砖形。大小规格为15×10×2.2厘米,每块重250克,每筒4块,30筒为一件,每件净重30公斤.用内衬笋叶的竹篓(48×27×16厘米)捆扎包装.紧茶主要集中于云南省景东、景谷、勐海和下关茶厂加工压制。
    紧茶外观砖形端正,色泽黑褐,香气浓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
    紧茶是藏族人民所喜爱的茶叶之一,主销西藏及云南省丽江州、迪庆州各县,四川省也有少量销售。

16.固形茶
    固形茶是一种细条形的再加工茶。用茶叶初、精制自然产生的细片末茶,研磨成茶粉,然后加入符合食品要求的粘合剂,调和压制成细条的固形茶。形状似短碎的面条和粉丝,断面有圆形和三角形两种,一般长度1~2厘米,直径0.1~0.15厘米,用沸水冲泡后茶条不散,茶叶中水可溶物能很快溶出。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花茶固形茶,主销山东等地。
    制造工艺分茶叶处理、粘合剂的调制、茶粉与粘合剂的拌和、挤压造型干燥、筛分整形等过程。茶叶要磨成150~200微米的微粒,然后加入植物性淀粉和蛋白质,再加35~40%的水调成糊状,在多孔模板的压力机中,用每平方厘米50公斤的压力,挤出长条形茶,薄摊放在筛板上,用热风吹干到含水量10%左右,再用低温长烘到足干,然后整理成长短一致的规格,用防潮材料包装。这种茶的生产,对解决低档茶叶原料的再生利用是有益的,也是茶叶饮料的一种新品种。
6#
发表于 2007-4-29 14:37:26 | 只看该作者
<p></p><p>在藏族地区吃的他们那砖头茶,黑糊糊一大茶饼子,掰一块在吊脚壶里煮,味道大苦大涩,够戗.</p><p>酒喝多了喝着还不赖.</p><p>后来习惯了,感觉蛮粗犷的</p><p></p>
7#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01:16:34 | 只看该作者
<p>藏民喝黑茶是他们吃的食物油脂太多,要靠茶叶消脂呢!</p><p>笑笑,难道阿错也是脑满肠肥的人一个?哈哈[em01]</p>
8#
发表于 2007-4-30 02:55:42 | 只看该作者
<p>偶目前181斤,准备减到168斤最合适</p><p>身架子大,其实175最合适,目前100米13秒6,慢了</p>
9#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2:08:48 | 只看该作者
阿错慢足偶2秒呢[em10]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4-27 10:31 , Processed in 0.04549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