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171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达赖出走边境紧张 毛泽东决策对印战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8 18:1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12/1217_265925.jpg" border="0" alt=""/></p><p align="center">1960年,毛泽东在广州</p><p><font face="Verdana">1959年的中国,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大跃进”运动。然而,在西南,我们的国门并不安宁。印度仇华势力挑起西藏叛乱并侵略中国的领土。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进行了自卫反击。 </font></p><p><font face="Verdana">达赖出逃 </font></p><p><font face="Verdana">1959年3月10日,西藏少数上层反动分子策动在拉萨聚众闹事,中共中央得报后指示中央驻西藏工作委员会加强戒备,严阵以待,绝不打第一枪。 </font></p><p><font face="Verdana">毛泽东当时不在北京(他在第二次郑州会议后即于3月上旬南下武昌),但他在3月12日至15日连续三次打电报向中央提出他的看法,认为拉萨上层反动集团可能认为我们软弱可欺,事态可能扩大,我们不得不准备提前实行民主改革。他建议在西藏军事上采取守势,政治上采取攻势,分化上层,教育下层,做好爆发叛乱的心理准备,并请中央考虑对达赖可能出走采取的应对措施。 </font></p><p><font face="Verdana">毛泽东在3月15日的信中,还赞成中央以中央驻藏代表谭冠三将军名义写信答复达赖在3月10日以后的三次来信,宽大为怀,敦促达赖实践历次诺言,与中央同心。 </font></p><p><font face="Verdana">刘少奇于3月17日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西藏藏军准备叛乱的紧急情况和毛泽东的建议。 </font></p><p><font face="Verdana">会上,刘少奇和邓小平讲到,我们和平解放西藏已经8年。过去没有进行民主改革,主要是等待上层人物觉悟。现在一些上层人物要叛乱,这逼得我们不得不进行改革。当前,首先是准备坚决平息叛乱,改组西藏地方政府,改组藏军,实行政教分离,然后全面实行民主改革。会上大家同意中央常委的意见并讨论了对达赖本人的方针。 </font></p><p><font face="Verdana">会上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最好设法使达赖留在拉萨,如果做不到,他硬是出走,这也没有什么了不得。因为现在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已不是等待原来西藏地方政府的一些上层分子觉悟,而是坚决平叛,全面改革。对此,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着重加以解释。 </font></p><p><font face="Verdana">周恩来还指出,这次事件同印度当局有关,英国和美国政府在幕后很积极,支持印度当局,把印度推到第一线。叛乱的指挥中心在印度的噶伦堡。</font></p><p><font face="Verdana">在会议结束前,中央得悉达赖已离开拉萨,当即决定增调部队入藏,准备对付可能发生的叛乱,但方针仍是绝不打第一枪。3月17日夜,达赖由罗布林卡渡拉萨河南逃。 </font></p><font face="Verdana"><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12/1217_265926.jpg" border="0" alt=""/></font></p><p align="center">1956年的达赖(右三)及其家人</p><p><font face="Verdana">3月19日晚,西藏叛乱集团发动叛乱。中共中央立即指示驻藏人民解放军于3月20日进行坚决反击,迅速平定叛乱,并开始实行民主改革。 </font></p><p><font face="Verdana">达赖在进入印度前,曾派3名人员送交达赖致尼赫鲁总理要求“政治避难”的信。尼赫鲁复信表示欢迎。达赖进入印境3天,印度当局还不敢发表消息,只是在中国新华社做了报道之后,印度才发了消息。本来尼赫鲁准备在印度新德里接见达赖,但由于新华社公布了消息,引起世界注目,尼赫鲁为了掩盖真相,不敢公然在新德里接见,而是在达赖到达印度一星期后,才在西姆拉山上接见了他。 </font></p><p><font face="Verdana">此时,毛泽东从武昌到上海,先开政治局常委会,然后于3月25日至4月5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七中全会。 </font></p><p><font face="Verdana">会议的第一天,毛泽东宣布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人民公社和1959年工农业生产计划指标问题,同时要邓小平同志把中央常委对西藏叛乱和中印关系的意见向会议通报。 </font></p><p><font face="Verdana">邓小平传达中央常委的意见是,第一,要理直气壮,坚持平息叛乱。因为8年来中央和入藏部队执行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而西藏上层叛乱集团却撕毁了协议,背叛祖国,武装反抗中央,进攻人民解放军。 </font></p><p><font face="Verdana">第二,要声讨西藏上层叛乱集团,但对达赖还要留有余地,还要用“叛乱集团劫持达赖”的说法,同时宣布由班禅出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代理主任(原主任为达赖)。 </font></p><p><font face="Verdana">第三,现在我们的口号是建设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新西藏。要重新起草西藏自治区章程,要进行民主改革,要建设社会主义,这些都要理直气壮地宣传。</font></p><p><font face="Verdana">第四,现在暂不公开点印度当局(尼赫鲁为代表)的名。毛泽东说让它多行不义。中国古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现在让印度当局多行不义,到一定时候我们再跟它算账。尼赫鲁关于西藏叛乱的一些讲话,也暂不报道,因为报道了就要反驳,现在还不到跟他辩论的时候。要看一看再说,这是留有余地。与此相关,印度噶伦堡是这次叛乱的指挥中心,也暂且不提。这同样也是因为提了就要同印度政府交涉(后来在3月28日的新闻公报中只提到1959年的叛乱分子的活动中心是噶伦堡,印度官方即多次辩解)。 </font></p><p><font face="Verdana">新华社在3月28日发表了关于西藏叛乱事件的新闻公报,《人民日报》29日刊出。</font></p></font>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18:16:35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12/1217_265927.jpg" border="0" alt=""/></font></p><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font></p><p><font face="Verdana">4月8日,毛泽东在杭州西湖的西南岸刘庄别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上,毛泽东强调要马上准备对西藏叛乱事件以及印度当局的态度发表评论。他指出,此事国内国外都很关心,估计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中大家要议论。 </font></p><p><font face="Verdana">毛泽东说,《人民日报》要着手准备一篇比较充分的、把问题展开来讲的社论。现在英国、美国和印度都在吵吵嚷嚷,搞反华大合唱,支持西藏上层叛乱集团,反对我们平叛。我们要沉着应战,要准备在宣传上加以反击。回北京后就着手准备。 </font></p><p><font face="Verdana">4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不能允许中印友好关系受到损害》的评论。这篇评论,只讲了帝国主义和印度非官方攻击我平叛的言论,而对尼赫鲁演说中说“不可让中印关系恶化”,表示欢迎。但评论中援引了《印度快报》对尼赫鲁演说的评论,说尼“在送鲜花方面非常慷慨,右手向西藏大扔鲜花,左手向中国大扔鲜花”,说尼要“保持这两方面的微妙的平衡,那显然是他最为难的时刻”。 </font></p><p><font face="Verdana">同日,毛泽东主持召开最高国务会议。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其中谈到西藏叛乱问题。 </font></p><p><font face="Verdana">4月19日晚,毛泽东在颐年堂召开会议,讨论对达赖喇嘛关于西藏叛乱的《声明》的反应问题。当时,参加会议的有:刘少奇、邓小平、彭真、陈毅、杨尚昆、胡乔木、吴冷西。 </font></p><p><font face="Verdana">会上,毛泽东说,昨天印度官员散发了一个达赖喇嘛关于西藏叛乱的《声明》,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反击。刚才同总理他们议了议,可以着重从三个方面批驳所谓“达赖喇嘛声明”: </font></p><p><font face="Verdana">第一,《声明》从“西藏独立”说起,反映了英帝国主义历来的梦想,要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font></p><p><font face="Verdana">第二,《声明》说人民解放军在西藏违反1951年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十七条协议,但又举不出任何事实。我们要指出,过去8年中,西藏地区的一切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宗教制度,仍然同和平解放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西藏内部的事务,几乎没有一件不是经由原西藏地方政府负责进行的;中央人民政府还宣布1962年以前不进行民主改革。 </font></p><p><font face="Verdana">第三,《声明》歪曲了3月10日至19日发动叛乱的经过,我们可以根据达赖喇嘛3月10日以后给中央驻藏代表谭冠三将军的三封信来说明:达赖喇嘛是被反动分子包围,并在3月17日被劫持走的。《声明》中也说是“顾问们认识到”达赖喇嘛及其家属和官员“离开拉萨行为十分紧迫”。 </font></p><font face="Verdana"><p><font face="Verdana">4月20日下午,毛泽东找吴冷西和胡乔木一起到他家里去,先把他修改过的清样给他们看,其中主要是加了一段话,即: </font></p><p><font face="Verdana">“现在西藏的这一个叛乱班子,完全是英国人培养起来的。印度的扩张主义分子继承了英国的这一份不光彩的遗产,所以这个班子中的人们的心思,是里通外国,向着印度,背着祖国的。你看,他们双方是何等亲热呵!简直是卿卿我我,难舍难分。” </font></p><p><font face="Verdana">毛泽东还要胡乔木和吴冷西对评论中的某些措词再斟酌修改。胡乔木和吴冷西在主席的卧室里当场做了一些修改,然后请主席审定。 </font></p><p><font face="Verdana">毛泽东看了他们的修改,最后提出,这篇评论要当天马上发表,而且可以署名为“新华社政治记者评论”,这样的形式会引起人们的重视。题目仍然是《评所谓“达赖喇嘛的声明”》,由新华社今晚先发,人民日报4月21日登在第一版头条位置。以达赖名义发表的《声明》也全文发表。</font></p><p><font face="Verdana">《评所谓“达赖喇嘛的声明”》讲道:四月十八日经由印度外交官员散发的所谓“达赖喇嘛的声明”,是一个理屈词穷、谎话连篇、漏洞百出的拙劣文件。近代史上的所谓西藏独立,从来就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首先是侵略西藏的阴谋。 </font></p><p><font face="Verdana">4月22日,毛泽东又在他家里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 </font></p><p><font face="Verdana">毛泽东在会上说,现在宣传上集中反击印度的反华言行。《人民日报》的版面要调整,集中反映有关西藏叛乱的问题,宣传我们迅速平定叛乱以及目前正在采取的民主改革措施。印度官方的和非官方在西藏叛乱问题的反华言行,都要陆续发表,国际上支持我们的言论也要发表。从3月17日起,尼赫鲁仅在议会中就发表了五六次讲话,我们一直保持沉默,为的是要看看他要走多远,有意后发制人,现在可以回答他了。《人民日报》要抓紧写出评论尼赫鲁讲话的文章,经中央讨论后发表。 </font></p><p><font face="Verdana">4月25日,毛泽东给胡乔木、彭真和吴冷西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乔木、冷西、彭真同志: </font></p><font face="Verdana"><p><font face="Verdana">‘帝国主义、蒋匪帮及外国反动派策动西藏叛乱,干涉中国内政’,这个说法,讲了很久,全不适当,要立即收过来,改为‘英国帝国主义分子与印度扩张主义分子,狼狈为奸,公开干涉中国内政,妄图把西藏拿了过去’,直指英印,不要躲闪。全国一律照18日(按:应为3月20日)政治记者评论的路线说话。今日请乔木、冷西召集北京各报和新华社干部开一次会,讲清道理,统一规格。请彭真招呼人大、政协发言者照此统一规格,理直气壮。前昨两天报纸好了,声势甚大。也有缺点:印度、锡兰、挪威三国向我使领馆示威,特别(是)侮辱元首这样极好的新闻,不摆到显著地位,标题也不甚有力。短评(按:指人民日报4月24日两篇短评)好,不用‘本报评论员’署名,则是缺点。昨天评论,人民日报的评论(按指《予诽谤者以打击》)不如光明的评论(按:指光明日报4月24日题为《清醒点,印度扩张主义者!》)有力,一个是女孩子,一个(是)青壮年,我有这种感觉。请注意:不要直接臭骂尼赫鲁,一定要留有余地,千万千万。但尼赫鲁廿四日与达赖会面后放出些什么东西,我们如何评论,你们今天就要研究,可以缓一二天发表。 </font></p><p><font face="Verdana">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四月廿五日上午六时 </font></p><p><font face="Verdana">严辞以对 </font></p><p><font face="Verdana">胡乔木和吴冷西25日上午看到毛泽东的信后,马上照办,召开了会议,统一宣传口径,并研究了尼赫鲁和达赖的谈话。 </font></p><p><font face="Verdana">4月25日晚,毛泽东又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反击印度反华言行问题。 </font></p><p><font face="Verdana">会上,毛泽东提出他的进一步的想法。他说,我们反击印度的反华活动,着重同尼赫鲁大辩论。现在我们对尼赫鲁,要尖锐地批评他,不怕刺激他,不怕跟他闹翻,要斗争到底。其实也不会完全闹翻。我们的方针是以斗争求团结。现在形势对我们有利,叛乱已迅速平定,他再闹也闹不到哪里去,他对西藏局势无能为力。这次斗争只是笔战、舌战,但对澄清是非极为必要,对内对外都是如此,大辩论有极大好处。但是,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有理,就是对尼赫鲁的几次讲话要加以分析,反驳他时要充分讲道理,把西藏叛乱的原因、我平叛和改革的性质、印方过去的干涉、我们为维护中印友好关系的努力等等,都讲得清清楚楚。有利,就是有利于印度人民弄清事实真相,有利于围绕西藏叛乱事件的国际斗争,有利于我在西藏平定叛乱和民主改革,也要有利于维护中印友好关系和争取尼赫鲁同我们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节,就是要留有余地,对尼赫鲁要有分析,好的要肯定,只批评他不好的,不要把话说绝,还要讲究必要的礼貌,既尖锐又委婉,不谩骂,要给尼赫鲁下楼的台阶。为了表明我们的忍耐和后发制人,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要充分发表印方的反华谬论,也要充分反映西藏人民对平叛和改革的热烈拥护。要发表读者来信和历史资料,充分说明我平叛、改革的正确和外国干涉的无理。 </font></p><font face="Verdana"><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12/1217_265932.jpg" border="0" alt=""/></font></p><p align="center">尼赫鲁</p><p><font face="Verdana">毛泽东说,尼赫鲁原来对形势估计错误,误以为我对叛乱没有办法,有求于他。确实我驻藏部队数量很少,入藏时连地方干部共有五万人,1956年撤出三万多人,只留下一万多人。西藏地方很大,边境线很长,没有那么多军队驻守,也很难全都守住,叛乱分子自由进出。但人民解放军还是顶用的,这次驻藏部队稍微增加一点,很快就把叛乱平息了。所以现在印度当局很被动,我们很主动,是反击的好时机。人大、政协正在开会,会上发言理直气壮,声讨西藏上层叛乱集团,反对英帝国主义分子和印度扩张主义分子干涉中国内政。但我们不是执意要跟印度闹翻,不怕闹翻不等于以闹翻为目的,我们是以斗争求团结。对达赖也不是当作叛国者,还是采取争取他回来的方针,人大还要选他当副委员长,跟班禅一样。他是否回来,那是他自己的事。但我们表明这样的态度对国内国外都有必要。因此人民日报的文章还是要高举团结的旗帜,这样对内对外都有利无害。 </font></p><p><font face="Verdana">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达赖告诉尼赫鲁,他写给谭冠三的三封信是真的。尼赫鲁说,印度仍然奉行和平共处原则。后来根据尼赫鲁会见达赖前后几次谈话,4月27曰《人民日报》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了题为《读尼赫鲁总理的谈话》的评论。 </font></p><p><font face="Verdana">5月1日,毛泽东在住处召开会议,讨论如何评论尼赫鲁讲话的问题。当时参加会议者除中央政治局常委外,还有宋庆龄、董必武、胡乔木。 </font></p><p><font face="Verdana">5月2日,周恩来在国务院第八十九次会议上做关于西藏问题的讲话,说明解放后我们一直期望西藏的农奴主反动集团能逐步觉悟过来,但他们仍然发动了叛乱。一切都忍到了最后,我们就由平叛转入进攻了。现在平叛后国家决定在那里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宗教的各种特权,但不干涉宗教自由。西藏改革分为两个步骤,先是民主改革,然后是社会主义改革,不能混同。这种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法是一面发动群众,一面同上层协商,争取多数人接受改革。</font></p><p><font face="Verdana">5月4日下午,毛泽东再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人民日报》评尼赫鲁讲话的文章。毛泽东最后提出,政治局原则上通过这篇文章。署名仍同1956年两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文章一样,写明是“人民日报编辑部根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写成的文章”。 </font></p><p><font face="Verdana">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人民日报编辑部根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写成的文章”——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的文章。 </font></p></font></font></font>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18:18:51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12/1217_265933.jpg" border="0" alt=""/></font></p><p align="center">中国军队缴获大量的印军装备</p><p><font face="Verdana">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应。一位外国报纸驻北京记者在报道中评论说,“这是一篇马列主义的杰作,它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态度鲜明而坚定,又始终贯彻中印友好的方针。”印度的报界纷纷发表社论。《政治家报》的社论说,人民日报文章的“大部分是以温和的和相当说理的态度来说明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国民先驱报》的社论说,“人民日报文章要求停止印度人和中国人在西藏问题上的争论,它的语气是友好的。”“中国人保证说,民主、繁荣的西藏自治区,必然会成为巩固和加强中印友谊的一个因素,而不会成为、也不可能成为对印度共和国的任何威胁。这种保证将会为人们所接受。” </font></p><p><font face="Verdana">至于尼赫鲁总理本人,他5月8日在议会中讲话时说“来自中国的言论对大家所知道的事实提出了异议。我对于来自中国的一些有关印度的言论,也不认为是事实。我有时怀疑我们继续进行这种争论会不会有什么用处。”对于尼赫鲁这种似乎是旁观者的态度,英国《泰晤士报》社论说,“尼赫鲁不会再来反驳,而会注意中国方面关于恢复友好关系的说法。” </font></p><p><font face="Verdana">5月6日,毛泽东与周恩来、陈毅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来自苏联、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越南民主共和国十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三十六个代表团团长、部分团员和它们的驻华使节访华代表团和驻华使节。 </font></p><p><font face="Verdana">在会见中,毛泽东曾说道,尼赫鲁是什么呢?他是印度资产阶级的中间派,同右派有区别。整个印度的局势,我估计是好的。那里有四亿人民,尼赫鲁不能不反映四亿人民的意志。西藏问题成为世界问题,这是很大的事,要大闹一场,要闹久些,闹半年也好,闹一年更好。可惜印度不敢干了。我们的策略是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劳动人民得到一次教育,使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也学会不怕鬼。每逢大闹一次,都要引起反苏、反共的风暴,例如匈牙利事件。那样的风暴,对我们有没有好处?是帝国主义巩固了,还是社会主义巩固了?匈牙利的同志们也在座,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比1956年10月以前更巩固了。那时骂苏联,苏联现在怎么样?骂倒了没有?究竟是以苏联为首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巩固而且生气勃勃呢?还是帝国主义阵营有朝气?事件以前的匈牙利有朝气呢,还是事件以后的匈牙利有朝气?那就是因为不怕鬼,把鬼打下去了。现在西藏问题闹出许多鬼,这是好事,让鬼出来。我是十分欢迎的。 </font></p><p><font face="Verdana">当天夜,毛泽东指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5月7日起一律暂停发表印度和其他外国对西藏问题的言论,也一律暂停发表批评印度、英国等的反华言行的评论,看看印度及其他方面的反应再说。全国各报也照办,由我告诉中宣部发出通知。因此从5月7日起,舆论界一片风平浪静,外交部则开始了一连串的中印之间的“照会战”。 </font></p><p><font face="Verdana">一意孤行 </font></p><p><font face="Verdana">然而,对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好言相劝,尼赫鲁却一意孤行,在中印友好的道路上背道而驰。特别是随着达赖逃往印度,中印两国边境就开始紧张起来,印度军队不断向中国边防军挑衅。1959年8月25日,印度军队侵占朗久,袭击中国马及墩边防哨所,挑起武装冲突。<strong><p><font face="Verdana">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印两国之间存在着传统的习惯边界线,但是两国的边界从未正式划定。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在会外,背着旧中国的中央政府的代表,同西藏地方的代表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出的。这是英帝国主义利用当时中印两国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强加给中国的,是非法的,历届中国政府从不承认。印度独立以后,特别是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平解放前后,印度把它在东段的实际控制范围从传统习惯线逐步地向北推进到所谓“麦克马洪线”附近。 </font></p><p><font face="Verdana">从1954年起,北京和新德里公开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私下对边界问题有分歧,这表现在他们各自的地图上。不过,由于西段的拉达克实际上无人居住,双方又都尊重东段的东北边境特区,问题尚处于休眠状态。 </font></p><p><font face="Verdana">然而,1959年以后印度不断对中国边界进行武装挑衅。 </font></p><p><font face="Verdana">1959年9月8日,周恩来写信答复尼赫鲁7日向印度议会提出的中印关系“白皮书”问题。自本年3月尼赫鲁给周恩来复信后,印度一再侵犯中国的领土。并于8月25日挑起第一次武装冲突。从8月6日至9月4日,尼赫鲁先后10次在印度议会上发表有关中印两国关系问题的谈话,硬说麦克马洪线是中印国界,并把印军越境挑衅说成是“中国侵略的事件”。9月7日,他向印度议会提出中印关系“白皮书”。周恩来在这封信中,再次明确申述中国政府对中印边界问题的基本立场,阐明中国政府不能承认过去英国对西藏地方政府实行侵略政策所造成的局面,不能以此作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根据,建议印方立即采取措施撤回越境的印度军队和行政人员,恢复两国边界久已存在的状况。 </font></p><p><font face="Verdana">9月11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扩大的第六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报告》。报告除了谈到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当前情况外,还着重阐明中国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态度和方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说最近中印边界紧张,完全是由于印度的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士故意制造的。他们利用边界一些纠纷,掀起了一个新的反华运动,污蔑中国“侵略”印度,利用西藏叛乱事件破坏中印友谊,而印度政府也企图借此机会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接受印度在两国边界问题上的片面主张,并且按照印度的意志修改地图。这种强加于人的企图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中国政府从不强加于人,而且为了维护中印友谊和五项原则,坚决反对这样做。两国之间关于边界问题的分歧,即使是一部分争执,都应该通过友好谈判,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而不应该采取可能导致冲突的办法。 </font></p><p><font face="Verdana">全国人大常委会扩大的第八次会议9月13日做出决议,一致批准周恩来《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报告》,并且完全同意政府处理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方针。希望印度方面能够迅速撤出入侵的地点,停止反华煽动,同中国开始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友好谈判.</font></p><p><font face="Verdana">9月26日,周恩来收到尼赫鲁表示不同意周恩来对边界事实的申述的复信。对于这封来信,11月7日周恩来答复如下:阁下九月二十六日的来信包含着许多为中国政府所不能同意的观点。为了有效地维持两国边境的现状,确保边境的安谧,并且为边界问题的友好解决创造良好气氛,中国政府建议,中印两国的武装部队立即从东边的麦克马洪线和西边的双方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在双方撤出武装部队的地区,双方保证不再派遣武装人员驻守和巡逻,但是仍然保留民政人员和非武装的警察,以执行行政任务和维持秩序。为了进一步商谈边界问题和两国关系中的问题,中国政府建议,两国总理在最近期间举行会谈。当日,周恩来将信交印度驻华大使帕塔萨蒂,请他转交尼赫鲁。16日,尼赫鲁给周恩来复信,表示准备会晤,但又说当前应努力达成一次过渡性的谅解。 </font></p><p><font face="Verdana">10月20日,印度军队挑起了第二次中印边境武装冲突。印度军队侵入空喀山口以南的中国领土,挑起了更为严重的中印边境武装冲突。11月,中印双方递交备忘录,中国建议双方从麦克马洪线后撤20公里,并建议在年底之前进行谈判,未取得一致,但双方停止了边界巡逻,从而减少了进一步冲突的危险。</font></p><p><font face="Verdana">11月2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会议,讨论中印边界和国际形势问题。一周后,即8日,毛泽东在杭州又召开会议,专门讨论给尼赫鲁复信的问题。</font></p><p><font face="Verdana">在这封信中,毛泽东还是好言相劝。11月7日,毛泽东在周恩来关于中印边界问题复信印度总理尼赫鲁的信稿中曾加写了一段话。毛泽东写道: </font></p><p><font face="Verdana">由于中印两国边界从来没有划定过,而又非常漫长,距离两国中心很远或者比较远,如果两国政府不想出一个十分妥善的解决的办法,我担心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边境冲突今后还有可能出现。而只要出现了这类冲突,哪怕是很小的冲突,就会被那些敌视我们两国友谊的人们所利用,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font></p><p><font face="Verdana">12月7日,周恩来复信尼赫鲁,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首要步骤,建议两国总理在本月26日举行会谈。但尼赫鲁在21日写信给周恩来,说双方对事实存在完全分歧,不可能达成原则协议。 </font></p></strong></font></p><strong><p><font face="Verdana">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印两国之间存在着传统的习惯边界线,但是两国的边界从未正式划定。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在会外,背着旧中国的中央政府的代表,同西藏地方的代表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出的。这是英帝国主义利用当时中印两国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强加给中国的,是非法的,历届中国政府从不承认。印度独立以后,特别是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平解放前后,印度把它在东段的实际控制范围从传统习惯线逐步地向北推进到所谓“麦克马洪线”附近。 </font></p><p><font face="Verdana">从1954年起,北京和新德里公开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私下对边界问题有分歧,这表现在他们各自的地图上。不过,由于西段的拉达克实际上无人居住,双方又都尊重东段的东北边境特区,问题尚处于休眠状态。 </font></p><p><font face="Verdana">然而,1959年以后印度不断对中国边界进行武装挑衅。 </font></p><p><font face="Verdana">1959年9月8日,周恩来写信答复尼赫鲁7日向印度议会提出的中印关系“白皮书”问题。自本年3月尼赫鲁给周恩来复信后,印度一再侵犯中国的领土。并于8月25日挑起第一次武装冲突。从8月6日至9月4日,尼赫鲁先后10次在印度议会上发表有关中印两国关系问题的谈话,硬说麦克马洪线是中印国界,并把印军越境挑衅说成是“中国侵略的事件”。9月7日,他向印度议会提出中印关系“白皮书”。周恩来在这封信中,再次明确申述中国政府对中印边界问题的基本立场,阐明中国政府不能承认过去英国对西藏地方政府实行侵略政策所造成的局面,不能以此作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根据,建议印方立即采取措施撤回越境的印度军队和行政人员,恢复两国边界久已存在的状况。 </font></p><p><font face="Verdana">9月11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扩大的第六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报告》。报告除了谈到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当前情况外,还着重阐明中国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态度和方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说最近中印边界紧张,完全是由于印度的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士故意制造的。他们利用边界一些纠纷,掀起了一个新的反华运动,污蔑中国“侵略”印度,利用西藏叛乱事件破坏中印友谊,而印度政府也企图借此机会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接受印度在两国边界问题上的片面主张,并且按照印度的意志修改地图。这种强加于人的企图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中国政府从不强加于人,而且为了维护中印友谊和五项原则,坚决反对这样做。两国之间关于边界问题的分歧,即使是一部分争执,都应该通过友好谈判,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而不应该采取可能导致冲突的办法。 </font></p><p><font face="Verdana">全国人大常委会扩大的第八次会议9月13日做出决议,一致批准周恩来《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报告》,并且完全同意政府处理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方针。希望印度方面能够迅速撤出入侵的地点,停止反华煽动,同中国开始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友好谈判.</font></p><p><font face="Verdana">9月26日,周恩来收到尼赫鲁表示不同意周恩来对边界事实的申述的复信。对于这封来信,11月7日周恩来答复如下:阁下九月二十六日的来信包含着许多为中国政府所不能同意的观点。为了有效地维持两国边境的现状,确保边境的安谧,并且为边界问题的友好解决创造良好气氛,中国政府建议,中印两国的武装部队立即从东边的麦克马洪线和西边的双方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在双方撤出武装部队的地区,双方保证不再派遣武装人员驻守和巡逻,但是仍然保留民政人员和非武装的警察,以执行行政任务和维持秩序。为了进一步商谈边界问题和两国关系中的问题,中国政府建议,两国总理在最近期间举行会谈。当日,周恩来将信交印度驻华大使帕塔萨蒂,请他转交尼赫鲁。16日,尼赫鲁给周恩来复信,表示准备会晤,但又说当前应努力达成一次过渡性的谅解。 </font></p><p><font face="Verdana">10月20日,印度军队挑起了第二次中印边境武装冲突。印度军队侵入空喀山口以南的中国领土,挑起了更为严重的中印边境武装冲突。11月,中印双方递交备忘录,中国建议双方从麦克马洪线后撤20公里,并建议在年底之前进行谈判,未取得一致,但双方停止了边界巡逻,从而减少了进一步冲突的危险。</font></p><p><font face="Verdana">11月2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会议,讨论中印边界和国际形势问题。一周后,即8日,毛泽东在杭州又召开会议,专门讨论给尼赫鲁复信的问题。</font></p><p><font face="Verdana">在这封信中,毛泽东还是好言相劝。11月7日,毛泽东在周恩来关于中印边界问题复信印度总理尼赫鲁的信稿中曾加写了一段话。毛泽东写道: </font></p><p><font face="Verdana">由于中印两国边界从来没有划定过,而又非常漫长,距离两国中心很远或者比较远,如果两国政府不想出一个十分妥善的解决的办法,我担心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边境冲突今后还有可能出现。而只要出现了这类冲突,哪怕是很小的冲突,就会被那些敌视我们两国友谊的人们所利用,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font></p><p><font face="Verdana">12月7日,周恩来复信尼赫鲁,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首要步骤,建议两国总理在本月26日举行会谈。但尼赫鲁在21日写信给周恩来,说双方对事实存在完全分歧,不可能达成原则协议。 </font></p></strong>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18:19:56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12/1217_265938.jpg" border="0" alt=""/></font></p><p align="center">开往前线的印军第七旅</p><p><font face="Verdana">无需再忍 </font></p><p><font face="Verdana">从1961年起,印度军队不断向中国境内入侵,在东段已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在西段也开始设立新的侵略据点,到中印边界冲突爆发之前,印度在中印边界西段的中国境内竟设立了43个侵略据点。这些据点有的接近到中国哨所只有几米的地方,有的甚至设立到中国哨所的后面,切断了中国哨所的后路。中国有些边防哨所只是夏天有人,冬天因风雪大而撤回,印度就乘机渗入侵占。因此,中国的边防哨所与印度的侵略据点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边界已不是一条线了。当时印度的气焰非常嚣张,想通过这种方式入侵西藏,迫使中国承认印度所谓的中印边界线和“麦克马洪线”。 </font></p><p><font face="Verdana">对于印度在边境挑起的武装冲突,中国政府一再忍让,一再要求印度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来解决两国的边界问题,但印度就是听不进去,而且变本加厉。 </font></p><p><font face="Verdana">事态发展到1962年,印度向中国领土进逼时,我们退让。后来,甚至发展到印度士兵抢夺中国哨兵的枪的事情发生。 </font></p><p><font face="Verdana">从9月20日午夜起,盘踞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中国扯冬地区的印度侵略军,不断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武装攻击,共打死、打伤中国边防人员47人。为此,中国政府先后向印度政府提出了7次最严重的抗议,并要求其立即停止进攻。但是,印度一意孤行,把中国政府的克制忍让视为软弱可欺,恣意扩大侵略。 </font></p><p><font face="Verdana">10月12日,尼赫鲁竟下令把中国军队从中国领土上“清除掉”。至10月20日清晨,印军终于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只是在受到印度军队多次猖狂进攻,遭到严重伤亡,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情况下,而不得不进行自卫反击的。 </font></p><p><font face="Verdana">对于这场自卫反击战,毛泽东等亲自领导和掌握,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在这场斗争中,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以及“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例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了自卫反击的准备,总参谋部已给边防部队下达了作战预令时,毛泽东考虑还不要打,想在边境上让印度再深入一些。 </font></p><p><font face="Verdana">这样做有两个理由:一是在政治上更有利于揭露印度二是在军事上,侵略者越深入,越便于我迂回、包围、聚歼。 </font></p><p><font face="Verdana">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对这场斗争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中国政府准备反击之前,周恩来连续写了3封信给尼赫鲁,希望他悬崖勒马,以中印友谊为重,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重,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不要打仗。 </font></p><p><font face="Verdana">但这并没有使尼赫鲁改变主意,停止侵略。相反,尼赫鲁却更加趾高气扬。当时尼赫鲁正在锡兰访问,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劝他不要同中国打仗。他非但不听,反而扬言要在一个星期之内把中国军队“扫荡”出去。 </font></p><font face="Verdana"><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12/1217_265939.jpg" border="0" alt=""/></font></p><p align="center">印方官员在前线</p><p><font face="Verdana">战争的现实打碎了尼赫鲁的梦想,中国军队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将印度军队赶出了中国领土,全歼印军三个旅,基本歼灭印军三个旅,另歼灭印军5个旅各一部,总计8900余人。 </font></p><p><font face="Verdana">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在下决心对印度反击时,就已周密思考好:在军事上把印度入侵者打回去后,在政治上如何处理?当时印度标榜是不结盟的国家,美国、苏联都在争取它、吹捧它。美国给它一顶桂冠,称印度是“西方民主自由的橱窗”:苏联给它的桂冠是“向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它又是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万隆会议的发起人;跟中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尼赫鲁被誉为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代表人物等。打了它怎么办?不仅当时美国、苏联要在这个问题上大肆叫嚷,而且也可能造成一些亚非国家的误解和疑虑。为此,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给这次自卫反击规定了几条原则:第一,我们的部队只打到喜马拉雅山脚下,到鹰窠山口,比里山口,莫吉山口就停下来:第二,主动撤退到实际控制线以北;第三,主动交还俘虏;第四,主动交还枪支等。 </font></p><p><font face="Verdana">尼赫鲁写信给美国总统肯尼迪,请求美国出兵来阻止所谓的中国侵略。中国的主动迅速撤军,尼赫鲁的信可收不回来了。印度要求美国出兵来打中国,那算什么反帝、不结盟呀!尼赫鲁不敢把信的底稿送到外交部去,而把它存在总理办公室。这件事是在英国记者马克斯威尔所著《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揭露的。 </font></p><p><font face="Verdana">中印边界之战,中国政府不仅在军事上打退了印度的蚕食侵略,而且在政治上也获得全胜。毛泽东在这场斗争中,表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 </font></p><font></font><font></font></font>
5#
发表于 2007-12-20 22:48:41 | 只看该作者
<p>可惜,雅鲁藏布江以南那块富饶土地,西藏的江南,版图上在,实际上在印度手里。</p><p>仿佛记得联合国规矩,驻扎50年就属于自己领地?</p>
6#
发表于 2007-12-20 23:41:04 | 只看该作者
<p>有个解放军作家写到:</p><p>中国地图上,西藏南部有一片地区只标志寥寥无几的城镇地名:邦迪拉、西巴霞、里戛、阿帕龙、瓦弄。这片土地在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如果换一张印度地图,这片土地是“阿鲁纳恰尔邦”,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还多两倍。目前中印两国的实际领土控制线是中国一直不承认的“麦克马洪线”。<br/>  1950年以前,“麦克马洪线”仅仅是理论,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没有驻军和行政建制,门巴和珞巴族居民按照祖祖辈辈的方式生活,国际政治与他们无关。1950年,印军开始向北推进,1953年,“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全部被印度实际控制。中国共产党那时刚刚进藏,没有能力做出实质性反应;况且当时印度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友好姿态,中国共产党也不好翻脸。<br/>1962年中国忍无可忍,中印战争爆发。中国兵分四路进抵传统习惯线(中国地图上标的国界线):西路从错那攻达旺、邦迪拉,东路在察隅,中一路从墨脱沿雅鲁藏布江往下游打,中二路沿苏班西里河推进。短短一个月中国收复麦克马洪线以南全部9万平方公里失地。中国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这个时候,中国政府不可思议地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中国军队放弃全部收复的失地,撤回到“麦克马洪线”,还要再从“麦克马洪线”后撤二十公里,与印军脱离接触。印度信奉不拿白不拿的原则,马上占领这9万领土,并且又向北占领了以前也没占领过的1000平方公里中国领土。<br/>&nbsp;&nbsp;&nbsp;&nbsp;这一片被中国收复又放弃的土地是西藏最富饶的地方,被成为西藏的江南。这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几百米,有印度洋暖风的滋润,属亚热带生态环境。土地肥沃、植物茂盛(菠萝香蕉)、自然景观奇异、矿产丰富。西藏森林蓄积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的80%都分布在这里。雅鲁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弯”,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横切大拐弯建一条40公里长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最低为4500万千瓦以上,是长江葛洲坝电站的17倍,是三峡电站的四倍,投资却比三峡低得多,又没有移民、生态、战争灾难一类的问题。然而这个设想中激动人心的超级水电站,却被“麦克马洪线”拦腰切断。<br/>由于这片领土的丧失,中方从此在中印边境处于战略弱势。但更大的遗憾是:如果当年不撤军,向这里移民汉族1000万(中低海拔、亚热带气候、土地肥沃,完全适应汉人的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及身体条件),这样在西藏的中心地带与印度之间建立了一条汉文明的血肉长城,将西藏与印度传统上的紧密关系割断,把西藏包围在汉文明圈内,从此一劳永逸地根除西藏独立的可能。<br/>西藏自治区1999年220万藏族人,中国全部藏区的藏族人口有580万,如果这9万平方公里移去1000万汉人(印度在这里已移民750万,那里的资源足以养活2500万人口),汉族成了西藏的主体民族,哪里还会有西藏分离的问题? 西藏又能向哪里分离呢?从那时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一代新人已经能在那里从出生到成人,彻底扎根,完全把那里当作自己的家园了。但是事实却是,这三十多年给了印度移民在那里长起一代新人的时间,那里成了他们的家园。时间是合法性的最好来源,强权成为公理往往都是在时间的帮助下。中国1962年使用了强权,却放弃了时间,得了暴力之名,却没有得到公理。<br/></p>
7#
发表于 2007-12-20 23:46:53 | 只看该作者
<p> </p><p>--&nbsp;&nbsp;中印边界纠纷图(东段) 国外网站上常见的中国边界纠纷图<br/><br/>红色部分面积为九万平方公里,就是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现在印度占领之下,印度在那里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br/></p>
8#
发表于 2007-12-21 00:19:16 | 只看该作者
中印战后,给印度留下了一个比以前简直差一万倍的地缘环境。此战后,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与印度敌对,印度倾全国之力也没能把背后站立着巨人的巴基斯坦重新合并到印度次大陆内。在与中国长期的怒目相视中,印度更是没有占住任何便宜,反而给本就不宽裕的国力增加了一个永远无法取胜的对手,其中苦楚,只有印度自己最为清楚。而中国因中印关系的交恶,不得不在自己的西南设置重兵,牵扯了相当大的精力和财力,更带来了严重的西藏问题,在国际上相当被动。两国交恶,没有真正的胜利者。<br/><br/>  如果没有当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没有两国的交恶,以印度优越的地缘政治环境,它的势力就可以轻易地并吞巴基斯坦,直至中东,饮马阿拉伯海,控制全世界的石油战略命脉,那么印度的大国梦想将可以轻易实现,而不用象中国在崛起之初那样要在朝鲜战争等战事中付出巨大的牺牲。也许现在美国要“遏制”的对象就是印度而非中国,也许现在被拉拢的就是中国而非印度。然而历史没有也许,印度为了当年的战略失误已经付出了足够的代价,它的有识之士早就想改正当年的错误,找回一个稳定的中印关系,友好的中印关系,于印度有百利无一害,印度现在主动向中国示好的举措,是在弥补当年的错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外交举措,决不是突然间地心血来潮。<br/><br/>  本年度中国外交最大的意外之喜,就是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关系忽然间有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先是两国海军进行了共同演习,曾经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印度海军来到了中国上海。之后是印度总理瓦杰帕依公开向外界表示,愿意与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谈判,甚至:“作出重大让步而在所不惜”。虽然只是个表态,但以曾经力主对中国保持强硬态度的印度人民党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br/><br/>  印度与中国对抗中的地缘劣势:这是由中印边界的现状决定的。<br/><br/>  当年印度在中印边界战争中惨败后,虽然中国撤回了传统习惯线,让印度在领土方面占了个大便宜,但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高点全部在中国军队占领之下,这些海拔均高达五千米以上的制高点,令印军高山仰止,无可奈何。山地地形复杂,地貌多变,后勤补给困难,山地作战一般比普通的战斗所需时间多至少一倍,向来是兵家难题,只有最果敢的将领,最具进攻精神的部队,而且要有经过高强度的训练的精兵才能在山地战中占上风,而高原作战更是难上加难,各种困难成倍于普通的山地作战。从战术的角度看,中印边界线上尤其是东线,简直是魔鬼才能创造出来的战场。1999年几十个巴基斯坦游击队员占领了印巴之间有争议的锡亚琴冰川上的一座近六千米高的山头,印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什么幻影2000,苏27战机,FH77榴弹炮诸般先进武器都用上了,在后勤保障占优势的情况下付出极其惨重的伤亡才拿下山头。可以想见在战场环境更加恶劣的中印边界线上,面对寸土必争且又以顽强著称的中国军队,实力对比并不太占优地印军又能有多大作为。<br/><br/>  这只是战术上的劣势,如果有果敢的指挥员,有优秀的部队,有充分的后勤保障,高山并不是不能够克服的障碍。但有一个劣势印度永远也无法弥补,那就是中国西藏与印度核心地区之间的距离,打开随便一张地图,用一支普通的尺子量取中印边界线到新德里的距离,是约四百公里,而到北京的距离,是四千公里,约在十倍左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印度在与中国的冲突中,它的导弹武器打到中国的腹心地区,是中国的同类武器打到印度腹心地区的距离的十倍,中国只要在西藏部署一枚射程仅四百公里的战术导弹,印度要想抗衡,就必须部署一枚射程达四千公里以上的导弹,这已经是价格高昂的战略级武器了。中国的战术武器对印度来说就是战略武器,仅此一项不平衡的对比,就可以轻易抵消印度在导弹武器项目上的十年艰辛。所以印度对中国在西藏部署的几百枚战术导弹一直如刺在喉,愤愤不已。而号称强大的印度空军要想空袭中国的战略目标,除非空中加油或者是使用战略轰炸机,更何况中国还有着世界级的防空网,印度空军的战机很难突破。而中国空军要想打击印度目标,战机在西藏起飞后一个俯冲就能到达新德里上空!中国设在西藏的空颜喀拉巨型雷达站,可以俯瞰纵深并不深远的印度全境,与其说是地面雷达,不如说是不上天的超级预警飞机,印度一切举动皆在中方掌握之中,未战即已完全失去了主动权。也就是说,西藏于印度,尤如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的六字真言,中国在西藏的远程威慑力量尤如一根铁链,牢牢地锁住了南亚猛虎的咽喉,使其不敢有任何异动。<br/><br/>  对印度来说,中国占据了西藏,就占据了兵家必争的制高点,等于是紧紧扼住了南亚猛虎的咽喉。虽然印度在中印边界部署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将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和十个山地步兵师中的九个部署在这一地区,与中国对阵,号称占据了“绝对军事优势”,而且在目前的军力对比下,它的确有能力在边境线上占上风,甚至将中国边防军队赶走。但这种军事优势是纸糊的优势,印军即使凭借部队的数质量优势在战事初起时占些便宜,但中国的边防军只要能坚持一个半月,世界第一的中国陆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开上高原,印度的所谓军事优势将化为泡影,而谁都不会怀疑中国军队有能力在国境线上坚守一个半月。更危险的是,如果印军攻得太急,中国军队部署在西藏的战术导弹和战术空军情急之下,有能力将印度的中心城市打成一片火海,这对印度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印度在中印边境部署了大军,却尤如一群披坚执锐的武士,看似威风,却暴露于坚城之下,无遮无拦,想攻,城上箭如雨下,攻不上去,想守守不踏实,随时都有可能被从城上射下的箭雨射成刺猬。以中印边界线的战场环境,根本展不开印度面向中国的大军,它部署在中印边界上的大军实际上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紧紧守住侵占的中国领土,防止中国军队从西藏冲下来“收复失地”。中印边界的态势,在军事上可以画出这样一幅漫画,一边是披坚执锐的印度骑士威风凛凛的立在印度无遮无拦的大平原上,一边却是手执现代化狙击步枪的中国枪手稳稳的藏身于青藏高原的重重遮蔽中,胜负就是毫无军事常识的人也可想而知。<br/><br/>也正因为感受到中国的不平等威慑,印度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展了核武器,以弥补对中国的先天性的劣势,但抗衡了中国的同时,又带来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巴基斯坦应声而起也发展了核武器,使印度的周边安全环境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倒事与愿违的更加恶劣了。<br/><br/>  对中国来说,只要西藏还是中国的领土,就等于站在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巅峰。西藏在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地位,是性命攸关的制高点,如果没有西藏,就没有稳定的大西南,西北也将糜烂,中国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大后方,就根本不会有当年的大三线工程,也谈不上现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将比现在糟糕十倍。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经略西藏,给后世中国人带来的益处怎么评价也不为过。同时西藏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在设想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中,最重要一段就是将雅鲁藏布江引流到长江源头,这不可避免会使印度感到愤怒,但作为优势一方,中国很可能对印度的抗议置之不理。自古弱国无外交,作为边界战争中的失败者和力量的劣势一方,印度对中国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使得中国可以毫不顾忌印度的鼓噪,专心经营西藏。在陆地上,中国远比在海上强硬。<br/><br/>  中印两国之间在军事对抗和国家安全方面是不平等的,拥有了西藏的主权,中国即使在边境战事中暂时失利,也无关大局。而印度在与中国的军事对抗中,一个不好,就是灭国之祸。印度并非不想顺应美国的对华围堵政策,对中国在战场上战而胜之,以报1962年惨败之耻,只是实在没有任何的胜算罢了。印度手中惟一可以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砝码,只有利用达赖喇嘛所谓的西藏流亡政府给中国增添一些麻烦,制造所谓西藏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印度在与中国谈判时,无论如何不会将手中这惟一的王牌交出来,在西藏问题上,中印两国还将有一番较量。<br/><br/>  西藏高屋建瓴的地位如此重要,使中国可以在南亚乃至整个亚洲拥有以实力为后盾的发言权。在陆地上,中国凭借着西藏的地缘优势,得以经营了稳定的西南大后方,弥补了自己在地缘政治上的先天劣势。凭藉西藏的高地,中国可以放心地将目光转向南方,与西方列强争雄于大海。也正因为如此,西方列强对自己垂涎三尺的西藏被中国占据愤愤不平,于是利用达赖喇嘛不停的制造事端,制造了所谓西藏问题。印度追随西方对达赖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使达赖一伙以印度为基地不断在西藏作乱,成为中国的一大安全隐患。<br/><br/>  也正是因为中国占据了中印边界上的地缘优势。虽然边界战事后印度坚持反华几十年,天天喊叫中国侵略了印度,中国是印度最大的威胁……。但中国从来没有认真地将它作为一个对手,印度在中国的对手排位中还远远不如小小的台湾,甚至越南,中国的军事力量在印度方向仅仅占整个军事力量的一少部分。虽然印度在中印边界战争中惨败后一再声称受到了“侵略”,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并为此左右逢源很得大国欢心,冷战期间吃了美国又吃前苏联,和倭国一样捞取了不少利益。但这只是权宜之举,是一种谋取大国欢心的策略。毕竟事实俱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后中国军队主动撤回战前两国实际控制线,并主动交还俘虏和缴获的武器,有争议的领土大部分在印度手中,哪有这样被侵略的?印度梦想成为世界大国,但一个堂堂的世界大国被另一个大国轻松“侵略”,天天哭哭啼啼声言被欺负了,能叫大国吗?等到印度真正成为大国,它就不会老是叫喊被中国侵略了,这对国家的威信损害太大了。<br/><br/>  1962年印军兵败西藏后,一直心有所不甘,咬牙切齿地要洗雪前耻。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印军曾向中国公开叫板,口口声声要与当年将印军打得落花流水的主力,“中国的第54军”较量较量,当时边界形势已经相当紧张,只是因为中国在边界的严阵以待和国际形势的突变,印度在中印边界线上的所谓“军事优势”已成过去。失去了前苏联这个大靠山,印度气势为之一衰。军事上又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握,最后复仇大计不了了之。前苏联的垮台,使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转过头来应付其它的安全问题。在边界居于劣势的印度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必须学会与强大的中国和平共处,回复到上世纪50年代的和平政策上来。所以印度实际上一直急于与中国修好,尤其是在中国飞速发展,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印方更急于将于自己极为有利的边境线固定下来,防止中国更加强大后收复失地。而美国对印度的笼络,被印度作为一个重要谈判砝码与中国讨价还价。印度领导人也正是把握了这个最好的时机,才顶着国内的压力,主动向中国示好,积极争取与中国在边界问题上进行谈判。虽然目前谈判对中国未必有利,但实现中印之间的友好,保证稳固的西南大后方,从根本上解决西藏问题,是几代中国领导人一直以来的愿望,中国还是会热情回应印度的示好的,甚至在边界问题上作一些让步。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印度领导人非常明智,远比尼赫鲁时代更加务实。<br/><br/>  虽然有识之士都希望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实现友好,但两国之间实现关系正常化存在着巨大的障碍。于印度一方来说,在边界问题上的哪怕一小点让步,都会被整个印度社会指为卖国,瓦杰帕依政府向中国示好的举动是顶着相当大的压力的,国内仇华反华的声浪使印度领导人在边界问题上没有什么回旋余地。外界目前对实现边界和平有一个设想,那就是中国承认印度对有争议地区九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所有权,印度承认中国对阿克赛钦地区的所有权,但即使是这样有利的交换,也很难被印度国民接受。经过数十年的反华宣传,印度国民对中国存在的仇视心理不是一天两天能抹平的。印度社会精英对中国的“瑜亮情结”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一方面通过强调中国的威胁来凝聚印度国民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对印度在边界的劣势避而不谈,大叫中国是“纸老虎”。印度知识界“精英”天天坐在电视论述节目上夸夸其谈:“印度是民主国家,中国是专制社会,印度的发展是能够持久的,而中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印度强大,武器先进,中国国内问题多多……。”一味迎合普通民众的心理,讲民众想听的话,谁要是敢于说印度对中国居于劣势,必定遭到群起而攻之。以这种心态同一个足以毁灭自己的强国打交道,正所谓不知已又不知彼。一旦事态有变,中印之间能否维持目前的“和平对峙”状态都成问题。正因为印度社会对中国问题的掩耳盗铃的态度,使得两国之间不仅和平很困难,相反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足以造成战争的心理隔阂。也因为这一点,中印边界成了中国周边最有可能发生战事的边界,可能性甚至大于台湾海峡!<br/><br/>印度方面对中国的不现实看法,很有可能使印度再一次重蹈上次战争失败的覆辙――-在有超级大国支持,自认为“时机有利”的前提下主动向中国挑衅。而中印边界印度方面的先天劣势,是单靠空谈无法弥补的,如果未来真的如美国所愿发生了中印军事冲突,印度的胜面并不象它自己认为的那样乐观,甚至有亡国的危险。印度这个民族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它作为单个国民,是很优秀的,不论是头脑的智慧还是个人品质的善良,都值得一交,但一旦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却是那么的不可理喻。在两国对彼此的认识都有偏颇的前提下,对中印实现友好相处,很难保持乐观,即使关系有些改善,也绝不会回到上世纪50年代的蜜月期。两国之间不可能会回到蜜月年代那样蝴蝶双飞,翩翩共舞,倒很有可能是彼此充满戒心在以实力为后盾的前提下,虚与委蛇的共舞,也许这样更符合中印关系的实质。<br/><br/>  于中国民间而言,应该停止对印度这个大国的讽刺揶揄,从更理性的角度来与这个大国打交道。大国不可轻视,更不可轻辱,虽然印度领导人以前在处理中印关系时有过不明智的举动,但毕竟事情早已过去多年,还保持那种胜利者的心态是浮躁的,也是不明智的。中国的老百姓应该对印度持友好的态度,支持政府与印度实现关系正常化而非说三道四。认真了解它的国情和灿烂的文化,增进彼此间的感情而非仇视,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中印之间必将实现友好相处,这只是时间问题。<br/><br/>  对决策者而言,首先是要看清超级大国的险恶用心,印度的强大是必然的,与中国的强大一样没有任何人能压制地住,水可疏而不可堵,中国没有必要充当美国压制印度的磐石。与印度这样的大国交恶,只能是压制了别人也遏制了自己。中国应该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支持印度在世界上有更大的发言权,鼓励印度参与国际事务,在全球事务中与印度更多合作而非对抗,并在海洋事务上与印度展开合作,与未来的海军大国印度搞好关系,保证 通畅的海洋交通线。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记住,中印两国的友好,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威慑的基础上。必须保持并增强对印方的战略威胁能力,打消印度对中国的领土野心,西藏的主权决不容任何人说三道四。要冷静对待不友好的声音,同时对和平的表示予以积极回应,但不抱持太大的期望。<br/><br/>  想要在南亚与虎共舞,最要紧的是紧紧抓住卡住老虎咽喉的缰绳。这种实力外交的政策,将是今后中印关系的主流。
9#
发表于 2007-12-21 00:24:21 | 只看该作者
双边疆界状况<br/><br/>   整个中印边界分西、中、东三段(边界线长分别为600公里、450公里和650公里)。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br/><br/>  目前中印两国的实际领土控制线,在东段是中国一直不承认的“麦克马洪线”。这条线,在中国地图上标明为中国领土,实际却在印度控制下,面积约九万多平方公里。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在这一地区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万多平方公里,主要是我国的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我们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br/><br/>  以上三段合计,我国领土成为中印争议区的总面积为125500平方公里,我方控制其中27%,印度非法侵占73%。印度占我领土面积,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或两个半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10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20倍,为我国总领土的一百零一分之一。这样大面积的领土争端,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是一个国家非法侵占别国领土的最大案例。<br/>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5-5 08:51 , Processed in 0.0492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